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优秀3篇】

雾松作文200字 早晨,雾盖满了整个城市,每一颗树上都戴上了装饰品。 树上好像戴满了银色的钻石,闪闪发光;电线好像一条银白色的项链。从远处看,东胜就是个雪白的城堡,每棵树都被装饰的非常漂亮,松树变成魔术大师, 把自己变成圣诞树,柳树扎起了一条条白色的小辫,小草像个白色的不倒翁在风中摇摇晃晃,花朵好像穿上了雪白蓬松的羽绒服……有了雾松,所有的一切都变得美好了。 雾松像个化妆师,去每一棵树上把它打扮起来,像要开舞会似的,一切东西都变的漂亮而神奇了。雾凇作文500字  虽然,现在还是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雾凇》【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雾凇》 篇1

作者:wy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20

《雾凇》课堂教学实录评析

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由于雾凇离我们南方的学生生活较远,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六个环节:一、欣赏雾凇景观美;二、感知课文整体美;三、感悟景观谴词美;四、了解雾凇形成美;五、总观雾凇姿态美;六、个性实践留住美。

片段一:(欣赏雾凇景观美)

师:孩子们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玩过?

生:……

师:这些地方都或多或少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吉林的松花江畔去看一道奇异的风景线——雾凇(板书雾凇)。

师:(播放视频)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

生:哇,真美呀!

生:真壮观呀!

师:大家看到雾凇了吗?此时如果让你跟雾凇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生1:你真美呀,像披着洁白的纱衣。

生2:雾凇形态各异,真神气呀!

生3:我真想亲眼看看你呀,美丽的雾凇。

生:……

片段二:(了解雾凇形成美)

师:雾凇这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衣服是怎样穿上去的呢?(指名朗读内容)

师:与你们平时穿衣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在哪?

生:比较慢、比较轻。

师: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生:“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师:谁能通过朗读,读出雾凇穿衣服的样子?(指名读)

师:要慢到多长时间才能穿上这一件衣服啊?

生:一夜。

师:为了让人们欣赏到这么美丽的衣服,她艰难地穿了一夜,穿得这么慢。下面我们来一起来欣赏一下,她是怎样穿上这件衣服的。

播放动画课件:(课件内容:雾凇形成的过程:“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师:看清楚了吗?现在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她穿衣服的样子给读出来吗?(“每当夜幕降临,……都是银松雪柳了。”)指名朗读,重点指导读好“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师:哎呀,我仿佛看到了雾凇像美丽的花仙子一样慢慢地、轻轻地穿上了飘逸的长裙,天多冷呀,谁能读得让她再多穿点吗?(指名读)

师:还能再多穿点吗?(指名读)

师:这下皮衣都穿上了,真暖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细细品味一番。

片段三:(个性实践留住美)

师:在我们祖国的辽阔国土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号称祖国的四大奇观吧!(图片欣赏: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师作适当讲解。)

师:希望你能去探索这些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也写出像《雾凇》这么美的文章来。

[点评]

1、源于生活,用旧知导入新知。新教材内容的切入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很好地体现课标理念。在具体教学与导语内容的设计中,也应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上课伊始,教师问学生“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玩过?”这个问题激起他们的生活经历。接着播放雾凇的实物录象,真实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呼出:“真美啊!”“真壮观啊!”的赞叹声。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对雾凇说一句话。此环节的安排,一方面丰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唤醒学生喜爱雾凇的情感。

2、课件适时再现美。吉林雾凇的壮美景观,学生大多是比较陌生的,教师一开始就出示雾凇的实景图片,把学生代入这个神奇而美丽的风景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雾凇,产生一种想去学习的冲动。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教师就先让学生想象都会是什么样的,然后带着想象观察近景图片,形象真切地再现,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赞美、向往之情油然而生。雾凇的形成是本课的难点,适时播放形成过程的一系列画面,并且加上优美的解说词,这对学生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解决了阅读中的一个拦路虎。这样的使用课件,就是找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时机,让多媒体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3、让学生触摸语言的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文中主要是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不仅需要课件引导,更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思维空间里,学生揣摩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与文本沟通交流,展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过程中点点滴滴,都是揣摩语言、体悟语言内涵的活动。课文“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意境优美,如仙境一般。学生品读涵咏,从“渐渐地”、“慢慢地”咀嚼到雾凇是逐步形成的;从“轻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性和优雅;通过对“最初……逐渐……最后……”和“一层又一层”的反复朗读和体悟,留下了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的感性认识,并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

4、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文中描绘的景色是美的,大自然呈现的景色更美,在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去探索大自然的更多美景,鼓励学习大胆向作者挑战,写出更好的文章,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

雾 凇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色通道里的字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言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雾凇奇观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感受雾凇的美与奇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0年1月9日前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

(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齐读诗句。2、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领略这美丽奇特的雾凇。

(出示:雾凇图片,师配以解说)

2、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3.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1).从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缀满”等词来感悟雾凇的美。(2).指导朗读。

4.难怪作者要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板书:奇观),引导理解“奇观”。

(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指导朗读。

5.齐读课文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段。同桌讨论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汇报

(相机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3.从句中你发现了什么?

4、那么吉林的松花江畔有没有具备这样的条件呢?轻声再读第二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后小组里讨论。

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这样……树木被雾气淹没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弥漫”“涌”“笼罩”“淹没”等词感受水汽的多,浓。指导朗读。

5.引导了解雾凇形成的第二个条件。(遇冷)

6.读读找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雾气到雾凇的凝结过程。

(出示):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8.通过“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等词体会雾气受冷凝结的过程。指导朗读

9.四人小组练习学着小导游向大家介绍雾凇。

10.配乐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出示图片,指名说说你初见这雾凇时的心情怎样?自由朗读第三段

2.借助图片理解“千姿百态”。

3.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创设情境,感受雾凇的美和人们观赏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4.拿笔写出自己心中的赞叹。全班交流。

5.齐读课文第三段。

四、拓展

1.其实,和雾凇齐名的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还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欣赏图片

2.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3.教师小结

六、作业:(自选一项)

1.收集有关吉林雾凇的资料,设计一份导游词

2. 仔细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并注意太阳出来后,霜逐步化解的过程,仿照本课写法,作一次小练笔。

板书设计:

22、雾凇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雾凇》的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插图实物投影

2、投影片

3、录音机、配套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九九歌》。

2、古人从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其中最冷的时候正是三“九”,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

3、揭题。

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景观的投影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零下

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

(2)释词。

(3)指读长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

4、学生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组词。

堤()俗()模()凝()

提()浴()摸()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