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呀咿呀哟》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通过肢体动作,道具等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咿呀咿呀哟》小班音乐教案【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动作,道具等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锯木头的工具,方法。
2.音乐CD,纱巾,钢琴。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难点:能伴随音乐通过肢体动作,道具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向它们问好吧!先听一听老师是怎样和小动物问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师:你们看明白老师是怎样问好了吗?现在请你们来问好其他的动物。
二、基本部分:
(一)肢体感应节奏“咿呀咿呀哟”
1.幼儿完整地感受乐曲。
2.挥手游戏,再次感应完整乐曲。
师:这个“咿呀咿呀哟”可调皮了,有时出来和我们玩游戏,有时藏起来不见了。现在我们仔细听听,它一出现的时候,就挥挥你的小手。
3.创编动作
师:除了小手,还有身体的哪个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哟”玩游戏?”
(二)道具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运用纱巾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出示纱巾,引导幼儿将纱巾变成一把锯子。
(2)用纱巾练习锯木头的本领。
2.通过游戏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听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表演手臂,腰,大腿等突然垂落的动作,以此表示木头被锯断)
(2)幼儿开展锯木头的游戏,分别扮演大树和小木匠,伴随音乐合作玩游戏。
三、结束
师:木头锯好了,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一起来洗个澡吧!(幼儿将手中的纱巾变成浴球,和教师一起随音乐表现洗澡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哟乐句处按节奏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ⅹⅹ ⅹⅹ |ⅹ—|。
活动准备:
1、彩色纱巾,录音机,录音带。
2、事先在白纸上画好图谱,水彩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乐曲
(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条纱巾听音乐进活动室)。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有趣的音乐,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 看看谁能找出来,(师幼一同欣赏音乐,并与幼儿目光交流,呼应)。 师:谁找到有趣的话啦?
幼:我听到“??”我找到了“咿呀咿呀呦”。
师:是这句吗:师哼(啦?咿呀咿呀呦)。
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好吗?当我们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就和它招招手吧!(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 师:呵,这个“咿呀咿呀呦”有点调皮呢,有时会出来和我们打打招呼,有时我们等它好久都不出来,小朋友,我们再竖起小耳朵听听。
2、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出示图谱,教师随音乐用笔沿波浪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3、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四小节)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我们再来听一听,找一找吧。当听到第一遍音乐“咿呀咿呀呦”时我们一起来拍拍手,听到第二遍音乐“咿呀咿呀呦”时我们就一起跺跺脚;小朋友,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想拍拍手、跺跺脚,还想干什么呢? 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一至二遍音乐,自由起舞,(师幼一同自由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作,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小动物的形象动作)。
(二)、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
师:森林里的动物们想要造一座大房子,可是它们没有小木匠,你们愿意当它们的小木匠吗?(幼:愿意)
师:小木匠用什么来锯木头呢?(幼:锯子) 师:对,小木匠需要一把锯子来锯木头,老师变变变,我的锯子变出来了(教师将纱巾拿下来拉直,幼儿模仿)
幼:我的锯子也变出来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练练锯木头的本领吧,要注意听音乐,在“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才能锯喔!
(师幼手持纱巾坐在位子上,注意聆听音乐,在固定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时来回拉动纱巾,以表现锯木头的情景)。
师:本领练好了,哟,这里有一棵大树,“哪个小木匠来和老师试试锯木头?”(配课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伸展肌体当大树)
(教师与一位幼儿演示锯木头,教师一边哼唱,一边示意幼儿在“咿呀咿呀呦”的乐句处来回在教师手脚关节处拉动纱巾。随后,教师做出手臂、肩膀等处关节突然垂落的动作,以表示木头被锯断了)。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锯木头呢?(幼:想) 师:好,那就请拿绿纱巾的小朋友赶紧到前面找个空位置变成一棵大树,拿粉色纱巾的小朋友来当神气的小木匠,一起来锯木头吧。(幼儿寻找合作的伙伴,教师根据情况调配,师幼一起玩锯木头的游戏,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用肌体动作表现出来)。
师: 哦!树倒啰!扮演大树的小朋友都蹲下。“锯木头很辛苦,流了许多汗,回位置坐下擦擦汗吧。”(师幼一同随音乐表现拿毛巾扇风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按照节奏在脸上轻拍表示擦汗。)
师:“休息好了,小朋友还想玩锯木头的游戏吗?”幼:“想。”师:“好,刚才当小木匠的小朋友现在赶紧变成一棵大树,其他的小朋友当小木匠吧。”(幼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三)、结束游戏
师:木头锯好了,小朋友又流了许多汗,一起来洗个澡吧!(师幼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当洗澡盆,大家站在盆边准备洗澡) 师:拿好你的洗澡沐浴球,一起来搓搓挫······(师幼将手中纱巾团成小浴球,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师:小朋友,拿好小木头,一起去给动物们造房子吧。(退场)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活动准备:
1、红丝巾,音乐。
2、事先制作好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进场,以舞蹈形式,激起幼儿的兴趣
二、初步感受乐曲
1、找“咿呀咿呀呦”
小朋友们,今天Jenny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在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
(随音乐,教师轻摇身体,目光与幼儿交流)
音乐听完了,你们找到了吗?音乐里最有趣的话是什么呢?
小朋友找到了音乐里很多的话,现在我们再一次音乐,找出音乐里最最有趣的话,小耳朵,仔细听!
有小朋友说,音乐里最有趣的的话是咿呀咿呀呦,我们再听一次音乐,听一听最最有趣的话是不是咿呀咿呀呦呢?小耳朵仔细听!
(听音乐)
音乐里最最有趣的话是不是咿呀咿呀呦啊?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咿呀咿呀呦。
2、跟“咿呀咿呀呦”打招呼
你们的声音真好听,唱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跟咿呀咿呀呦打个招呼吧!听到“咿呀咿呀呦”啊,就伸出手,摆一摆,咿呀咿呀呦!这样就表示你已经找到它了。
(随音乐,摇动身体,有节奏的摆手)
三、掌握节奏“咿呀咿呀呦”。
1、出示图谱,了解节奏
恩,这个“咿呀咿呀呦”啊,有点调皮,有时候它会出来和我们打招呼,可是有时候啊,我们等了好久,它都没有出来!它在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
(出示图谱)咦?这是什么?
谁愿意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哼唱,打节拍
咿呀咿呀呦找出来了吗?在哪里?请一名幼儿上来指一指。
原来咿呀咿呀呦变成了笑脸娃娃躲在这呢!我们一起唱一唱。
我们再一起听一听音乐,“咿呀咿呀呦”是不是藏在这里呢?
(随音乐,教师划节拍,突出“xxxxx”。)
2、“咿呀咿呀呦”和身体的各个部位(手、膝盖、肩、脚)做游戏
恩,“咿呀咿呀呦”可喜欢我们小朋友啦,我们一起做游戏吧!你们想让“咿呀咿呀呦”和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做游戏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用肢体做动作“xxxxx”,再一起学做动作。
你是怎么和咿呀咿呀呦做游戏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游戏吧!
(随音乐,拍手、跺脚、拍肩等)
3、巩固,利用丝巾舞蹈
和身体做游戏真开心!也让我们的小纱巾和咿呀咿呀呦跳个舞吧!怎么跳呢?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小纱巾也开心的跳起来,咿呀咿呀呦。(摆动小纱巾)
(随音乐,跳舞)
四、结束部分
恩,刚刚我们一起和“咿呀咿呀呦”跳了一会舞,都出汗了,我们一起来洗个澡吧!
哇,快来啊,Jenny老师这有个莲蓬头,我们一起来洗澡吧!把你的小纱巾变变变成小浴球。我们一起来搓一搓吧!
(随音乐)
好啦,洗好澡啦,让我们一起出去散步吧!唱着咿呀咿呀呦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一、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xx xx |x—|。
二、准备:
1、彩色纱巾,录音机,录音带。
2、事先在白纸上画好图谱,水彩笔一支。
三、过程:
(一)、初步感受乐曲
(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条纱巾听音乐进活动室)。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有趣的音乐,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看看谁能找出来,(师幼一同欣赏音乐,并与幼儿目光交流,呼应)。
师:谁找到有趣的话啦?
幼:我听到“……”我找到了“咿呀咿呀呦”。
师:是这句吗:师哼(啦……咿呀咿呀呦)。
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好吗?当我们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就和它招招手吧!(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
师:呵,这个“咿呀咿呀呦”有点调皮呢,有时会出来和我们打打招呼,有时我们等它好久都不出来,小朋友,我们再竖起小耳朵听听。
2、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出示图谱,教师随音乐用笔沿波浪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3、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四小节)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我们再来听一听,找一找吧。当听到第一遍音乐“咿呀咿呀呦”时我们一起来拍拍手,听到第二遍音乐“咿呀咿呀呦”时我们就一起跺跺脚;小朋友,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想拍拍手、跺跺脚,还想干什么呢?
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一至二遍音乐,自由起舞,(师幼一同自由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作,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小动物的形象动作)。
(二)、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
师:森林里的动物们想要造一座大房子,可是它们没有小木匠,你们愿意当它们的小木匠吗?(幼:愿意)
师:小木匠用什么来锯木头呢?(幼:锯子)
师:对,小木匠需要一把锯子来锯木头,老师变变变,我的锯子变出来了(教师将纱巾拿下来拉直,幼儿模仿)
幼:我的锯子也变出来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练练锯木头的本领吧,要注意听音乐,在“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才能锯喔!
(师幼手持纱巾坐在位子上,注意聆听音乐,在固定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时来回拉动纱巾,以表现锯木头的情景)。
师:本领练好了,哟,这里有一棵大树,“哪个小木匠来和老师试试锯木头?”(配课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伸展肌体当大树)
(教师与一位幼儿演示锯木头,教师一边哼唱,一边示意幼儿在“咿呀咿呀呦”的乐句处来回在教师手脚关节处拉动纱巾。随后,教师做出手臂、肩膀等处关节突然垂落的动作,以表示木头被锯断了)。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锯木头呢?(幼:想)
师:好,那就请拿绿纱巾的小朋友赶紧到前面找个空位置变成一棵大树,拿粉色纱巾的小朋友来当神气的小木匠,一起来锯木头吧。(幼儿寻找合作的伙伴,教师根据情况调配,师幼一起玩锯木头的游戏,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用肌体动作表现出来)。
师: 哦!树倒啰!扮演大树的小朋友都蹲下。“锯木头很辛苦,流了许多汗,回位置坐下擦擦汗吧。”(师幼一同随音乐表现拿毛巾扇风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按照节奏在脸上轻拍表示擦汗。)
师:“休息好了,小朋友还想玩锯木头的游戏吗?”幼:“想。”师:“好,刚才当小木匠的小朋友现在赶紧变成一棵大树,其他的小朋友当小木匠吧。”(幼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三)、结束游戏
师:木头锯好了,小朋友又流了许多汗,一起来洗个澡吧!(师幼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当洗澡盆,大家站在盆边准备洗澡)
师:拿好你的洗澡沐浴球,一起来搓搓挫······(师幼将手中纱巾团成小浴球,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师:小朋友,拿好小木头,一起去给动物们造房子吧。(退场)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
2、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彩色纱巾、音乐、音箱、PPT。
2、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块纱巾。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乐曲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1)看看这是哪里?(森林)森林里正在播放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听听看,音乐里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把它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师幼一同欣赏乐曲。)
2)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他们怎么叫的?)
3)除了小动物的声音还有一句有趣的歌词谁记住了?
小结:你们的耳朵真灵,小动物们听到"咿呀咿呀呦"都来森林里做游戏了!
重点:初步欣赏音乐,尝试分辨音乐中不同的声音。
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1)这句"咿呀咿呀呦"听起来真有意思,我听到它的时候就想和它一起摇摇头,你们想动动身体哪里?
2)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
3)现在我们跟"咿呀咿呀呦"已经是好朋友了,我们和它一起来跳舞吧!当听到"咿呀咿呀哟"时候你们想做些什么开心的动作?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在"咿呀咿呀呦"处挥舞纱巾。
小结:我们用那么多身体动作和"咿呀咿呀呦"做游戏,真是有意思!
重点:初步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反复出现的乐句。
二、在锯木头情景中表现固定乐句
1、音乐里面听到的那些小动物想在森林里盖一座大房子。它们想找一些小木匠来帮忙,谁愿意?小木匠需要一把锯子来锯木头,变变变,我的锯子变出来。小木匠在什么时候才能锯木头呢?
2、播放音乐,教师与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表现锯木头的情景。
3、锯木头的本领学会啦,找找木头在哪里呢? (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扮演大树。)
4、教师扮演大树一位幼儿扮演小木匠,演示锯木头的情景。
5、教师与幼儿互换角色,再次演示锯木头的情景。
6、幼儿分别扮演大树和木匠,跟着音乐节奏表现锯木头的情景。(1—2遍)
7、师幼一同随音乐表现擦汗休息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现时,用擦汗的动作来表示。
8、其余幼儿,再次游戏。
小结:小木匠听到了"咿呀咿呀呦"锯了许多木头,真是辛苦!
重点:在游戏情境中鼓励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锯木头等情景。
三、再次情景表演
1、看看房子造好了吗?今天我们玩的好辛苦呀!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我这里有个莲蓬头,一起来洗个澡吧!(教师高举纱巾,以表示莲蓬头,幼儿自然聚集到教师身边。)
2、把你的小浴球变出来,拿好你的小浴球,一起来搓搓搓……想想什么时候搓身体?(幼儿和教师一同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重点:再次情景表演,愿意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跟随音乐进行表现。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x xx x │ x -│”。
重难点:
辨识反复出现的固定乐句,并能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x xx x │ x -│。
准备:
1、人手一块纱巾,音乐、录音机。
2、图谱一份。
过程:
一、 初步感受乐曲。
(教师和幼儿在腰上系一块纱巾听兔跳音乐入场。)
1、听音乐,找乐句。
①欣赏乐曲(接入场音乐后),教师随音乐节奏轻微摆动身体,当出现“咿呀咿呀呦”的乐句时,教师与幼儿目光交流。
师:呀,刚才这个音乐里只有一句歌词,你们听出来了吗?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吧! “咿呀咿呀呦”好~!
②再次欣赏音乐。
师:呵呵,这个“咿呀咿呀呦”有点调皮,有时会出来和我们打招呼,有时我们等它好久都不出来。让我们仔细听一听,它到底在哪里?
(听音乐在“咿呀咿呀呦”处,拍手练习节奏)
2、看图谱,学习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①出示图谱,学习节奏。
师:宝宝们,瞧,妈妈买了什么好吃的?(出示图谱)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就烧好吃的萝卜招待她们吧。我们先来准备准备。
(引导幼儿用“洗一洗”、“切一切”、“炒一炒”、“吃一吃”的方式练习节奏。)
②用肢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把菜做出来吧。(跟音乐完整练习一遍)
师:咕噜咕噜,什么声音,原来是妈妈的肚子饿了,宝宝们呢?我们也给自己烧一盘好吃的萝卜吧。(跟音乐再次练习一遍)
二、 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
1、听音乐,在固定乐句出现时,用来回拉动纱巾表现锯木头的情景。
①学习“锯木头”的动作。
师:今天好开心啊,可是妈妈有个难题,冬天到了,北方爷爷吹得我都冷死了。妈妈想去锯些木头取取暖,可是我一个人还不够呀,大家一起来好吗?(幼:好)(教师将纱巾拉直,带领幼儿去“森林”。)
师:森林到了,让我们一起锯木头吧。(随音乐自由表演)
师:你是怎么锯的,锯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学习动作)
师:看妈妈是怎样把这棵大树完全锯下来的。(教师完整表演一遍)
2、幼儿随音乐与客人老师合作表演。
①幼儿找“大树”随音乐合作表演。
师:妈妈请宝宝们,带上小锯子,去找一位客人老师做大树吧。(合作游戏一遍)
②教师简单小结游戏。
三、结束活动。
师:木头锯好了,小动物们还等着我们去帮忙呢,来,我们一起把木头搬回去吧!(带幼儿做搬木头的动作,在“咿呀咿呀呦”处有节奏地跺脚出活动室。)
设计思路:
这首乐曲改编自《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呦”乐句反复出现,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幼儿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借助锯木头、擦汗、洗澡等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游戏情境的营造和幼儿想象能力的激发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教师借助一小块彩色纱巾巧妙地帮助幼儿搭建起想象与表现的平台,丰富了幼儿表达、表现的手段。
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xx xx| x D |”。
准备:
1.彩色纱巾、音乐CD、录音机。
2.事先在黑板上画好图谱,粉笔一支。
过程:
一、初步感受乐曲(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块纱巾进场。)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段特别有趣的音乐,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看看谁能找出来。
(师幼一同欣赏乐曲,教师随音乐节奏轻微摆动身体,当出现“咿呀咿呀呦”乐句时,教师与幼儿目光交流、呼应。)幼:我听到“……”(幼儿哼唱“咿呀咿呀呦”的旋律)、我找到了“咿呀咿呀呦”。
师:是这句吗?“啦……咿呀咿呀呦,啦……”(教师哼唱乐曲,突出“咿呀咿呀呦”的乐句。)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吧!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请大家挥挥小手,这样我就知道你们已经找到它了。
(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教师把手放在耳边以示专注倾听。当“咿呀咿呀呦”乐句出现时,教师用欣喜的表情和幼儿挥手互动,或用困惑的表情引导幼儿注意并不是每一乐句都会出现“咿呀咿呀呦”的。)师:呵,这个“咿呀咿呀呦”有点调皮,有时会出来和我们打招呼,有时我们等它好久都不出来。
2.根据图谱寻找固定乐句出现的规律。
(出示图谱,教师随音乐用粉笔沿波浪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3.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句乐句都出来的。我们再来听一听、找一找,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就跳跳舞吧!
(教师示意幼儿解下纱巾,随音乐自由做动作,在“咿呀咿呀呦”处挥舞纱巾。)
二、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师:森林里的动物们想要造一座大房子。谁愿意来当小木匠?
幼:我愿意。
师:小木匠需要一把锯子来锯木头,变变变,我的锯子变出来。
(教师将纱巾拉直,幼儿纷纷模仿。)幼:我的锯子也变出来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练练锯木头的本领。注意要在“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才能锯哦!
(师幼手持纱巾坐在位子上,听音乐在固定乐句出现的时候来回拉动纱巾,以表现锯木头的情景。)师:本领练好了,看看这里有没有木头?(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伸展肢体)呀,这里有一棵大树,哪个小木匠先来试试锯木头?
(教师请一幼儿合作演示锯木头。教师一边哼唱,一边示意该幼儿在“咿呀咿呀呦”的乐句处来回在教师手脚关节处拉动纱巾。随后,教师做出手臂、肩膀等处关节突然垂落的动作,以表示木头被锯断了。)师:大家想不想来锯木头?被我摸到头的小朋友赶紧到前面找个空位置变成一棵大树吧。三、二、一……呀,出现了一片森林!
(被邀请的幼儿模仿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伸展肢体扮演大树,教师调整个别幼儿的站位。)师:其他小朋友都来当神气的小木匠,带上小锯子,去找一棵大树,站在大树的身边。(其余幼儿一一对应地寻找合作伙伴,教师根据情况调配,以便每位幼儿都有合作表现的对象。)(幼儿随音乐合作表现。)师:好喽!木头锯好了,抱着自己的木头回家吧!(幼儿相拥着回到位子上。)师:锯木头好辛苦,赶紧拿毛巾擦擦汗吧!
(师幼一同随音乐表现拿毛巾扇风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按照节奏在脸上轻拍表示擦汗。教师和个别幼儿互动,按节奏给幼儿擦汗。)师:休息好了,我们接着锯木头。刚才当小木匠的小朋友现在赶紧变成一棵大树吧!
(幼儿互换角色,合作游戏。)
三、结束活动师:木头锯好了,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一起来洗个澡吧!
(教师高举纱巾并抖动,以表示莲蓬头,幼儿自然聚集到教师身边。)师:拿好你的洗澡海绵球,一起来搓搓搓……(幼儿将手中纱巾团成团变成小浴球,和教师一同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反思:
1.挖掘音乐元素音乐的审美感受力是需要通过对音乐元素的感知、理解来获得的。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是这首乐曲中一个非常鲜明的音乐元素,于是所有活动环节就围绕这最具感染力的乐句而展开。首先,我通过引导幼儿充分地倾听,让幼儿主动地寻找乐句、听辨乐句。接着,我通过演示图谱,将动态的音乐转变成静态的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乐曲的结构,发现乐句出现的规律。最后,我引导幼儿通过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进一步表现固定乐句和音乐节奏。
2.引起情感共鸣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表达和示范自己的音乐感受的能力。在呈现作品的过程中,我努力通过生动的演绎来展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幼儿带入充满感染力的音乐氛围中。其中包括饶有兴趣的倾听、清晰准确的哼唱、情绪饱满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表现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
3.营造情境氛围音乐审美体验的获得是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需要幼儿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去联想、迁移。因此在活动中,我力求体现游戏性、情境性和趣味性。一块小小的纱巾充当了“锯子”“毛巾”“沐浴球”等,将幼儿带入不断变化的游戏情境“锯木头”“擦汗”“洗澡”中,使得小班幼儿能饶有兴致地反复感受、体验,借助想象进入表现的情境,发展音乐感受力。同时,两种不同的纱巾用法又巧妙地将幼儿分成了“大树”和“小木匠”两种角色,为幼儿顺利地进行分组合作游戏提供了帮助,并体现了一物多用、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