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聆听乡村的交响——《乡下人家》教学实录【最新8篇】,仅供参考。
一、教材介绍:
该文是新课标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作者抓住乡下人家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展现了恬静祥和的农家田园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歌颂了乡下人家的勤劳淳朴、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设计思想: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作者紧扣“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所具有的特色。根据中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对故事内容感兴趣,而散文“形散神聚”,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学生不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诵读和品味为主。教学中首先抓住题眼,从学生较熟悉的场景入手,激发学生读的欲望,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自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对美的感受,逐步感悟课文内涵,体会其意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开展交流、感受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四、教学重点: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五、教学准备
师:有关乡村生活场景的多媒体课件
生:熟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课件:池塘里嬉戏的鸭鹅、小河边捣衣的妇女
檐下挂着的串串红辣椒、院子里悠闲的公鸡
田间戴笠劳作的农人、夜空下的声声蛙鸣。问:看到这些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陈醉云细腻、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师板书:21、乡下人家)[设计意图:观看课件,直观感受乡下美景,从而让学生进入的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全班交流:
(1)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师随机板书:独特迷人
(2)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生齐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师小结:“独特”指“独有的;特别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特别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从作者的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美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读文,抓住课文主旨。]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划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
2、组内品读,交流感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读自悟,感受乡下的美景,然后围绕问题互相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以下面两句为例: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2)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实际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教师的点拨、指导要适当,不可越俎代庖,让学生的思维紧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
4、品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感情朗读是学生感悟文章内容,抒发情感的途径,又是反馈学生是否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
(四)、拓展提高:
1、结合图片想象乡下人家冬日的独特、迷人景象。
2、试着将全文改写成一首小诗。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到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2、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受到了乡下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学习活动,加深对我们农村生活的了解。2、读读书中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制定自己小组的活动计划。(如乡村风光绘画展、收集本地各种农作物生长的资料、调查当地人生活的变化等等)
3、交流汇报各组活动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板书设计:
屋前 瓜架夏天傍晚
门前 鲜花
21乡下人家屋后 春笋
(独特迷人)院中 鸡儿秋天夜晚
河里 小鸭
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如同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的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在和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全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我所工作的学校地处农村,班上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而且他们很少有人走出这里,对于乡村风光,他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尽管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也不能吸引他们。于是,教学伊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他们较熟悉的乡村生活场景,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并进一步探究,找出文章的主旨。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边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接着采用分组、集体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最后,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让学生有计划地走进自己熟悉的乡村,体验乡村生活,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的学习作好准备。在实际教学中,基本上完成了预定安排,但学生交流时的方式、语言显得单一,课堂也显得有些乱,教师的临场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风情,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读熟课文,回忆曾经经历的乡村生活。
【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次讲授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多数生活在农村,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乡下。你们虽然长期居住在乡下,可能对乡下的生活司空见惯但却熟视无睹。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用心地回想一下,组织好语言说说你了解到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谈)
2.从大家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乡村的美丽风景深深地吸引着你们,再让我们去看看吧!
3.(播放风景的图片)看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谈感受。
4.老师童年的时候也生活在乡下,与大家感同身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乡下人家的课文。
5.板书课题:乡下人家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出示词语
1.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如果有读错的字音,请其他同学纠正,正音后全班齐读两遍。
2. 全班齐读。
(二)出示含有多音字的词语:鸡冠花 结出
1.这个词语中有个字不好读,谁能读好?
2.指名读,开火车读,纠正读音。(“冠”读一声,在这个词中指帽子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的意思;“结”读一声是指植物生长结出果实)
3.齐读两遍。
(三)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区分“场”的不同读音)
1.现在增加难度了,把字放到句子里了,你能读准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交流。(cháng,在这句话里是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场雨。)
2.齐读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丽风景?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屋前瓜架、鲜花嫩竹、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虫鸣)
3.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乡下人家这几幅风景的特点,你觉得哪句话合适?指名说。然后,课件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这句话里的哪些词语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板书独特,迷人)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5、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四、小结
那么哪一幅图最能让你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呢,我们下节课继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风情,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学习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手中最平凡的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灵活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乡下人家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根据学生的情况,再课件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里的哪些词语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标记: 独特、迷人)
2、作者描写了哪几幅独特迷人的风景画面呢?(课件出示画面)
3.哪处景色最让你感受到它的独特、迷人呢?这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文本,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那乡下人家到底独特、迷人在哪?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幅风景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这段话写得真美,请喜欢这段的同学一起来读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画,一边想象画面。(届时评价)
3、那么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谁来说说?
(1)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①自己再读读看,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的?
从“一个个”你读出了什么呢?
从“青、红、绿绿、碧绿”你又读出了什么呢?
②师:这么美的风景想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课件出示)
③我们不仅要看,还要边读边想象,细细的欣赏品味其中的美,请同学们再一起读这一句。
师:我们常常在城市中看到那高楼门前蹲着的是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再来看看我们眼前的瓜架,你又想说什么?
(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①石狮子和大旗杆一般是在什么地方能看到的?给人什么感觉?
②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③为什么说这些装饰比石狮子或大旗杆可爱多了?
小结:这句话,作者通过对比的写法,门前竖着旗杆显得太单调,若是狮子又太威严,使人很难产生亲切之感。而这种最平凡的事物把农家小屋点缀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无人工雕塑之感 。(课件出示对比图片)
过渡:欣赏完了乡下人家屋前的风景,再让我们去门前屋后走一走,看一看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穿过这瓜架,我们来到门前的场地上,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这里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用了两个词来形容,你能找出来吗?它们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说既朴素又华丽呢?
2.“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小结:这些鲜花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真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看看这“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两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一年四季都有美景相伴)
师:是呀,一年四季都有鲜花陪伴,这农家小院真是迷人,喜欢的一起来读这句话?
过渡:在你们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百花齐放的画面。多么独特的农家风光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课件出示画面)
过渡:乡下人家时时刻刻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惬意,让我们在春姑娘的带领下,来到屋后的竹林中,会是什么样的独特和迷人呢?哪句是描写竹林画面的?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从“探”字体会到什么?能换成钻、伸、冒吗? 表达作者一种什么情感?(可以提示一下成语——雨后春笋)
小结:屋前鲜花开,屋后春笋冒,乡下人家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独特、迷人的农家风光。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看了这几个地方我们不由想起作者的话,引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再看课文,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地方感受到这份独特、迷人呢?
(三)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自由朗读3—6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找出文中描写独特迷人的地方。(可以提示一下学习前面几幅画面时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用)
过渡:当乡下人家的屋前屋后有这浓密的竹林和这空阔的场地,他们会用来做什么呢?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又会用来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①看到这只母鸡你想到了什么人?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么的母鸡?
②这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它在干什么呢?心里会怎么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2)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从“从不吃惊”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
过渡:我们刚才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过了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时间过得真快,此时太阳已经落山了,热情的乡下人家邀请我们留下来吃晚饭,自己读读这段话,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是怎么吃的?
“天高地阔地吃”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如果你在这种环境中吃饭有什么样的感觉?和你平时在家吃饭的感觉一样吗?
小结:嘴里嚼着美食,鲜花陪伴,虫鸣悦耳,还这样天高地阔地吃饭,能说不独特、迷人吗?(齐读)
2.第六自然段:(出示图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你能说出“纺织娘”指的是什么?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注意读出标点的作用)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累了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小结:当我们欣赏了这一幅幅风景后,也会由衷地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总结提升
1.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在乡下人家看来其实是最平凡的、最普通的,因为他们的生活就是如此的。那作者究竟是怎样用他的笔来展现的呢?
无论是房前还是屋后,无论是早上还是傍晚,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无论是随着空间的转移还是时间的变换,乡下人家都有它独特的迷人自然的美。
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发出感慨:“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拓展:课文中强调:“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那么,文章写到冬季了吗?你能想象一下乡下人家冬天是怎样一种美景吗(自由说——时间允许可以动笔写下来)
3.最后,让我们带着对乡下人家无比向往的心情通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乡下人家特有的景物有( ),( ),( ),( ),( ),( )。
(2)乡下人家,不论( ),不论( ),不论( ),不论( ),都有一道( )的风景。
2.让我们在课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有条件的同学课下走进乡下,去感受风景的独特迷人。
4.课后可以把乡下人家冬天的美景写下来。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标精神,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教学难点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二、突显主体,说学情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
三、促进发展,说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四、发散思维,说过程
(一)诵读经典,导入课文(5分钟)
学生背诵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经典诵读中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初读课文,感知画面(10分钟)
新课标提出学生在阅读时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出示了以下学习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找出的中心句并写出你的感受。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用笔在书中作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汇报交流
1、中心句、感受(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交流从文中看到的画面(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的中心句,疏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17分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又出示了如下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自己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学生合作交流,品读感悟,教师随机点拨或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美的情感熏陶。
(四)联系实际,拓展画面(8分钟)
欣赏乡村风光图片,让学生在“诵”“写”“画”“唱”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我们的乡村生活。
(设计意图)将学生阅读的视角引向课外,投注进自己生活的世界。既巩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又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五、突出重点,说板书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21、乡下人家 雨后春笋图
(独特 迷人)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整个板书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课文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回顾课堂,说反思
1、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时重点引导他们以读为本,在读中思、读中品,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2、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
在这节课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学习;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现乡村生活,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3、没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于永正老师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教师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没能很好的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我想如果能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相结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门生富厚语言的积聚,造就语感,生长头脑,开端掌握学习语文的根本要领,养成精良的学习风俗,使他们具有顺应现实必要的识字写字本领、阅读本领、写作本领、口语外交本领。语文老师的使命,即是在语文讲授中,引导门生明白、感悟、运用故国的语言笔墨。
《乡间人家》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的专题是“墟落生存”。随着课文的形貌,像踏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巷子上,那些俭朴的农舍前,挂满瓜架的是青、红的瓜,质朴而美丽的是各色的花,屋后或是一片青葱的竹林,母鸡带着小鸡们在林中悠然地觅食,雨后清新的地面上又被印上了快乐的“小竹叶”,“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曼妙画面就袅袅地从屋前流淌着的小河中来到你的眼前目今……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存情趣,容易使门生孕育发生情绪上的共鸣。要通过讲授,让久居闹市、耳中灌满了门庭若市哗闹的孩子们借助课文中清新柔美的笔墨想象画面,感觉故乡生存的诗情和兴趣。同时,引导他们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素而又生动的语言显现墟落生存的,学习作者的表达要领,富厚本身的语言积聚。
我注重文本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将所有画面分成三组,先安排前两组画面(植物、动物)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景色的特点。第一组静景着重理解生意盎然,朴素华丽,清新质朴;第二组动景着重理解生机勃勃,活泼热闹,自然随意。在此基础上体会第三组图(人与自然)中蕴涵的和谐。这样一来,学生头脑中展现的不是毫无次序的分镜头,而是一气呵成、层次递进的风光片。学生情感在课文内在的逻辑顺序和情感顺序的逐步引领下,走入文本深处,与作者进行精神对话。
【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因此我选择了导读法、图示法、情景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乡下人家自然、质朴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说学法
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法,说读练相结合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读写生字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研读品位,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第二课时
1.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巩固新词。
2.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在读文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获得美的享受。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知道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堂课,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去细细地读、慢慢地欣赏,到底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吸引了你?呆会儿我们就来交流交流。
二、研读品位,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板块一:瓜架、鲜花、竹笋
1、静下心来默读全文,把你发现的独特迷人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将你感受到的和同桌说。
2、交流反馈。
出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⑴读读,探究“别有风趣的装饰”。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⑵朗读中感受。
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⑴自由读,你会用哪些词形容眼前的景色?
⑵再读,探究“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的意思。
⑶出示插图,了解时令并再次朗读,感受其独特迷人。
(设计意图:理解作者所感受到的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应是本句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入手,再去寻找作者的感受,在读读、说说、议议、看看中,教师适当点拨,从而真正引领学生理解内容、加深体验,从而感受乡下鲜花的独特。)
出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⑵抓住“成群地”“探”等词语体会拟人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法。
⑶做动作读并试着背下来。
(设计意图:本句的教学侧重去体悟作者的表达手法和用词的生动准确,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
回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块二:鸡、鸭
1、读3、4段,感受趣味。
2、选一处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与前面的静景相比,这组动景处理起来要粗略些,放手些,因为对于动物,孩子们想讲的话很多,犹如乐曲中的间奏,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发挥。)
板块三:吃饭、睡觉
1、自由读5、6段,谈谈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并深刻体会“天高地阔”。
2、重点研读: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熟读背诵──课堂练笔
3、引读第6自然段。
课文补白冬季的人们。
4、回环: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一组画面的学习,是本堂课的关键之处,需要细细品读,体会乡下人家与身边的景物自然、和谐的氛围。为使学生理解这道风景,特地设计句式训练:,,,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积累了课堂上学到的好词佳句并加以运用,又丰富了课外积累和感悟。语言文字训练落实了,人文性的熏陶感染自然也不是浮萍掠影,人文精神才能得到深刻的人文体验。)
三、小结拓展
学习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
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修辞?
四、作业布置(见课件)
【板书设计】21.乡下人家
植物动物人与自然(景物)
独特迷人房前屋后(空间)
春夏秋白天傍晚夜晚(时间)
板书设计:
板书是老师备课中构想的艺术结晶,是门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资助门生明白知识布局,准确掌握知识内部的种种接洽,计划的板书函洁明白,能让门生一目明了地感觉到课文的主旨,突出了文章的中央。
讲授特色: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突破重难点。
课后反思:
回首整个讲授的计划,我牢牢捉住“读”这一讲授主线,门生在差别情势的朗读中,通过对重点文句的学习,感觉乡间人家的优美情境,领会作者对墟落故乡生存由衷地热爱、称赞与向往,实现语言与精力的同构共生。在讲授历程中,针对门生的明白、领会,语言表达和朗读举行适时、适当的评价,以求突破重点、难点,告竣讲授目的。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读中赏景、在读中悟境、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内化、在读中升华。
【教学过程】
一、配乐朗诵、入情入境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乡下人家》,齐读课题。让我们共同回味一下乡下人家的美景,请闭上眼睛听。
(师配乐朗诵课文的大概内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了小鸡在觅食、小鸭在水中捉鱼。生:我好像看见了房前屋后的鲜花和竹笋,还有一家人在树下吃饭的情景。
生: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景色和城市不同。
二、默读课文、读中感知
师:文中也有两个词能表现出作者的感受,请默读课文,找一找。
生:第7自然段中的“独特、迷人”这两个词。(师板书)师:齐读这两个词,说说你怎么理解?
生:“独特”就是特别的。“迷人”就是景色让人陶醉。
师:请用喜欢的方法学习,说说作者抓住那些景物写出了乡下人家景色的独特、迷人。带着这个问题先自己读课文,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三、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生1:我们小组是用读一读找一找的方法学习的。
我们找到第一自然段中这句话“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装饰物很独特,是用有生命的瓜来装饰的。
生2:我给我们小组的同学补充,还有我们城市中门前都缺少生机,而乡下却是用五颜六色的瓜、藤、叶来装点的,这是和城市里不同的。师:是呀,这句话的前部分说了有生机的瓜和叶,后面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旗杆,这样形成了一个?
生3:对比。师:对了,这句就是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来写的。让女生来读一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体会一下这个对比句。体会到了什么?
生4:更能突出瓜、藤、叶的可爱。
师:是呀,这就是对比写法的好处。
指名读(2人)他读的怎么样?来,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独特的美景。
(齐读)你们读的真是可爱多了。
继续汇报生1:我们小组是用读一读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的。
我们画的句子是:“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农家独特的农家风光。”我们觉得农家的房前一定很美,因为那儿有那么多种花按季节开放,那的花一定是长开不败的。
生2:我给我们小组的同学补充,请大家再看书中的图,图上就画了大理菊和鸡冠花,你瞧五颜六色的,多漂亮呀!师:好吧,既然这么美,那就带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来读一读吧!
(指名读:2人)读的怎么样?(生评)
生3:我们小组还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一个拟人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把竹笋说的像个调皮的小孩儿似的。
师:是的,竹笋像个顽皮的孩子从土里偷偷的探出头来,这个拟人句怎样读呢?生:顽皮的、欢快的。师:带着你的理解试着读读。
指名读。评价(生生评)再引导学生“伴着沙沙的春雨,小竹笋从土里一棵接一棵地探出头来。就是这样的感觉你们再试着读读。”
指名再读,师评价“如果能读得再欢快些就好了!”
师范读,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就这样再次试着读读。
指名读。读得真不错!想读的同学都来读吧!写的这么形象生动的句子,应该快把它积累下来(生画)。你们能背下来吗?来,我们试着背“几场春雨……”背得真好呀,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雨后春笋般的画面。
师:还有那些美景让你们陶醉?
生:我们小组觉得第5自然段的第3句话写得乡村景色很迷人,我们就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那你们小组就是用了品读的方法来学习的,这是非常独特的学习方法。好吧,那就读读吧!(小组齐读)
师:同学们他们小组读得怎么样?你们为什么会读得这么好?生:因为我们也有像书中描写那样的经历。
师:哦!就是在自家的小院中吃饭的经历。谁还有这样的经历?说说你们一家人在夕阳西下时在院子里吃晚饭的情景。(指名描述)师: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平淡,但平淡中不矢带有和谐、甜美,来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指名读)生评师:继续汇报吧!
生1:我们小组用了边读边找好句的方法学习,我们找到的好句子是第6自然段第2句话。
生2:这是也一个拟人句,把促织说成是纺织娘,它的歌声很好听,我们小组要把这甜美的歌“唱”给大家。
(小组齐读)师:读得怎样?(生评)这个“织,织,织,织呀”是纺织娘的唱的歌,该怎样读呢?
生“缓缓的、柔柔的、轻轻的。师:好,试着读读。(指名读)(生评)师:我试试吧!
(师范读)像老师这样,你们再试着读读。
(指名读)听得我要睡着了!师:这样吧我给同学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读读。(齐读)师:读得真好,把一幅乡村夜晚美景图展现了出来。
四、回归课文、阅读拓展作者陈醉云把平凡的景物,普通的场面用不同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来
生:春、夏、秋三个季节。
(板书)生:白天、傍晚、夜里的时间顺序。
(板书)师:文中还有一个写作顺序。看,瓜、藤、叶都在哪儿?
生:房前。
(板书)师:房前还有什么?和房前相对的是?生:屋后。
(板书)师:屋后又有什么?这房前、屋后就是空间顺序。作者就是按照空间和时间顺序交*描写的。希望我们同学在今后写作时也用这样的方法。
师:《乡下人家》让我们体会到了乡村那恬静的生活和独特、迷人的景色。课后有一篇短文《在天晴了的时候》回去读读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参观贝尔科普基地的情景。贝尔科普基地在关外,途中经过一片庄稼地,地里种着时令蔬菜,长势正旺,放眼望去就像一块块碧绿的翡翠。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蔬菜真新鲜,好一派田园风光!看到此情此景,孩子们的表现更让我感叹:他们大呼小叫:老师,快看!生菜居然长在这里,啊!那是我吃过的菜……是的,乡村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陌生的。庄稼地留给他们的印象似乎超过了科普展。他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兴奋,津津乐道,滔滔不绝……
因此在《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备课时,我就想应该抓住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好奇、向往,抓住田园风光的独特、迷人的特点,通过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和谐的农家画面,通过城乡对比,让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孩子从平凡的事情、普通的场面体会出的乡村生活的美。细节的感受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
一、提问导入,轻松自然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我们生活在深圳。”
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深圳的特点吗?”
生:“深圳是个现代化大都市,很繁华、有许多高楼大厦……?
师:“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对城市的生活不陌生。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去体验一下另一种生活,我们一起去《乡下人家》看看,去感受一下乡村生活。
二、听文观景、如临其境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
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以这是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午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的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们在门前的树荫下边吃晚饭,便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景如梦乡……
(此刻多媒体课件起到了语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瓜棚月夜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三、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⑴学生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援图鲜花轮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⑵小组为单位轮渡一至六自然段: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能够拓展思维,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描述乡村生活,如城市里的鸡鸭生活和乡下的鸡鸭生活对比,城市的繁华、节奏快和乡下生活的质朴、悠闲得比较,但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场景时,感觉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四、品味语言,学习写法
1、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荷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者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4、……(品味语言,在朗读方面还要加强指导,通过读体会乡村生活的纯朴自然、富有情趣,指导前与指导后应有区别)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们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体的体验,在整节课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还要加强学生朗读的指导。
【设计思路】
《乡下人家》描写了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通过具体的几幅乡村风景画面,淳朴宁静的乡村生活跃然纸上。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采取以读贯穿全文的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边读边想像乡村生活画面,并品读重点语段,教师指导学生绘生绘声地朗读,朗读的情感基调是柔和舒缓的,而拟人化的句子要读得轻快活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对乡村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先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乡下生活给你怎样的印象?学生初步感知后,要引导他们自读自悟,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你最喜欢乡村的哪一处风景”这一问题小组交流,从具体的语句段落中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仔细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引导学生抓住了和农人关系最密切的普通的事物,仔细观察,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对优美句段,让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抄写、背诵下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描绘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的乡村生活的画面,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喧嚣的都市,每天在高楼大厦之间,在车水马龙的人流中忙碌地学习,生活。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远离喧嚣,到“乡下人家”走一走,看一看,去体验另一番生活情趣。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乡下人家会有着怎样的风光呢?谁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那么文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呢?就让我们到文中去畅游一番吧!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开始吧!
2、从同学们朗朗地读书声中,我知道了咱们班的同学真是群精英强兵啊。看来这几个生词是难不倒大家了,谁自告奋勇来认一认!
3、字正腔圆,真不错!
4、全班同学一起来认一认。
5、通过刚才初读课文,你们对乡下人家留下了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呢?请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6、是啊!在作者的笔下的乡村生活的确很美很美,而且你读的次数越多,你的感受便会越加深刻。
三、再读课文,重点品读
同学们让我们回到画一般的乡下人家,默读课文,你最喜欢乡下人家的哪一处风景呢?请用最简炼的语言给这幅画面取个名字。
四、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好!现在和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把你最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读一读,并在小组中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五、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喜欢的乡村风景呢!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请你美美地读一读,你喜欢的理由是?笋怎么会像人一样“探”出头来呢?哦,原来笋就像一群活泼的小孩似的,难怪会“探”出头来,是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个世界呀?请愿意俏皮活泼地读读?女同学来试试,全班同学一起来轻快活泼地读读。
那你想取个什么名字呢?
很好,请写在黑板上。
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请体会得真好,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也站起来读读吧!比石狮子和大旗杆可爱在哪呢?老师和你的感受一样,是啊!乡下人家的院前装饰别致生动,亲切可爱。真令人向往啊!那取个什么名字好呢?真好,在黑板上写下来吧!请全班同学一起把我们对乡下人家地憧憬读出来。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请你动情地读一读,谁来评价这位同学的朗读,那么请你来读读,读得真好,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多么宁静的生活啊,真令人向往呀!给这幅有趣的画面取个什么名字呢?那就请你大踏步地上台写下你取的名字吧!
六、总结文章,布置综合性学习活动
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作者才会说:“乡下人家,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还有哪些乡村风景令我们难忘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
事实上乡村恬静的画面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农村风光的图片,最好让父母带咱们到乡村去走一走,实地感受一下那里的乡土气息,风土人情,并拍下一些照片,咱们下个星期一起来交流感受。说不定,幽静的乡村生活还能迸发我们班同学的创作灵感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随着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田园生活的图片、诗歌等资料。
课前活动:
资料展示、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明确主旨
1.谈话引入、畅谈感受。
2.回顾课文,交流场景。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中鸡觅食、河里鸭戏水、门前吃晚饭、月夜曲催眠)
二、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三、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一)师生共同探究有效的学习方法
画面一屋前搭瓜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2.汇报画景
3.找出喜欢的词句,理解、感悟。(体会乡下人家装饰的独特、可爱)
4.了解对比的修辞手法。
5.品读,体会乡下人家的可爱。
6.总结学习方法。
(先自读、想象画面----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喜欢的词句----了解修辞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画面
(三)全班交流小组学习成果
画面二
门前鲜花开 屋后春笋冒
1.小组汇报
朗读;想象画面
2.读感悟深的句子,理解品味。
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3.感情朗读
4.运用方法,汇报交流
院中鸡觅食、河中鸭戏水、门前吃晚饭、月夜曲催眠
(四)悟情
四、配乐读文、积累语言
五、参照目标、自我评价
六、作业超市
1.想象一下,在冬天,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写一写或画一画乡下人家的冬天。
2.抄一抄课文中写的形象、生动的词句,并把他们积累下来。
3.读一读“阅读链接”
《天晴了的时候》,划出作者描写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