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3课《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请你们再读一遍,这回结合你对课题的理解,你试着带着情感来读。谁能说说你是带着什么情感来读的?(生汇报)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谁能结合你课前所搜集的资料来谈一谈。下面是小编午夜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2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教学目标 篇1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本组包括《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等四篇课文,重点在使学生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文通过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教材处理

本课为本单元重点课文,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第三课时展示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写出文章的读后感,背诵第3、4自然段。本节是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字词;

(2)学习通过词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一朝的毁灭,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德育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想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难点:

(1)通过自读、感悟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别具用心。

五、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文字较难形成完整、清晰的形象,学生很少到过圆明园,对它现在的景象也知之甚少。本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更通过圆明园的今昔对比,理解它的毁灭给人类文化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影片片断,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激发痛恨侵略者、振兴中华的情感。

2、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文字及音像资料,既丰富文章内容,有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六、教法、学法

1、合作交流:以学生自读感悟为基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和体会;

2、自主探究: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3、重视朗读:只有反复的朗读和感悟,才能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象,才能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七、教学过程

1、引入: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首先设计: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学生合作学习,汇报学习结果。

2、本文第2—4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首先从第二段入手,考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设计:谁能描述圆明园的整体布局?

重点:众星拱月

(1)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培养学生对景物的想象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2)观看课件演示“众星拱月”

(对圆明园整体布局有更深刻的认识)

(3)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可以获得与初读不同的感受,可以对词句有更深的理解)

2、导入第三自然段: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的布局,更有众多独特的景观。

(1)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谁能把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

(学生喜欢表现,这一要求既使学生明确了阅读重点,更增强阅读兴趣,又能够通过介绍培养表达能力)

(2)介绍

结合各自搜集到的图片和演示图片,学生描述园中景观。

(描述中教师指导和范读,体会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和对景色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后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图片欣赏及教师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说明:省略号运用的含义。

(3)自己也来读一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

(新课标要求要加强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技巧上加以指导,更要使学生通过进入情境,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段文字最为优美,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既培养朗读能力,又激发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导入第四自然段

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4、延伸: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上的学习,通过设置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对圆明园产生了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谈出各自此时的感受,引发学生的感想,使课本内容得到延伸,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

5、此时学生激情高涨,话锋一转,引起心理上的强烈落差:多好的园林,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被强盗一把火烧毁了!导入第5自然段。

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要求:用词语简要概括。

(通过词语,体会侵略者的野蛮和贪婪)

师:面对强盗,皇帝只顾逃命,中国人也只能紧握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转眼间变成一片残垣断壁。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目睹那惨痛的一幕!

(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使学生亲眼目睹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憎恨之情)

6、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回归第一段,出示字幕:“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所带来的损失,使学生的激情得到升华)

7、写作特点:本篇课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与文章内容对比,你觉得写作上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8、教师总结:100多年过去了,圆明园废墟依然屹立在那里,它不仅记载着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更在时刻警醒着我们: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中国只有强大、强大再强大!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课下拓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形成正确的思想、独到的思想。

思考:

(1)面对圆明园废墟,你想说些什么?

(2)关于圆明园是否需要重修,你的意见是什么?

八、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众星拱月

瑰宝精华景观风格各异(爱)

博物馆艺术馆

毁灭:掠毁烧(恨)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案 篇3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章用墨不多,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较大。语言准确而概括。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遗憾情;每个读过此文的中国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耻辱感,激起浓浓爱国情。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为了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目标。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1、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读文贵有疑”培养学生读文问难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回读的阅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2、关注写法,积累运用: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讲文更要渗透写法。真正做到读写的结合。

3、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的专家说:读的过程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对读、引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

4、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侵略者入侵的丑恶行径理解。更好地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本案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导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习讨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学习了文章出现的重点词语,并理解了他们的意思。鼓励学生在初读之后提出问题。解决一些例如词语方面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深入读文,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⑵  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⑶  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激起爱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初读质疑,以疑解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课题。

“圆明园”前后两个字音同,但写法不同。前面的“圆”是团圆的圆;后面的园是花园的园。注意他们的写法。

2、让我们再读课题。

3、根据你初读的感受,如果让你在题目的后面补充一句话,会说什么?

投影:

圆明园的毁灭。

4、书上是怎样说的?(第一段)指读: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5、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外资料补充,多读书。)

6、学生自学。

二、品读解疑,突破难点

解决“不可估量”这一问题:

1、园林的布局宏大:

(分三个园,众星拱月)板书:

布局。

圆明园的面积350公顷,相当于100个足球场。

将这种感受读出来,指读。

指导朗读。

2、园林的建筑宏伟:

(有许多美景)板书:

建筑。

⑴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次默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写法为我们介绍这些景物的。

板书: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对比手法:建筑的风格多。

⑵  老师引导:

让我们一起回到140多年前,假如,你是这座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建设者,漫步园林内,你有着怎样的情感?

投影: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投影第五段最后一句,指读。

⑶  我们再回到140多年前,走进这人间仙境,你又会有怎样的情感呢?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三段。

播放录像,这是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还原了圆明园的过去。看后,你最想说什么?

⑷  带着你这些感受,该怎样读好这一段话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回读。)

3、历史文物的珍贵。还有什么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

文物。

⑴  据你了解,圆明园都有哪些珍贵的文物呢?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数量多。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种类多。

(喜欢哪个词语,赶快把它记下来。)

⑵  放投影,造型精美的奇珍异宝:

这不可计数的历史文物,上自(  ),下至( )。师生对读。

它凝结着我们的历史呀!这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早已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如今大部分不止散落何处?你有什么感受?(惋惜,气愤)

如果现在再读这句话你会怎样读?投影第一段。

⑷  圆明园浓缩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说说。

投影:读第一段。

三、体会耻辱,激发情感

1、同学们,历史不会忘记,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英法联军究竟干了些什么呢?──你们读读第五段。

听师范读,(隐去重点词)你眼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现在你们读,注意将老师没读的词语读清楚。

此时你眼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散谈,品重点词。)

此时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是呀,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我们这座曾是皇帝居住的寝宫,就被几千名外来侵略者肆意践踏、烧杀抢掠,──放录像。

这场大火都烧掉了什么呢?

(生散谈。)

你现在又有了怎样的情感?

(耻辱。)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呢?

(散谈。)

3、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课文只用了很少的笔墨描写毁灭的过程,而用了大量的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的用意何在呀?

小组讨论。

4、投影,第一段:

指读,你想通过读告诉大家什么?

5、总结: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圆明园的毁灭警示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从历史中读到些什么?希望课下大家展开学习和讨论。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有……也有……还有……

建筑:不可估量

文物:不仅有……还有……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4

实验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

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课时

1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理解重点词语在具体情景中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围绕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进行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设计在熟练朗读课文和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自愿搜集资料并收看有关电影,加深对课文以外相关历史的了解。组织同学讨论:侵略者为什么能如此为非作歹?动笔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清楚总体布局。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二、检查前置性学习,整体感知课文1、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细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3、品读课文,深入学习课文重点段落。 4、揣摩体会,激发学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指导朗读重点句段,体会作用。四、课堂练习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生字全解生字、新词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在检查时注意某些字的字音、字形。如:冉、侵等 近义词:依照——模仿  环绕——围绕      举世闻名——闻名遐迩宏伟——雄伟  珍贵——宝贵      漫游——漫步反义词破坏——保护    精华——糟粕  珍贵——普通难句解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一句中“有如、仿佛、流连”等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 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估量”的意思是推算、计算。“不可估量”说明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巨大,没有办法推算了。 一、课前前置性学习 自读课文,完成前置性学习要求。二、交流前置性学习情况1、看大屏幕,认读生字词2、小组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交流自己写的四字词语。 3、集体交流自己弄懂和不懂的词语。 4、对照书上的插图,想象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三、指导朗读重点句段,体会作用。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齐读第一段,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和侵略者的可耻。默读、思考:第二段从哪儿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  “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学习第三自然段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理解“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请同学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板书:民族建筑西洋景物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学习第四自然段找一位同学朗读,指导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中心思想本课追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富丽堂皇,愤怒谴责了外国侵略者对圆明园的掠夺和毁灭行径以及犯下的野蛮罪行,表达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写作特点:1、语言优美。对圆明园当年辉煌壮丽的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生动,内容丰富,读后令人回味无穷。2、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通信与仇恨。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待圆明园的辉煌。组织同学讨论:侵略者为什么能如此为非作歹?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生讨论答案预设:(“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暴行,想怎样就怎样。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很快化为灰烬。)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今天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越来越富强的自豪感。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办?(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课堂练习请各写一段称赞圆明园和痛恨侵略者的话。

板书设计

圆明三园  众星拱月 (布局)

民族建筑  西洋景物 (宏伟)

博物馆   艺术馆  (珍贵)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从情入手,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引领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由于本文与现实存在着时空差距,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设计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已毁灭,无法再现,单单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远远不够,尽管准备了为学生播放毁灭的影片,激发起学生对侵略者滔天罪行的恨。但由于教室网线的损坏无法放映。学生们很遗憾没有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精美,规模的宏伟,收藏的珍贵,建筑的多彩,只能去想象圆明园当年的壮观。在课的最后,我还准备补充雨果的《文明与野蛮》片断,震撼人心,扣人心弦的话,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受到感染。让学生在悲壮的音乐中,奋笔疾书,写下想说的话。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完成。我只好把学生想说的话放到课外去完成了。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5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探究写法,练习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浏览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4、梳理问题。

A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B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

D、教师相机板书: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博物、艺术;化为灰烬;不可估量。

二、展标

这节课,我们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来研究这几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园林与建筑的。

三、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边读边动手划一划重点词句。

(二)指答。

1、如果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引导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两个词语。

A、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结构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板书:众星拱月

B、圆明园布局独特、举世闻名,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大家再读原文,读出你的喜爱、赞美之情。

2、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A、指说理解。教师相机板书:有也有。

B、教师小结:景观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大家回读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指读、范读、赛读。

3、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24句):

A、指说理解。相机把描写的景物名称用不同的颜色着重显示。

B、园中景观多而优美,风格各异,大家回读课文,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有代表性的景观,教师相机介绍、激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观,抒发情感。

D、学生谈感想。教师板书:爱

E、教师小结:圆明园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F、自由读、范读、指读。

4、相机出示课件: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说理解。教师指导:漫步在圆明园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读出这种感受。

B指读,范读,齐读。

(三)、总结这一自然段先后写了什么,理清写作顺序。

(四)、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A、导语:让我们把这些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中。

B、教师出示课件(背诵提示),练习背诵。

C、师生齐背。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意见。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二)小组汇报:

1、汇报第一题。重点抓上自下至、最等词语;相机板书:上自、下至。

2、怎样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圆明园的确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指读、评读、赛读。

过渡语:圆明园真是太美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经过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双手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竟在三天之内化为灰烬。是谁毁灭了可爱的圆明园?

五、学习第三段。

出示课件:他们把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1)默读,找出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谈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说,重点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相机板书:掠、烧、毁。

(3)出示圆明园毁灭的图片。

(4)你们有什么感受?板书:恨

(5)带着这种情感,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先后出示课件:

[A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与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两人读,比较两段话有什么不同?抓两个不可估量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你用具体事实说一说。

(3)指读、齐读,读出惋惜之情。

七、总结全文:从内容体会思想。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八、作业

布置: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课下讨论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召开小小辩论会,把个人或小组意见进行书面总结。

教学方法:辩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板出辩论主题:重建圆明园

2、召开辩论会。教师指导学生辩论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正反方分别在组内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意见。

B、正反方开始表述各自的观点。

C、正反方驳斥对方观点。

D、教师肯定双方观点,要求双方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总结。

3、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新。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2)齐读第一句。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7、“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7

一、激情导入

1、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

解说:同学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夺我珍宝,毁我园林。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去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

二、探讨新知

圆明园的毁灭可以说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让我们把书翻开,自由读课文。

老师发现同学读得非常认真,那“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计算不出来)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能结合课文具体事实谈谈吗?

1、第二自然段

看课件解决“众星拱月”,并从中体会出圆明园的宏大。

小结:圆明园由六代皇帝经营了150年,它的面积比现今的颐和园还要大850亩,这么大的园林,被毁了你说损失大不大?

2、第三自然段

(1)解决“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买卖街”。

(2)指导朗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3)引导学生想象:园中还会有哪些美景?

小结:这么美、这么大的园林,真可谓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

3、第四自然段

自由畅谈、想象园中历史文物、奇珍异宝。

小结:园中有这么多宝物,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板书)

4、回读2、3、4自然段(配课件画面)

师: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博大精深的园林,那里有山、有水、有花得鸟语,有寻常闹市,也有稀世珍宝。下面请一位同学回读2、3、4自然段,你说作我们的小导游,让我们一边听一边欣赏圆明园当年的辉煌。

5、第五自然段

师:圆明园太精美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却被那三天三夜的无情大火毁之一炬。同学们,让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下来,想一想从中能体会出什么?

(1)画词(看课件)

(2)谈体会

(3)带点儿词语强调重读

(4)教师请现在想表达内心激愤之情的同学站起来,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此时我和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回想当年的圆明园,可以说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却被那无情的大火吞没了。因此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板书)

师:而今的圆明园,那里水干了,鱼没了,没了买卖街,也不再喧哗了。只有那几根石柱孤零零的矗立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同学们你们知道石柱在诉说什么吗?

学生畅谈感想、体会。

四、课堂延伸

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五、布置作业

师:建与不建都有道理,同意重建圆明园的同学课后画一张圆明园未来的蓝图,下节课讨论、交流,同意不建圆明园的同学可以组织成小组,宣传今天的故事,让我们后人永记国耻,振兴中华!

课前准备 篇8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9

一堂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的语文课结束了。不,不是结束,是催生了所有上课的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深层思考:英法联军毁灭的究竟是什么?而他们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圆明园”这个符号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怎样把孩子们引领上一条个性充分发展的金光大道?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她首倡的“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在全国小语界引起强烈反响。这次展示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原有基础上又是一次飞跃,是一堂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阅读教学课。

这堂课,概括地说,就是从新课程观的高度,从生命成长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目光,整体先“构建”,而后又“解构”课堂──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形成一种深深浸润在文化之中的开放的语文课堂。通过熏陶与体验,理解与扬弃,感悟与反思,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这便是窦桂梅老师所倡导的“主题教学”。

一、走近圆明园

课前学生阅读了两篇课文,一篇是《圆明园的毁灭》,一篇是《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被点燃了。“英法联军把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抢掠一空,焚烧殆尽,真是强盗行径。”“我读了两篇文章感受是两个字:悲愤,无比的悲愤与愤怒。”“东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变成了断垣残壁,一片废墟,让人痛心不已。”学生在读书中真的动了感情。

窦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有关资料知道圆明园占地约458.9公顷,有一万多个礼堂这么大。学生感受到课件上显示的废墟在风雨中已经伫立了144年。学生低沉而缓慢地诵读:“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学生开始领悟课文上的这段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说:“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才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真正把书读进去了。便从“走近圆明园”升华到“走进圆明园”了。

在这里,把文本整合成一个三维立体的“集成块”,学生在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文章,多角度获取信息。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获得审美的情感熏陶。这充分显示了窦老师“主题教学”的魅力所在。

二、走进圆明园

学生默读2、3、4自然段,画出了一系列的关联词,如“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等。学生在读书中掌握“众星拱月”是怎样的布局,“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是什么形态,“诗情画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画”“奇珍异宝”又是多么珍贵。在此基础上,再读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文章的前5段,学生被那“恍若月宫”的情景深深陶醉了。此时,只有此时,学生才真正在语言文字的载体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

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窦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此时,窦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屏幕上大火熊熊,浓烟滚滚,所有珍宝都化为灰烬,大火烧了30秒。没有任何声响和音乐,学生的心缩得紧紧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是8640多个30秒啊!在老师的引读下,刚才板书的“有……也有……”等词语间,老师加上“没有……也没有……”的没字,这种强烈反差,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痕。当屏幕上出现李大钊的诗句“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时,学生对侵略者的罪恶痛恨有加。

在这里,主题教学的流程就像在一幅伟大画作的框架中,整体把握,不断积累,螺旋渐进,逐步沉淀。包括语言材料、结构样式、人生体验、情感态度方方面面有新的突破。“三个超越”有人误认为是不要教材,脱离课堂,抛开教师。根本不是这个意思。正是在以文化为教学主题的引领下,教材要整合,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文本中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丰富人生涵养,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这样的超越正是对学生成长真正负责任的体现。

三、走出圆明园

再读课文开头段,学生永远记住了这个日子: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一天以后,圆明园被摧毁成一个废墟。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把黑板上所有字迹都擦去,稍留残迹。)留下的是愤怒,是泪水,是叹息,是奋发,是立志……“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如果历史可以改写,回到144年以前,假如你是皇帝,假如你是大臣,假如你是守护的士兵,假如你是北京的普通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的暴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在深入人物内心的体验中,进一步领会文本的深刻内涵。)当学生从资料中获知有一种传说──火烧圆明园的带路人竟是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这时学生们从心中仅仅是“仇恨”和“愤怒”吗?这时“圆明园”这个符号在你心目中又是什么?学生答:是耻辱,是警示牌……

在这里,主题教学的另一个层面──自省,进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自省,即人格或个性的养成,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它不是把语文教学视为思想灌输,而是引导每一位学生在获得基本认同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独特感受,走上文化积累和精神成长的快车道,并最终建立属于自己的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0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为什么这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学习了第二段我们就知道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让我们走进圆明园,感受一下这“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

⑴、学习第二自然段,谁愿意把这一段读一读?

请其它同学们边听边画出圆明园的位置以及由哪几部分组成?

(课件展示图片: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规模宏大。)

⑵、另外还有许多小园,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

(课件动画演示:众星拱月、 理解“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体会圆明园布局的巧妙。)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规模这么宏大布局这么巧妙的圆明园里面有些什么景观呢?)

①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

②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的名称,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有……也有……、有……也有……、……

③这些景观可以分为几类呢?(现实与幻想、民族与西洋,风格各异)

(课件展示20处圆明园景观的名称,大家一边想象一边读。圆明园中知名的景观共有145处,著名的有40处。)

④你能感受到圆明园中的景观有什么特点吗?(多)如果用“有……还有……”写出来那要用多少个“有”字?如果要你去玩一玩,那要多少天?

⑤你们想去看看吗?

(课件视频展示课文中介绍的圆明园景观。)

⑥漫步在这样的园内有怎样的感受?(“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和作者由衷地赞叹。)

⑦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为自己的祖国拥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建筑而感到怎样?(用赞叹、自豪、骄傲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

⑧组织学生讨论。在课文中找出一句对圆明园景观赞叹的句子。

这瑰宝、精华象征着什么?(它象征的是祖国灿烂的文化。)

⑨练习背诵这一自然段。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相信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总分总的写法)

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作“奇珍异宝”。因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课件出示: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如果按年代的顺序将这些文物摆放在一起,那它们就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文化史,它同样象征着祖国灿烂的文化。

指导学生朗读,练习背诵。

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来说明圆明园的文物多,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就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4、小结第二段

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布局巧妙,建筑宏伟,收藏珍贵,它们都象征着祖国灿烂的文化。)

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的热爱。)

三、学习第三段。

然而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再也看不到了。

1.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

(“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一点儿也不留下。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

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残暴行为,想怎样破坏就怎样破坏。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一片灰烬。)

同学们,我们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强盗烧毁了。

2、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片。

我们的感受怎样?(仇恨、愤怒。)请同学们带着仇恨、愤怒的情感去读吧!我们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也没有了……)

请再读第一段,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3、组织同学讨论:侵略者为什么能如此为非作歹?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落后就要挨打。

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办?(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圆明园的建造历程经历了200多年花了大量的资金成为世界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化为一片灰烬,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剪辑,再现了侵略者的贪婪野蛮。这一处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加速了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课文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惨遭侵略者毁灭的经过,揭露了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疯狂掠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的呢?请同学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围绕中心着重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二是侵略者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这两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都能激起人们热爱祖国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五、扩展创新

想像自己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行径,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实话实说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使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的巧妙

昔日的辉煌; 建筑的宏伟 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损失不可估量 收藏的珍贵

毁灭的经过:掠、毁、烧 侵略者的仇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的教学主要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并且能背诵课文。而通过朗读、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是这一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第一课时总体上就一个“读”字,让学生反复读通读顺文章,并且能在流利地读后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经过读这一个阶段,学生对于课文能做一个整体的感知,因此都有话可说。由于第一课时所打下的基础,到上第二课时时就方便多了。下一步就是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感受圆明园惜日的辉煌历史。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过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图文结合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感悟。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发出由衷的赞叹时,我顺势引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同样的,也是运用朗读重点句子和出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一国耻,同学们通过朗读和观看录象,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基本能产生较大的感触,并且对于侵略军的可耻行为纷纷表示愤怒。接着,我问道:“从当时的璀璨文化,到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课文插图上的几段残垣断壁。回首历史,让我们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点什么?”从中引导学生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最后,我提出要求:让我们回到刚才同学们都感受颇深的句子上,进行对比读,再一次的见证圆明园由辉煌到毁灭的转变。整一节课在学生的朗读声中结束。

通过这一次的教学,我明白到了“读”在语文课真正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师生就是通过朗读来进行交流的,只要读通读顺,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感可想。这是最大的收获。今后我将继续在课堂上遵循“以读为本,以读导学”的新课堂理念。同时为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我还会尽力地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如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竞赛读、仿读、表演读等。其中评读是让学生对教师或同学的朗读内容作出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既评朗读的情感,又评朗读技巧,让学生在自评或他评中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在朗读技巧上,我还应该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知道重音、停顿、快慢、高低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与图片了解屈辱的过去,激发爱国热情。

以读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敌人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比较小,接触的课外知识也比较少,他们对于本课当中的圆明园基本没有概念,这样加深了本文教学的难度。本课当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认识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被毁的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一、以图激趣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播放幻灯片图片)

美吗?这就是圆明园。(板书)

〖以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打开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是。

三、美景欣赏

1、问题引入:为什么会给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

圆明园的布局之巧。(第二自然段)

明确:三园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学生画出布局图众星拱月

园内景观和园内建筑。(第三自然段)

明确:金碧辉煌殿堂,玲珑剔透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

仿照名胜古迹建造

根据古代诗情画意建造

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把这些美景给读出来,体会流连其中的幻想境界。

⑴老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

⑵女生读,边读边展示美景图片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我们能够看到的圆明园是多么的美丽与繁荣,具有梦幻中的美。

再次欣赏图片。

3、全班齐读感受圆明园的经典美。

四、以读激情

1、同学们,如此令人神往的圆明园却被毁灭,化成了灰烬,罪魁祸首是谁?--------英法联军

(观看多媒体视频)…

老师能够看到你们脸上写着复杂的表情,把你们的感情读出来。

2、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男生读)

一场大火在短短时间里烧毁的是什么东西?

(回到第三自然段)

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

3、再齐读本段,感受愤怒之情。

五、情感升华

1、这样一座皇家园林被毁灭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回到第一自然段)

2、面对废墟你想到了什么?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面对圆明园的废墟你想说些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能力目标: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思品目标: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及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知道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怎样毁灭了圆明园。

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先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查阅资料:

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圆明园图片)同学们,你们熟悉这幅图吗?(板书:圆明园)圆明园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资料谈,板书:的毁灭)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150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的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今天,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重温《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历史。

观察课题,这两个“圆”和“园”的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二、检查字词

1、出示疑难生字:毁、剔、瑰、烬

读准字音: 瑰 剔。

2、出示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剔踢 煌蝗 烬尽 你用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考考同桌。

3、词语理解

(1)出示:圆明园 万春园 长春园

皇家园林 众星拱月 举世闻名 不可估量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流连其间 奇珍异宝 烟云笼罩

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化为灰烬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谁读给大家听?

(2)重点词语理解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非常华丽,光彩夺目。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三、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想想课文分几部分?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第一段,第一段写什么?“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齐读第一段,为什么用感叹号?怎么读?

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失?相信大家通过下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找到答案。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1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