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优秀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一下三个教学层次: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旧知引入新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打基础。

2、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课堂中安排学生同桌或前后进行交流和操作,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

3、巩固内化,拓展创新:让学生通过填空、改错、竞赛等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三、说教法过程

下面我重点阐述一下我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给出一组题目,让同学们回顾同分母的加减法及其运算规则,并让学生说出处理算理,为后面传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起了很好的引导。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第一层次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特别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

(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 1/4+3/10 3/10-3/20 (板书算式)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揭示并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①异分母分数加法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

②你觉得自己可以算出来吗?可以就试试,还要为你这样算找到道理。

2、学生交流汇报。学生边说课件演示。

3、归纳小结: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计算。

4、练一练:(口答形式)进一步强化训练通分的过程。提出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5、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3/10-3/20。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6、总结计算方法

【第二层次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教学铺垫,较容易想到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让学生从中自己找出计算的算理,体验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借助媒体演示,让学生看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的事实,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算理,牢固地掌握算理。】

第三层次: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与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完成教科书112页做一做。

【第三层次设计意图:编排层次分明的练习,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既落实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数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增长智慧。】

四、说教学反思

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在“知识回顾”环节,让学生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有序、有规律、有数学思维的状态。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学习任务,让课堂高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一、 说学生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 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四、 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异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尝试研究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小组合作

我在3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先选择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2+1/4,为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创造出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2、算法优化

在学生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后

(1)化成小数计算

(2)通分计算

(3)画图解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3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3、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 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2、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改错题,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学生会仔细查看每一道题的每一步,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正,有助于巩固正确的解题方法。题中的错误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通达改正练习,引以为戒。学生指出错误后,可要求完整地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形成正确的概念

3、第三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图书连连串信息,变出加减法多道计算题,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集体批改,便于教师掌握反馈信息。

4、第四个练习我设计了两道聪明题,第一题(这组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道题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引导学生计算时,发现规律,寻找捷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解题规律用不等于零的字母表示为

①a(1)+b(1)=ab(a+b),a、b为互质数;

②a(1)-b(1)=ab(b-a),a<b、a、b为互质数。第二题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分数加法和减法”中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了通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依据教材的特点,遵循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瞄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其提供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探求的空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从而主动地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迁移、类推、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概括能力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为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通过对知识的迁移,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在此基础上理清算理,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课标指出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进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为此,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征,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发现,去创造,因此,我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征,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点拔引导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

五、说学法:

课标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六、说过程:

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引出问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接着出示 + 和 — 这两道题,让学生观察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旧知识,运用迁移规律,进入学习新知识的阶段。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复习了旧知,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又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自主探究 理清算理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探究计算方法。

2,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3,观察对比,优化方法。

3、尝试探究,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三、应用新知 培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三个层次:

(1)基础练习 照顾全面。

(2)寻找规律 提高能力。

(3)激活思维 深化理解。

【设计意图:训练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评价体验 归纳提升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结合板书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既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是今后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带分数加减法的基础。

2、教学目标:

a、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b、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c、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d、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数学的交流和表达。

3、教学重点:理解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4、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5、学具:同桌2条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

二、说教法

教师抓住“化异为同”这一知识的连接点,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三、说学法

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同桌合作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创设情景:在本次向“海啸”受灾国捐款过程中,文苑小学的学生表现出色,以下是五、六年级捐款情况:

501班与502班捐的占五年级的5/8

503班捐的占五年级的1/4

504班捐的占五年级的1/8

601班捐的占六年级的2/7

602班捐的占六年级的3/7

603班捐的占六年级的2/7

问:“从以上信息中,你能提出一些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教师提供最新的“海啸”捐款事件,为教学素材,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只要留心观察,数学就在身边>

估计学生会提下列问题:503班与504班捐的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504班比503班多捐了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

2、由此得到下列算式:5/8+1/8 5/8+1/4 1/4+1/8

1/4-1/8 5/8-1/4 5/8-1/8 3/7+2/7……

问:“这些算式可以怎样分类?”

估计学生能回答:“分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两类。”

3、师指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式题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

<旧知,一般是新知的生长点,这里穿插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复习,具有习旧引新作用,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

(二)、探索合作,由旧引新

<一>异分母分数加法

1、指着异分母分数加法式题问:“你会计算吗?说说你的办法。”

估计有学生会用“化小数”的办法来做,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并不是通用的方法,如:3/7+2/7

由此,大部分的孩子会想到“通分后计算”。

2、借助学具操作,突破难点:以5/8+1/4为例,同桌合作:一方把纸条平均分成4份,用彩笔画出它的一份,另一方把纸条平均分成8份,用彩笔画出它的一份,同桌把纸条放在一起,看一看,想一想,5/8与1/4怎样才能相加?

估计学生的答案有以下一些:把1/4再对折,可以相加:

把1/4对折成2.5/4,可以相加……

根据回答板书:5/8+1/4=5/8+2/8=7/8

5/8+1/4=2.5/4+1/4=7/8

5/8+1/4=10/16+4/16=7/8

问:“从左边的算式到右边的 ,你的目的是什么?”(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引导学生讨论择优:“哪一种方法更好?”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材料的操作,明确异分母分数加法为什么要通分的道理,即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从而让学生自己悟出计算法则,让每个学生在仔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自主参与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尊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引导讨论择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学习策略最优化的思考能力。>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

1、5/8+1/4=7/8如何检验?

生估计有两种想法:a交换加数再算一遍

b减法验算

启发学生:减法怎么算?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讲评,问:“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3/10-2/15

3、阅读课本,质疑。

<从异分母分数加法验算的教学,自然过渡到减法的教学。由于有加法算法的迁移,因而对减法教学采取了简化处理。如果学生做7>

(三)、巩固应用,提高能力

1、思考: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

学生可能回答:通分 (教师可出示一组通分题让学生练习,如:1/5和3/10 1/6和3/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师可以趁势引导小结: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是通过转化,成为旧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学习的,转化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2、基本练习

<1>口答

<3>改错:1/3+3/7=4/10=2/5

5、实际应用

你的头围占身长的()/(),你的脚长占身长的()/(),你的双臂长占身长的()/()(可以作为课外延伸作业)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计算?

<将计算问题与学生的身体比例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兴趣,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篇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本第十一册第121-12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法则,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组题引新:

1、老师在投影仪下出示4张卡片:

(1)现在请你摸2张,有几种可能?(哪几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由摸出的两个数组成一道加、减法算式,共有几道?

(3)请你把这12道算式写在草稿本上。(写完后学生说,老师板书)

二、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1、这些题你愿意做一做吗?选择你会做的做。(师巡视,并提示可以用折纸、画图等方法来思考或验证。)

2、反馈:

(1)你认为这些题中,哪几题最好算?(+、-)为什么?等于几?板书)

(2)[1]揭题:

为什么剩下的题没有这两题好算?(因为它们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2]我们来看看这里的“+”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别的方法吗?(画图的、计算、折纸都用投影出示)

[3]刚才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的?(通分、化小数、折纸、画图)同学们很会动脑筋。

[4]那么这儿还有哪几题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来算的?

(-、-、+)结果分别是多少?

(3)剩下的题你们是怎么算的?(选一题投影说)同意吗?强调格式时指出:看这儿,如果我们用通分的方法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应该按照***(学生名字)的格式,把通分的过程写在计算过程中,不要单独列成一步。若错,师板演。

[1]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折纸、画图)这样的方法算起来太麻烦。为什么没人用化小数的方法?这说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是——通分。

[2]计算这样的题,为什么要通分呢?

[3]剩下的5题你可以任选一道加,一道减完成,快的可以都做。

[4]反馈。

3、那你们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生答,教师板书: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巩固反馈:

1、计算,并验算。(投影显示)P1223

(1)现在我们来看P1223这儿几个要求,另起一行写出“验算”后再验算。可以任选一道加、一道减完成,快的同学可以都做(中间可提问:怎么验算的?)

(2)投影反馈,还有做另外两题的吗?

(3)计算了这几题后,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化简,验算方法,验算时要用原数)

四、课堂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卷

你可以任选A组或B组题进行练习,A组简单点,B组难一点。

A组:1、计算,并验算。(任选2题)

+-+-

2、P1224

B组:1、同上

2、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1)(2)

(3)(4)

……

2n-11

2n2n

这样一直做下去,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五、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31页“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和通分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应用上有很大的普遍性。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好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只要抓住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减再进行计算,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必须要先进行通分,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学生对于这一要求是较为容易忽略和产生错误的。

3、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能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关键: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学难点:紧扣法则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关键:弄清通分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中的重要性。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结合我校构建“自主、互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理论基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是人际合作互动、人境和谐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联系计算教学的特点,本课教法、学法如下: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对有关疑问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老师参与其中,使课堂教学体现出较好的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

2、设计由浅入深的练习,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训练中联系知识的迁移,通过观察、比较、辨别分析等环节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五个主要教学环节:复习导入——学习探索——巩固应用——组织评价——布置作业。

(一)复习导入:本环节是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最近连接点,为学习新知作适当的铺垫,并设疑引入新知,学生为学习新知做好思想准备。

1、口算:4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式,并回顾:同分母分数为什么能够直接相加减?

2、通分:三组分数,并说说通分的目的,为下面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通分的环节打好基础。

3、设疑:当学生完成2个复习题后,老师提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直接把分子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分数是否也是直接相加减呢?

4、出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目标:

1、理解、掌握

2、会计算

(二)学习探索: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关键环节,安排以下三个层次:

1、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加的算理板书例1:+提出2个问题:

(1)与所学过的算式有什么明显不同?

(2)怎样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进行实验操作〈一〉:取出取出

学生随师操作,同位合作,把取出的和放在右边的标准圆内拼好。

老师提2个问题:

(1)能否直接、明显地知道合并后是几分之几吗?

(2)为什么不能直接、明显地看出是几分之几呢?

操作后,学生明确:两个分数单位不同地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如果它们分母相同,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老师再追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通过联系旧知识,找关系,找差异,进而明确可以用学过的通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随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试算:

(1)用什么方法把和化成同分母分数?

(2)公分母是几?

(3)通分后分别是几?相加后是几?

老师巡视,参与大家的讨论,并作适当指导。让个别小组汇报结果,师板出计算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进行实验操作〈二〉,进一步证明解题的方向与思路是正确的。

取出通分后的取出通分后的

学生随师操作,同位合作,把取出的和放在右边的标准圆内拼好。

老师提出2个问题:

(1)能否直接、明显地看出是几分之几吗?

(2)为什么能?

使学生明确:通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同位再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围绕例1,导出: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同位讨论,自学例2、师板例2-提出2个问题:

(1)分母不同,能否直接相减?

(2)怎样化成同分母分数?公分母是几?

[学生的通分知识已经能较好地掌握,并且在例1地学习基础上已初步了解了方法,便有一定能力和欲望去尝试自己类推解答例2。]

当学生顺利回答2个问题后,老师提出:这道题目,你们能自己解决吗?让学生尝试,同位讨论说说计算方法,填在书P131上,老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答案。同位再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学生围绕例2进行讨论,导出: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归纳,总结法则

让学生先围绕例1、例2自己归纳,提问补充,最后总结出P132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划书,读书,加深记忆和理解,并作1分钟的自我整理,质疑。

[在学习例1和例2后,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自我归纳法则是能否已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评定标准。]

(三)巩固应用:计算教学最后必须体现在“会计算”的环节上。本环节设计四类练习,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法则的认识,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与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填空:

[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计算方法的认识和应用。]

2、课本P132“做一做”

[这部分是让学生

围绕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3、错题纠正:

[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考验学生的观察、比较与分析能力。]

(四)组织评价:

1、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否掌握?法则是什么?

老师再强调计算结果的要求。

2、小组评价: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哪个同学有进步?

3、目标检测:P133.1〈1〉2〈1〉统计全对率,反馈学习效果。

4、自由练习:比准比快选自〈〈目标〉〉P103.掌握1.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略)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相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而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得更普遍。因此,它是分数加减法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整册教材的学习重点。本小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了只有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学生自主尝试体验教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数下册P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2、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受到环保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正确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回忆旧知,做好铺垫

师:前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分数,(板书: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知识?

[通过回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做好新课铺垫。]

2、设趣导入,提出问题

⑴学生自报最简分数

师:现在,闭上眼睛,想好一个自己喜欢的最简分数。好了吗?谁来说一个?(及时板书)

[闭上眼睛想一个自己喜欢的最简分数,新鲜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⑵学生提出研究问题

师:如果选择这两个分数,(圈出两个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异分母分数)我们可以研究他们什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分数加减法。板书:加减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组合算式,培养能力

⑴组合算式

师:请看黑板,在这三个分数中,(在前面圈出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基础上再圈一个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任意选两个组成加法和减法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算式就可以了,不必算出答案。)

[从三个分数中任意选择两个组成未知算式,富有挑战性,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组合搭配的能力]

⑵汇报算式:

4、引导比较,揭示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跟前面刚学的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异分母

[引入这个环节,教师创造性的处理了教材,改变了传统的例题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自主探究,尝试体验,得出方法

(一)质疑问题,渗透方法

师: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碰到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初次尝试,体验方法

师:那么请大家选择第一道来做一做。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师:谁来说一下?)

两种情况:

A: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若没有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把过程写出来)

研究通分

师:(指着通分过程问。)这一步我们在干吗?为什么要通分?(强调: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减。)

B:化成小数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板书学生回答并提问:他(她)是怎么算的?最后比较:这个小数就是几分之几。)

3、总结多种方法

师:我们班同学真了不起!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或转化成了小数加减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算一下第二道题(还是能化成有限小数的)。

(三)二次尝试,熟悉方法(计算第二题)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

(四)三次尝试,优化方法

1、提出问题。

师:如果是这两个分数(连线一下,出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又该怎么求他们的和呢?

2、反馈交流。

师:谁来反馈一下,同时板书。追问:有化成小数计算的吗?你发现了什么?

[以上教学环节的探究采用了尝试教学的方法,完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首先第一次尝试,让学生得出了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第二次尝试让学生熟悉并强化方法,第三次尝试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得出通分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性。优化了算法。]

(五)自选计算,巩固方法。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任选一题做在自己本子上,注意格式!

汇报反馈(学生口答形式)

[在学生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再次练习,起到巩固的作用,扎实、有效。]

(六)引导验算,培养习惯

师: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对,可以怎么办?怎么验算?(挑最后一道题验算)学生说,教师板书。

[验算教学,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三、回顾课堂,整理知识,增强意识

师: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怎么算的?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课堂小结的设计有知识的小结,也有学习习惯、技能方面的提醒。显得科学、合理、全面。能够增强学生细心计算,重视验算的意识]

过渡:看来我们X X班同学真的很会学习!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就让我们一鼓作气,来看看今天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请看大屏幕。

四、联系实际,应用知识,提升能力 (课件出示)

1、【生活题】:

根据图上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吗?

[习题贴近生活,亲切自然。培养了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

2、【对比题】:

是非审判庭。逐题出示

2/3-4/9=2/9( ) 7/10-3/5=4/5( )

3/5+4/7=7/12( )1/2+3/7=13/14( )

师:对的请你说说怎么算的?错的说明理由。

[是非判断,对比鲜明,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3、【拓展题】:

比比谁算得快

发现规律

⑴、教师出一题,学生做一题,(题目类型是分子是1,分母是互质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如:1/3+1/4 1/5-1/6)

⑵、让学生出题(4题过后)

师问:你也能像老师那样来说几个算式吗?学生说,其他人解答。

追问:为什么有些人算得那么快?有什么奥秘吗?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

设计思路:

1、改变例题呈现,激发学生兴趣

例题呈现不是简单、直接出示,而是设计了:自己想喜欢的最简分数,报最简分数,然后,自己提出研究问题研究分数加减法,再从三个分数中任选两个分数组成加法和减法算式,最后自然地引出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样几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参与演绎了例题的呈现过程,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探究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数学综合素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尝试亲身体验,自主构建知识

常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方知此事要躬行。可见,亲身尝试和体验是多么的重要。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发表过关于学生学习需要的理论。事实上,对于学生来说,经过自己尝试体验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而且他们也掌握得更加轻松和深刻。本设计中,考虑到教材的结构特点和难易程度,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时,主要采用尝试体验的教学方法,在第一次尝试中,学生根据学习经验可以轻松得出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即通分)和小数加减法。有些个别的人可能还会提到约分;在肯定他们的同时讲解好通分的方法;接着,进行第二次尝试体验,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强化前面的方法;此时,学生心里已经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可以这样算的。紧接着进行第三次尝试体验,从学生报的最简分数中选出有个别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两个分数求它们的和,由于题目本身特点: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算,所以学生自然都会采用通分的方法。然后,在这个时候创设问题情境:有化成小数的吗?你有什么发现?由于有了三次的亲身尝试体验,学生得出并优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显得水到渠成。

3、重视对比转化,培养数学方法

对比和转化是学习数学很重要的两种方法。学生在对比中更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转化中更易实现新知与旧知的接轨,进而轻松得出方法。例如,在本设计中:在揭题环节,当学生全部列出算式,设计了一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刚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这一问不但能唤起了学生对刚学知识的了解,同时促使学生和现在的新知产生对比。学生很容易得出今天研究的分数特点是异分母分数。紧接着,设计了一个追问: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碰到新问题,我们往往怎么办?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教师点拨下,学生通过记忆很快就能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进而得出方法。另外,在学生探究得出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后,设计第三次尝试体验,学生在尝试体验中,经过对比,自主能得出通分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性。从而,加深对通分方法的印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