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学情分析:
学生对剪枝及剪枝的学问不甚了解。课文又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剪枝的学问”,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去琢磨,去感悟,注意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深入进去,反复朗读体会,把自己的体会交流出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4、明白剪枝的学问,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体会剪枝的学问,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 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板:剪枝。(指读)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呀?(生自由说)
师介绍:为保证果树正常开花、结果或为了保持树形,对花木的枝条定期进行修剪。它一般在秋冬或冬春交接时进行。
2、其实,剪枝还有好多学问呢?板:的学问。指读,齐读课题。
3、引导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呀?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有什么学问?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相机在课题上打问号。)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序号。
2、检查初读。
(1)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指名读,跟读。师相机点拨。
(2)检查课文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3、师:通过读课文,你能解决哪些问题了?(生自由答,相机去掉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的小问号)
三、自主交流,走近王大伯。
1、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我们知道文章主要讲了王大伯剪枝,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呢?(板:种桃能手)理解能手。(只有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才能得到丰富的经验和理想的结果。)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就让我们走近王大伯,去好好了解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能够表现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的句子。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五个句子)
(1)出示第一自然段
A.指读。说说你从哪里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圈点:远近闻名。理解,换词。抓住“远近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读出对王大伯的敬佩之情。指读) 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齐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第二自然段。划出:去年冬季的一天……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A.说说你的理解。点:挥舞。(指名做动作)
B.对呀,王大伯剪枝动作非常熟练。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谁来读好这句话。(指读1.2)
(3)出示:第三自然段。直线划出: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A.你从哪里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的?点:别看 其实
(他能一眼就区分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真是慧眼识枝,经验丰富,真是个种桃能手。)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自己读了这段话,你还读懂了什么?(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
C.剪掉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看…其实…”这些都是王大伯的经验。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指读。齐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直线划出:春天到了,桃花开了……花间飞舞。
A.这里是写的桃花开得灿烂,怎么就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呢?(指答)
B.经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桃花开得更灿烂了。(看图、欣赏桃园美景)。
C.这么绚丽,这么芬芳,把小蜜蜂和小朋友都吸引来了,谁来读一读?(配乐指读)从桃园的美丽景致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D.看着满树的桃花好象已经看到又大又甜的桃子了,心里多高兴啊,引读:我和小伙伴们……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配乐读好第四自然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5)出示第五自然段。直线划出: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A.说感受。随机点出“一棵棵”“挂满”:桃子多;“光鲜红润”“胖娃娃的脸蛋”:桃子好。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 指导朗读。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四、研读文本,体会心理变化
1、刚才我们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王大伯身上,现在我们转移一下目光,看一看文中的“我”,他一直对王大伯充满信心的吗?读一读课文,用曲线划出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句。
2、指名说,相机出示:
去年冬天……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
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1)自由读读这些话,说说我在怎样的情况下有这些心理变化的?(板: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指答,回忆课文内容。)
(2)指导读出心理变化。指读,齐读。
3、你能将“我”心理变化的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吗?指名说。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心理变化的了解,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五、合作探究,总结延伸。
1、(结合板书)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明白了王大伯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书中的小朋友由“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明白了王大伯说的那番话的道理,现在你们知道剪枝的学问了吗?
(1)指名说。
(2)出示第三自然段。指说。
A.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
B.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C.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D.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 (“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2、说得真好!其实这个道理不仅用于植物生长,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联系生活说一说?(指说)
3、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有道理即可)
(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勤学好问;看一样事物不能只看外表等)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六、 联系实际,拓展作业: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如果你也能和小作者一样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并能去实践,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你也肯定能获得更多的学问。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现象隐含着学问,以“ 的学问”为题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减少为了增加
王大伯 种桃能手
满怀好奇
“我”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26 剪枝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备课资料
教学《剪枝的学问》(苏教版小语课本第六册)这一课,我认为抓好“四眼”,引导学生进行“四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题眼,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文题是课文的眼睛,一般来说,它不是揭示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全文的内容,或者是文章的线索。教学《剪枝的学问》,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我们可抓住题眼设计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1.什么叫剪枝?
2.王大伯剪掉了什么样的树枝?
3.剪掉了一些枝条后桃子长得怎么样?这样三问,学生粗读课文,便能从课文中准确地找到答案。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二、扣住字眼,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话用在语文课上也很恰当。所谓“石”,就是课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咀嚼和回味,从中读懂其涵义。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后,讨论:
1.什么叫“疯长”?
2.枝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3.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扣准了“疯长”这个字眼,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咬住课眼,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设计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着眼点,这个“点”我们姑且称为“课眼”。这一课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教学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四个词语板书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在学文中加厚生活的积累,增强了解生活的情趣。
四、点拨文眼,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课文结尾写道:“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这句话中,“‘减少’是为了 ‘增加”’便是课文的文眼,它在课文中常常起着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顿悟,我们可以让孩子回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讨论这样四个问题:
1.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王大伯家桃园的?
2.王大伯家桃子长得好吗?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3.人们为什么称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4.假如不剪掉那些闲枝,王大伯家桃子还会长得好吗?要求学生反复咀嚼“‘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才能快捷行走”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理解“疯长”“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等词句的意思,能用因果关系(含倒置)的关联词语,归纳相关内容;
2、指导依据提示语的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1、找出课文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心理活动的词语,联系课文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并体会课文内在逻辑联系;
2、通过应用巩固抓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3、在读讲中,学习运用正反法反复说明道理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明白剪枝的学问的两层含义:
(1)剪去无用的枝是为了来年结出更多更好的桃子;
(2)“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剪枝的学问的第二层含义的体悟;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了解内在逻辑联系及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求得学问: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26课《剪枝的学问》,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就是——(王大伯),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2、(打乱顺序图)看看这几幅图,排列的顺序对吗?(指名说)
应该怎么排呢?为什么?(出示正确顺序和提示)表扬:真会观察,善于思考这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会用所给的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
评价:看来,一件事情的发展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的变化来把事情叙述清楚。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剪枝的学问。
4、打开语文书,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剪枝的?能找到吗?(2-3)好,自由地读一读
直接写剪枝有什么学问的句子有吗?再读读2-3自然段,用笔画出来。(指名读 出示)谁来说?
5、这是王大伯说的一番话呀,你们懂吗?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填空:剪去______枝条
留下______枝条) 剪去就是“减少”(板书)
只有一种说法吗?还有谁会说?
如果有学生光说粗壮的枝,引导:就是因为它长得粗壮吗?是啊,剪去的是这些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
相机理解“疯长”:你懂吗?对,一个劲地长枝长叶,这有什么不好?
引导:不懂没关系,这是我们平时生活所不熟悉的,老师也是通过了解才知道的。(板书:养分)枝叶长那么密,那么严严实实,挤挤挨挨就怎么样?太阳光?空气流通?(板书:光照、通风)没了光照、通风,就可能有——(虫害 板书)
总结板书:是啊,有了疯长的枝,果实就不多不好了!
6、小结:王大伯的话告诉了我们有关剪枝的学问,咱们可要多读读,记住它。
记忆很讲究方法,王大伯说了几句话?(2句)
从正面说的是——(第一句),第二句从——(反面说)
掌握方法,看看谁能最先记住。
王大伯还说了什么?
出示: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 !”
谁会读?
评:你看看王大伯怎么说的?你充满信心了吗?信心不够,顶多五分信心!现在十分信心,现在是信心百倍!信心满满!
7、他这么有把握,到了春天就已经看出来了!
引读:(出示图片)春天到了,我来到王大伯的桃园,那里桃花全都——(开了),仿佛片片——(红云),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8、花开得这样好,桃子一定差不了!快找找课文里的话。(指名读,两句话出示)
(请读的人)能说说看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体会词语:“一棵棵、挂满、一个个”
“光鲜红润”,见过光鲜红润的桃子吗?(出示图)能说说吗?
评价:对,这就是抓关键词体会课文内容。(还有其他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适时板书:多 大 好 甜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体会表达出来吗?
评:桃子不够多!还太少,要能一眼看上去树上就满是桃子!桃子是多了,不诱人!现在我仿佛看见成片的桃子正向我们张开笑脸呢!
评:你看,朗读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课文内容还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9、(出示填空:结出______果实)(出示填好空)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剪枝是在减少,这儿桃子更多更好,这其实就是——(增加)板书
二、抓词语,读体会:
1、这篇课文还处处写到了“我”,从王大伯剪枝开始,到春天里桃花盛开,再到夏天硕果累累,都写了我的什么?默读课文,思考思考(心理活动)
引导:若有说到动作、语言,每个部分都写到了吗?
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圈出来。(指名说)
出示:满怀好奇 着急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意思就是?)
盼望 又惊又喜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6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都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
(学生自由读)
(1)在哪句话里出现了?(指名读)
“满怀好奇”什么?(指名说)
评价:能准确地联系前面的课文来理解,真会学习!
(出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话(指名)你还满怀好奇什么?
能用这样的方法来体会体会剩下的心理变化吗?
(2)哪里说到了?(指名读句子)“一脸疑惑”什么?(指名说)
(出示: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这句话会读好吗?有一个词提示我们可以怎么读好这句话。(着急)谁来试试?
评:你是在心平气和的说;你有疑问,但不着急;不仅着急,还在为王大伯担心呢!
顺水推舟:同学们,这些在“我”眼里好好的枝条,在王大伯眼里呢?(无用的)(标出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将信将疑”怎么理解呢?
对什么是又相信又不相信?为什么相信?为什么怀疑?
(4)读“盼望”一句话
引读: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5)又惊又喜表示惊和喜是并列的,“我”惊什么?喜什么?
引导:请大家再联系前面的课文,王大伯开始是——剪枝,照理说枝都剪了,桃子结的地方就少了,可结果却是——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而且还结得更好!惊讶不惊讶?
喜的是?(王大伯的话还真有道理,说得没错)
齐读
3、收拢:你看,课文把“我”的心理变化写的非常具体,从好奇、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又惊又喜,这个过程就是随着桃园的变化而变化,更是映衬了王大伯剪枝剪得有道理。
4、同学们,课文中的“我”明白了王大伯说话的道理,你能明白吗?请用笔在课文后空白处写写你的感想或者你的收获。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全班交流:谁愿意和大家来一起分享?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多少 舍得)
小结:通过学生发言归纳:有的时候减少是为了收获更多。
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通过学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了解一件事情。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看过的或家中有人养花的请举手。2、 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3、 你知道为什么吗?4、 修剪枝条还有这么多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修剪枝条有关的文章,题目就是“剪枝的学问”。5、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指导1、 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剪枝减少影响远近闻名疯长增加挥舞仿佛又惊又喜2、 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略)(2)指明逐行读。(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4)齐读生字词。(5)理解脉络。三、精读训练1、 直奔中心,引发前文。“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件事情中得知的?2、 齐读第5自然段。3、 牵动导读第1、2自然段。(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一开始“我”的心情怎样?“不解”(板书?(3)什么原因使我不解?(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过渡: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的枝条,还能结桃子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四布置作业。用钢笔描红,并在田字格上仿写两遍。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继续精读训练1、导读第3自然段。(1)指名读。(2) 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要剪掉它?留下的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么做的,怎么想(3) 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 喀嚓喀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 抚摩着”“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了什么?(4) “我”听 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什么叫“将信将疑”?我还有怀疑什么?(5) 知道朗读第3自然段。2、 导读第四自然段。(1) 指名读。(2) 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3) 齐读“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4) 在桃园里和小伙伴嬉戏的“我”盼望什么?(5)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3、 导读第五自然段。(1) 指名读。(2) 王大伯的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3) 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喜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4) 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5) 齐读第五自然段。三、 总结全文1、 分组分段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2、 教师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的生活。习作8 肚子再也不疼了 教学要求:1、 能读懂例文,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2、 能编写一个帮助小朋友挑实害处的童话。 教学过程: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学期已经练习过组合玩具来编写童话故事了!今天我们再来编童话故事,虽然比上一次难了一些,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二、 阅读例文,了解写法。1、 学生轻声自读例文。思考:(1)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2)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学生再读例文,想一想: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改正吗?三、 根据要求,自编童话1、 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帮助挑食的小朋友。2、 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想象故事的主体情节---挑食的结果是不能健康的成长,体质差,甚至畸形。3、 指导学生将故事说的具体一些。4、 同桌互听,相互帮助修改。四、 交流评议,动笔协作。1、各组推选教好的向全班编讲童话故事。2、边集体评议、修改。3、 学生动笔将童话故事写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相关资料:《剪枝的学问》备课资料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
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
2.检查初读。
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师相机点拨。(“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五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
5.汇报交流。
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些语句,好好体会。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
三、精读分析。交流感悟
1.根据师生共同筛选出的主要问题,精读主要小节,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内容,引导体会“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
2.自读1、2自然段,划出描写“王大伯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词句。
师: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在种桃方面很有研究)
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远近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
3.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体会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我”的焦急,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不理解之情。)
师: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座位互读,指名读)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4.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从王大伯的话中,你了解到剪枝有什么学问呢?
(1)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
(2)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3)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4)出示第三节,试着读一读王大伯的这番话。
(5)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
自主选择读书的伙伴,分角色读。
(6)师:可是,“我”对王大伯的话为什么会“将信将疑”?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5.后来,“我”相信了吗?读一读最后两小节。边读边想想,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1)读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有关句子进行批注。
(2)组织学生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体会。(抓住“春天”时桃花盛开的语句,即“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抓住暑假时走进桃园看到的景象,即“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脸蛋”,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正是由于“剪枝”,使得桃花开得茂盛,桃子结得大而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研读拓展,促使内化
1.出示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看看这几个词,这篇课文学完了,� (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再采用学生自荐读、对比读、小组推荐读等形式来读,读中体会“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2.师:看来,剪枝的确是有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他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同学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远近闻名疯长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远近闻名挥舞养分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局部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俺”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俺”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俺疑惑?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俺非常不理解,俺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俺的疑惑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安排作业
1、誊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溢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俺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示?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俺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俺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俺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干考好。
学习贵在锲而不舍,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俺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俺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俺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考虑,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安排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减少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见了什么?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时,作者心里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近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4、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向课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课本第六册第26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剪枝的学问》“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我”“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设计理念和目标
《课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基于这样的理念,这篇课文我准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确定了这几个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四段4、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段意合并法,以“我”心理变化为线索来概括)。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感受“我”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
2、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围绕第二课时两个教学目标,我把课堂教学环节分四大块。
第一环,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在具体进行教学时,我承接上一堂课的训练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出示课文中体现“我”心理变化的四个关键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然后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着眼点,这个“点”我们姑且称为“课眼”。这一课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教学时,我先出示这四个词语,然后一个一个地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在学文中加厚生活的积累,增强了解生活的情趣。]
第二环,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第一节),认识王大伯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尽人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3、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二)学习第二段(2、3小节),体会“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的变化过程。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1)自由读一读第二段(2、3小节)
(2)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一句话概括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3)再读,说说还从这些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4)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板书:一脸疑惑
(5)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第2、3小节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后,讨论:
1.什么叫“疯长”?
2.枝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3.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扣准了“疯长”这个字眼,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6)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7)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8)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读对话。
(9)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0)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话用在语文课上也很恰当。所谓“石”,就是课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咀嚼和回味,从中读懂其涵义。]
(三)、学习第三段(第四节)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这一节写得很美,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抓住“红云片片”“无数的蜜蜂”“欢天喜地”“飞舞、奔跑、嬉戏”等词想象桃园的美丽景色以及“我”与小伙伴嬉戏的欢乐情景;抓住“早日”体会“我”盼望桃园丰收的急切心情。
(四)、学习第四段(第5节),感受“又惊又喜”的心理活动。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通过“一棵棵、挂满”体会桃子的多,通过“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体会果实的丰腴。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板书: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第三环,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第四环,作业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1、 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语气词。
2、
要求学生课后向父母、亲戚、邻居、朋友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然后在班上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执教:王燕
师:学问的是什么?
师:你的知识是从哪里学来的?
生:从老师这儿来,从书本中来,从家长那儿来……
读课题
师:“剪”是一个生“刀”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呢?
生:上面一个“前”,后面一个“刀”
师:看看你从这篇课文里学到些什么呢?
自读课文,要求字字清楚,句句流畅。
学生自读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词语想考考大家,开火车读。
夺走、成熟、脸蛋、不禁、那蕃话、胖娃娃、红云片片……
说说其中某些词的意思。
师:为什么要剪枝?快速地读课文,找出作者心情变化的词。
(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作者第一次进入桃圆时,你知道他为什么好奇吗?
师:他到底探到了什么呢?学生读书中有关段落。(出示课题文有关段落)
师:你看到剪刀挥舞,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毫不留情、熟练、……
师:你们心疼吗?为什么?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全班齐读课文片段。
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学生对读课文中王大伯说的话)
学生再读王大伯自信的话
师:听了王大伯的话,你相信吗?
师:从哪里看出他是种桃能手吗?我们来夸夸王大伯,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你相信的理由与不相信的理由。
师:到了春天的时候,小作者又一次来到了桃圆,老师读课文片段,学生想眼前看见了什么?又仿佛听见了什么?
生:闻到了香味、看见了蜜蜂,小朋友在玩耍……
师: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他还是半信半疑吗?
美美地来读读课文。全班齐读。
师:到了夏天,这次小作者又看见了什么呢?
学生自读课文。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再说说看到了什么。
生:很漂亮,桃子很多。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生:桃子长得光鲜红润,这是说桃子长得怎么样?读读自己的感受。
生:都流口水了,好想吃几口。
惊讶。你为什么惊讶?
真想拿一个。
师:小作者把它想象成什么?(胖娃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惊”是因为什么?“喜”又是因为什么?
生:今年居然获得这么大的丰收。
师:这么多又这么好的桃子到底是怎么得来的?
师:去年剪枝了。你怎么能肯定的?是不是所有粗壮的枝条都要全剪掉?
师:什么叫疯长?这时会怎样啊?
剪去了无用的枝条,就增加了什么?
(板书:减少、增加)这是一对反义词。
小作者还有一喜呢,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
师:收获了一个道理呢!道理就在王大伯说的那一番话里,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能不能找到藏着的道理。
生:剪去无用的,留下有用的
生:要把好的留下,把不好的去掉
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师:有时减少了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师:减少就是为了增加。(板书:为了)
师:教师梳理课文内容。生活中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学问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寻找呢!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关注本课多音字并在具体语境中区辨读音。积累四字词:远近
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及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2.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舞”“熟”2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将信将疑”“又
惊又喜。
3.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串关键词的方式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朗读训练重在指导人物对话,读出语气,读懂王大伯的言外之意,体会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进一步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打开话匣子,懂得去问,敢于去说)
上课前,孟老师要先给大家出一道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略停顿)听了我的话,不知你在想什么?(生答:语文老师怎么给我们出数学题?会是什么题目?我会不会?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各有想法。请看:学+问=?(生答:学问)(板书:学问)我总爱问个为什么?这学和问与学问有什么关系?(生谈)小小计算题里可有大道理,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有思考,学中多问,问中多学,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上课!
一、 揭题导入,明晰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篇课文,叫《剪枝的学问》。会学习的孩子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剪”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前,下边一把刀,用剪刀剪。“枝”左右结构,左边木略窄右边支稍宽。齐读课题。学问,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1.学识。(我的语文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有学问。)2. 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3.道理。(齐读)读过课文了,你觉得题目中的学问应该是哪种解释呢?(第三种)异口同声。说得对,课文不是在向我们讲怎样剪枝的种植知识,而是借剪枝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
二、 认读生词,指导写字。
师:老师仔细查看了大家的自主学习卡,发现圈出的难读的词不多,找个同学来读读。
生:(读得非常准确)
师:你也来读读!
生:(字字清晰,声音响亮,能行吗?)
师:一起来。
师:再看要求写的字,大家认为最难写好的,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字上:舞和熟。(呈现学生的学习卡)
仔细观察,这位同学错在哪了?上来指着说。
生:略
师:你观察得非常准确,说得也清楚。
师:(呈现打印出的字)这两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仔细看这俩字上下两部分的占格不一样,这个“舞”字,上下两部分平分了地盘,而“熟”字的上半部分体格强壮,占了四分之三的地盘。这时候,就看出四点底的绅士风度了,我不跟你争地盘,反而我还得写得尽量宽,把你上边给托住喽!你看汉字也讲和谐美!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范写)先写“舞”字:舞字头顶一卧人,横上四竖不可少,均匀排列像栅栏,长横为腰在中线,看好长短和间距,这校写来才匀称,一个舛字在下边,竖画出头脚站稳。再写“熟”字,左上享,横变提,右上丸,点莫忘,四点底,均匀列,一点朝左,三向右。请大家在课堂收获栏里,写一个舞,一个熟。
生:练写。
师:写完了,不要着急放下笔,对照着老师写的,看看哪一笔,哪部分没写漂亮,找到原因,再写1个。
生:练写。
师:简单评议,修改。
师:不瞒大家说,课文我也读过好多遍的,发现文中的多音字好多呀。挑了几个难读的,读读看。(出示课件:疯长养分 不禁 结果)
生:读(随机纠正,想另一个读音,组词区分)
生:(读到“结果”有争议。)放到句子中就不会有争议了,谁读?(出示:桃树上结果了。我和爸爸比赛投篮,结果,我赢了。)
师:读课文时,我总是很留意像这样的四字词语,把它积累下来。谁会读?
“远近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
生:(读)
师: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吗?
生:明白
师:那就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
生:读。(范读)
师:把它们送回句子,你们三个来,一人一句。(出示课件: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生:(提示读出词语的意思)
师:随机点评。你看这样读书,一下子就能让人听明白要表达的意思。
师:这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这咱得找个内行人问问。谁呀?
生:王大伯。
师:这王大伯可会种桃树了,所以我们叫他——
生:种桃能手。
师:种桃种得好的叫种桃能手,那把猪养的膘肥体壮的,养得特别好的叫——
生:(养猪能手),
师:搭弓射箭能百步穿杨,射箭特别好的叫——
生:(射箭能手)
师:老师教学生教的特棒的叫——
生:(教学能手)
师:触类旁通,孺子可教。
师:好,现在就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王大伯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王大伯,您种的桃树,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生:请有什么秘方?桃子那么大,那么甜?
师:同学们满心的疑问,文中的我也是对此很感兴趣,特别好奇,用文中的一个词叫生:满怀好奇(贴在黑板上)
三、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师:人人都说王大伯种的桃好,我“满怀好奇”地去桃园寻找答案。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写“我”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生:(默读,画)
师:你画了哪几个?读读。
生: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我也找到了,(乱贴)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吗?(找个同学)
生:(摆)
师:为什么这么排?(还能问几个问题吗?“我”先后去过几次桃园?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生:(学生说理由)“我”先后三次,第一次是去年冬季的一天,第二次是春天,第三次是在暑假里。(板书:冬 春 夏)
师:咱大家都来试着用上这三个时间和这四个词,(课件出示)说说“我”先后三次去桃园的发现及“我”的心情变化。很难噢,先自己小声说说。
生:练说。
(出示填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见王大伯正在剪枝,我一脸疑惑。王大伯告诉我剪枝的原因,我将信将疑。春天来了,桃园红云片片,我盼望着能早日结桃子。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桃园,树上挂满了桃子,我又惊又喜,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师:你看,抓住几个时间,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
四、 品读对话,了解个中道理。
师:让我们先来读读一进桃园。(呈现课件)谁来读?
生:读。
师:我就不明白了,我满怀好奇去桃园找答案,为什么又一脸疑惑呢?我疑惑些什么?
生:看到王大伯剪枝,不明白他剪掉那么多枝条干什么。
师:看到王大伯咔嚓咔嚓把好好的枝条剪掉,“我”心里也着急,就上前问——
生:(读“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我特着急,上前继续问:——
生:(读我的话)“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还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一根根粗壮的枝条落了满园,我着急地问?一起读。
生:齐读。“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我看着被剪下来的好好的枝条,一脸的疑惑。我这样着急,王大伯急不急?他怎么说?(出示王大伯的话),谁来读?
师:这么长一段话,读得非常流利。可我没大听明白他说的这番话,大家再来读读,看你真正明白了吗?
生:(小声读)
师:谁读明白了?你读,看能不能让我们听得明白些?
师:读了这么几遍,王大伯的话什么意思?你能换个句式说说吗?
(之所以剪掉————————,是因为————————)
(剪掉————————————,是为了——————————)
(因为——————————————,所以——————————)
生:(说话训练)
师:虽是短短三句话,可这是王大伯种桃多年的经验啊!他是怎么说这几句话的?注意提示语。
生:笑了笑,充满信心地说。
师:还要注意一个动作:抚摸(变色)现在你就是王大伯了,笑了笑,抚摸,充满信心地说,试着这样读读。
生:练读。
师:谁来读?我来读旁白,你读说的话。
师:很流畅。
师:从这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上,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生:胸有成竹地笑,笑我不懂,不用着急,听我给你说。很有信心,觉得来年这些留下的枝条一定能结很多的桃子。
师:我们读懂了这些,那再读王大伯的话。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孩子,王大伯的话你相信吗?
生:相信,种桃能手一定能种出桃子。
生:有点相信,有点不相信。
师:这就是“将信将疑”。有一半相信,有一半不相信,还可以说——
生:半信半疑。或者疑信参半。(板书,学生记在书上)
师:能不能读出这种将信将疑的心情?指名读
生:( “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师:把“真的能”再突出点。
生:再读。
师:有进步了。
师:春天到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春去夏来,“我”又一次走进桃园,啊!“我”看到了什么,让“我”又惊又喜?
把我看到的以及“我”的心情读出来。(配乐“秋天思语”)
生:读。(随机点评改正)
师:“我”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呢?
生:惊,果然结了很多的桃子。(挂满)
生:喜,桃子又大又红,光鲜红润。
师:是呀,在这又惊又喜之时,我又想起了王大伯的话。一齐读。(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这番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用这个句式说说:
剪去( )的,留下( )的,是为了( ),这就是剪枝的学问啊!
生:说。
师:(生活小常识)你知道吗?为了让果树能结更多更大的果子,果农都要定期根据树枝的疏密、好坏及阳光照射的需求给果树剪枝。种植庄稼、蔬菜也如此,都需要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的修剪、整理。比如,刚刚长出的玉米苗,生长密集的地方就要拔掉几棵,只留下一两棵,好让留下的玉米苗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茁壮生长……
师:原来课文的结尾,是这么写的:(出示课件)读一读。
师:减少是为了增加。很显然,这是文中的“我”通过剪枝悟出来的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那(出示课件:填空:减少( )是为了增加( )呢?)
师:我想,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事,还有我们人的成长是不是也和植物的成长一样呢,学了课文,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感受呢?请在学习卡上补充一下。
生:在学习卡上补充。生谈。
师:生活处处皆学问,做个有心人!
推荐作业:把你这节课学到的好词佳句记在读书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果农每年都会给果树修剪树枝,有的果树一年要修剪好几次。原来,果树十分容易长枝条,梨树、桃树和苹果树,一年会长许多枝条,如果来不及去剪枝,枝条会越长越长,越长越密,最后连阳光也难透过。没有阳光,果实是长不好的。同时,给果树剪枝能保持供给果实的养料。还有,当树枝染上病虫害时,剪去得病的枝条,也能减少虫害的破坏。由此可见,果农给果树剪枝是为了让果树多结果。为了让它们多结果子,就应该剪去没有用的树枝。
第26课《剪枝的学问》作业设计目标1、正确书写本课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学会积累科学常识小故事。3、通过诵读《剪枝的学问》,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反义词百宝箱。 1、天刚蒙蒙亮,( )了一夜的大街又( )起来。2、无论是( )的冬天,还是( )的夏天,我校排球队员们都坚持艰苦的训练。3、我不喜欢( )的夏天,也不喜欢( )的冬天。4、我本以为这件事很( ),谁知有这么( )。5、经过技术革新,工厂里的工人虽然( ),但产量却( )了。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积累反义词。(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课文直通车。 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很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听了王大伯的话,你知道剪掉这些枝条有什么好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阅读本文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向父母、邻居、亲戚请教,生活中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先理清思路说一说,再有条理地选择一、两个写下来。 学会积累科学常识小故事。(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26.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黄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6课,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前后几次进入桃园?分别在什么季节?指名说
2、那么,这三次游园,给小作者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指名读
适时评价
相机板书: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二、精读课文
师:让我们先跟随作者来体验第一次进桃园的经历。
第一次进桃园(冬季)
1、出示: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指名读)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a.看见王大伯他们在剪枝(谁有不同看法吗?)
b.因为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你从课文哪里得知的?读第一自然段)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始终)
(2)王大伯是个什么人啊?(种桃能手)他的名气还很大呢(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3)师小结:王大伯可真不简单,谁来夸夸鼎鼎大名的王大伯?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相机评价
3、师引导:文中的“我”满怀好奇,如果是你,此时王大伯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你种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那么大、那么甜的桃子究竟是怎么种出来的呢?……)
是呀,他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指板书)
4.到底“疑惑”什么?
指名说。文中的这句话正表达了“我”心底的疑惑。
(1)点课件。指名读
(指导朗读:不紧不慢,不像在着急;有点着急了,再读;读得真好)
启发:你明白着急的原因吗?一般人都认为枝多,花就多,果实才会多呀。难怪小作者从“满怀好奇”转变为“一脸疑惑”
(2)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说的?
6.点课件,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名读。
同学们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点出重点词语,谁再来读一读?
(那些看似粗壮的枝条,其实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是无用枝;这些枝条不但无用,还有害,一定要剪掉;无用枝到了春天会疯长,夺走养分。)
7.刚才提到的“疯长”是什么意思?(指导回答疯狂地长、不停地长、拼命地长,长得满树都是树枝。)
8.在王大伯看来,那些多余的枝条都应该剪掉,难怪小作者在冬季刚进桃园时就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出示课文插图)
谁能把图上的内容描述一下?
(指导看图,指名说:王大伯面带微笑,一手拿剪刀,一手握住枝条,细看这枝条挺粗壮的,但王大伯准备剪掉它。)
9.课文第二小节有描写王大伯剪枝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启发:从这句话,同学们体会出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咔嚓咔嚓”、“剪刀挥舞”说明王大伯的动作多么娴熟啊。
而哪些该剪,哪些不该剪,王大伯的心里似乎都有谱儿,你觉得王大伯?(经验丰富)
是呀,一眼就能区分“有用枝”和“无用枝”,王大伯可真是慧眼识“枝”!
10.谁有兴趣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
指名读第3小节王大伯的话
评价:“来年就*它们结桃子啰”这句话说得真有信心!(信心不够,谁再来充满信心地读一读。)
追问:王大伯怎么这么有信心的呢?(丰富的经验)注意他说话的动作了吗?(抚摸)示范动作,大家从“抚摸”这个词能体会出什么?(把这些枝条当作宝贝;是对留下的枝条的珍爱)
师:是呀,留下的枝条,实际上留下的就是希望。
11.过渡:而小作者呢?他由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指板书: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的意思?(指名说:一半相信,一半怀疑)他为什么将信将疑呢?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经验丰富,他的话不会错的;剪掉了粗壮的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谁来读一读小作者心底的疑问。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注意指导读出将信将疑的语气,我听出三分怀疑了,谁再读)齐读
第二次进桃园(春天)
1、桃树冬天剪枝,春天呢?(开花了)同学们想去春天的桃园看一看吗?
(1)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说说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耳边又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话)相机评价
(2)让我们来看看桃花盛开的样子吧!出示桃花盛开的图片。春天的桃园可真美、真热闹啊,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兴奋)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把这美好的画面读出来。齐读
2.看到这么美的景象,此刻“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文中有句话点明了,谁来读读?指名读,评价:听出了几分盼望,再热切些,重读“早日”)
第三次进桃园(夏季)
1.师: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自由读第5小节。
2.课件出示桃子成熟图片。瞧,这就是王大伯家桃园的桃子,长得怎么样?(指名说,从两个方面说,多:挂满了桃子。好:把桃子比作胖娃娃,可见桃子多么的饱满、水灵、鲜嫩、可爱。引导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看到了这些桃子,“我”的心情怎样?指板书(又惊又喜)
3.“喜”的是什么?(桃子丰收了)
惊讶什么?(王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谁能带着又惊又喜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指名读
4.同学们,小作者除了看到丰收的喜悦,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呀?(启发:好好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5.指名说。启发:原来小作者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呢,这个道理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点课件
6.再来读读王大伯的那番话。课件出示
自由读,引导回答:同学们发现是什么道理了吗?(引导回答:为了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就一定要舍弃没有用的枝条,甚至是果实;虽然枝条减少了,但是果实增加了;所以说有时候“减少”并不是坏事,而是为了“增加”;只有去掉无用的、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相机板书:“减少” “增加”
7.同学们,学习了课文我们了解了剪枝的学问,听了录音,知道了白果结得太多也要去掉一些(生活中的知识真是太多了;有些知识可以从书本上学,但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到生活中去发现……)
相机板书:生活处处有学问
三、总结全文
师生:我们跟随小作者三次游历了桃园,经历了由好奇、疑惑、将信将疑到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白了“减少”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的道理。(相机完整板书)
我们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最后,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牢记这句话吧。
点击课件: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四、作业:请将文中有关心理活动的句子摘录在“采蜜本”上,并在课后留心积累这方面的词句。
板书: 26 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减少” “增加”
将信将疑 生活处处有学问
又惊又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见过种果树的人要给果树剪枝吗?知道为什么要剪枝吗?(学生自由发言)
2、其实,剪枝有很多的学问。今天我们来学习《剪枝的学问》一课,来看看剪枝有哪些学问。(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理解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检查词语朗读情况:指名读、齐读等。
(2)交流词语理解情况。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6、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了解“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找出课文中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学生汇报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了解“我”心理变化的原因:
1、小作者对什么“满怀好奇”,又是什么令他“一脸疑惑”,他起初是“将信将疑”,可最终却“又惊又喜”,为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一画,等下我们来交流。
2、学生交流:
第一次:“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4)“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5)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6)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7)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8)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9)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10)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11)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第二次:“热切盼望、”。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第三次:“又惊又喜”
(1)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2)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3、小结: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吗?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2、积累: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剪枝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花开 热切盼望
结桃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探究性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同时还要从王大伯的剪枝动作中体会他确实是种桃能手。这一部分学完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第四自然段不是重点,也非难点,但写得很美,于是我就让学生用多读练背。学习第五自然段,我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体会桃子丰收的景象。最后一句话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遥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王大伯所说的话有道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学问可真大呀!在课文教学之后,告诉学生: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体验了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习,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26 剪枝的学问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你的身边就有着各种各样的学问,你还从生活中学到了什么学问和你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 。
我会写
同学们,你能读准拼音,写对词语吗?
jiǎn zhī huī wǔ duó zǒu fǎng fú
( ) ( ) ( ) ( )
liǎn dàn bù jīn yī kào wá wa
( ) ( ) ( ) ( )
我会读
读读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吧!
咔嚓 扑哧 哎哟 咕咚 噼里啪啦
哇噻 啧啧 呜咽 哗啦 哈哈
我会选
你会把下面词语中不属同一类的划掉吗?
1. 桃花 桂花 雪花 玫瑰 槐花
2. 屋子 桌子 柜子 椅子 床
3. 茄子 西红柿 南瓜 青椒 西瓜
4. 你可要多读几遍呀!
叶子 花瓣 花蕊 茎 花香
我会选
读读句子,试着将加点的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
1. 我将信将疑 :减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2.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 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我会排
你会给下列句子重新排序吗?
( )我从同学家移来几株指甲花栽在花园里,天天浇水,盼望它早点开花。
( )我急忙跑去一看,啊!指甲花开了。
( )它亭亭玉立枝叶蓬勃,给花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 )我家屋前有一个小小的花园。
( )一天清晨,我刚出屋门,就看见了花园里绿叶丛中出现了点点殷红。
( )过了半个月,指甲花长有得一尺多高了。
我会换
你会照样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吗?
1.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
浓郁的花香把无数的蜜蜂引来了。
无数的蜜蜂被浓郁的花香引来了。
2. 王大伯剪下了一根根枝条。
拓展创新
我会读
养花的学问
以前种花从来舍不得去修剪它们,觉得那些花花草草每长多一点不容易,即便长成歪瓜劣枣的模样也是一种自然美,固执地认为修剪等同于摧残。
偶然有一回刮大风,害我的花草惨不忍睹,倒的倒、折的折,没办法了,只得做了一次大修剪。没想到过了没多久,鲜嫩的新枝叶便长了出来,比以前长得更加浓密茂盛,欣欣向荣。心中大喜,也悟到了修剪的必要性,于是园艺工具箱里便多了一把必备的剪刀。
有一次正在家里细心地修剪花草,一个精通园艺的朋友刚好来找我。见我修剪花草如行针绣花,直皱眉头,后来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抢下我的剪刀说是要教我如何修剪。“咔嚓嚓……”三下五除二,还没等我来得及惊呼,我的那盆高挑的金钱草便已被剔成了寸头。朋友说:“你可千万别心疼,记住一句话‘有舍才有得’。这盆金钱草年势已高,撑不了多久了,今天我替你剪了,过些日子你就等着瞧好吧!”
果然隔天一株株小幼苗就冒了出来,快速地成长着,茎粗壮挺直,叶大且色润,很快就长成了一派生气勃勃的样子,碎碎娇巧的黄绿色小花更是可爱。我算是尝到了甜头,以后也学着“舍得修剪”的原则,让我的无数花花草草得到了新生。
你能结合上下文来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剪枝的学问(两课时)
景行小学 麦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挥、舞、夺、熟、娃、蛋、禁、番、*”,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那番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4.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剪枝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花开 热切盼望
结桃 又惊又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孙中山的课文《不懂就要问》,板书:学问 说说自己的理解。
2. 总结:刚才我们说的是学习中的“学问”,现在谁来说说生活中的学问?(生自由发言)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 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 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 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盼望 剪枝 充满信心 夺走 不禁 远近闻名 红润 胖娃娃
仿佛 * 挥舞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满怀好奇
(2)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部分生字
1. 学习生字“夺、蛋、禁、*”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 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26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感知课文
1.师提问让生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讨论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
(3)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1. 师生共同探究“满怀好奇”。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2.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3.共同探究“一脸疑惑”。
(1)“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2)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4.探究讨论“将信将疑”。
(1)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2)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3)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4)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5)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6)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5.探究学习“热切盼望、又惊又喜”。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3)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4)播放美妙的音乐,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思考:你们好象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7)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6.问: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四、拓展,深化认识
1. 拓展:下面的事件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呢?用心去品析一下。
2. 例: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老师总结: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后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远近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剪、夺、蛋、禁、*”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完成习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四、作业设计
1、组词:仿—访 佛—扶 枝—技 挥—辉。
2、读熟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听写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板书:一脸疑惑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读对话。
(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
4、学习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四、作业设计
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语气词练习,填一填,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南京市天妃宫小学 李湘红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教学过程 及设计意图】
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
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
2.检查初读。
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师相机点拨。(“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五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
5.汇报交流。
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些语句,好好体会。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
三、精读分析。交流感悟
1.根据师生共同筛选出的主要问题,精读主要小节,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内容,引导体会“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
2.自读1、2自然段,划出描写“王大伯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词句。
师: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在种桃方面很有研究)
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远近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
3.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体会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我”的焦急,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不理解之情。)
师: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座位互读,指名读)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4.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从王大伯的话中,你了解到剪枝有什么学问呢?
(1)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
(2)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3)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4)出示第三节,试着读一读王大伯的这番话。
(5)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
自主选择读书的伙伴,分角色读。
(6)师:可是,“我”对王大伯的话为什么会“将信将疑”?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5.后来,“我”相信了吗?读一读最后两小节。边读边想想,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1)读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有关句子进行批注。
(2)组织学生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体会。(抓住“春天”时桃花盛开的语句,即“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抓住暑假时走进桃园看到的景象,即“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脸蛋”,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正是由于“剪枝”,使得桃花开得茂盛,桃子结得大而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研读拓展,促使内化
1.出示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看看这几个词,这篇课文学完了,� (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再采用学生自荐读、对比读、小组推荐读等形式来读,读中体会“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2.师:看来,剪枝的确是有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3.拓展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后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靠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远近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完成习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四、作业设计
1、组词:仿访
佛扶
枝技
挥辉。
2、读熟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听写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板书:一脸疑惑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读对话。
(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
4、学习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四、作业设计
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语气词练习,填一填,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为主线,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 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二、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
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第一组词语: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名领读,评价。
2、复习第二组词语:挥舞、夺走、靠、成熟、娃娃、脸蛋、不禁、那番话、远近闻名、充满信心,开火车领读,评价。
3、导入新课,下面我们继续走进剪枝的学问,共同探讨上节课(指黑板)大家提出这些问题。
二、一进桃园:体会满怀好奇、一脸疑惑
1、快速浏览课文,那部分写的是剪枝的内容?(第二段)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王大伯是怎么剪枝的。
3、 出示:“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指导朗读体会(咔嚓、咔嚓 挥舞 一根根)感受王大伯剪枝动作快、熟练,被剪掉的枝条多。
4、看到王大伯这种做法,你会怎么想呢?结合学生回答,指导理解“疑惑”。
5、起初,我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走进桃园的呢?(满怀好奇)对什么满怀好奇呢?
(为什么王大伯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6、 难怪我要着急地问:出示(王大伯,您怎么拉?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体会着急、疑惑的心理。指名读。评价指导:读出着急、读出疑惑。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理解将信将疑
1、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让我满怀好奇,看到王大伯剪枝,让我一脸疑惑,王大伯是怎样解开我的疑惑的呢?自己默读第三段,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出示王大伯说的话,指导朗读
从王大伯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疯长”是怎样长?“夺”怎么理解?王大伯他们剪掉这些枝条,留下的枝条会怎么样?
3、难怪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指导朗读读出信心十足)
4、此时的你还会一脸疑惑吗?我们再来读读我和王大伯的对话,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
5、指导理解“将信将疑”信什么?疑什么?小作者的怀疑是什么?
四、二进桃园:揭开疑团,体会盼望
1、为了解开我心中的疑团,春天小作者再次走进了桃园,这次他又有什么样的见闻和感受呢?(教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多媒体出示图片,理解“红云片片”(指导读好这个词)
3、这么多的桃花是怎么来的呢?(剪枝)这就是剪枝的学问。
4、看着这盛开的桃花,你想到了什么?
(这么多桃花一定会结出又大又甜的桃子。)
5、出示:看着这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指导朗读,读出盼望的心情)
6、此时的你还会怀疑王大伯的话吗?(还有怀疑)
五、三进桃园:体会又惊又喜
1、你看到了什么?(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
2、读读看,王大伯桃园里的桃子有什么特点?
指导理解多(挂满) 大(像胖娃娃的脸蛋)美(光鲜红润)
3、出示桃子图片理解:光鲜红润
4、看着丰收的桃子,我又惊又喜。
5、还有那个字也写出了我的这种心情呢?(啊)
6、出示: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7、此时让我惊讶的是什么?(剪枝果真实现了桃子的丰收)(王大伯的话果然没错)
8、喜的又是什么?(桃子丰收了)
9、小作者还有一喜呢!
10、出示: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去年王大伯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生齐读,你体会到什么道理呢?(再次出示王大伯说的话),现在你对王大伯的话有新的理解了吗?
(冬天剪去无用枝,保证了有用枝的营养,才获得了丰收;减少了枝条,增加了产量。)这就是剪枝的学问(指课题))
师小结:不仅是种桃树,其他果树也需要剪枝,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事例吗?
六、总结、升华
1、。这个道理不仅用于植物生长,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联系生活说一说?
(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减少了玩耍娱乐的时间,却增加了课外知识。每天坚持跑步,减少了脂肪,增加了健康;考试时,减少粗心,增加分数;减少田里的害虫,增加庄稼的丰收等)
2、是呀,只有学会取舍,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功,关键是取什么,舍什么,就像剪枝一样剪什么枝,留什么枝,怎么剪可都是学问呀!
3、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做有心人。要勤学善思,你们一定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近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4、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向课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生活处处有学 问,我们要做有心人。教学重点:从三次进桃园的所见所感中领悟蕴涵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读课题:1、 同学们,有句俗话说得好:生活处处皆学问。学问的意思就是——知识。你的学问都从哪儿来?(书本、老师、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剪枝的学问的文章。2、 师指板书,谁来读一读课题?“剪”是一个生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看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学问。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先自学生字,难写的字可以用手在桌上写写。然后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的声音,要求:字字清楚,句句流畅。(从大家专注的眼神中,让我感到什么叫求知若渴)2、 老师这儿准备了一组词语想考考你们行吗?(出示: 夺走 成熟 胖娃娃脸蛋 不禁 那番话 红云片片 光鲜红润 剪刀挥舞)指名读 提示:“禁”是多音字,不禁就是忍不住3、 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有什么样的学问?我们不明白,小作者一开始也不明白,后来他三进桃园,通过王大伯的介绍,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终于弄明白了。这个过程中小作者的心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快速读课文,找出小作者心情变化的词。4、 板书:满怀好奇(着急)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盼望) 又惊又喜5、 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1、 指板书,初次小作者是带着好奇走进桃园的,他为什么好奇,有谁知道?(王大伯家桃园结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位种桃能手用什么办法让桃子年年丰收?)2、 原来小作者是去探密的呀!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景象呢?(出示二三节)指名读“剪刀挥舞”加点,你想到什么情景?(动作熟练,潇洒,枝条一地,对枝条毫不吝惜)看到一根根好好的枝条被剪下来,心疼吗?你会怎么想?(好好的枝条为什么要剪掉,枝条少了桃子不也少了吗?为什么不浇肥、锄草、治虫偏偏要剪枝条呢?)3、 体会得好就一定能读好,齐读第二节。4、 引读: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谁来学着王大伯的样子说一说——(指2—3人读出经验丰富,有理有据,很有把握语速较慢微笑)5、 怎么长?什么叫疯长?接着王大伯抚摸着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6、 听了王大伯的话,你相信吗?〔a信,为什么?(因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某项技能特别熟练的人才能称为能手。)用夸夸他的语气读读第一自然段)b不信,为什么?(相信自己的看法,猜测不可能)c半信半疑,为什么?〕7、 为了揭开心中的疑团,春天,小作者再次来到桃园,这次他有什么见闻和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跟小作者去看看吧。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耳边仿佛响起了什么?8、 是呀,春华秋实,一朵桃花谢了,就能结一个桃子,这似片片红云的桃林该结多少桃子呀,你的心情怎样?(喜悦盼望)9、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桃子成熟的夏季,我再次走进桃园,看到什么情景?先自由读。问:谈谈你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3—4人)〔“啊”惊讶;“挂满”桃子多;“光鲜红润”颜色鲜艳,红而滋润,长得好;“胖娃娃的脸”长的好饱满、水淋、鲜嫩、可爱〕10、作者的感受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大伯的话被验证了,桃子竟然长的这么好)喜的是什么?这又多又好的桃子怎么得来得?(冬天剪去无用枝,保证了有用枝的营养,才获得了丰收;减少了枝条,增加了产量)11、不仅是种桃树,其他果树也需要剪枝,剪什么枝,留什么枝,怎么剪可都是学问,农业生产中的学问可真不少呢。12、(指板书)如果一开始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后来将信将疑,现在对王大伯的话真是确信无疑。除了桃子丰收让小作者喜悦之外,还有一喜,想知道吗?齐读最后一句。13、原来他还收获了一个道理呢,再读读去年冬天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你体会出什么道理了吗?(减少为了增加;多不一定比少好;去掉无用的才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有舍才有得)四、总结:是呀,你们说得真好,你们就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爱探索、爱思考。从剪枝中明白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不仅仅是种桃,这个道理还藏在我们生活的许多地方,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呢。希望大家都做个有心人。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最后一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设计特色:
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意图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学文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
1、复习导入,探究学文
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后板书: 冬 剪枝 春 开花 夏 结桃 这个环节设计巩固了课文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孩子们带着“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体展示了“红云片片的桃园”,并且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第 ———次去桃园,因为———”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样一方法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
2、读读说说三进桃园,语言实践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园看到的情景,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应,依次展开,有机地拓宽知识面。通过学生练读、 指名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朗读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
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语文是读出来的。”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指导读好王大伯的话,这里关注弱势群体:我要找那个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学生回答。难道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掉吗?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读课文 全班交流 。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合作学习,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合作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共享成果。
我接着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 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
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自由读课文 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学生了解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以后,请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再次感受。
通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我设计这一环节,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5、总结升华
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善于思考的头脑去探索,你一定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读完全文,我让学生思考我从王大伯话里悟出了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道理,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多”不一定比“少”好,是对他们课内知识的延伸,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用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联系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在开放的、自主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 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 远近 闻名 疯长 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 远近 闻名 挥舞 养分 吸收 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评课
一、抓主线,释疑解惑。
《剪枝的学问》从标题中看出本文写的是关于“剪枝”方面的学问,但作为小语教材,课文并非纯粹介绍所谓“学问”,而是伴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渗入科学知识,让儿童乐学易懂。课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抓好情感主线,逐层深入探究。教学时,吴老师紧紧抓住这条线索,引领整堂课的教学。如先让同学们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学生读词句,在我第一次进桃园时出示关键句: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满怀好奇的原因,进而转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遵循文脉,吴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引导王大伯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在感受夏季的桃园时,吴老师巧妙设问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在随“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学生“入境始亲”,层层深入,与文本自然对话,内化感悟,共鸣共振。
二、品词句,真情妙悟。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咀嚼和回味,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找准文本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捕抓住知识的生成点。如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等词句体会王大伯慧眼识枝;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 “我”的焦急和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疑惑不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吴老师先指名读,然后亲切地评价:“你读得不紧不慢的,不像在着急嘛!同学们会心地笑了起来;再找人读,吴老师说有点急了;再读,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得越来越好,着急的语气自然流露出来,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王大伯回答的那段话,让学生反复读后讨论:什么叫“疯长”?“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这里教者巧用课文插图,有效突破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王大伯手握的是一根粗壮的枝条,图文结合,相得益彰。在媒体课件广泛运用的今天,课文插图似乎被冷落了,吴老师的课件源于课本,有返朴归真之感。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扣准了“疯长”这个词,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词一句中,在吴老师的提示引导下,同学们不断领会和感悟剪枝的学问到底在哪儿。“谁有兴趣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指名读,评价:“来年就*它们结桃子啰”这句话说得真有信心!谁再来充满信心地读一读。追问:王大伯怎么这么有信心的呢?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注意他说话的动作了吗?示范动作,大家从“抚摸”这个词体会出什么?在吴老师关于品读作者心情的语句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疯长”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剪枝,剪枝又是为了什么等,让学生在品读中、在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中,顺其自然的感悟和领会小作者的心情。
一、谈话引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家有人养花草吗?他们平时都是怎样照料花草的?
2、板书:剪枝。(“剪”形声字,上面一个“前”,下面一个“剪刀”的“刀”)谁来读?为什么要给树木修修剪剪呢?这其中蕴涵着什么明白学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剪枝的学问”
3、完成板书课题:谁愿意读?齐读。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交流。
(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挥舞 充满信心 那番话
疯长 夺走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开火车读(随机纠正字音),齐读。
3、用心读读这三排词,每一排词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谁来说说?
4.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做到了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由于王大伯种桃很有名,作者就去了他的桃园,他的所见所闻,使得作者的心理不断地发生变化。
三、精读分析,交流感悟,感受“我”的心理变化。
1.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我”先后几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分别在什么季节?( “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是在冬季,春季和夏季。)
2、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从课文中划出表示心情的词语读一读。(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3、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心理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走进王大伯,体会作者的心情吧!
4、体会“满怀好奇”,认识王大伯。
(1)第一次作者是-----(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的。(点击:满怀好奇)谁读?为什么这么读?(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因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种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3)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远近闻名”可以换成什么词来理解呢?
指导朗读(抓住“远近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
5、过渡:我满怀好奇走进了王大伯的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会“一脸疑惑”呢?
(1)“疑”指(疑问)“惑”指(困惑),那“疑惑”是什么意思?(心里不明白而感到困惑。)
(2)我为什么会疑惑?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读读我问王大伯的话。
(3)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
(4)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名读,什么叫“疯长”?看起来,张得粗壮,好好的枝条,其实是没有的,不结果的。王大伯毫不犹豫地把它们剪掉了,而对于留下的枝条,王大伯是------从王大伯的这些话中你们知道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板书;减少-------枝条)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将信将疑)
(1) “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2)是啊!耳听为虚,没亲眼所见,我当然会“将信将疑”啊。出示含有“将信将疑”的句子。谁能读出作者又相信又怀疑的语气?
7、我经常挂念着王大伯的桃园,不知道剪枝后到底怎么样了。春天到了,我第二次走进了王大伯的桃园,看到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1)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自由读,边读边想想,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2)欣赏图片。
(3)看者这满树的桃花,此时作者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呢?(齐读最后一句)
8、夏天到了,该是桃子成熟的季节了。我迫不及待地第三次走进了王大伯的桃园。
(1)出示第五自然段。自由读。
(2)作者看到了什么?
(3)欣赏图片。
(4)再读
(5)我为什么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
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再读王大伯说的话。(出示王大伯的话)
(7)、看来,剪枝里头真的有着大学问的啊!剪去了无用的枝条,保证了桃树有充足的养分,就能结出了更多更大的果实。减少是为了增加啊!(完成板书)
三、拓展练习
1、其实果树要想结出又大又多的果实,除了要剪去无用的枝条,还会摘去多余的花和果,让我们一起走进果园,看看工人们是如何管理果园的?
2、小结:原来生产劳动中也蕴涵着丰富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啊,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发问,就能学到很多很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实践活动:由于种桃能手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又大又多,所以到桃园参观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最近王大伯比较忙,谁能来代替王大伯来介绍介绍种桃的经验。
附板书:
减少 枝条
26、剪枝的学问
增加 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