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文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10篇孔子游春教案,欢迎借鉴。
1.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2.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我由复习背诵描写春天美景的第二自然段和孔子论水的第八自然段,导入“师生谈志向”部分。为了突出“分析人物性格”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们知道了子路、颜回不同的志向,然后自然而然的引导他们说出了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不拘小节、坦坦荡荡……颜回深思熟虑、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小心谨慎、淡泊名利……通过引导,学生我对学生们敏捷的思维和广博的积累感到非常骄傲。
在教学孔子的志向时,如果仅仅就文字讲文字,依从书本上的介绍,很难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所以,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靠我的讲解,结合历史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让学生明白了孔子的这一志向实际上是一个拥有大智慧、大慈悲的人高远的志向。“和平”、“诚信”、“理想”,这不仅是孔子的理想,更是当时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共同的理想,这不仅在几千年前的中国需要,当今世界更是需要!由此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目前幸福生活;倡导人与人之间要诚信;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精神。
在教学为什么孔子听到颜回弹唱志向时“手舞足蹈”,我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上,而是引出了孔子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让学生明白了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乐”是一个人修养的最高体现。孔子之所以那样做,是因为他的个人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他用舞蹈来表示对颜回的欣赏和喜欢。
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泗水河的景色有变化吗?为什么说春意“更”浓了?学生们在我的启发下各抒己见,有的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密切,情谊更浓了。”有的说“孔子教育弟子的那些深刻道理使春意更浓了。”还有的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孔子在弟子们的心田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在这春天里,种子开始萌芽,使得泗水河边的春意更浓了。”精彩的回答令我惊叹,经过这样的想象,学生们拓展了思维,认识得到了升华。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我做了很多准备,但仍然感到很多遗憾。在突破难点上,虽然整堂课都贯穿始终,点滴渗透,但由于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个人理解有限,因此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在深深地反思:如何才能做到像孔子一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如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篇课文不仅让我的学生和古代的圣贤进行了心灵的交流,收获颇丰,也让我懂得了学无止境、教学相长的道理。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 意味深长 司空见惯 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一、关于文本的研读收获。
《孔子游春》生动记叙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的滚滚而来阐发了他关于真君子的宏论,并适时地引导弟子们谈论各自的理想,表现了泗水美好的春色、孔子的深刻以及他们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春天到了,泗水涨潮,孔子带着弟子们到风光迷人的泗水河畔游赏,重在景美。第二部分写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弟子们听了很惊讶,重在论水。第三部分写孔子和弟子们一起娱乐,并诱导子路和颜回谈谈自己的志向,重在论志。
文本的这三个部分粗看显得有些松散,但细心推敲以后又觉得丝丝入扣,自然天成,和谐地统一于“论水”这一核心内容上。美丽的春光诱发了孔子的豪情,让他“心情很不平静”,而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物我合一,他自然会“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接下来的论水、言志便是水到渠成了。
有老师认为,泗水之教是孔子的刻意安排,其理由是第一小节中的“正涨春潮”之“正”,以及紧随其后的“便”。笔者不以为然。像孔子这样的教育大家其造诣早达化境,随便的一山一水均可成为他施教的凭借;假使真的是有意为之,倒破坏了文本的和谐之美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才是孔子带弟子们游春的真正原因。
但是,需要静心思考的是,圣人的言行必然是上循天道,下合人情的。孔子的无心之言行,我们倒是不妨作有意之解读。我们很自然地会把整个的过程看成是一节课。这是一节什么样的课呢?天地为课堂,泗水为书本。开始的美丽春光是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继而的动情凝望则是巧设悬疑,接下来是整堂课的高潮部分:面对滔滔泗水,老师发表宏论,最后的谈论志向,则是对本堂课的巧妙回顾和总结。
孔子仅仅是在论水吗?当然不。他是要借水来启迪他的弟子,同时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论水”一节的丰富内涵是需要引导学生潜心体会的。
二、文本的语言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设想。
语文教学首先关注的理应是文本语言。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应当是近乎唯一的语文教学任务。《孔子游春》一文,第二小节文辞优雅,柔婉抒情。“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如此漂亮的语言,读来令人唇齿留香!到了第八小节孔子论水,则完全是另一番豪迈气概,荡气回肠。“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这两个部分,教材的课后练习安排了背诵,这是很有道理的。引文中的两处省略号全部是本来就有,省略了什么呢?这是一个语言训练的契机,同时也是培养想象力的很好切口。
课后练习对本课的成语给予了关注,要求“画出本课中的成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它们的意思,再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出现在本课的成语共有10条: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三三两两、有福同享、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其中写孔子的有4条,写颜回的有3条。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意思,并且进行造句练习。其中的“桃红柳绿”可以让学生做联想训练,说出诸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芳草如茵等,“意味深长”则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孔子的深长意味会是什么?由此入手解决“真君子”这一重点和难点。总之,成语的学习也要尽量发挥它的综合作用,丰富成语学习的背景,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好。
三、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
1、按要求学习7个“格字”和2个“绿字”,认识多音字“弹”。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本文中出现的成语,并任选两个造句。
3、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八三个自然段。
4、领会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树立从主题的角度阅读文本的理念。
重点和难点:孔子论水的丰富内涵。
课时安排:3节课。
关于目标设定的几点思考。
1、正确把握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是基础的、显性的维度,“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感性的、内隐的维度。这两个维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第一维度目标的实现及其实现的过程、实现的方法。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几乎全部着眼于第一维度,希望在近乎机械的目标引领下,实现三个维度目标的共存共荣。
2、语文教学要非常重视读的训练。少在读的花样上费心思,注重读的实效。读的实效要有时间的保证,要注意面向全体,以读代讲,以读代练,以读促悟,熟读成诵。应当通过读书的手段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删繁就简,以简驭繁。
3、小学高年级要重视阅读技能的训练。实现课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阅读要求。孔子论水是文本的中心内容,上承明媚的春光,下启热切的言志。惟有抓住了这一中心,才可以纲举目张,迎刃而解。
四、预设的主要流程。
1、以课题为话题。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所知道的孔子,教师在小结的时候指出“君子”的概念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为重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
引用《于丹〈论语〉心得》里的话: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2、齐读课文,有针对性地解决生字问题,并指导描红和临写。
认读生字时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生字学习跟学生固有的经验相结合。“逸、澜、茵”等3个字还应要求查工具书,以求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认识:飘逸、一劳永逸;力挽狂澜;“茵”是“垫子”的意思。
“绿字”里面的“弹”是多音字,要让学生明白,作为“弹子”“枪弹”等名词的时候读做“dàn”,作为“弹琴”“弹指”等动词的时候读做“tán”。
3、再读课文,自主梳理课文脉络。
再读之前,先要求学生完整朗读课后的5道习题。以期带着任务阅读,提高读书的效率。
理清文脉不必拘泥于教参的4段意见,支持学生把教参上的第十节,即第三段跟下文合并,并作板书如下:
泗水春景——观水悟道——畅谈志向
具体操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向前向后进行综括。
再读课文一节也是对前一节教学内容的温习与提高。
4、深入研读,解决重点问题。
1走进春天。重点问题:为什么说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深情练读、板书关键词帮助背诵;课件展示,欣赏大自然;激情书写: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声、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裙裾、茫茫的大雾是她神奇的面纱……)
2观水悟道。重点问题: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夫子论水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自由读文,提出问题;有选择地板书问题,突出重点;播放水的视频,讨论省略号,深化认识。)
(教师小结: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他论水,更是在说人;是评价,是希冀,正如波澜起伏的泗水,千转百回。2500年过去了,今天,我们仍然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夫子殷切的心跳,让我们把这段金玉之言铭记在心吧。学生练习背诵。)
3谈论志向。(师的智慧导入: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人贵有志。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是什么呢?他们的志向符合夫子的君子风范吗?学了本文,我们不妨也来明志。)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是什么让春意更浓了呢?——是浓浓的师生情谊,是夫子的滔滔宏论,是弟子们的青云之志。)
4本课的成语学习。
5、再读全文,深化认识。
6、课外阅读,让春意永驻。——于丹《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教师印发给同学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中的成语,如:“意味深长”、“善施教化”、“司空见惯”等。
3.能运用“串词法”(成语)围绕课文内容说话,从而感知《孔子游春》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4.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论水”所蕴含的道理,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串词法”(成语)围绕课文内容说话,从而感知《孔子游春》的主要内容。
2.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孔子“论水”所蕴含的道理,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前诵读的句子、六个成语、孔子论水的话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这些话是谁说的?(孔子。)
二、谈话揭题
1.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孔子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他为“天下之师” 。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他的言行思想主要记录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的《论语》。)
2.出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同学们,这是1988年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的时候发表的联合宣言中的一句话。读了这句话,感到自豪吗?让我们自豪地读读这句话。
过渡:那么,孔子到底有着怎样的智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孔子游春》这篇课文中去找一找。(揭题,读题)
三、寻找智慧
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或读不通顺的字或句子多读几遍。
2.抽读第2、8、10、16自然段,相机正音。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的成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1)交流成语,然后质疑。
(2)现在老师选了6个成语,你能读正确吗?
出示六个成语:桃红柳绿、绿草如茵、司空见惯、意味深长、情不自禁、手舞足蹈。
(3)词语会读了,那么你能从这六个成语当中选择一些来说一说与课文内容、与孔子有关的话吗?
如:(1)泗水河畔,桃红柳绿、绿草如茵,孔子带着弟子们去欣赏美景。(2)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说出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3)孔子和弟子们在泗水河畔谈论自己的志向,当孔子听到颜回的“志向歌”时,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4.谁能用上六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5.浓缩这三句话,就是三个小标题,你能吗?——赏景、论水、言志。
6.根据小标题,快速将课文分为三段。(学生分段,交流。)
7.同学们,课文读通了,条理也理清了,下面我们就要到课文中去寻找孔子的智慧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找到了孔子的智慧,并说说你的理由。
8.交流:找到了吗?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四、学习智慧
1.孔子说过,“仁者爱山,智者爱人”。意思是说,仁慈宽厚的人喜爱山,智慧聪明的人喜爱水。孔子就是一位智者,他对水特别有兴趣。课文中他关于水的一番宏论,更是体现了他的智慧。请大家细细读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讲的?
2.真君子是对品德高尚的人的一种敬称,而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是什么呢?
(指名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再板书。)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读读这段话,抓住关键词来理解:水为什么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是善施教化的?
4.交流A:水“有德行”
(1)水默默无闻,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
(2)它哺育了谁?是啊,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真的要感谢水的大恩大德啊!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怀着感激之情读好它!)
(3)其实,文章有一个地方就已经把水的这种德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
(4)小结:正是有了水的滋润,才有了桃红柳绿、青青的草色、茂密的。森林,才有美丽的大自然,有可爱的生命。看来水的确有德行,是个真君子!
过渡:为什么说水有情义呢?
交流B:水“有情义”
(1)水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
(2)理解“或方或长”:当水流进方方的池塘,它就是方的;当它流进长长的溪流,它就是长的,它改变了自己,适应了别人,处处为他人着想。)
(3)理解“流必向下”(从中读出了水的“谦虚”。)
(4)小结:水温和、善良、有情义,像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过渡:水不仅有德行,有情义,还有志向呢,从哪体会到的呢?
交流C:水“有志向”
1.水穿山岩,凿石壁,胸怀志向,多像君子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2.从“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水就像胸怀大志、百折不挠的真君子。
3.指导朗读——
①水的志向是什么?(奔向大海、滋润万物、荡涤尘埃)
②多次相机引读:为了实现它,水穿山岩——
③ 小结:水胸怀大志、百折不挠,是个真君子。
过渡:水还是一个善施教化的真君子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交流D:水“善施教化”
(1)水能荡涤污垢,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态,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
(2)万物入水,水能帮助洗刷污垢,这一点多么像孔子。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专心搞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也就是说不管是谁,无论他是富贵还是贫贱,只要肯学习,孔子都愿意去教化他。孔子是一位善施教化的君子。所以说水是一个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5.孔子这段话从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四方面说明水是真君子。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还有哪些像君子的品性呢?请你当一回孔子,来赞一赞心目中的水。
出示:水,它好像。
小结:看来水真是真君子呀!
6.现在我们来看这一段话。出示改写后的话。
齐读,这段话和课文对照有什么不同?
孔子为什么不先说水的品性?(自己在思考,也引导学生思考。)
7.真不愧是教育大师呀!
8.孔子是一位智者,今天他仅仅是在谈论水吗?他论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希望弟子们能以水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真君子”。)你怎么知道的?(意味深长)理解词语
9.让我们一起来意味深长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孔子对弟子的嘱托与期盼。
10.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水中能看出深奥的道理,这是一种智慧;他还能借水来教育弟子要做真君子,这又是一种智慧。(机动:让我们把他的智慧牢牢地记在心里)那么他的弟子们明白老师的用意了吗?咱们下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八自然段。
2.了解孔子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赏景
有德行
孔子游春论水有情义真君子
有志向
善施教化
言志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含的道理,领会孔子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感受孔子的师者魅力,初识孔子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难点是孔子论水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重点则领略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课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赏景)(论水)(言志)。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2500年以前的泗水河畔,追随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去感受那里融融的春意,去聆听圣人的教诲。
二、自主学习
学习板块(一)-------赏景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这段话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泗水春景的美?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读一读。
(2)段末的省略号省略了,我也能试着补充。
2、展示交流
(1)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2)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茫茫的大雾是她迷人的面纱;绵绵的细雨是她激动的泪水……
(3)感情朗读。
学习板块(二)--------论水
1、默读第8段孔子说的话,思考: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双横线画下来。
(2)孔子认为真君子和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3)静下心来,走到字里行间,看看你对水的哪种品性感触最深,说说自己的理解。
(温馨提示:你可以联系我们学过的有关水的课文、名言、诗句等等,来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2、展示交流:
(1)A有德行
从“哺育”“一切生灵”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想到了母亲,想到了世间的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师创设情境:没有水,就没有——
没有水,就没有——
没有水,就没有——
所以,水是生灵的母亲,对她我们要心怀感激,读——
这是花朵对阳光,子女对母亲的感恩——读
这有德行的水,就是真君子!
B有情义
1、生先谈自己的感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给它半亩方塘它就是方的,给它一个圆形的人工湖,它就是圆的,给它宽阔的河道,它就是万里长河,给它九曲十八弯,就是一条黄河,给它一弯羊肠小道,它就是潺潺小溪。它不计较周围环境,总是和顺温柔,你就还它个和顺温柔,读——
这和顺温柔的水就是真君子!
C有志向
生先谈自己的感受。
从“穿,凿”你体会到了什么?(表现了水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孔子说“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有志者事竟成,人无志则不立。我们一起读,把水的坚定志向读出来,水穿山岩——
这坚定无畏的水啊,是真君子!
D善施教化
生谈感受。万物入水,都能变得洁净美好。这多么像善于教人求真善美的君子啊!你能读出它的善施教化吗?
这善施教化的水,是真君子!
(2)水仅仅有这四点美德吗?那么水在你的心中还有怎样的品性呢?你也像孔子一样来赞美心中的水吧。选择其中的一句,把它补充完整。
生交流。
此时,我觉得同学们也理解了孔子,也拥有了那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智慧了。
合作探究:
孔子今天仅仅是在向弟子们介绍水吗?由此,你看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3)感情朗读。
学习板块(三)-------言志
孔子这样循循善诱的用意,弟子领会了吗?
1、自读10——19自然段,用“-----”画出子路和颜回及孔子的志向,从中,你又感受到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2、展示交流
听了他们的志向,再结合前面的论水,你觉得
子路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勇猛无惧的……真君子)
颜回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的真君子)
孔子是一位——(善施教化或心中有大爱……的真君子)
3、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弟子们能够领悟孔子的弦外之音,师生间能够畅谈志向,不仅仅是孔子教育的智慧,还有他们师生间结下的那份浓浓的师生情意。快速从课文中找到能够体现孔子和弟子间那份浓浓的师生情意的句子。
小结:明媚的春光里,悠扬的琴声,快乐的舞蹈,师生之间那浓浓的情意,这些都使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齐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不仅领略了圣人的智慧,更进行了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此时,我不禁想到司马迁的话:
出示:“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xíng)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想到在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发表的共同宣言中的一句话:
出示:“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回首二千五百年前,向孔子寻求智慧!。”
2、孔子的智慧不是一节课能领悟,而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领悟,去践行的。
推荐阅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走入生活,感悟孔子的智慧。
四、达标检测
板书设计:
23孔子游春
赏春春意浓
论水真君子
言志春意更浓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挂图、投影片。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
在教学“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春风是她甜蜜的絮语……”一段时,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句子,你有哪些发现?
2、组织交流:
(1)、学生发现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比作伟大的母亲。
(2)、这段话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来展开具体叙述。
(3)这段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教师追问:真的?说说你的理由。)因为排比的修辞手法刚刚在上一练习中出现,不妨加以巩固。(然而学生纷纷再次读这段话,说明理由:这段连用了四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教师:四个,好,排比句只要满三个就行。但结构真相似吗?说说这是怎样的结构?)它们都是:“什么的什么是她什么的什么”。
(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句子的结构及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往往比教师直接“教”来得更有积极性,记忆也更深刻,并且为下面句式的背诵和仿写做了有力的铺垫,我们何乐而不为?)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文字,说说这段话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像母亲的?
(1)组织读书、交流,着力引导赏析比喻句之间的相似点(形似、情似之处)
(如:广袤的大地——宽广的胸怀,它们都是博大的,这是形似之处;它们都包容着一切,这是神似之处。)
(2)那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到底伟大在哪里?(感受大自然的无私奉献)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领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理解文本的一个过程,只有层层深入地教,利用课堂交教给学生理解、感悟的方法,提供感悟的空间,学生的感悟能力才能真正得以训练和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