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网络往的一般特点:无限性和两面性;了解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通过感受网络有益的特点,初步具备发挥网络交往的优势,通过感受网络有弊的特点,避免陷入网络交往的陷阱。
2、过程与方法:
介绍网络的神奇特性——无限性,说明网络生活的丰富多彩;介绍网络有利有弊的特点,做到如何发挥网络交往的优势和避免网络交往的负面影响。结合课本中的例子和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学生个别介绍与分组的方法组织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网络生活与传统生活的不同,了解只有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才能享受多彩的生活。通过了解网络的神奇性——无限性,激发学生对网络的向往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三、教学难点:理解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 “双刃剑”。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方法:情境案例分析法、经验分享法、讨论法、总结法。
六、板书设计: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一、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1、网络沟通无极限(1)网络生活很丰富(2)网络交往新空间
2、网络交往—— 一把锋利的双刃剑(1)网络的正面作用(2)网络负面作用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本课引言中小华或课文中小梅的例子导人新课(KP65、KP66)思考:设想一下如果生活在古代,他们两人身上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小结引入。)通过对比,感受网络对现代人生活的积极影响。(如果没有互联网,小华不可能结识远方的朋友;小梅的病症很难做出准确诊断,很可能延误治疗时间,从而失去生命。有了互联网,小梅得到了世界各地医生的帮助,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讲授新课: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一、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1、网络沟通无极限
(1)网络生活很丰富
【小梅的得救】——KP66活动1 ○小梅得救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
因为有了互联网这一快捷广泛的信息获取途径,小梅的病才得以确诊。○互联网还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看新闻、办商务、结交朋友、查询资料、求医问药、下载文件软件、设立个人网站、利用网络学习、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等。
思考: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互联网还可以利用网络做些什么?
学生思考、分小组交流,并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做小结和适当地分类。如工作、学习上,业余生活上;如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
可见,归纳网络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方便,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很诱人。【网络调查】——KP66活动2 网络生活丰富多彩、网络交往超越空间,那么现在的你有没有“触网”呢?并现场作一个《关于网络交往的调查》。
1、你有没有上过网:________
2、如果上过网,你在网上主要关注:_________ A、新闻 B、学习资料 C、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D、音乐、影视 E、游戏 F、聊天 G、其他_______________
3、你一般每次上网的时间大概是多少_______?一周上网的总时间是多少_______?
4、网络对你生活学习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A、没什么影响 B、有一定影响 C、影响很大
5、网络对你生活学习的影响是正面多一些还是负面多一些?___________ A、正面影响多一些 B、负面影响多一些
6、谈谈你的上网趣事。
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大组交流。进一步认识网络“神奇性”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网络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快乐。
教师展示目前全世界以及我国每天上网冲浪的人数调查表:(见教材P67)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正是由于网络的奇特功能,全世界上网人数陡增。在网�
(2)网络交往新空间
网络尽管无处不在,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的影响是两面性的。
2、网络交往—— 一把锋利的双刃剑(1)网络的正面作用
【小桓的故事】——KP68活动
○小桓利用网络克服了现实交往中的什么弱点?
克服了性格怯懦、不善言辞、不敢在生人面前发表自己意见的弱点。○在现实交往中,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借助网络的帮助得以解决? 两人闹矛盾,不好意思先开口,可在网上留言致歉;
两人想进一步发展友情,可借助网络进行全方位的沟通; 想与心仪的人交往,可以先在网上交流; 想给对方提建议或想拒绝别人 „„
【网络故事】——KP69活动 ○请你予补充。
如,网络可以使天涯若比邻;网络可以使用权学习24小时不停息。学生阅读KP68——69课文内容,思考:网络有哪些积极作用?
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如师生关系、师徒关系、权威、财富;网络生活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使人的生活日益丰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自学成材的可能性。
教育学生利用网络的优势做一些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网络交往】——KP70活动1 ○看谁想到多:在网络上可以做哪些有益的事情? 随时查阅各种信息;与外国朋友进行交往,开拓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外语;参加各种讨论,充分发情自己的见解。„„
○看谁想到多:在网络上可以做哪些有益的事情?(略)(2)网络负面作用
【网迷小波】——KP70活动2 ○网络游戏能满足人们的什么心理?什么样的同学容易沉迷网络游戏?
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获取成功,体会现实世界中没有的刺激,可以逃避现实,所以那些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现实状况不满、而又无心改变的同学容易沉迷网络。○小波该如何处理玩网络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没有基础扎实的学习,今后的发展会受很大影响。发展多种业余爱好。不把眼光只盯在网络游戏上,其实,好玩的东西多得是。网络游戏只是业余消遣中的一个项目。要保证自己素质全面,业余时间还要发展其他爱好。
学习是大事,消遣是小事,而网络游戏更是小事中的一个选择而已。○网友的邀请可能给我们带来危险,我们应怎样理智地面对? 想一想,他们的邀请是否违法违纪,违背自己的原则与意愿。对于违法违纪,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一定要果断拒绝;对于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自己实在不感兴趣,也要学会说不。为了所谓的义气,不会说不,只能带来双方犯错,或者自己后悔。在同样的条件下,可提出可行的合情合理合法的替代办法,建议网友尝试。如果这时对方不接受,自己就离开。对于别人的请求,我们必须学会先想一想,再考虑是否答应,而不要立即满足对方。否则,容易被别人拉下水。
○过分沉迷玩网络,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分散学习精力;有损身体健康;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思想受到伤害;容易结交损友;容易导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等等。
学生阅读KP70——71课文,进一步认识网络的不良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产生不良影响的主观(心理不健康、道德不高尚)和客观原因(网络环境的复杂带来一定的危险性: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网络环境难以管理与规范,存在“脏乱差”)。教育学生处理好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尤其是处理好网络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与发展任务;发展多种业余爱好,不把眼光只盯在网络游戏上;学习是大事,消遣是小事,而网络游戏更是小事中的一个选择而已。真正做网络主人,不做网络俘虏
课堂小结:
网络是先进的,网络改变了我们生活的速度、节奏、方式,使我们过上了古人无法想象的生活;网络是危险的,网络上随时有陷阱,到处有诱惑,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网络吞噬;作为青少年,不应�
布置作业:见练习册
八、教学后记: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第二框《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网络交往的两大特点。能够正确使用网络,使之为学习和生活服务,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访问以及交流,面对网络,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网络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做对人对己有益的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网络交往中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让学生学会在网络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积极预防网络危害。
三、教学难点:如何抵制网络垃圾(黄毒)的诱惑;正确理解“网络世界不是随心所欲,它和现实世界一样需要遵循共同的规则”的道理。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方法:情境案例分析法、经验分享法、讨论法、总结法。
六、板书设计: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二、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1、学会自我保护
(1)发挥网络优势——做网络的主人(2)回避网络伤害——不做网络的俘虏
2、遵守网络规则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2)上网更要遵守法律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健康游戏广告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网络。
这则广告告诉人们,应该科学合地使用网络,为我所用,而不是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其其是网络有许多不安全因素存在,作为未成年人由于自身的身心特点更应该加强自我防护。
讲授新课: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二、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1、学会自我保护
【梅平交网友】——KP72活动
○梅平能与天马见面吗?为什么?
这里会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能”。理由是:网上沟通得好,也许网下能做朋友。并非所有的网友都是坏人;与人交往总是要从陌生人开始。另一种是“不能”,梅平只是八年级的女学生,假如见到的是坏人呢,不一定能斗得过他,太危险。不能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放弃必要的警惕,否则后悔莫及。(讨论中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意见都摆出来,让他们自己做出判断。)
○梅平会见天马,可能有几种情况?这些结果会对她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这里至少有三种结果。一是好的结果,遇到一个好人,做了生活中知心的朋友,成为一段佳话。二是很坏的结果,网友是名不法分子,对梅平作出身心伤害,给梅平今后的生活留下阴影。三是失望,网友气质极差,与网上所伪装的不一样,自然分手。
○梅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还可向谁求助? 向父母、师长,以及身边熟悉、信任的人求助;向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求助。
由于中学生对新奇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抗诱惑能力还需提高,所以设计这个活动,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加强了安全防范意识。
【小齐的故事】——KP73活动
○小齐如果长期沉溺其中,会有什么后果? 身体受伤害,心理受伤害,学习受到严重干扰,正常的生活受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还会走上违法之路。
○小齐如果想了解科学的性知识,有哪些正当渠道? 认真上健康课;找正式出版的生理卫生书籍;打当地性教育热线电话------○小齐看过黄色网页后,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了解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发育的特点;不穿紧身内裤,远离与性有关的书籍与画面;转移注意力,通过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释放过多的能量;培养多种生活情趣,从关注人的生理向关注人的精神层面转变。生活要有长远规划,让自己忙碌起来。
生活无目标、没有追求,人容易被身边的小石子绊倒。人如果只停留在对生理的满足上,会忽略社会性一面,降低自己为人的高贵性。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通过意志,克制自己的冲动。青春期的冲动需要稍稍冷却,用多余的精力去干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
诱惑永远存在,不法分子也在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只有提高自己的自护意识,努力完善自己,才能免受各种网毒的伤害。
(1)发挥网络优势——先进性——做网络的主人
(2)回避网络伤害——危险性——不做网络的俘虏
2、遵守网络规则
【争做网络文明先锋】——KP74活动1 ○你如何看待网络交往的“自由”?这种自由有没有限度? 网络交往的自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自由一样,只要在道德、法律、人情的范围内,就有极大的自由;但如果超越道德、法律、人情的边界,就不再有自由了。因此,这种自由是有限度的。但即使是这种有限度的自由,对现代人而言,还是有极大的自由空间。这种自由对古代人而言是一种梦想,但对今人而言,却都可以在瞬间实现。
○网络交往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有没有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
有。因为两者都是一种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必然涉及人与人的共同利益。在一个没有规则的群体中,人们的个人利益是很容易遭到践踏的。因此,即使在虚拟的社会中,人们为了更有效沟通,更有质量地生活,人们还是要制定出相应的规则来约束不良行为,保证大家的利益。
不受约束的行为即使在网络上暂时有,也是相对的,迟早要受到约束。就如现在的网络一样,一开始,人们被动地使用已有的网络资源,但慢慢地,那些有较好环境的网站去的人就多,那些环境不好的网站去的人就少。网络环境会经过一段自由选择的过程,就是网络规则逐步产生的过程,有关网络法律法规都会相继产生。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
阅读KP74“相关链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网络交往和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一样需要遵守的第一个规则,即遵守道德。只要与人交往,就有道德问题。网络交往当然要遵守道德。
【小堂故事】——KP74活动2 ○小堂是报着什么心态去尝试制造电脑病毒的? 他的心态是验证一下自己的电脑技术,很单纯的动机。但单纯的动机背后却反映了小堂的法律意识淡薄,拿别人的利益开玩笑。
○小堂攻击学生信箱、公司网络,他获得了什么满足?给学生和公司造成什么危害? 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很高兴。但他高兴的同时,给他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耽误别人的重要事情,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从另一角度来说,他破坏了网络形象,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与戒备心理,影响社会稳定,造成极坏影响。
○小堂的好奇心要受法律制裁吗?为什么?
要受法律制裁。在公共生活领域,一个法盲的好奇心注定要受到制裁。因为他的行为严重妨碍他人正常生活,破坏社会安定,代表公共利益的法律一定会制裁这样的行为。
(2)上网更要遵守法律
【说一说】——KP75活动
○把你所知道的网上污辱人格、诈骗等违法犯罪的事例说给学生听,并分析其危害。(提示:简述犯罪结果,重点分析其行为造成的危害。)课堂小结:
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既要用其所长,发挥网络的优势,做网络的主人;又应避其所短,避免网络的伤害,不做网络的俘虏。
布置作业:见练习册
八、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家庭既是亲情组织,也是个法律概念。
、教学过程:
1、【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4、【我说我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5、【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不要参加。
D、……
【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6、【作业】: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教育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树立平等意识 学会尊重。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等和尊重的关系 尊重的外延。
导入新课:在我国历代的农民起义中提出了“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也提出了民主、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其实,在我们当今社会里,人人都是平等的,都经该彼此尊重。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题 平等尊重你我他。
一、人生而平等(板书)
活动:周总理的故事
目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彼此尊重。
要求:阅读周总理与普通工人的故事,分组讨论:
1、周总理与普通工人的故事说明什么?
2、如何克服盲目的“优越感”与“自卑感”?
3、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树立平等意识?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尽管每个人的`境遇和社会地位不同,但是人人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尊重。我们要向周总理学习,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提问:我们能否以貌取人?你与人交往看重什么?为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讲得很正确。我们的相貌是父母给的,我们不能选择,但是我们的言行是可以选择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由我们自己做主的。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有某些优势而自傲,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某些劣势而自卑,一个人美不美、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不在于相貌,而在于他的行为。
平等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我们绝不能忽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残疾人就是其中之一。
活动:平等对待残疾人
目的:认识弱势群体,平等对待那些处境不利的人。
要求:阅读材料,分析讨论:
1、你怎样看待个别同学的行为?他们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伤害?
2、社会上哪些人的平等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
3、在我们周围还有那些弱势群体?
4、要帮助的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二、尊重从我做起(板书)
如何学会尊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尊重他人(板书)
活动:一支铅笔的故事
目的: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富有尊严的个体,受到别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
要求:阅读材料。思考企业家对小商贩表示尊重的内在原因。讨论对待不同类型的人,如何表达自己的尊重。
教师小结:人们需要相互尊重的,受到别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等人、友善等人,充分理解他人。
第二、尊重社会(板书)
教师出示一些在公共场所不文明的行为,提问:这些人的行为正确吗?为什么?我们如何做到尊重社会?
学生回答,略。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尊重社会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做到尊重道德,遵守法律。遵守规则时尊重社会的底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第三、尊重自然(板书)
提问:
1、如果你每天进教室,教室里纸屑遍地,桌凳横倒竖歪,你是什么心情?
2、如果你处在优美、安静的环境中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3、我们应该如何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什么?
教师小结:人类是离不开自然的,我们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能做自然的主人,要做自然的朋友,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清楚的知道了对人的尊重包括尊重人的生命、人格、隐私、选择;平等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了解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我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够把这些正确的做法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我们人人这样去做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1.什么是诚实?诚实有什么重要性?
(1)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诚实的人对自己是诚实的,这就意味着不自欺,内心坦坦荡荡,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诚实的人对他人诚恳实在,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践守诺言。
(2)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2.谎言的根源及危害是什么?
(1)在我们的生活中,谎言并不鲜见。各种谎言背后总是有着利益、面子等缘由。有的人认为,撒谎是人难以避免的缺点,撒点小谎,也无伤大雅。其实,谎言往往像身体上的溃疡,它会从小处向大处扩展。
(2)撒谎带来的暂时利益污染了人格,使心灵变得晦暗。谎言败露的同时是信用的丧失,友谊的毁坏。人一旦撒谎成性,最终将遭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
3.承诺的重要性及要求是什么?
(1)学会诚实做人,就要懂得承诺的重要性。俗话说,一诺千金,形容承诺的道德分量之重。无论对大事还是对小事,你的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每一个小小的诺言的兑现,都是你人生信用大厦的一块石子。一个人的信用是靠始终一贯的诚实守信的行为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自己的每一个承诺。
(2)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决不能去承诺。
4.怎样区分诚实、隐私与“善意的谎言”?
诚实是拒绝谎言,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们有权保留自己的隐私,也应该懂得在适当的场合和对象面前适当地说话。不分场合和对象,将不适当的话和盘托出,即使说的是真话,那也不是诚实的要求,而只能被视为愚蠢。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那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己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5.怎样才能坚守诚信的绿洲?
(1)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不讲诚信的人,见利忘义的行为只是社会前进大潮中的逆流漩涡。大多数公民和企业的诚实守信的行为才是市场繁荣、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
(2)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诚实的人,诚恳地待人,诚实地学习、生活。
6.为什么要尊重平等的人格?
(1)每个人都具有天赋平等的人格。人与人的天赋有着千差万别,但差别不能成为人格不平等的理由。每个人天生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2)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不因人们之间的差异而划分尊卑等级,显示不同的态度,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应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7.为什么说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1)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2)不平等是落后和愚味的表现。人类社会经历过各种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存在过各种各样的歧视,发生过残酷的迫害甚至杀戮。为了实现和维护平等,人们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和不懈努力。
(3)平等在社会进步中实现。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平等的观念日益普及。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多方面促进社会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8.怎样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1)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差异和不平等。民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社会的进步不能一蹴而就,陈旧的观念也不会一扫而光。在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思想和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2)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原因。人们在天赋上的容貌、智力、体力等差别,在社会生活中的财富多寡、分工不同、机遇不同等等,都可能带来现实中的某种不平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差异:种族民族的差异、文化语言的差异、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差异、熟悉的人与新来者的差异、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等。
(3)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正确态度: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9.什么是平等待人?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1)平等待人表现为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2)做到平等待人:①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③要摒除对金钱、权力庸俗崇拜的陈腐观念;④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去清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共同建立彼此平等相待、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
10.为什么说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2)善良是无私的。以善良之心待人是发自内心的驱使,善良的行为必然不图回报。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怀有善良之心的人不会容忍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对无辜者的伤害。善良的人不是无原则的好好先生,而会在救困扶弱、维护正义的情境中与邪恶和错误作斗争。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一颗善良的心不仅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打开,对素不相识的人也会怀着真诚的善意,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更是会充满爱心。
(5)善良要见诸行动。真诚的爱心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关怀和体贴别人,为别人的需要作出奉献。
11.为什么要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1)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帮助他人是一种主动“给予”的活动,当你对他人怀着真诚的爱心,“给予”就不意味着自己“让出”或“牺牲”了什么,相反,“给予”让我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的发挥。
(2)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的生命的爱,就仿佛给他人的生命之树捧一掬清泉。爱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
12.怎样理解“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2)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遇事能够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
(3)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真心诚意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为别人的幸福而付出,助人不求回报。
(4)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别人。
(5)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我们都知道受伤害是痛苦的。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智慧家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使学生感受创新,从而认识自己的新生活。
2.通过回顾,科技创新改变2018年的央视春晚,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春晚的惯常看法。
3.通过讨论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感受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
4.通过观看视频:《辉煌中国》科技篇,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观看视频:“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一)创新来源于生活
1.材料呈现:2018年的央视春晚融入了很多人工智能元素,不仅有在桌上活蹦乱跳的机器狗,还有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组成的“三无舰队”,在大桥上摆出令人惊艳的队列阵型。在这个全世界华人共同欢庆的节日里,这些全部由中国自主制造的智能产品,也在向世界展现中国人工智能值得期待的未来。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
3.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
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总结:
(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__,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三)互联网改变世界
1.阅读教材第16页“探究与分享”,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2.总结:互联网改变世界,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
3.辩论赛:分成小组围绕“创新只是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有无关系”进行辩论。(手机上的美篇)
4.总结: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目标导学二:创新引擎
(一)呼唤创新
1.阅读教材第17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如何理解“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将成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
3.总结:
(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二)创新发展
1.材料呈现:2018年1月9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2017年,全社会R&D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52.2%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
2.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总结: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三)改革创新
1.阅读教材第18-19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雄安新区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从雄安新区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总结:
(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
4.阅读教材第19页“拓展空间”。
5.围绕以下辩题,在班级举行辩论会。
正方辩题: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总有一天会超越人类智能。
反方辩题: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不可能超越人类智能。
三、课堂总结
1.温馨提示:一则消息触动人类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科研组正在进行一项不同的项目:利用包含活细胞的油墨凝胶打印患者耳朵的3D模子。打印的产品会被注入牛软骨细胞和老鼠的胶原质,培育直至3个月后它们生长成成品。研究人员表示,人类有可能会在3年内开始移植这种假体。
2.板书设计:
四:作业设计:
1.实践作业:
A:请观看系列节目《辉煌中国》科技篇等作品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B:结合历史,制作表格汇总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贡献。
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
(一)课程标准要求。
1、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
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4、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5、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
第一课时 我上初中了
一、教材分析:
1、重点:
让学生在自身所见所闻的基础上体验崭新的初中生活。
2、难点:
激发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的热爱,珍惜新起点。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课前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并选好组长、分好工,作为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
2、各活动小组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新学校的基本情况。(作为第一次开展活动,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如可以采访学校领导、上学校的网站、向高年级同学调查等)
3、各小组选择校园一角(尽量小组之间不要重复)做好介绍准备。
第二步:导入 新课
开展我爱新校园的竞赛游戏,(幻灯片播放一组学校的图片,然后进入竞赛,出现“我爱新校园”五个字,每个字都链接着一组题目,请各组自由选择并回答。)比一比哪组同学对新学校观察得仔细,了解得具体。
在大家出色的表现中,我们初步认识了新校园,大家一起来(选取几个典型问题集体回答)。
1、学校的地址: 3、学校始建于:
2、学校的校训: 4、学校现任校长:
第三步:校园风情展示。
带学生走出教室,参观校园,让各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事先准备的校园一角资料,激发学生对新学校的热爱。
第四步:七嘴八舌“大家出谋划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是校园的一份子。
第五步:结束。
美丽的校园因为有了大家而更加富有生气,我深信,初中三年的生活会带给我们一片崭新的天地,在人生旅途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三、教学反思及建议:
因为时间的关系,不一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是必要的。教师可运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开展活动,尽可能给学生多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回忆自己这方面的相关的经历导入 。
第二课时 认识新朋友
一、教材分析:
1、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班上的新同学,并领会友谊
的重要性
2、难点:
克服新生紧张、拘谨的心态,积极与同学
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大家来帮忙”:
提供一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难题 ,让大家出谋划策。(小玲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初一新生,初到新学校新班级一个同学也不认识,在学校中生活学习很不习惯,特别是她害怕与城里的同学交往,她们好像不喜欢她,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她觉得在这新班级中很孤独。)
第二步:“找朋友”活动:
每位同学设计制作一张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名片,先在班级中进行自我介绍,然后送给你想认识的朋友。(为达到一定效果,每个同学只有一次拿到名片的机会,不能重复)
第三步:音乐升华。
播放臧天朔的《朋友》在音乐中升华对友谊的感受。
三、教学反思及建议:
“找朋友”活动形式活泼,但介于游戏规则的限制,有些同学可能找不到最好的朋友,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活动的效果。
第三课时 我的新班级
一、教材分析:
1、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所长,共同建设我们的新班级。
2、难点: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乐意为建设优秀班集体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夸夸我的班集体”。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的班级,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小学生活中的照片、日记,以及在小学班级中获得的荣誉等,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良好的集体对每一个人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优秀班集体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第二步:展望新班级。
出示关于建设优秀班集体的调查内容,让全班分组讨论:
1、你心中的优秀班集体是什么样的?
同学关系: 班干部队伍:
师生关系: 班级氛围:
学习风气: 班规: 其他:
2、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
3、请你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在建立优秀班集体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 )同学关系 ( )师生关系 ( )学习风气
( )班级氛围 ( )个人的奉献
( )班干部队伍 ( )建立班规
各组分别汇报调查结果,并对此进行分析。最后大家描述出心中的理想的班集体形象,概括出本班同学的共同期望,作为大家的奋斗目标。
第三步:“我是班级的小主人”。
学生尽情地展示各自特长优势,然后根据学生的各自特长优势,让学生自由选择,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分工,如负责管理班级的门窗、课桌椅、电视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能为班集体建设添砖加瓦。
第四步:“小小设计师”。
作为课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班级的班徽。
三、教学反思及建议:
1、第一步的设计可能会让部分学生沉浸在老班级的回顾中,如何引导学生及时转换角色,投入到新班级中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2、第三步的活动,如是在教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教师可从学生的档案中了解他们的特长,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特长不仅指一般特长,也包括一些性格特征及思想品质。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
第四课时 大家齐建设
一、教材分析:
1、重点: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相互间的团结合作至关重要。
2、难点: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班徽展示”。
师生共同参与,勇跃展示作品。小组先各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优秀作品评比,在评出最佳班徽后,全班同学对此还可进行讨论修改,并能简要地概括出班徽所包含的深刻寓意,这样在互相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对新班集体的热爱。
第二步:“光彩背后的故事”。
让学生讨论分析班徽制作成功的原因——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获胜。并把所有的作品存入成长记录袋,珍藏这一激动人心的活动成果。
第三步 “我该怎么办”。
通过学生的小品表演,展示两难情景(小玲今天很想参加学校组织的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小组活动,但是今天刚好轮到小玲为班级出黑板报,小玲该如么办呢?)组织大家讨论分析,寻求良好的对策。
第四步:教师寄语。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集体主义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尽量通过感性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学习目标:
1、懂得孝敬父母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2、学会与父母一起分担家庭的责任。
学习重点:
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学习难点:
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知识链接:
洪战辉,河南省西华县人。湖南怀化学院03级学生,中南大学在读大学生。因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12年,20xx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成为时代偶像。
1994年,洪战辉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这副重担,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何况一个10多岁的孩子!但洪战辉没有退缩,一挑就是12年。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鞋袜,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心血。每天晚上,他都让妹妹睡在内侧,以防父亲突然发病伤及妹妹。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在怀化念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学习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
预习导航:
1、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我们也无以为报,只求与他们、。
2、生活顺利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和;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一起。
3、做子女的不仅要和父母一起过顺畅的日子,有时还要分担家庭的,与父母共同面对风浪。
学习过程:
激活思维
一小口
一道美味的食品,有人只尝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吃————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母亲只尝一小口,是为了知道食物是否烫嘴,是否变味,才放心让孩子吃。孩子想到与母亲分享的时候,常常是因为自己不愿意吃或吃不了。也只有母亲才会愉快地接受这“一小口”。无论是留给自己的还是孩子给予的,母亲得到的总是一小口,但母亲却心满意足。
活动过程:
活动一:你对导语中这“一小口”是怎样认识的?
活动二:阅读教材第10页《勇敢的人》,回答问题。
1、请你想象一下,那些来听音乐会的人听到罗军的那声“妈妈”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可从表情、言语等角度来回答)
2、你怎样看待嘲笑别人父母的人?你会嘲笑别人的父母吗?
活动三:看教材第11页漫画《邻居》,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行为?
活动四:交流反思
搜集一些有关孩子与父母一起面对家庭困难的事件,互相进行交流。并想一下自己以后该怎样做。(搜集资料可课前准备)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说明()
①这是大自然现象②有志者不嫌家贫,明理者不嫌父母丑③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是不可改变的④正确面对“家贫”“母丑”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母亲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她辛辛苦苦地抚养我们长大,默默地奉献着无私的爱,温暖着我们的心,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会生活。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天是母亲节。作为子女,我们应该为母亲
准备些什么?对下面两幅漫画分析正确的有()
①孝敬父母就要尊敬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②孝敬父母应该落实在具体行动上③两幅漫画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④孝敬父母要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毛泽东同志在革命胜利后,返回故里,特意在父母的坟上献上一束松枝,深深地鞠躬,轻声说道:“前人的辛苦,后人的幸福。”陈毅元帅亲自为瘫痪在床的母亲洗尿裤。革命领导人在为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操劳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请你谈谈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爱父母。
我们在搞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深入贯彻“深”、“厚”精神的同时,还反复体会“宽”的蕴义,努力拓宽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成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了全方位育人的环境,达到了整体优化的效果。
一、贯彻“深”、“厚”精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
所谓“深”,就是实事求是、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教育好学生;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深入浅出、讲求实效;就是要把大纲吃透,把教材吃透,把学生的情况吃透,把大纲用活,把教材讲活,把学生教活。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引导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教材。设计好问题与习题。实践证明,只有挖掘教材,才能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掌握要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所设计的问题和习题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针对性;才能触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统一认识、提高认识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吃透教材、更深刻地认识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呢?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组织教师学习大纲。大纲是讲课的依据和遵循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组织教师认真地学习大纲,为把思品课推上一个新台阶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第二,抓住备课这一关。给时间让教师自己备课,找时间让教师集中备课。把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这样能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如,在研究新教材三年级下册《拾金不昧》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大家研究:“拾到一分钱或巨款交还失主或交公,应该表扬谁?”“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拾到十元钱或更多的钱交给爸爸,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由于教材掌握得好、道理讲得明白,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收到了良好效果。
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辩是非,自己教育自己。”这是大纲对思品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思品课上采取了故事启迪、情景激发、行为辨析、示范训练、录音录像、幻灯图片、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运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正面教育。少年儿童具有模仿性强,可逆性大的特点。我们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向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其一,选择榜样要注意典型性、针对性和可接近性。思品教学中,我们在贯彻“深”的精神的同时,还贯彻了“厚”的精神。由于每课教材都反映了大纲的一个教育要求,但因篇幅所限,都不够“厚”。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几个小故事,或让学生搜集更多地反映课文中观点的事例,使得说明观点的材料更加丰富。比如,我校教师在教学《拾金不昧》一课时,为了使这一课“厚”起来,组织学生表演了《归还飞机票》的小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加深了对本课观点的理解。我们还采取了演课本剧、小品、歌咏舞蹈、参观访问等使课文内容丰富起来,以求得学生对教育观点的深刻理解。
二、狠抓系列化活动,拓宽思品课的教育空间
由于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为基础的,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逐步形成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光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思品课的教学内容,采取了系列化活动向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思想品德教育,做为思品课教学的补充。
1、注重思品课的社会延伸。我校在抓好思品课课堂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延伸。如我校思品教师董秋梅在教学《在集体中想着别人》一课时,在总结全课内容时有这样几句话:“同学们,在我们集体中关心别人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想着别人,主动关心别人,把方便让给别人。雷锋叔叔之所以受到大家的爱戴,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向他学习,就是因为他能始终想着别人。希望你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关心别人。”董老师这番话,不单单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思品课的社会延伸,突出了导行的持久性和永恒性。在老师的激励下,我校黄涛等8名同学主动坚持常年照顾翠竹小区的孤寡老人,受到了学校及社会的好评。在他们的影响下,全校学生开展了净化、美化一条街活动,定期清扫红梅小区部分居民楼环境卫生,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称赞。目前,全校学生争做好人好事已蔚然成风。
2、根据思品课内容,结合学校特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我校的学生来自天南地北。由于各地教育的差异,造成了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及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这一实际,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一课后,向学生进行《楼内规则》、《红梅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纪律卫生具体要求》、《校园秩序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的教育,使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逐步的形成。目前,我校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校内外各项规章制度,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勤奋、向上的校风已经形成。
3、根据思品课的内容,结合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去年是大连开发区建区十周年。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祖国在我心中》一课后,与少先队大队部联系,开展了“我爱家乡——开发区”的系列活动,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系列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1)祖国——我爱您。(2)开发区,您好!(3)开发区的发展——父辈的建设。(4)开发区长大我长大。在开展“开发区,您好”这项活动中,我校每个中队的队员,在思品教师、中队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演了20余项文艺节目。这些小队员抽业余时间,围绕着“开发区,您好”这个主题,查找资料,采访先进人物,排练文艺节目,讴歌了大连开发区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所取得的举世中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次活动,尤其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4、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校具体抓了以下两点:
第一,加强思品课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校合力办好家长培训班。针对“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等问题对家长进行了培训,增强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另外,思品教师还与班主任老师联合起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二,加强思品课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完《知法守法》一课后,为了增强教育效果,请开发区沈阳路派出所所长给学生作了《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的专题报告,提高了法律意识。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开发区武警消防大队参观军营,听取了部队首长的报告,使学生不但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而且还受到了国防知识教育。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身边的诱惑》,这为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第八课的课题是学会拒绝,本框题的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②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
(二) 能力目标:①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抵抗诱惑的能力;②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 知识目标:①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和不良诱惑的危害;②知道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不良诱惑的危害和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中学生来说,战胜不良诱惑的可行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
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设计“启思园”“听故事想办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
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我用日常生活中收到购物奖劵和手机中奖信息引入。
2、 导学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按以下环节进行:什么是诱惑――身边的诱惑――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3、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
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 签名活动:(5分钟)学了就要用到,说了就要做到。这一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5、课后实践:学生填写“我的抗拒诱惑的计划”表。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
6、板书设计:什么是诱惑――身边的诱惑――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七 说课后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拟 采用活动教学法、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
书本田甜的案例导入。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学生讨论完成书本的填空,回答书本的问题:
1、这些权利对她有什么好处?�
(二)正确行使权利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要注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作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1、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
2、提问: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3)� 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
结论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作简要解释)
3、学生阅读书本非典的案例
(1)提问: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
结论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4、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
(1)提问: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重点讨论)
(2)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3: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2、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的案例
(1)提问: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
(2)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3)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
(4)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法的规定结论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6、学以致用
(1)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
2)学生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
我爱我家
知识目标: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能力目标: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那就是他的名字。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
一、爱的回忆
活动内容:先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并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再设问: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令你感动的事?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
教师行为: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辨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无悔的爱
活动内容: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另外,讨论两个问题:“说说自己家中贡献的人是谁,要说出具体理由”和“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听”。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一要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通过填写体会父母的贡献;二要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渗透在家尽责的教育;三是说说家人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四是找父母的优点,夸夸自己的父母。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不限于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项目,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家中的事,凡学生能做的,要鼓励学生做,这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亲情,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讲“大”的事情,也可以讲感人的具体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体现父母的一片苦心,容易感动人。在活动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的学生的反应,防止伤害这些学生。
三、爱的低诉
活动内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一段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交流自己对这种爱曾经的误会或曾经的感动。
教师行为:呈现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见附录),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龄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老师要善于引导,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启发;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围;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发动学生积极地说、积极地体验就行了;要有意识地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责任两个方面来启发,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学生从反面冲突来讲,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爱,把学生引导到爱父母、爱家庭上来。
四、爱的告白
活动内容: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写父母的优点长处,也可以让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期望,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决心。第二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启发。第三步,把自己所写的交给父母,与父母沟通互动。
教学建议: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写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这件事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五、爱的成长
活动内容:讨论: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怎样做的?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满,你还应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温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
一、教材结构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是奠定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
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八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珍惜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它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自强”。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走进社会生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①单元地位:
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基于对社会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和思考,本单元为后续各单元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认识依据。
②设计意图:
本单元以"走进社会生活"为主题,有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向的考虑,意在明确走进、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成长为负责任公民的必经之路。
③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将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社会因人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活动而产生和存在,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而社会是个人的成长课堂,是人由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必要条件。基于这种理性认识,引导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本单元由导语、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组成。第一课、第二课各设两框。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①单元地位
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关于社会生活,安定、文明、有序,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等建立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每个人认识社会规则、学习社会规则、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②设计意图
教材帮助学生从规则的产生、规则的运行、规则的改进等角度深刻认识规则,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规则。从社会生活、企业经营活动、国家诚信体系建设等角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诚信,从而增强诚信意识,提高诚信行为能力。同时,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往往不拘小节,这样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和解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教材给学生提供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③单元内容
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是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各种社会规范,这些不同的社会规则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本单元立足上述情况设计了三课:导语、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组成。第三课设两框,第四课、第五课各设三框。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①单元地位
本单元在逻辑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规则的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社会责任,并积极主动服务和奉献社会。本单元内容是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内容的深化。
②设计意图
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学生思想现状出发,基于学生对责任、奉献等的理解和认知状况,对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适应社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③单元内容
本单元以"社会责任"为主题,重点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懂得因社会角色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责任,明确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理解责任的承担和履行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承担责任的结果可能会获得回报,也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学生理性对待承担责任过程中的得与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的关爱,理解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同时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引导学生思考服务和奉献的意义,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本单元由导语、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组成。第六课、第七课各设两框内容。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
①单元地位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对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到国家层面,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等方面形成对国家的深刻认识,进而为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发展、投身国家建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奠定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教材的展开奠定认识基础。
②设计意图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明确自己作为祖国一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到我们的幸福生活要靠国家的总体安全来保障,认识到总体国家安全是事关国家各方面发展的系统工作,维护国家安全不是个别国家机关的事情,它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自觉意识,知道每个社会成员包括自己,都可以为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有所作为。形成和强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为他们将来投身于国家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③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当今时代,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越来越迫切和重要,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所在,从而能够自觉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动关心国家发展,为今后投身于国家建设积蓄力量。本单元由导语、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组成。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各设两框。
三、课程标准依据和核心素养目标
第一单"走进社会生活":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课程目标是:“关注社会发展,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媒,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核心素养目标是:“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还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具体对应的核心素养目标是:“了解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核心素养目标是:“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所付出的代价,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承担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核心素养目标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懂得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了解不同的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
四、单元重点、难点
第一单"走进社会生活"重点、难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社会化的定义及类型,亲社会行为,互联网与经济发展,网络与民主政治的进步,如何看到新媒体。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重点、难点:维护社会秩序中的“度量分界”,规则和自由的关系,自律和他律,以及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维护和改进规则,诚信的含义,加强公民诚信教育的方法,什么是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处罚,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规定。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重点、难点:责任的含义及其来源,责任与社会角色的关系,责任与代价、回报的关系,正确认识责任感,如何正确理解关爱,如何理解人生价值。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国家利益的概念及其特点,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如何全面、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如何理解生态安全的含义、严峻性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熟知法律,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劳动成就今天,青少年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和集体备课,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理清教学思路和步骤,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2.认真上课,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以教学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3.注意讲练结合。课堂上,老师是指导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力。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挥。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加强练习,以讲带练,以练促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历练心智,增强能力,提升境界。
5.运用教学媒体,努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第一课时 家,温馨的港湾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和长悲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知道父母给与了自己生命,父母抚养教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赋予的义务。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孝敬父母的积极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把父母的感激之情转换为孝敬父母实际行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反映自己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让学生回顾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们共享。
教学过程:
播放《让爱住我家》的歌曲,听着这首歌我们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我们自己的家,家,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指导学生阅读《可爱的家》,思考走遍天涯海角,最思念的地方是什么?在家中是谁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自己又该给家里做些什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分享家庭的温馨,一起思考对家庭的责任。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照片,介绍一下自己选择这张照片的原因。介绍完了之后,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揭示家庭的美好——是落叶回归的根,是孤雁向往的巢,是江河拥抱的海,是航船依靠的岸。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教师引导、组织活动:说一说父母为我们做过的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
学生活动:略
教师讲故事《她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介绍英雄母亲——卢映雪。
学生总结:父母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交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父母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树立人生的目标,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父母把子女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教师请学生讲“香九令,能温床”的故事,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应尽的义务。(讲解中教师注意引导)
应该怎样做呢?
出示胶片:你会怎样做
父母要出远门时,我会
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烦恼时
父母生病时
父母给我们提意见时,我会
还能做到:
通过活动,学生知道要多理解,关心 、体贴他们,尊重父母等等
收获平台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你打算怎样做?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行为作业
回家做几件孝敬父母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
一、温馨的家庭生活
二、不忘父母恩养育恩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北师大版)
《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规则,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理解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各种社会秩序与规则,把遵守和维护各种秩序与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成为自己内心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要求。
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识别正义行为的能力和追求正义的情感。正义的行为在于对社会秩序与规则的遵守和维护,破坏这些秩序和规则就会产生不正义的行为和结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基于此,本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认同感,使之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爱护良好社会环境。重点
现代社会的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难点
规则关键在于落实到人的实践行动中。
教学方法: 情感激励法 设疑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授课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以北京市密云县灯节赏灯时发生的踩踏事件
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 2月5日晚7时45分,北京市密云县密虹公园举办的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因一游人在公园桥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特大恶性事故,37人死亡,15人受伤。
提问:1,应当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2良好的社会秩序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同样,个人的生活、学习离不开社会的秩序。
二、新课学习 生活离不开秩序
让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中秩序。(公交车,图书馆等场所)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秩序,如果失去了秩序,我们的生命健康就得不到保障。人们就无法正常生活。
2,秩序离不开规则
让学生回答:有红绿灯路口,为什么车辆能有序停、开 教师总结 :秩序需要规则加以维护
3、规则是多种多样的 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一些规则。
教师总结:大体划分为三大规则:
道德;
行为规范 ; 法律
4.规则离不开人们的自觉遵守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在学校,在社会,遵守规则的情况。教师总结;规则离不开人们的自觉遵守。三.作业
为什么生活离不开秩序? 板书设计
生活需要秩序
1.生活离不开秩序
2.各种各样的规则
3.自觉遵守规则
学会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⒈懂得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觉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⒉懂得与人交往时发生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初步掌握化解冲突和矛盾的方法。
⒊懂得在与长辈发生分歧时,要善于沟通,并学习以平和的态度解决分歧。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打交道。我们在家、在学校、在公共场所,与他人相处也并不是总是和谐的,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呢?这就要我们学会和谐相处。(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与他人相处的黄金规则
⒈阅读教材P14中的两个案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说他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⑴站在强迫别人玩和上前就插话的人的角度,设想他们当时的心态和这样做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同学虽不是有意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但在行动中只顾自己的意愿,没有顾及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从而引起了别人的反感和不快。
⑵站在被强迫和被打扰同学的角度,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对这种行为感到不快和反感。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存在和选择。
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他们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有没有令他们或他们令别人不愉快或者不舒服的经历,并着重谈一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和事后的看法。
⒊引导并理解孔子的名言和课前搜集的有关与人交往的格言警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与人交往应遵循怎样的准则?
⒋试着用名言提示的方法填一填课本P15的表格。并交流他们填写的情况。引导学生从交流中得到感悟,然后进一步交流各自独特的与人交往的秘诀。
活动二:发生冲突怎么办
⒈阅读课本P16的范例,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江周或子豪,你的心情会怎样?态度如何?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旁观者,你的心情会怎样?态度如何?会怎么做?
⒉引导学生填写课本P17的表格,然后交流。
⒊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研讨:
⑴我与最要好的朋友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我该怎么办?
⑵我热心帮助同学,主动管理班级,但有些同学却不领情,还说我多管闲事,想表现自己。我该怎么办?
⒋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只有对人友善、宽容,与人和谐相处,才会更加快乐;发生冲突时,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讲究说话的技巧,采取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化解矛盾。
⒌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人们成功化解社会交往中的矛盾的故事。
活动三:演一演、议一议
⒈让学生不记名写下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并投入“悄悄话”信箱,然后让学生选取两个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景再现。
⒉全班进行评价:你最喜欢哪种与长辈交往的方式?你最不喜欢哪种方式?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围绕教材P18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寻找化解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⒊教师趁机引出教材中小光的事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⑴�
⒋活动延伸。就你和父母之间的冲突或矛盾,用�
三、教学总结。(略)
四、作业设计:
⒈搜集有关与他人交往的格言警句。
⒉你与父母或其他长辈发生过冲突吗?你是如何解决的?如果你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学了本课之后,你想用什么方式来沟通呢?
⒊你和他人交往的原则是什么?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学会交往,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出世能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学会与家长交往,学会与家长沟通,学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时,找出化解的最好方法。
教学重点:
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实际危害;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教学难点:
家庭关系的确立;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与父母的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共计5课时
第一课时 我知我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重点: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
导入新课:
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
学生答略,教师引导:是呀,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父母的爱和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
一、我知我家(板书)
1、家庭关系的建立(板书)
情景故事:学生阅读教材P4两则故事,思考:家到底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学生划书)
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现在的舰艇结构有哪几种哪?
学生结合教材P5的内容回答,教师板书四种家庭结构形式,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活动:我说我家:所以说你眼中到的家。
小结: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学生阅读P5的“相关链接”,了解家庭的功能。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板书)
活动: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说明理由)
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教师讲解: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提问:学生阅读P6的“相关连接”后回答。
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的地位甚至父母的残缺而改变吗?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
学生回答略。
活动: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具体要求见P7。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家,知道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我们要认真了解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立志为自己的家庭做贡献。
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绘制了育人蓝图,标志着我国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走向培育“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现在2022年版课标出台2年了,依据2022年版新课标教材编写的新教材在2024年秋开始在初始年级使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改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七年级授课老师的了解和期末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还比较高,但成绩分布很不平衡,整体学生的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高。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三、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题,共四个单元十课内容,涵盖了包括“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等单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社会秩序、社会规则、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等。教材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
(一)政治认同
1.了解社会生活的特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掌握社会规则的内涵和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规则。
3.明确社会责任的来源和表现,增强责任意识。
4.认识国家利益的内涵和重要性,懂得维护国家利益。
(二)道德修养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4.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5.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承担责任。
6.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三)健全人格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4.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5.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6.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社会规则的作用和遵守规则的方法。
3.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和途径。
4.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及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辨别能力。
2.引导学生将规则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
3.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勇担社会责任。
4.培养学生在维护国家利益时的理性思维和行动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结合案例分析。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关注时事热点。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的意识。
七、主要教学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充分体现、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继续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八、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表现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通过评语和等级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3.测验与考试评价。定期组织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根据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4.实践活动评价。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活动参与度、成果展示、团队合作等方面。
5.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组织学生参加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评价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5,1 我们都是公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a)什么是"公民" 成为中国公民应具备什么条件
b)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吗
c)在我国,有没有既是中国公民又是美国公民这样的人呢
4)作为中国公民,我们除了要掌握公民的含义外,还必须树立公民意识,对此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二,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思考上述第四个问题。
(一要树立国家观念;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1, 为什么要树立国家观念
2, 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3,为什么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做个合格公民。
课本P7 "个案研讨" : 以"从富川中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为话题,
说一段话。
(要做一个合格公民,不仅要树立国家观念,民主观念,道德观念,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还要将这些观念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广西富川这个中学生以行动关心当地存在的社会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作出反映,提出建议,就是好榜样。)
思考: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公民责任需要担负 (学生讨论)
活动——创意方案 "我做合格小公民"
以小组为单位,以"树立公民意识,争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起草一份行动方案。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 阅读与感悟 "公民责任就在眼前"
结束语: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是我们的公民责任,遵守国家法律是我们的公民责任,遵守社会公德也是我们的公民责任!
三,练习:
材料一:北京学生梁帆,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去荷兰参加会议。一进会场,只见宾馆门前的旗杆上,几十面色彩缤纷的各国国旗迎风招展,但没有看到我国的五星红旗。他震惊了,立即找到会议的组织人员说:"一定要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因为我在这儿!"梁帆的庄严申明受到了重视,五星红旗终于飘扬在宾馆门前的旗杆上。梁帆也受到了外国人的敬畏,被称赞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材料二:河北大冶市年仅12岁的小学生黄某和同班4名同学私自到距学校200米的鱼塘内游泳。黄某因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已上岸的4名同学看到后,其中一名哭着要喊救人,另一名同学却制止说:"如果现在喊人,老师就会知道我们私自游泳。"结果黄某沉入水底,弱水身亡。事后,4名同学还将黄某的衣服藏在距鱼塘300米远的一块南瓜地里,随后一同返校,直到黄某的家人报案,警方才从水中打捞出黄某的尸体。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1)为什么梁帆被称赞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2)材料二中这几个同学的意识中缺少了什么
(3)�
能力目标:学会遇到事情和父母沟通商量,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
知识目标:与父母沟通的程序及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教学重点:
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教学难点:
通过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子女与父母年龄差距,是造成两代人隔阂的直接原因。产生代沟,出现隔阂怎么办?可以肯定的是不能任其发展,那样对自己和父母都没有好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与父母平等的沟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具体的方法。
二、两代人的对话(板书)
1、架起理解的桥梁(板书)
(1)常与父母沟通(板书)
情景选择: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前回家。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
提问:A、干脆不去同学家了;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到家;C、先斩后奏,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D、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善于与家长沟通。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常言道:“快乐与别人共享,快乐可以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担,痛苦可以减少一半”,其实说的就是沟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呢?其中最冷静的办法就是找到分歧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可能涉及的多种方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寻找“共同语言”。另外,沟通中还要懂得并善于“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
学生阅读P24“相关链接”的内容,了解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
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
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析的原因。
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
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
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
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
这六步方法不是万能的但给我们提供了解决家庭矛盾的思路,常时使用它会给我们一定帮助。与父母沟通要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2)与父母沟通的要领(板书)
活动:模拟表演:
小莉是独生女,14岁生日前,本班几个要好的同学和几个小学同学都说好要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小莉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同学聊聊天,放松放松。可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怎么办?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小莉出出主意。要求:一部分同学当“家长”,一部分同学当“小莉”,小莉与家长商量的过程。说说你与父母交往有哪些小窍门?
以上同学讲了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我们与父母沟通其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寻求最佳结果。这就要讲究策略、掌握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链接”给我们讲的技巧和方法。
2、交往讲艺术(板书)
活动:毛毛的故事。
学生阅读书中毛毛的故事,分组讨论其中的问题,选派代表发言。
与父母交往时要讲究一定的艺术的,以上几位同学讲得都很好,下面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教我们的。
第一、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父母对我们恩深似海,值得我们赞扬。赞美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会感到甜蜜,赞美父母当年之勇他们会更开心。要学会真诚、得体的赞赏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第二、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说话是学问,听话也有艺术。与父母交谈,要先聆听,再倾诉。尤其是在接阿后批评的时候,有错就承认,有理就委婉的说。在倾听中我们能体会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
第三、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我们要极力为父母分忧,努力为父母做事,父母方面就会更疼爱我们,更为我们着想。即是我们对父母小有冒犯,他们也会原谅我们的。
第四、与父母交往不能太计较。即使是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下。有时即使我们赢了,也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给家庭带来幸福。在父母面前我们认个错,也不会丢面子,反而会让我们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P27“与父母交往三字经”。
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教学目标】
1.了解过春节的有关常识和传统风俗。
2.体会和感受春节的热闹和欢乐。
3.喜欢过春节,并在春节活动中过得快乐、文明、安全。
4.对春节中的一些现象和习俗产生探究的愿望和初步行为。
【教学准备】
1.在家长帮助下收集有关春节的年画、对联、年历画、小灯笼、过年买的小玩具、装压岁钱的红包、过年拍的照片……上课时带来。
2.调查、询问关于春节的各种传说。
3.查询、回忆春节有哪些与平时不同的活动;在春节活动中发生过哪些事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春节的知识、习俗
活动一:春节物品展示会
1.学生把收集到的物品摆放在“展台”上。
(展台由课桌拼搭而成,根据物品多少、大小而定“展台”大小。)
2.由提供物品的同学进行介绍、说明,可以是物品的来历、收集的方法与经过,物品的用途、含义等。如果提供人介绍不清,可以由其他人或老师代为补充说明。对收集得好、介绍得清的同学要及时予以奖励和夸赞,特别对那些收集方法奇妙的同学更要如此。
(注:通常,农村学生收集物品的渠道比较少,所以建议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争取能开设自己专门的展台。)
活动二:春节探秘
1.探究关于春节的时间。同学汇报、教师板书:春节──正月初一
(注:学生汇报时要说明掌握、了解到这个时间的方法、途径,有必要的还可以出示物证,如历书等,教师也应做相应准备。)
2.了解关于春节的传说。以开故事会或听故事录音的方式进行。要努力让学生把搜集、查询到的有关年的传说介绍出来,越多越好。
3.关于年的探究。比如,让学生探究为什么元旦叫过年,春节也叫过年?元旦是哪一天,春节又是哪一天?
4.自由谈:“我爱过春节”。同座或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爱不爱过年?为什么爱过年?你过年最盼望什么?
5.结束语:过年真好,小朋友们都盼望着过年的那一天早点到来。你们可以把挂历上注明春节的那一天做上记号,天天看一看、数一数:还有几天就该过年啦。还有,请小朋友回家去问一问、查一查:春节前要做哪些准备活动,春节后又有哪些活动?在过春节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下节课我们将与大家讨论这些话题。
第二课时 春节活动和注意事项
活动一:讨论交流、春节期间有哪些活动
1.可以分节前和节后,着重说春节所独有的和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如,节前:杀猪、打扫卫生、买年画、写春联、购买衣服和玩具;节中:贴春联和年画、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发压岁钱、给亲友和邻居拜年;节后:走亲戚、拜年、耍龙灯、舞狮子、看戏、逛街、赶集等。)
2.选代表汇报、教师边听边把图片或板书随机张贴或板书出来。
3.最后小结浏览一遍。
活动二:模拟拜年
1.对传统的拜年动作、语言的模拟。
(农村中对祖辈亲人要跪拜磕头或鞠躬作揖,平辈的作揖或说祝福语。模拟拜年时老师要组织学生引导、讨论,确定文明、得体的动作和灵活、多变的祝福语。)
2.新式拜年方法的表演,如利用打电话、写信、利用电脑发邮件等。
活动三:情境研讨──我有好办法
(一)出示若干情境,组织学生研讨
情境1。
过春节虽然热闹、快乐,可是也有烦人的事。过春节的前一天,明明跟着爸爸上街赶集。集市上真热闹,人太多,货也太多,明明跟着爸爸买这买那,看这看那。一个没留神,他与爸爸走散了。这可怎么办呢?请大家帮明明想想好办法,怎样才能让他不着急?
情境2。
正月初二,小红跟着哥哥去外公家拜年,搭车的人非常多,大家拼命地挤上挤下,小红该怎么办?
情境3。
大年三十那天,是个晴天,有点风。小丁吵着要玩爆竹,爸爸就给了小丁一封小鞭炮。小丁放鞭炮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教师小结
春节期间,虽然喜庆热闹,却有“四多”:
(1)走亲访友的人多,车上非常拥挤,造成的交通事故多。
(2)大家烧纸、点蜡烛、放鞭炮、放铳,引发的火灾多。
(3)因为坐车、看戏、放鞭炮,小学生受伤害的事故多。
(4)春节好吃的东西多、作客多,容易多吃多喝,所以得肠胃病的多。
我们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四多”灾难的发生。
[以上拟设情景可增可减,视时而定。]
全课小结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喜庆、最欢乐的节日。我们放假以后,很快就到春节了,希望同学们把在春节中看到的新鲜事,参加的有趣活动牢牢地记在心里,开学时告诉同学和老师。同时,老师也衷心祝愿小朋友在过一个快乐、吉祥、安全的春节!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是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的第二框题,学生在第一框中学习了网络交往的一般特点:无限性与两面性,能从对网络正面作用的正确认识与合理使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而本框则注重从网络负面作用的正确估计与及时过滤,避免遭受伤害的角度,谈享受网络健康交往,刚好构成一正一反的完整内容。
2、内在结构:
本框内容侧重围绕如何避开网络伤害,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主要从学会自我保护与遵守网络规则两方面来谈,偏重从消极预防的方面来讲,结合具体事例,理论联系实际,有理有据。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面对网络如何保护自己。
(2)能力目标:在网络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利人利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责。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定为教学的重点。因为网络本身的特点导致了网络交往的不安全,以及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抗诱惑能力低,使学生面对网络中容易出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识别网络阴暗面的知识,树立自觉维护文明网络环境的观念和意识,纠正部分学生的“认为网络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误思想。
本课重点突破:借助 “夏雪见网友”,“见网友被骗传销”及“新闻标题” 发表对是否应该去约会网友的看法,通过归纳比较,得出“网络交往对象不可捉摸,必须提高安全防护意识”的结论。通过“我可以点击吗”明确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和抗诱惑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如何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本课难点攻克:很多学生可能认为网络安全离自己很远,由于学生的年龄偏低,自我约束力、社会经验很少,往往对身边的网络骗局陷阱视而不见,请同学们就“网络小胖”和“陈梦凌博客”例子加以分析。这些事例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很好的让学生学会树立自觉维护文明网络环境的观念和意识,纠正部分学生的“认为网络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误思想。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情景、案例相结合。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直观演示法:利用flash、图片等手段,结合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
3.活动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并培养自学、思维的能力。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因此违德违纪违法,针对学生的成长问题,有必要让学生学会“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2、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教学应“授人以渔”,我准备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习的能力方面采取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学生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动嘴说,促进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列举网络上常见的问题和骗局,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生活和网络交往。
(3)归纳总结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交往艺术。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查找有关网络危害事例及网络交往的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网络伤害的案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演示】七嘴八舌话时尚,引出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知识,达到了新课导入的目的,时尚词语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速进入课堂状态,为本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在下列情景,你将如何选择?( P72 )
想知道《我是歌手》的最新动态? 报纸 VS 百度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无限可能和无限享受,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教师板书】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活动二:观看《家有儿女》夏雪见网友及中国法治报道《见网友被骗传销》
【提 问】第一,夏雪应不应该去见网友?
这里会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能”。理由是:网上沟通得好,也许网下能做朋友。并非所有的网友都是坏人;与人交往总是要从陌生人开始。另一种是“不能”,夏雪只是个女学生,假如见到的是坏人呢,不一定能斗得过他,太危险。不能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放弃必要的警惕,否则后悔莫及。讨论中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意见都摆出来,让他们自己做出判断。
【提 问】第二,如果夏雪去见网友,可能有几种情况?这些结果会对她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提出意见,教师点拨】这里至少有三种结果。一是好的结果,遇到一个好人,做了生活中知心的朋友,成为一段佳话。二是很坏的结果,网友是名不法分子,对梅平作出身心伤害,给梅平今后的生活留下阴影。三是失望,网友气质极差,与网上所伪装的不一样,自然分手。
第三,夏雪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还可向谁求助?
【学生讨论,提出意见,教师点拨】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向父母、师长,以及身边熟悉、信任的人求助;向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求助。
【教师板书】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活动三:“我可以点击吗?”---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了解梅平的交网友的故事。
【演示】聊天界面“我可以点击吗?”
【提 问】1.“我可以点击吗?”
【合作学习】点击:出现黑屏,病毒侵入
【提 问】2.是什么让他主动点击呢?
好奇,没有经受住诱惑---提高抗诱惑能力和辨别觉察能力。
【教师板书】提高抗诱惑能力和辨别觉察能力
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四:xx十四中校花---网络小胖
提问:1.如果你是小胖,遭遇如此恶搞,心里是什么感受?2.网络交往能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小结】网络交往需要遵守网络规则。--上网要遵守道德。
活动五:“陈梦凌博客”
【媒体演示】陈梦凌博客
学生观看增城材料,思考,为什么陈梦凌会被判处一年零六个月?网络交往中,还要遵守什么?
【教师板书】遵守法律
(三)、课堂延伸:
1、学生制定《班级网络文明公约》
请同学们以前后六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条网络文明交往的规则。(要符合自身实际生活)
最后,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 课堂练习
【媒体演示】 单项选择题(历年中考题)
五、课堂收获、小结:
1、学生畅谈收获
2、【知识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网络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是先进的,也是危险的。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却充满着陷阱和诱惑。因此,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从而尽情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
3、练习:单项选择。
4、作业:修改制定《班级网络文明公约》
六、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贯彻了新课程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懂得了网络自由有限度,要遵守网络规则。但是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学生生活体验和掌握资料不够等原因,学生的回答可能较零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点拨。而且本堂课活动较多,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间以及重难点的落实突破。
一、学情分析
首先,经过七年级人际交往、网络特点、法律知识等等的铺垫,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八年级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对“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勇担社会责任”的学习难度。其次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但是八年级的内容无论是容量上还是知识理解难度上提升了一个度,而单单依靠生活常识和七年级的基本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学以致用恰恰是他们的弱点,这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而所任教的班级里大多数是女同学爱学上进,但部分男同学虽很聪明,但学习劲头不足。此外,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基础知识背诵及书写方面对他们来说是弱项,究其原因是认识不到位,故在讲解时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交给学生背诵的技巧,同时还要鼓励后进生,才能减少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分为两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举足轻重。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教学难点是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和理解网络提供的新空间。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分为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尊重他人,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他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承接,也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之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规则,礼貌诚信待人,同时也要在理解违法的危害性的基础上预防犯罪。教学难点是理解各个规则的重要性,理解法不可违。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分为两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积极奉献社会。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服务,本单元为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分为三课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美好祖国,本单元是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情感。
三、课标要求
(一)第一单元
1.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1.6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二)第二单元
1.5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1.1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2.3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三)第三单元
1.4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第四单元
1.7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2.8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3.5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养成亲生活的行为,合理利用网络,
维护秩序需要规则,做文明礼貌的人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实干创造未来
(二)难点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维护和改进规则
践行诚信,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如何关爱他人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措施
1.尝试用希沃授课助手教育新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
4.注意对学困生的思想教育,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化解畏难情绪。
5.课前布置预习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7.多听课,不但要多听同学科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能力: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知识:理解父母的爱,懂得尊重孝敬父母,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
教学重点:
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与父母同呼吸,共甘苦,体会日常父母付出的爱。
教学难点:
1、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
2、树立分担家庭重担的勇气和责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提问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教案电子白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
提问: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母亲父亲的生日是那天吗?
2、母亲节、父亲节分别是什么时候?你是否给父母过过此节日?
二、讲授新课:
(一)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
活动:听音乐,说感受
播放音乐《天亮了》,同时让学生看歌词,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说一说心里的感想。
设置问题:大家还听过、见过或读过哪些父母爱孩子的故事,有哪些表现亲情之爱的场面令你至今难忘?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
——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
过渡: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生活中的危难时刻毕竟是少数,因此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当中。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
阅读角:《拐弯处的回头》
设问:此处的父母之爱和《天亮了》当中的父母之爱有何不同?
设置问题: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细微之处流淌出父母对你的绵绵爱意?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将父母的爱传递到我们的心灵深处。
1、父母对子女爱的表现
(1)集中表现: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
相关链接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外出旅游,他们乘缆车上山顶观光。当缆车快到山顶时,事故发生了,缆车飞速而下,很快接近地面,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父母用双手托起了孩子,孩子的命保住了,而父母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在抢救四川汶川地震受灾群众过程中,搜救人员发现一位已经死去的母亲,用双臂支撑着前倾的身体,保护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熟睡的孩子,包着孩子的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方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去,一定记住我爱你”。
这个动人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2)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
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真爱
2、心灵感悟:其实,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将父母的爱传递到我们的心灵深处,在我们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
母亲寄语:孩子,爱你的父母吧。也许你的父母并不能使你感到满意。他们的衣着让你尴尬,谈吐让你难堪,贫穷使你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他们偷看你的日记。你不爱吃什么他们偏要作什么,你爱吃什么,偏偏不让你吃。他们不让你玩伙伴们都玩的电脑游戏,不给你买大家都有的花裙子,让你在朋友面前显得老土。他们在很多亲戚朋友面前高声说你的缺点。他们打你的时候牙齿咬得咯嘣咯嘣响。可是,孩子,他们是你的父母啊!他们带你来到这个世界,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用你全部的心去爱他们吧,为爸爸倒杯酒,为妈妈洗一次脚,削个苹果给他们吃,记住他们的生日。让他们知道,你是多么爱他们。
3、其他亲人对我们的爱: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还有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的亲情。
(二)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1、你与父母产生隔阂的原因:
(1)有时候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和子女。
(2)作为具有多重身份的社会成员,父母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子女身上
(3)我们渴望父母的爱,但有时也许我们太看重形式了。
(4)我们已经长大,有了更多的理性判断,对父母的要求也更高了
2、理解父母的爱:
(1)我们期待父母的爱,同时也应该多一份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与子女相伴是爱,父母为家庭生活而努力工作也是爱。
(2)随着我们不断成长,父母给予我们爱的方式和以前有所不同。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是爱,辅导我们学习是爱,爱抚是一种爱,贪心是爱......
3、学会与父母交往①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②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③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④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教辅资料第一二框上的选择题。
五、板书设计:
真爱阅读——感人之至
涟漪片片——细微之处见真情
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
旧作重读——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
父母因工作需要,不能天天顾及子女
应多一份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
第二课时给父母的爱,我们出发了吗?我们的心一起跳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两个话题让学生讨论:(1)父母现在对你还像原来那样好吗?(2)在家你为父母做过什么?
二、讲授新课:
给父母的爱,我们发出了吗?
1、我们应该以爱回报父母。
2、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
①讲述:孝敬父母不一定是表现在物质上,而更多的是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②点评学生所填表格的部分内容。
3、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体现在各个方面。
①讲述:“心动不如行动”。请你当一天的“家长”并作记录,切实体会父母平日的辛苦和繁忙吧!
②引导学生分析所填表格。
相关链接:图片说明:三年级一班的小学生填写的“亲情账单”树人凤天小学,学生们在填写“亲情账单”
东方网2011年5月20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3时23分报道,重庆一份亲情帐单震撼小学生:这份特殊的帐单内容包含学习费、交通费、医疗费等的账单,最后还要求学生对未来以每月孝敬父母的方式,计算要多长时间才能回报父母经济上的支出。回报父母要花72年。
我们的心一起跳
1、我们应与父母互敬互爱。我们应该具有与家人同呼吸共患难的家庭责任感。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我们也无以为报,只求能与他们同呼吸、共甘苦。生活顺利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幸福和温馨;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一起坦然面对。
相关链接“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2、承担家庭责任感:“儿不嫌母丑”,一声“妈妈”是同呼吸、共患难的家庭责任感的体现。做子女的要和父母一起过舒畅的日子,还要分担家庭责任,共同面对风浪,了解亲情的力量。
知识连接:妻子死了,他却从来没来转移对亡妻的的爱,河南工人谢延信33年细心侍奉亡妻的家人,尽着自己的忠贞与孝心;养父死了,养母瘫痪了,面对穷困的家庭,一个普通的荆门农村妇女刘先菊精心照顾养母34载无怨言。他们的大孝至爱、感天动地。为此他们分别当选为“CCTV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2007年感动荆门十大人物”他们的行为之所以感动我们,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存在着什么共同点?温馨提示: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敢于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等。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教辅资料第三四框上的选择题。
五、板书设计:
母为我们做过――很多
我们为父母做过――?
我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2、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3、知识目标: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教学准备:给长辈洗一次脚。
三>。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爱的奉献》
2、【故事】:“小锋和妈妈”(课本P12)
小组活动一:妈妈为儿子的多动、成绩差而伤心,却为什么总在儿子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
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
你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付出的爱吗?请具体说明。
3、【古诗欣赏】:《游子吟》
【小结】:唐朝孟郊的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它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
4、【承转】: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我们养育长大。孝敬亲长理应是我们的天职。
5、【经典回放】:“阳光学子的感人故事两则”
6、【活动二:】:请结合课本P15表格并对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说说你们有哪些孝敬父母的表现?能谈谈为父母尽了孝心以后的感受吗?
例一:沈阳市文艺二校门前,准时出现了两位扫街人。一个是中年女性,另一个是小伙子。中年妇女戴着厚厚的口罩,身穿橘黄色马甲,挥舞着大扫帚在灰尘中出没;小伙子则一身学生装束,一丝不苟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
例二:……
【小结】:孝敬父母就是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8、【倡议】:我们为爸爸妈妈只是做了一点点的小事情,可他们却十分的感动。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我相信,在父母、长辈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把爱回报。
9、【作业】:给长辈洗一次脚并谈体会。
一、教材体系结构
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下册由6个单元20课组成。每个单元由3-4课构成,每课一般包含三框内容。上册主要讲述自立自强、正确处理和师长的关系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等。下册主要讲述了分清是非、与法同行、复兴中华等内容组成。本册的主线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自立自强。本单元由3课构成。第一课,主要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习惯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第二框,主要介绍了计划消费、勤于劳动、节约时间等好习惯。第三框,提出了培养好习惯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到培养必须有实际行动。第二课,主要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积极锻炼,不断提高生活处理能力。第二框,使学生认识到心态是可以选择的,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在与人相处时要学会和宽容别人。第三框,使学生认识到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尝试确立人生的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三课主要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介绍了意志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性的特征。第二框主要介绍了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第三框主要讲述了磨砺坚强意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教育和引导学生自立自强。
第二单元:亲近师长。本单元由三课组成。第四课。本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使学生懂得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也不应挑剔父母,人生的辉煌要靠我们自己创造。第二框,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最伟大的。第三框,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从而采取切实行动孝敬自己的父母。第五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介绍了代沟产生的原因及跨越代沟的基本方法――沟通。第二框介绍了逆反心理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克服逆反心理。第三框教育学生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学会化解和父母的矛盾。第六课,主要有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介绍了教师工作的特点、意义及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第二框,要求把老师当作普通人看待,理解和接纳老师。第三框,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教师法》规定的,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理解、支持和尊敬教师。本单元的主题是认识老师、理解老师和尊敬老师。
第三单元:学会负责,由4课组成。第七课。本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了行为的分类、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第二框,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作为公民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第三框,这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必然要求。三思而后行,就应当在行动前慎重决策、行为中及时调控、� 第八课有三框构成。第一框:在中成长,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公民都应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尽义务,都应当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框,主要说明一个人因社会身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责任。第三框从生理、心理和法律的角度讲述了十四岁的责任,教育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九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形形式式的承诺,初步领悟承诺的内涵。第二框主要讲述了信守承诺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既然做出了承诺,就要兑现承诺、信守承诺会获得回报三层意思,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第三框主要告诉学生做出承诺之前必须量力而行,做出承诺之后,必须尽力而为,当承诺不能兑现时,应通过妥善的方法予以解决,做诚信的人。第十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说明责任无时不在、责任伴随人的一生、人的一生中要承担多重责任。第二框主要讲述了勇敢地承担责任的表现和意义。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必须对自己负责,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才能负责任。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第四单元:分清是非,本单元由三课组成。第11课,包含三框。第一框主要讲了公平的含义、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地对待别人等。第二框主要讲了正义的内涵、维护正义的意义、维护正义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生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第三框主要讲述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和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以及为人正直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做一个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人。第12课包含三框内容。第一框,主要讲述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表现、对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克服从众心理,防止好奇心的负面影响。第三框,课文列举了抽烟、酗酒、网络成瘾等不良嗜好及其对人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杜绝不良嗜好。第四框,课文列举了吸毒、、、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教育学生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第13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了休闲的功效、休闲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有度的休闲方式。第二框主要讲述了情趣的概念、情趣的作用、培养高雅情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第三框主要讲述了教养的内涵、作用及有教养的人的表现,帮助学生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拒绝不良诱惑,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五单元:与法同行,本单元由4课组成。第14课,共三框,第一框主要讲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第二框主要讲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以及道德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互补性。第三框法律是我们的和主要讲法律的作用、犯罪、违法犯罪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第15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第二框主要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引导学生确立权利意识。第三框主要介绍了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16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介绍了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内容。第二框主要介绍了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增强维权意识。第三框主要讲述了作为消费者应当掌握所需商品或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教育学生做一个成熟、理智的消费者。第17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了隐私权的内容以及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第二框主要讲述了尊重他人隐私的基本要求,采取揭露他人隐私以达到破坏他人名誉和人格的目的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个人的隐私必须以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第三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隐私,要有防范意识,采取必要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本单元以法律知识为线索,讲述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第六单元:复兴中华。本单元由三课构成。第18课,由4框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第二框,主要讲述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第三框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匡扶正义、诚实守信等。第四框,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第19课由两框构成。第一框,引领学生感受科技创新,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教育学生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第二框,主要讲了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第20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了我国的人口现状和我国的政策。第二框,介绍了自然资源的作用、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教育学生节约保护资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第三框,主要讲了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本单元以国情教育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三、教学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思想品德》八年级教科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行动,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公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二)更新教育理念,激活课堂教学
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课堂的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呼唤学生与的意识,启发学生勇于提问、质疑、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鼓励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提倡学生用的头脑,获取知识,接纳学生的,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四)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传统道德内容外,还应该把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观和社会发展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注意挖掘教材蕴涵的丰富的德育要素,使道德教育贯穿到文化传统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之中。
单元名称:
学会交往天地宽
本单元共(5)课时
本学期共(4)单元
上课时间:xx
备课人:xx
单元内容概要:
一生在交往在交往中。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完善自我,交往的“内圈”和“外圈”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由“内圈”向“外圈”发展学会交往,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天地宽,文明交往礼为先掌握交往艺术,交往礼仪三原则,提高交往能力,学会倾听交往讲艺术,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
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要求
1、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3、了解青春请闭锁心理现象的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4、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5、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6、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7、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8、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好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1、“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即交往的作用,是教学重点。因为: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中学生遇到麻烦或需要帮助时,渴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不少同学不能正确地对待交往,认识不到交往对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人际交往能力又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适应开放性社会的能力的标准之一。不善于交往,缺乏交际能力,就有可能人为地在自己与社会、与集体、与家庭之间筑起一道心理屏障,妨碍自己的全面发展。所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认识交往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在生活中积极交往,完善自己,自然应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由‘内圈’向‘外圈’发展”,即积极扩大交往范围,是教学难点。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获得别人的裂解、帮助和支持,这就需要自己对别人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当前大多说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中,对广交朋友持谨慎的态度,从积极的方面看,这可以避免上当受骗,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出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闭锁性。从青少年的角度来看,交往广泛有利于自身的身心成长,拓宽视野;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尤其是外圈交往青少年确实应该更加慎重。所以,青少年要抱有正确态度,采取合适的方式,扩展交往范围。
3、“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教学重点。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礼貌是文明行为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敬。文明礼貌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学生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是让他们学会做人的必修课;是实现家庭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全社会的要求。
4、“交往讲艺术”是教学难点。因为:交往是一门学问,本身很复杂,要成功地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掌握基本的交往艺术,要从根本上改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而要引导学生掌握它的规律,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从中学生的交往状况看,一方面中学生渴望自己有许多朋友,渴望被人们所容纳和接受,另一方面因为缺乏交往技巧,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遇到不少障碍。在社交场合,往往行为举止不得当,或不感开口讲话,或羞怯、或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人际沟通,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设置了许多障碍。
课时分配
本单元共两课4节,用5课时。
1、《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1课时
2、《我们的朋友遍天下》1课时
3、《文明交往礼为先》1课时
4、《交往讲艺术》1课时
5、复习1课时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
能力目标: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自己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学难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自己与父母交往中成功的做法与遇到的难题,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2、教师准备:学习有关“逆反心理”、“亲子关系”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在于父母交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希望,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收集有关中学生与父母交往的典型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有人说:“世上有种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是代购。”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会与父母沟通”。
(多媒体出示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
环节二:透视“亲子矛盾”
教师:我们来看下列生活场景。(多媒体投放漫画场景)
第一幅:一名中学生正在给自己的日记本加上一把小锁
第二幅:放学了,父母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孩子冷淡地回答:“什么也没发生”。
第三幅:一位母亲在偷听孩子的电话。
第四幅:一名女生把妈妈刚买的新衣服扔在地上,生气地说:“真老土”。
教师:漫画中的场景在你身边发生过吗?你觉得这些事情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结合上述漫画中反映的问题,下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影响我们与父母的沟通呢?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内巡视,了解学生的主要观点并参与学生讨论。)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也相当深入。下面请各组推选一位代表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随时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认真听取学生发言,并适时插话,把学生的发言思考引向深入)
教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我听了之后感到茅塞顿开,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年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自尊心增强、成人感增强,觉得自己是小大人了不希望父母过多地约束自己,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二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两代人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导致交往中的误会、摩擦甚至对立,影响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多媒体出示:
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1我们自身的心理特点
2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
环节三: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师:既然我们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解决问题应该不是难事。怎样才能很好地域父母沟通呢?让我们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搭建与父母心灵沟通的桥梁吧!下面请大家针对前面四幅画面中呈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留给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时间,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回答:(略)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对如何与父母沟通进行思考,同时适当控制学生发言时间)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那谁能结合教材内容概括一下,与父母沟通时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吗?
学生回答:、、、、、、、(略)
1、(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中,应注意方法点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交流自己平时是如何与父母沟通的,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将自己的总结成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2、学生总结: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老师自己也作了一个总结,并把它编成了几句歌诀,送给大家作为生活中的参考。(多媒体展示)
亲子沟通并不难,理解父母是关键
父母养我多操劳,体贴父母理当然
唠叨背后是关爱,面对要求莫逆反
发生矛盾勿冲动,尊重父母记心间
平时交流很重要,技巧方法勤训练
环节四:深情寄语
教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难免还会与父母发生误会好和矛盾。但有了今天的思考,我想大家面对这些矛盾时会更加成熟和理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理解,有了对父母的尊重,同学们肯定能找到与父母沟通的有效途径,与父母一起共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希望大家发思自己以往的做法,制定一个改善与父母关系的新计划,并认真执行。学会与父母沟通,相信你一定能行!
环节五:行动在线
1、、《思品同步训练》一、三、四
2、请你写一封家书,把平时想说而没机会说的话写给爸爸和妈妈。
环节六:自我评价
本课我最感兴趣的内容
本课学习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本课学习中的困惑现实生活中我会这样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能力目标: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活动,谈论与分析,从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课件: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图片。
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二、新课学习
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一)了解社会生活
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
(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2.合作探究:出示材料“中学生小华的日记节选”,
7月25日
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熬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8月3日
在家看电视,我看到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纪录片,心潮澎湃,对航天人的奉献精神感到了由衷的敬佩。
问题一:小华日记里记录的“大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问题二:读了小华的日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问题三:在暑假里,你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与同学分享?
明确小华日记里所谓的“大事”看起来并不是大事,但是对他而言这是他所经历的,是他对社会的一种认识,他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这个社会有了经一步的了解,感受很真实。
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1.出示一组“小丸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通过对图片和课本材料的分析,小组讨论总结: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关系可以分为那些不同的类型?举例说说明在每种社会关系中,我们都具有什么身份?
教师总结:主要的社会关系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我们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是消费者……
3.小组活动: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要求:根据自己的设计情况完成图表,与同座交换,说一说自己的社会关系。
思考: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他们的存在对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结合上述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你的生活经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社会就是由每个人组成的大网。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员,社会就是有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可以来接认识社会,了解的社会的方式和途径,从养成关注社会的行为,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从而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是我们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身份。
四、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案的习题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感受社会生活,勇担责任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走进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去感悟。明确我们是社会的一个分子,要为社会承担责任。
1.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关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构建了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互助合作的机会。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认知、探索、实践的对象,在讨论的基础上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维护国家尊�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自主反思责任,自觉承担责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快乐,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尊� 因为学生虽然对“责任”有所耳闻,但对责任心、责任感还没有明确认识。部分学生故意逃避责任。表现之一是自我中心意识过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凡事 只顾个人利益,不他人利益。二是公德纪律意识淡化,角色责任意识弱化。一些学生厌学,逃课,作弊,说谎,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破坏公物,迷恋网吧等,屡教不改。三是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有些学生对集体活动、公益活动不感兴趣,有利的就上,无利的就让。认为理想是远的,信念是空的,金钱是实的。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认为父母不关心,机会不均等,社会不公平。因此,对学生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能力方面采用了以下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与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具体做法是: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师生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对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得出,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结,避免老师说教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情感。
三。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深圳歌手丛飞救助失学的事迹家喻户晓,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此材料新颖典型。我用大屏幕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丛飞为什么会感动中国?通过此材料和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对承担社会的责任形成初步认识。
2、新课教学
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材讲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维护祖国尊� 如何把这些要求讲清楚,使学生知行统一,我的总体做法是:
讲(事例案例)――谈(体会打算)――读(要求)
形成初步 深化理解 强化理解
印象 提高觉悟 促使践行
上课前几天,我布置了要求学生自学课文,收集与课本有关的材料和事例并熟记,准备课上交流。事例讲述后,还要学生认识和体会他们是怎样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这些承担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必须通过反复读记,才能加深印象,形成自己的觉悟。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读书体会。
依据老师要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中的道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下面具体讲述我的教学过程。
(1)爱国责任――维护祖国尊严。
首先,学生阅读,分组讨论23页的材料及问题,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互评。
接着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维护国家尊严的事例。其中,一位同学讲到了赵薇在长沙街头穿日本军旗装,被群众泼大粪的故事。一听到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情绪就调动起来了,议论纷纷。这位群众确实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能自觉地由破坏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但行使方式欠妥。经验告诉我,要抓住时机,利用好课堂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
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我扮演长沙晚报的记者,一位女生扮演赵薇,一位男生扮演泼粪的群众,其他同学扮演旁观者。我对他们分别采访。
我问赵薇:你做为公众人物,穿日本军旗装合适吗?为什么?
问泼粪群众:你为什么要将粪水泼在赵薇身上?
问旁观者:你怎么评价赵和那位群众的行为?
通过此活动,学生们认识了维护国家尊严重要,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也重要。在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我观察,学生对此活动设计得很满意,达到了设计目的。后来,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师生互动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这些材料和事例,归纳应怎样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最后,男生齐读23页的第一段,即“怎样维护祖国尊严”。
(2)分忧责任――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
首先,学生讲述自己搜集到的这方面的事例,边讲边谈体会。讲的很生动是三峡移民、98年抗洪救灾、周恩来等为国分忧的故事。
接着,我又展示了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和学生共同感受焦裕禄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的高尚品质。
仅仅知道别人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不够的,重要是形成自己的思想觉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针对我们还小,不能也不必要为国分忧的错误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辩论:我们青少年能不能为国分忧。虽然辩论的水平不高,但目的达到了。通过辩论,学生们澄清了认识,知道在学习、道德品质、理想前途、日常行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严格要求也是在为国分忧。
活动结束后,女生齐读23页的第二段,让“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的责任意识内化于心,落实于行。
(3)奉献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这次,我没有要学生讲故事,直接向大家介绍徐本禹的事迹。徐本禹、丛飞等人的所作所为毁誉参半,认为他们这样做划不来,不值得。为了使两种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让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扬光大。我设计了第二个辩论。但由于前面的“赵薇的事件”在全班掀起了波澜,占用时间。我启用了第二套方案――谈话引导法进行本内容的学习。谈话引导法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能快速推进教学内容的完成,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设计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
意图:针对青少年中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升看问题的角度,从社会体会价值和社会贡献角度进一步理解奉献精神和奉献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支援西部贫困地区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自己参加公益活动,不但能培养自己的能力,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自己在成长,逐�
最后,老师总结点评,一二组的学生齐读P24页的第一段。
3、总结深化
老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后,三四组的学生齐读板书,使学生对本课内容、结构形成整体印象。然后要求谈谈学习本课后有哪些收获和启示。可以用课本上的观点,可以是收集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己的认识等,强化三维目标。
四。课堂板书
为了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更好地理解记忆,我把课本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把承担社会责任的三个具体要求作为平行内容对待。课本上编排成了两个层次。左边是我的板书,内容简练,结构简单。
五。课后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改要求老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使用了教材提供的部分材料,大部分是我和学生课外搜集的,都是学生关心的和比较感兴趣的材料。丰富了教材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习惯。
2、强化知识,夯实基础,落实三维目标。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每个要求,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归纳,然后用各种形式要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责任观。
3、在互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碰撞得不够,坐在座位上随便说的现象比较普遍。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草草得出结论。体现了我的教学经验、技能还很欠缺,以后要注意学习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