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头饰、萝卜图片、信箱图片、“一休”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我们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今天上一节练习课。
(板书:练习)
看谁能做到又对又快地口算。
(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基本功训练。一共设计了十三种形式,练习内容注意多样性、阶梯性和趣味性。)
1、练组成:
口算要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熟数的组成,齐练2—10各数的组成。
(1)对口令:
练习2~5各数的`组成。
(2)口答:
①7的组成有哪几组?
②9的组成有哪几组?
(3)打手势:
练习6和8的组成。
(4)打手势说组成:
边打手势边说10的组成。
2、板演:
今天,“一休”来到我们班,它要看看你们学习得怎么样,给你们出了几道题,谁来做?(贴“一休”图,并板书下面各题。)
3○4=7 6+4=□ 7+3=□
8○2=6 □+□=□ 7-3=□
□-□=□
□-□=□
3、读题计算:要求读准题、算对数。(投影)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4、悄悄算:(投影)
(单号组同学先算,把得数悄悄告诉同桌同学,同桌同学同意他算的结果,就点点头;不同意,就举手向老师报告,老师再带大家讨论谁对谁错。做几道题后,换双号组同学计算。)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5、订正板演,并提问:
(1)第一组题3、 4、 7各叫什么? 8、 2、 6各叫什么?
(2)第二组题为什么6+4等于10,而4+6也等于10呢?10-6=4是怎么算的? 10-4=6是怎么算的?
(3)第三组题“+”表示什么意思?7+3=1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
注意:常有人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做题前要先看符号,是“+”时,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时,减几就从被减数里去掉几。
6、打手势算:(投影)
老师说出10以内加减法题共10道。学生打手势表示口算的结果。
7、对口令:(投影)
老师按投影的题,说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同学说得数,要求脱口而出。
8、游戏——“评选优秀邮递员”:
黑猫和白猫是邮递员,由两位学生扮演。每人送10封信,每封信上都有一道题。谁先算出这道题得几,就把信投进贴在黑板上的编号是几的信箱里。送信时,谁投得又对又快,谁就是优秀邮递员。
谁当黑猫?(发黑猫头饰让学生戴上。)
谁当白猫?(发白猫头饰让学生戴上。)
比赛结束,检查后给获胜者发奖。
9、视算:看算式写得数。要求看准题,写对得数。视算题是10以内加减法题,共8道。
10、听算:听题写得数。要求听准题,写对得数。听算题是10以内加减法题,共8道。
11、游戏——“拔萝卜比赛”:
白兔和灰兔比赛拔萝卜,由两位学生分别当白兔和灰兔。老师说10道题,谁先算出得数,谁就到黑板前面来拔编号是几的萝卜。拔得又对又多的获胜。
谁当白兔?(戴白兔头饰。)
谁当灰兔?(戴灰兔头饰。)
比赛结束后,给获胜者发奖。
12、速算比赛:
计算课本上的式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题目见课本第46页第10题,共20道题。
完成后订正,评出前五名并发奖。
13、智力竞赛:看谁最能动脑筋。
(1)和是10的加法算式有哪几道?(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差是3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4、总结:
这节课我们做了大量的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做到计算正确,得数脱口而出。我们还没有达到要求,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争取全班所有的同学都能做到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游戏:我们先来做一个填数抢答游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5的分与合)?
师:你们对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图。
(1)观察图意。
师:学校欢庆十一国庆节,校园里一群小朋友也为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咱们去瞧瞧他们在干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师:你描述得很准确。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我看见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浇花。
师:你说得很完整。
咱们接着看(出示图: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呢?
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还会说?
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能把这2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说得既清楚又简洁。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他说的对吗?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
你会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2)认识加法
师: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
生: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你能把刚才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大声响亮地说清楚?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师:你怎么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
生:3+2=5。(你都已经知道用算式来表示,真不错。3+2=5有很多小朋友早就知道了,那它表示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同学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84页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从这幅情景图中你都知道些什么?
主要引导学生回答出图中的文字信息。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出这些算式:27+8 45+45 32-17+12等。
教师: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复习旧知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改编的例1情景图:把其中的有8辆客车改为有2辆客车。
教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停车场货车有27辆,客车有2辆。
教师:一共有多少辆车呢?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学生:27+2。
教师:为什么这么列式?
学生: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
教师:27+2又该怎么算呢?
学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7和个位上的'2加起来等于9,9再加上20就是29,所以27+2=29。
2.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看来小朋友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个停车场,你发现有变化没有?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出:这幅情景图中的问题和小男孩说的话都没有变,只是小女孩说的话由原来有2辆客车变成了8辆客车。
教师:现在要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27+8。
教师:27+8和27+2在计算方法上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猜想: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我想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追问:同学们这个猜想是有道理的,由于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所以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都要从个位加起。但是同学们在用这个方法计算27+8时会遇到新的问题,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你们试着算一算就知道了。
学生试着计算后,引导学生回答出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在算27+8时,个位上的7+8得15,这个结果比10大,不知结果该怎么处理?此处如果学生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可请学生来讲,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学生不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教师则作如下引导:
教师:是呀,这个比10还大的结果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不可以用学具小棒来帮助我们呢?现在请你用小棒摆出27+8,然后算一算它们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汇报一下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学生:合起来有35根小棒。
教师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如果你能边演示边说那就更好了。
学生: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满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来的两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教师多抽两个学生说一说这个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你们通过摆小棒解决了我们这节课上遇到的新问题。
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操作的方式解决了进位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又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配合操作过程想一想,先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写在竖式上。然后从哪一位加起呢?
引导学生发现:从个位加起,7+8=15。
教师:刚才在摆小棒的时候你是怎样解决7+8=15这个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是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新的1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
教师:也就是说7+8=15时,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5。在竖式上怎样表示这个变化呢?我们在十位上写上一个小1,表示刚才7+8=15中的1个十,再把剩下的5写在个位上。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教师:在这里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儿为什么不把1个十直接写在结果的十位上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十位上的数还没有加,现在进上去的1就把十位占了,一会儿十位上加起来的数就不知写在哪儿了。因此这个进到十位上的1只能记在心里,为了不至于忘记,在十位上写一个小1作记号。
教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接下来要把十位上的2和进上来的1相加,2+1=3,在十位上写3。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讨,你发现这节课学习的加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加法个位相加没有满十,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
教师小结:这样看来,我们还应该在我们掌握的计算方法上面补充一句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这样加法的计算方法才全面。
教师板书: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自主练习,深化理解
教师:27+8小朋友们已经会算了,请看大屏幕上这道算式,你会算吗?
多媒体课件显示:8+27=。
教师:这道算式和27+8相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相加的两个数完全相同,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方法应该也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后汇报结果。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9+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计算过程再全班汇报,汇报时重点要求学生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3题。
五、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在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的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二、复习
1、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进位加法卡片,学生自己整理,小组合作进行整理。
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
2、学生说说自己的整理过程
3、请你观察你的整理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一说
横着看:
竖着看:
斜着看:
4、你在做的时候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说计算方法。用凑十法
三、课堂练习:
1、请你自己选择你喜欢的算式计算,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2、学生计算
四、独立作业:与家长做口算卡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认知目标: 1、学会10的加减法。
2、在分气球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各部分关系。
3、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4、通过游戏学会凑十法。
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和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能力目标: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分苹果一课,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训练学生有条理、按顺序思考。德育渗透点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谐共处。
学校及班级状况分析:班上有多媒体电脑一台,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我改变传统的。课桌椅的摆放,8位学生围坐分为一小组,共分为8个小组。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刚入学,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整节课我以小熊过生日这一情境贯穿始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为有7、8、9加减法的铺垫,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比较熟悉,也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学生在学前班和家庭里也以学会了这些计算,所以学生在学习起来就比较熟练。借于此,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也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以及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算法多样化。
设计理念: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大部分掌握10的加减法,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他们自身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把10个气球分成两堆,并尝试着列算式,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 好强 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生动活泼 灵活多变的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1、游戏练习:如找朋友,小猫变魔术等
通过让学生动脑 动手 动口,多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加深10的加减法的记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看似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10的加减练习,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有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强了信心,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2 、开放题的设计
如爬台阶,小熊吹生日蜡烛等, 开放习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技能。这些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必须凭借10的加减法,又必须考虑到生活经验。通过讨论让学生在争论中交流,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兴趣推向高潮,又渗透了数学思维问题。
三、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动手操作学具,亲身经历了10的加减法形成过程,不但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才能,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如:只要求学生准备5个苹果图,但实际操作中需要10个苹果图,肯定会有学生提出苹果的个数不够,引导学生两两合作。
四、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1) 分男女登高比赛,每个楼梯有10台阶,表现好就可以上一个台阶,剩下台阶少的为胜。(运用10的加减法计算)
(2) 每小组之间竞赛(每组比谁的红旗多)
(3) 学生每个人之间又有竞赛(回答对了得一个金苹果)
(4) 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对错牌,对了拍3下手)
教学准备:师在黑板上画一栋房子、彩色卡纸制作的10个气球 、 课件、学具(5个实物图、对错牌、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复习6、7、8、9的加减法
1、天小熊就要过生日了,他想开一个生日Party,邀请森林里的小动物参加,可是有四位好朋友住得很远。请小朋友们来做小小邮递员,帮助小熊给小动物写一封信,邀请他们参加!(师准备分别贴有四个动物头像和标着6、7、8、9等数字的房子。学生拿卡片在音乐声中自由写数学算式并贴在相应的房子上。看谁写的又多又好!)
2、汇报:督察员拿出房子上的信,大声读题学生计算。
二、情境导入,主动探究
大象给小熊带来了10个气球做礼物,小熊想把他们挂在两扇窗子上,请小朋友来设计一下,该怎样挂呢?(师在黑板上贴出10个气球)
三、实践探索、感知体悟
1、学具实物图代替气球,摆一摆(只要求了每个学生准备5个苹果,明显不够,引导两人合作)
2、同桌合作交流,一学生摆图片,一学生说相应算式
3、汇报:全班整理有关10的加减法
(1)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在黑板上用气球实际操作一下后,师根据学生回答填10的组成表。
(2) 其余学生根据摆的情况和同桌说出4个不同算式
(3) 请一组学生上台合作,理一理算式(有顺序思考问题)
四、趣味游戏,拓展应用
小动物又唱又跳可高兴了,都为小熊庆祝生日呢!
1、小猫用送给小熊的花变起魔术来,看看有什么奥秘?请小朋友猜猜(个别学生回答,其余的说悄悄话)
电脑显示:四朵美丽的花,点击伴随着音乐显示数字7,接着另一朵花又显示数字3。
师说你发现了什么奥秘?(两个数合成10)请你接着猜一猜,另外几朵花会开什么?
2、找朋友的游戏
(1)师生互动:找找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
我是3来你是几?谁是我的好朋友?(师生拍手唱)
(2)学生互动:每位学生下位找朋友,不论哪种方式都行。
3、小白兔的节目,猜数游戏。
(1) 出示积木:小白兔共有10块积木,现在有6块,请问小白兔藏起了几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0-6=4)
(2) 有10只小猫在一起玩,现在只有3只小猫,请问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10-3=7)
电脑显示:相应内容
4、小狗的游戏 ,比赛爬台阶
(1) 引导学生看黑板,说一说,谁爬的高?男孩赢了还是女孩赢了?(小组交流)
(3) 列算式
(4) 如果比赛继续进行,会出现什么情况(讨论)
(5) 学生现场操作,边讲故事,后列算式
五 、开放性作业
小熊端出精美的生日蛋糕,看看这副图,你知道了什么?如果小熊吹一口,会怎么样?(学生齐唱生日歌)
电脑显示:一个插着10支生日蜡烛的蛋糕,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字的加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看图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纸片。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利用PPT呈现图片和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2—5的分与合》,先一起来回顾一下。(PPT呈现图片,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2—5的。分与合》进行复习回顾,为学习《1~5的加法》奠定基础。)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
创设情境,用PPT展示图片。
师:在公园门口,我们经常看到卖彩色气球的,非常漂亮。我们看图片上就有一个小丑在公园里卖气球(学生初步感知图中有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 下一页PPT,提出问题(图片中小蜜蜂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图中一共有多少气球?
生:四个,小丑右手有3个红色的气球,左手有1个绿色的气球。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纸片代替气球,表示一下图中我们看到的气球。(之后电脑演示用圆纸片代表气球的过程。)
师:大家刚才表现都很好。我们看到,算气球的总个数就是把左手的气球和右手的气球放到一块儿,也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的动作,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
师: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合起来的过程(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读一读)。把3和1合起来,我们就能用加法来表示(板书:3+1=4)。 读作:3加上1等于4(强调:“+”为加号)。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到数字的加法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下面我们听一听这个式子中“+”和“=”的介绍,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记住它们。(PPT播放小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对“+”和“=”更深入的理解。
师:对“+”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PPT动态呈现小丑交换左右手气球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气球个数)。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图,看松鼠一共有几只?
[设计意图]:数气球个数的例题,是学生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借助于上一节学习过的4的分与合,引导列出加法算式。数松鼠个数的例题,使学生借助于5的分与合,列出算式。
三、知识应用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确的数字。
3.先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4.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P28-29练习五:
第1,2题和第6,7,8加法部分习题;
2. 《同步练习册》 第三单元《加法》练习。
【板书设计】
加法
3 +1=4 1 +3=4
读作:3加1等于4 读作:1加3等于4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情景图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小猫咪咪的。生日,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可热闹了。下面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好不好?
二、复习加法:
1、复习加法含义: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看,第一位来咪咪家做客的是谁呢?那第二位呢?(教师贴出2只小狗,3只小猪的图片)
师:哪个小朋友能根据刚才老师演示的情景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谁能帮这位同学解答?
生:2+3=5(只)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要用加法
师评价:说的真不错。
2、复习连加:
师:小猪和小狗们刚坐下,看谁又来了?(贴出一只小兔的图片)根据这幅情景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2+3+1=6(只)
师:这次是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总数?引导学生得出:像这种把几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的问题,我们要用加法来解决。(板书:加法)
3、复习特殊的加法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这儿也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小狗汪汪特别懂礼貌,到咪咪家来做客时还带了一篮子苹果,(教师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一篮子苹果)被小动物们吃掉6个后,篮子里还剩4个,请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苹果?怎样解答?
生:6+4=10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答呢?引导学生了解把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就是篮子里原来的苹果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4、列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师:小朋友们,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三、复习减法:
1、复习减法含义:
师:客人们都来了,咪咪拿出了自己的生日蛋糕来招待大家,请小朋友们数数一共有几块蛋糕?(教师贴10块蛋糕的图片)注意看,发生什么事情了?(拿走了6块)谁能根据刚才发生的事来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10—6=4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吃掉了,也就是去掉了,所以要用减法,板书:减法
2、复习连减:
师:在咱们做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算式:10—2—3=这种算式有个名字,谁还记得?(连减),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算式中的数字提一个连减的问题?指生提出几个连减问题并解答。
4、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要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能举出几个?
指生边提问题边解答
四、综合练习:
师:刚才有许多同学都没有机会发言,特别着急,没关系下面就给每个人一次锻炼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加减法的问题?再请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解答,小组长要记录好你们组一共提了几个问题,一会儿咱们比比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能提出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让爸爸妈妈帮你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数。
2、师:小朋友,请你算一算。(课件出示)抽生口答
3+2=
5-2=
10+7=
10+9=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再来看一道题。(课件出示:13)
师:在13这个数里面,3在什么位上?
生:3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一
师: 那1在什么位上?
生:1在十位上位。
师: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
3、师:今天我们就用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师:小红到商店里去买铅笔,她先买了13枝铅笔,又买了2只铅笔。小红一共有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买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3+2= (板书:13+2= )
1、摆小棒
师:那13+2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2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 (15根)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老师想知道是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一捆里?
生:加在3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
师引生:3根小棒表示3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5个一。 再加上一捆小棒,一共就是15。
2、计数器
师: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算13+2。谁会拨算珠?(抽生上台)
先拨13, 再加2。 这2颗算珠是加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
生:个位 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生拨珠) 13+2=15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3, 还要加2颗算珠。这2颗算珠该加在哪位上呢?
生:个位 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
师:就是个位对齐个位加。 现在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合起来就是15。不管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都要个位对齐个位加。(板书)
3、口算
师:如果不用小棒和计数器,你还有什么方法算 13+2=?呢?
生:我们是从13起接着数2个数:14,15。 (板书:接着数)
生:3+2=5,10+5=15
4、练习(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4+2=
13+4=
13+6=
12+6=
5、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里,每一部分都有他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 (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教学例2
师:小红买了15枝铅笔,送了2枝给明明。小红还剩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送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5-2= (板书:15-2= )
师:那15-2=等于多少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1、摆小棒
哪些小朋友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的?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5根小棒,再拿走2根小棒,你是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还是一捆里拿出2根小棒?
生:从5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呢?
师引生:5根小棒表示5个一,拿出2个一。等于3个一 现在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13根)
2、计数器
师:谁会用计数器算15-2= ?(抽生上台边拨边说) 先拨15, 再减去2。 是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5,再减去2 。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为什么要从个位上减去2?
生:2表示2个一。 等于13。
师:说明我们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和刚才个位对齐个位加和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个位对齐个位加、减(板书)
3、口算
师: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
生:5-2=3,10+3=13
生:13+2=15,15-2=13 (板书:想加法,做减法)
生:我们是从15起倒着数2个数:14,13。(板书:倒着数)
4、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8-4= 17-5=
5、介绍减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减法算式里,每一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吗? (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三、课堂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个位对齐个位加、减)
1、看图填数。(课件出示:教材74页练习九第1题)
2、计算。(小黑板出示:教材74页练习九第2题)
12+5=
8+11=
16+2=
17-4=
7+10=
13+6=
16-5=
20-10=
3、看图填算式。
l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认识10。
l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l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学具图片、挂图、数字卡片、小贝壳图片等。
l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贴图片0 )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贴图片1 )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贴图片9 )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0至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是两位数,当然比9大。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引出新课题。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 探究学习
板书:10的认识
齐读“10”。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 联系实际,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与10有关的物体,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2)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站成一排(8人),问共有几个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10个同学组成一组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小学数学教案《认识10》。
2、 10的位置与大小。
(1)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几?
投影仪出示:
全班齐读0——10,再齐读10——0。
(2) 比大小。
10和9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10 9 反过来 < 10
设计意图:
利用直尺教学10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再次认识到数字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比较10的大小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 10的写法。
我们学习了10的这么多知识,那我们该怎样去写10呢?
在田字格里练习写10。你是怎样写10的?
生答:左边是1,右边是0,要占用两格。
(由于学生已学过1和0的写法,所以书写时并不困难。)
(4) 10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明可能会怎样装这10个苹果呢?
(2)五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请你拿出10个苹果学具图片,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其中一人做好记录,说出不同的分法。(学生活动,老师展示苹果树图)
(3)汇报结果(学生把苹果挂到苹果树上的合适位置)。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刚才大家通过分苹果,知道了10的组成,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可以减少哪些记忆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最后得出结论,只需记住5个即可。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10的组成。
(5)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从创设情境入手,以小组合作展开学习、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10的分与合。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
1、看挂图填数。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景。
2、猜数游戏。
正确猜出小贝壳下面的数字,奖励小贝壳。
(四)课堂小结:
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然后提问:
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的内容及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红星图、数字卡片、动物头饰、小红花、小红旗等。
教学设计
复习10的组成
1、拍手背儿歌:9和1真淘气,7、3、8、2也调皮。吹6(看做口哨),升4(看做红旗),小手小手真伶俐
[此处采用儿歌形式进行10的组成的复习,学生喜闻乐见,边背边做动作,他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知识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课堂气氛也很快活跃起来了。]
2、对数组成10。
教师扮作小熊猫:小朋友,我想和你们做10的组成的游戏。我出1生:我出9(同时出示9的数字卡片);师生:1和9组成10
[通过对数游戏,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来,体现了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的教育理念。]
图片引入
1、出示圆圈图:9个蓝○,1个红○。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生答:a.有9个蓝○,1个红○,合起来是10个○:9+1=10
b.有1个红○,9个蓝○,合起来是10个○:1+9=10
c.有10个○,拿走9个蓝○,还剩1个红○:10-9=1
d.有10个○,拿走1个红○,还剩9个蓝○:10-1=9
2、出示小花图,8朵红花,2朵绿花。
师问:小朋友,你们会说这个图的意思吗?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四人分组讨论,并请一组将算式写出来:
8+2=10 2+8=10 10-2=8 10-8=2
学生齐读一次。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3、师扮成大象,拿出五星图,问:小朋友,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请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最后,请一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 3+7=10 10-7=3 10-3=7
4、出示小旗图,6面红旗,4面蓝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用幻灯片集体订正。
5、想一想:
出示:5+5=□ 10-5=□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引入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10。
如:学生扮成小蜻蜓:我是一只小蜻蜓,飞呀飞呀找朋友,我是卡片2,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卡片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2和8组成10接着,小猫、小兔、小猴等都找朋友。
[通过组织学生扮成小动物来找朋友的形式,对10的加减法进行巩固练习,儿童喜闻乐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2、室外游戏:站位。
教师先讲明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拿着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和外圈上的数字组成10。学生看清地上的`图意后,就举着卡片站到相应的位置上。(如下图所示)全部找到位置的小组获得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
[通过这个室外游戏,让学生走出教室,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这样既调节了学生的心情,又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在游戏中结束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游戏卡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复习数的组成(游戏:算式妈妈找孩子)
678109
□45□2□□75□
910810
0+□=10
□21□□42□
2.猜一猜。
出示图片: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用组成、分成、想加法、想减法等。)
[设计意图:数的组成是本堂课学习的依据,所以设计了“数字妈妈找宝宝”这么一个复习的环节。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复习巩固旧知,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猜一猜”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对新知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铅笔图。
出示例题插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汇报)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汇报:盒子里放了7枝笔;如果把盒子放满,可以放10枝笔;盒子里少放了3枝笔;盒子里原来可能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7枝等)
哦,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枝才是10枝呢/题里告诉了吗?(板书:7+( )=10)
黑板上的算式你认识吗?
说明:“( )”叫着括号括号是用来表示“未知数”的,什么叫“未知数”?(没有告诉我们的,不知道的数叫着“未知数”。)
那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出示课题)
学生分组讨论: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号里填3;7和3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3;7加3等于10,所以括号里填3;10减7等于3,所以括号里填3;盒子里空了3个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号里填3等。
想一想: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
2.创设情景,增画小旗。
出示小旗图:
再画几面旗就是8面旗?
6+( )=8
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请同学们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数。(小组活动)
6加几等于8?括号里应该填几呢?(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 )=54+( )=7
2+( )=86+( )=10
4、动手操作。
(1)让学生先摆5个小圆片,想一想在摆几个就是8个了?怎样列式?
(2)做一做第二题。(先口头回答,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得出在“7+( )=10”中的括号里该填几;接着再通过问题提示让学生增画小旗,并在“6+ ( )=8”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最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三、加深理解。
1、做一做的第一题
2、买蛋(练习十第1题)
3、练习十第2题
4、小猫钓鱼(练习十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情景,逐步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四、课堂
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的:
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 40+30 90-50 100-80
95-5 80-80 6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
(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
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
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30 90-50 100-80
95-5 80-80 6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3、听算
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
10+40+30 40+20+30
70-40-30 60-20-30
二、读一读,算一算
1、(课件出示P60 9T)
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
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
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磁性教具摆出10T
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
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
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
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
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
3、课件出示11T
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
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思维训练
P60的思考题
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
设计修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1、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2、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3、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二、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2=9+5=
9+8=9+6=
9+9=4+9=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
一、教学目标:
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二、加法的含义:
可以用小棒等学具代替气球,动手操作,感知合并的过程,理解加法的意义。
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感知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仔细观察上图,小丑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求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可以看出来3个和1个合起来是4个。
3.列加法算式。
把3和1合起来,用符号“+”连接,算式与合在一起的结果用“=”连接。
根据题意写成加法算式为:3+1=4,读作:3加1等于4。
三、加法的计算方法
有几只小松鼠在树上玩耍,它们有的在吃松子,有的在树枝间跳来跳去。那树上一共有几只松鼠呢?
1.理解题意:树上有3只松鼠,又跑来2只,求一共有几只松鼠。用一个●表示一只松鼠,试着画一画,●●●+●●=●●●●●,即3+2=5。
2.探究3+2的计算方法
⑴方法一:点数法。用点数法计算就是按顺序一只一只地数出松鼠的只数。
一只一只地数出松鼠的数量:1、2、3、4、5,一共5只。所以3+2=5。
⑵方法二:接着数。用接着数计算就是在原有松鼠只数的基础上接着往下数,数到几,一共就有几只。
树上原来有3只松鼠,那我们就从3后面接着数:4、5,一共5只。所以3+2=5。
⑶方法三:用数的合成计算。利用数的合成计算,几和几组成一个数,几加几就等于这个数。3和2合起来可以组成5,所以:3+2=5
四、看图计算:
1.“︸”叫大括号,是“合起来”的`一种图示表达方式。把左右两边的物体
起来,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看图列加法算式时,直接把图中左、右(上、下)两部分的个数相加即可。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最后的计算结果不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
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
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
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教学目标:
1. 理解与掌握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法。
2. 能正确地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与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
位值板、双色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 给学生提供位值板,请学生用双色片摆出所要求的'数,5、10、13。
2. 请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算式,分两次在位值表上放双色片:5+8
3. 请学生对照两种不同摆法,说说哪种看起来更直观,为什么?
小结:在位值表上,一般个位上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
4. 请学生继续放
6+1015+7
二、算法探究
1. 出示38+25=?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指名,教师板书)
30+20=5038+20=5830+25=5538+2=405+25=308+5=1358+5=638+55=6340+23=6333+30=6350+13=63
2. 揭题: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各种算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种计算方法。
3. 媒体演示。
4. 仔细看,刚才发生了什么变化?
(关键在于个位上的10个蓝色双色片进入十位后变成1个红色双色片。)
5. 竖式计算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竖式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笔算加法。 同步在黑板上与位值板相应的位置,板书竖式的计算过程。
6. 教学竖式
⑴� ”
⑶为什么个位上的10进到十位上变成了1?(10个一就是1个十。)
三、竖式练习
1. 欢欢给大家出了几题,请你们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计算。(习题2) 题1集体完成,题2、3、4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批改。
2. 习题三:不计算,在你认为需要进位的题上标上进位的符号。
3. 媒体演示,请学生找错。
⑴忘记进位。
⑵不应该乱进位。
⑶进位的数将十位上原有的结果挤到百位上。
⑷个位上计算结果为10,进位后漏写零,导致结果变成一位的事故。
4. 请学生任意挑2题在方格纸上用竖式计算,小组检查。(习题5)
四、小结
1.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 你有什么想提醒小朋友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