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本文讲述了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以及化学药品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可以怎样去写?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教学设计(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篇1

【教材解读】

第五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课文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而是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显得文采斐然。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记“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阅读、感悟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贵的品质,如坚强、刚毅、淡泊名利等,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发现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让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她的内在美,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怀着对居里夫人无限的敬意朗读课文,读出对她的敬意和赞美。另外课文描写的是外国科学家,文中出现了一些专业术语,会对学生的理解感悟增加一定的难度,需要在第一课时认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熟,以免影响第二课时的深入探究。

【设计思路】

以“美丽”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她的外在美,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伟大的人格精神。首先是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带到1898年12月26日这一天,通过图片展示和阅读第二段文字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3、4、5、6四段的研读感受她的人格精神。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进行对话,通过对话深入感受她的内在美,她的人格精神。在对话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她的科学精神,除了从文字中感悟以外,老师也出示了一篇关于关于介绍她从事科学研究的文章让学生快速浏览,再来谈自己的对“美丽”的感悟。进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华情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是联系全篇探讨课题的内涵,懂得这种美丽不仅跨越百年,而是一种永恒的美丽。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阅读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主要内容: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3、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交流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进一步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读全文初步谈人物的形象,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谈话导入:同学们已经初步阅读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知道课文写的是谁?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疑问就请你做上记号。读完之后请你说说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或者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朗读,交流:

1、请你说说此时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或者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提出疑问,教师板书问题。并对问题做出归纳,提示需要重点研读的问题。

二、解读“美丽”,感受外在美和巨大贡献(第二段)

1、师:很多同学在交流时都谈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首先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这一天的法国科学院,看一看美丽的居里夫人。(出示幻灯)

2、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看自己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再读一读。

3、对话交流,感受美丽以及贡献的巨大。(惊人的发现、震惊等)

4、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外在美和巨大的贡献,你这时是怎样的心情?(佩服等)请你怀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这段话。(第二段话的最后两句)(出示幻灯)

三、解读“美丽”,感受人格精神(3~6)

1、师:同学们,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和惊人发现能够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仔细读读后面的课文,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等会儿我们来交流。

2、生读课文,作批注。(自主探究)

3、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合作学习)

4、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⑴ 学生汇报:

要点一: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课文哪个部分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发现和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

⑵ 师:好,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的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句子一:“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感受她追求真理、治学严谨的精神。)

句子二:“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① 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② 工作条件的艰苦还可以从这句话看出来,“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这说明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③ 从这段话中的“可能”还知道,当时不仅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实验能不能成功 还很难说。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从这里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艰辛。

④ 朗读:让我们把这段话再读一读,把我们的这些感受读出来吧。

师:请同学们接着谈。

句子三:“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从这句话中的几个数字体会到虽然工作环境这样艰苦,可居里夫人仍然坚持不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太令人佩服了!这种精神是美丽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它比我们的圆珠笔笔尖还要小。要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那么小小的0.1克镭,这是多么艰难呀!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呢?

讨论说出在读三个数字时应该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

师:从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居里夫人为了发现和提炼镭所付出的艰辛。我们深深地为居里夫人那种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这种信念和精神无疑是美丽的。正如书上所说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让我们浏览这份有关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资料,(出示幻灯)读完之后再来谈一谈自己对居里夫人的认识以及心情感受。

带着对她的深深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谈一谈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⑶ 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说?

① 句子1“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表现在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② 师追问:既然课文说“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你们为什么还觉得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呢?

(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③ 句子2“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做实验的时候,射线该是多么强烈呀!她知道射线对健康有害,可她还是坚持工作,我觉得居里夫人真正做到了为科学献身。

④ 师: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

从5、6段表现在她的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从课文最后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中也可以知道她的淡泊名利,“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让我们怀着对居里夫人的敬意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遍。

四、谈对“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感悟

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吗?

(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美丽”是长久的,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丽”还在于她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美丽”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所以,爱因斯坦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我想,我们如果能学习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我们也能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科学家,读读有关他们的书或者文章,你一定会感受到居里夫人身上更多的美丽。

(出示课外书籍。)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入境(走进居里)[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照片)

她是谁?(板书:居里夫人)通过看图,她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用一个词来形容。(美丽、端庄、沉稳。)(板书:美丽)有人说她美丽。有人说她端庄,每个人的印象都不一样,再请同学们读这几句话,看看居里夫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她是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一生共得了 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爱因斯坦曾说过:在所有的世界着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谁愿意来读一遍这几句话,看看居里夫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伟大、杰出、了不起、卓越)是这样的,着名作家梁衡把大家的感受融在一起写了这篇文章。(补全板书:跨越百年的)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读了课题,老师想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生可能会问: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三、解读美丽:同学们围绕“美丽”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真了不起,真会提问题。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外,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3---6自然段,文中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最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你用直线画出来。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2、指名读: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请同学关注这些带点的词,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说哪个就说哪个。

3、刚才我们读3——6自然段,哪段让你的这种感觉最深?(老师再给你一点时间)

4、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着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课件出示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①: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你能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实验的条件艰苦、工作辛苦,还面临着危险,还有无数次失败的可能)

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锅只能冶炼20公斤,而且就这样一锅一锅的经过了几万次的提炼,才炼出镭。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汇报句子时学生先说哪句就先讲哪句)

③:刚才几名同学的回答,我们大家可以看出,当时的环境非常的——恶劣,实验过程又非常的——复杂,而且我们知道了在居里夫人之前,没有任何人发现过镭, 当然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询。所以在这一锅一锅的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中,还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想不仅仅是失败,而且还可能会面临外界别人怎么看待她?会怎么说他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嘲讽、冷言冷语)

④读出你的理解。

⑤:同学们,居里夫妇从他们发现到最后提炼镭用了多长时间?(3年9个月)折算成天数那就是1300多天,想一想这1300多天里,他们都在进行着搅拌、溶解、沉淀、分析,假设他们一天工作10个小时,经过多少小时才提炼出了镭?经过了13000多个小时啊!是多么艰辛,多么不易,让我们通过齐读在体会一次。(还读上面的句子)

⑥:你们知道吗?要提炼笔尖这么大的0.1克镭,他们至少提炼了8吨以上的矿石残渣,也就是说至少要装满3个小四轮车。多么不容易啊,我想居里夫人的这份坚定、刚毅、顽强一定深深打动了你,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几句话。

6、[课件出示]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过渡: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居里夫人的哪些方面呢?

[师进行资料补充:镭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提炼镭,慢性中毒得可恶性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了,医生的证明是: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真正罪人是镭]

师:这说明居里夫人有一种什么精神?(板书:勇于献身)

师:她的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7、皮埃尔不幸早逝,居里夫人一个人默默工作,倔强地前行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们看看后来的居里夫人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取得了哪些成就?

①、[课件出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说)

②、师生合作读这句话,请同学们注意听: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的学科,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提炼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后来以她的名字做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不断地在科学道路上探索,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指屏幕)

③指名试背。谁能有感情地再背一遍。

8、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哪里?

①(板书:淡泊名利)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师:还从哪能看出她淡泊名利?

[师进行资料补充:镭放射出的射线能破坏人体内的恶性组织,因此常用来治疗癌症,所以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师:同学们真的太聪明了!体会的太好了!刚才我们都被那么多的美丽深深的打动着,我想这份美丽中,不仅仅包含着居里夫人对科学执着追求,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还包含着她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就在纪念镭发现25周年的纪念日上,居里夫人这样讲道:

②(播放录像)

③[课件出示]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师:通过读文和居里夫人的这段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是说:在居里夫人眼中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这句话阐述了居里夫人对人生和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四、升华美丽

师:是的,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即便是青春和容颜不在,即便金钱和权利不在。居里夫人认为这一切都不重要。她认为最美丽的人生就是在不懈地追寻当中, 寻找到的那份幸福,以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今天,当我们学完这篇课文时,我们都被这份美丽深深地感动了,读课题。(齐)

我想现在你们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美丽?(自由说)

小结:我认为这样的美丽不仅仅是跨越百年的,因为这样的精神(手指板书)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继续前行在科学的道路上。应该是跨越——(千年),跨越——(万年)。那这应该是一份怎样的美丽呢?(永恒的美丽)的确,这确实是一份永恒的美丽,难怪爱因斯坦会这样评价居里夫人,他说: (齐读)

[出示句子]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时,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还要大。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五、书写美丽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到了那么多,请大家结合读这篇文章时的感受,再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想说的。开始读,读完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1、交流体会。(指名说)

2、课后把你的体会整理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教师小结:老师相信通过本节语文课的学习,同学们心里都烙印下了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因为这是(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也镌刻下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因为这也是(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更记录下了她淡泊名利的风骨,因为这更是(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亲爱的同学们,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能找到人生的意义,用我们的青春,用我们的生命,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吧!

附板书设计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执着追求

居里夫人 献身科学

淡泊名利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后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文章字里行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满腔赞誉、钦佩之情。

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但是,作为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细细琢磨,加以品味的,对于这样一篇高中教科书里也有的课文,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居里夫人的这种人格魅力呢?我想,首先要让学生对居里夫人有所了解。所以,在进入课文学习前我就出示了居里夫人的简介,学生一下子就对居里夫人产生了敬佩之情,为理解“美丽”做好了铺垫。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理解,大胆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整个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做适当的指导。事实证明,学生在字里行间中都能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美丽,说的比我预想的好得多。

但整一堂课学生的朗读还不够,以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怎样使学生把对句子的理解和朗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篇课文我在同年级的六个班都上了,同样的教案,因为学生的不同,呈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这也给我很大的启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很活,教师不是事先准备好框架,而是应该充分吃透教材后,上课应学生的情况而定,真正做到因人、因班级而宜。研究性课程应是老师先研究,再带领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研究。教师的研究要先于学生的研究,深于学生的研究。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2、课件。

1、重点:

⑴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难点:

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课件示:居里夫人照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美丽端庄的女士是谁吗?学生答,教师简介居里夫人。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居里夫人?学生交流。

3、听了大家的介绍,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质疑问难,了解居里夫人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质疑: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

三、深入探究,领悟居里夫人的伟大精神

1、研读“执着追求,勇于献身”部分。(课文3~4自然段)

⑴ 从哪些具体描写中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

学生交流。(投:玛丽居里穿着──看透未来。)引导学生读出居里夫人的美丽。

⑵ 课文中还有一处对居里容貌的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① 学生交流(投;她美丽的容貌──浑身乏力。)

② 引导学生读出居里容貌的前后巨大反差。

⑶ 同样是写居里的容貌,为什么前后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请默读课文3、4自然段,把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师生交流,指导朗读,重点理解并读好四个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

① 就向是在海滩上──别人摘叶她问根。(善于发现问题)

②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点点烧痕。(条件艰苦、实验危险辛苦,但有远大目标……)

③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0.1克镭。(坚持不懈,对科学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这种精神是美丽的。板书:执着追求。)

引导学生读好三个数字和“终于”。

④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浑身乏力。(居里用健康和美丽换来了实验的巨大成功和对人类的贡献。)

⑤ 这种美丽比外面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

师根据生答投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里程碑。

师生接读,引导学生读出居里夫人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板书:勇于献身)

⑥ 通过师范读、生练读、指名读这两部分内容中深受感动的句子,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2、研读“淡泊名利”部分。(课文5、6自然段):

居里夫人这种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无疑是美丽的,这种美丽在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体现出来?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 师生交流,感受美丽,练习朗读。

⑵ 重点理解:(投示)

①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② 正如爱因斯坦对她的评价:“在世界所有著名人物中──没有被宠坏的人。”齐读。

⑶ 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⑷ 学生再读课文,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精神。

四、解题释疑,感情升华

1、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居里夫人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2、交流。

3、教师小结。

五、作业

朗读课后“阅读链接”,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魅力。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存在着不少的遗憾。首先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课上得凌乱,其次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充分,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炼,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篇4

梁衡美文欣赏

1.晋祠

梁衡

选自1982年4月14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①〔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思想家。精通经史诸子,兼工诗文书画,又精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晋祠流水如碧玉〕唐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中的句子。”。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瀛①〔瀛〕念yíng。胜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美文导读】

晋祠,古称晋王祠,是后人为纪念晋国开国国君姬虞而建立的祠堂。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晋祠在北魏时就已有了,可见其古老。晋祠在后代不断得到增修,逐渐形成规模宏大、设计精美的建筑群,加之它水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长期以来被誉为“山西第一名胜”。即使和北京皇家园林及江南私人园林相比,它的特色也是很突出的。课文开头说它“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是确切的概括。

说一说晋祠这座北方的园林和苏州园林相比,给你留下的印象有什么不同。

积累下列词语:

萧疏偃卧 苍劲 老妪 脉脉 殿堂楼阁

亭台轩榭 不一而足 历历可见 冉冉不绝

鳞甲 须髯 词工句丽 巧夺天工

2.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去年我第三次访秋白故居时正值他牺牲60周年,地方上和北京都在筹备关于他的讨论会。他就义时才 36岁,可人们已经纪念了他60年,而且还会永远纪念下去。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是因为他的才气?是,但不全是。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1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八七会议”他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武装斗争的吼声。但是他随即被王明,被自己的人一巴掌打倒,永不被重用。后来在长征时又借口他有病,不带他北上。而比他年纪大身体弱的徐特立、谢觉哉等都安然到达陕北,活到了建国。他其实不是被国民党杀的,是为左倾路线所杀。是自己的人按住了他的脖子,好让敌人的屠刀来砍。而他先是仔细地独白,然后就去从容就义。

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当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后来成为文化史专家,新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当时准备结婚,想求秋白刻一对印,秋白开的润格是50元。郑付不起转而求茅盾。婚礼那天,秋白手提一手绢小包,说来送金50 元,郑不胜惶恐,打开一看却是两方石印。可想他当时的治印水平。秋白被排挤离开党的领导岗位之后,转而为文,短短几年他的著译竟有500万字。鲁迅与他之间的敬重和友谊,就像马克思与恩格斯一样的完美。秋白夫妇到上海住鲁迅家中,鲁迅和许广平睡地板,而将床铺让给他们。秋白被捕后鲁迅立即组织营救,他就义后鲁迅又亲自为他编文集,装帧和用料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近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他的俄文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是数一数二了,他曾发宏愿,要将俄国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来。他牺牲后鲁迅感叹说,本来《死魂灵》由秋白来译是最合适的。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和秋白同时代的有一个人叫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我辩解说:人在情急时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还是一直弄他的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了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扑上去的人。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但是他没有。

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革命史上有多少英雄就有多少叛徒。像曾是共产党总书记的向忠发、政治局委员的顾顺章,都有一个工人阶级的好出身,但是一被逮捕,就立即招供。至于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等高干,还可以举出不少。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他刚被捕时敌人并不明他的身份,他自称是一名医生,在狱中读书写字,连监狱长也求他开方看病。其实,他实实在在是一个书生、画家、医生,除了名字是假的,这些身份对他来说一个都不假。这时上海的鲁迅等正在设法营救他。但是一个听过他讲课的叛徒终于认出了他。特务乘其不备突然大喊一声:“瞿秋白!”他却木然无应。敌人无法,只好把叛徒拉出来当面对质。这时他却淡淡一笑说:“既然你们已认出了我,我就是瞿秋白。过去我写的那份供词就权当小说去读罢。”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向来是以理行事,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文天祥被捕,跳水、撞墙,唯求一死。鲁迅受到恐吓,出门都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毛泽东赞扬朱自清宁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粉。秋白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已达到自由阶段的知识分子。蒋介石威胁利诱实在不能使之屈服,遂下令枪决。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这又是一种惊人的平静。就像敌人要给他治病时,他说:不必了。他将生命看得很淡。现在,为了做人,他又将虚名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是从绅士家庭,从旧文人走向革命的,他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受着煎熬,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任的抉择中受着煎熬。他说以后旧文人将再不会有了,他要将这个典型,这个痛苦的改造过程如实地录下,献给后人。他说过:“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他不但解剖了自己的灵魂,在这《多余的话》里还嘱咐死后请解剖他的尸体,因为他是一个得了多年肺病的人。这又是他的伟大,他的无私。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特别是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越爱这样做,别人也帮他们这样做,所谓为尊者讳。而他却不肯。作为领袖,人们希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遐想。他是一个内心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秋白就是从这里出发,到上海办学,去会鲁迅;到广州参与国共合作,去会孙中山;到苏俄去当记者,去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到汉口去主持“八七会议”,发起武装斗争;到江西苏区去,主持教育工作。他生命短促,行色匆匆。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梁实秋、徐志摩现在不是尚享后人之飨吗?如果他革命之后,又拨转船头,退而治学呢,仍然可以成为一个文坛泰斗。与他同时代的陈望道,本来是和陈独秀一起筹建共产党的,后来退而研究修辞,著《修辞学发凡》,成了中国修辞第一人,人们也记住了他。可是秋白没有这样做。就像一个美女偏不肯去演戏,像一个高个儿男子偏不肯去打球。他另有所求,但又求而无获,甚至被人误会。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他是有文才的,但世人只记住了他的武功。辛弃疾是有武才的,他年轻时率一万义军抗金,但南宋政府不用他,他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后人也只知他的诗才。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将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秋白不朽。

3.夏  感

梁 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棗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评论】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

——评赏梁衡的散文《夏感》

张 恒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也许,春的百卉萌发能给人一种再生的愉悦,春的万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畅快的释放吧;也许,秋的收获能给人一种成熟的满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绪得到淋漓的渲泄吧;所以,吟春咏秋,古今舞文弄墨者,几乎趋若过江之鲫。而夏呢?也许它太热太酽太稠密太有点“浓得化不开”了,因此,总不免给人一种失和谐超力度负荷过重之感。如是,怎能得到和普通百姓一样地受着“快乐原则”所支配的骚客文士的心理认同?怎能不被他们付诸阙如!即使有人写写,也难免写成“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象快干死的鱼”, “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的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写成“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失落之情的夏感。

可是,梁衡同志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这间的黄金的夏季。”须知,这种赞美本身就很值得我们赞美。而他在这篇作品中所创造的清隽境界、丰厚含茹和高致的美,他的英华吐纳的娟秀语言,更令人由衷叹服。《夏感》确实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

《夏感》一开始,作者这样写道:“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在这里,朴实得有点稚拙的“一锅冷水”的比喻,新鲜的活脱脱的“密密厚发”的拟人,巧妙精当的“黛色长墙”的词汇选择,作者仿佛在进行俯视式扫描一般,寥寥几个镜头,就勾勒出夏景的宏观。而“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一句,则宛然上述一组镜头的画外音乐。这儿的“烦”,显示着夏的热力,却绝没有沉闷的心迹;传达着夏的喧闹,毫无燥乱的踪影。悠悠溢出树间的声声长鸣,映衬着夏景的明快色泽,烘托着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厚重和沉稳。于是,在声色互补、虚实交融之中,作者已经为全文定下了昂扬积极的主调。

接着,作者摆平视角,镜头下移,好象在纵目远眺这广袤的原野似的,望着翻滚的麦浪“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在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里,作者呈现给我们的,已不是现实世界的简单还原,而是一种意化了的风物,是外在客体在作者心灵屏幕上的闪烁;或者说,是折射着作者情感光束的时代投影。然后,一阵浮动着的热风,“飘过田野”,似乎是给远眺的作者、也似乎是给读者吹送来“已熟透了的麦香”。这一笔点染,不仅恰到好处也恰如锦上添花。正如前面蝉鸣的烘托体现为一种声与色的交融一样,这儿的点染则体现为一种色与香的谐和。如果说,前面的烘托是一种氛围的点化,那么这儿的点染则是一种情致的昭示——昭示生活的丰腴和饱满。作者就是在如此详尽地进行了铺垫之后,从容不迫地把他的笔触导向文章意蕴的致力点——“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这才是作者自己的夏感,这才是作者自己所发现、所体认、所慧识的独到的夏感。从这里,作者又仿佛自然而然地引申出一段精妙的议论:“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为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这一段议论,构句独树一帜,用语别开生面,排比对偶驾轻就熟,在古色古香中显现着一种难得的理趣,即一种优美的情趣与深沉的意理相结合而滋生的抒情美感。这一段议论,对前面之意蕴致力点,是发生,是拓进,是引深;实际上,也是作者对自己所发现、体认、慧识的夏的质性的一种哲人式抽象与鞭辟入里的诠释。那么,这种质性意味着什么?作者很快就一语道破了。原来,“那春天的灵透之气”所积蓄所酿成“磅礴之势”,正是一种“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伟力的奔突,一种由孕育到丰登的 “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律动,一种印着人类巨大的钤记的创造之波的流泻。作者热情讴歌的,就是这样一首力、生命与创造的诗。

梁衡同志赞美的夏,是麦浪翻滚、麦香吹送的夏,是“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的夏。这是何方之夏?显然,作者的注目点是非常明确的。在那段精妙的议论后,他这样写道:“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里,作者的视角好象在渐渐拉近,镜头也从宏大转入精微。于是,一个一个机趣盎然的大特写跃入了我们的眼帘。一个“挑”字,让我们几乎感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一个“举”字,让我们差不多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中,我们同样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它们仿佛都在紧紧抓住这美好的年华大显身手,不舍昼夜地向着自我的完善和神圣的奉献而奋勇“冲刺”。一句话,出神入化的描绘让我们从这些夏的宠儿身上,感到了人的丰采,人的气度,人的灵秀。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梁衡同志的这一段文字,精雕细刻,丰姿绰约,作者之惨淡用心昭然,同时也是对福楼拜的“一词说”的生动实践。这段文字,不仅构成全文意境的有力依托,而且也成为以金色为基调的夏的主体形象的丰满和强化。

审视作者所描绘的一切,我们恐怕很难想到那稻谷飘香的锦绣江南,也恐怕很难想到那牧草连云的苍茫塞外。我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应该是那雄浑壮阔的黄河流域了——那八百里秦川,那三晋高原以及那横踞冀鲁豫的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是的,正是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而作者本人也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并多年驻节于斯。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义在。

当然,《夏感》的作者并没有把他的镜头仅仅停留在夏的景观上,而是让自己的视角渐次由表层进入肌里,对准了我们这个星球的真正主宰——人。夏日里生命在交替,夏日里作物向秋的终点最后“冲刺”,这种生机勃勃的运作,固然有大自然永恒代序的机制,但不可不论的是,自从人类参与其间后,它多半已成了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之意志的对象化,成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人,是夏的色彩的真正涂染者;也正是人,拨响了夏的紧张的旋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这一段文字,作者似乎只是漫不经心,信笔写来,与前面一丝不苟的刻镂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差距,表面看甚至给人一种拙讷浅陋之感。其实,白描的语言形式正契合着质朴的内容,如果把一连串形容词堆在这些普通劳动者身上,也许形成的倒是一种美的造作。所以,作者此处的不施铅华,实在也是合情合理之笔。

那么,作品的艺术濡染力如何强化呢?梁衡同志所运用的妙着的是——细节。“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这几个细节,与上述快割快打快追肥浇水之类在叙述特色上一脉相承,构成了该段文字恬淡平实的整体风格。这几个细节,乍一看似乎有点司空见惯,品嚼再三,就象使人感到它独有的韵味。“听听窗纸”,“看看窗外”,在夏的紧张旋律的侧写,是夏的快节奏和弦,也是作者运用间接表现手法推出的心理镜头。它,外化了“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款款心曲,使我们在想象的空间看到了他们急切的目光、企盼丰收的焦灼以及与夏的律动所共鸣的人的感情律动。在几个细节,极其平易而又极易其传神,明丽天然而又活灵活现,用“看似平常最奇崛”来形容它,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可以说,如果换一个其他细节取而代之,作品的魅力就会大大削弱。

有趣的是,梁衡同志的《夏感》,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这在今天,恐怕是难得的短文了。然而,梁衡同志却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构筑起如此精美的世界。它,使我们想到玲珑的雅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一方素绢,一块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丽的山花。过去评价散文之美,有所谓“人生宝、智慧宝、美丽宝”一说,而“六六”,在我们民族习惯中,向有和顺、如意、吉祥之意谐意。《夏感》正是这样一篇三宝兼具蕴藉着和顺、如意、吉祥美好等含茹的杰作。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理解到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为她作为一位女性的容貌之美,更体现在她献身于科学事业,淡泊名利的人格之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在你阅读的

过程中,居里夫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谁想说一说

二,深入读书,潜心思考

那么居里夫人拥有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美丽 为什么她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书,潜心思考。请看阅读提示,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阅读提示:

居里夫人的美丽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丽 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

相关的语句,用心体会着读一读。你不妨边读边做批注,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自己的疑惑。

你可以这样读,你可以这样想:

我们欣赏一个人美丽的时候,往往是由表及里的,我们欣赏的首先是她外表

的美丽,随着了解的深入,对美丽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你可以一边阅读课文,一边由表及里地来发现,认识,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默读课文。)

刚才大家读得都十分认真,相信你们通过自己读课文一定有不少收获想要和

大家交流,谁想先来

重点理解:

1,"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袍,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她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指导朗读,重在理解"定格"一词的含义。)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恒的里程碑。"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几次"变成",让学生理解居里夫人在完成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居里夫人献身于科学事业的美丽。)

三,回归整体

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这么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了解了居里夫人的美

丽,你现在能不能概括一下居里夫人所拥有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美 看谁概括的最准确。别着急,好好地想一想。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咱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居里夫人的这种美丽的(出示最后一句话"她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自由地驾驭规律,永葆着一种理性的美丽。")你觉得作者概括的准确不准确,是不是你心里感受到的那种美 (指导朗读)

教师小结:也许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达到居里夫人这种美丽的境界,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去追求这样一种充满着理性美丽的人生。你们现在是不是能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说居里夫人的美丽是能够跨越百年的

四,情感升华

那居里夫人的美丽仅仅能够跨越百年吗

确实像同学们说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仅能够跨越百年,它还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能够穿越时空,在众多的科学家中,她的光芒是独一无二的,她的美丽也是他人无法比拟的。也许时间转瞬即逝,也许我们属于不同民族,但是这些丝毫不能阻隔居里夫人的美丽,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它将跨越千年万年,成为我们心中的永恒。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篇6

【教材解读】

第五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课文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而是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显得文采斐然。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记“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阅读、感悟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贵的品质,如坚强、刚毅、淡泊名利等,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发现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让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她的内在美,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怀着对居里夫人无限的敬意朗读课文,读出对她的敬意和赞美。另外课文描写的是外国科学家,文中出现了一些专业术语,会对学生的理解感悟增加一定的难度,需要在第一课时认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熟,以免影响第二课时的深入探究。

【设计思路】

以“美丽”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她的外在美,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伟大的人格精神。首先是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带到1898年12月26日这一天,通过图片展示和阅读第二段文字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3、4、5、6四段的研读感受她的人格精神。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进行对话,通过对话深入感受她的内在美,她的人格精神。在对话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她的科学精神,除了从文字中感悟以外,老师也出示了一篇关于关于介绍她从事科学研究的文章让学生快速浏览,再来谈自己的对“美丽”的感悟。进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华情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是联系全篇探讨课题的内涵,懂得这种美丽不仅跨越百年,而是一种永恒的美丽。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阅读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主要内容: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3、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交流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进一步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读全文初步谈人物的形象,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谈话导入:同学们已经初步阅读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知道课文写的是谁?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疑问就请你做上记号。读完之后请你说说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或者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朗读,交流:

1、请你说说此时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或者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提出疑问,教师板书问题。并对问题做出归纳,提示需要重点研读的问题。

二、解读“美丽”,感受外在美和巨大贡献(第二段)

1、师:很多同学在交流时都谈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首先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这一天的法国科学院,看一看美丽的居里夫人。(出示幻灯)

2、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看自己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再读一读。

3、对话交流,感受美丽以及贡献的巨大。(惊人的发现、震惊等)

4、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外在美和巨大的贡献,你这时是怎样的心情?(佩服等)请你怀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这段话。(第二段话的最后两句)(出示幻灯)

三、解读“美丽”,感受人格精神(3~6)

1、师:同学们,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和惊人发现能够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仔细读读后面的课文,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等会儿我们来交流。

2、生读课文,作批注。(自主探究)

3、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合作学习)

4、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⑴ 学生汇报:

要点一: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课文哪个部分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发现和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

⑵ 师:好,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的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句子一:“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感受她追求真理、治学严谨的精神。)

句子二:“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① 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② 工作条件的艰苦还可以从这句话看出来,“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这说明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③ 从这段话中的“可能”还知道,当时不仅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实验能不能成功 还很难说。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从这里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艰辛。

④ 朗读:让我们把这段话再读一读,把我们的这些感受读出来吧。

师:请同学们接着谈。

句子三:“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从这句话中的几个数字体会到虽然工作环境这样艰苦,可居里夫人仍然坚持不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太令人佩服了!这种精神是美丽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它比我们的圆珠笔笔尖还要小。要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那么小小的0.1克镭,这是多么艰难呀!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呢?

讨论说出在读三个数字时应该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

师:从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居里夫人为了发现和提炼镭所付出的艰辛。我们深深地为居里夫人那种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这种信念和精神无疑是美丽的。正如书上所说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让我们浏览这份有关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资料,(出示幻灯)读完之后再来谈一谈自己对居里夫人的认识以及心情感受。

带着对她的深深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谈一谈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⑶ 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说?

① 句子1“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表现在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② 师追问:既然课文说“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你们为什么还觉得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呢?

(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③ 句子2“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做实验的时候,射线该是多么强烈呀!她知道射线对健康有害,可她还是坚持工作,我觉得居里夫人真正做到了为科学献身。

④ 师: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

从5、6段表现在她的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从课文最后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中也可以知道她的淡泊名利,“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让我们怀着对居里夫人的敬意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遍。

四、谈对“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感悟

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吗?

(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美丽”是长久的,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丽”还在于她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美丽”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所以,爱因斯坦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我想,我们如果能学习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我们也能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科学家,读读有关他们的书或者文章,你一定会感受到居里夫人身上更多的美丽。

(出示课外书籍。)

《跨越百年的美丽》优秀教案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具体的句子理解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美丽这个词语的?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师:是啊,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深刻的感受身边美丽的事物。但这些都是外在的美。随着时间的流逝,美丽的事物可能也会逐渐黯然失色,但是有一种美丽,即使跨越了百年之久,却依然散发着它迷人魅力。

2、板书跨越百年的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新的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学生读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为什么这种美丽能跨越百年?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丽?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跨越百年是多长时间?

师:那让我们现在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初读

师:大家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注意生字,把难记的字多看几遍。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询问学习生字的情况。

师:有你认为难记难写的生字吗?(指生发言,教师板书指导)

2、再读

师: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或看图等方法解决问题。

在课文中有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大家要读准,出示小黑板: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 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工业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酸碱 试管 量杯 诺贝尔奖

3、指导朗读

师:下面检查一下大家是否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重点指导学生读破的句子)

4、默读

师: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并成功从工业废渣中提炼出镭,从而轰动科学界的事情。)

5、再读,质疑

师:大家再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读书,然后指生发言)

三、细读课文,感知美丽

师:速读课文,你觉得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那些方面?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学生读书,批画)

1、居里夫人的外貌外在美

第一自然段中年轻漂亮、神色庄重、一袭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2句的描写体现出居里夫人的美貌。

师:看图,这就是居里夫人。男生读第一句话,女同学看图。(生读)这就是倾国倾城的居里夫人。女同学读第二句话,男生看图。(生读)这就是有着闭月羞花容貌的居里夫人。书上有画像,不甚清晰。在原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对居里夫人的外貌的侧面描写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让我们在自由的读一读,在你脑海中勾勒出居里夫人的样子。

2、镭的颜色美

第三自然段中关于镭颜色的描写

在一个废弃的破棚子里,历经千辛万苦提炼出的镭,发出了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淡蓝色的荧光。这颜色不仅证实了居里夫人的猜想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镭使得物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这颜色怎能说不美呢?

生再一起读这句话。

四、总结

我们通过理解具体的句子,知道了美丽的一部分含义,可是外在的美丽不会长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居里夫人的这种美丽经久百年还让人肃然起敬呢?那就是一种内在的美。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走近居里。

1898年,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她惊人的发现,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里。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使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让我们继续走进居里夫人,来体会她百年的美丽吧。

2、自读课文,感悟美丽

我想,大家不仅被居里夫人的美丽的外貌所吸引,更多的是被她可贵的精神所折服。文中一定有很多的句子深深的打动着你,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等会我们来交流。

3、汇报交流,解读升华美丽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预设: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课文哪个部分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师:好,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的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A、第三自然段中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别人摘叶她问根。

你体会的很好,请你再为大家读一读这部分内容,从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别人摘叶她问根。

教师板书:追求真理,治学严谨,善于发现问题。小结:就是因为居里夫人有了这种可贵的精神才让它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从而成了教科书里面的一个新名词。

B、忘我追求,不怕失败

抓住可能含有镭的工业废渣中可能一词体会,尝试删除这个词,感受下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是啊,从这个词语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艰辛,这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索真理的意识让人钦佩。这种忘我追求和不怕失败(板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C、坚定、刚毅、顽强、执着的精神

废弃的破棚子一句

工具简单,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无法完成工作的。

D、持之以恒

三年又九个月0.1克两个数字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漫长和工作的辛苦

怎么读这句话呢?

师:从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居里夫人为了发现和提炼镭所付出的艰辛。我们深深地为居里夫人那种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这种信念和精神无疑是美丽的。正如书上所说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生读。)

E、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巨大的贡献

师:既然课文说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你们为什么还觉得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呢?(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这是平常人难以做到的,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师:说得好!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呢?(找文中的句子)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生读。)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师: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

或者师: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她的这种美丽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生默读5、6自然段。)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F、淡泊名利

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4、回归整体,升华美丽

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吗?

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精神上的美丽是一种财富,是长久的。

居里夫人的美丽还在于她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物质上的美丽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不管是精神上的财富还是物质上的财富都流传至今,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存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的信念与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记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师: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

2002年,国际数学家年会在中国召开,写了不朽名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的国际著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终身教授的斯蒂芬霍金,坐在轮椅上的他并不美丽,但我们又觉得他是那么美丽,一种跨越百年、千年的美丽。推荐大家课后看一本书《斯蒂芬霍金传》。

另外,最近两位费尔茨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获奖者(沃沃斯基、拉佛阁),都是66年出生的,真年轻啊!

在座的各位同学也都很年青,希望大家也能在年轻的岁月里做出美丽的事情!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教学准备:课件、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5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读美丽: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并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随机)

(1)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体现了居里夫人外在的美。

(2)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贝壳”指的是放射性,理解“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对比的写法。)

(3)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终日”从白天到夜晚。

理解“烟熏火燎”讲解“熏”的演变。拓展:当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

“三年有九个月”“终于”说明时间长与不容易。

“成吨”和“0.1克”形成对比。

(4)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理解“不屈的信念”。

(5)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理解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人格之美。运用一系列数字更有说服力。

拓展:假如你有这么多奖金你会干什么?

过渡:居里夫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成就?

(6)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理解“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什么?(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三、升华美丽

(1)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理解:四个“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是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并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2)理解课题“百年的美丽”——“永恒的美丽”。

(3)结束语: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时,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还要大。——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篇9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正确意思

(3)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居里夫人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记“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三、教材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着、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3、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居里夫人。

四、教学方法

本文所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隐含的两个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是居里夫人有端庄美丽的容貌,但是她投身于科学研究不在乎“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二是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同时在教学本课时不仅是让学生认识居里夫人,也不能仅仅是了解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寻找更多的“美丽”的人。

五、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铺垫教学

1、同学们,你们喜欢美吗?古语有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来人人都一样,打心里大家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在上课之前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美人”,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图片——杨贵妃(简单介绍其“落花”之美,同时也指出正是由于她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安史之乱”,从而使得强大的唐朝逐渐走向了衰落……)

3、你还认为她美吗?可能有些同学就不太同意了,那到底什么是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踏上寻美之旅,一起去寻找美之所在吧。课件出示课题:18、跨越百年的美丽(板书)

(二)、感受外在美

1、相信大家课前一定做好了预习工作,我们先来检查下生字词吧。(课件出示生字词)

2、学习生字词。

3、生字词障碍扫清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探寻一下居里夫人那跨越百年的美丽。(课件出示:寻找美丽)

4、请带上自读要求以你喜欢的方式读文,之后回答问题。(课件出示自读要求: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画起来,读一读,想一想。)

5、课文读完了,相信大家已经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答案,在我们交流之前请大家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在外貌上你觉得居里夫人美吗?

6、学生汇报。(学生能结合课文中相关句子得出结论——居里夫人的外貌端庄而美丽)

7、过渡:是不是居里夫人的这种美跨越了百年呢?(引导学生发现居里夫人的外表美随着她研究的深入开始慢慢失去……)板书:外在美  失去

(三)、解读“美丽”,感受科学精神

1、相信通过刚才的阅读,大家已经隐隐的找到了使得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那种“美丽”,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下吧。

2、学生交流自己心中的答案,并结合相关句段加以解说。

学生a、我感受到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和不懈努力是最美的,也正是这种“美丽”使得她跨越百年。

学生b、我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生c、居里夫人那种淡泊名利的精神同样也是一种“美丽”。

学生d、 ……

3、师:是啊,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能够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外表,更是她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而且这种美不仅可以跨越百年,更是恒古不变的。(板书:精神美   恒古不变 )

4、如果现在老师要你为课文改改课题,你会怎么改呢?(恒古不变的美丽)

(四)、小结

是啊,居里夫人的外在美随着她的研究在逐渐失去,但是她的内在美却日益突显出来。老师希望同学们学完本文之后明白:外在美将随着时光而流逝,而这种内在的精神美却如美酒一般越沉越香,越看越美——恒古不变。真正的美不在于人的外貌、更不在于他的财富,而在于人的心灵和人格。

(五)、“美”之再判断

课件出示张海迪、周恩来、李大钊(在监狱里被折磨后衣衫褴褛)、汪精卫、袁世凯、靠收破烂供大学生读书的大爷、失去双手却能弹钢琴的刘伟等人物的头像加以简要说明,让学生说说他们谁是“美”的,“美”在哪里?谁又不“美”,为什么?

(六)、联系生活,我们的“美”

上次的广播场比赛之前大家认真努力的操练,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但是最后我们还是没能拿到大赛的第一名。我们“美”吗?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虽然我们没有获得第一名,但是我们那种团结互助、为了梦想而奋斗的精神也是一种“美”。)

(七)、课后小练笔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美丽”这个词语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课后请大家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一篇习作。

1、你最美——居里夫人

2、________,你最美(在横线上填上想要写的人或事)

(八)、板书设计

执着最求、不懈努力

(升华)

为科学献身

外在美————→精神美

淡泊名利

(失去)    (恒古不变)

六、教学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精读课文,其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淡泊名利等人格美。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体会到居里夫人的容貌美,之后让他们明白居里夫人的容貌美伴随着她的科学研究逐渐消失,说明外在的美是会失去的。之后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明白在容貌美失去的同时,居里夫人的美却升华了,变成了一种“精神美”,那就是她执着追求、不懈努力、为科学献身、淡泊名利的精神。

其次,在引导学生理解“精神美”之后,我又将这种“美”发散开,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到自己熟悉的人当中去寻找这种升华之后的“美”。

最后,在布置作业时,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展现“美”的平台,让他们将自己寻获的“美”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将这种“美”延续下去……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加强。比如在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居里夫人的“精神美”时,引导的不是很到位,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点慢。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好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跨越百年的美丽》优秀教案设计 篇10

本课节选自梁衡的同名散文。全文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更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层次,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谈和导入

2.介绍居里夫人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简单小结学生的作文思路。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桌认读新词:

分析 顽强 侵蚀 隐退 乏力 荣誉 头衔 捐赠 诞生 里程碑 卓有成效 刚毅

5.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 )自然段:

( )自然段:

( )自然段:

6.口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2.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导入: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二、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力争读出感情,作好批注。

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三、通览课文,理解题目含义

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四、欣赏课文,感悟表达方法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作出标注。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3.上节课大家试写居里夫人,现在对照你的提纲,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4.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

(1)

(2)

(3)

五、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

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

六、课外拓展阅读,自由进行习作

搜集其他一些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仿照《跨越百年的美丽》写一写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或历史文化名人,题目自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