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指导思想:
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化。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教学建议
1、备课组长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搞好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难易标准。
2、新课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上,并完成课本习题及相应的补充题,每单元结束,组织一次单元自测,帮学生进行自我检查。
3、教研组要有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和专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要逐一落实,并有所创新。在教法上“讲授法、自学法、训练法、探究法”相结合点,提高教学效率。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物的习惯和兴趣,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开展如何挖掘新教材的能力价值和思想教育内容,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专题研究。
5、突出生物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
6、加强对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成就的习题以及学科内综合习题的训练。
7、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备课组长要认真督促检查,其方式方法应与高三年级相同。
三、教育教学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转变教学理念。
(二)加强集体教研,精心进行学案设计,确保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师认真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所以必须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备课组成员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怎么突出。有关难点怎样突破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等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其次、强调每个老师就每一课内容备自己的教学个案,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而且就各个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备教法和学法。然后是精心设计学案,使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三)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中既要重视概念、原理等知识体系的教学,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接受,轻创新”等传统教学弊病的重演;既要重视让学生全面掌握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又要重视跨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继承与衔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准。
(四)精选试题,提高做题的有效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进行的是必修三的学习,必修三教材的编排从知识结构上很好的体现了从个体到生态系统层面上稳态的存在及其调节过程,也将不同模块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体现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生命系统的层次:即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具体来说,本模块知识可分为两大部分:第1——3章是个体水平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第4——6章主要从宏观方面阐述生命系统的构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必修三教材的知识框架很清晰,很适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细胞、生物体、群落和生态系统在有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时,必然会使其相对稳定状态受到影响,但通过调节其稳态都能够得以维持,这也是细胞、生物体乃至整个生物界能够存在并且不断发展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巩固、完善、综合、提高”为突破口,以教材、和江苏省《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着眼于学生、着力于课堂、关注于方法、立足于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研究高考动向和命题趋势,分析试题和学生,力争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构建知识网络、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习质量,通过高三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三、复习策略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将五本教材按知识的内在联系,融合在一起,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
第二轮: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主干、重点,查漏补缺,加强知识的综合。
第三轮:加强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总结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学生答试卷中所暴露出的缺陷,给学生以技巧的指导,方法的指点。
四、教学策略
(一)把握高考动向,调整复习策略
(二)注重基础,夯实学科知识的基石
(三)强化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的网络
(四)重视评讲,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认真上好复习课、习题课和讲评课
一、教学总体要求
继续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思想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具体目标:知识方面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1.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力争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等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运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
5.利用现有条件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小组活动,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初二生物教学计划初二生物教学计划
三、学生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从上学期的学习来看,班级大部分学生平时能够完成作业,但缺乏主动性,有几位学生在老师的督促之下尚能完成学习任务,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需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作业。
初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应增加趣味性。学生比较喜欢动手在教学中应增加学生实践内容。让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生物学习思维。
新的学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的希望,在开始将工作一步一步努力做好,用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四、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进一步加强了可读性。
1、完全面向全体学生教科书改变了注重过去教科书联系实际不够、城市化倾向严重、面向尖子学生等问题。
2、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针对过去教科书过多注重科学知识教育的弊病,教科书十分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3、倡导探究性学习
4、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
5、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6、语言精炼,图文并茂
五、内容及进度安排
初二生物下学期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生物的延续和发展”“健康的生活”为中心展开的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以及健康的生活。进度详见教学进度表。
六、教学措施
教师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的评价。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重在培养他们的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发展史,认识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真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必要性。
2、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自己学。
3、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关心理解这些学生,总的一句话“对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做到因材施教”。
4、认真做好备、教、改工作。注重对他们进行学习指导。
5、发挥小助手的作用,一方面以此来调动小助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来带动全班学生一起学习。
6、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积极参于集体备课,以集体备课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同时抓好“备、教、改”工作,从严要求。
8、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习惯。
新学期,新形势。本学期教学工作任务高一年级3个班生物教学。为认真落实云南省教育厅“为了让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要求。确实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科学方法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练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让他们有社会决策意识,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热情,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教学难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有学生约150人,其中文科班两班,理科班一班,相比之下文科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爱好偏低,生物基础把握普遍较差,理科虽然学习爱好更好一点,但是基础依然比较差。每周课时只有三节,要完成教学任务,顺利通过会考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出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和一个稳定的思想状态,为搞好学习提供保障。
3、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制定学生小档案,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4、认真备课与制作课件,真正做到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堂。
5、认真设置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
6、强化基础知识教学,会考主要测试考生在中学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楚地认识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测试,及时做好反馈。
8、认真指导学生进行会考模仿训练和理科班的高考模仿训练,为学生顺利通过会考和提高高考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9、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三是中学生生物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生物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
为了使学生对高三生物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对高三生物教学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20__年山东省《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注意研究山东省与生物高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取得一定的课外知识量、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知识的再现。
4、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生物复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复习过程中都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二、学科目标
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一轮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训练高考试题,争取在20__年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具体教学措施
1、继续认真钻研教材、考纲和《考试说明》,及时了解和收集各类高考的信息,认真分析研讨近几年生物考试试题,以便把握教学的有的放矢地进行生物学科的复习,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认真开展备课组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备课组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
3、近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二召开一次备课组教师会议,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有专人发言,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全组教师凝结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实现智慧共享。
4、为了进一步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采用“组内备课,组内评议,改进教案,再行教学,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方式,及时总结,反思问题,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
5、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精力是进行双基教学。认真分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复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复习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第二轮复习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同时还要穿插高考试卷的各类题型特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辅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6、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复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7、平时严格控制作业量,不搞题海战术,平时的练习、作业必须要精选,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尽力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策略,规范作业批改。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下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目标
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初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认识不同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各种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
5、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理解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及其关系,了解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6、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的大体过程。
2、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3、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参与“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
5、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6、通过对具体实例和统计数字的分析与讨论,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认识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7、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并学习查询资料的方法。(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8、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不同类群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增强生物科学的价值观,强化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
2、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3、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4、通过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以及系统论和控制论观点;通过理解各种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和破坏,渗透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点。
5、在讨论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协调等问题的基础上,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7、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8、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3)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
本学期教学工作任务高三年级两个班生物教学,新学期开始,我对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各个章节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科学方法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练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让他们有社会决策意识,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热情,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基础较差,需要加强基础的学习。针对以上的情况,在教学中,我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出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和一个稳定的'思想状态,为搞好学习提供保障。
3、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详细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4、认真备课与制作课件,真正做到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堂。
5、认真设置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
6、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测试,及时做好反馈。
8、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高考模仿训练,为学生提高高考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9、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
10、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指导思想
高三生物备课组以“巩固、完善、综合、提高”为突破口,以教材、教学大纲、考纲为依据,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工作目标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构建知识网络、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习质量,通过高三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高考动向和命题趋势,分析试题和学生,力争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复习进度安排:
1、本学期结束完成生物一轮复习
复习目标:扎实知识基础,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培养以下这些能力:
(1)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知道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涵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围
(2)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
将图、曲线等形式转化成文字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此外,还反过来,将文字转换成曲线.
(3)推理能力:
将已学过的知识或实验结果先提出来,再让学生分析该结果能说明哪些问题。
(4)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让学生在掌握好课本上已有实验的基础上模拟课本实验
(5)获取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归纳出课本章节的知识结构。
(6)分析综合能力:
要求学生将课本的某些基础知识转化为图、曲线、数据,对生命现象进行量化处理。
2、4月底完成二轮专题专项的复习
复习目标:完成专题知识整合与主干知识的系统化,加强高考热点、各章重点、学习中的疑点等问题的分析、训练,将知识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章节进行合理的综合、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注重高考要求的几种基本能力的加强:
(1)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每章节时,将该节教材中标明的实验和教材中隐含的实验改成实验设计,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的技巧
(2)、加强识图、识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将教材中的文字“翻译”成图表;将图表“还原”成文字。增加图表题的练习,培养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加强分析问题、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
通过针对性地选择简答题,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与题之间建立起桥梁学习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具体题的能力。
3、5月底前完成三轮复习
复习目标:以核心概念的再强调为主线,查漏补缺,错题回顾。包括知识上、答题技巧上的误区与盲区。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起到巩固二轮复习培养的能力的作用,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通过选择涉及文字表达、绘图、观点评价和联系实际、社会热点等问题来巩固有关的能力。通过出示实验目的,让学生思考设计的思路,和答题的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此外,审题能力的强化也是本轮复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复习策略
(一)、把握高考动向,调整复习策略
分析近几年来生物高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能力考查的宗旨始终
学科主干知识仍是考查重点
渗透新课程思想和理念的趋势不变
命题背景资料将更加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生物科技新进展
试题仍突出基础性、灵活性、探究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二)、注重基础,夯实学科知识的基石
学生吃透课本,教师吃透教参、考纲,这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体现的考查方向。注重核心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没有基础就谈不上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考纲,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三)、强化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的网络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一条题目从基础进入,涉及到多个章节,先简单后复杂,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是否具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从学科的整体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的特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在方法上舍得花费时间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整理和综合,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图。
(四)重视评讲,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考前的训练,不回避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应试能力是学生众多能力中的一种能力,在高考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占有较大比例;但是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审题,不能把知识系统化,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型题目也就无从下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是:精讲精练,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习题课中,能让学生说和做的尽量让学生大胆的说和做,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习惯;试卷评讲课上创造良好平等的氛围,抓住典型题目,让学生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注重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中分析对与错、得与失,归纳总结出解题规律和方法,从而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应试能力的提升重点是抓好以下三种能力的培养:①审题能力。②分析综合能力。③表述能力。
(五)认真上好三类型的课
①“复习课”是指以知识立意为主的课,必须兼顾能力培养。知识的复习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总起来说,占用时间要短,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注意事项尽量通过例题引起学生注意,精心设计例题,通过一个例题解决一连串的问题。注意反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活学生思维。
②“习题课”是指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课。目的性要强,例题选取特别要考虑的是题目的功能和可扩展性。尽可能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审题。
③“讲评课”是针对学生课上练习、周练试卷批阅后的讲评课。首先要有的放矢,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其次要注意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要归纳整理,使学生明白错误的根源。要举一反三,对于错误多的问题,要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讨论。最后要注意深层反馈,的方式是再出几个变式题,让学生再动手做一遍。
五、具体做法:
1、精心备课
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要认真理解和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精心制作适合于本校学生的教学案、课件以及课堂小练习、课前热身等材料,并认真挑选例题。并根据所任教班级的学情,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认真上课
在课堂中重点内容突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允许把复习课上成新课。复习时在理清考试说明的前提下,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原理等理清楚,培养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整合的能力,重视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得以训练,不断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3、注重课堂训练:
坚持每堂课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做巩固练习,保证学生得到思维的训练。
4、精选作业
每天布置20分钟—30分钟的回家作业,争取做到精讲精练。
5、用好月考
每次考试之前,都要精心命题,考试内容均为综合训练,进行滚动式循环复习,考后认真批改学生试卷,有效地进行讲评。
6、注重纠错
错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错误。我们注重对纠错本的检查,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关注,并分析错题产生的原因,最终达到避免或减少再次发生的几率。这是一种能力,同时也能够成为一种习惯,即主动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但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我想一题不二错完全可以做到,这个时候那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将会有质的飞跃。
为了积极投身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更新教育理念,以“精彩教、有效学”为目标,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鉴于自身情况,本人特制订个人专业发展20_学年规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自我定位及发展目标
1.自我定位:用心教书。
2.发展目标:努力形成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严以律己、宽厚容人的人格魅力;练就处事豁达、谨慎,待人真诚、和善的处世能力;提升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善于领悟、精于表达的业务水平。
(1)师德目标方面:
本人对工作有一颗狂热的心,对自己有一颗宁静的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独立;以民主的作风,创新的理念,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形成了个人“严中有爱”的教育特色。
(2)学识目标方面:
①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主动向有经验、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学习,多听同行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互相听课,共同备课。
②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每节课,课前做好充分预备,课后做好笔记,写好教学反思。
③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题目,质疑问难,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习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课题实验活动。
(3)教育教学方面:
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课改的精神。使学生整个身心投进学习活动,往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往感受学习的乐趣,往体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教师预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中,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三年对规划的逐步实施,应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①学习专业化知识、进步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进步。
②努力成为校优秀教师。
③成为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公道、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资深教师。
二、发展措施
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熟悉中丰富自我
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进步自己的业务能力。
每学期读1-2本教育专著或跟踪阅读教学杂志,及时作好笔记,撰写2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或网站,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2.专业素质的进步,在汲纳中充实自我
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题目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3.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
精心备课,探索趣味性练习,创新性练习。上课有教案、不迟到、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讥讽讽刺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进步。
4.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学会思考教育题目,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题目和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
我。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阅今天——在审阅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充分利用网络。
利用网络,并在网络上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把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进步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于教学中。
初一生物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方法和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获得生态学、遗传学的基本知识,为适应现代社会和提高学术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学期开始,为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五个班的生物学教学任务。刚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与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观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四、教学措施: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新课程理念融会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2、研究每个知识点,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层次,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掌握每个重点和难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加强备课的环节和内容设计,既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新境界。
4、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5、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通过作业题加强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
7、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学习进修机会,继续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8、加强学科教研,积极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既包括知识方面也包含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优化利用,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工作计划# 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2、做好演示实验,完成学生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3、把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多煤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四、应对策略和教学设想
1、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保证活动的落实,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倡导探究性学习。
6、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7、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8、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想听并听懂。
9、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五、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但仍有个别同学探究能力尚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