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国旗、国徽的崇敬之情,会唱国歌。懂得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也是爱国的表现。
活动形式:朗诵、演讲、演唱。
活动准备:知识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国旗、国徽、国歌,它们是最崇高、最神圣、最亲切的名字,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怎能不将自己的荣辱与它们联系在一起呢?
二、了解国旗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六十多年前的 10 月1日,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那么这面旗面红色,上有五颗黄色五角星的五星红旗又象征着什么呢?
生朗诵知识卡:国旗的象征意义
三、了解国徽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生朗诵知识卡:国徽的由来及象征意义。
四、知道会唱国歌也是爱国的表现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七彩光芒。”同样,从唱国歌上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否真正爱国。
我们在唱国歌时的神情和态度,我们内心的感受,都能说明我们究竟爱不爱国,究竟有没有民族自豪感。
抬头看看那正在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让我们想一想作为国旗主人的一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才艺展示
生独唱《红旗飘飘》、《春天的故事》。
六、活动结束
师: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我们从那满含泪花的凝视里,从自豪激昂的“ 起来”声中,从挺直腰杆、溢满喜悦的容颜上,体会到了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同时,也掂量到我们跨世纪青少年肩头的重任:努力学习吧!祖国需要我们,世界需要我们,未来需要我们!
让我们一起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随时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确定教育内容、设计教育专题时,主要考虑了如下四点: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确定教育的可接收性;二是,根据教育内容的整体内涵,确定教育内容的序列性;三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结合方面,确定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四是,在教育内容的渐进和深化方面,确定教育内容的连续性。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安排合适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活动方式。小学生心底纯洁,活泼好动,热情高,但知识面窄,缺乏理性认识能力。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重点是激发他们的主义情感,憎恶帝国主义的侵略,了解祖国的伟大,从行动上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积极向英雄人物学习,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长大了报效祖国。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各小学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我是祖国的花朵”、“我要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等专题教育活动时,形成了“九字活动系列”。即:唱(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绘(描绘祖国锦绣河山);看(革命遗迹,历史名胜,建设成果);读(英雄故事、历史故事);讲(祖国变化、英雄事迹);写(赞美祖国、赞美英雄、抒发情怀);做(学英雄做好事、努力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行为规范);展(活动成果、报国之志)。这些活动深深地扣动了儿童的心弦,省实验小学的“武汉是三好学生”王燕在去杭州参加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考试前,深情地要求再当一次“升旗手”,立志将来当音乐家为国争光。
对于进入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理性思考能力,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课堂渗透教育为主,辅以有广度和深度的课外活动。挖掘各学科中蕴藏的爱国主义因素,把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和学科爱国主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外活动方面,主要是用讲座、报告会、读书会、知识竞赛、参观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的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熟悉国情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思考,坚定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二)、根据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内涵,设计教育专题,形成教育活动序列。爱国主义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统和整体内涵。在实施教育时,各学校分层次,精心设计专题;在序列内容安排上充分注意其阶段性和连续性。在小学低年级一般设计了“伟大中华十知道”、“祖国山河多壮丽”等专题;在小学中年级安排了“伟大祖国名人多”、“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专题;在小学高年级安排了“屈辱的历史、奋斗的历史”、“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等专题。在活动安排上,由参加严肃、隆重升旗仪式,抢答祖国基本知识,听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参观祖国名胜和革命史迹,到较系统搜集、编出《英雄谱》、《名人名言集》、《中华集锦》等。武昌昙华林小学精心设计了“三个了不起”的专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校学生在回答记者采访是说:“参加了‘了不起’的教育活动后,心中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有一种要大声疾呼的激情: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我要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学阶段按照学生思维日臻理性化特点,分别安排了“知我中华”、“只有社会 主义能够救中国”、“腾飞的中华”等专题。很多学校还结合湖北的特点,编写了系列教材和制作了系列幻灯片:《锦绣湖北——湖北名山秀川、建设成就讲话》、《铁血丰碑——湖北革命斗争史讲话》、《楚天英杰——湖北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讲话》,系统地对学生开展了爱国主义序列教育,有的学生在演讲中说道:“我们脚下是中华
的热土,身后是祖国的锦绣河山,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能忘记祖国的兴衰大业。”
三、探索教育规律,优化教育方法。
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各地在把握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内容需要,贴切地选择教育方法,一般都采用了调查研究、比较、典型导引和情感体验等方法,通过调查、访问、参观、读书等方式,增长学生的爱国主义知识。为了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在总结各地活动经验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定点开展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规律。
渗透教育法:学校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科教学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在校大量活动和受教育是学科课堂学习,对于中学生尤为如此。因此,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从学科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渗透的“六有”原则。即:有“意”有意识地发掘学科中显性或隐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有“的”——有目的、有针对
性地确定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机”——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融溶于载体,做到淡化痕迹、“润物细无声”;有“度”——适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冲淡学科教学本色,学生易于接受;有“序”——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渗透;有“效”——讲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根据不同学科和较学内容,探索出了“程序法”、“四环节法——知事、明理、动情、养成”,“联系比较法”等。如有的数学教师讲利用正切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时,引用中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秆子影长确定季节和时令的历法作例证,利用“四环节法”学生学了知识、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对于历史、地理等具有很强的显性爱国主义因素的知识,又采用“联系比较法”,扩大和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确定教育内容、设计教育专题时,主要考虑了如下四点: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确定教育的可接收性;二是,根据教育内容的整体内涵,确定教育内容的序列性;三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结合方面,确定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四是,在教育内容的渐进和深化方面,确定教育内容的连续性。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安排合适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活动方式。小学生心底纯洁,活泼好动,热情高,但知识面窄,缺乏理性认识能力。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重点是激发他们的主义情感,憎恶帝国主义的侵略,了解祖国的伟大,从行动上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积极向英雄人物学习,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长大了报效祖国。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各小学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我是祖国的花朵”、“我要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等专题教育活动时,形成了“九字活动系列”。即:唱(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绘(描绘祖国锦绣河山);看(革命遗迹,历史名胜,建设成果);读(英雄故事、历史故事);讲(祖国变化、英雄事迹);写(赞美祖国、赞美英雄、抒发情怀);做(学英雄做好事、努力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行为规范);展(活动成果、报国之志)。这些活动深深地扣动了儿童的心弦,省实验小学的“武汉是三好学生”王燕在去杭州参加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考试前,深情地要求再当一次“升旗手”,立志将来当音乐家为国争光。
对于进入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理性思考能力,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课堂渗透教育为主,辅以有广度和深度的课外活动。挖掘各学科中蕴藏的爱国主义因素,把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和学科爱国主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外活动方面,主要是用讲座、报告会、读书会、知识竞赛、参观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的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熟悉国情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思考,坚定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二)、根据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内涵,设计教育专题,形成教育活动序列。爱国主义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统和整体内涵。在实施教育时,各学校分层次,精心设计专题;在序列内容安排上充分注意其阶段性和连续性。在小学低年级一般设计了“伟大中华十知道”、“祖国山河多壮丽”等专题;在小学中年级安排了“伟大祖国名人多”、“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专题;在小学高年级安排了“屈辱的历史、奋斗的历史”、“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等专题。在活动安排上,由参加严肃、隆重升旗仪式,抢答祖国基本知识,听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参观祖国名胜和革命史迹,到较系统搜集、编出《英雄谱》、《名人名言集》、《中华集锦》等。武昌昙华林小学精心设计了“三个了不起”的专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校学生在回答记者采访是说:“参加了‘了不起’的教育活动后,心中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有一种要大声疾呼的激情: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我要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学阶段按照学生思维日臻理性化特点,分别安排了“知我中华”、“只有社会 主义能够救中国”、“腾飞的中华”等专题。很多学校还结合湖北的特点,编写了系列教材和制作了系列幻灯片:《锦绣湖北——湖北名山秀川、建设成就讲话》、《铁血丰碑——湖北革命斗争史讲话》、《楚天英杰——湖北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讲话》,系统地对学生开展了爱国主义序列教育,有的学生在演讲中说道:“我们脚下是中华
的热土,身后是祖国的锦绣河山,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能忘记祖国的兴衰大业。”
三、探索教育规律,优化教育方法。
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各地在把握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内容需要,贴切地选择教育方法,一般都采用了调查研究、比较、典型导引和情感体验等方法,通过调查、访问、参观、读书等方式,增长学生的爱国主义知识。为了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在总结各地活动经验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定点开展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规律。
渗透教育法:学校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科教学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在校大量活动和受教育是学科课堂学习,对于中学生尤为如此。因此,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从学科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渗透的“六有”原则。即:有“意”有意识地发掘学科中显性或隐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有“的”——有目的、有针对
性地确定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机”——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融溶于载体,做到淡化痕迹、“润物细无声”;有“度”——适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冲淡学科教学本色,学生易于接受;有“序”——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渗透;有“效”——讲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根据不同学科和较学内容,探索出了“程序法”、“四环节法——知事、明理、动情、养成”,“联系比较法”等。如有的数学教师讲利用正切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时,引用中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秆子影长确定季节和时令的历法作例证,利用“四环节法”学生学了知识、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对于历史、地理等具有很强的显性爱国主义因素的知识,又采用“联系比较法”,扩大和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