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 删除用 "倒推" 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达标练习
(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
(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教五年级1班,共有学生31人,男生17人,女生14 人。
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该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平时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是由于数学基础较差,加上某些同学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和班上的学习风气不太浓,所以数学成绩进步不是很明显,该班也有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平时学习比较懒惰,加上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所以数学成绩比较差,针对的数学教学现状,本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经过期末考试,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是太差,部分学生在数学方面有深厚的兴趣,学习刻苦认真,且有一引起数学方面的尖子,同时也有部分的差生,针对的数学教学现状,本期在的数学教学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让学生保持学生习的浓厚兴趣,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争取使的数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二、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4.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5.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6.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对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通分约分等知识理解。在正确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是:
1,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算法及灵活应用。
2,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分解质因数。
3,对分数单位,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应用,使学生熟练掌握通分,约分的技巧。
4,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五、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2,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抓好班级数奥兴趣小组的辅导,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4,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 具体作法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三个面各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和任务,以五年级教材为根本,以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注重双基,但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备课:备课严格依据大纲要求,灵活处理教材,做到以本为本,不脱离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钻研学生,做到既备教法又备学生,并能配备难度相当适当的习题。
2、上课:多学习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上课思路清析,板书清楚,思维逻辑严密,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作业:配备难度适中和数量适当的课内课外习题,按时批改作业。
4、考试:科学命题,严格组考,考试后及时总结,分析试卷能提示问题的实质。
5、思想教育:认真做好优生、中等生差生的工作。使优生更优、中等生赶优,差生丢掉差的思想包袱。
6、辅导:课中和课后辅导,做到学生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惑必解。
教学研究重点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是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重点。
七、课时安排
第1.2周 图形变换5课时
第14-15周 分数加法和减法 10课时
1.轴对称 1课时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3.旋转1课时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5.欣赏设计1课时
6.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2-5周 约数和倍数 17课时
第16.17周 简单的统计 6课时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课时
3.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
4.求平均数 2课时
5.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课时
6.整理和复习 1课时
7.最大公约数 5课时
第18周 数学广角 3课时
1.最小公倍数 2课时
2.总复习 5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合计大约81课时
第6-8周 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第9-13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6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4.约分和通分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打电话”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磁性黑板,磁性教具
教学流程:
xx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出打电话通知。)
对,打电话通知是一种快捷的方法,但是打电话也是有学问的,那么打电话里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里的数学问题。(板书:打电话)
二、探索比较
1、假如通知一个队员要1分钟,每个队员都在家,那么15名队员都接到通知要多少时间?(15分钟)
2、15分钟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老师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3、总结:这种方法怎么样?为什么会慢呢?(太慢了,老师一个人在通知,其他人在听候通知,费时,板书:费时)那么有比较快的办法吗?(分组通知)
4、猜猜看,你觉得分为几组通知可能比较快?(学生可能会说三组、四组、五组等)下面大家就在小组合作完成,摆出你们认为比较快的方案。(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5、汇报结果。
6、和逐个通知比,分组通知如何?为什么会节省时间?(组长在同时打)
7、有没有最优的方案的呢?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最后汇报交流。
三、探究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第几分钟:1、2、3、4
接到通知人数:1、2、4、8
总人数:2、4、8、16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
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3分钟一共通知( 7 )人
4分钟一共通知( 15 )人
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