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云的图片和有关文字材料。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1、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

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火烧云很美。

生:火烧云的形状很多。

生:火烧云的颜色很漂亮。

生:火烧云的变化很快。

生:……

2、课前小知识:火烧云的形成——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

师:那文章是如何把你们的这些感受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的呢?打开课本《火烧云》一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以课件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火烧云变化万千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勾划生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人们为什么将这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课件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同学们互相讨论一分钟,�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全文梳理一下,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吗?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

请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四、导学第一段:

小组比赛朗读,然后完成下面题目:

(1)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 ),大白狗变成——( ),红公鸡变成——( ),黑母鸡变成——( ),小白猪变成了——( ),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

(3)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师: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教师指明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4)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5)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试着把火烧云的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师: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生配合朗读下面句子: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 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讨论: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3.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4.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5.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

(三)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

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意思: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造句:

3.背诵这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五、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2

《国王的宝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精致”“情愿”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读、说、议中理解课的内容,体会故事蕴涵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爷爷的敬佩和赞叹的思想感情。

2、启迪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反民事情做得完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读课题。

2、教师导读:同学们,这篇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又将给我们是什么启示呢? 请大家自读课文。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乌斯曼老爹说的话, 并读一读。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读,其他正音,教师再强调。 字音:“曼”是前鼻音;“瓷”是平舌音;“拢”的声母址“|” 字形:注意“陶”字的右边里面足“伍”;“傻”下中部分的撇和点不能丢,注意区别“意”和“竞”。

(2)教师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在读中巩固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3、指名说一说课文国王的宝碗讲厂—件什么事?(国王的宝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们把碗补好,不然就绞死他们。陶工们只好请乌斯曼老爹帮忙,乌斯曼老爹用了—年时间研制出和国王的宝碗—样的碗,但却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国王和陶工们)

(反馈白读的情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多边互动作用,交流学生的情况。重点认读生字,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要点语,说一说,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整体温表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条理,讲故事

1、引导学生想—想事情的起因

2、指名反馈。

起因:国王的宝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们把碗补好,不然就绞死他们。

经过:陶工们只好请乌斯曼老爹帮忙,乌斯曼老答应他们用一年的时间试

结果:一年后,乌斯曼老爹研制出—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样的瓷碗。却不肯把方法告诉大家。加法尔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个故事说—说。

4、指名说一说这个故事。 (在讲故事,让学生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斯曼老爹话的含义,从中悟出道理。

2、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下列词语;

精致 观赏 陶工 浑身 裂缝 奇妙 情愿 沉默 笑眯眯

2、师导:今天,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二、理解句子、感悟道理

1、师导:同学们,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换给国王的宝碗并不是原来的那个,而是他自己重新做的)

3、教师质疑:是呀,这只宝碗并不是补好的,而是重新做的。同学们,这只宝碗能修补的没有一点儿裂缝吗?(不可能)那乌斯曼老爹为什么要答应帮助陶工们呢?(指名反馈:因为如果他不答应,陶工们就必死无疑)

4、教师出示句子,引导读一读。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当初是怎么答应陶工的请求的。 乌斯曼老爹想了想说:“到你们国王那儿去,让他给我一年期限,也许我能想出办法来。”

(1)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真的是要用一年的时间去想修补宝碗的办法吗?(不是)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你能想像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个宝碗肯定是修不好的,可是如果我不答应,这些陶工就都会被绞死。如果我用一年的时间试着去重新研制一个和这个宝碗一样的瓷碗,成功的话,他们才有可能获救„„)

5、教师:乌斯曼老爹成功了吗?(成功了)可是他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这 是为什么呢?(保住大家的性命),

6、教师导读:乌斯曼老爹想保住大家的性命,所以没有把自己的办法告诉大家,可是大家就是好奇,把乌斯曼老爹围起来,想问个明白。这时老爹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教师出示句子) 我和你们做的一样,没有什么秘密。我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把它做得精致完美。

(1)指名说说乌斯曼老爹的秘密是什么?(认真、努力)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只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就能事情做得完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说的话中还有哪一句和这一句的意思差不多?(指名反馈) 热爱自己的工作吧,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就没有做不到韵事。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乌斯曼老爹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研制出和国王的宝碗一样的瓷碗。本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自已的认真和努力做到了)

(2)从乌斯曼老侈说的这句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3)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加深学生对这个道理的感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乌斯曼老爹说的话,进行深入的探究,在理解句子意思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使学生受到启发)

三、总结全文,谈感想

1、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用自己的认真和努力,研制出一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模一样的瓷碗,挽救了所有陶工的生命。这本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经过乌斯曼老爹的努力,这件事情成了可能。你们想对乌斯曼老爹说什么呢?(学生抒发自己的感要卢)

2、教师: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适当地引导: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把事情做得完美)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们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努力地去把这件事情做好,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A、学生欣赏颐和园的图片

B、说一说看完图片的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1自然段)总写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5自然段)分别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

(第6自然段)写出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正确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可用文字的方式表示,也可画图表示)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用简笔画表示。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画图略

4、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5、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自由分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2、“我是小导游”(各组交流汇报。)

Ⅰ学习第二自然段: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边讲边演示图片)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生: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生:长廊真长啊,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万寿山脚下。……)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廊

Ⅱ学习3、4自然段:佛香阁和排云殿

(1)游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雄伟高大,金壁辉煌)

(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

(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Ⅲ学习5自然段: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呢(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________ 。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________ 。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这句话。

Ⅳ学习5自然段:十七孔桥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 )、有的( )、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17孔桥真( )!

3、谁能把颐和园完整的介绍给大家呢?

4、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4、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美丽的校园》

附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长城的图片。

2、学生欣赏图片,师导入新课: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华夏儿� 从秦代到明代,从明代到现在,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长城依旧巍然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

今天我们从图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请你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

3、学生说感受。(美、长、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

师过渡:长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4、板书课题。

师:作者眼中的长城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2页。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分段读课文(4个人),正音。

师: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

师:看来预习很成功,4个同学都读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找到了吗?

3、指名学生交流。

师出示最后一段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新语(描红:气魄雄伟、奇迹),指名学生读准确。

自由读句子,你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气魄雄伟写出了长城的特点,气势。工程,可见非常浩大,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世界,不仅仅是中国,可见长城威名远播,世界闻名。奇迹同上。

师:读懂一句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这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划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谁先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2、交流。

(1)品“长”,感悟气势。

①指名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师出示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出示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9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难怪作者会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它: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出示)齐读词语。再读句子。

气势

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你们看,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红蜿蜒盘旋)非常正确,齐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

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不错,美中有气势。)

②、回归“奇迹”。

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2)品结构,感受巧妙。

①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齐读这部分)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②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83页的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③出示长城近景图。这是长城的近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⑤回归“奇迹”。

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升华

1、(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出示: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2、出示句式,学生配乐写话。

长城,。

3、开火车交流,汇成一首诗。

4、有一个小诗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出示: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

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座丰碑,见证炎黄子孙的智慧。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骄傲!

学生齐读诗歌。

五、理清写作顺序

1、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我们不禁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近看长城,高大坚固,构思巧妙。我们由衷地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目的。一样,效果一样,但作者的观察点却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板书:远——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他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游览了——长城,见识了——长城,赞叹了——长城,下节课作者还会从另一个角度带领我们去理解——长城。

板书设计:

17长城→奇迹远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四、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教学课件

五。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篇7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朴素,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于阅读和理解。

1、自主学习

本课我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在前几课学到的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逐段讲读,不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直面文本,理解文本。

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以构建理解的桥梁。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可以实现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实现学生个性的自我超越。

3、用心体会童话人物的情感。

感言于心,并化为语言,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心灵的对话中就会充满活力,学生能更好地将自己置身于童话故事中,更深刻地感受人物情感。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我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实现了,学生也比较配合。但是,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由于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在读课文时读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另外内容的衔接也还不够紧凑。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__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9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一、略中求精,找准切入点

我在教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一课时,采取了聚焦策略,从种子的变化切入,展开教学。导入课题后,通过朗读课文中一段文字“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成功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在神州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从此聚焦种子的变化,让学生通过默读找出课文哪里让你感受到种子的变化,划出相关的句子。

二、读写结合,体会写法特点

周一贯先生多年前就指出:在语文课上,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动笔写一写,在客观上能迫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至于课堂上成了老师和部分学生的热闹对话。

在课堂上,寻找语言文字的点,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读写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即使在略读课文教学,我也尽量抓住机会让学生课堂上有机会动笔。仿写训练点的寻找,要整合整个单元的单元主题与教材特点。《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四上第8单元的第四篇课,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单元共选用了四篇说明文,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之前,有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因此,我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我希望带着 的种子上太空,培育出新的太空 ,太空 的特点是 。”引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写一写“新型太空种子的魔力”,水到渠成地完成句式的填写。

三、拓展迁移,激发阅读兴趣

如果把阅读比作开车的话,那么课堂内的阅读是开车考驾照的训练场,课外阅读就是“公路上的自由行驶”了。如果说精读课是严格规范的训练场的话,那么略读课就是“依路而建半开放的训练场”了。为课外阅读引路,最后目标也指观独立完成的课外阅读,才是阅读教学的主旨。大量的行驶经历,才能形成高超的开车技术,阅读也不例外。

本篇课文的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究太空的欲望和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教学结束时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参考的书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选读课文《人造发光植物》等文章,上网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课外阅读作业把学生引向了课外阅读的公路上,让学生课内的学习有了操练的地方。

四、不足之处

经过一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配合十分好。课堂也很热闹。但是略读课文中需要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这个点的确定,就成为略读课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我的教学设计欠一个集中的“点”,经教研组教师的讨论,认为应该围绕“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进行,这样的课堂就不会这么散。此外在切入重点句段时,多为学生创设亲近文本时机做得还不够,今后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还需努力做到略中有精,精中出彩!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写一个你喜欢的动物。

2、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还可以写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对它的喜爱。

4、写完后要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收集、积累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3、动物头饰若干、《动物世界》录像资料。《动物狂欢节》音乐。

教学重难点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几篇与动物有关的课文,那爱子情深的麻雀、古怪的猫、可爱的雪猴、善解人意的小鸟,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动物世界》,去看看那些人类的朋友们过的怎么样。(播放录像《动物世界》)

2、启发。《动物世界》的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畅谈感受)

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引入新课。

3 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小结: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大家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学生自愿结合,小组练说。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①说说动物的外形。如眼睛、耳朵各有什么特点?②说说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不同?③说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三、摆设擂台,分组交流

1。抓住特征、指导描述。

2. 每组推选两名代表上台交流,学生相互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1)外形主要讲:身子、头、耳朵、鼻子、眼睛、嘴、舌头、脖子、尾巴、腿等。

(2)说说动物的脾气、活动情况(如捕食、嬉戏、休息的情况)。

(3)还可以写你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四、习作指导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五、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点击课件:

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注: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

②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注:带点的词语把小燕子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2.复习《猫》、《白鹅》,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3.学生作文。

①提出作文要求。(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呢?)

a、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

b、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睡觉、活动等。

②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

六 点拨写法习作交流

七、概述习作的情况。

八、进行习作交流。

1.选出初稿中描写动物外形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挑选初稿中对动物生活习性或动作情态描写不具体的片断让学生集体修改。

3.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住宅的特点。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三、教师准备(包括媒体):

准备教学挂图,让学生读懂课文。

四、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求两个同学合作解决,大家遇到困难了吗?那么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住宅一般指谁居住的地方?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住宅”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在其他作品中见过这样的写法吗?你使用过这种写法吗?

问: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二)读课文、画“住宅”。

1、带着问题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

2、老师出示一张有错误的蟋蟀住宅图,让大家找一找它的毛病在哪儿。

3、拿起画笔,画出正确的住宅示意图,注意体现蟋蟀住宅的特点。

4、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以“我的家”为题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内容。

5、师生进行评议,并把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学法指导: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

(三)品味重点词语的作用。

1、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关键词进行体会)

2、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

3、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四)品读句子、体味情感、领略文章内涵。

假如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先体会这一句该怎样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教师范读。(读出赞美)

2、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

(1)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精心修建,反复修改。)

(3)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写的那样形象、具体呢?谈谈你的感受?

3、解决问题

步骤:

(1)读课文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并说一说这些工具的作用。

(2)把自己当作蟋蟀,想象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小组内说一说。

(3)听完了介绍,交流一下感受。

(4)体会朗读,读出对蟋蟀不辞劳苦建造住宅的赞美之情。

(五)拓拓展。

用作者的话和自己的话分别赞美蟋蟀。

六、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特点—→伟大的工程

修建

七、作业布置。

1、必做【同步达标】: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2、选做【创造实践】:

借鉴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有关小动物或小昆虫的短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