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里是漂亮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优秀5篇】。
活动目标
1、正确点数9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知道数量间的递增关系。
活动准备
1、海底世界背景图。
2、海底生物:水母5只、贝壳6个、虾7只、螃蟹8只、鱼9条。
3、5-9数字卡片,幼儿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1、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美丽的图片,你们看看有谁?
2、它觉得这里很漂亮也想请自己的朋友来玩,都请了谁?
(二)学习接数,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1、水母请了它的伙伴,(各种颜色的水母)大大小小的水母,教师先点数,一共请来了多少?(出示5,我用数字5表示水母的数量)。
2、螃蟹请了谁?也是各种各样的螃蟹,一共有几只?(我用数字8表示)。
3、以此类推,出示鱼、虾、贝壳。
(三)感知数量的递增关系。
1、我们都是乖宝宝,排排队,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我们也给他们排排队吧。
2、排队时有要求的:按从少到多的顺序一一对应整齐排列在一起。
3、你认为这里面哪个数字最小?那它相对应水母的数量也是最少的,要把它移到最上面。
4、后面可以请幼儿操作。
5、队伍排好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贝壳比水母数量多了“1”,相对数字6比数字5也多了1,虾比贝壳的数量也是多了“1”,数字7比数字6也多了“1”。每后面一个数字都比前面一个数字多了一个,它们是逐一递增的。
(四)儿童独立计数。
1、我这里还有衣服海底世界的图片,有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这么多的生物怎么样数才不会漏掉?(请多个幼儿回答)。
2、我想到了一个好的方法,就是用涂颜色的方法把同一种鱼用同一种颜色涂上(出示示范)。
3、涂好以后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漏掉,找到旁边你涂得鱼在哪一格,画上相应数量的圆点表示鱼的条数。
4、记住一定要找到你涂得鱼的位置,不可以从上到下涂下来。
(五)幼儿操作。
1、引导幼儿涂同一种类的时候不可以涂上不同的颜色。
(六)讲评。
1、引导幼儿相互检查作业本。
三只松鼠出门采松果去了,可最后却剩下一只了,其他的松鼠到哪里去了呢?读本在角色的安排上做了些特别的设计,不只有松鼠数量的减少,而且还有其他动物的出现,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能进行不同地猜测和想象。看懂图画,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教为正式的句子来描述画面的内容是读本学习的关键。在幼儿园阅读中,班上部分孩子根据自己对读本的理解,清晰地说出"三心二意"。"一心一意"这两个词。
建议:
1、家长在家同幼儿一起阅读时可以问问孩子:"你最喜欢哪只小松鼠,为什么?"如果已经决定去做一件事,却又遇到好玩的,该怎么办呢?
2、试着和宝贝一起一下这三只松鼠做事的特点,并用适当的词来描述。
3、让幼儿尝试仿编故事,在仿编前,先和孩子仔细观察读本画面,讨论读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幼儿掌握故事、仿编故事做铺垫,如:这个故事里有谁?它们想做什么、天气怎么样?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最后怎样了?鼓励幼儿边看书边编出故事。
对松鼠的性格行李特点进行。
活动目的:
1、喜欢这个故事。
2、理解和掌握3---1逐次递减的数量。
3、初步理解做事要有始有终,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经验。
2、已经画好,但没有涂色的小松鼠的人手一张。
3、木偶一个、大书一本,小书人手一份。
4、认识数字:1---3。数字卡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听音找数卡:幼儿每人手拿3张不重复的松鼠数字卡片,老师敲几下鼓,幼儿就找出几张画有松鼠数字卡片。(教师按逐次递增、递减的方法敲故,幼儿操作。)2、出示一只教具小松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提问:小松鼠有什么本领?你们谁能讲讲自己为什么喜欢小松鼠?
请给你喜欢的小松鼠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师也在黑板上涂出黄、蓝、绿三色的小松鼠。
3、出示大书,引导幼儿观察书的封面,了解书的名称。
封面上有几只松鼠?它们在干什么?(点数封面人物)我们给小松鼠起个名字吧?(黄黄、蓝蓝、绿绿)书中作者还用了数字1、2、3的数字宝宝来讲故事,我们一看吧!1、2、3三只松鼠(指读书名)。三只松鼠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幼儿猜想)4、第一次观看大书,教师引导幼儿逐页观察图书内容。
:三只小松鼠在干什么?(指读文字)原来他们要去采松果,我们一起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直接翻到第五页:"三只松鼠、两只松鼠、一只松鼠,松鼠越来越少了"怎么只剩下一只小松鼠了,其他两只小松鼠去哪里了?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大胆猜想)第2至4页:老师逐页展示大书,先请小朋友自己看一看,然后一起围绕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讨论、分享故事内容。
提问:小兔子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儿发现的?(追问)小猴子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猴出现的画面和小兔出现的画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嘛?(这种提问主要用于培养幼儿注意力、观察力。)小兔会对绿绿说什么?绿绿心里会想什么?它会怎么做?
第5页: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只剩下一只松鼠了。蓝蓝和绿绿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下面我们看看黄黄做了什么?
第6至8页:教师多次展示大书,请幼儿围绕黄黄的表情、心情讨论故事内容。蓝蓝和绿绿的行为对吗?它们应如何改进?你最喜欢哪只小松鼠?为什么?
第9页:教师在遮盖画面的同时并提问:"请你们想想看最后一页会画着什么呢?幼儿猜测后再借助图画来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逐次递增、递减的数量关系。
4、梳理故事。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图书的内容,逐页翻看。
让幼儿积极参与讲述。
一、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的、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特别喜欢寻找草丛里的小虫子、小动物。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幼儿无意中在围墙的草坪里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就大声喊:“快来看,小蜗牛。”大家都围过去:“真的是蜗牛呀!”“小蜗牛身上有壳!”“小蜗牛的身子一爬一爬的。”于是这个有关蜗牛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蜗牛,并搜集关于蜗牛的一些资料,为了让幼儿对蜗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三、教案准备
1.有关蜗牛的图片、VCD、录像、放大镜等;
2.课前捕捉蜗牛。
四、教案过程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师: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幼A: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
幼B: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幼C:蜗牛还有两根细细的脚呢?
师:蜗牛头上的角叫触角,那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幼A:不知道。师:就长在触角上。师: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幼A:蜗牛没有脚,它身体一动一动的就是在走路。
幼B:蜗牛没有脚也能走路,它本领真大。
幼C:不是,蜗牛有脚的。师:你怎么看见蜗牛有脚的?
幼C:反正我看见的。
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评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大家为这惊人的发现而欢呼。幼儿通过共同探索活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观察蜗牛,观看VCD,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幼:(观察)蜗牛爬行。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幼A:蜗牛走过的地方有一根白线。
幼B:这白白的东西是什么?
幼C:是小蜗牛的唾沫。师:这可不是唾液沫,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幼A:那为什么要分泌这种白色的东西呢?
师:让小蜗牛自己来告诉你们吧。(观看VCD“趣味动物小百科)师: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3.交流信息,继续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在前一次“蜗牛大搜索”活动中,孩子们都产生了一个问题。师:最近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蜗牛?
幼B:蜗牛是不是都躲起来了。
幼C:蜗牛怎么老喜欢睡觉,它冬眠了吗?师:老师也觉的奇怪,蜗牛好像很少,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
幼A:我爸爸帮我去图书馆查了,蜗牛要冬眠的。
幼B:我妈妈对我说,她在网络上看到的,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师:蜗牛真有趣,我们观察很仔细,了解的也很多。让我们再到自然角去看看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五、活动延伸
用橡皮泥做蜗牛。(评析: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大人灌输。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图书馆找书、上网查资料,这样孩子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全面、深刻,学习能力由此增强。无疑,网络是一本大百科全书,提供知识更为快捷、方便。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到网络给学习带来的好处,这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大蒜、种植大蒜,使充分幼儿感受大蒜的作用并乐意吃大蒜。
2、教幼儿学会种植大蒜的劳动技能,巩固认识大蒜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种植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质疑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丰富幼儿有关大蒜的知识。
2、材料准备:每位幼儿两到三粒大蒜头;锄头、水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种植好的大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我这儿有一个宝贝,你们瞧瞧。这是什么啊?
幼1:这是韭菜。 幼2:这是大蒜。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大蒜。这是已经长大了大蒜,那现在我们来认识大蒜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出示蒜宝宝)
二、观察、讨论大蒜头。
1、出示大蒜头,幼儿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蒜头的样子。
师:你们来说说大蒜宝宝长得像什么?
幼1:大蒜宝宝像个苹果。
幼2:大蒜宝宝圆圆的,像个大西瓜。
2、将大蒜头掰开,让幼儿观察大蒜籽,并自由讨论大蒜籽长的什么样子。
师:大蒜宝宝还可以剥开来。现在老师先来示范,小朋友看好了,呆会也请你们来剥大蒜。老师剥好了,请你们来说说这一个个小小的大蒜籽又像什么呢?
幼1:大蒜籽像个月亮。 幼2:像个小船。 幼3:它像橘子一瓣一瓣的。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这儿还有很多蒜宝宝,现在要请小朋友来剥一剥了,我们开始吧!
幼:老师,我们都已经剥好了,这些大蒜籽应该怎样种啊?是不是只要直接插在泥土里就好了,是吗?
3、教师小结:大蒜有一头尖尖的,那是它的头,有一头圆圆的,那是它的屁股。我们种大蒜宝宝的时候,可要把圆圆的屁股插在泥土里,尖尖的头朝上,可不能把它们放倒了。
4、教育幼儿要多吃大蒜,不挑食。
师:大蒜长大了可要多吃,它可有营养了,虽然有点臭,但它可神奇了,能把我们肚子里的细菌都可以杀死,这样我们就能长得越来越高,身体也就越来越棒!
三、大家一起种植大蒜,激发幼儿种植大蒜的兴趣。
1、交代如何种大蒜。
师:种大蒜前,一定要先把泥土翻一翻,让泥土松松的。那我们用什么工具呢?
幼:我们带来了锄头,现在我们可以翻土了。
2、带领幼儿一起种大蒜。
师:现在我们泥土都已经翻好,可以种大蒜了。刚才老师说过,种大蒜时一定要注意把屁股插在泥土里哦!我们开始行动吧!
3、给大蒜宝宝浇水。
师:现在请几个小朋友给大蒜宝宝浇水,让它快快长!
四、延伸
老师带领幼儿去找稻草给大蒜宝宝盖上,让它们快快长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情趣。
2、能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图片锅若干(教师一个,幼儿人手一个)、实物锅一只,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引入。
1、 有个动物,他有尖尖的嘴巴,细细长长的尾巴,会“吱吱、吱吱”叫,小朋友知道这是谁吗?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小老鼠,我当老鼠妈妈。
2、师幼互动,扮演老鼠妈妈和小老鼠。
3、 讨论做饼干。
(二)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
1、妈妈这里有一只大锅,请老鼠宝宝听一听妈妈做饼干的魔法。
教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小老鼠做饼干,咕噜咕噜——啪;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
2、这么香的味道飘出去,被其他的小动物闻到了,你看,谁闻到了?小狗想吃什么味道的饼干呢?狗妈妈说我们的饼干真好吃,让我们多做一些带回家给小狗宝宝吃,好不好?(学说“骨头饼干做出来”)
3、 宝宝们我们休息一下吧!(PPT门铃响)咦,是谁来买饼干了?
4、原来是小白兔闻到了饼干的香味,那小白兔爱吃的饼干是什么味道的呢?
5、(PPT母鸡叫声)谁也来买饼干啦?鸡妈妈还带来了许多的草莓,那我们给它做草莓饼干吧!
(三)情境游戏,尝试进行儿歌创编。
1、幼儿操作平底锅集体创编儿歌:小老鼠做饼干,咕噜咕噜啪;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耶!**饼干做出来。
2、互相交换平底锅,做不同口味的饼干。
(四)品尝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