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精彩2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精彩2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篇1

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家一定都对毕业设计充满畏惧,在做毕业设计之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家整理的《新课程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21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创新教育,让科学的光芒普照中华,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生物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的实施紧密相连,自20xx年秋学期新课程在我省全面推行以来,探究教学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使我们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决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1、探究能力与素质教育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在教育领域里追求人的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已经变成一种集体行动,成为国际教育的重要趋势。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已经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的重要方向。《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2、探究能力与创新教育

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的灵魂。正如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认为的那样,“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8]。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这种创造力集中体现的是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精神,它才是教育真正需要“唤醒”的东西。

3、探究能力与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我们在科教兴国的战略问题上,往往过多地强调科技的经济功能,偏于技术的、物质的乃至产品的层面,却往往冷落了科学探究、科学理性和科学思想对人、对社会的根本性作用。教育的“功利性”也总是与“应试教育”一起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桎梏。探究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目的,通过科学方法、态度的训练与养成教育,逐渐使科学理性之光真正照耀于亿万人的心田,激发人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不断发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应该是科教兴国战略真正实施的表现之一。

二、课程的需要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生物科学素养诗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很显然,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学生在学校期间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活动,那么,当他离开学校时,对生物学会形成更深的印象和积极、正面的态度。高中毕业前,学生们应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至少进行一次“真正的”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探究时,学生们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探究现状的思考

20xx年秋学期我省全面实施了新课程,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和实践,许多教师已经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待进一步挖掘,升华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新课程的实施也对广师生在思想层面和操作层面都造成了极的冲击,许多困惑和不解纷至踏来。在诸多问题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首当其冲。学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师不知如何指导探究等新问题在每一所学校中都存在。根据对我市部分地区学生有关探究能力的问卷调查,比照其他省市、学科的调查结果,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

1、学生层面。

从“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调查结果看,“问题解决”作为学习生物学的动机,得分最高,其中“探索未知世界的机会”是部分学生喜欢的。从“高中生对不同生物主题的兴趣”调查结果来看,“与实际应用和实践观察”有关的内容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主题。从“高中生对生物学不同学习方式的兴趣”调查显示看,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通过“参加野外实习”、“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和“执行一项个人计划”等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刘植义,20xx)。这说明学生乐于探究,希望通过课内外不同的探究形式解决问题,发展探究能力。但是,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部分高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但缺乏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思与批判等能力[20]。在探究实验中多数学生还只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数据而轻本质,没有学会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顾莉,20xx)。学生们渴望探究,但高考这根指挥棒多偏重结论性知识的考查,使得他们“不得不”忽视探究的过程,山东省有关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状况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15](贺建东,20xx)。这些情况说明,高中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还很弱,学生们的探究愿望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也没有真正转变为实际探究中的各项能力。

2、教师层面

从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因素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进行探究的内驱力、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的科学素养、学习资源和探究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教师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引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策略是重要的决定因素[29]。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得,除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不断积累以外,主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教给思维方法,指导思维路径,使学生领会并付诸实践,以逐步形成习惯,形成能力,并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强化[15](贺建东,20xx)。但是从“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和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的调查结果看,部分教师虽然知道探究的主要步骤,但缺乏具体的教学策略。少部分教师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探究”,农村中学的有些教师对开展探究学习排斥性依然很强。这些现象充分的表明,多数在非探究学习中培养出来的生物学教师,若不经过职后专门的探究教学策略的培养和实践,一开始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指导(纪琴,陆建身20xx)。此外,探究活动的开展由于受到时间、学习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开展的并不普遍[16]。

以上调查结果映了在“学生的探究动机、现实的探究能力与教师的指导策略“三个方面存在着多对矛盾。学生想探究,但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实践,探究能力自然较低;教师想指导,但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缺少解决探究活动中困难的途径。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畏难甚至退缩不前是行不通的,也是与国家推进课程的决心相背离的。我们应该找原因、想办法,不断探索与总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推进提供支持。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探究能力的结构与表现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能力,它的组成要素中不包括非智力因素,但二者会相互产生影响。国外的研究表明,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一般认为,科学探究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的具体方式和心理特征。对探究能力的理解,可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加以体会,其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内省等智能,可以助我们全面的认识探究能力。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探究能力评价应该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

但是,从多元智能角度构建的探究能力结构模型国内外研究还比较少,这一点使得我们在探究能力的把握和测量上难以适从。国内有学者参照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构建了基本科学能力结构模型(申继亮,20xx)。后来又有学者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科学(探究)过程、科学内容和科学品质为三个基本维度的科学探究能力结构模型,并以科学品质为主要维度,列举了评价学生探究能力的50条表现。

这50条探究能力的表现是从思维的深刻、灵活、敏捷、批判和创性角度编撰的,虽然渗透探究过程的要素,外显性强,但与中学常用的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不相吻合,而且这些表现比较繁杂,中学教师难以操作。“能力”是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科学过程这一角度出发,明确列举了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学会的11个方面的探究能力表现[1],可以说是体现了上述模型中的核心部分。这些表现与探究教学(学习)的程序基本一致,将探究内容和品质渗透其中,以它为出发点形成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模式,进行探究能力的评价,目标明确也非常容易操作。

2、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探究教学模式

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只有从一个人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中,才能看出他具有某种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表现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过来,这种能力也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探究学习的效率和结果[17]。

探究式教学,亦称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获得体验的实践活动。

探究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柴西琴,20xx)。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即是教给学生自主探索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使科学教育面向真实科学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科学教学要与真实的科学探究相接近,就必须首先呈现出科学探究的“形”,或者说与科学探究保持“形似”。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时,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取向,而非特别限定的某种教学方法。

3.1强调“过程技能”的策略取向。

早期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其建立者采用了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分析方法,将科学探究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立的成分,如观察、分类、假设、推论、预测等。相应地把科学探究能力分解成一系列立的技能,如观察技能、分类技能、假设技能、推论技能、预测技能等,称为过程技能。其基本假设如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系列过程技能的集合;这些过程技能是可以通过练习来立发展的;学生的过程技能得到发展后,就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科学探究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据此提出的教学策略是,首先让学生立地练习和发展这些技能,然后再结合起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2强调“控制变量”等核心要素的策略取向。

有些研究者认为,科学探究的本质是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运用逻辑推理来解释相关证据。这样就把“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并根据皮亚杰的理论,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来检测学生的逻辑思维,把它作为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了科学探究能力的逻辑策略。这种策略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描述成能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从本体论意义上来看,它并不能完整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只是培养了“会进行控制变量的研究”这个突出的特征。

上述2种策略取向,无论是强调过程技能还是强调某一要素,都忽视了探究主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探究能力形成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一些从认知科学角度出发的研究者把科学探究看做问题解决的一种形式。在开展探究时,探究者从自己的“工具箱”里选择“工具”。对任何一个给定的探究任务,并非需要所有的工具,其技巧就在于正确地挑选并知道如何去使用所需的工具。米勒将科学探究能力包含的成分分为三类:一般的认知技能(例如观察、分类等等)、实践的技能(例如,知道怎样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探究的策略(例如,知道用重复测量来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英国约克学的PACKS项目组提出了另一种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体系(Robin Millar,1998)。

这一策略体系将科学探究的主体和探究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具体描述了学生原有的认识和技能对科学探究过程中各环节的影响,摆脱了机械决定论和经验主义的科学观,深化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对于研究和发展学生与科学探究相关的理解和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上述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知道,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探究能力结构的“过程维度”出发,明确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会的各种探究能力,并以此开展教学和评价。在具体的探究教学过程中,应该继续保持传统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良好习惯,注意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探究能力形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兼顾总体探究过程与各类探究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对探究活动中核心要素的训练,“以点促面”,使探究各环节要求的能力得以形成。在探究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要重视学生的自我监控在其中的作用,最终形成完整的探究能力。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篇2

“人出课题,课题出人。”把好课题做好,需要有一批科研水平较高的老师发挥骨干作用。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工作,又可以培养出一大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因此,我校以课题为推手,在德育科研的实践中,不断培养、不断提高、不断壮大班主任队伍。

一、辐射带动有榜样。充分调动课题组中各年级的科研骨干,领取重要研究任务,带领青年教师共同探讨,研究,为年轻班主任树立学习的典型,让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保证课题组成员的快速成长与提升。

二、请进走出长智慧。为了避免闭门造车,我带领课题组骨干成员到北京、山西、盘锦、大连等地学校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拓展研究思路。邀请县科研室、德育研训处等专家来校进行课题培训,助力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三、以小见大易操作。根据班主任科研水平与研究方向的不同,认领不同层次的小课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有效研究,为班主任施展才华搭建了平台。百川汇海,增加了课题研究的广度、深度。

四、校本培训供营养。为使班主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开拓新视野,树立新理念,富有创造性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我校实行理论与实践结合,侧重实际操作,分层培训的方法,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的培训模式,大力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

五、专家引领好借力。我校非常荣幸地聘请到詹万生教授为我校德育工作顾问,我县成立了詹万生德育工作室,以及正在筹划实施的全国第一个德育馆,地点均设在了我校。“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我校课题研究、德育工作的开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六、搭建舞台促成长。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组织班主任积极参加心育活动课校、县级评优,开展班主任“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围绕德育主题,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工作一招鲜”,让班主任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分享体验的快乐,获得心灵的启迪,收获成功的硕果。

在“课题探讨”中凝聚团队,在“理论学习”中碰撞思维,在“专家引领”中孕育智慧,在“实践反思”中追求新高……科研引领班主任由完成任务的被动工作型向主人翁的积极主动工作型、从事务型向理论型、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有效地促进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