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539—7723157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汲广然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学期末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县妇联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四分局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四分局结对共建单位——开发区小学的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通过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物质帮助率、巩固率均达100%;
3、定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四分局安排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与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两个优先”
(1)心理上优先辅导。四分局领导干部要从心理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分局领导干部。由分局领导干部具体分析学生的心理情况,制定心理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分局领导干部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儿童开心、家长放心。分局领导干部要及时适当的为每位留守儿童准备衣物、学习文具等,尽可能地多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留守儿童健康无忧的成长。
4、实施四分局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领导干部。配对帮扶的领导干部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干部领导成为“代理家长”。分局干部领导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近期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做好记录档案工作。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爱心社会家长”等形式,为更多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他们的基本物质保障和健康成长。
(三)不断总结,促进“关爱”工作深入高效开展。分局要不断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积累经验,以利于今后更深入、更高效地开展“关爱”工作。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和学校关工委等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首先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
组员: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六年级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学校积极与社会各届联系,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等形式,为更多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不断总结,促进关爱工作深入高效开展。
学校要不断读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积累经验,以利于今后更深入、更高效地开展关爱工作。
我校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留守学生问题非常严重,推广和实施“留守学生关爱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具体行动;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县局关于留守儿童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我校具体情况,使我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主要目标
加强“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调查调查,制定工作方案,狠抓措施落实,全面实施“关爱工程”,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我校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措施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
要求班主任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基本内容包含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党员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学校党总支组织党员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签订承包责任书,成为“代理家长”。对学生,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结队党员、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星期与本班的“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孩”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家长“常回家看看,常来电问问,常写信和孩子聊聊。”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队伍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相对匮乏的农村来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4、成立留守儿童之家
5、定期开展留守儿童活动
二、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班级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
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包班教师。由包班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较差的留守儿童学习。
(2)生活上优先照顾。
教师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
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包班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班级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根据上级关爱留守学生有关要求,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和学校少先队等组织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在我校健康快乐的成长,使留守儿童家长放心,为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不定期归纳有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认真总结工作经验。
3、加强关爱行动的计划性,使关爱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①、明确关爱对象:父母双方在外连续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村儿童。
②、明确工作内容:清楚留守儿童基本信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等。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护,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与留守儿童本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沟通。努力营造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越环境,为在外打工的父母解决后顾之忧。
③、明确关爱行动的具体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班级为关爱载体,以同学、教师为关爱的主体,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为主要内容。
④、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⑤、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及网络视频,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
与留守儿童时常谈心,并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要与其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制定关爱留守生工作计划,做好留守学生摸底工作,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2、填写留守生学校台账及班级台账
3、开通亲情电话
4、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十月
1、“关爱留守生”主题班会
2、开展教师、学生“一帮一”活动
3、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
4、爱国英雄故事赛
十一月
1、消防安全演练
2、环保教育
3、留守生集体生日会
4、感恩教育
十二月
1、常规教育
2、安全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
4、雅行演讲比赛
一月
1、期末复习总动员
2、期末表彰
三月份:
1、讨论并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开展教师和学生谈心活动;
3、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四月份:
1、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
2、开展教师和学生谈心活动;
3、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五月份:
1、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
2、开展教师和学生谈心活动;
3、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六月份:
1、留守儿童生活减免落实情况检查;
2、留守儿童生日聚会;
3、学校及班级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xx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目标任务针对我班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工作内容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4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4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5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5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6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六、考核及奖励。
考核奖励分为两块。一块为牵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总分名次为考核基数,到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每上升1个名次,被考核人加10分,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加10分。学生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另加20分,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加10分。
依据上述加分的办法,每一学年累计得出的加分总分即为牵手扶助志愿者及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奖多少元。牵手扶助人员所得总分等于包保留守、单亲儿童各自所得考核分的总和。学校班主任按本班相关学生所得考核均分为实际考核得分。
第二学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依据,加分办法不变。
另一块是奖励学生。设有班级优秀奖和越位进步奖。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班级前第一名的奖100元,2—5名的即为优秀奖,奖学生30元。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比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名次进步达5名的即为进步奖,奖学生15元。
我校共有教学班18个,743名在校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22人,占总人数的16、4%。为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感到学校就像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和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让留守儿童“留守不流泪”,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我区教育民生工程,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队组织的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筹建“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创建和谐、舒适、愉快、温馨的家;
3、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举行“代理家长”、“师生结对”活动;
4、按上级文件要求严把目标,贯切执行。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教务处、少先队、总务处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举行“代理家长”、“师生结对”活动。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8、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和电脑视频聊天,开设心理咨询室,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9、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10、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个社团。学校设有多个社团,结合艺术、科技、劳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主动与当地残联、公安、妇联、医院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防胁迫,防拐骗,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3、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我校实际,结合我镇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们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以少先队组织为主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二、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依托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四、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留守儿童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队日活动及开设活动课、实践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辅导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教育活动。
4、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少先队组织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少先队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五、工作内容
(一)总内容: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体验心理健康常识——帮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心理保健——帮助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二)分阶段内容: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留守儿童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小学低年级(1—3年级)的留守儿童:适应新环境;养成学习好习惯;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
——小学高年级(4—6年级)的留守儿童: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关爱家人;树立同学间合作意识,锻炼抗挫能力;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方法。学会沟通,与老师、同学、家长和睦相处;了解自己能力、特点,初步学会接纳自我、他人。
(三)积极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六、方式及途经
1、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问题辩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方式传递给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开设专家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热线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校园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的能力及特点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
4、在全校范围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七、组织实施
1、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班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体验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学校积极支持少先队组织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评估力度,确定评估指标。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年度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开展工作,有专门的时间保障。要有年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报告。
3、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少先队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须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加以认定。少先队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保证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并计算相应的工作量,给予相应报酬。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村两委等组织的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第一步、建立关爱档案。通过三个月的走访串户,我们对本校"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详细了解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爱好、家庭情况、家长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等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在争取到了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制定具体帮扶方案,对"问题留守儿童"、"困难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进行关爱。
第二步、构建关爱网络。作为校长积极发挥自身示范带动作用,结合村两委、党员、以年级组为单位,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初步形成以校委会为带头,班主任主体,教师与学生会主动参与的结对帮扶关爱网络。
第三步、搭建关爱平台。一是以校级网络为平台,做一名"联络员",开通"亲情视频",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每周进行一次视频交流,接受亲情关爱;二是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为平台,做一名"播放员",每月组织一次留守儿童观看励志教育专题片,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以图书室为平台,做一名"管理员",全天候为留守儿童开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四是以留守儿童活动为平台,做一名"组织员",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有益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文体娱乐活动。
第四步、开展关爱活动,积极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临时爸爸"等关爱活动,由学校校委会牵头,为留守儿童购买书包、文具、衣服、食品等学习生活用品,尽力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让留守儿童在帮扶和关爱下快乐健康成长。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成立校级领导组、对全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底。
2.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档案。
3、开展"爱心妈妈"等结对活动。
四月份:
1、留守儿童信息更新
2、与学校配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培训专班。
五月份:
1.开展留守儿童庆祝活动
2.完善结对活动、档案信息更新。
3.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有条件开展亲情视频。
六月份:
1、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
2.继续开展结对活动。
七月份:
1、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整理。
3.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及论文撰写。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落实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打造我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特色,为迫切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和帮助,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寻找快乐、培养自信、得到进步,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二、活动主题
快乐自信自立进步和谐
三、活动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业失教:部分留守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学业,学习习惯差。
2、心理失衡: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抱怨、自卑、骄横、焦虑,有的甚至沉迷网吧,行为失控、如校园暴力等恶劣行为。
3、亲情失落:留守儿童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非常想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
4、安全失保:由于缺少亲人的照料,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如生活安全问题、煤气、火、开水、电)人身安全(上、放学)。
5、由于少数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强,比起一般儿童,他们对父母少有依赖性,因为少数留守儿童承担生活劳动量超出了范围,对身心健康不利。
四、活动具体安排:
1、家校联系活动
(1)、20__年9月30日前,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集体家访。
(2)、20__年12月30日前,组织留守儿童向父母写信,汇报本学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题研究
(1)、20__年10月15日前典型个案的选取,材料的收集。
(2)、20__年12月15日前形成阶段性报告。
3、留守儿童互助交流联谊活动
(1)、20__年11月1日前,协调安排社区爱心人士与我校留守儿童结对并进行面对面交流联谊。
(2)、20__年11月10日前,留守儿童作客本班同学家庭“一日亲”活动。
(3)、20__年10月1日前联系相关人士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保护”进行专题讲座。
4、留守儿童健身文娱活动
(1)、20__年11月1日前,开展“同伴互助我能行”互帮活动。
(2)、20__年12月1日前,开展“快乐的童年”游戏活动,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比赛。学生活动设置奖品。
5、我能行成长教育活动
(1)、20__年10月30日前,通过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在家自理生活情况
(2)、20__年1月1日前,开展学校留守儿童自理生活能力比赛
6、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展示活动
(1)、20__年10月30日前,开展“学校也是我的家”征文活动。
(2)、20__年12月30日前,开展检验留守儿童读书效果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演讲比赛;留守儿童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村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村两委等组织的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第一步、建立关爱档案。通过三个月的走访串户,我对本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详细了解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爱好、家庭情况、家长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等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在争取到了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制定具体帮扶方案,对“问题留守儿童”、“困难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进行关爱。
第二步、构建关爱网络。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积极发挥自身示范带动作用,组织村两委、党员、以村民组为单位,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初步形成以乡党委政府为带头,大学生村官为主体,村干部、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的结对帮扶关爱网络。
第三步、搭建关爱平台。一是以村级网络为平台,做一名“联络员”,开通“亲情视频”,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每周进行一次视频交流,接受亲情关爱;二是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为平台,做一名“播放员”,每月组织一次留守儿童观看励志教育专题片,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做一名“管理员”,全天候为留守儿童开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四是以留守儿童活动室为平台,做一名“组织员”,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有益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文体娱乐活动。
第四步、开展关爱活动。通过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资助,积极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临时爸爸”等关爱活动,由妇联、共青团牵头,为留守儿童购买书包、文具、衣服、食品等学习生活用品,尽力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让留守儿童在帮扶和关爱下快乐健康成长。
四、工作安排
八月份:
1、成立村级领导组、对全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底。
2.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档案。
3、开展“爱心妈妈”等结对活动。
九月份:
1、留守儿童信息更新
2、与学校配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领导专班。
十月份:
1.开展留守儿童庆国庆活动
2.完善结对活动、档案信息更新。
3.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有条件开展亲情视频。
十一月份:
1、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
2.继续开展结对活动。
十二月份:
1、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整理。
3.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及论文撰写。
一、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增援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纷纷涌向城市,进而在农村产生了一群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少年时期是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此时期的儿童具有复杂的心理。同时,他们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非常需要父母的教育和引导。而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的父母从他们很小就外出打工,长时期不与孩子接触,加上祖父母的僵化教育和过分的溺爱,使许多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青少年儿童作为国家的希望应该受到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让我们携起手来,关注留守儿童,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为祖国未来的花朵现出我们的爱心。
为此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组织开展了这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共创祖国美好未来"的爱心实践活动。
二、活动主题: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共创祖国美好未来
三、活动目的:
1、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号召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3、向社会展示西南大学学生的优秀素质
4、为同学提供锻炼机会
四、活动时间:XX年12月5日
五、活动地点:北部区天府镇天府中学
六、主办单位: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承办单位:生物学会
七、活动流程:
(一)前期工作
1、面向全院志愿者选拔出30名责任心强、有耐心、有爱心的志愿者,并统计好他们的基本信息交予天府中学,然后由天府中学做好"留守儿童-志愿者"一帮一配对工作。
2、请学院党委副书记郑莉佳老师给已选出的志愿者做培训。
3、学会成员准备相关心理游戏及节目。
4、联系心理咨询的相关人员。
5、联系学院关于设置助学金相关事宜。
6、在学校樟树林及各大园区宣传此次活动。
7、联系学通社等相关媒体。
(二)活动开展(暂定于12月5日)
1、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首先宣布成立心理咨询热线、助学金和手拉手活动。此后请天府中学相关老师讲话,然后请上一届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代表交流心得体会,最后进行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的"一帮一"搭配同时赠送礼品。
2、游戏环节:将30对志愿者和儿童的组合分为两组,每组15对30人,分别同时进行相关心理游戏,以达到打开留守儿童心扉,拉近志愿者与儿童间的距离、增进感情,具体游戏内容和环节由生物学会设计和开展。
3、精品展示:在游戏环节的同时生物学会的其他成员在旁边准备此环节所需物品及不知场地。主要展出生物学会的特色产品,即种子拼图、叶脉书签、动物标本等,同时派相关人员进行讲解,也可现场演示制作叶脉书签和种子拼图的过程,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另外展出相关心理知识图片,发放心理资料等。
4、现场心理咨询:请相关心理咨询人员到现场设置心理咨询点,为留守儿童解决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同时我们开通心理热线,留守儿童也可电话咨询我校学生工作处的心理工作人员。
5、深入交流:心理咨询后各志愿者与留守儿童深入交流,可一起参观校园、谈心等,互相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后面活动的开展。
6、结束:深入交流20分钟后到指定地点集合,然后离开学校。
八、后续工作:
1、定期召开志愿者会议,收集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强调志愿者的耐心和责任心,要求志愿者至少每月与留守儿童联系一次。
2、定期向留守儿童做相关的心理培训。
3、及时给志愿者做相关培训。
3、召开学会会议,总结此次活动的不足之处,为后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4、向相关媒体投送新闻稿件。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县妇联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四分局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四分局结对共建单位——开发区小学的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通过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物质帮助率、巩固率均达100%;
3、定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四分局安排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与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两个优先”
(1)心理上优先辅导。四分局领导干部要从心理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分局领导干部。由分局领导干部具体分析学生的心理情况,制定心理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分局领导干部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儿童开心、家长放心。分局领导干部要及时适当的为每位留守儿童准备衣物、学习文具等,尽可能地多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留守儿童健康无忧的成长。
4、实施四分局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领导干部。配对帮扶的领导干部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干部领导成为“代理家长”。分局干部领导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近期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做好记录档案工作。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爱心社会家长”等形式,为更多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他们的基本物质保障和健康成长。
(三)不断总结,促进“关爱”工作深入高效开展。分局要不断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积累经验,以利于今后更深入、更高效地开展“关爱”工作。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x大精神,落实"三关"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围绕让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儿童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得到更多锻炼,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管理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建设新农村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肖金武
副组长:王凯平、王伟
成员:张文舫、姜华山、刘乾、朱圣昱
三、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
。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1、3月份,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设立专线,将电话号码公开(2742376),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结合校教务处开展的"教学管理月"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并结合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2、4月份,各班教师每周与3-5名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5月份,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4、6月份,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起参加校艺术节展演活动,并优先让留守儿童参加书法,手抄报等到系列比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5、教师在班上要大力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逢假日还可以举行生日party、卡拉ok、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学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五、活动要求
1、全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各年级各班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学生。
为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我校实际,结合我镇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们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以少先队组织为主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二、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依托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四、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留守儿童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队日活动及开设活动课、实践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辅导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教育活动。
4、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少先队组织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少先队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五、工作内容
(一)总内容: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体验心理健康常识——帮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心理保健——帮助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二)分阶段内容: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留守儿童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小学低年级(1—3年级)的留守儿童:适应新环境;养成学习好习惯;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
——小学高年级(4—6年级)的留守儿童: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关爱家人;树立同学间合作意识,锻炼抗挫能力;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方法。学会沟通,与老师、同学、家长和睦相处;了解自己能力、特点,初步学会接纳自我、他人。
(三)积极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六、方式及途经
1、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问题辩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方式传递给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开设专家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热线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校园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的能力及特点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
4、在全校范围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七、组织实施
1、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班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体验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学校积极支持少先队组织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评估力度,确定评估指标。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年度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开展工作,有专门的时间保障。要有年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报告。
3、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少先队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须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加以认定。少先队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保证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并计算相应的工作量,给予相应报酬。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他(她)们用勤劳和智慧在获取金钱的同时,却将他们的子女却留下,成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今年,我对本班49个学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父母均都不在家的4人,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12人,离异单亲家庭3人。由此可见,在我们欠发达地区,如何使留守儿童享受亲情、加强与学校配合,共同对孩子的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突出的问题。为此,我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个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档案,掌握情况
在实践中,我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动态专门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二、用心关爱,感受亲情
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我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控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一)、制定计划,注重平时。针对我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情况,我经过反复思考和积极探索,根据留守儿童不同情况,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帮扶计划,将每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逐一列成表格,按计划实施。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在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作为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千差万别。我在全面把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三)消除痼疾,促进健康。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平时班级管理工作中,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自己注重在班级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通过每周班队活动时间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痼疾,强化情感体验,营造健康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氛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加强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教育引导他们,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在平时工作中,我建立了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代理家长”。加强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更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同样的色彩,同样的精彩,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