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优秀10篇)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金色的草地》的全文都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教学实录吧。这次为您整理了《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

【导引:架起学生与文本间的桥梁】

案例背景: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应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导引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不久前,我选择了一则材料《金色的草地》,设计了几个问题,进行了一次阅读教学。

材料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从而真正喜爱上了蒲公英这种平凡的植物。文章表现了兄弟俩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文章情节生动真实,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

教学情境:

师:请同学们把《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自由地朗读一遍。

学生读。书声此时像一曲交响乐在教室里奏响……书声渐渐稀落,从学生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篇文章所叙述的情节很有兴趣。

师:通读文章之后,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兄弟间的浓浓的亲情。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他们兄弟间的亲情?

思索片刻,有些学生高高地举起了他们的手,有些用怯生生地眼神看看我,更有的学生又一次深深地把头低了下去……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自信。

师(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请大胆地举起你们的手吧!

又多了几双手……

生1:我找到的是这一句话:“‘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大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从这句话当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生2(迫不及待):还有!这一句话:“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特别是“常常是这样”,从这里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底下学生暗暗点头默许。

师:让我们一起把刚才同学找出来的两句话齐读一遍。

学生读。

师:你们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呢?

有学生底下说:很开心。其他学生笑

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亲情”这样的填空的形式来回答。

生3:从这些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和谐的亲情。

生4:我感受到了欢快的亲情。

师:从哪个情节感受到的呢?

生4:他们一起玩蒲公英。

生5:我从他们一起去狩猎这个情节中感受到了充满关爱的亲情。

生6:我从他们玩蒲公英中感受到了天真无邪的亲情。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有理有据,注意到了从原文中提取信息。那么请问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然后和你同桌轻声交流。

学生开始动起来,拿起笔认真的边读边划,与同桌轻声交流,颇有兴致。不久,开始有学生举手,较前一个问题,举手的同学明显增多。

生7:我认为蒲公英不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最后一节中写到“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这个学生的回答显然是偏颇的,他还没有完全读懂这句话的意思,还没有看清楚“最喜爱的花”和“最喜爱的花的一种”的关系,但他的自信勇气可嘉。我听了他的理由微笑不语。下面马上有了反驳的声音:“最喜爱的一种那也是最爱啊”。刚才回答的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理解错误,露出了羞涩的神情。

师:刚才两个同学,他们一个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大胆地提出质疑和反问,都表现不错,这个小插曲可以提醒我们语句要读透。还有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8:我认为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中两次写到了“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从这里我感受到了我和我的兄弟已经把蒲公英当成了朋友,充满了对他的喜爱之情。

学生已经学会斟词酌句地找依据了,我肯定了他的看法。

生9:我认为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在文章中两次写到了“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可见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

师:那么“从那时起”是哪时呢?

生10:应该在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范围确定,但我们应该学会概括。那就请你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下,其他同学思考并概括是哪时?

学生10很自豪地开始朗读,读毕。

生11:有一天,我们发现蒲公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那时起,蒲公英才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师:说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前面的段落,看看起先蒲公英是否是童年的我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学生浏览。

生12:在第一节中,我认为起先蒲公英也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第一节写“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

师:那么,为什么蒲公英成熟的时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呢?

生12(略加思索):“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么不引人注意的小花”。

底下一阵细语。

生13:他们不仅揪掉,而且说这小花是不引人注意的。这应该不是最喜爱的一种表现。

师:是啊!最喜爱应该会精心的呵护,不会这么残忍地去做吧!

学生14:不是一直都最喜爱蒲公英,后来经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奇妙变化,蒲公英才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学生点头。

师:通观全文,在“从那时起”中找寻突破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刚才有不少同学了断章取义,在阅读的时候同学们决不可以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学生高兴地点头。

……

教学反思

在这次阅读教学中,让我看到了我的学生们的潜力,但反观学生的这次阅读,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有些学生没有立足文本,以至于答非所问,或者主观臆断,或者随意作答;2、有些学生重视了局部的分析,却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3、有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还欠强,以至于理解偏颇;4、本次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反映出来的问题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导引的必不可少。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饶有兴趣地讲,学生兴味索然地听;教师的激情遇到的多是拒绝点燃的心灵,教师的真诚疑惑如何拭亮蒙尘的眼睛?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材料是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阅读理解是学生独立的学习活动,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一活动中,我们的角色是向导,导引是关键。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阅读材料,与阅读材料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阅读材料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导引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材料。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并主动积极地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获得启迪。教师的“导”应为学生提供解读文本的必要思路,使学生顺着正确思路去理解。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适当给予提示、点拨、导引。最后师生在问题上达成共识,提示阅读探索出来的新方法、新知识,以触类旁通。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需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有效地在引导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积极促进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肯定他们的优点,更要适时地指出他们思维的不足的,进行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在这次阅读教学中,对于第二个问题,当有学生提出“从那时后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的时候,我抓住“从那时起”作文章,让学生抓住这个关键的信息,由节到段进行点拨引导,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认识深化,从而透彻地理解文章,完整地理解问题。我想当学生思考不全时要导引,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陷入模糊的时候更要积极导引,让他们走出困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课堂上许多同学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在讨论中独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了共识。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这既是一种合作化学习,也是一重个性化阅读。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听他人言,面对问题低头、胆怯、茫然……自己并没有进入到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未上战场之前,就惧敌于千里之外,定然不战而败,古时曹刿的“击鼓论”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阅读理解比较灵活,学生经验不足,以至于处理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心理一紧张,考虑不周全,思维一混乱,就会有不少的学生对于阅读失去耐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的状态,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方法的运用必须由外到内逐步转化,这种被动状态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无益的。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同时,更应该不时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让他们要有成功感。

以上是我通过这次阅读教学所引发的一点不甚成熟的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努力做好“导”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节是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蒲公英的变化,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以情贯穿。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蒲公英这种小花呢?

生读后纷纷举手,

生1:我认为作者和弟弟吹那小绒毛玩很开心,所以他就写蒲公英。

生2:因为作者很喜欢蒲公英,课文里写着: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生3:蒲公英一会黄一会绿,很有意思。

二、引入情境,体会感情。

大屏幕显示一个小孩吹蒲公英种子,同学们看后笑逐颜开,“哎,真有意思!”“那时候我也玩过。”

师:吹过这种绒毛的小朋友请举手。

生:老师,我们屯水壕边上有婆婆丁,我们上学路过,经常吹着玩。

师:是吗?那一定很有趣了。

生:可好玩了。

师:可好玩了?能换一个词吗?答案就在书中。

生:可开心了。

师:小作者和你们一样开心,把你自己融入到课文中,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敢站起来读,同学们听听他开心吗?

指导学生朗读。先叫不好的学生读,大家评价后再叫好的同学读。最后同桌读。

师:这么开心的事后来怎么不做了呢?

生:因为他有了一个新发现。

生:他发现蒲公英和我们一起起来一起睡觉。

生疑惑地:老师,蒲公英的花瓣怎么像我们的手呢?怎么合拢?

师:这样吧,我们和小作者一起去看看他的新发现。

大屏幕显示:公鸡打鸣,草地是绿色的,画外配乐朗读课文:“那天——而是绿色的。”

中午,草地一片金黄;傍晚,草地又绿了。一个小孩走近草地,一株蒲公英特写在小孩脑中浮现:早晨花瓣合拢——太阳升起花瓣慢慢张开——晚上又合拢。

学生在下面有说有笑,“你看那花瓣!”“课文读得真好听”

师:怎么样?说说你的新发现吧。

生:我看到蒲公英早晨花瓣都合在一起,没开花,到白天才开花,晚上又并上了。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叫刚才提问题的同学)

生:蒲公英开花的时候就像这样,(手掌张开成花状),合上的时候好像这样(手指并成团状)

师:你这样比划倒很形象,大家都可以学学。

这次我们小组读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草地和蒲公英的样子,一会咱们小组比读。

有了这个新发现作者会怎么想呢?

生:原来蒲公英这么好玩,一会开一会合。

生:作者肯定想,以后别揪它了,它到晚上也睡觉呢。

师惊奇:你怎么知道的?

生:你看课文里不是写着吗,“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一起起床”

师:你可真棒,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去了,而且读得很有感情,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吧。

作者都想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了,他是把蒲公英当成了自己的伙伴。对待自己的伙伴能像刚才那样吗?再来一遍。

生再读。

师:这才更喜欢蒲公英了呢。其实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就像我们的伙伴,我们应该爱护。

三、通读全文、回到整体。

大声读全篇课文,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声音里,哪一个能像小作者一样喜爱蒲公英,就站起来读课文。

四、利用方法、课外延伸。

你也有喜爱的花草吗?和同桌说一说。老师给你们三天的时间,你去仔细观察,三天后我们来到课堂说说你的新发现。

再让学生说说观察方法。

反思: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让学生从文章整体入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然后抓住关键部分,前后联系,上下贯通,理解内容;再回到全文,认真品味,体会思想感情。我在这节课中正是按从整体到部分又到整体设计的。抓住了

“新发现”

前后我们对待蒲公英态度的不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又从重点段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能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当中。课堂中让学生读中悟情、以读促情,学生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总之我在教学中能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教学语言在精炼些、幽默些,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金色草地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作业设计:书写生字,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我体会到阅读理解是学生独立的学习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这一活动中,老师充当的角色是向导,引导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阅读材料,与阅读材料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阅读材料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材料。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获得启迪。教师的“导”应为学生提供解读文本的必要思路,使学生顺着正确思路去理解。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适当给予提示、点拨、导引。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需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有效地在引导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积极促进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肯定他们的优点,更要适时地指出他们思维的不足的,进行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

《金色的草地》教学实录 篇4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的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流程三个方面展开。

【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说课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3、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教学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学本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让学生感受“美”,二是让学生体会“趣”,三是让学生探究“谜”。这三点既是文章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沟通点,不是学生与生活的联系点。“美”是辐射整篇文章的基调,“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而“谜”则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火种。三点点点相连,由外到内,逐层深化,能有效触发学生情思,生成独特感受。当然这三点又应该是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展开的。以上思考决定了我这次说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美,体会趣,探究谜”。

【教学流程】

下面分三个模块来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及思考。

一、营造氛围,感受草地之美

在教学开始,我想首先出示一张金色草地的图片,问学生:“谁能借助朗读把大家带入这金色的草地?”当学生经过品味文本语言,入情入境读好第一自然段后,我再配乐出示一组图片。在优美的音乐中,在丰富的画面中,我深情地向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开了,放眼望去,布满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小鸟飞来了,蝴蝶飞来了,空中弥漫着青草的香气飘飞着蒲公英柔嫩的绒毛。那绒毛轻轻地贴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头发上,亲吻着我们的面颊……小朋友,这时,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呢?”此时,我想孩子们一定会沉浸于美好的想象中,那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也一定会如音符般在课堂上不断跳跃。就这样,让草地的美通过优美的音乐、图片和描述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体验的先后顺序是不确定的,所以我将根据课堂的实际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设计,适时推进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哪儿学到哪儿。但这并不等于脚睬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课堂信息的重组中,我将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果学生说到蒲公英花很有趣时,我就让学生观察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图片,并边读边用自己的手掌做一做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样子,以加深印象。

如果学生说到观察草地的变化很有趣时,我会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草地变色之谜,并各自完成以下练习: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早晨,花朵(    )时,(    )被包住,草地就是(    );中午,花朵(    )时,它是(    )的,草地就是(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有变成(    )的了。

这样,草地变色的原因便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解:原来,草地的变色是因为蒲公英花朵会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张开,随着太阳的落下而合拢这一有趣的现象形成的,当草地上金色的花瓣全部张开时,草地就是金色的,当金色的花瓣合拢时,草地就变成绿色了。

如果学生说到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很有趣时,我就会指导学生朗读表演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段落,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的叫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体会孩子在游戏中表现的智慧和为对方上了自己的当而开心得意的神态。让那种真正属于孩子之间的乐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得以再现。

在上述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中,我还将随机引导学生去体会个别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这句话:“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怎么让学生体会“起得很早”的用意呢?我想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以前我没有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呢?”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便豁然开朗,原来,以前我从没有起这么早过,所以一直误以为开满蒲公英花的草地是金色的。那么“并”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我想可以先把“并”字去掉来读这一句,再加上“并”字读这一句,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用上“并”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直到今天才明白原来那种想法是错的。然后让学生再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这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在学生交流草地之趣的过程中,我还将利用板书逐步归纳出怎样观察的方法:

金色的草地

不同时间:早晨 中午 傍晚

怎样观察 怎么变色: 绿 金 绿

为何变色:合拢 张开 合拢

可爱 有趣

上述板书早、晚用绿色,中午用黄色书写。这样也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原因。

最后,在优美的乐曲中让学生朗读全文,从整体上再次感受草地的可爱有趣,这样,学生就趣味盎然地在文中走了一个来回。

三、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者应该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探索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三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逐层加深。

1、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给学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识小档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2、又利用课件出示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谈这些植物的神奇之处,从而对课文做第二次的拓展。

3、提出实践性要求,布置课外作业:“把你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去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吧!”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这正是我这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崇高追求,我相信,这样做一定能体现新课标提倡的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大语文观。

《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直接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如: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和美句。

2、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新词和课文,正音并推荐组员。

3、展示交流:

⑴ 小组推荐代表认读新词比赛。

⑵ 小组开火车比赛。

⑶ “顺风耳”比赛。教师读词语,学生在词语表中指出这个词语。

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

1、根据设疑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学习。

2、全班交流,感悟课文:

如: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你从哪儿看出来?

课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观看蒲公英。说说你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再这样的草地上做什么?

如:金色的草地怎么样?

⑴ 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课件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用“有点像……有点像……还有的像……”联系说话。

兄弟俩还会玩什么游戏?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吧!有感情地读一、二自然段。

⑵ 草地会变颜色: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填空题,同桌互相说说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早晨,花朵(   ),是(   )色的,草地也是(   )色的;

中午,花朵(   ),是(   )色的,草地也是(   )色的;

傍晚,花朵又(   ),是(   )色的,草地就变成(   )色的。

学生上台讲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你知道这个秘密后,想对蒲公英说什么?

第二教时

一、检查复习

1、“摘蒲公英”游戏:把蒲公英状的生字卡片认读后,贴在黑板上,师读词语,指名学生上台取卡片,并领读2遍。这朵“蒲公英”就作为学生的奖励。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指名演一演:兄弟俩玩耍的情景。

4、指名述说草地变色的原因。

二、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读第四自然段。

2、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

3、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你怎么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1、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快画一画,与同学交流一下吧!

2、学生画画。

3、成果汇报。

四、写字指导

1、默读田字格中的生字,想象用什么办法记住。

2、全班交流。

3、教师着重指导“耍、绒、瓣、察、假”。

4、学生练习写字。

【课后反思】

挥洒想象和才情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记叙文,文字不多,语言朴实。但叙事清楚、明白,平铺直叙中有引发崎岖的波澜,阐述事理中有耐人寻味的情思。文章脉络十分清晰。开头有叙述、描写,虽是孩童趣事,确实整个故事的铺垫,与结尾遥相呼应。文章的结尾,作者眼中的蒲公英,就不仅是让人聊以“开心”的花儿了。它“和我们一同睡觉,一同来迎接太阳”,人与花儿便有了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感情的交流与契合,实现了作者认识的深化与情感的升华。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科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有了怎样的新发现;理解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我最感兴趣的一种花。从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与习惯,引发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融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有了怎样的新发现;理解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我最感兴趣的一种花。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与习惯,引发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融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课文,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采集蒲公英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图片等相关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3、画纸、彩笔。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板书:草地

生齐读。

师:读了这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畅谈。(大多应该会谈绿草地)

课件出示绿草如茵的草地图片

师:是这样的草地吗?用一句话谈谈图上草地带给你的感受。

(可能从绿、美等角度谈)

师:是呀,平日里我们一提到草地,这种绿绿的充满生机的景色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金色的草地

板书:金色的

生齐读题。

师:见过金色的草地吗?什么时候见过?

(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交流)

师:课文的金色的草地是什么样的,相信学完课文你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指名朗读课文。(选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目的在于给全班同学做出朗读上的示范)

3、小组内交流检查预习情况:1)轮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语;

3)交流查找的词语解释。

4、班内交流(以竞赛形式):

师:好了,又到了我们的“比比谁的收获大”的环节了,看看今天哪个小组能胜出!

1)每小组选派代表读课文——读完简单评议;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以没有出错的小组胜出;

3)教师宣布比赛结果,并强调“落”“数”的字音,及“赞、察、睡”等字的写法。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通过刚才的检查,知道大家都进行了认真的预习,对课文有了一定的认识。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和生字新词成为了好朋友,相信再读课文的时候,你一定会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了解。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课件出示词语:惹人注意、观察、 擦黑、 手掌、 拳头

隐 蔽、     早晨、 徐徐、 睡觉、 迎接

师提示:你可以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进行概括。(主要目的降低学生概括的难度)

生默读思考后试述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

2、课文中的草地一直都是金色的吗?(不是,绿色)

为什么会变成金色的?

交流:有蒲公英盛开。

(这两个问题视主要内容概括情况而定,也可由教师直接点出)

找到课文中描写作者发现金草地的句子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板书:绿    金)

师:作者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大家是怎样的心情?(惊讶、兴奋)

教师相机课件出示蒲公英满地盛开的图片,问: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

那就请大家带着这种兴奋的心情在读这一段,看谁能在朗读中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

感情朗读。

3、师:你见过蒲公英吗?你知道关于它的哪些情况?

生以多种方式:交流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图片,展示采集的蒲公英等。

四、配乐读文,绘图表文

1、师:如此普通的蒲公英,如此普通的草地,原来也有这样美丽的时刻,这样神奇的地方,大自然真是很奇妙呀!相信现在同学们对课文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就请每位同学边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听老师读课文,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为课文想两幅插图,然后再画下来,我们互相猜猜你画的是什么时候的蒲公英,好吗?

放音乐读文,生静听想象。

2、学生绘画

(弹性环节,绘画完不成可作为课下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所学,展示绘画

1、指名读课文,整体回顾。

2、请每位学生拿出绘画,请同桌猜猜画的是什么时候的蒲公英。

(答案:绿色的是早晨或晚上,金色的是中午,在这里绿色插图的时间可能会产生分歧,正好也是切入点)

二、走进文本,品读悟情

1、草地的神奇变化是作者发现的,他也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得清清楚楚,下面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发现了什么

生默读思考。

交流,学生可能会谈:

1)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语句,发现了一天之中草地的几次变化。

教师相机板书:绿   金    绿

(早) (中) (晚)

有了这个发现,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奇怪)

练习感情朗读,课件配合演示。

2)发现草地变化的原因是蒲公英的开合,蒲公英是怎样收拢和开放的。

自由朗读相关语句,体会蒲公英的收拢和开放的过程。

作者把蒲公英看作是我们的——手掌。现在,请你把自己想象成是一朵美丽的蒲公英,天擦黑了,你要收拢起自己的花瓣了,哪位同学能用你的手表演一下?请另一位同学读句子配合表演。

请全班同学一起伸出手掌表演,教师朗读配合。

表演过程中体会“紧紧”“收拢”“隐蔽”等词的意境

师:现在我们这里是一片什么样的草地?(生齐喊:绿色的!)

噢,天亮了,你又要去迎接朝阳了,你是怎样开放自己的?集体表演。

表演过程中体会“徐徐& rdquo;“金灿灿”的意境。

师:此时此刻,我们又变成了——金草地!

齐读这一部分语句,加深体会。

练习感情朗读:同桌分工合作,一人读收拢,一人读开放。

班内交流朗读。

3)同学们,蒲公英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吗?你有没有发现它这个特点?

(大部分会答没有)

作者为什么能发现?(细心观察,思考探究)

是的,大自然中许多看似平凡普通的事物都有他们不平常的地方,关键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感受的心灵。

4)对比前后态度: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发现,蒲公英在作者的世界里占有了很重要的位置。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最感兴趣

蒲公英的睡觉就是指它怎样?(收拢)

迎接太阳呢?(开放)

我想,此时每个同学也把蒲公英当成了自己的好伙伴了吧,因为它和我们一同睡觉,一同来迎接太阳!闭上眼睛想:要睡觉了,想对蒲公英说些什么?天亮了,看到蒲公英美丽的笑脸,你又想说些什么?

自由交流。

再次齐读,表达喜爱之情。

不过,在作者有了这个新发现之前,也是这样看待蒲公英的吗?(不是)

找到相关语句,指名朗读。

板书:寻寻开心

怎样寻开心?(一、二段)

5)蒲公英还是蒲公英,它并没有变,变的是我们态度,而改变我的态度的根本原因还是新的发现。所以说,同学们,希望你们也都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相信你们眼中的世界会变得更美丽!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作者最感兴趣的大自然中的朋友是蒲公英,你有没有最感兴趣的朋友?

用简短的话交流介绍。

2、你有没有作者一样的发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四、布置作业

日记:我最感兴趣的朋友

五、板书设计

5、金色的草地

寻寻开心             新的发现            最感兴趣

绿      金       绿

(早)  (中)   (晚)

细心观察          思考探究

《金色的草地》教学实录 篇7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雨点

这几天忙着写论文,写案例,一直也静不下来写教案,这两天听这各位专家的讲座,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备的课,今天排除了这种想法,明天又排除了那种想法,到最后就不知道该怎么上了,但是昨天是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先备一下了。备完之后觉得课的设计自己也不满意,缺少创意,这样上课自己扶得太多了,总是自己牵着学生的思维,还有情感目标怎么更好地在这堂课中进行落实,朗读指导的形式,课文字词教学如何落实……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傻了。

一、预设目标:

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

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课件播放无数蒲公英飘散远去的情景。)

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四、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五、机动:摘抄好句子。

叶老师的建议:

因为我不熟悉这篇课文,所以我的建议可能不对。我是凭着你的教案猜课文内容的,呵呵老师厉害吧?

1、可以把课题教学和整体感知及第一段的学习结合起来。从提问入手,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读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2、第二段的学习表演太多,而且是重复的。建议在理解之后安排一次就可以了。读读玩玩。

3、第三段的填空太多,而且不够灵活。建议改为:花朵草地,引导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里的表演就不要了。一堂课里有一次表演就差不多了。

《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 篇8

案例摘要: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通常来说,语文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架起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其思想深度、文化水平、审美情趣都是高于学生的,在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对所走进的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我任教三年级语文时在教授了《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后,针对本课的第二课时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阅读教学。

课文分析:

本文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许多蒲公英,每当它开放时,草地就变成了金黄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我”和弟弟常为了寻开心而轻易揪掉这些蒲公英。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早晚是合拢的,只有中午才张开黄色的花,草地也因此而变成金色。自然是有生命的,从那时起,“我们”喜爱上了这种花,意识到草地、植物也有生命的。本文叙述条理清楚,富有童趣。前后内容对比着写,5个自然段,可分为2部分。前2个自然段写“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后三个自然段则是写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后三个自然段写了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的特点。草地也因为蒲公英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张开自己金黄的手掌而变成金色的。作者有了这一发现后便喜欢上了这种小花。作者喜爱蒲公英的原因是充满童趣的。因为他发现,蒲公英和孩子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同时,在这篇课文中还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这种亲情不是父母之情,不是朋友之情,而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兄弟之情。这种兄弟之情隐隐地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中。如果说感受蒲公英的有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是文本的一条明线,那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浓浓的兄弟之情就是文本的暗线了。

结合文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孩子爱观察,爱大自然,还应让学生体会这兄弟之情。这就需要老师把握好引导者的身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以阅读主体的地位感悟情感,获得情感上的升华。

案例片段:

(学生感悟兄弟亲情)

师:请同学们把《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自由地朗读一遍。

学生读。书声朗朗,在教师中响起……书声渐渐稀落,从学生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篇文章所叙述的情节很有兴趣。

师:通读文章之后,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了他们兄弟间的亲情。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他们兄弟间的亲情?

思考片刻,有些学生高高地举起了他们的手,有些只用眼神看看我,更有的学生是把眼神看向别的地方……从这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自信。

师(我积极鼓励):同学们,要相信自己,不要害怕,赶快举起你自信的小手吧。

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

(学生发言)生:这一句话:“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特别是“常常是这样”,从这里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生(积极发言):还有!我找到的是这一句话:“‘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大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从这句话当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师:让我们一起把刚才同学找出来的两句话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你们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呢?

生:读过之后想笑。

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亲情”这样的填空的形式来回答。

生:从这些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美好的亲情。

生:我感受到了愉快的亲情。

师:从哪个情节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情是美好和令人愉快的呢?

生:我从他们一起玩蒲公英这个情节感受到的。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好,注意到了从课文中找问题的答案。那么请问蒲公英是作者童年-的最爱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然后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完的学生积极地和学习伙伴交流。交流之后,举手发言的学生比刚才多了一些。

生:我认为蒲公英不是作者童年的最爱。因为文章最后一段中写到“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这个学生的回答显然是没有完全读懂这句话的意思,还没有弄清楚“最喜爱的花”和“最喜爱的花的一种”之间的联系。但他的很自信,也很有勇气。我听了他的回答后没有给予评价。马上就有同学反对他的观点:“最喜爱的一种花那也是最爱的”。刚才回答的同学在大家的帮助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理解上的不足。

师:刚才发言的同学,他们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提出质疑和反问,表现都很不错,还有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我认为蒲公英是作者童年的最爱。因为文章中两次写到了“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从这里我感受到了我和我的兄弟已经把蒲公英当成了朋友,充满了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学生已经学会找依据了,我肯定了他的看法,并对他的自信给予了表扬。

生:我认为蒲公英是作者童年的最爱。因为在文章中两次写到了“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可见蒲公英是作者童年的最爱。

师:那么“从那时起”是哪时呢?

生:是在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寻找答案的范围我们已经找到了。我们要学会概括。那就请你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下,其他同学思考并概括“从那时起”是哪时呢?

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很自豪地开始朗读,读毕。

生:有一天,我们发现蒲公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那时起,蒲公英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师:说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默读一下前面的段落,看看起先蒲公英是否是作者童年最喜爱的花中的一种。

学生默读

生:在第一节中,我认为起先蒲公英也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第一节写“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

师:那么,为什么蒲公英成熟的时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呢?

生(思索):“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么不引人注意的小花”。

(继续发言)

生:他们不仅揪掉,而且说这小花是不引人注意的。这应该不是最喜爱的一种表现。

师:是啊!最喜爱应该会精心的呵护,不会为了寻开心而随意揪掉那些小花。

学生:不是一直都最喜爱蒲公英,后来经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奇妙变化,蒲公英才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整体把握全文,“从那时起”到底是哪个时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刚才有些同学断章取义,只看片面。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同学们不可以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教学反思:

从这次尝试性的阅读教学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但也自我反省,使我看到了课堂上的许多不足之处:1、有些学生没有深入文本,答非所问,或者回答的随意性较强,没有认真思考;2、有些学生着重了个别句子的分析,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3、有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不佳,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还有困难。4、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让有些学生对这兄弟之情体会不深。这些不足之处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还要加强。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兴趣高昂,学生觉得淡然无趣;教师的激情遇到的是学生漠然的心灵。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材料是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通过教学《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我体会到阅读理解是学生独立的学习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这一活动中,老师充当的角色是向导,引导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阅读材料,与阅读材料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阅读材料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材料。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获得启迪。教师的“导”应为学生提供解读文本的必要思路,使学生顺着正确思路去理解。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适当给予提示、点拨、导引。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需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有效地在引导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积极促进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肯定他们的优点,更要适时地指出他们思维的不足的,进行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在这次阅读教学中,对于第二个问题,当有学生提出“从那时后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的时候,我抓住“从那时起”作文章,让学生抓住这个关键的信息,由节到段进行点拨引导,促使学生认识深化,从而透彻地理解文章。我想当学生思考不仅是要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陷入模糊的时候更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困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课堂上许多同学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在讨论中独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了共识。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这既是一种合作化学习,也是一重个性化阅读。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听他人言,面对问题低头、胆怯、茫然……自己并没有进入到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阅读理解比较灵活,学生经验不足,以至于处理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心理紧张、考虑不周全、思维混乱,就会有不少的学生对于阅读失去耐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的状态。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方法的运用必须由外到内逐步转化,这种被动状态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无益的。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同时,更应该不时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单位:重庆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日期:2007年10月7日

作者简介:郭玥,毕业于重庆教育学院,现任教于重庆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工作2年,现担任2年级语文教学工作。

《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 篇9

案例背景: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应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导引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不久前,我选择了一则材料《金色的草地》,设计了几个问题,进行了一次阅读教学。

材料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从而真正喜爱上了蒲公英这种平凡的植物。文章表现了兄弟俩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文章情节生动真实,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

教学情境:

师:请同学们把《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自由地朗读一遍。

学生读。书声此时像一曲交响乐在教室里奏响……书声渐渐稀落,从学生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篇文章所叙述的情节很有兴趣。

师:通读文章之后,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兄弟间的浓浓的亲情。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他们兄弟间的亲情?

思索片刻,有些学生高高地举起了他们的手,有些用怯生生地眼神看看我,更有的学生又一次深深地把头低了下去……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自信。

师(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请大胆地举起你们的手吧!

又多了几双手……

生1:我找到的是这一句话:“‘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大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从这句话当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生2(迫不及待):还有!这一句话:“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特别是“常常是这样”,从这里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底下学生暗暗点头默许。

师:让我们一起把刚才同学找出来的两句话齐读一遍。

学生读。

师:你们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呢?

有学生底下说:很开心。其他学生笑

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亲情”这样的填空的形式来回答。

生3:从这些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和谐的亲情。

生4:我感受到了欢快的亲情。

师:从哪个情节感受到的呢?

生4:他们一起玩蒲公英。

生5:我从他们一起去狩猎这个情节中感受到了充满关爱的亲情。

生6:我从他们玩蒲公英中感受到了天真无邪的亲情。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有理有据,注意到了从原文中提取信息。那么请问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然后和你同桌轻声交流。

学生开始动起来,拿起笔认真的边读边划,与同桌轻声交流,颇有兴致。不久,开始有学生举手,较前一个问题,举手的同学明显增多。

生7:我认为蒲公英不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最后一节中写到“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这个学生的回答显然是偏颇的,他还没有完全读懂这句话的意思,还没有看清楚“最喜爱的花”和“最喜爱的花的一种”的关系,但他的自信勇气可嘉。我听了他的理由微笑不语。下面马上有了反驳的声音:“最喜爱的一种那也是最爱啊”。刚才回答的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理解错误,露出了羞涩的神情。

师:刚才两个同学,他们一个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大胆地提出质疑和反问,都表现不错,这个小插曲可以提醒我们语句要读透。还有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8:我认为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中两次写到了“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从这里我感受到了我和我的兄弟已经把蒲公英当成了朋友,充满了对他的喜爱之情。

学生已经学会斟词酌句地找依据了,我肯定了他的看法。

生9:我认为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在文章中两次写到了“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可见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

师:那么“从那时起”是哪时呢?

生10:应该在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范围确定,但我们应该学会概括。那就请你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下,其他同学思考并概括是哪时?

学生10很自豪地开始朗读,读毕。

生11:有一天,我们发现蒲公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那时起,蒲公英才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师:说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前面的段落,看看起先蒲公英是否是童年的我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学生浏览。

生12:在第一节中,我认为起先蒲公英也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第一节写“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

师:那么,为什么蒲公英成熟的时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呢?

生12(略加思索):“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么不引人注意的小花”。

底下一阵细语。

生13:他们不仅揪掉,而且说这小花是不引人注意的。这应该不是最喜爱的一种表现。

师:是啊!最喜爱应该会精心的呵护,不会这么残忍地去做吧!

学生14:不是一直都最喜爱蒲公英,后来经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奇妙变化,蒲公英才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学生点头。

师:通观全文,在“从那时起”中找寻突破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刚才有不少同学了断章取义,在阅读的时候同学们决不可以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学生高兴地点头。

……

教学反思:

在这次阅读教学中,让我看到了我的学生们的潜力,但反观学生的这次阅读,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有些学生没有立足文本,以至于答非所问,或者主观臆断,或者随意作答;2、有些学生重视了局部的分析,却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3、有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还欠强,以至于理解偏颇;4、本次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反映出来的问题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导引的必不可少。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饶有兴趣地讲,学生兴味索然地听;教师的激情遇到的多是拒绝点燃的心灵,教师的真诚疑惑如何拭亮蒙尘的眼睛?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材料是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阅读理解是学生独立的学习活动,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一活动中,我们的角色是向导,导引是关键。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阅读材料,与阅读材料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阅读材料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导引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材料。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并主动积极地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获得启迪。教师的“导”应为学生提供解读文本的必要思路,使学生顺着正确思路去理解。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适当给予提示、点拨、导引。最后师生在问题上达成共识,提示阅读探索出来的新方法、新知识,以触类旁通。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需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有效地在引导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积极促进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肯定他们的优点,更要适时地指出他们思维的不足的,进行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在这次阅读教学中,对于第二个问题,当有学生提出“从那时后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的时候,我抓住“从那时起”作文章,让学生抓住这个关键的信息,由节到段进行点拨引导,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认识深化,从而透彻地理解文章,完整地理解问题。我想当学生思考不全时要导引,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陷入模糊的时候更要积极导引,让他们走出困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课堂上许多同学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在讨论中独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了共识。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这既是一种合作化学习,也是一重个性化阅读。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听他人言,面对问题低头、胆怯、茫然……自己并没有进入到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未上战场之前,就惧敌于千里之外,定然不战而败,古时曹刿的“击鼓论”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阅读理解比较灵活,学生经验不足,以至于处理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心理一紧张,考虑不周全,思维一混乱,就会有不少的学生对于阅读失去耐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的状态,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方法的运用必须由外到内逐步转化,这种被动状态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无益的。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同时,更应该不时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让他们要有成功感。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篇10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弟、呵、欠、揪、引、注、并、返、升、随"并正确书写;正确读写"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引人注目、合拢";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学习生字,并巩固。

教学重难点: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  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作业: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生字、词)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自读识字,表演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探究性地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真实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3)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4)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5)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6)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7)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

(8)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二、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三、机动:摘抄好句子,听写与基础训练练习。

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练习》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         一本正经           揪掉

草地          许许多多          金色  开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