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1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的八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复习巩固本单元的识字,区别多音字、形近字,引导学生朗读儿歌、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注意积累,学习运用。

2、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教学准备

教师: 反映《溪居即事》意境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和诗文朗读CD。

学生: 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了八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一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是识记由本单元学过的生字组成的新词,积累15个词语; 三是比较形近字组词语; 四是用“是”、“有”、“在”写句子,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五是读读背背唐代崔道融的诗《溪居即事》; 六是朗读小诗《看红灯》; 七是复习用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读小诗; 八是自主识字园地,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一题区别多音字: “觉”、“乐”。建议在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辨别多音字。即通过读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区分多音字。

* 第二题巩固学过的生字,积累15个词语。建议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自读、领读、轮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读记这15个词语。

* 第三题安排了四组形近字。建议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每组字的异同,然后让学生对比组词语,从字形、字义上加以区别。四组字都可以抓偏旁表义来区别字音、字形、字义。

* 第四题通过提供的例子,训练学生写一句话的能力。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 可以通过听(朗读能力好的教师可以当堂范读,朗读能力较差的教师可以借助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也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背诵。

《溪居即事》这首诗的意思是: 篱笆墙外谁家没拴好的小船,被春风吹进了钓鱼湾。小童见了以为有客人来了,急忙跑向柴门去抽开门栓。

* 多数小朋友都看过红灯笼或玩过红灯笼,对红灯笼很熟悉,很喜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拍手边朗读。也可以配上其他的动作。

* 教学此题,要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运用已学过的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既运用了部首查字法,又自学了生字,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 二是朗读小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

* 建议学生自主圈画出认识的字,再分四人小组交流:谈一谈自己识字的方法、经验。

教学思考与设计(参考)

一、教师谈话,引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告诉学生,通过第六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又和好多汉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它们可高兴了。今天,这些好朋友又来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第二题。请大家大声地叫一叫你的好朋友的名字(读词语),忘了的问一问你的同桌。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积累。

二、教师小结,拓展到自主识字园地

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在课余时间还交了不少朋友。看,它们来了(出示“自主识字园地”里的字、词)。

1、认一认园地里的汉字,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同学,也可以运用字典查一查,能认多少认多少。

2、把认识的字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数一数有几个。

3、说一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认识这些汉字朋友的,和同学分享自己学习的快乐。

三、读读玩玩(兼作课间休息)

1、自读儿歌,想一想这两首儿歌分别写的什么,和同桌交流交流。

2、大声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背诵的把儿歌背下来。

3、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拍手读儿歌,进行课间休息。

四、指导学生回到座位,学习古诗

1、学生自读。要求: 正确、流利。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重点指导朗读,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大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背诵。

五、区别多音字和用形近字组词语

要求: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完成第一题,一组做第三题。

1、自主读一读,弄清题目的要求,按要求完成。

2、同桌交流交流,看看谁做得正确。

3、两大组交换。

建议: 教师在学生分组自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培优补差,注重分层教学,力争把差生的问题解决在课内。

六、读一读,写一写

1、读第四题每一组的例句。

2、仿照例句写句子。

3、同桌交流,看谁写得正确、通顺。

七、自学生字读小诗

1、抽学生说说部首查字的方法: 先找到要查的字的部首,数一数有几画; 然后在字典“部首目录”里找到它,翻到部首对应的页码,在“检字表”里找到该部首; 再数数要查的字去掉部首后剩几画,就在几画里找到要查的字,看看要查的字在字典正文的哪一页; 接着在字典正文里找到要查的字,把音节写在四线格里。

2、用部首查字的方法查出文中带点字的读音,并把音节抄在四线格里。

3、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4、通过多种方式熟读小诗,然后与同学交流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参考资料

《溪居即事》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点不稀奇的。但“篱外谁家不系船”句,却于平常中又显出不平常来了。似乎作者于无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一琐事,故以此句开首。“谁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为“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春风”二字,不仅点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漂进钓鱼湾来。不系船,可能出于无心,这在春日农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经作者两笔勾勒,溪居的那种恬静、平和的景象便被摄入画面,再经春风一“吹”,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气盎然,饶有诗意。

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雕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诗人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 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而透过这一切,我们还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学习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2.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爬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出示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先读自学提示用序号标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任务。

2、我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槐乡(huái ɡuí) 花苞(bāo pāo) 耷拉(dā tā)

3、出示自学提纲:(1) 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2)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3) 积累一些好词。

(4) 了解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在文中划出来与同学交流。

槐乡的孩子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从以下几点体会到:

四、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讨论讨论,师生交流:

(1)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

(2)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

三、诵读全文,加强积累

1、我要再读一遍课文,读出槐乡的美,槐乡孩子劳动时的快乐。

2、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写到我的摘抄本上。

五、当堂训练。

1、想一想,填一填

( )的清香 ( )的孩子 ( )歌声

轻松的( ) 火热的( ) 甜蜜的( )

2、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钩 耐劳

女孩 捡 塞 快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可完成选做题。

板书:

19、赵州桥

悠久 1300年

雄伟 长、宽 世界文明

坚固 没有桥墩

美观鲜活 图案精美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1周2节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板书: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八百多年 人物 街市

(完整保存) 五百多个 热闹

语文园地五 11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意识

2、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3、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

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二、观摩评选

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③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三、集体评议

①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总结、颁奖

第二课时 11周4节

学习目标

1、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2、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②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③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③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读读背背

①观察与认读。

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②了解十二生肖。

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③读读与背背。

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理解“气吁吁、大汉淋漓、敬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激励学生向桑兰学习,培养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重点难点:

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桑兰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自己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却遭到最沉重的打击,如娇嫩的'鲜花遇到暴风雨,如展翅的小鹰折断翅膀,面对命运的挑战,她该怎么办?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姑娘——桑兰。

1.出示桑兰的照片,告诉学生桑兰的近况。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生词。

2.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4.师用各种方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

1.把生字放入课文中,读准音,把句子读流利。

2.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或词旁打勾,不懂的地方打“?”。

3.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4.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桑兰面对困难很顽强。

四、交流学习情况。

1.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哪些段落写了桑兰面对困难很顽强?

五、精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感人的句子划下来读几遍。

2.默读3—6自然段,看桑兰战胜了哪些困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六、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2.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七、学习生字。

1.认读“优、秀、际、第、试、部”。

2.观察生字,想想怎样记、怎样写。

3.全班交流。

4.师范写“第”,注意笔顺和结构。

5.学生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生字好词。

二、读懂全文。

1.让我们再一起回忆桑兰的故事吧。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桑兰面对困难是如何战胜的。

3.师读第七自然段,生讨论:为什么说桑兰是个坚强的姑娘?

(1)小组内讨论。(2)全班讨论。(3)师小结。

4.你能再把让你感动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吗?指名读句子。

5.师出示桑兰的照片:同学们,此刻你想对面对微笑的桑兰姐姐说些什么呢?请你大声说出来吧!(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6.同学们在过去的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吧?你那时是怎么做的?如果是现在你又会怎么做呢?说给同学听听。

7.全班交流上述话题。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诊、轮、固、痛、病、勇”6个字。

2.观察生字,想想怎样记、写?

3.全班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4.师范写“勇”。

5.生练习写生字。

板书设计:

微笑着面对一切

美好→不幸 忍不住 急切

剧痛 哼歌

大汗淋淳漓 气喘吁吁 微笑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lO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1O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学习第1节、第5节。)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言激趣

1.播放CAI,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第1节:“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题:大地巨人读题

二、自主阅读

1、提出学习要求:

(1)播放: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1、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

(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

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2、3节。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声音,大地巨人是什么样儿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读完这两节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①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画简笔画,相机指导。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这里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它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2节第1句。

②指名读第1节第2句。说说“盖满”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老师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眼都是绿色的感觉。

③听,这是什么声音?点击,播放风吹过山谷的声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

④指名读第3节。说说读后自己的感受,相机读词语:胡须茂密

⑤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⑥点多名同学赛读。

评价语:“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大地多么宽广!…”“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⑦配乐朗读第2、3节。

2.指导读第4节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他也做游戏呢!

(1)指名读第4节。说说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戏是什么?(日升日落)

(3)指名运用手势表演巨人手拿红气球,让它升起下沉,诵读。

(4)看教师手势,全班一齐表演诵读第4节。

3.把第2、3、4节连起来读,读出对大地巨人的赞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l.自主选样认为最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互相交流背诵,同桌互背互评,然后班上比赛背诵。

指导朗读,每一节最后一个字均押韵,前4节第3行以相同的韵脚结尾。引导学生根据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赞叹地背诵,教师相机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

五、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像巨人了。你还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博大、宽广。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最大的热情去赞颂他吧!配乐朗读全文。

六、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1.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样,试着为大地巨人画一张像。

2.学做小诗人,仿照第2、3、4节,再为大地巨人编几行诗,读给大家听或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学情分析

教学目辬和任务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

4、通过“笔下生花”习作栏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

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教学活动与措施

1、要继续重视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学习词语,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过程。人们对一个新词的认识,开始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随着语言活动的进行,认识逐步达到清晰明确。因此不能把解词、背注释作为教学重点,要尽可能地

在语境中检验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3、要继续指导学生学会默读,不仅要求学会只用眼,不动嘴,不出声,不用手指;而且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划出重点,辬出疑问;

要表扬那些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思考的学生。

4、注意语文的实践性,精心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认读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只有自己勤奋学习,不懈地努力才能出绩。”

3.进行朗读训练,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4.用“……是因为……”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具: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熟读词语。

2.学习一二两段。

教学过程:

1.定向。(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词语,读通课文。

(2)谁干什么?

(3)给文章分段。

2.自学课文,要求划出生字、新词。

3.字、词、句的训练。

(1)出示生字卡片:

坦tan 凳deng 虽sui 糟zao 伟wei

拼读生字。

(2)读词语,强调“糟糕、小板凳、虽然”的渎音

(3)读通较长的句子:(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看见)

(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4)给自然段标号。

4.读讲1—2段。

(1)读第一段,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训练,因为爱因斯坦从小……,所以长大后他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2)读第二段,填空练习。(爱因斯坦很喜欢钻研问题。)

(3)思维训练。研究“开始”这个词,师:从哪一件事开始,从几岁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4)读1、2两段。

5.作业。

熟读课文,认读词语,完成“读一读,练一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研究3、4段,学习爱因斯坦不怕困难的品质。

2.朗读训练。

3.会用反问句说话,并能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过程:

1.段的训练:哪两段是讲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

2.读讲第三段。

(1)读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3、4)第三只小板凳( )

(2)练习对话,朗读训练。师:我们学学老师的'样子来读第三段中的两个句子。

(3)句子训练。

出示反问句: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师:你们见过吗?

生:我们没见过。

师:那还可以怎么说?

(我们谁也没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4)小结。

同样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说。

(5)读读演演。

爱因斯坦的话——小声说:“有的”。

3、读讲第四段。

(1)读爱因斯坦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第一次做的和第二次做的比第三次做的( )

(2)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说清楚其它小朋友都做了什么?提高要求,前面可总的说一下,后面可以评价一下“小朋友们做了许多手工作品,有的小朋友做泥鸭子,有的……,他们都做得很好。”

(3)思维训练。

师:爱因斯坦做特别难做的小板凳,傻吗?划下答案,读第一段。

(4)用“因为……所以”训练说话,将爱因斯坦为什么做小板凳的理由说清楚。

(5)情感交流,用“……是因为……”练习说话,师:如果爱因斯坦在我们班里,你喜欢他吗?

(6)继续用“……是因为……”说话,根据课文内容练习。

师:他们班里的同学、老师喜欢他吗?

(7)词语训练。

研究“从此”一词。师:从哪件事之后,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8)再用“因为……所以”说话。

(9)读第四段。

4.小结。

师:“学爱因斯坦做小板凳”对吗?我们向他学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作业:

有表情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要求读准,会写、记住。

注意:“需、糟、糕、态”的书写。

二、听写

三、朗读课文。

1、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

2、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说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过程与方法

A:独立阅读,了解“好伙伴”的表现

B:抓住重点,体会动物的可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体会乌鸦与猎狗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B: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

重难点、关键:

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好伙伴》,(板书:好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马哈多

猎狗伙伴乌鸦

师: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留下的感受)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到5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师: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

(学生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师: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动)

师: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师: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

(全班交流感动)

(1)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师: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板书:用心交。

(2)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富有诗意?

师:从中你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师: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板书:幸福、开心。

(3)第四段:“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学生读后谈体会。

师:你生过大病吗?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牵挂。板书:互相牵挂。

师:你能把这种担心牵挂之情读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段。

(4)第五段:“‘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把那种焦急不安读出来吗?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这句话。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顺便课件出示: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

师: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吗?

师: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5)第八段:“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第九段:“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

师:是呀,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三、回忆全文,质疑问难

师:刚才,同学们畅谈了感动,愿意与老师合作把这种感动读出来吗?

师:你们来读使你感动的地方,我来读

读剩下的部分。(师生配乐合作朗读全文)

师:读完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我们沉浸在感动中,再读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再读全文,质疑问难,全班解决)

四、升华理解,扩展再创造

师: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伙伴”的理解吗?

师:那就根据你对“伙伴”的理解按照这样的格式编一首小诗,送给自己的好伙伴。

课件出示:送给好伙伴的诗

伙伴就该……伙伴就该……伙伴就该……与好伙伴在一起会……

五、故事扩展

师:生活中什么样的伙伴才是真正的好伙伴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一看谁才是玛莎的好伙伴?

课件播放故事。

六、友谊格言欣赏

师:交朋友就得用心去交,课下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如何结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的格言,读一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给同学们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选自己喜欢的格言背下来,作为自己结交朋友时的座右铭。

七、歌曲升华

师:最后让我们伴着《永远是朋友》这首歌,找到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9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 右驮米 观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练习课 9周3节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复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复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正确的字

(详祥)细 蜂(蜜密) 脚(印映) 究(竞竟)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课文内容填表

骆驼的特征老人的根据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右边驮米

缺一颗牙齿

四、给下面一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老人说 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 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

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

“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2、《帽子和鸟窝》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帽”和“窝”:

1.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