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2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

《找规律》教学设计 1

设计意图

1、《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同时,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它能让幼儿更加投入参与活动,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游戏中学习,让孩子爱上数学。

2、在《指南》中又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因此本次活动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活动,包括:节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猜猜看等游戏,改变以往幼儿单一的学习模式的方式,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模式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幼儿爱上数学,运用于生活。

活动目标

1、识别相对复杂的排列模式。AABAABAAB、AABBAABBAABB。

2、对相对复杂的模式进行复制、扩展与创造。

重点难点

1、对复杂模式的扩展与创造。

2、理解模式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16个塑料杯子、8张桌子、音乐《小宝贝》歌曲。

2、美术区:排笔、水彩笔、剪刀、双面胶、透明胶。

益智区:飞行棋、麻将、乐高、多米诺、套索、小鱼材料。生活区:勺子、筷子、碗、杯子

衣架、吸管、高跟鞋和平底鞋。

游戏区:实木圆柱、插塑玩具(塑料人和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在传杯子的音乐游戏中感受AAABBCAABBCAABBC的模式

(一)杯子游戏(准备音乐:小宝贝)

1.播放音乐,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今天,我们要一起玩杯子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幼儿:回应

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提炼传杯子音乐游戏中的规律。教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幼儿:回应(拍手,拍桌,传杯子)

教师追问:“那拍了几次手?拍了几次桌子,传了几次杯子?”幼儿:两次手,两次桌,还有一次传杯子

教师小结:“我们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进行的。”

教师:“那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再玩一次游戏。(准备好了吗)

3.播放音乐,幼儿与教师共同感知音乐游戏中的规律。

备注:歌词内容“期待着你的回来,我的小宝贝。”幼儿就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

二、根据动作玩模式

(一)引入新游戏,激发兴趣

1、教师示范动作,请幼儿在动作中寻找规律并请幼儿按规律继续做动作。

(1)教师第一次提问:“看一看何老师动作里的规律是什么?”教师示范动作:(2次拍手1次拍腿为一组,至少连续做3组)

幼儿:“说出规律”(幼儿能说出教师做出来的规律2次拍手1次拍腿)教师:“请你们按照相同的规律做下去。”

幼儿按照刚刚教师的动作规律继续做下去(至少连续3次)

(2)教师再做一次动作,幼儿再玩一次在动作中找规律做动作的游戏。

(右脚尖点地一次,左脚尖点地一次,翘脚一次为一组。至少连续做3组)

(二)个别幼儿做其他幼儿来学,引导幼儿关注动作中的模式1.教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做动作,想一想,你做的是什么动作,你的规律又是什么?”

幼儿:回应,(幼儿做动作)2、教师:“小朋友们看出来了吗?这位小朋友的规律是什么?”幼儿1:拍手、跳、蹲。

备注:(当幼儿回答为一组核心单元规律的时候,教师提醒幼儿模式是3组或

3组以上才能称作为模式。如:某某小朋友,你刚刚的规律是拍手、跳、蹲,然后呢?)幼儿2:拍手、跳、蹲,拍手、跳、蹲,拍手、跳、蹲……

当小朋友明确了模式是3组核心单元或3组以上核心单元,再次总结这位小朋友的模式动作告知其他小朋友。教师总结说:“哦,原来他的规律是,拍手,跳,蹲,拍手,跳,蹲,拍手,跳,蹲的`规律来进行的,那我们现在按照他的这个规律继续做下去吧。

(三)幼儿在圆圈舞的动作中感受身体模式(ABCABCABC)

1、教师:“刚刚的游戏小朋友们玩得特别好,现在老师还有一个动作你们看一看它又有什么规律?”(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为一组,连续做3组)

2、幼儿:回应,(教师的规律是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的规律)

3、教师:“那现在老师请全体小朋友一起手牵手,围成一个圆圈,和老师一起听口令做动作,(1、2、3)口令1代表:迈右脚,口令2代表:迈左脚,口令3代表蹲

4、教师:“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5、幼儿:回应,一起做圆圈动作游戏

6、教师小结:原来呀,在我们的动作里、身体里、节奏里都藏着许多许多的模式

三、模式变变变

(一)识别教室里的模式(整个教室里都摆放了很多的材料,每个方位都有材料。)教师:“教室里有模式吗?”

幼儿:“有”(幼儿下位观察后回位)教师:“你发现的模式在哪里?”

幼儿:“在桌子上,在地上,乐高板上等”。

(二)拓展模式1、交代任务、提出要求

教师:“哦,原来在教室里还有这么多模式,可是老师都还没有来的及将所有的材料摆放完整。(教师在之前就把部分材料摆出不完整规律)

例如:ABCBCABC、AABBAABBAABBABB(幼儿填充模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选一个材料,先仔细观察,找出它的规律,再按照它的规律接着往下摆。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巡视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并进行操作,找出规律并摆放出来。

教师重点观察收集:幼儿操作错误的(递增模式)、摆放较难的(乐高金字塔的递减模式,主要是立体图形),分享评讲

——错误:幼儿摆放结果(AAAABAAAABAAABAAB)教师:“这里有问题吗?”“它的规律应该是什么”幼儿:“没有发现规律”

小结:这个的模式规律是按照ABAABAAABAAAABAAAAAB递增的模式

教师出示正确题目是: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

——难(乐高纵向摆放,成金字塔型)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乐高有什么规律

教师出示成品:最底层乐高摆放为10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二层摆放8格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三层摆放6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四层摆放4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五层摆放2个小乐高方块

教师小结:乐高金字塔是每一层递减2个小乐高方块,所以这个乐高金字塔是递减的模式

3、幼儿创造模式

(1)提出新任务,

教师:“你们太棒了,这次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摆放规律,待会请其他小朋友来猜,

看一看他们能不能说出你的规律。”

“你们可以一个人摆,也可以和同伴合作完成摆放,摆放出不一样的规律。”

(2)幼儿再次游戏,教师指导

结束语:小朋友们,你们今天表现的特别棒,原来呀模式是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体动作中、声音中、玩具的摆放中都有模式

活动总结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充满游戏精神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好玩的音乐游戏和节奏游戏,让幼儿在身体动作、口头语言、韵律和视觉的协同配合下,学习理解动作模式及声音模式的核心单元与重复性;通过有趣的猜猜看游戏,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动手操作、预测验证的活动中进行模式的识别、扩展、创造与转换,生动地呈现了模式的不同表征方式和趣味课堂。在愉快的氛围中,儿童进行着专注和深度的学习,创造出一个个滋长模式、重复模式等等。

找规律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

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寻找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体”。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2、探究规律: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的物体 数目 中间的物体 数目

夹子 手帕

兔子 蘑菇

木桩 篱笆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汇报。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3、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2、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

①出示一组排列。

填空:两端的物体是( ),中间的物体是( ),( )比()多1个。

②这根绳子被打了6个结,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③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

(2)变式练习:

①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骄傲。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

②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③圆周问题:

欣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这样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之说。

如果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怎么样?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中间间隔着栽桃树,可以栽多少棵桃树?

d:对比联系:

师:前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而在圆周上,它们为什么又是相等的呢?

(课件演示:把直线转化成圆周,两端的物体重合)

④机动练习: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计划在校园主干道一边按照一一间隔的规律来摆设鲜花美化校园。(课件出示图)

有25盆蓝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师:大家想到了三种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来,你们要是做美化设计师还是挺称职的。课后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学的规律来设计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卧室。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规律,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找规律》教案 3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创设过新年,学生布置教室的情境。

2.出示课本第88页主题图。

问:图上画了什么?这些彩旗、小花、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挂的?

教师指出:它们的摆放都有自己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感受、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彩旗”图部分。

(1)指最后一面未涂色的旗,请学生猜一猜“会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2.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灯笼”图和“小朋友队列”图。

(1)小组讨论: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有什么规律呢?

(2)小组讨论: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3)学生举手回答。

3.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花朵”排列图(花朵颜色改为红、黄、绿)。

(1)同桌讨论:彩花的排列有规律吗?请猜猜后两朵未上色的小花应该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4.小结:小花、彩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三、运用规律

1.出示课本第89页涂色练习(第1题)的卡片(每个学生一张)。

(1)学生按规律涂卡片上的颜色。

(2)指名学生拿涂色卡片上实物投影展示作品。

2.准备学具(△、○、□),每个学生一份。

(1)学生自己设计规律,按规律摆学具。

(2)把摆好的学具拿到实物投影展示,让其他同学猜规律。

3.联系生活。

(1)问: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2)学生举手回答。

4.布置教室。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星星、动物玩具、灯笼(每4人小组一份)。

(2)问:你们能按规律摆放星星、动物玩具、灯笼吗?

(3)四人小组领取物品,交流合作,学生动手挂星星、玩具、灯笼。

(4)小组之间互相参观按规律挂好的物品,如发现错误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法。

四、全课总结(总结略)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找规律》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课本p59~60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p62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掌握用计算方法解决周期问题,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知新知

(欣赏图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星期等)

师:其实,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是有规律的,里面还含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数学新课程在内容选择上,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的有机整合,把学生源于生活世界的丰富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强调“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伊始,教师从学生熟识的自然现象切入,不仅顺应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自然引发学生对周期现象的“感应”,从而形成共同的数学学习心理趋向。]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

师:为了庆祝国庆节,老师设计了几种装点校园的方案,我们一起来看。

师: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生:盆花、彩灯、彩旗

师: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摆放,你能发现什么?(生独立思考,交流发现)

生: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一定规律摆放的。

全班交流: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首先感知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规律是确定不变的。交流、汇报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规律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 ]

2、自主探究盆花,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出示盆花小图)

师: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师:想一想: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猜猜看。

师:你有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你想到的办法。

教师巡视,注意每一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办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交流讨论后整理板书)

预设:

a列举法:

师: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生:左起,第1、3、5、7盆都是蓝花,第2、4、6、8盆都是红花。位置是奇数的都是蓝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

师:你能用这个方法快速判断出第20盆是什么颜色的花?第23盆?第200盆?第999盆呢?

b画图法:

生:画图(提示学生用符号来表示)。○表示蓝花,●表示红花,○●○●○●○●○●○●○●○ 第15盆是蓝花。

师:哦!一个一个画,虽然麻烦些,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c计算法: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每两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所以第15盆是蓝花。(教师板书)

师:“2”从哪里来?“7”表示什么?余数是1表示什么?

生:除数“2”表示每组2盆花,商“7”表示有这样完整的7组,余数“1”说明第15盆花是第8组的第一盆,它的颜色和每一组的第1盆相同。(可以请2—3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画圆的图画圈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找盆花的规律,了解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情境设计,使学生逐步进入探索的状态,通过看图、同桌交流,让学生感知摆放规律的过程,找出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规律。在引导学生探索“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一问题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尽可能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用除法计算的解题策略。]

3、独立尝试,优化解题方法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彩灯,谁再说说彩灯是怎么排列的?(课件出示彩灯图)

(1)“试一试”第1题。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彩灯,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你会解答吗?请你在纸上试试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们是怎么解答的?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追问。

明确:用列举奇数偶数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有局限性的,它只适合两个一组的排列。

让用计算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师:为什么要除以3?余数2说明了什么?

师: 那第18个彩灯是什么颜色,我们可以怎么列算式?(课件出示:18÷3=6(组)),师:得数没有余数,该怎样得到答案呢?

师:第4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呢?谁能快速帮老师找到答案?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答

明确:画图的方法对于数目较小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数目大了,就很麻烦了。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主要通过哪个数来判断的?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余数是1是说明彩灯是红色的,余数是2是说明彩灯是紫色的,余数是0是说明彩灯是绿色的。

师: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用到了列举、画图、计算三种方法,�

(2)“试一试”第2题(课件出示彩旗图)

过渡语:我们再来看看彩旗,谁再说说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课件出示:从左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师:你会解答吗?请你独立完成。

师:左起第21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如何解答?

(课件出示:21÷4=5(组)……1(面))

师:余数是1,说明是什么颜色的?

师:左起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如何解答?

(课件出示:23÷4=5(组)……3(面))

师:余数是3,说明是什么颜色的?

师: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怎样根据余数判断是红旗还是黄旗呢?

(课件出示: 余数是1、2时是红旗。余数是3、0时是黄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不强行规定用某一种方法去解题,放手让学生采用画图、列举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从而实现解题策略的优化。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根据除法计算所得的余数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这类周期问题的模型及解题策略。]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过渡语:既然大家都学得这么好,老师出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好吗?

1、练一练第1题

师:有两位同学玩起了这样的数学游戏,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两同学摆●●○●●○●●○……)。他们是怎么摆的?

师:如果继续摆下去,猜一猜,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如何算? (课件出示: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

口头汇报(课件出示:21÷3=7(组),第21枚摆的是白子)

2、练一练第2题

师:小红在怎么穿珠子?每组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每组按绿、黄、蓝、红的顺序排列)

师:你能口算吗?(课件出示:题目要求:第18颗珠是什么颜色?第24颗呢?)

师:谁来口答?(课件出示:18÷4=4(组)……2(个)  24÷4=6(组))

师:第一个算式中两个“4”各表示什么意思?

(开放)要保证第32颗是红的应该怎么排列?讨论,设计,交流

(拓展)5颗珠子一组,要保证第24颗是红的,应该怎么排列?

3、练一练第3题。(课件出示:第3题要求及图)

师:请看下一题,谁来读一下题目要求?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60页,完成练一练的第三题,把算式写在旁边。

指名学生汇报答案。

师针对每一题提问:你是怎么想的?(预设:每组几个?所以除以几。余数是几说明是第几个?)

师:为什么三道题都是问第32个图形,结果却不一样呢?(每组的个数不一样,图形的形状也不一样)

小结:同学们,学习到这儿,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解答有规律的题目比较简单了吗?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与拓展,进一步加深对周期性排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巩固用计算法找出答案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规律的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巩固新知。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找规律》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示课题

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出示学习提纲,探究新知

1、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记下来。

b、例7的(1),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

方法提示: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讨论: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后面应怎么摆呢?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例7的(2)(3)。

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找出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照样子创造规律。

2、学习例8。

讨论: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

方法: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练习:学生自己创造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三、巩固提升

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完成第92页思考题。

《找规律》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第48~49页例题,:“想想做做”地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观察、猜测、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探索和合作交流“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一部分:初步感知规律(2分钟)

1、出示图,你能猜猜接下来老师会放什么吗?

2、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咦,猜得真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是一个隔一个摆的,象这样的一个隔着一

个排列,我们叫它“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间隔排列”这种情况中的规律。

第二部分:发现规律(8分钟)

1、看图,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出间隔排列的事物吗?把你的发现轻声地说给同桌听听。

2、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学生说时,教师板书)

3、你能在图中找出间隔排列的事物吗?

兔子和蘑菇是不是间隔排列呢?

师边指图形边请学生齐说“兔子、蘑菇、兔子、蘑菇……”

兔子和蘑菇是间隔排列,从兔子开始排,中间隔着蘑菇,一直排到兔子结束。(板书:兔子蘑菇)

数一数,兔子有几只?蘑菇有几个?(师补充板书)

4、兔子排在队伍的两端,我们就把它叫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

蘑菇排在兔子的中间,我们就把排在中间的物体叫做“中间物体”(板书:中间物体)

5、除了兔子和蘑菇,还有其他也是这样间隔排列的吗?(板书:夹子手帕;树桩篱笆)

6、数数各有多少个?(师板书)

7、总结规律。

师:观察一下这4组事物,有没有一定的规律。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一说

排在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板书:两端比中间多1)

两端的物体相同(板书)

(3)师:噢,原来这四组事物都是间隔排列,两端相同,而且排在两端的事物都比中间的多1,反过来,中间的都比两端的少1。

8、一开始的小棒和圆片是不是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呢?

继续摆小棒和圆片,数一数是否符合刚才找到的规律,如果这里有10根小棒,该有多少圆片?如果这里有15个圆片,该有多少根小棒呢?

第三部分:运用规律(25分钟)

寻找到规律还不够,关键是我们要学会用规律解决问题。

1、先来一个简单的,5个8相加,要用几个加号?

2、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3、①小东用30张纸订成一本本子,从头数起,每两张纸之间夹一片树叶,这本本子内一共可以放进多少片树叶?

②明明用同样的方法夹树叶,用了99片树叶,那么明明这本本子有多少页?

4、(1)学校一条大路的一边共插了20面彩旗。如果每两面彩旗之间放一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2)如果使每两盆花之间有一面彩旗,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5、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如果需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提醒:要注意两端物体是什么,中间物体又是什么?

6、(1)河堤的一边栽了8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指名口答。

(2)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8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①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不同?(重点突出“圆形”、“一周”、“一边”)

师:噢,原来刚才是在一条直线上栽柳树和桃树,而现在是在圆形池塘的周围栽柳树和桃树。

可能的结果:7棵、8棵、9棵

②师:这3个结果到底哪个正确呢?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因为在这个游戏中有个小秘密,你如果找到了这个秘密,也许就能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结果了,比一比,谁能先找到这个秘密。

排队游戏。

①请4名男同学上来排成一排,想一想,每2个男同学中间站1个女同学,应该叫几个女同学上来?(3个)

②请3个女同学上来站成一排,问:这样排符合我们今天所讲的规律吗?

现在,请这7名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看一看,这样排符合我们所讲的规律吗?

该怎么办?(下去一个男生或上来一个女生)

数一数,男生和女生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围成一圈的时候男女生人数相等了)

师:现在你知道这道题的结果了吗?

7、摆花题

①8盆红花摆成了1个正方形,在每2盆红花之间放1盆黄花,应该放几盆黄花?

②8盆红花摆成了1个三角形,在每2盆红花之间放1盆黄花,应该放几盆黄花?

③你有什么发现?

生:如果两种事物围起来的话,不管围的是什么图形,他们的数量是同样多的。

这是间隔排列的第二种情况,首尾相连时,

两种物体的数量是相同的。(板书)

8、拓展题(备用)

任意任意拿几根小棒和圆片间隔排列,并且两端物体相同,摆成一排。

(1)两端都摆小棒,摆了20根小棒,圆片应摆几个?

(2)两端都摆小棒,摆了50个圆片,小棒应摆几根?

(3)两端物体相同,摆了7根小棒,圆片可能摆了几个?

6个,小棒和圆片间隔排列,两端都摆小棒,小棒比圆片多1。

8个,小棒和圆片间隔排列,两端都摆圆片,圆片比小棒多1。

第四部分: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找一找,看一看,发现了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只要大家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更多的规律,希望大家做个有心人。

第五部分:课堂作业(5分钟)

完成《一课一练》第37页。

课后作业题:

小小设计师:运用今天学到的规律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来。

教后反思:

“找规律”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之一,它蕴含着深刻的教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基础知识之一。这部分内容原本是数学竞赛植树问题中的内容,一共有四种类型:(1)一端植的;(2)两端植的;(3)两端都不植的;(4)首尾相连的。现在把这部分内容摆在了课堂教学中,这是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从给定的事物中发现蕴含的简单规律,然后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重难点就是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课从摆小棒和圆片入手,让学生猜测其中有何规律,揭示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间隔排列”,然后把间隔排列分成两类,一是两端相同时的间隔排列,二是首尾相连时的间隔排列。第一类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自己的除规律,两端的事物比中间的事物多1。这其中练习题的第二题我是把它归到这一类的,因为这可以把木料段看成是两端事物,锯口看成是中间事物,这样还是满足刚才的规律的。至于第二个类型的题目是在习题中才出现的,我是想通过题目的相互比较,游戏的实际演示,学生会得出不管是什么形状,只要是围成封闭图形并且是间隔排列,那么两种事物的数量是相同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的设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原因有二,一是课堂上前半部分练习的题量稍稍多了点,占用了一部分的时间,二是课堂上提问的都是班级中的学习有点困难的学生,拖了一点时间,导致了第二种类型的题目讲得不够到位,有点草草收场的味道,于试教时的情况绝然不同,试教时不仅是把课堂内容全部完成,并且还把《一课一练》上相关的习题完成。这也就说明课堂的应变能力还得进一步的提高。

《找规律》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激发创新意识。

3.使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

幼儿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并引导幼儿能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不同动物学具各6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规律。

1、小朋友我们准备开联欢会,我们要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想不想去看看?(想)请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幼1: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幼2: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都有规律的。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幼1:是黄色的。

幼2:下一面是黄旗。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幼儿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幼: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师:.如果让你给彩旗按你找到的规律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

2、课件出示彩花图、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幼儿思考、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幼1:彩花是按绿花、紫花,绿花、紫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的。

幼2:灯笼是按紫、红、紫、红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幼3: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女孩。

该怎么分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

3.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和灯笼排列的规律,接下来的我们进行闯关游戏,有信心吗?

(一)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出示课件,幼儿能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同?

总结:

(1)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

(2)一个只有颜色的规律,一个既有颜色,又有形状的规律。(点: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二)第二关:涂一涂。

(1)出示课件师:同学位表现很不错,接下来你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同时课件出示例3。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样涂的。(指明幼儿汇报)

(2).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

师:第③小题谁发现有其他规律?(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来发现规律。)

(三)、看谁找得快出示课件让幼儿找一找下一个图片会是什么,并指名反馈。

(四)活跃课堂气氛,在歌曲中找规律。

出示课件和音乐《幸福拍手歌》,请幼儿边唱边跳。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

2、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课件出示: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生回答。(教室的天花板、地板、黑板上的奖品、自己的衣服。)

动手摆一摆:(小小设计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好的及时表扬汇报。课件演示学生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你们开心吗?老师也很开心,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谁来说说你们的收获?

师:我们除了按照事物的颜色、形状来找规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图画、动作、声音的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这些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

(1)猜图形

(2)说规律

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依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依次排列。)

2、描述规律,巩固认识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这些图形呢?

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依次排列。

媒体:分组圈出

3、小结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索、利用规律

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什么图形呢?

(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3=5……2(板书)

a:解释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总数板书)为什么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

商5是指什么?(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

余数2又是指什么呢?(还多2个)(板书:个——)

b:精确定位

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第二个。为什么是第六组?(因为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

第六组中的第二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c:深入体会

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为什么看第一组的图形就知道第五组的图形了呢?

对,这里每一组图形的第二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组的第二个图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验证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摆摆看。(板书:摆出六组图形)

(4)小结:

看来,我们不光可以用摆的方法知道第17个是,还可以用除法来判断,你们喜欢用哪个方法?

第17个图形我们是用除法来计算的,那么其它序号的图形例如第19个,第24个能用除法来判断吗?看来用除法可以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看算式判断

看来,我们要知道这组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这儿老师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算式判断吗?

25 3=8……1 30 3=10 71 3=23……2

《找规律》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85-----8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并通过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课前谈话,参与游戏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记得多”。

2.感知规律,揭示课题:

好,记住了吗?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秘密?(生答)

对,像第一组这样前面怎样,后面也是怎样的,而且不断地重复出现,一般来说至少出现3次,我们就说第一组是有规律的。

(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

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这就是我们就今天学习的内容:找规律(补充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创设情境:孩子们,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答)你们喜欢“六一”儿童节吗?六一儿童节学校布置了一个漂亮的'会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幅图中有什么?

预设:

图中有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图中的规律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2)指导学生描述规律

1、学生同桌说规律时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引导学生描述规律:

1、我找到了(xx)的排列规律。

2、(xx)的排列规律是(xx)。

【如:彩旗的规律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

学生说完后,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刚才找到了彩旗、小花、灯笼和跳舞的小朋友,都是按顺序重复出现的,像这样按顺序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3)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在图上圈一圈

同学们刚才发现了不少的规律。在我们找到的每一组规律中都有重复的部分。你能找出每组中有规律的重复部分并用虚线框圈出来吗?

教师总结: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当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两个层次,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接着同时出现“灯笼”图、“彩花”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

本环节如此安排的依据是: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先找简单的规律再找复杂的规律,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既面向全体,又让有困难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还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渴求。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自学检测)

同学们可真聪明,接下来我们进行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吗?

(一) 第一关:猜一猜,接下来是谁?

(二) (出示课件,让学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

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用?

总结: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二)第二关:涂一涂,接下来是谁?(出示课件)

同学们表现很不错,接下来我们来闯第二关涂一涂

(要求:先确定规律,再按照这个规律来涂。涂好后请用虚线分组。

同桌可以互相评一评,说一说。)

汇报展示,评议。

第三关:动手摆一摆(小小设计师)

2、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是有心人!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你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三人一个小组,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创造吧!看哪个小组创造出来的规律又特别又漂亮。 要求:

(1)用学具盒中的圆片和三角形摆出有规律的图案。

(2)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摆的规律。

{展示学生摆的作品,指名让学生说,他摆的图形是按照(xx)重复排列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一猜”、“涂一涂”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 接着完成“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摆学具,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地发散并创设出更多的、更复杂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按规律摆学具环节,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已得到加强,已能判断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所以此环节承上启下,意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此环节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四、当堂测试:

1、找规律填数:

2、摆一摆,填一填。

3、火眼金晴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3、漂亮的条格背心,一道红一道白,一道黑一道白。

漂亮的手链。

钟表上刻度的排列。

布匹上美丽的图案。

军队中整齐划一的步调。

公路上的人行横道,一道白一道黑。

(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有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藏在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七:抽查清:

1、每条小鱼用7块卡片拼成,拼3条小鱼,一共用了多少块卡片?

2、一共有13人,每4人一个小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八、板书设计:

找规律

有规律的一组

《找规律》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85-----8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并通过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课前谈话,参与游戏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记得多”。

2.感知规律,揭示课题:

好,记住了吗?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秘密?(生答)

对,像第一组这样前面怎样,后面也是怎样的,而且不断地重复出现,一般来说至少出现3次,我们就说第一组是有规律的。

(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

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这就是我们就今天学习的内容:找规律(补充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创设情境:孩子们,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答)你们喜欢“六一”儿童节吗?六一儿童节学校布置了一个漂亮的会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幅图中有什么?

预设:

图中有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图中的规律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2)指导学生描述规律

1.学生同桌说规律时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引导学生描述规律:

1、我找到了(xx)的排列规律。

2、(xx)的排列规律是(xx)。

【如:彩旗的'规律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

学生说完后,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刚才找到了彩旗、小花、灯笼和跳舞的小朋友,都是按顺序重复出现的,像这样按顺序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3)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在图上圈一圈

同学们刚才发现了不少的规律。在我们找到的每一组规律中都有重复的部分。你能找出每组中有规律的重复部分并用虚线框圈出来吗?

教师总结: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当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两个层次,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接着同时出现“灯笼”图、“彩花”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

本环节如此安排的依据是: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先找简单的规律再找复杂的规律,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既面向全体,又让有困难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还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渴求。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自学检测)

同学们可真聪明,接下来我们进行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吗?

(一) 第一关:猜一猜,接下来是谁?

(二) (出示课件,让学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

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用?

总结: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二)第二关:涂一涂,接下来是谁?(出示课件)

同学们表现很不错,接下来我们来闯第二关涂一涂

(要求:先确定规律,再按照这个规律来涂。涂好后请用虚线分组。

同桌可以互相评一评,说一说。)

汇报展示,评议。

第三关:动手摆一摆(小小设计师)

2.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是有心人!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你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三人一个小组,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创造吧!看哪个小组创造出来的规律又特别又漂亮。 要求:

(1)用学具盒中的圆片和三角形摆出有规律的图案。

(2)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摆的规律。

{展示学生摆的作品,指名让学生说,他摆的图形是按照(xx)重复排列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一猜”、“涂一涂”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 接着完成“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摆学具,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地发散并创设出更多的、更复杂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按规律摆学具环节,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已得到加强,已能判断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所以此环节承上启下,意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此环节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四、当堂测试:

1.找规律填数:

2.摆一摆,填一填。

3.火眼金晴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3.漂亮的条格背心,一道红一道白,一道黑一道白。

漂亮的手链。

钟表上刻度的排列。

布匹上美丽的图案。

军队中整齐划一的步调。

公路上的人行横道,一道白一道黑。

(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有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藏在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七:抽查清:

1.每条小鱼用7块卡片拼成,拼3条小鱼,一共用了多少块卡片?

2.一共有13人,每4人一个小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八、板书设计:

找规律

有规律的一组

《找规律》教案 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时间

4课时

课题一 找规律(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想邀请我们到数学一定去游玩,可是我们没有通行证,去不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小精灵说:只要我们能通过他们的考验,就可以得到通行证。同学们有信心拿到通行证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出示课件)考考你的记忆力

1、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出示两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这两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2、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你记住图上有什么了吗?(生答后,演示验证)

如果要接着往下摆,该摆什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3、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这次你记住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往下摆,你会吗?

4、同时出示三组图:

大家都能很快记住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图形,并且能接着往下摆;可是第三组却不那么好记了,而且对于往下该怎样摆,同学们的意见也很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演示:

二、学习例题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习。

投影演示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2、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多么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扔纸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三、联系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4、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排列,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它们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小精灵悄悄地对我说: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过“智力闯关”,就能得到数学王国的通行证了。这个关我们闯不闯?(出示题目)

1、小龟上山

看一看小龟走的路线,猜一猜小龟要到哪个山头上?你是怎么想的?

2、花束

看一看每一束花的排列,想一想:下一束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穿珠

想一想:下面该穿几个珠子了?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闯关成功!看一看小精灵给同学们拿来了什么?(出示通行证,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数学王国通行证”。)

五、深化拓展

数学王国的数学博士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他也出了一道题来考大家。

出示:

小组合作,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演示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

排列

课后小记:

课题二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

教科书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小棒、正方形卡片、灰兔、白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例6,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学生活动。

(3)小组交流。

(4)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三、练习

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课题三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

教科书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不仅探索了有关图形的规律,而且还探索了有关数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7。

(1)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1,第2组都是加2,第三组也是加2。

2、学习例8。

(1)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5,第2组都是加3。

三、完成做一做。

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其他有规律的数字排列。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课题四 练习

教学内容

92页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完成练习十六的练习:

1、第1题:圈出合适的图形。

(1)学生明确题意。

(2)根据规律圈出相应的图形。

(3)汇报交流。

2、第2题:涂色。

(1)先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涂色。

(2)学生活动。

(3)汇报交流。

3、第3题:摆出下一组图形。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4、第4题:找规律填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2,第2组都是减2,第3祖是加2。

5、思考题:摆一摆,算一算。

(1)学生根据要求摆圆片,然后填数。

(2)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1 3 6 10 (15)

2 3 4 5

三、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

1 3 6 10 (15)

2 3 4 5

《找规律》教案 1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活动准备:

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初步认识规律。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

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

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那么你们看,这种按照一二三,一二三……的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按规律排序。

二、引导幼儿按颜色和形状等规律排序。

1、师:昨天,小白兔送给老师一条美丽的彩带。它是用漂亮的水果装饰的!(教师用图卡摆出水果的规律)(苹果,桃子,梨)师:刚才我们知道穿衣服有规律,那么,我们看看这些水果的排列有规律吗?(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颜色和形状来找规律)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些水果的排列有两种规律,一种是按颜色,一种是按形状。我们可以给这些水果起上代号,苹果是1号,桃子是2号,梨是3号,这样又成了123,123……这样的规律了,我们把这种排序也叫做按规律排序。

2、师:(把水果拿下)我觉得,小白兔的彩带还可以更加的漂亮,不过这需要能干的小朋友用这些水果摆出不一样的规律。谁能做到呢?(示意幼儿举手回答)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摆规律,幼儿摆完后,教师带领全班幼儿进行点评,并举例告诉幼儿其他的规律。

三、请幼儿动手找规律。

1、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想试一试排列水果的规律,其实啊,不只这些水果能排出规律,我们的图形宝宝也很神奇!(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卡)你们看,它们是……?(请幼儿回答。)师:这些图形宝宝能排列出很多很多的规律,你们想试一试吗?

师:那我们在哪里排呢?请小朋友们看!(房子)师:这是谁的房子?(小兔)师:你们怎么知道的?(蘑菇)(小兔出来表扬幼儿真聪明)师:原来呀,小兔造了一间新房子,你看多漂亮呀,还在门前修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可是小兔觉得小路光秃秃的不好看,所以它想用瓷砖装饰一下,你们愿意帮它这个忙吗?

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瓷砖呢?(图形)(教师再次出示图形卡提示幼儿)师:对了,但是小兔有个要求,必须要按规律铺瓷砖,并且用不着的瓷砖不能到处乱扔,要放到小篮子里,小朋友们能做到吗?(能)师:下面,请小朋友搬椅子坐回桌子上并且用用我们的图形宝宝来铺路吧!一定要记住按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的规律来铺,我们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能铺出与众不同的规律!(教师巡回指导)四、教师小结,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规律。

师:其实除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学到的规律排序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可以把它排成顺序。(白天晚上、红绿灯)师:其实啊!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我们要按规律来做,像穿衣服就不能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否则会带来麻烦,红绿灯就要求我们要遵守它的规律,否则就会发生危险。

师:好了,今天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老师希望,下课以后,小朋友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规律!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

活动反思:

找规律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维灵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发现,才能理解规律,而这些要求单靠老师的讲解显得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在平时的小游戏中,我让孩子通过观察来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激发他们创造简单规律的兴趣,感受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就可以在运用规律来进行花边装饰,还在整理班级用品时也可以运用规律性地来排列,在排列队伍中也同样可以运用规律进行,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13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观察贴图找寻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贴两组红黄小花)

问:谁能知道接下来贴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红色)

问:为什么你会猜是红色呢?(叫多人回答)

师: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们刚刚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三组)

师:仔细观察下这些小花,你会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

问:谁能上来将小花重复的部分圈起来?(提醒从前往后,圈出红黄)

小结:小花的排列的规律是,将红黄作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2、动手找寻规律。

师:谁能用这些小花排出另外一种规律?(两位同学来排,其他的在座位上思考)(黄红黄红)

问:你能发现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黄红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3、提升观察(三个为一组)

师:将小花按照红黄黄、红黄黄依次排列下去,让学生找寻规律。

问:你能说出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红黄黄为一组,一组一组往下排)

问:这与前面摆的两组小花的规律有何不同?(前面为两个一组,这个是三个一组)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两个为一组,还可以三个为一组,当然也可以4个、5个、甚至更多个为一组。

二、应用新知

问: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找出生活中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吗?

三、总结

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希望你们学了这节课后能用你们敏锐的小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事物的排列规律,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14

《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下面是本文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

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

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比赛中感知规律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始。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

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补充板书:找规律)

二、情境中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看(出示主题图),这些孩子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什么布置的?在漂亮的彩旗、灯笼、小花中还藏着数学秘密呢。请大家仔细观察,把你发现的秘密说给同桌同学听。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刻,在此创设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2、观察,同桌交流

3、发现规律,汇报:

那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1)彩旗:一黄一红

①充分让学生说,(学生肯定回答较为哆嗦如: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

②谁和他发现的一样,再说说。

老师把你看到的贴出来,一黄一红、一黄一红、一黄,问:下边贴什么?贴个蓝的行吗?为什么?接着说下去,一黄一红,一黄一红……

评价:他们观察的可真仔细。

③把老师贴出的一齐说说,师打节拍生读。

④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老是这样)问:哪样?什么意思?总是这样,就是重复。

⑤追问:谁在重复?老师圈圈,画竖虚线,用手指黑板,一组一组出现,就是重复。

师小结:彩旗是按照一黄一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你们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

谁来完整的说说彩旗是按什么重复排列的。

(训练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完整的话语)

(2)灯笼、小花方法同彩旗教学方法一样。(每说出一个规律课件跟上)

灯笼是按照一紫一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后面两个呢?

小花是按照一绿一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问:中间两个呢?指一组生接着往后排。

注意要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达出灯笼、小花的规律。

(3)小朋友队伍:看,这些孩子在自己布置的教室里练习舞蹈呢!你从小朋友的队伍里发现了什么秘密?(抽生说并表扬生:你的规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师:他们是围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为开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为开始呢?(一女一男)

小结: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刚才,通过观察,你们不但从彩旗、灯笼、小花中找到了他们颜色上的排列规律,从小朋友的队伍中找到了性别的排列规律。

(4)不同颜色数量不同

如果这样布置教室呢?

你觉得有规律吗?读出来。问:你是按什么不同找到规律的?后边该是什么色的灯笼?

(5)形状不同

如果这样布置教室呢?

有规律吗?读出来。问:你是按什么不同找到规律的?后边该是什么?

(6) 观察比较,这两组图形都有规律,有什么不同?

小结: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颜色的变化,还要注意到形状的变化,甚至还要注意数量的变化。

4、那再和前面的小花、彩旗、灯笼比一比,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看起来,规律不是单一的,同一形状,不同颜色重复排列有规律,不同颜色,数量不同重复排列也有规律,同一颜色,形状不同,数量也不同重复排列还有规律,那我们就说,只要不断重复排列就有规律。

三、操作中创造规律

1、接下来,想不想自己动手摆一摆,创造出新的规律。

听清要求: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出更新的一组规律。我们看看谁摆出的规律又漂亮又与众不同。

2、同时指名到黑板上摆规律。

汇报展示:

(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拼摆出规律的图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的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这个环节体现了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

(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四、练习中巩固规律

导语:你们能够创造出这么美的规律,下面快来判断判断。

1、判断,这是不是有规律的排列?

讨论、交流

评价:你们可真会交流。

2、快想一想,这三组图形如果每组按规律排下去,哪组第6个是红色的?

学生猜,老师问: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或问为什么?)

五、作业中运用规律

看书88页例1我们讲过了,例2说一说,89页例3和下边的做一做涂色。

六、生活中欣赏规律

1、我们身边有规律的事物很多,谁能说说?

找规律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

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

(1)猜图形

(2)说规律

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依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依次排列。)

2、描述规律,巩固认识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这些图形呢?

()()

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3、小结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索、利用规律

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什么图形呢?

(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 3=5……2(板书)

a:解释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总数板书)为什么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

商5是指什么?(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

余数2又是指什么呢?(还多2个)(板书:个——)

b:精确定位

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第二个。为什么是第六组?(因为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

第六组中的第二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c:深入体会

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为什么看第一组的图形就知道第五组的图形了呢?

对,这里每一组图形的第二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组的第二个图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验证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摆摆看。(板书:摆出六组图形)

(4)小结:

看来,我们不光可以用摆的方法知道第17个是,还可以用除法来判断,你们喜欢用哪个方法?

第17个图形我们是用除法来计算的,那么其它序号的图形例如第19个,第24个能用除法来判断吗?看来用除法可以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看算式判断

看来,我们要知道这组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这儿老师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算式判断吗?

25 3=8……1 30 3=10 71 3=23……2

同学们刚才在判断第几组的时候,是看的什么呀?根据商怎么判断的?共3页,当前第1页123五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教学反思相关文章:人教版五下教材分析: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苏教版数学五下:《等式的性质》练习题三、认识小数练习题认识公顷教学设计第4课:一个数除以小数北师大五上《点阵中的规律》教学实录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数的奇偶性》

《找规律》教学设计 1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 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上衣和裙子图片,记录纸,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现象

谈话:无锡有许多旅游景点(多媒体显示无锡的风景图片),小红和爸爸妈妈想来无锡玩。为了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用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学生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二、 合作探究,体会有序思考

1. 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己挑。

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请学生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

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 比较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3. 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

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1) 选上衣,先用绿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再用黄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2) 选裙子,先用粉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再用蓝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最后用大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

4. 小结。

谈话:(电脑演示)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以先用上衣进行有序搭配,也可以先用裙子进行有序搭配。

三、 创新表示,感受符号思想

出示问题:小红的爸爸为了这次旅游,准备了3件衬衫和3条领带,(课件出示3件衬衫和3条领带图)衬衫和领带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 讨论。

启发:刚才我们用学具摆出了上衣和裙子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领带与衬衫的搭配方法全都表示出来呢?同桌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提示可用连线的方法。

2. 尝试。

谈话: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的方法吧。

展示学生作业,简要评析。

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有画实物的,有画简单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

3. 比较。

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小结: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的方法更简洁些。

4. 归纳。

电脑演示:电脑小博士就是用简单图形表示的,他用梯形表示领带,用长方形表示衬衫。把3条领带和3件衬衫进行搭配,可以先用领带进行有序搭配(电脑连线),也可以先用衬衫进行有序搭配(电脑连线)。

提问:如果领带的条数不变,衬衫减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6。

再问:如果衬衫的件数不变,领带增加一条,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3=12。

引导: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衬衫的件数和领带的条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是什么关系?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领带条数与衬衫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

四、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 路线问题。

电脑演示:穿上漂亮的衣服,小红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无锡。打开地图,他们准备从火车站出发,经过五爱广场,到锡惠公园去玩。

提问:那从火车站到锡惠公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呢?

学生交流。

再问:这么多的走法?选哪一种比较合适?

学生交流。

小结:当搭配的结果很多时,要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搭配方案。

2. 奖品问题。

谈话:锡惠公园里有许多有奖游戏,小红的运气真不错,她得奖了。来到领奖处,让我们听听领奖处的叔叔跟她说了什么。

(电脑播放录音)“小朋友,恭喜你得奖。你可以选一个木偶,配上一顶帽子,或者配上一条围巾作为奖品。领奖之前我可要先考考你喔。现在有3只木偶,2顶帽子和3条围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的方法呢?”

学生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

3. 游戏问题。

同学们在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有没有注意其中也有我们研究的搭配规律呢?你知道在这个游戏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来呢?

同桌商量,试着玩一玩。

交流玩法:一个同学连续出三次“石头”,另一个同学依次出“石头”“剪刀”和“布”,就这样玩下去。

同桌两人玩一玩,然后交换一下角色,再玩一玩。

学生活动后,说一说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小结:原来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 全课小结,引导延伸

(略)。

《找规律》教学设计 17

授课教师:太原市师范二附小 石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5)及课后“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

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

生2:我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学生独立表演。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

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找规律教学设计 18

【课题】找规律(苏教版小学四年级)

【教材简解】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单元中第一课时, 第48~49 页的例1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 找规律” 是学生首次接触找规律这一数学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规律,并能够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例题让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分别观察、分析晾晒的手帕块数和所用夹子个数,小白兔只数和蘑菇个数,篱笆的块数和所用木桩的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规律。“ 试一试” 让学生操作学具表示上述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其中的规律,并对不同现象中的规律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体会相应的数学模型。“ 想一想” 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具有类似数学规律的例子,进一步打开思路,使认识更加清晰。“ 想想做做” 继续呈现出了一些蕴涵同样规律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直接运用规律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认识。其中第3 题还能让学生体会生活现象的复杂多样,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目标预设】

1 ,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 ”这一规律。

2, 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3, 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理念】全课设计力图凸显“找”的味道。充分挖掘教材的文本资源,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步积累感性认识, 感悟其中的规律,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 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无论是表达间隔排列规律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尊重学生的方法和个性特点,突出过程中的数学思考。培养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理性精神与规则意识,追求“有本、有人、有效”的数学课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每两个物体之间夹另一个物体”。

师:同学们在这个月的教师节里,老师受到了一份非常美丽的礼物,大家一起来欣赏(师拿出一个纸盒,从中露出一串千纸鹤最上面的两只,一只红的一只绿的)这是……

师:对了,你们猜猜看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生猜,师拉出下一个红色的千纸鹤)

师: ( 师拉出下一个纸鹤,并且一端固定,使纸鹤串竖直展现在学生面前) ,其实老师这份神秘的礼物就是一串纸鹤,( 手指着纸鹤) 它是怎样排列的?

师引导生:一红一绿依次间隔排列的。

师:而且最后一个纸鹤是……

生:红色。

师:它与第一个纸鹤的颜色是……学生接:相同的。

师: 这位同学很有审美观,还做到了开头和结尾相呼应啊, 那么这样排列的纸鹤是红的多, 还是绿的多, 这个中间又有什么规律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其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对“--间隔排列”概念的理解有点困难,教师创设了欣赏纸鹤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给学生直观形象的一一间隔排列实例。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注重倾听学生的每一个回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一间隔”这一概念。体现出规律存在的普遍性和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起学习新知的欲望,顺势导入新课。】

二、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

1 ,观察挂图,初步感知

(1 )谈话:其实像这样排列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请看大屏幕,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学生答,师相机板书:夹子、手帕;兔子、蘑菇;木桩、篱笆。

师:同学们看看夹子与手帕,兔子与蘑菇,木桩与篱笆是怎样排列的。先看一看,数一数,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2 ,寻找两种物体之间的排列规律。

(1 )学生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一进行分析。

师:我们先来看木桩和篱笆(放大木桩和篱笆图)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隔一个,一个木桩一个篱笆,

师:是有一个木桩就有一个篱笆吗?这里有几个木桩?几个篱笆?(老师板书数据)最后一个木桩后面有篱笆吗?几个木桩围一个篱笆?(每两个木桩中间有一个篱笆)两头的是什么?

师:谁能把观察的木桩和篱笆的排列特点说一说?

讨论并小结成:木桩和篱笆一个隔一个排成一排,每两个木桩中间有一个篱笆,两头排的都是篱笆。

放大兔子和蘑菇图、夹子和手帕图,说说排列特点。

得出:兔子和蘑菇一个隔一个排成一排,每两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两头排的都是兔子。

夹子和手帕一个隔一个排成一排,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个手帕,两头排的都是夹子。

(2)观察:这三组物体的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排在两头的物体,我们称为:两端物体;排在中间的物体,我

小结共同点: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排,两端物体相同。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两种物体的个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

预设:兔子个数比蘑菇多1,木桩个数比篱笆多1,夹子个数比手帕多1。

师:谁能概括起来说?

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排,如果两端的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多一。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经历数一数、看一看、列表整理的探索过程,能使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排列有规律,数量相差1 。初步培养学生从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规律,体现数学方法的培养。全班交流可以使学生同时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动手操作,类比分析,验证规律

1 ,质疑:是不是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排,两端物体相同,都具备这样的规律呢?  我们还得进一步的去验证,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预设生:摆或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去验证,并数一数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把自己验证的过程和自己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

2 ,动手验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请两位同学把自己摆的或画的内容放在实物投影机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选的是哪两种物体,怎么摆的?(如学生说出每两个小棒中摆的1个圆片)你得出什么结论?

3 ,追问:这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有不一样的例子吗?

集体汇报结束后,两个人一组,也按照演示同学说的过程,相之间轻声说一说。

(提醒学生说好后把学具收好)

4 ,看老师收到的礼物,现在谁能说说其中排列的规律?

【设计意图:发现规律后,进而验证规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科学的认识规律。并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进入深度探讨的过程。推而广之,联想到生活中大量类似规律的运用,初步感知规律的广泛运用及价值。】

四、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这种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你们不但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有一双灵巧的手,那么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像这样规律的事物吗?请学生说一说。(5 个手指中有4 个空档,4 排课桌中有3 个空档,放学的队伍,学校栽的树等)

师: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这样的规律,想看看吗?你能说说里面蕴涵的规律吗?(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知识源于生活,当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体现着这样的规律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五、解决问题,拓展规律

1 ,师:这样的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马路上看一看。(出示“想想做做”第1 题)

马路的一边共有25 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师:这里的电线杆和广告牌是怎样排列的呢?

师:现在告诉我们是排在哪儿的物体?

要求的是排在……生接: 中间的物体。

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如果我们把题目的已知条件改成有25 个广告牌,那有多少根电线杆呢? 对比一下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两题中物体的排列是相同的,不同的一个告诉我们的是两端物体要求中间物体,一个告诉我们是中间物体要求的是两端物体。

2 ,解决了马路边上的问题,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向木匠师傅那儿,请你们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帮木工师傅解决这样的两个问题。

出示练习(2) :把一根木料锯3 次,能锯成多少段?

师: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演示),谁能够用我们刚学过的规律来解释一下锯木料?

师:那如果要锯成6 段,需要锯几次? 生:5 次

3 ,师:真不错,我们小朋友的游戏中也有这样的规律问题。

出示题目:5 个女生站成一排做游戏,每两个女生中间站一个男生,需要几个男生?生:答。

师:你是怎么想的?如果5 个女生围成一圈游戏,每两个女生中站1 个男生,需要几个男生呢?

学生通过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或围一围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明白:男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行,夹在中间的男生比女生少1 个;当围成一圈时人数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且富有思考的分层练习,加深对“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及其解题策略的理解,完善认知,形成灵活的解题策略,达到学以至用,提高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排队游戏和原有的球串,加深对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认识。接着提出要求,有意识地设置认知障碍,制造思维冲突。拓展认识“两种物件--间隔排列围成一圈,两种物件的数量相等”,这一“封闭式一一间隔排列”的拓展性问题,前后呼应,趣味性强。】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们都找到了哪些规律啊?

师:是啊,其实有规律的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许多规律,解决许多问题。

六、思考题

老师这儿还为你们准备了一道思考题:盒子里有一些用线串起来的红绿一一间隔排列的纸鹤,红纸鹤有5 只,绿纸鹤可能有几只?

学生讨论研究

【设计意图:来源于生活的一个个有趣的、实际的、熟悉的问题,能学生感到亲切,乐意探索。层次分明,典型齐全的习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具有同样规律的事物很多,运用“规律”可以解决许多生活问题。在探索问题中使学生掌握从局部观察找到规律,类推及全部事物;从简单的熟知的事物入手,受到启示,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未知的问题的方法;在变式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规律;创设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求异思维,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找规律》教学设计 1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第62页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谈话:假日里,人们总会把街头打扮得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出示例1的场景图),和同组同学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它们各是怎么摆放的?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

2、反馈:

(1)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摆放的?

(2)你是从哪边看起的?

(3)从左边起,彩灯每三盏一组,每组第一盏是红色的,第二盏是紫色的,第三盏是绿色的。接下去呢?

(4)彩旗是怎么摆放的?(从左边起,彩旗每四面一组,第一、二面是红色,第三、四面是黄色,每组都是这样摆的)

(5)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结:它们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提出问题:你在图上看到什么?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你是从哪边看起的?你发现了什么等等,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较好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愿望。]

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盆花是几盆一组摆放的?照这样的规律,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

先想一想,再在练习本上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能想出几种就写几种。

学生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盆花的排列规律。

2、全班交流。

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花是蓝花。

提问:一共画了多少个圆?第15朵是什么颜色的花?

(2)列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15是奇数,所以第15盆花是蓝花。

提问:当盆数是奇数时,都是什么颜色的花?当盆数是偶数时,都是什么颜色的`花?

追问:根据这一规律,你知道第21盆花是什么颜色?第28盆、第34盆、第95盆呢?为什么?

(3)计算的策略:15÷2=7(组)……1(盆),15盆花摆了7组还余1盆,余下的1盆是一组的第一盆,所以是蓝花。

提问:为什么可以用15除以2?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花是蓝花呢?

谈话:同学们想出多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比较一下,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

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略)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大部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再组织小组交流。这样,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机会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有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交流的空间,帮助学生体会每一种方法的优劣,促使学生自觉实现方法的优化。]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谈话:接下来我们看彩灯,“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同学们在本子上做一做,看谁做得快。

学生独立练习后汇报。

提问:为什么要用17除以3?

提问:怎样根据余数2确定第17盏彩灯是紫色的?(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一组3盏彩灯)

提问:第24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呢?你能算一算吗?

反馈:你是怎么算的?怎样判断的?

小结:24除以3正好除尽,第24盏是一组的最后一个,所以是绿色的。

提问:第24盏是一组的最后一盏,那么你知道第27盏是什么颜色吗?第30盏呢?接下去还有哪些是绿色的?(板书:24、27、30、33、36……)

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数,相邻两数都相差几?为什么相差3的数是同一种颜色呢?

2、出示“试一试”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

提问: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21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第23面呢?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图想一想:余数是几的时候是红旗?为什么?什么情况下是黄旗?

小结:在这里,余数是1、2,它对应的就是每组中的第1面、第2面彩旗,是红旗。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它对应的就是每组中的第3面、第4面彩旗,是黄旗。用计算的方法判断,只要看余数就可以了。

[评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归纳的方法,并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研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四、巩固练习

1、 “练一练”第1题。

教师按一定的规律摆棋子。

提问:从左边摆起,照这样排下去,第22枚是白子还是黑子?

出示活动要求:

(1)一个同学按一定规律摆棋子,其他同学找规律,并且很快说出第25枚棋子是白子还是黑子。

(2)每人摆一次,从1号同学开始。

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组活动。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至少要摆几组才能让同学看出你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2、 “练一练”第2题。

提问:第18颗珠是什么颜色,为什么?第24颗呢?

提问:第24颗是红色,你能很快说出下面这些珠哪些也是红色的吗?你是怎么想的?

提问:第18颗是黄色,接下去第几颗也是黄色?

[评析:教师设计的摆棋子的活动,把巩固练习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愉快地学习,不仅再次体验了周期现象的规律,实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还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事物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的现象,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比如一年四季,就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交替更换的。你能举些例子说说这样的现象吗?

学生全班交流。

[评析: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简单周期现象,使学生更充分地体验周期现象的规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现象中常常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六、课外练习

1、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

(1)△○□△○□△○□……()……

(2)○○○□○○○□……()……

(3)△△△○○△△△○○……()……

2、完成练习十第1题。

3、小明的生日是12月20日,今年他的生日是星期二,他很想知道明年星期几过生日,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找规律》教学设计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第115例1及做一做和116页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通过有趣的闯关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通过动手画一画,设计手帕图案,培养学生运用新知及动手能力,也就是学会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循环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幻灯片若干,作业单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二、回顾旧识

师: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出示幻灯片2)问:接下来怎么填,你会吗?

1、

2、

3、_______________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图形和数字重复出现排列的规律,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图形排列的其他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三、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规律

师:每年,我们学校都会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也是如此,它们现在就正在举行开幕式呢!小动物们可高兴了,瞧,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了的是谁?(出示幻灯片3)问1:谁排第一?后面依次跟的。是谁?生:……(指名回答)

第一队列小狗小兔小猴小青蛙

师:小动物们唯恐落后,争着抢着做排头,最后经过协商,调整好队伍的第二队列的小动物们也向我们走来了。

第二队列小兔小猴小青蛙小狗(幻灯片)

师问2: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做了怎样的调整吗?

生1:一队里小狗做排头,二队里边它排到了末尾。

生2:小兔排位从第二位变成了首位。……

师问3:根据以上规律,你觉得小猴要想做排头,后面依次跟的是谁?(生说一说)

第三队列小猴小青蛙小狗小兔(讨论后出示幻灯片)

师:这时,小青蛙在旁边叫开了:“小狗、小兔、小猴都做了排头,我也要做,我也要做!”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小青蛙要做排头,后面依次怎么排?

学生探索尝试:第四队列小青蛙小狗小兔小猴

(完毕出示幻灯片)

师问5:观察整幅方阵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中每一斜行的小动物相同。……

师问6:如果要排第五小队,谁排在第一位?第六队呢?

师小结:我们让小动物轮流重复做排头,我们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边说边板书:循环排列)并强调循环排列的特点是轮流和重复。(板书:轮流、重复)

四、快乐游戏,运用规律

1、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好!连你们少儿频道里的“饼干王子”都忍不住想要夸奖你们呢!他说要带着聪明的你们去冒险闯关,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幻灯片4)闯关一:小小记录员(要求:眼明、手快、脑子活。)

规则1:请四位学生上台做向后循环排列,四位同学不停地变换位置,其他同学记录。(注意强调其他数字顺移)

师问7:根据排列规律,你猜一猜接下来一组的数字是什么?生:思考讨论

师问8:你能给这种循环排列规律取个名字吗?

引导学生说出----向后循环排列(边说边板书:向后)

规则2:接着要求四位学生做向前循环排列,(同规则1),引导学生说出——向前循环排列。(边说边板书:向前)

师:孩子们个个都是小勇士,已经顺利闯过了第一关,那咱们接着闯第二关吧!(出示幻灯片5)

闯关二:根据下面排列,你能接着画一画吗?为什么这样画?

——————

2、师:在王子的带领下,同学们闯过了一关又一关,在闯下一关之前,我们先来欣赏王子给自己家设计的装修图吧。(出示幻灯片6)

师问9:看看这墙纸和地板砖(出示幻灯片7和8),它们各运用了我们今天学的规律中的哪一例呢?生……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墙纸和地板就是王子运用了规律才作出的美丽设计,那我们要闯的第三关就是:做个小小设计员(出示幻灯片9)

闯关三:小小设计员

两人一组合作,用你们学到的知识,给自己设计一块美丽的手帕,图案的排列要有规律,限时4分钟。

欣赏作品: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是否符合要求(只要是有规律的,都要给予表扬、鼓励),并贴在黑板上展示。

五、课堂小结: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几张有着规律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幻灯片10、11、12)不仅生活中处处有规律,大自然中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律。(边说边出示幻灯片13、14)认真观察,我们能发现很多的规律。(出示幻灯片15)

结束语:所以,我们不仅要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美的双眼,更要有善于创造美的双手,将来就能把我们的生活扮得更加美丽。

《找规律》的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激发创新意识。

3、使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

幼儿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并引导幼儿能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不同动物学具各6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规律。

1、小朋友我们准备开联欢会,我们要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想不想去看看?(想)请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幼1: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幼2: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都有规律的。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幼1:是黄色的。

幼2:下一面是黄旗。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幼儿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幼: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师:。如果让你给彩旗按你找到的规律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

2、课件出示彩花图、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幼儿思考、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幼1:彩花是按绿花、紫花,绿花、紫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的。

幼2:灯笼是按紫、红、紫、红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幼3: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女孩。

该怎么分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3.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和灯笼排列的规律,接下来的我们进行闯关游戏,有信心吗?

(一)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出示课件,幼儿能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同?

总结:(1)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2)一个只有颜色的规律,一个既有颜色,又有形状的规律。(点: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二)第二关:涂一涂。

(1)出示课件师:同学位表现很不错,接下来你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同时课件出示例3。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样涂的。(指明幼儿汇报)(2)。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

师:第③小题谁发现有其他规律?(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来发现规律。)

(三)、看谁找得快出示课件让幼儿找一找下一个图片会是什么,并指名反馈。

(四)活跃课堂气氛,在歌曲中找规律。

出示课件和音乐《幸福拍手歌》,请幼儿边唱边跳。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

2、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课件出示: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生回答。(教室的天花板、地板、黑板上的奖品、自己的衣服。)四、动手摆一摆:(小小设计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好的及时表扬。

汇报。课件演示学生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你们开心吗?老师也很开心,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谁来说说你们的收获?

师:我们除了按照事物的颜色、形状来找规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图画、动作、声音的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这些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找规律教学设计 22

教学目标: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播放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一)课件出示彩旗图,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三)出示彩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四)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一)涂一涂

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二)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一)联系生活找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找规律》教案 23

预设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1、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预设:

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讨论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现规律。

1、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

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组:按颜色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第二组:按几何图形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第三组:按图案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排列。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活动开始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观察其中的规律存在,逐渐过渡到永动作拍出的规律,用图发现数的递增、递减规律,用图形摆出规律等层层深�

3、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