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说课稿(优秀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这次为您整理了思想品德说课稿(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说教材 篇1

《拒绝诱惑》,是教科版《思品》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题,主要内容是从远离不良诱惑、学会控制自我等方面了解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作为第八课第二框题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危险诱惑”以及他们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但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拒绝诱惑、自觉抵制诱惑。本框题将认识层面的内容深入到实际操作层面,使学生能将所学联系生活、合理运用。本框题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为主线,使教学内容呈螺旋状上升。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是八年级思想政治第三课的第二框题,本课第一框题主要从理论(法律、法制)的角度讲了宪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第三框题主要从实践的角度讲依法打击经济犯罪的几种类型。本框主要介绍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以及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它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说明如何规范经济行为在全课中具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学好本框对理解全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经济常识,对学生今后参与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

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能力目标

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为,对照有关法规,具有初步的正确判断多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否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道理,提高自己关于法律对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在经济活动中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自己的行为。

确立依据:经济建设需要良好的经济秩序,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依法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所以把它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确立依据:概念抽象,学生的知识容量较少,思维能力不强,涉及经济活动的范围较小,所以把它确定为难点。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电视、购买消费商品、参与经济活动、接触一些经济现象,并产生一定的思考,对经济活动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感到需要和兴趣。但八年级学生没有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工作,只参与一些简单的经济活动,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对理解经济活动的规则、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本框题在教学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进行。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对本框的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结合教师归纳讲授掌握知识并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四、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我选择了多媒体展示以下资料:材料一:课本P44山西假酒中毒案。材料二:课本P39小天鹅公司重信誉。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你的感受如何?教师归纳并导入新课:任何人从事经济活动都要遵守法律,只有如此,买卖才能生财,赢得人们的信任与称赞,你的行为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引出新课--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这样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中得到感性认识:经济行为需要法律的规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习,解决目标

(一)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首先我提问: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王青华等人的行为是违法的,受害者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依据那些法律判断经济行为是否合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判断经济活动主要根据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

投影:

1、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几部重要法律

民法通则

经济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投影:

2、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

平等

公平

诚实信用等

我利用材料二小天鹅公司重信誉,引入法律规定的经济活动规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

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分组讨论的活动。

讨论活动的内容:应该如何理解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各种规则(要求: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或自己的耳闻目睹,前后座同学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我通过举一些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欺骗性交易行为的例子,即:"反面实例"。由同学们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是"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例如:当前市场上的"虚假广告"、各种形式的"打折狂潮"、"降价风暴"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投影:

1、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生产者

销售者

消费者

结合材料一,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参加经济活动的人们有三类: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

2、经济活动参与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它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以下方法突破。在分析"生产者"、"销售者"时我首先出示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生产者、销售者的违规之处及其危害,然后我根据上述材料,让学生说说生产者、销售者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哪些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要说明,然后请学生根据教材上列出的其他要求,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违法经营者,并谈谈体会。对"消费者",我结合《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说明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可请学生适当举例说明消费者受保护的一些例子。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教师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

再以幻灯出示时政:我们国家的强化产品质量管理,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上又有重大举措,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而作为我们每一个公民,既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同时也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各种经济犯罪现象作斗争。下一课我们将专门介绍如何依法打击各种经济犯罪。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第一单元“塑造自我”强调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和心理素质,本单元开始介绍待人的基本道德原则。而诚信既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人们彼此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因此,学习本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对在复杂的社会中怎样待人所作的铺垫。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本课自身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诚实的要求和重要性。

(2)、懂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

(3)、知道谎言的危害,懂得重视承诺。

3、教学重点:诚实的要求和重要性。

八年级学生对诚实有基本的认识,能够判断对什么是诚实行为,什么是不诚实行为,对诚实的行为能做出肯定的评价,对不诚实的行为能做出否定的评价,但由于生活阅历简单,他们对诚实的重要性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诚实、理解诚实就显得尤为重要。

4、教学难点:谎言的危害

当今社会风气不正,使得“老实人吃亏”、“不说谎办不成大事”等不道德观念流行,给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有时,不诚信的行为可能会带来利益的获得或可以逃避惩罚,如诚实的承认错误受到惩罚,而撒谎却逃脱了惩罚,这些情形使学生对认识谎言的危害产生了困难。

二、说教法

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2、活动法。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3、讨论归纳法。通过讨论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三、说学法

诚信的品质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起来的,不是一两天的教育就能完成。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诚信行为与观念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强化诚信意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活动法、自评法、小组评价法、个案分析法等提高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进而自觉做一名诚信的人。

四、说程序

〈导入新课〉小品表演:〈〈诚信摆渡人〉〉

小品中的做船人首先抛开了“诚信”这一行囊,随即失去了更多。所以,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风浪,我们都不能丢弃的是什么?

学生:是诚信。

教师:那么,什么是诚信呢?

〈讲授新课〉

请学生阅读课本P30的图文,思考:

你同意课本中的点评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依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诚指的是诚实、真诚,信指的是信守诺言。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你的真心话。

①昨晚忘记做作业了,早上组长收作业时,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帮妈妈洗衣服,发现口袋有50元钱,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发现地上有一部手机,周围又没有人,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次考试不及格,回家可能会挨骂,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约了朋友,妈妈却说要带你去玩,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学生的说的情况,教师灵活组织语言,引出“怎样做才是诚实?”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派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

一、诚实的要求

⒈实事求是,表里如一

⒉不自欺,内心坦坦荡荡

⒊言行一致,践行诺言

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诚实的人比诚实的人得到的利益更多。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要怎么办呢?

请学生家长讲〈〈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教师与学生共同指出:诚实对我们有着长远的好处。

分析

二、诚实的重要性

1、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

2、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3、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4、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童话剧赏析)《狼来了》

面对牧童的哭喊,农民伯伯无动于衷,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学生:是牧童自己。

分析

三、撒谎的危害

撒谎带来的暂时利益污染了人格,造成了心灵的晦暗,谎言败露的同时是信用的丧失,友谊的毁坏。人一旦撒谎成性,最终将遭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

(漫画赏析)《失去诚信》、《谎言》

这两幅漫画告诉我什么道理?

我们要学会诚实做人,讲究信守诺言。对已经作出的承诺,就应该兑现。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决不能去承诺。

<课堂小结>经过大家的共同探讨,我们懂得了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要学会诚实做人,还要讲究信用。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则是诚实的外现。那么,我们是不是一个诚信的人呢?我们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诚信度?请大家先来做一下小测试,然后讨论。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提高诚信度10招)。

最后,请大家欣赏诗朗诵《感悟诚信》。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学情

本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思想品德第二册的第5课。本课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有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该怎么做,最后点出主题“爱清洁,讲卫生”。课后有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图片比一比,看谁做得对,进行行为上的判断。

所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新生。由于缺陷的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相当缓慢,一年级聋生的语言能力相当于二三岁的幼儿的语言,正处于正常儿童的吚呀学语的起步阶段,手语也正学习中,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几乎没有对问题的分析力,但肢体语言丰富;具有日常生活中洗漱的经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我对教材的理解,将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体会到讲究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及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2、知道表现个人卫生的各种良好习惯。

3、掌握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的正确方法。(重点)

4、增强日常生活中讲究个人卫生的意识。(难点)

三、说教学教法

聋儿语言发展的局限性,使课堂的交流难于互动,呈现出一面倒的现象,需要老师的大量引导。但聋生的肢体语言丰富,这是他们的优势。因此,本课在设计上,采用大量的演示,学生动,老师动,通过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从中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采用直观的图片观察,是聋生理解、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看一看,说一说

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一个干净的小孩子,一个脏小孩子),并提出问题,喜欢和哪位小朋友一起玩?再让学生自我评价:今天自己整洁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生能体会到大家都不喜欢和脏小孩一起玩,喜欢和干净的孩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图片观察,适合低年级聋生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引入课文内容。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学会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在平常中,学生的目光都放到别人的身上,极少关注自己的言行。聋儿的语言能力有限,只要学生做些简单的判断。

第二部分:想一想,做一做

老师逐一创设问题,让学生想想应做些什么,再从学生的回答中点出要学习的内容,并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平时是如何做,师生点评后,老师讲解正确的方法,最后全班演示。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学会正确的方法,能运用到往后的生活中。采用问答的方法,是为了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启发思维。聋生的抽象思维差,经常做这样的练习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的掌握。演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表现力强是这年龄阶段的特点之一,充分利用,不仅活跃课堂氛围,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部分:看一看,评一评

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日常卫生表现的辨别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看图判断对错是聋教学常用手法之一,适合学生的特点。

第四部分:读一读,记一记

对全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结,出示课题并板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了“讲究卫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放在课后点题,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特点而定的。

五、说反思

这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设计的一堂简单明了的课,学生大多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能明白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有很多环节没考虑周详。本课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但毕竟不够真切,如能在洗手、洗脸环节,让学生真正操作,真正放盆水让他们洗,那学生获得的体验一定更真实,印象更深。再者,老师的手语语言有待斟酌,使用什么样的句子,如何打出这个句子的手语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明白,来减少课上老师重复的语言。课堂细节上处理不够恰当,如提问的方式,集体提问,个人提问要分清;对少数学生的关注不够,课堂节奏过急促,小结部分过于仓促等等。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处,日后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是教学方法设计,哪种方法更适合学生,哪种方法更能切中学习的内容,这些都要我再下功夫去学习,钻研。

思想政治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2、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

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先预习一遍教科书,再从网络、课外读物中搜集一些关于古代中国君主与宰相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科举考试等内容的资料,基本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进一步布置学生思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些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 新课导入

秦统一以后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那么秦亡以后这些政治制度随之消亡了没有呢,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直接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内容。

3、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主要讲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部分学生自学。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四个问题: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北宋分割限制地方权力;

(1)注重补充材料,让学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口与动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 然诸侯原本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二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改其枝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错。 —司马迁《史记》

材料四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习惯。

(2)唐朝藩镇割据与之后的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预习时搜集的一些资料掌握,将此内容仅作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分割地方权力的一个背景。要求学生通过对这段背景的理解来分析讨论北宋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矛盾?

以此背景引出北宋如何解决地方权力过大的难题,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背景分析解决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

设置问题: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该如何有效的对地方进行统治呢?

目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问题延伸:

讨论: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之后,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

目的: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4、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5、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生需要坚强》。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人生需要坚强》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塑造健康人格第二课《磨砺坚强意志》第一课时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白坚强的意义以及培养坚强的品格,通过展现几个同学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意志的意义。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知道坚强意志对于每个人成长和成功的意义,并自觉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在遇到挫折时能以坚强的态度来面对。

二、说学情

初中的学生思维敏捷,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转变,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适应从现象中总结规律,他们在生活中都体验关于意志的现象,因此对于意志他们并不陌生,有自己的理解,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意志的意义。初中的学生喜欢表现,好表达,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对于意志的理解,让学生讨论怎样培养坚强意志,在分享故事和讨论的过程中明白坚强意志的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以及内容的把握,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坚强的意义,自觉培养坚强的意志。

能力目标:在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培养坚强的意志。

知识目标:知道为什么要培养坚强品质以及坚强品质的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立和教材知识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解读,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坚强品质的意义。

难点:如何培养坚强的品质。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理念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程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因此本课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案例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是课程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程展开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导入环节我采用了案例展示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案例:小叶同学平时考试成绩优异,某次考试成绩很差,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并写下了遗书,给家人和朋友带来了很大的惊吓。思考:小叶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案例学生并不陌生,他们生活中接触过类似的事件,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便于老师总结出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小叶同学的做法不恰当,小小的挫折就轻言死亡,给家人和朋友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小叶同学不够坚强。

老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这样令人惋惜的例子,承受不了挫折,轻言放弃生命,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其实就是缺乏坚强的表现,人生需要坚强。通过老师的总结,学生可以明确坚强的必要性,坚强在我们生命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坚强面对挫折

小组讨论,前后桌一组,讨论时间5分钟,结束后派代表发言。

讨论问题:在你的生命中都遇到过那些挫折?你是怎样应对的?

学生踊跃发言,说出了自己遇到的一些小挫折以及应对的措施。

新课改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也为了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此环节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坚强面对,而不是一味逃避,这样我们才能走出挫折,赢取成功。通过老师总结,学生加深对于坚强的认识,并知道了每个人都要坚强面对挫折,体现了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二)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吸引学生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此环节采用了图片展示法。

展示图片:曼德拉,霍金,邓亚萍,桑兰

提问:这些人物都有哪些共性?通过提问学生可以积极思考,寻找这些人身上的共性,为坚强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知识点做了铺垫。

学生回答,都很优秀,都获取成功,都有人格魅力等。

提问:他们都有健康的人格,那你觉得健康人格有哪些标准呢?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健康人格的标准,这样就引出了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是学生总结出来的,从而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回答。

老师多媒体展示健康人格标准的表格。

总结: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健康人格有八个标准,其中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里面的重要标准,所以,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老师的总结,学习明确了知识点,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多媒体展示名人名言:

命运的主宰是人自己,而人自己的主宰是意志—伏尔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通过展示名人名言,学生可以进一步知道坚强意志的重要意义。

让同学分享关于意志的故事。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

同学们都讲了关于意志的励志故事,老师对于同学们的故事予以鼓励和赞扬。

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虽然家境贫寒、条件艰苦,但是在求学的道路上没有退缩,克服各种困难,最终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找到了喜欢的工作。通过老师的分享,学生可以产生共鸣,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认识到坚强意志对成功的重要意义。

总结: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这些挫折阻碍了我们走上成功的道路,面对挫折我们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通过总结,学生会明确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了在学生中间发掘坚强意志的案例,也为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这一环节采用了评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评选活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班内最坚强的3名同学,并列举他或者她最坚强的原因。

老师宣布最坚强同学名单,并说出事迹。

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哪些方面还不够坚强,该怎样提升。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对本课的知识活学活用,把坚强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来。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下搜集关于坚强的小故事,下节课找人分享。这样的作业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形式灵活,可以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简洁,为了突出重点,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鲁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关注国家发展》。接下来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第一:说课标

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与思品旧课标(20xx年版)相比,20xx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规定,这是极其重要的规定,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重视以及用其育人的重要理念。对此,一定要认真落实。

在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制定了九年级第三单元《关注国家发展》的单元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改变祖国科技落后状况作出应有的贡献。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能力: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和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增强建设祖国的本领。

知识:知道党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懂的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与差距。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同时,依据新课标理念,设置本单元的内容标准是:

1、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第二:说教材

1、编写意图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因此,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设置这一主题单元并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2、编写特点:

一是在素材的选取上: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重在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内容,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

二是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是在正文内容的编写上:每一框几乎都是按3W的方式编排,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模式层层递进的渗透了三维目标,并配有文字描述、插图、典型案例、等教学所需资源有机整合,以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设计教材结构。总之,与人教版相比,鲁教版故事性更强一些,人教版知识性更强一些,陕教版则是习题训练性更强一些。

3、编排体例:

鲁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每一单元都是由一个个主题模块构成。分别是课前故事引领(孟杰和他的伙伴们),课内主题探究(共同探讨),课后是走进生活、创新实践平台和我在成长五个模块。具体到九年级第三单元,围绕其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其内容特点和内在逻辑,设置了前四个模块内容。故事引领《孟杰和他的伙伴们—故事十九》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探讨”模块设有第六、七、八、九共四个专题课,是课程的主要内容,按课、框、目三个层次编写。

(1)课:每课都与《课程标准》的内容相对应。每课的标题贯彻课程标准有关“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的要求,以体现价值取向的观点来表达,有利于学生了解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课题下设引言,引言都用简练优美的文字、生动活泼的形式、富有情景性和启发性的材料引出本课主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框:内容一般为一节课的量,也就是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框题是以洋溢生活气息、富有启发性的标题,作为课题的分解和细化,着重贯彻课程标准有关“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自学”的要求,同时充当量化教学内容的单位。

(3)目: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也是教和学的基本环节。

走进生活模块由生活再现和活动在线两部分。生活再现设计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象,提升经验,提高能力。活动在线是开展各种活动,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两难问题,能够感悟践行,学以致用。

创新实践平台,是结合本单元设置的由课内走向课外,由校内走向社会的实践平台。带领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你也可根据本单元内容另选课题。

四大模块前后联系,相互融合,共同落实《课程目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4、内容结构:

本单元设有第六、七、八、九共四个专题课,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上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第六课“走强国富民之路”讲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据此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从总揽全局的高度,为国家发展指明了强国富民的总路线、总政策。第七课“走科教兴国之路”讲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据此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从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个侧面,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正确道路。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讲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状况和据此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这个侧面,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正确道路。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讲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巨大作用,我们国家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这个层面上,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总之,我们可以以上四课的主题凝练为:国家发展必须走强国富民之路;国家发展必须走科教兴国之路;国家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发展必须靠民族精神支撑。归结起来就是九年级学生应该着重关注的国家发展之道。

5、单元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1)横向联系:本单元是在第

一、二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注经济发展、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在这种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感情。这一单元是教材第二单元内容的延伸。二三单元内容又是第一单元内容的具体化。同时第三单元为第四单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起到了承上而下的重要作用。

总之,新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过程,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目标而组织编写的。四个单元的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活的有机体。

(2)纵向联系:思想品德课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组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所以,本单元也是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的有机组合。如:七、八、九年级均涉及到道德品质教育方面,九年级第三单元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法律教育方面,第三单元涉及有《宪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保护环境、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国情教育方面,第三单元有走可续发展之路和国家科技文化建设等内容。(七、八年级见课件所示)

6、考点分析:

第一方面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方面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第三方面是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采用明确目标、自学指导、交流合作、精讲释疑、达标检测的“五步”教学法。

(2)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5)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6)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7)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热点,学会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热点库。

2、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力手段。根据思品课的特点,我提以下建议:

(1)评价内容要更加全面,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也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实行学生学习、生活量化考核。

(2)评价主体应更加多元,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

(3)评价形式要更加多样,口头评、书面评、即时评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相结合。

(4)评价应量质结合,可采用观察、谈话、作业、检测、考试等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立足学校资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思品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可以在参考教学用书的基础上,活用教材,用好教材,适当拓展思品课课程资源,同时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发挥教师群体智慧,把我们周围大量鲜活的信息引入思品课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利用好学生资源。

(2)运用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切合身边人、事,开展当代社会调查,有效利用社会热点和乡土资源。

(3)广泛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由于学科特点,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的滞后性总是存在的。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等。如,各种报刊杂志是大量信息来源;各种党的文献、文件汇编是我们有效的工具书。网络资源是我们最便捷、实用而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可借助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对创设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情境,对于再现法律案件、故事场景、对于教师板书的设计和演示,对于教学重点的突出都有很好的作用。也有助于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运用多媒体应注重实效,不要弄花架子。原则是简洁、实用、直观、趣味、高效。

老师们,知识的传授很简单,但把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却不是一日之功,我愿大家共画知识树,同摘智慧果。更希望我们的共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思维活跃、气氛愉悦、教学相长的高效课堂。最后,愿我们共同交流,一起进步。

谢谢大家!

思想政治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第二框节中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第第三课第

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消费及其类型,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重点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涵义,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二)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克服自己身上的不理性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等观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能正确评价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

重点的依据:这是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学生消费心理存在误区,需要重点讲解。

2.教学难点: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应该坚持怎样的消费观念。 难点的依据:旨在结合前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深入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教学重点是消费心理的面面观 教学难点: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因为难,不在于知识有多深奥,而在于现代社会物质条件优越,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全情付出”“有求必 应”,浪费之风在学生中大有市场,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中学生陌生的名词。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落不到实处。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发展,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知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类型和消费结构)

2.讲授新课:(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生实际,设计生活中的两段生活场景,通过设问的变化分别讲解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得知识兴趣化。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从众心理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求异心理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攀比心理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求实心理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布置作业。

做一份调查,回家以后,调查一下同学们家里的日常收支消费支出,然后总结出一些经验。

其次,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 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再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景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夫人“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二教法学法、三教学活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效果预测。

一、 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山东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八个生活主题单元中第二个项目的内容。

本项目内容体现的是课程标准中“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一内容标准的要求。

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本项目要帮助学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本项目内容由“要明辨是非善恶”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两个层次构成,分别介绍中学生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和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作出选择的问题。两个层次从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作出选择,从这样做的原因到怎样去做,符合认知规律。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和本项目的内容安排,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存在着是非善恶标准不够明确,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问题,从现实生活来看很多中学生在盲目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在是非善恶面前作出一些错误的选择。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他们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能力】

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

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 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开放性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获取情感体验,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体验法、活动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说学法: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角色模拟等动态活动较多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探究学习。

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将结合教学活动加以具体说明。

三、 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通过两条线索引领课堂教学。以故事发展线作为课堂明线,通过设计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参与中,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情感生成线作为课堂的暗线,通过运用各种活动以及合情合理的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实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将通过四个环节来来组织教学活动。

游戏参与,诱趣入境;感悟选择,激情明理;情景体验,辨析导行;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㈠游戏参与,诱趣入境

上课后我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经常要面对很多复杂的事情,而且要做出选择。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选择的小游戏。”由于屏幕中只是显示了两个按钮,所以学生会对这两个按钮充满了好奇。在学生按键参与之前,我分别问他们:“你选哪一个按钮,你知道这个按钮按下去会出现什么结果吗?学生会回答不知道。我在此故意渲染:他们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什么,那么我们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两个学生把按钮按下去出现的是不同的人生道路。学生参与完成后教师总结:“同学们,小游戏包含大道理,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我们要面对各种是非善恶,而且必须要做出选择,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影响我们人生目标的实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种游戏导课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又能够把游戏与将要探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自然的导入新课。

㈡感悟选择,激情明理

本环节主要内容是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承接上面游戏中出现的两种不同人物,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第一种通过一名中学生由于不能明辨是非善恶,难以抵制不良诱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让学生感悟到不能明辨是非善恶的危害。第二种道路,展示出在全社会有相当感染力的任长霞的照片,让学生谈谈他所了解的任长霞从而感悟到任长霞善恶分明、刚正不阿,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勇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从而成为一个人民群众爱戴的好警察,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是在是非善恶面前两种不同的选择,在这种直观的对比下,引导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的方式认识到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意义。

本环节内容比较抽象,因此通过直观事例的展示,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合理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认识。

㈢情景体验,辨析导行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此环节我采用了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三个情景故事,以一名中学生“小林”的故事作为情景发展的线索,引导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会选择,故事贯通有利于提高课的整体效果。

第一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和同学去公园游玩,面对留下的垃圾是否带走小林和同学产生了不同意见,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你在场你会作出什么选择,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判断标准,即道德和法律标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八荣八耻的标准来评判一下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行为。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同时渗透了法律教育,贯彻了思品课的教育目的。

第二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在网络上结识了网友,以“小林该不该去见网友”引导学生去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形成认知上的冲突:认为去或者不去。对此我将做进一步引导:去或者不去我们很难统一意见是因为我们对这个网友的身份不能做正确的辨别。在这种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提高辨别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探讨如何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拓展探究,得出结论。

第三个生活情景是在网吧门前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小林和同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此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两个同学在表演中表现出由于自制力的差异,从而做出了进入网吧和不进入网吧的不同选择。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既渗透了心理教育,同时又使学生通过体验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还必须提高自控能力。

青少年网瘾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困扰家长和教师的'一大难点问题,选择这种极其敏感问题创设情境,便于触动学生心灵,促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关注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又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㈣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本节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选择,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从而做一个正直的人。

我选取了丛飞的视频给学生以情感的激励,视频之后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被丛飞资助的一名学生,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会回答像丛飞学习,继承丛飞精神,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利用丛飞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目的就是通过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促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伴随着情感的激励,引导学生放飞理想,展望将来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哪些是非善恶,又将如何面对?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为了体现出课堂学习的连续性,我设计了一份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这样的作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把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明理践行。

最后我打算做这样的总结:“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和光明两种境界。如果像我们在刚上课时做的游戏那样,我们不知道自己要选择的是什么,就很有可能把自己带进黑暗的世界。今天通过我们这节课的探究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一颗明辨是非的慧眼,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人生开关,已经能够分辨出哪个是真善美,哪个是假恶丑,我们只要坚定的把手放在真善美的开关上,轻轻按下去,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光明前途。”这样的结尾和课前导入的小游戏遥想对应,既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又体现出整节课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特点。

四、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网络式的板书设计,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建构。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艺术,从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五、 教学效果预测

各种活动的设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在情景的参与中进行了知识的自主构建,学会了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起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初步实现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专家和老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