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本文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找到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优秀10篇】,欢迎借鉴。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熊猫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
2、知道保护中国的国宝熊猫。
重点难点:
了解熊猫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活动准备:
1、有关熊猫图片、熊猫的玩具
2、参考查阅有关熊猫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 、猜谜语。
像熊比熊小,竹笋当粮食;像猫比猫大,竹林来安家。
二 、观察了解熊猫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
观察熊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图片资料,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
1、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2、你们带来的玩具熊猫都是一样的吗?
3、它们与真的熊猫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4、熊猫的样子像谁?(又像熊又像猫)
5、它生活在哪里?(生活在长有竹林的高山里)
6、喜欢吃什么?(吃山中的箭竹)
7、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呢?(熊猫吃下的竹子就像一把刷子,把肠子里刷的干干净净,这样熊猫就不会生病了)
8、你知道熊猫是怎样生活的吗?(喜欢独居,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找东西吃,会爬树,走路较慢等。)
9、请学学熊猫走路的样子。
三 、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保护熊猫。
1、你喜欢熊猫吗?
2、为什么?(熊猫形态美丽,动作有趣,性情温雅,是我国的国宝和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人民喜爱的动物。)
3、大熊猫现在很稀少,怎么保护大熊猫呢?(保护环境,种植箭竹,让大熊猫有食物。看见熊猫离开保护区要告诉动物园……)
活动目标:
1、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
2、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挂图,故事磁带。
2、两幅表情图:一幅为哭泣的表情,一幅为微笑的表情。
3、空白的圆形卡片,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1、看表情图。
教师出示两幅表情图,请幼儿说说看了哪幅图能联想起快乐的事?
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喜欢微笑的表情。
让我看看你们甜甜的微笑吧!
(让幼儿在甜甜的微笑中进入活动,感受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2、欣赏故事第一段。
出示挂图,欣赏故事第一段。为什么小蜗牛很着急?
小鸟、大象、小兔为朋友做了什么?朋友感到怎么样?
小蜗牛能为朋友做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像并讲述。
(通过让幼儿自由想象,畅所欲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完整欣赏故事。
请幼儿边看挂图,边完整欣赏故事。
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感到高兴的事?
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朋友?
它是怎样把微笑送给大家的?
朋友们喜欢微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为什么认为蜗牛了不起?
(在一连串的问答中,让幼儿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知道给予比得到更幸福。)
4、制作“微笑”标志。
幼儿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
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时刻提醒自己为朋友带去快乐,另一标志则送给其他班级的幼儿。
(孩子们亲手做一个“微笑”标志,加深了他们对“微笑”的理解。)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的:
1、通过制作安全标志,粘贴安全标志,引导幼儿知道要保护自己身体的安全。
2、初步懂得避开危险物,不做危险动作。
活动准备:
安全标志一个、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讲讲:
出示安全标志
a.小朋友,这是什么?
b.这是安全标志,有了这个标志,可以提醒大家这个地方要小心
c.这是警告标志,有了这个标志,代表这里有电,要小心!不要碰。
d.上个月,孙艳小朋友在厕所摔了一跤,如果,厕所里贴了这个安全标志,她肯定会小心的走上台阶,就不会摔跤了。
e.现在我们把这个标志贴在厕所门上,提醒大家小心好不好?(请一幼儿去贴)
f.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需要提醒的地方,大家动动脑筋自己来做一个安全标志。
(二)做做:
1、幼儿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提醒园点在下方。
2、鼓励幼儿制作与老师不同的安全标志。
3、帮助个别完成作品。
(三)贴贴:
1、贴到你认为不安全的地方。
2、请幼儿说说自己设计制作的标记,为什么贴在这里?
3、我们幼儿园还有许多需要提醒的地方,以后,我们在多做几个安全标志去提醒其他小朋友,好吗?
一、设计意图。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人不识礼仪,寸步亦难移”,这是我国人民广为传颂的一句名言。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约定俗成的一些礼貌语言。在一定意义上,它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反映着社会风尚,也反映着每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素养。注意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特别是把这种“意识”转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就更为重要,这也是设计《我是有礼貌的小朋友》本次活动的主旨。
二、组织形式。
集体。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礼貌含义,并愿意积极参与和认真做好。
2、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体验自己的价值。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四、活动准备:
1、儿童经验基础。
2、去过公共场所。
3、环境准备。
4、挂图、礼貌牌若干。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礼貌”含义。
2、教学难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懂得人与人交往应该懂礼貌,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六、过程与策略。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
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吗?
2、我们来当幼儿园有礼貌的小朋友。
在商场里,我们要注意什么?
3、请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加深对礼貌的。理解。
在幼儿园里,怎么做是有礼貌的小朋友?你是怎样做的呢?
(1)幼儿自由结伴练习礼貌用语。(请你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并推选出谁是最有礼貌的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个小朋友最有礼貌?
(3)给有礼貌的小朋友挂上礼貌牌。
七、活动反思。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选用“图示”的手段,把幼儿应掌握的具体形象地描述出来,说明礼仪的具体内容,这样幼儿一看就明白,也容易记住。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有利于协调入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们之间的团结。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说话有礼貌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旨在通过活动,教育幼儿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有礼的好传统,知道了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人与人交往应该懂礼貌,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形成人人使用礼貌用语,处处使用礼貌用语的风气,逐渐形成习惯。体会对人说话有礼貌、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给生活带来的和谐和快乐,为自己做到说话有礼貌而感到自豪。激发了幼儿产生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的愿望。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用“我愿意为朋友们……让他们高兴”说出自己的想法。
3、体会微笑的美好。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表情图两张(微笑、哭泣)
3、句式词条
4、小鸟、小兔、大象、小蜗牛句子图谱
活动重点:理解作品内容
活动难点:学习用“我愿意为朋友们……让他们高兴”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出示两个表情图:
老师:这是什么表情,你喜欢哪个表情?(微笑)
老师:微笑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
二、理解事故情节
1、老师:有一群森林里的小动物也用自己的方式给朋友们带来了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听(放录音……小蜗牛好着急,为什么呢?)
老师:小动物们都在为自己的朋友做什么?
小鸟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大象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免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老师:出示词条“我愿意为朋友们……让他们高兴”引导幼儿用此句式复述
小结:每个动物都用自己的特长和本领去帮助别人,给朋友们带来快乐。
老师: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小动物是怎样让朋友们高兴的(集体看图谱朗诵3句话)
2、第二段
老师:看着小动物都用自己的方法给别人带来快乐,小蜗牛怎么了?(着急)
它为什么着急?(只能在地上慢慢爬什么也干不了)
老师:我们一起来听小蜗牛是怎样做的?(播放后半段录音)
它是送什么给朋友,让他们高兴呢?
老师: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
3、完整朗诵:
老师:小蜗牛真了不起!它用自己的方式微笑带给别人快乐,今天故事就叫《微笑》,我们一起来完整听一听。
4、小结: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它就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
三、迁移、启发用句式说话
(1)小朋友,你愿意为朋友们做什么,让他们高兴呢?
(2)小朋友,你愿意为家人做什么,让他们高兴呢?
(3)小朋友,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送去快乐,你愿意送给谁,让它们高兴?
四、小结:
小朋友们,微笑使人快乐,让我们把微笑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来《笑一个吧》。
教学反思:《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活动设计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突破重难点。通过倾听、猜测、迁移主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并借助词条学习用故事中句式说自己的想法。前两个环节借助图谱突破了重点,在学习用句式说话这个环节,句式词条的出示有点晚,导致一些孩子不能很好的完整的用句式说话。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意识到教师的语言、表情直接影响孩子,另外在引导幼儿时要抓住契机,擅于发现每位幼儿发言的闪光点,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
中班社会活动:分享真快乐
教材分析:
随着幼儿第一次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部分中班幼儿会在游戏中出现独霸行为,为此常常难以和同伴友好交往,享受不到交往的快乐。故事《一粒小米种子》讲述了一只小鸡为了和小伙伴共同分享一粒小米,细心播种,耐心等待,收获后终于将小米分给大家吃的故事。通过讲述故事,让幼儿认识到分享的意义,体会分享的快乐,学会如何分享。
活动目标:
1、学会分享,知道谦让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2、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感受谦让、分享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体验爱的温馨与美好。 活动重点:学会分享,知道谦让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活动难点:
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提前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如一个玩具或者一本图书,布置一个“我喜欢的??”。
2、《一粒小米种子》教学挂图、PPT(幼儿与同伴分享、愉快玩耍的照片)、轻柔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最喜欢的玩具和图书,了解幼儿关于分享的真实感受。
1、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物品。
提问: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或一本图书,并让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2、创设问题情境,幼儿讲述有关分享的想法。
提问:如果你喜欢的东西你的同伴也喜欢,你会怎么办呀?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藏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一起玩,有的小朋友说你玩一会我玩一会谦让着玩。小鸡连克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我们来听故事,看看小鸡连克是怎么做的?
二、讲述故事,理解分享的行为和意义
1、完整讲述故事,知道分享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或快乐的事情于小伙伴共享。
提问:小鸡连克在院子里找到一粒小米种子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么做?连克的同伴吃到小米时心情是怎样的?小鸡连克的心情又是怎么样?
小结:小鸡连克有好东西时总是愿意与同伴分享,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别人分着吃,有好玩的东西和别人一起玩,有好书能轮流看。分享让同伴快乐,也能让自己也很快乐。
2、讲述自己的分享经历,感知分享的意义。
提问:你和好朋友分享过什么?分享后,好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原来分享让小朋友感到心情愉快,小朋友相互分享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
三、分享自己喜爱的东西,体验分享的意义与快乐。
1、播放音乐,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物品结伴交换。(注意引导幼儿能与更多的小朋友进行分享。)
2、观看与同伴分享物品时的情景照片,感受到同伴之间分享时的温馨与美好。
提问:你和谁分享了自己的好东西?交到了新朋友吗?心里有什么感受?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吗?怎样解决的?
小结:分享能帮我们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在分享的时候,我们要有礼貌,爱惜别人的东西,玩完了及时归还。
3、小结: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或图书后,这样就会有更多小朋友能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了。分享不仅能使小朋友得到更多的玩具和图书,而且能使小朋友感受到更多的分享快乐。小朋友在之后活动区活动时要注意互相谦让,和同伴分享着使用活动区材料。
本周我们进行了中班语言《大树和小鸟》一课三论研讨活动。我对本次活动做了如下反思。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语言本事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氛围。整个活动环节层层递进,幼儿的注意力也相对集中,第一环节导入部分,我是先出示大小字样,让幼儿自我先说一说是什么。因为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幼儿都认识大和小这两个字。所以我想让这两个字作为我的导入环节,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
但经过教师们的讨论觉得这个讨论环节不是异常好,应以情感投入来导入。在教具方面:我没有在黑板上画出一句一句线条,导致幼儿看图片很费劲,不知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左到右。在最终一个环节仿编活动,"高高的大树上除了住着小鸟,还住着谁呢?"这边语言应当再精炼一点能够说"还住着哪些小动物呢?"在整个活动中,在于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这一环节能够说是体现的不明确,我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甚至没有小朋友能体会其中的情感。所以幼儿在学习儿歌时,只记住了儿歌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而本次活动目标旨在让幼儿既有情感的表达又学会了儿歌。所以我并没有完全的到达预设目标。
经过本次活动我要时常告诫自我以后心中必须要装着活动的重难点,活动前要想想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语言来突破这个重难点,怎样样说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才能到达预期的目标。期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能有新的突破。
活动目标:
1、主动大方的参与游戏活动,在互动交往中体验探索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乐趣。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分享、游戏体验、自主操作、提炼反思等多种形式,多通道感知发现并表达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
3、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在声音、外貌特征以及兴趣爱好方面跟别人不一样,认同并喜欢自己,并有自尊、自信的表现。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自己的声音、外形、爱好有初步认识,知道自己喜欢的事物。
教学具准备:PPT、背景音乐、眼罩一个、小镜子若干、心形卡片人手一张、彩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我是谁,体验不一样的声音。
1、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礼物了,看看这是什么?我们经常用它用来玩什么游戏呢?
(1)第一次游戏请两个小朋友玩游戏。
——刚刚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他的声音是怎样的?
(教师回应:感谢你们两个参与这个游戏,谢谢你认真倾听了他的声音,也谢谢你好听的声音。)
(2)第二次游戏请全体男孩子蒙上眼睛猜一个女孩的声音。
——你们听到这个女孩的声音是怎样的呢?
(教师随机采访猜者和被猜者幼儿的感受,如:你们刚才听到的声音是怎样的?你觉得自己的声音跟刚刚***的声音一样吗?)
(3)第三次游戏请所有小朋友蒙上眼睛猜班上老师的声音。
——老师的声音跟我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刚刚的游戏,你们想到了什么?
2、小结梳理: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声音,有的人声音粗粗的,有的人声音细细的,但是我们都能听清楚他们的讲话。
二、游戏:镜子里的我,感受不一样的外貌。
3、这是老师今天送给你们的第二个礼物,猜猜我们可以用镜子玩什么游戏呢?
鼓励幼儿两两结对照镜子,找一找跟朋友长得不一样的地方。(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结伴讲述自己的发现。
——哪两位朋友愿意分享你们的发现?
——其他小朋友来看看,这两个朋友还有哪里长得不一样?
(教师随机采访幼儿:你们找出来这么多跟朋友长得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自己哪里长得最漂亮?)
4、梳理小结:原来我们的外貌也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我们都有很漂亮的地方,这些是爸爸妈妈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好好珍惜爱护哦。
三、操作:我的爱好,分享不一样的兴趣。
——我们除了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外貌,我们还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呢?
(来看看龙老师带给你们的第三样礼物:出示画面:我的爱好)——你们想不想知道龙老师的爱好?
——你们的爱好有哪些?
(后面的客人老师一定很想知道,那我们把自己的爱好画下来,再去跟客人老师分享好吗?)(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主创作,老师随机采访交流。
鼓励幼儿下台与客人老师主动大方的进行讲述、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绘制的"我的爱好"卡片粘贴在背景墙上。
(我们一起看来看看小朋友们的爱好,都是一样的吗?有的小朋友的爱好虽然一样,但是他们也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游戏,你们明白了什么?
四、集体分享:强化认识不一样的我。
集体阅读自制图书《不一样的我》:我跟别人有不一样的声音,我跟别人有不一样外貌,我还有跟别人不一样的爱好。虽然我跟别人都不一样,但是这就是我,不一样的我,最棒的我!
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正因为我们的不一样,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个,我们的世界也会因为不一样的我们而变得更加精彩!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样的自己吗?客人老师们,你们喜欢这些不一样的孩子吗?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妈妈包里的物品,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生活,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2、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重点:
通过观察妈妈包里的物品,知道妈妈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从而加深对妈妈的了解。
难点:
了解物品与人的生活的关系,体验妈妈对宝宝的爱。
活动准备:
各种包(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季节使用、不同背法)以及物品(手机、钥匙圈、皮夹、餐巾纸、伞、小背心、药瓶、杂志、零食、化妆包、家园联系本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体验(观察各种包包的外形)
你们都看过妈妈的包?说说你妈妈的包是怎样的?我还带来了许多包,你们仔细看看这些包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小结:这些都是你们妈妈用的。包,各种各样的,有的妈妈的包是斜背的,有的是双肩背包,也有的挎包,还有的包上有装饰品,妈妈的包都不一样,每天妈妈背着漂亮的包去上班。
(点评:对于中班幼儿描述物体的主要特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通过猜猜、背背等有趣的形式,注意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提供直观的观察对象,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经验交流(说说与妈妈有关的物品)
那妈妈的包里藏了些什么东西呢?
预设:
1、口红:妈妈什么时候用口红?你妈妈一定很爱漂亮是吗?
2、钱包:你妈妈包里有钱包吗?你有吗?原来妈妈的包里都有钱包。鼓鼓的钱包里会有什么呢?想看吗?妈妈的钱包里有许多卡,这些卡有什么用?
3、交通卡:这张是什么卡认识吗?她有什么用?怎么用?用了交通卡还要付钱吗?
4、手机:
(1)妈妈的手机号码你知道吗?是多少?
(2)妈妈平时和谁打电话?为什么事打电话?
(3)妈妈和你打过电话吗?电话里都说些什么?
小结:妈妈包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妈妈最需要的。
(点评:教师设置“包里有什么?”这一情景含概了大量的社会信息量,教师以简单的追问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寻求正确的答案。)
三、感知情感(说说包里与宝宝有关的物品)
妈妈包里有那么多东西,还会有什么?我来摸摸看。
预设:
1)宝宝的背心:
提问:这是谁的背心?小朋友穿的衣服为什么会在妈妈的包里?
小结:现在天气越来越冷,妈妈恐怕你们回家的时候着凉,特意在包里放一件外套,可以在冷的是时候给你穿,你瞧妈妈多周到,多细心,整天把小宝宝放在心上。
2)宝宝的药瓶:
提问:谁吃的药?包里怎么会有药?
小结:因为小朋友生病了,妈妈特别把药交给燕燕老师,让她中午给你吃,妈妈希望你病赶快好,身体越来越健康。
3)家园联系本
提问:这是什么本子?谁和谁联系的?写什么事?
4)你们看妈妈包里的东西多吗?我们数数有几样,有哪些是为你们准备的?
小结:妈妈包里的东西真多,有的是为自己准备的,有的是为我们小朋友准备的。
(点评: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孩子充分感受妈妈的关爱与照顾,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妈妈浓浓的爱意。)
四、操作了解(翻看自己妈妈的包包)
平时不能随便翻妈妈的包,今天妈妈同意了,想不想看看包里有些什么?
(点评:在翻看包里的物品,幼儿更能了解妈妈的生活,更进一步地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评析:
1、来源生活
提取生活中的素材,满足孩子探索的愿望。幼儿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生活环境。妈妈的包是孩子感兴趣并能接触到的事物,但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知识信息。从现场反应来看,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更能引起幼儿共鸣。
2、重在情感
幼儿对妈妈的情感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让孩子了解妈妈的物品与自己的关系层层递进感受、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这样的情感更生动。
3、回归生活
教师很巧妙地利用妈妈包里的秘密,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时尚信息,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为了更好地生活。
4、表达表现
活动中所提供的教具由孩子们亲自准备,在充分具备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们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表现。
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开展到“绿色菜篮子”,我们带孩子们来到了镇上的小菜场。给了几个孩子每人一元钱后,让他们尝试买菜,但都是售货员算好价钱,找给他们的,孩子没有自己计算。回到活动室后,我们把买来的菜投入到游戏中,又放了几把幼儿用的切菜刀。没想到,何佳伟、胡建国等几个小朋友把胡萝卜、黄瓜等切成了块,拼出了蔬菜拼盆。只是,颜色搭配得不太和谐,图案也不太美观。于是,设想围绕“蔬菜拼盆”开展一系列活动。首先,让孩子们谈谈:你知道的蔬菜吃什么部位的,品尝一下蔬菜拼盆的味道,知道蔬菜有营养,要爱吃蔬菜。然后,让孩子们联系经验,设计自己喜欢的蔬菜拼盆,从中感受图案、造型美。最后,结合数教育来尝试买菜,并用买来的真蔬菜制作拼盆。在买菜过程中,先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设计的蔬菜拼盆在制作时,用一条黄瓜或一个胡萝卜太多而浪费了,随即想到和朋友合作买菜:即同伴间看着各自设计的蔬菜拼盆统计出所需买的菜,分配好任务,再去买菜。以此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丰富买菜经验。延伸活动中幼儿可以去做做蔬菜拼盆。
要求:
1、运用统计、口算等方法大胆尝试买菜,提高幼儿生活中购物的经验。
2、知道做事要节省时间,并节约用钱。
准备:
1、情境创设:蔬菜超市
2、幼儿前次设计的蔬菜拼盆,采购单,彩色水笔,人手10元假币和一只篮子。
3、录音:歌曲“买菜”
过程:
1、启发引导:
出示幼儿设计的蔬菜拼盆
做蔬菜拼盆先要有什么?介绍自己设计的蔬菜拼盆需要买些什么菜。(引导发现:和同伴有一样的菜,在做蔬菜拼盆时买一根黄瓜或一个辣椒也做不完,浪费了。)想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合作买菜
小组合作,制作蔬菜采购单,协商分配任务。
尝试买菜:每人10元钱,要求自己计算价钱,付钱在菜旁,取回找的钱。
每人带好一只篮子,唱着“买菜”歌,愉快地去买菜。
互相检查。
3、经验交流:
你们刚才是怎样商量买菜的?个别小组介绍。
合作买菜和自己一个人买菜比,哪个好?有什么好处?
提升经验。
活动反思:
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介绍“要买哪些菜”,孩子们总结出需要合作买菜。因此,每个孩子都愿意找朋友合作买菜,基本上组成了3-4人小组。他们会商量制订出“蔬菜采购单”,统计方法运用比较正确,也能分配好买菜任务。多数小组的合作情况较好。如:周xx小组制订的“蔬菜采购单”比较清楚,在分配任务时想到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任务的难易:申xx小朋友计算能力较强,就买两样菜,其他小朋友则买一样菜。在买菜时,他们计算也较正确,交流也很大方。但也有个别幼儿,由于计算能力较弱,买菜时不能正确地付钱、找钱,同组幼儿也没有一起检查出来。所以,交流时,出现错误,我们还要一起帮他们纠正错误,时间耽搁较长。在总结时,我也谈到:以后合作时,要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看来,同伴间的合作能力还需加强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