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这首词。
2、掌握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3、品味关健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明确写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树立青年应以“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志向。
课前预习:
要求:
1、疏通全文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根据所提供的作家作品知识,预习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默写:《沁园春·雪》
二、资料补充(认真阅读并识记重要内容)
1、背景资料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2、词的有关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词牌名,长沙,是词的题目,是所写内容。
你还知道哪些词的知识,请补充:()
三、扫清字词障碍(把握不准查字典)
沁园春()分泌()寥廓()谬论()
未雨绸缪()遏止()揭发()
峥嵘()岁月稠()遒劲()百舸()挥斥()cāng()茫cāng()桑
补充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四、整体把握全词。
上阕写景,描绘了()景色。
下阕抒情,通过对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抒发了()的感情。
检查预习(小组内交流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互相检查预习效果。)
朗诵比赛(小组内先展开比赛,并推出冠军,进行总决赛。注意朗诵的技巧,并读出感情。)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如果有不明白的知识点标示出来,并与同学讨论解决。小组交流展示,释疑解惑)
1、开头三句点明了一个怎样的环境,在词中有何作用?
2、上阕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景物),景物有何特点?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并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这幅画面。
3、面对眼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诗人联想到什么?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课堂小结:
知识链接:如何写景: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如歌的语言、如诗的情怀,如画的生活,是我一直追随的境界。因此,我选择《沁园春·雪》作为我本次说课的篇目。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沁园春雪》是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整首词用词精确,语言精练,气势磅礴,旷达豪迈。作为一篇传统的名篇,如何赋于它新的东西,这就得从新的教学手段入手,使这首词的韵味,豪情及词人的豪迈、自傲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既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又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扬他们的个性,适应我们新课标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毛主席的诗词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词牌名也有较正确的认识,而此时的他们也正是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的时期。但诗歌朗读训练不够,诗词鉴赏能力不足。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祖国绚丽山河的赞美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描绘绚丽的北国雪景。
二、教学目标、教学教法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节教材本身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词的背景和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绚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有感情朗读和精确背诵默写本诗。
②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感受诗人爱国豪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二)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运用诵读法和品读法。
一是诵读法:诵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听读、散读、个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二是品读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培养学生朗读水平。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将朗读教学贯彻始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融情于景,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得到提升,在边听边看中,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意蕴,也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本课中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进列指导,使学生也能读出诗歌的韵味、磅礴的气势及旷达的情怀。
2、发扬学生个性,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本课中设计了学生自由想象及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由讨论中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允许他们有本人的见解和主张,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使他
3、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本课通过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辅助手段,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带给学生强烈的冲击。使学生深刻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理解诗人博大的情怀和增强对祖国绚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在轻快活泼的曲调中,欣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激发学生对这首词的强烈兴趣,天然引出课文,并板书课题。
2、介绍背景。
展示毛泽东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位伟大的领袖而且是位杰出的诗人。然后介绍《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发表之后的轰动效应,以及蒋介石因为这首词气急败坏的所作所为,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感情,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3、配乐朗诵。
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融情于景,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得到提升,在边听边看中,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意蕴,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壮美。
检查预习,纠正子音,消除阅读障碍。
4、整体感知。
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激情演绎译文,并讨论解决整体感知中的问题。我把以前要下很大功夫来讲解的东西浓缩在这些问题里面,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这首词的结构和内容有基本的把握,留给学生更多的读背和品味的时间。
5、朗读背诵。
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列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同时,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感受词的主旨。既突出了本节课读背这个重点,又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理解作者胸怀和豪情这个难点。
6、品味鉴赏。
会读了,能背了,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呢?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品味鉴赏能力,我设计了品味鉴赏。同时,教师注意归纳板书,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修辞巧妙动静结合用词精确。
7、小结作业。
为升华学生对这首意境的感受,我让学生在京剧《沁园春雪》的豪迈旋律中,欣赏毛主席的亲笔书法。然后总结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列德育渗透,鼓励他们去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作业,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描写北国雪景,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把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掌握这首词,而且能全面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逐�
人生处处皆师友。不足之处,恳请指正。不胜感谢!
学习目标: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
(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
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
2.强调以下字音
沁qìn 数风流人物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节奏和重音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
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
(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遇到的疑难:
①为何“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不是“望”统领的句子?
结合这个问题,可以感受一下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化静为动的写法。
这里可以结合《社戏》中“单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一句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
2、赏析下阕
⑴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讨论并归纳:“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⑵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此处点到即止,不能过细。)
⑶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领到哪句?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讨论并归纳:“惜”,统领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⑷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有,“俱往矣……今朝”。在这里适时介绍写作背景,并引导学生理解本句的内涵。
⑸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讨论并归纳:“江山如此多娇……折腰。”
可能出现的疑难:
①为何评价古代帝王要用“惜”字?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稍”、“只”等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还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以此来明确作者如此评价古代帝王的目的,并为理解分析主旨句打好基础!
②要适时追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三读全词,体会感情。
此处可采用男女分读的形式,也可以全班齐读!
三、背诵比赛
《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色。全诗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认真朗读品味,会给人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文。
四、总结全文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2、找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自读,体会诗作中蕴含的情感。可推荐《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
《沁园春·雪》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毛主席的词,从情感到表达都堪称一篇佳作,作者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三的学生具丰富的字词和诗词知识的积累,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均已具备,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鲜活文本理解上难度不大,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文本的艺术特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请学生回顾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雪的诗词,引导学生迅速关注到“雪”和“诗词”上,为新课学习做了铺垫。
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这对学生理解文本情感有帮助。
(二)整体感知
首先,先请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全文大意,注意多音字和难写的字
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能够顺利的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会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上阙进行分层,这样对篇章分解有助于学生细化学习目标,对文本的分析有了目的性更强的深入理解。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不难找出:上阙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接着,我会请学生思考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用这样的方式,一来学生可以明确每一层都有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二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个方面上来,这就为写作技巧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得出,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到了中间一层,学生需要关注的地方依然是:作者写了什么以及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在这里,有一个词中常常出现的手法叫做“一字逗”,因此我会请学生思考“望”字统领到哪一句?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会关注到这种写作现象,以及这种技巧的作用上来;另外我还会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这个问题请学生思考这一句中的写作技巧。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可以得出:“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请学生以分组讨论“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这一部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思考正确得出的部分,因此我会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完成,既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又加强了整个班级的参与度。
(四)延伸作业
通过回顾和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认识到,分析上阙的思路是:结构——意象——技巧——情感。然后请学生分组,照此思路对下阙分析,充当小老师,每组派一名代表自行讲授。教师补充、点评和总结。
通过这个方式,学生可深刻理解诗歌分析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对学生以后诗歌鉴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