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管桦与《小英雄雨来》优秀2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小英雄雨来》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选入了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作者管桦曾说过,雨来的形象绝不是凭空想像的。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那场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4.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学法:
阅读提示自学法。
教学流程:
一、自然导入,从容破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该学习哪篇课文了?(生答。)
师:(板书“雨来”)同学们,这个课题写得完整吗?还少什么?
师:(板书“英雄”)这次课题写完整了吧?
师:(板书“小”)现在谁来说一说通过课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初步感知文题在文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评:这才是语文课。新课伊始,教师就已从课题入手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学生从课题中感悟到了语言的精妙。
二、浏览课文,抓住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说明:课文篇幅很长,约3 300字。)
师:你们还记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我们什么知识吗?(参考答案: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谁还记得,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了我们哪些加快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由课文的篇幅“长”,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使选择的学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更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运用时才会更得心应手。)
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之初,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既紧扣单元训练点,又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法可循。
三、完整读文,了解大意
1.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注意听清老师的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
要求:不能只为了读得快而忽略了课文的内容,一定要把课文读明白。
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2:这篇课文有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在读文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用时约11分钟。)
3.回答问题,汇报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防止学生走进只追求阅读速度而忽略文章内容的误区。这一环节的设置,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评:在读文之前提出阅读要求,是培养学生有意识读书、有目的读书的一个必要过程。它使学生的阅读不仅是一个练习朗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正是我们提倡的。
四、播放录像,理清脉络
1.师:课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大家一定要仔细观看,在录像播放的过程中,每播放完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要记得提醒老师按“暂停”。
2.每暂停一次,就指定一名学生把这部分的段落大意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录像的运用,直观地将课文内容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叫暂停”的方法,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观看录像的目的性。每一次叫暂停,都是学生把文本的内容与眼前影像进行融合、分析、整理的过程。对于篇幅如此长的课文,这个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还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评:看似随意的“叫停”,却融入了教师的指导。利用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把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声地落实了训练点。怎一个“巧”字了得!
五、抓住要点,凝炼语言
1.师:谁还记得拟定小标题有哪两个要求?(抓住内容要点、语言简练贴切。)
2.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在黑板上概括出的六部分的段意,把它再提炼成六个小标题呢?
3. 师: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拟定小标题。
总结概括式 引用原句式
①游泳本领高①“望着妈妈笑”
②上夜校念书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掩护李大叔③“把缸搬回原地”
④与鬼子作斗争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河沿上的枪声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⑥“雨来没有死”
(设计意图: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与直接通过六部分内容来概括小标题相比,不仅大大降低了概括的难度,还可使学生分清“段意”与“小标题”的异同,一举两得。)
评:高年级的语文课应该“厚重”。而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拟订小标题正是课标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力体现。
六、联系全文,分清层次
师:通过这六个小标题,同学们觉得哪部分是故事的?那么不要第一部分行不行?为什么?不要第二部分呢?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把你认为最能说明雨来特点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并说出原因。(相机引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并指导学生理解、朗读、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能引导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
评:由感知文章脉络到引导学生体悟雨来的内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理解文本的训练吗?不是,这是个性情感体验的升华!
七、总结方法,课外拓展
师: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40分钟就学完了,你们真了不起!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学习效率为什么这么高?提高阅读速度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的有效方法,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师: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收集其他的加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着给自己喜欢的文章加小标题,然后发到班级信箱里与大家交流。
总评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学完3300多字的中篇小说,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个难题。赵老师的教学设计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落实了训练点。
在教学中,教师牢牢抓住了单元训练的重点,进行了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巧妙运用看录像“叫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每一部分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解题、默读、浏览、表达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教师特别注意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针对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拟订小标题,并将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
文本分析:
课文记述在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雨来掩护交通员,跟日本鬼子斗争的英雄事迹,歌颂了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英勇机智的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字。
2.默读课文,给各部分内容加小标题,体会课文各部分内容与表现雨来品质的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给各部分内容加小标题,品味重点句,理解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句,理解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2’)
1.同学们最喜欢读小英雄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根据地的人民配合八路军对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其中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雨来就是其中的一个。
2.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3.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分组学习(12’)
1.读通课文,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了解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大体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全班交流(15’)
1. 汇报预习的情况。
①会读多音字。本课多音字较多,哪位同学能读准字音。。
②理解重点词。课文中有些词语,现在已不常用,如“晋察冀边区”、“扫荡”,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理解基本意思。还有些鬼子说的话,具有日语特点,如“这个,金的,也给你”,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简称,冀,河北省简称。晋察冀边区是我抗日根据地之一。
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推推搡搡:搡,猛推。推推搡搡就是使劲推的样子。
劫难:灾难。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鸡冠花:一种草本植物,开的花形状像鸡冠,通常为红色。
2. 指名朗读课文并交流: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四、理解内容(9’)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
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语言要简练,角度尽量一致……)
总结概括式: 引用原句式:
①游泳本领高 ①“望着妈妈笑”
②上夜校念书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掩护李大叔 ③“把缸搬回原地”
④与鬼子作斗争 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河沿上的枪声 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 ⑥“雨来没有死”
2.在你心目中,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B.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C.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边读、边想、边标画。
3.讨论段间的联系。
①课文为什么描写还乡河景色美?还有哪也描写了家乡的景色美?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部分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小结:文章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②课文为什么描述雨来上夜校读书?(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文中三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课文中第一次、第二次出现在第二段中。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三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③第三——五部分:课文描写鬼子阴险狡诈和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有什么好处?
④第六部分:结尾描写雨来脱险没有死,有什么作用?(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小结:虽然本文篇幅较长,但是各部分之间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是作者布局谋篇独具匠心。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布局谋篇,注意各段之间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2’)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