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最新2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

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五、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六、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导入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3、讲授新课

(1)、教学圆锥的认识

展示,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教师指出母线不是高)

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学生回答)

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学生回答并根据定义总结:只有一条)

(2)、小结

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师生总结: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的启示,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小组尝试)

请同学展示,测量圆锥的高的过程。

师生总结: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2>阅读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2>转动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课堂练习

利用,展示习题,指名口答。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为主,帮助为辅,我进行了尝试。从教学内容方面,本部分知识适合采取这种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动的空间。从学生方面,学生的求知欲较强,活动能力与小学相比有大的提高,他们能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情感方面来看,他们喜欢合作交流的方式。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2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制作圆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二、新课

出示圆锥实物图,并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师:像这样的形状叫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着圆锥看一看,摸一摸,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圆锥有多少条高?为什么?(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数时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直角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小结: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第六课时教学反思

借助圆柱特征的学习方法,学生很快就迁移类推到圆锥的认识上。大家从底面、侧面和高三个角度有序地进行了特征的探究。只是没想到今年调整了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用附页2制作圆锥后,今天居然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处出现了以往未出现的现象,许多学生认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原来,附页2的扇形与半圆大小很接近,所以造成了负迁移。再教建议:如果教材附页中的图仍旧不变,那么下次再教时,我会请班级部分优秀的同学尝试自己画图制作与教材大小不同的圆锥。

教材对圆锥的高是这样定义的——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袁文杰同学对这一概念提出质疑,“这句话去掉“圆心”表述更简洁。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距离要求线段最短,所以一定是从顶点到底面圆心。”对于这段话,我给予了肯定,只是解释为了大家更明确高的起点和终点,所以才这样表述。不知道这样的评价是否正确?

拓展:

1、介绍了圆锥的母线,并且要求学生对母线和高进行了对比。

2、对于新增内容加大教学力度,提问:

将直角三角形硬纸板贴在木棒上有几种贴法?哪几种旋转后能成为圆锥?(小结:以任意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后可成为圆锥形)。

旋转后形成的圆锥体与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圆锥的认识第一课件 3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⒉使学生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⒋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欲望。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圆柱和圆锥的实物若干个、透明圆锥一个、剪刀和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⒈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大家回去完成这样一个动手做:把p129的图样剪下来,用硬纸做一个学具,做好的举手,你们知道这个学具是什么形状?哎,你们为什么不叫它圆柱呢?(因为它不具备圆柱的特征)

那它是不是和圆柱没有一点点联系呢?

(媒体演示,渗透一个底面变成了一个点)

⒉媒体出示以下几个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想象:哪一个图形旋转一周后会形成圆锥这个形体?以哪条边为轴旋转?(生回答后媒体演示)

⒊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是圆锥形或近似圆锥形的?

⒋师根据生回答出示实物示意图,并说明: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⒌隐去实物图非本质的属性,抽拉得到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线,这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形体。(媒体演示)

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圆锥(板书:圆锥的认识)本册所讲的都是直圆锥。(用尺演示)

二、新课探究。

㈠摸清学情:

师述: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了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答:画圆锥的直观图、知道圆锥的底面在哪里、圆锥有尖尖的顶…

㈡循学情而导:

⑴指导画图。

①以指讲台上的某个圆锥形实物为例,会把它画下的举手?你来试试!同桌观察,交流,结合实物图说说是怎么画的?

②老师示范画一个(作为板书)。

㈡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⑴初步感知。

圆锥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圆锥,碰一碰、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有什么感觉?

⑵加深感知。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觉。(谁愿意?)

⑶集体交流感知。

①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可请一无所知的学生说感觉,对圆锥已有一点认识的学生说名称)

圆锥的顶点、圆锥的底面 〔  o    r〕、圆锥的侧面

②把圆锥躺着轻推一下 ,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学生思考,并及时动手操作证实。)

③回忆圆柱的高。启发学生思考:圆锥有没有高呢?在哪里?

先让学生说,再由老师借助透明圆锥(红线)演示指出什么是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只有一条?那怎么在直观示意图上表示出来呢?谁来试试?(同学观察,评点,老师完善,并标上“h”。)

④辨析练习,多媒体逐个出示下面各图标出的圆锥的高正确吗?为什么?(4个)

⑷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相互指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另请一学生上台举着圆锥说说特征。

⑸指出下图中哪些是圆锥体(4个)。

⑹小结: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个顶点、一条高。

㈢测量圆锥的高。

⒈过渡: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搜集学生这样的问题:既然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那怎么量出它的高度呢? (师出示一圆锥实物模型)

⒉组织四人学生小组探究研讨,寻找方法。

(教师给学生提供圆锥模型、平板,直尺等工具等)

⒊四人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⒋教师归纳测量步骤。(略)

⒌同桌试量手头做的圆锥形实物的高,校对时:

⑴渗透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概念;⑵提醒测量高的注意点。

⒍出示测量示意图。

三、全课小结。

(1)看书要求:划出本节课的重点,并质疑。

(2)出示导入的想象图(三角形),追问:

圆心在哪里?底面半径是哪条边?(有两种情况)

四、课后延伸。

刚才有些同学在质疑的时候,提出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怎么求?感兴趣的同学课后不妨研究研究。

五、课堂练习。

⒈判断题〔媒体出示〕

⑴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

⑵因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所以圆锥的高也有无数条。〔   〕

⑶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 〔   〕

⒉练习十二第2题。〔口答〕(媒体出示)

⒊课后用萝卜削一个圆柱,然后把这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4

教材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5

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

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圆锥的认识说课课件 6

预设目标: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感悟圆锥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并能正确辨认圆锥图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全过程。

3、培养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圆锥,并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教师:说一说图中哪些图形是圆柱?剩下的这些图形都不是圆柱,这种形状的物体你在哪见过?你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名称吗?

鼓励学生思考,再请学生看看书中的名称后,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圆锥,相互交流,关于圆锥,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圆锥有哪些特点?圆锥的高怎么表示?怎样量出圆锥的高?

2、合作探究。同学们用桌上的工具材料,分组研究你们感兴趣的问题。

3、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同学相互质疑。

⑴圆锥的特点:底面是个圆,上面是一个尖尖的点,侧面是一个曲面。

质疑: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把圆锥模型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⑵圆锥的高:比较两个圆锥的高矮可以发现,圆锥的高是指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质疑: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那圆锥的高有几条?

小结:圆锥的高是表示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的高只有一条,测量圆锥的高。

三、巩固练习1、做教科书第8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2、小结活动。

按书上第191页的图样,用硬纸制作一个圆锥,并量出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总结。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你还有什么意见和问题?

四、创意作业

[小学数学《圆锥的认识》课件教程]

圆锥的认识教学课件 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九义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圆锥是小学阶段认识的九个立体图形之一。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可以把圆柱的高和底不改变的情况下,削成最大圆锥体,通过这一点可以利用正迁移的规律由圆柱的体积推出圆锥的体积,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⑴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测量圆锥的高。

二、教材处理

由于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实践,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与测量高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挖掘,本节课主要用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根据学具触摸探究圆锥的特征。然后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测量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总结新知。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交流体会新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教学手段

本节教学时教师准备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模型一个,多媒体。学生准备圆锥型实物,一块平板,一把直尺。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形象地展现了高的平移,圆锥侧面展开等难以讲述的内容,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由复习导入新课,让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圆柱,高,圆柱有多少条高?学生回答后,教师直接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今天我们新认识一种形体——圆锥来进入新授。便于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2、探索新知

首先认识圆锥的特征。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和我们所学圆柱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先自己操作、观察,再把自己看到的摸到的在小组交流,然后向全班汇报。圆锥有一个顶点,一个侧面是曲面,一个底面是圆形。说明: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并利用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用字母,r,h分别标出底面圆心,半径和高,需要强调的是:引导学生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其次动手实践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如何测量圆锥的高,并用学具合作测量圆锥的高。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合作实践寻找测量高的方法(如将圆锥物体从中间劈开等方法),让学生比较方法的实用性,还是书

中平移的方法好。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多选择实用,便捷的方法。圆锥有几条高,为什么?

最后认识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首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纸把手中的圆锥包起来,注意从顶点到底面的纸成了圆锥的侧面。把这个侧面展开看一看是什么形?(学生回答后是扇形)。用多媒体展示过程,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3、反馈练习。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我设计出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练习。

1)、出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找出圆锥。

2)、说一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3)、用硬纸做一个圣诞老人的帽子,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与高各是多少?

4、总结

让学生来总结本课的知识或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8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资源:

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5、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导入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3、讲授新课

(1)、教学圆锥的认识

课件展示,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教师指出母线不是高)

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学生回答)

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学生回答并根据定义总结:只有一条)

(2)、小结

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师生总结: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的启示,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小组尝试)

请同学展示,测量圆锥的高的过程。

师生总结:

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阅读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转动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课堂练习

利用课件,展示习题,指名口答。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为主,帮助为辅,我进行了尝试。从教学内容方面,本部分知识适合采取这种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动的空间。从学生方面,学生的求知欲较强,活动能力与小学相比有大的提高,他们能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情感方面来看,他们喜欢合作交流的方式。

小学数学《圆锥的认识》课件教程 9

有关圆锥体积教学课件

有关圆锥体积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4页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例1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5题。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 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口答练习八第1题。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 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 。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10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制作圆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二、新课

出示圆锥实物图,并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师:像这样的形状叫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着圆锥看一看,摸一摸,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圆锥有多少条高?为什么?(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数时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直角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小结: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课件 1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 法:引导、归纳、总结、提升,创设问题情境——操作探讨交流一一总结应用拓展。

学 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体会类比。

课前准备:圆锥的实物,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本课设计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定向导学(3)

(一)导学

师:同学们见过陀螺吗?陀螺是什么形状?

这节课我们九一起来认识圆锥。(板书课题)

2、定向(课件)

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二、自主学习(10分)

1、看书32页。

2、回答:

(1)圆锥有个面,分别是()面和()面。有()个顶点。

(2)底面是()形,侧面是( )面。展开是( )形。

b、( )是圆锥的高。怎么测量?高有()条。

3、指名展示自学结果。

跟踪练习:书32页做一做。

三、合作交流(5)

把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

1、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2、三角形的底是圆锥的什么?高是圆锥的什么?

四、质疑探究(5分)

高为什么有一条?

五、小结检测(17分)

(一)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检测

一、下面哪些物体是圆锥?

二、填空

1、圆锥有( )个顶点,圆锥的高有( )条。

2、圆锥的高是指从圆锥的( )到( )的距离。

三、判断题

1、圆锥的高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 )

2、圆锥体的高只有一条 ( )

3、圆锥的底面是圆锥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 )

4、圆锥的侧面展开可得到一个扇形。 ( )

四、圆锥的形成(课件出示)

1、如图:有三角形abc,若以ab为轴旋转,会得到一个圆锥,它的高是多少?底面半径是多少?

2、若以bc为轴旋转,也会得到一个圆锥,它的高是多少?底面半径是多少?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12

活动目标: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

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

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

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

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

圆锥的认识课件教学 13

圆锥的认识课件教学

圆锥的认识课件教学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 法:引导、归纳、总结、提升,创设问题情境——操作探讨交流一一总结应用拓展。

学 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体会类比。

课前准备:圆锥的实物,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本课设计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

师:同学们见过陀螺吗?陀螺是什么形状?

这节课我们九一起来认识圆锥。(板书课题)

2、定向(课件)

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二、自主学习(10分)

1、看书32页。

2、回答:

(1)圆锥有个面,分别是()面和()面。有()个顶点。

(2)底面是()形,侧面是( )面。展开是( )形。

b、( )是圆锥的高。怎么测量?高有()条。

3、指名展示自学结果。

跟踪练习:书32页做一做。

三、合作交流(5)

把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

1、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2、三角形的底是圆锥的什么?高是圆锥的什么?

四、质疑探究(5分)

高为什么有一条?

五、小结检测(17分)

(一)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检测

一、下面哪些物体是圆锥?

二、填空

1、圆锥有( )个顶点,圆锥的高有( )条。

2、圆锥的高是指从圆锥的( )到( )的距离。

三、判断题

1、圆锥的高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 )

2、圆锥体的高只有一条 ( )

3、圆锥的底面是圆锥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 )

4、圆锥的侧面展开可得到一个扇形。 ( )

《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14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15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10')

1.圆锥由()和( )两部分组成。圆锥的底面是( )形,侧

面是一个( )形。课题:圆锥的认识主备人: 备课组长: 学科主任:

“三案合一・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六年级数学详案(新授课)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时间:_____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会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二、学习重难点:

2.圆锥的( )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条高。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60cm3,高是4cm,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4.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90cm2,高是6cm,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

5.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旋转体是( ) A.长方体B.圆柱体 C.圆锥体6.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

A.圆 B.扇形C.长方形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三、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8')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31-32

(2)自学方法:

①什么是圆锥?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②圆锥有什么特征?

③什么是圆锥的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3)自学时间:3-5分钟。

(4)自学要求:能够完成自学检测学习部分

2、自学检测 同桌互评:_______

(1) 圆锥有___个顶点,____条高,底面是____面,侧面是一个____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_______.

(2)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_______到底面_______的距离。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20')

1、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圆的特征 ? 圆锥的高

2、小组合作学习指南:? 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下它有什么特点? 圆的特征是:

?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学以致用:

(1)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

(2)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侧面展开也是长方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4)圆锥的底面是圆形。 () (5)圆锥有无数条高 ()

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7.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圆柱的体积( )A.扩大3倍 B.扩大6倍C.扩大9倍

8.将直角三角形ABC绕BC边旋转,形成的圆锥的高是( )cm,底面半径是( )cm。 将直角三角形ABC绕AB边旋转,形成的圆锥的高是( )cm,底面直径是()cm。

B7cm

9.下面图形以直线为轴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 10.28cm升高为37cm.你能求出珊瑚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圆的特征 : 圆锥的高:

圆锥的认识课件 16

人教版圆锥的认识课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并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画圆锥的平面图形及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圆柱体、圆锥体、透明圆锥、木棒

学具准备:圆锥体模型、直尺、三角板、沙子、垫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 投影仪出示一个圆柱,提问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生: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导入新课

让学生把已准备好的装在圆柱体里的沙子倒在桌子里,看看沙堆的形状;

多媒体出示圆锥形状的实物图

师:这些形状与圆柱形状相同吗?

生:不相同,是圆柱形状的上底面变成了一点。

师:这些形状与圆柱有没有相同点。

生:下底面都是圆。

师:我们把这些形状称之为圆锥。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探究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认识圆锥的特征

师:出示圆锥的实物图(分小组:每小组一个圆锥)。

生:每位学生亲自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碰一碰,有什么感觉?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

圆锥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

圆锥有一个顶点。

认识圆锥的高

师:出示一个透明圆锥(圆锥用2㎜的塑料制成的,底面圆心留一小孔),然后用一根直木棒从底面圆心穿到圆锥顶点,让学生观察,从顶尖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什么?

生:是圆锥的高度。

师:回答很正确,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这样从底面圆心到顶点可以穿多少根呢?

生:只能穿一�

师:回答很好;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用字母h表示,仅有一条高。

小结:圆锥底面上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仅有一条高,圆锥只有一个顶点。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17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中的《圆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学情分析

圆锥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两者在很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了圆柱的知识后再认识圆锥问题不大。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合作交流中进行学习,提高了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感受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体会旋转直角三角形的边所成立体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刻度尺,平板,剪刀,直角三角形,木棒,胶带。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的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检测。下面说一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情境导入:由圆柱变换成圆锥,并举例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来感知圆锥的形态,使学生激起认识圆锥的欲望。

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感知圆锥的组成要素及特征。

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剪一剪、量一量、转一转的实际操作掌握圆锥侧面展开图特点,深刻体会到圆锥的高定义和明确以直角三角形的边为轴旋转所成立体图形的半径和高。

课堂小结:通过填表课堂提问和回顾旧知相结合的方式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当堂检测: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

四、板书设计

板书上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使学生清楚的掌握本节课知识。

以上是我对《圆锥的认识》的说课内容。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18

教材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2、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是怎样形成的吗?

3、圆锥的认识(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

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随堂练习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五、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19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五、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六、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导入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3、讲授新课

(1)、教学圆锥的认识

课件展示,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教师指出母线不是高)

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学生回答)

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学生回答并根据定义总结:只有一条)

(2)、小结

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师生总结: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圆锥体积教学课件 20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中的《圆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学情分析

圆锥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两者在很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了圆柱的知识后再认识圆锥问题不大。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合作交流中进行学习,提高了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3、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感受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体会旋转直角三角形的边所成立体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刻度尺,平板,剪刀,直角三角形,木棒,胶带。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的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检测。下面说一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情境导入:由圆柱变换成圆锥,并举例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来感知圆锥的形态,使学生激起认识圆锥的欲望。

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感知圆锥的组成要素及特征。

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剪一剪、量一量、转一转的实际操作掌握圆锥侧面展开图特点,深刻体会到圆锥的高定义和明确以直角三角形的边为轴旋转所成立体图形的半径和高。

课堂小结:通过填表课堂提问和回顾旧知相结合的方式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当堂检测: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

四、板书设计

板书上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使学生清楚的掌握本节课知识。

以上是我对《圆锥的认识》的说课内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