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15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15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参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篇1

本班共有学生60人。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1、两位数乘两位数2、千米和吨 3、解决问题的策略4、混合运算 5、年月日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分数的初步认识(二)8、小数的初步认识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10、期末复习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认识以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初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提高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经验,认识质量单位“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2)结合实例和操作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相关长度单位的换算;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知道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估计、描述平面图形或物体某个面的'面积,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或合理估算有关平面图形、物体某个面的面积,正确解答与面积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排序、分组和简单分析,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经验。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算、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在讨论计算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发现简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逐步学会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与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进一步感受反思性学习环节的意义和价值。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2、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创设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望,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10课时

☆有趣的乘法计算………………………………………………………1课时

二、千米和吨……………………………………………………………3课时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

四、混合运算……………………………………………………………5课时

★算“24点” …………………………………………………………1课时

五、年、月、日…………………………………………………………6课时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9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6课时

八、小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九、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3课时

★上学时间………………………………………………………………1课时

十、期末复习……………………………………………………………5课时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各班人数、上学期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最高分、最低分及40分以下人数):

上学期:总人数104人,参考人数104人,年级总分:8934,平均分:85、9,80分以上79人,优良率75、9%,合格人数100,不合格人数4人,合格率96、1%,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1分。

二、教分析(包括各章(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 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 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了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三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设计旅游计划。厨房铺地转的选择方案 制作七巧板。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二、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小数与分数、图形的变换与面积等概念,都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教学工作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周次教学内容

1元、角、分与小数11面积

2元、角、分与小数12面积

3元、角、分与小数13面积、认识分数

4对称、平移和旋转14认识分数

5对称、平移和旋转15认识分数

6乘法16统计与可能性

7乘法17统计与可能性

8乘法18总复习

9乘法19总复习

10乘法、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是三年级1班,现有学生62人。本学期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学生智力好,具备良好的习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学生学习知识较扎实,能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后进生接受知识能力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十一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三个知识领域:

(1)数与代数: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的认识和24时计时法,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加减计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线和角,平行与相交。

(3)统计与概率:条形统计图。这部分教学内容联系了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体会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价值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实践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加对其他领域的了解。同时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并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合作探究中体现开放、民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四则混合计算。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比较小数大小,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4、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5、结合具体实例和生活中的数学,掌握线和角的有关知识,理解平行和相交的位置关系。

6、对统计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初步掌握条形统计图。

(二)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意识,在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认识、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加减计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线和角,平行与相交。

教学难点:万以上数的认识、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用好、用活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营造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各不相同,分析问题的角度各有特点,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因此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灵活机智的处理。

3、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这种经历。

4、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然后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5、重视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获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6、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通过操作、探索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其次日常学习中要加强相应的口算和估算练习;再次注重认真仔细、及时检验等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7、把评价和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包括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8、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9、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六、教学进度建议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79课时的教学内容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安排进度如下:

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2、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3、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4、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5、繁忙的工地线和角

6、保护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

7、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

8、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9、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10、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

11、新校服条形统计图

12、回顾整理总复习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三年级两个班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其中三(1)班54人,三(2)班55人。学生整体素质一般,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但个别学生懒惰、浮躁、自私等缺点。由于劳动课受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再加上家里的父母长辈包办了一切,所以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对剪纸、制作劳动做了较集中的安排,教材编入16篇课文,从劳动的性质划分有剪纸方面的7篇,有生活自理方面的3篇,制作航模方面的3篇,有简单的生产劳动的3篇。

三、本学期要达到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劳动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组织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培养观察、想象、推理、判断、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4.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利于优生才能的发展。

5.组织实际操作活动,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各种工具。

2.初步掌握剪刀、刻刀和裁纸刀的使用方法。

3.教学生学会制作拉花的方法。

4.教学生学会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

五、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3、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4、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进度表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半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位置与方向、面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学难点:年月日、面积及解决问题。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六、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求知识的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70人,男人,女人,班额大,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差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教师平时要多关注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使他们与整个班级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熟练的进行相关的口算,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4、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经过。

(二)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内容分析:

第五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空间与图形: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实践与综合运用:影响秋千单位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因素,纸与我们的生活。统计与概率:认识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重点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些内容是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一、教学目的任务

1、学生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健康教育的自主性,逐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学生简单了解一些常见病预防,掌握简单的基本的卫生常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能与日常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学有所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都健康活泼,有一定的健康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性,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但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我想只要我能端正教育思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有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就一定能扎扎实实地掌握本学期的卫生保健知识。

三、教材简析:

本学期主要学习内容有:体育锻炼好处多、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冷饮不宜多、膳食要合理、水果与健康。本学期内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卫生常识。

四、改进教学工作措施: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按时上好每节课。

2.课内外相结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3.抓住重点,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

4.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讲卫生的好习惯。

五、教学进度:

每双周一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篇8

本学期我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转、乘法、观察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认识小数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可以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会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4)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5)会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6)掌握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7)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1)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2)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

1)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2)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

3)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4)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2)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3)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4)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9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四个班的美术课教学,高兴之余,我也暗下心,把美术这一科教好,让美育开花结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3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步骤,提高自已的动手设计能力。

2、学习卡通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卡通的形象。

3、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5、学习生动表达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现方法,认知生活美化与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认识、了解化及场景设计的基本知识。

7、造型表现能力、动手设计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在学习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

3、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学生大部分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小,接受能力较强。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四、教学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课堂作业中发现学生有创意的作品和有新意的思路要及时表扬,并引导、鼓励学生把自己所看所想的一切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多采用的学习方式。让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5、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6、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想象画训练,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7、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

8、本学期,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尽量直接作画,以提高绘画进度及用线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9、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音机、录像、电视、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效果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教学安排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篇10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与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数与代数部分。二年级下册已经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册教科书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结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显示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认识,加深对相关运算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从而更好地感受计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中,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可以用除法和加减法解决的、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之外,还安排了除法的验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用乘法验算除法,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提高计算的水平,为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特色内容。在学生积累了一些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以后,本册教材安排的是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并在条件与问题之间建立起适当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原有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将得到适当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基本内容之一。本册教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间隔排列的两类事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认识分数”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借助直观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简单的分数的。加、减法。此外,考虑到学习难度、与一些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以及学生日程生活经验的积累情况和认识发展水平,所以把《千克和克》安排在本册教学。

图形与几何部分。本册教科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一共安排了两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计算方法。这个单元是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平面图形、学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起始单元。一方面,学生为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积累一些探索平面图形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的经验,从而逐步提高探索学习的能力。第六单元安排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另一方面使他们初步感受图形运动与变化的一些基本方式和特点,拓展观察、分析现实空间与平面图形的视角,逐步增强空间观念。

综合与实践部分。本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综合与实践活动。第一次结合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安排《周长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及其计算方法的认识,提高测量、计算和估计不同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第二次结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安排《多彩的“分数条”》,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等分数的含义,感受这些分数与1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他们在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不断增强问题意识。

此外,本册教科书没有安排独立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单元,但注意结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部分内容,择机让学生经历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帮助他们进一步丰富统计活动经验,体会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1、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与估算;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联系现实情境理解倍的含义,能用“倍”说明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决倍比关系的简单实际问题。

(2)会用“克”、“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认识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

(4)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运用正确的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5)认识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区分、判断平移、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识别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平面图上将指定物体进行平移。

(6)能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含义,能比较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大小。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 数学思考方面。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三()班( )人,经过两年系统的数学学习,学生都拥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数学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没有学习积极性,没有自控能力。本学期教学中,将向全体学生,努力创设愉快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力求全面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重点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让优生吃得饱,让后进生树立学习信心,爱学习,让全班共同进步。

1、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2、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利用每周的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

3、认真钻研教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阅读数学课外读本,拓宽数学的知识面。

4、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优化作业设计,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5、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多联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篇11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一共有十个单元。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是有以下几个调整和变化。

1.重新整合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的认识

24时记时法的内容原本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但在教材实验过程中,不少教师反映学生解决这部分内容中“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有一定困难,建议适当后移。考虑到“课标20xx年版”把24时记时法安排在第一学段,所以教材修订时将这部分内容与年、月、日的知识加以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方便教师组织演示、操作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

2.提前安排两步混合运算,鼓励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标20xx年版”把两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由第二学段移至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正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为此,教材在修订时作了相应的安排。尽管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两步式题(含同级运算式题和乘加、乘减式题),但这些式题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逐次计算”。本册教材安排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形,自然也就涉及运算顺序的各项基本规定,因此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必要的关注。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还第一次要求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两步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宏观地把握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引导他们把解题思路与相关运算顺序的规定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3.按“解决问题策略”内容板块的整体规划,教学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策略

从所求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执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原题中全部找到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与三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样,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体验并掌握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助于他们逐步加深策略体验,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并为综合运用学过的策略以及继续学习其他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后移平均数的认识,重新设计简单数据统计活动内容

根据“课标20xx年版”的要求,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重点应让学生了解统计活动过程、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不要求认识正式的统计图表,也不要求认识平均数以及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为此,教材把原来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与平均数有关的内容后移至四年级上册,同时,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继续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与二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相比,本册教材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了解并初步掌握数据的简单汇总、排序和分组方法;另一方面,则引导他们对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初步体会分析数据时不仅要关注个别数据,也要关注一组数据的方方面面,概括简单分布情况,这样才能从数据中获得更多也更有价值的信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千米和吨”、“解决问题的策略”、“混合运算”、“年、月、日”、“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小数的初步认识”。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算24点”和“上学时间”。第十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还增设探索“有趣的乘法计算” 专题活动。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去。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安排了6个例题,具体如下:例1:两位数乘10的口算(包括几十乘几十)

例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例5: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

例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两位数乘10,鼓励学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印证,从中选择比较方便的方法。

例1教学12×10,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从这些菜椒的堆放方式得到算法的启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探索算法。

2.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估算,体现估算的意义;创设需要估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

例2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估算的教学思想,即估算不单是一种数学计算方式,更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教学估算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怎么算,而是主动探索新算法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解决怎样的问题用到了估算,体会是如何估算的,还要体会到估算都有什么作用。

3.意义建构笔算的竖式,首先要解决分几步乘以及每步乘的结果写在哪里的问题,然后要解决如何进位的问题,最后形成完整的计算法则。例3和例4都是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3着重教学竖式的结构,包括乘的步骤以及每一步乘得的结果的书写位置;例4着重教学乘法过程中的进位,并形成计算法则。这样安排分散了难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并有效地解决难点。

4.教学两位数和几十相乘,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简便的竖式怎样写,还要他们体会这样写的合理性。本单元计算两位数乘几十,一般采用笔算,尤其是像37×30这样需要进位的乘法,不要求学生口算出得数。两位数乘几十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情况,它的竖式在遵循计算法则的前提下,有特殊处理的方面。例5教学的这些乘法,使学生掌握简便形式的笔算技巧。

5.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重视解题思路的形成,发展推理能力。

6.结合乘法计算,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配合例5的“想想做做”第5题以及单元复习中的第8题、第10题、第11题都是结合乘法笔算,在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一)教学内容

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

例1:认识千米

例2:认识吨

(二)教学建议

1.因地制宜,安排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尽管有些学生会听到或看到这个长度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千米的长度概念。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缺少感性认识来支持概念的形成。二是千米无法像较小的长度单位那样,在直尺上直接感知。

2.创设学习“吨”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1吨有多重。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1吨的物体很重。学生认识吨,不可能像体验1克、1千克那样直接拎一拎、掂一掂,也不能像感知1千米那样直接看到,只能间接体会。

3.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千米和吨”的实际应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计。

练习三中第3、第4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生困难不大;第5题不必算出精确得数,通过估算就能解决。教材还安排了填表和测量的活动,如第8题,了解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的长度;第9题按自己走1千米所用的步数或时间,推算出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长1千米。这些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切不可忽视。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具体安排如下:

例1: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求还剩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例2:利用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解决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求一共多少或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二)教学建议

教材安排遵循“策略”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学习策略:先体会策略,再运用策略,逐步达到掌握策略的目的。教材主要安排求一共多少、还剩多少、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适宜从问题出发进行推理,学生很熟悉这些数量关系,有助于他们初步学会从问题向条件推理的思考方法,从而形成思路、掌握策略。

1.首次教学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加强对学生引领的力度,凸显思路的特点和方法。

2.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从问题想起的好处。

3.编排必要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在练习中逐渐完善和稳定。教材编排的练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针对策略的特点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二是应用策略解答的两步计算问题。根据问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利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推理分析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统计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本单元只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安排了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2: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3: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材把不同级的混合运算分成了“有乘法也有加减法”和“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各安排一道例题教学,降低了认知难度,能方便教与学。

(二)教学建议

1.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应遵循的规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教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序的教学与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初步体会列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算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列出分步算式再通过“代入”,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另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式直接列出综合算式。逐步体会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要依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先思考问题的数量关系,在列综合算式的习惯。

3.学会思辨

3.精心安排题组练习,使全单元的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多种类型计算的运算顺序,有同级的、不同级的、有小括号的,如何把这些运算顺序构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便于学生及时提取,正确使用呢?教材安排了一些计算题组,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熟悉并全面掌握运算顺序。如p35/4尽管数据相同,数的位置相同,但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相类似的安排还有p37/3、p39/3、p40/2。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有多少,而且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间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元是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再来教学年、月、日的知识,以及24时记时法。全单元安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认识年、月、日

例2:认识平年和闰年

例3:认识24时记时法

例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建议

1.安排学生在年历上收集、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比较不同年份二月的天数,教学平年和闰年的知识。

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的二月份。教材把平年和闰年二月份的月历作为学具,指导学生认识平年和闰年,体会有关闰年的规律。

3.联系生活常识,利用图形直观表示24时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

4.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放开思考与算法。

日常生活中常有“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差异很大。本单元教材通过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懂得“经过时间”的含义,初步学会求经过时间的思考方法。例4:例题安排的是求整点与整点之间的经过时间,要求独立思考,允许解法多样。问题要求“《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播放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不是很难,教材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可能看着钟面思考,也可能仿照例3的直条思考,然后教材指出,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其实,在钟面上或直条上直接数出播放时间,与列式计算,其思考过程是一致的,都是从16小时里去掉14小时,只是它的表现形式不同,教学时要沟通它们的相同点。“试一试”是求非整点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教材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思考。用一条线段表示从8:00到9:00,再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6份,每份表示10分钟,在8:10下面标注开始,在8:40下面标注结束,学生直接看着线段图计算播放时间。学生可以直接数,也可以列式计算。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知识是平面图形面积的起步知识,在以后教学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单元安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面积

例3:认识面积单位

例4、例5、例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例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有“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这句话,本单元没有这样写出。而是联系具体材料,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自主抽象与概括。

2.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加强操作活动,形成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与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有关的知识是:什么是面积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各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多大、怎样使用面积单位等。

3.通过测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推算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把面积单位的进率安排在本单元最后教学,可以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通过计算推理出相关的。进率。

5.适时安排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两类不同的量。周长和面积都存在于平面图形上,学生容易混淆求周长和求面积的问题。所以,及时安排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是教学不可疏忽的任务。(1)比较计量单位及其使用。(2)比较概念及其算法。(3)体会周长相同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同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6.编排“动手做”,激发对图形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渗透图形的运动。

这里安排的“动手做”,分别把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若干个较小的长方形,通过在大长方形和正方形里画小长方形,得出最多能分成的个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用计算和考虑图形的周长或面积,只要关注图形的形状特点,思考怎样把小长方形“放”在大图形里面,可以横着放,也可以竖着放,可以思考怎样放正好,怎样放还会有剩余,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在直观图形的帮助下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单元一共编排5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例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例3:“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4: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例5:“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认知需要;借用集合圈,把若干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凸显几分之一的本质特征。

2.教学整体的几分之几,突出它与几分之一的关系。

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把几厘米改写成十分之几分米,把几角改写成十分之几元,为教学一位小数作准备。

5.编排“动手做”,开展形象思维,体验分数1/4的意义。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建议

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在知识技能方面最主要的教学任务。至于比较小数的大小和计算小数加、减法,都在初步感受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都为深入体验一位小数的含义而安排。

1.联系实际事例引出一位小数,初步揭示一位小数的概念。

“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是小学数学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概括性表述,学生需要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逐渐形成这个概念。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里,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以后,例3安排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例4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可以看做是小数意义的实际应用,也是小数概念的继续加强。

3.精心编排练习题,加强概念,发展数感。

练习十一是全单元的综合性练习,在扎扎实实练习有关一位小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十分重视一位小数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数感。(1)数形结合,加强一位小数的概念。例如练习中的第1题、第3题、第5题。(2)感受数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例如练习的第10题。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一)教学内容

例1:简单的数据汇总

例2:分析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二)教学建议

1.把各个小组的数据合并,是常用的汇总方法;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

2.分析数据、引发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

统计教学要体会数据里蕴含着信息,既然是“蕴含”,就需要挖掘、加工和利用数据里的信息。学生开展统计活动,不仅应得到有用的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思考,发挥数据的作用与价值

全册教材共安排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全学期大约还有20%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安排教学。

次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两位数乘两位数(4)

2两位数乘两位数(4)

3两位数乘两位数(2)有趣的乘法计算(1)机动(1)

4千米和吨(3)机动(1)

5解决问题的策略(4)

6混合运算(4)

7混合运算(1)实践活动(1)机动(2)

8年月日(4)

9年月日(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

10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4)

1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机动(1)

12分数的初步认识(二)(4)

13分数的初步认识(二)(2)小数的初步认识(2)

14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

15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实践活动(1)机动(1)

16整理与复习(4)

17整理与复习(1)期末复习(3)

18期末复习、考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2

一、本册要求: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进行操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

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b、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

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

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生智能分析:

1、学生人数少,易于管理。

2、学生好动人多,顽皮人多。

3、智力水平一般,动手能力强。

4、思维活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注重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6、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7、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有新的教学理念。

9、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3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7人。总体来说,孩子们团结向上,活泼爱劳动,尊师爱集体,上进心较强。大部分孩子已具备乐学习,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特别让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喜欢上了课外阅读,一有空就聚精会神地看起了课外书籍,如陈诺、张韵、唐莹等课外知识丰富,见识较广。更难得的是班级里涌现了一批优秀生,如刘伟杰,徐祉瑞、王雪云等。但也有个别同学缺乏学习自觉性,成绩不够理想(张嘉伟、姚璇慧)。本学期采取班干部一帮一的方式,责任到人,带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使我们三(2)班成为同学们学习的乐园。.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由导语、三篇精课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会认和会写的字,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认的字,哪字属于生字就随文注音。精读和略读之间有连接语,并适当提出略读的要求。一部分后面有资料袋,有两组课文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全册书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第一次会写的字超过了会认的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如不便于安排在课文里的反映人体器官的字等。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三、教材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单元的整合

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

本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如,第一单元的专题是“多彩的生活”。在导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各种儿童生活的画面后,安排《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活动的情景。在这篇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接着学习两篇分别表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考虑到教材初次安排综合性学习,对这一活动不太了解,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掌握的方法还比较少,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供记录的示范供学生参考。接着,教材用一段简洁的话语,概括前面所学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介绍乡村儿童生活的略读课文《槐乡的孩子》。在语文园地里,“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习作”让学生写课余发生的事,“读读背背”编排的是反映儿童生活内容的古诗《小儿垂钓》,“展示台”用搜集邮票、阅读课外书、小组合作办图片展的方式,展示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如,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老师们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在教学实践中相信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

(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有反映中外、城乡儿童生活故事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有反映领袖、科学家优秀品质的《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有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的《掌声》《给予树》《好汉查理》;有反映中华优秀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有表现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许多新选的课文角度新颖,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如《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选文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在文字上做了认真的加工。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故事、诗歌、寓言、神话、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主要靠孩子自己读懂,训练读的速度,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

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形式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介绍等。“资料袋”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其中,有的是课文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如,《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安排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蜜蜂》课后对蜜蜂采蜜的一些知识介绍,《玩出了名堂》课后对微生物作用的介绍。有的是介绍课文的主人公。如,《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孔子拜师》课后,有分别介绍宋庆龄、李四光、孔子的图片、文字。还有的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历史、风俗的介绍。如,《风筝》课后介绍风筝的历史,《给予树》课后介绍圣诞节的风俗习惯。设置这个栏目,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性。

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

(2)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

(3)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1)课后练习口气变了,都是以学习伙伴的第一人称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

(2)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

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二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词语表中的词语,为本课要求写的字或以前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不穷尽本课所有的词语。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半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5

一、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采用不用的教学方式

(一)一般课文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我们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要让学生动脑筋主动识字,用各种方法记忆字的音形义;在完成课本识字任务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并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加强写字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地练习提高写字的技能。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词句训练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避免以词解词,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是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是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课后问题的教学。对于一些思考题、讨论题具有开放性,注重方法的提示和自学的引导。力求做到理解内容和品词品句、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加强朗读、背诵,而且增加自由度,一些课文让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充分利用“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

4.加强朗读、默读训练。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多读少讲,把的时间用于朗读使课上有琅琅的读书声,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二)诗歌的教学。诗歌用优美、简短的语言表现丰富的画面,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诗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我会从朗读入手,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在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且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背的乐,说得乐,写得乐。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才能为上好课打下较好基础。通过“读——思——查”,反复诵读课文,认真思考与教材和教学有关的主要问题,然后适当地去查阅或参读教学参考资料,做到多读多思。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精心设计教学

首先教学设计树立大单元教学意识,从单元整体出发,从宏观上考虑好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时间,分配好每篇课文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从微观上来精心设计每篇课文、每个课时的教学。其次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感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的阅读过程去设计教学。最后教学设计注意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交错使用讲、读、议、练、问、答等多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注重学生的学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时刻挂在心上,考虑怎么学,学得怎样。抓好学生的预习,给预习的“硬任务”;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好自主、合作、探究,目标让学生明确,教材让学生感知,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方法让学生归纳,内容让学生小结,效果让学生评价;运用共同学习的原理,组织学生共同讨论,相互启发,尽量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加强学法指导,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坚持学教合一。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出路,课内外相结合

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工具性,光学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课本的文章无非是例子,让学生根据此掌握学习方法,大量的实践活动应靠课外去完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