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优秀4篇)

《金蝉脱壳》 篇1

7.金蝉脱壳 (本文整理自柏庐实小网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同上一篇教案)

四、布置作业

1、把成语补充完整

守株待( )  金( )独立  九( )一毛

胆小如( )  万( )奔腾  画( )点睛

2、照样子写词语

枝繁叶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扎扎实实地默写词语,并有针对性指导。

2、再次品读欣赏脱壳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3、再次体会作者表达观察方法。

4、指导学生完成一些配套作业,并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一、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1.如果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的感受会怎样?想不想看一看?

2.仔细观察每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蝉脱壳时的变化。(幻灯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

3.齐读: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板书:奇特动人)

二、总结全文,学法指导

1.课文记录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呢?(一双慧眼善于观察)

2.对,靠的是仔细的观察。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呢?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前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4.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1)有顺序

(2)有重点

(3)有感情

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我们生活在农村,可以观察到许多动物,比如说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小羊吃草,猫捉老鼠等等,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资料一】:蝉的鸣叫很奇特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的,雄蝉的叫声,雌蝉听来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交配受精后,雌蝉,就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产在小孔里,几周之后雄蝉和雌蝉就死了。

【资料二】:蝉的生殖很奇特

蝉属不完全变态的渐变态类。一般生活史都较长,2~3年完成一代。最著名的种类要数美国的17年蝉,此外还有3种13年蝉,它们都是昆虫中的寿星。蝉的生活方式较为奇特。夏天,蝉产卵后一周内即死去,卵经过一个月左右即孵化,孵化后若虫掉落到地面,自行掘洞钻入土中栖身。在土中,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树根汁液为生。它们要经过漫长的若虫期。老熟幼虫爬出洞穴后,慢慢爬上树干,然后自头胸处裂开。不久,成虫爬出蝉壳,经阳光的照射,翅膀施展、干燥。羽化过程约需1~3小时。成虫飞向丛林树冠,以其刺吸式口器刺入树木枝干吸食汁液,对林木、果树等造成危害。成虫性成熟后,雄虫开始鸣叫,吸引雌性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产完卵后也相继死亡,从而完成其传种接代的使命。

【资料三】在关金蝉脱壳的故事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稳住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战略目标,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

〖故事一〗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摸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故事二〗

宋朝开禧年间,金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知道宋军撤退,肯定会追杀。那样,宋军损失一定惨重。毕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转移部队。这对,只听帐外,马蹄声响,毕再遇受到启发,计上心来。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当天半夜时分,下令兵士擂响战鼓,金军听见鼓响,以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哪知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却不见一个宋兵出城。宋军连续不断地击鼓,搅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军的头领似有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兵之计,用战鼓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好吧,你擂你的鼓,我再也不会上你的当。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金兵根本不予理会。到了第三天,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反应。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踊而上,冲进宋营,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

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计。他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上,使倒悬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几十面★WWW.BAIHUAWEN.com★鼓,羊腿拼命蹬踢,鼓声隆隆不断。毕再遇用“悬羊击鼓“的计策迷惑了敌军,利用两天的时间安全转移了。

〖故事三〗

金蝉脱壳——孙坚换帻脱险境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董卓废杀少帝,擅立献帝,自己朝政,引起朝臣和各地豪强的共愤。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反对董卓,共推出身世家大族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这时,威名素著的长沙太守孙坚也举兵参加了讨卓联盟,并被盟主袁绍任命为讨卓联军的先锋。    孙坚率军在汜水关前旗开得胜,杀败董卓部将胡轸。初尝胜果后,孙坚即屯扎部队于梁东,进行休整。同时派人向袁绍报捷并向联军粮草官袁术处催粮。袁术是袁绍从弟,是一个志大才疏且嫉贤妒能之人。其部下谋士见孙坚前来催粮,便为袁术出谋划策说:“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攻破洛阳,杀了董卓,犹如除狼而得虎。今不发粮草给他,其军必败。”这一建议正中袁术下怀,他便故意不发粮草给孙坚军。孙坚军中缺食,自然慌乱起来。细作侦知这一情况后,迅即报知汜水关董卓大将华雄。华雄便采纳了李肃的计策,决定夜袭孙坚军营。    当夜,月白风清,华雄与李肃兵分两路突入孙坚营中。孙坚部队措手不及,乱作一团,被杀得大败。孙坚与部将祖茂破重围,纵马而逃。华雄带领部下兵马紧迫不舍。孙坚连发箭,都被华雄躲过,再发第三箭时,因用力过猛而拽断了弓,得弃弓纵马落荒而逃。由于孙坚头上戴着赤帻(红色头巾),光下十分醒目,很好辨认,所以他跑到哪里,华雄就带领部 追到哪里。危急中,孙坚的部将祖茂为了保护孙坚,便让孙坚脱下赤帻,换上自己的头盔。而由自己戴上孙坚的赤帻。然后,二人分路而逃。华雄及其部下只瞄准戴赤帻的追赶,于是孙坚得以脱险。而祖茂为了引开追兵,拼命向前跑,见敌人快要追上,他便将赤帻挂于人家未烧尽的庭柱上,自己躲于树林中。华雄率领追兵远远望见赤帻,因畏惧孙坚英勇而不敢近前,只远远用箭乱射。射了一回,不见动静,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下赤帻。这时,躲在附近林中的祖茂从林中冲出,挥刀欲劈华雄,结果反被剽悍的华雄一刀斩于马下。

[评析] 金蝉脱壳是一个摆脱敌人、转移或撤离的分身之术。这里的“脱”不是惊慌失措,而是为了迷惑敌人,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资料:关于"壳"的读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金蝉脱壳》一课中出现了多处“壳”字,在我们平时的说话当中一般都读成ké,可是书中却标出了qiào这一读音,那么通篇中应该读什么音呢?在备课时令我产生了困扰。

我先自己练读了一下,都读成qiào,觉得很别扭,毕竟与平时的语言习惯不同,但都读成ké,显然与书中所标的读音不符。于是便认真揣摩编者的意图。再次认真审读教材,发现题目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并没有标出读音,而是在第二自然段“金蝉脱壳”这个词后才标出读qiào,除此全文再找不到有第二种读法,这是不是表示只有这个词中读qiào音,而其他处读ké呢?认真翻阅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看到附录《一年级上册至五年级上册生字表》中“壳”字的两种读音都出现过。这可如何是好呢?

年级备课时间中,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各位老师认为应该查字典确认一下。通过查阅发现《现代汉语词典》中不同时期的字典有类似的解释,却又没有明确的指示出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因为年数久远了?近几年有没有又修订呢?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我又专门跑到购书中心查阅资料。在中国社科院2005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壳”读ké时可加儿化音(~儿)是口语化的读法,为名词性,义同“壳”qiào,在以下词语中使用该读音:贝壳、脑壳、鸡蛋壳儿、子弹壳儿;当读qiào时可解为“坚硬的外皮”,如甲壳、地壳、金蝉脱壳。我们是否可以把词典中的解释理解为口语时读qiào,书面语和专用名词中读ké呢?在中国社科院2005年编写并出版的《古代汉语字典》中虽然也有ké的读音,但仍然偏向于读qiào音的。可语文教师作为普通话的传播者自然要教给学生标准的普通话读音,我认为越是有争议的,越是要研究清楚,于是我又翻阅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普通话》一书。书中明确指出:“躯壳,指肉体,相对于精神而言。读qiào,适用于书面语的合成词。意表物体坚硬的皮甲。另有‘地壳、甲壳、金蝉脱壳、物质外壳’等词。在汉语的口语中,‘壳’可读为阳平的ké音,并成‘儿化韵’,如‘脑壳儿、子弹壳儿、卡壳儿、贝壳儿、空壳儿、鸡蛋壳儿’等。”

由此我想到了普通话中有两个读音,但又没有意义上的区分的字,大都是中古入声字。类似的还有“色、剥、血、角、薄”等在普通话中都有两种读音,但意义相同。它们都是入声字。

再回头来去了解编者这样注音的意图。我在凤凰语文论坛上找到了南京培训会上汪晓铅主任关于教材修订的说明,他在发言中讲到:“生字的规范依据是国家语委的规定和相关的工具书,主要是《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普通话异读词审验表》、《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辞海》等等。” “5-6年级,随文注音有这几个情况,一个是这字不在3500常用字里面,如齐涽王的‘涽’;另外,在做人名、地名,或是多音字可能会错读的,也随文注音,《嫦娥奔月》里‘逢蒙’的‘逢’pang,《金蝉脱壳》里的‘壳’。”其实他的讲话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了编者意为注意易读错的音。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在本文中所标示读音的地方读为qiào,“壳”在其他地方出现且不是书面语合成词时,可按照口语化的读法读为ké。这样以来,再读文章的时候感觉舒服了,最重要的是心里踏实了。

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们每走一步都是很困难的,可是在为一个问题去深入研究的时候,却又感觉是快乐的。读音虽小,却给我的教学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课前思考:(9月24日)

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介绍的是金蝉脱壳的知识,它妙在没有枯燥乏味的介绍,而是安排了“我”,写了“我”的所见,伴随着所感,使文章读到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在揭秘过程中,带领学生弄清“我”怎样搜索追踪,怎样紧盯观察,怎样体察入微,怎样感到奇迹般的变化,怎样觉得“奇特动人”等等。

《金蝉脱壳》[课前思考10]

学习本文,一是要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要着重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特别是学习第四五自然段,这是重点段落,在学生自主理解、感悟、想象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二是教师要及时引导、纠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学语言的同时,提高分析概括和品味积累的能力,从而习得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三是要学习课文生动细致的描述方法,课文记叙脉络清楚,内容浑然一体,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这种表达方法。

《金蝉脱壳》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3. 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温故知新1.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蝉脱壳。2.在文中,作者感叹道:“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课件出示句子)“这”指的是什么事情?(金蝉脱壳)金蝉脱壳神奇有趣,再读课题。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也说金蝉脱壳神奇有趣,你能找出来吗?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指名读好两个感叹句。课件点红“神气有趣”“奇特动人”3.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来细细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二、精读课文,积累内化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是按照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这样的的顺序来写的。(教师相机板书:脱壳前 脱壳时 脱壳后)1.感受奇特动人脱壳前下面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金蝉脱壳前的第三自然段,自由朗读,圈画出最让你感到金蝉脱壳时奇特动人的地方,用心体会。①我们先看金蝉脱壳前有什么神奇动人的地方?出示: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②交流点拨:“我发现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这句话写出了金蝉脱壳的样子。预设:我觉得蝉虫脱壳时全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非常漂亮!(因为蝉虫脱壳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所以被称为——“金蝉”,真漂亮!那请你来读一读)我从“金黄色亮光”,“肥肥的”这两个词语体会出蝉不仅漂亮,而且可爱。(你来读读蝉的可爱、有趣。)我从“紧紧抓住”“停在那里不动了。”可以想象金蝉脱壳时一定很用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你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是学习语文的很好的方法之一。)我们一齐来边读边想像,让金蝉脱壳前的情景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③作者是如何观察这一神奇有趣的情景的呢?抓住“上下搜索”“轻手轻脚”“躲在”“聚精会神”这些体会作者的善于观察。迫切想揭开这个秘密。 脱壳时(1)品读金蝉脱壳的顺序。导入:此时的作者已经悄悄地跺在树背后,准备观赏这奇特动人的一幕了。让我们也一起紧紧地盯住这只蝉虫,感受这精彩的瞬间吧!请快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金蝉脱壳的顺序。出示:“蝉的(    )露出来了,接着(    )钻出来了,而后(    )出来了,最后是(    )脱壳而出。”背—→头—→脚—→尾    指名回答——齐读。(2)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哪里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批注,再和同桌交流交流。①出示:蝉虫整个身体……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预设一: “立刻”写出了蝉露背时很快。“抽搐”“裂开”这些动词把蝉背出壳时情景写得具体。可以用手作蝉虫演示,让学生有个形象感知。 “保护甲颜色的变化从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我觉得非常神奇。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体会颜色变化很快、很神奇,就像我们前一课学习的变色龙一样。(指导朗读)②出示:接着,头钻出来了……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预设:从 “钻“字我感受蝉的灵活、调皮。 “像……一样”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蝉的可爱。“透明发亮”“大眼睛”写出了蝉出壳后的透明发亮,更美了。(指导学生反复朗读)③出示:最有趣的是蝉出壳时的情景。……整个动作配合的自然协调。预设:抓住未出壳的蝉尾“抖动”、“伸着”,已经出壳的上半身“仰”、“扑”,再用脚“抓” “抽”,感受其动作配合的自然协调,领悟神奇动人。④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这一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分不开的,我们一齐来读读这段话,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细细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小结: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呀!(点击板书) 脱壳后这只蝉已经脱掉了旧衣,换上了华丽的新装,我们走近去仔细瞧一瞧,它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

部位 变化 全身(颜色)   翅膀   触角

①重点理解:“奇迹般的变化”:翅膀、触角的变化。身上的颜色由浅而深—深绿色—棕褐色②蝉儿就像一位魔术师。齐读进一步感受“奇迹般的变化”,领悟神奇动人。三、诗意诵读,情感升华1.刚才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现在我们亲眼观赏一下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蝉创造奇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生命的超越。这是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过程。3.师引读: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它是那样——五彩缤纷,就像——,而留在一旁的蝉壳——。四、设疑再读,学法指导1.我们能看到这样奇特动人、神奇有趣的情景得好好的感谢作者,正是由于他的仔细观察,我们今天看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过程。其实,蝉的神奇还不止于此,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大家想知道吗?

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奇特有趣的现象,如:小蝌蚪变成小青蛙,母鸡下蛋等等,都需要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齐读,希望同学们和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眼睛去揭开大自然中的奥秘,发现我们生活中的美!2.今天,我们也要来完成一篇观察日记,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要求: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特点,写一篇观察日记。要向文中的小作者学习写法,做到有顺序、有感情、有详略。     板书设计:脱壳前7.金蝉脱壳(奇特动人)        脱壳时                 生命赞歌 脱壳后

《金蝉脱壳》 篇3

教学《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我依循了如下思路:1、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引读导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奇特的情景。2、在感悟的基础上,懂得仔细观察是揭开秘密、发现美好的金钥匙。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3、组织讨论,知道作者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才让大家都知晓了金蝉脱壳的情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谈话激趣,推想内容。

齐读课题《金蝉脱壳》后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你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吗?于是我就借机给学生讲了一个“三十六计”中“金蝉脱壳”的故事,虽然这是一篇介绍金蝉脱壳的知识性的文章,但教学从成语故事入手,避免纯粹从科学知识术语介入,让孩子能追随“我”的解米密过程,跟踪观察。

二、注重自主,感悟神奇。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阅读和体验构建的过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叙述了“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教学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那奇特动人的情景,通过找句子、画词语、读文字、填表格、作复述等多种形式,具体感悟课文内容。特别是蝉尾脱壳的情景,学生相应找出了“抖动”、“伸着”、“仰”、“扑”、“抓”、“抽”这些动词,并能试着模仿蝉儿的这些动作,引导学生从细致描写中领略作者用词精当,形象生动的特点,体会重点场所的细致逼真的描写。

三、内外结合,迁移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在教学第五段时,我采用了自学,完成表格的方法让学生关注蝉脱壳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让学生体会出写作时要注意条理性,写完一样再写另一样。观察时要看仔细才能在写作时写准确。

学完课文以后我告诉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秘密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种小动物,重点观察它的动作,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在这时提出写作要求,学生欣然接受。

总之,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将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引读导悟,关注物趣人情。

《金蝉脱壳》 篇4

《金蝉脱壳》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用不同的文学体裁向我们描绘了蕴藏着无穷奥秘的大自然。本文写得也是极其生动的,作者把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写出来了,很是吸引人。本文详细描写了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记叙脉络清楚,描写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

我们这堂课是《金蝉脱壳》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学生已经读通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脉络,知道金蝉脱壳是按照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顺序描述的。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3. 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去。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为: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那么如何将这些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

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紧扣“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圈圈画画,进一步研读课文,思考释疑,逐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整个过程,学生的朗读训练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始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有目的地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文本过程中,使学生文本、学生与与作者进行心灵碰撞,从而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表达,并且感受到生命的美。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贴近文本,激趣导入。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在读出《金蝉脱壳》这一课题点奇妙之后,提领“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两句感叹句,调动学生探索和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过两张幻灯片)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积累内化

在细细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进入第二板块——精读课文,积累内化。

紧扣“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这一中心,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脱壳前的部分。这一部分,我采用了自由朗读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圈点的方法,划出描写金蝉脱壳前有什么奇特动人之处,出示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金蝉”名称的来历。指导朗读,采用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让画面鲜活起来。这里,我们还进行了作者细致观察的渗透,为下文的学法指导做铺垫。

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离不开充分的朗读。为了体现朗读的层次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整体性。在每次读之前,我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次,是默读默读,理清金蝉脱壳的顺序。第二次,自由朗读,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让他感到金蝉脱壳时奇特动人的词语,用心体会,小组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情感。

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阅读感受,他们觉得哪个部分有趣就交流哪个部分。有目的地搭建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平台,牢牢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渗透学法的指导。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我们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积极引导、善于捕捉住这些生成,及时给予指导或者鼓励。

对于蝉脱壳后奇迹般的变化,我围绕问题“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让你感到惊奇?”展开教学。学生在自由读基础上,寻求到答案。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奇迹般的变化”,领悟神奇动人。

第三,诗意诵读,情感升华

神奇的金蝉脱壳的过程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这是任何美丽的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播放课件,背景音乐:

每个夏夜,都会有蝉虫从土里面爬出来,

这个洞,就是它爬出来时留下的生命痕迹。

如果蝉有神经,应该也会有蜕变的阵痛吧?

或许这种阵痛是避免不了的。

你瞧,它用尽全身的力气

一挺腰,再挺腰……

好累啊!先休息一会。

好了,继续努力。

准备好,用力将全部的血液,灌进翅膀……

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经历了五次蜕变的它已经爬上高处,准备起飞!

想来,它是快乐的!

为了这一季的飞翔,它在土壤里度过了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的漫长的黑夜!

学生谈感受,金蝉脱壳创造了奇迹,这是生命的超越。学生情感自然得到升华。板书生命赞歌

这样的设计旨在用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华美在于不畏苦难、勇往直前。生命的成长过程神奇而美妙,如诗如画,光辉灿烂。

课文学完了,但是教学的任务没有结束,我们的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到课本中的知识,更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良好素养。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我”细细观察的词句进行通读,领悟没有“我”的细致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就不会如此神奇动人。

在这个过程中,送给同学们一些名人名言,明确观察的重要意义。(名言出自本单元练习)告诉学生生活当中也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学习了别人从观察中获得真知之后,本次作业继续为培养观察精神服务,完成一篇观察日记,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