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这里是敬业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丰碑》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11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丰碑》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读课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文章分为四段,讨论段意。(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

2、指导感情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2、4题。

一、引入新课。

在十分恶劣的环境里,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正在这时,他得知前面有人冻死,快步朝前走去,那他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一)重点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连贯。

2、小声自由读,弄清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形态、神态、衣着)

3、默读,观察投影图,思考:老战士冻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充分讨论)

4、指导感情朗读。

5、熟读、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2、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1、第七自然段写军需处长"好似一尊塑像",这里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这个自然段第一次,也是全文唯一次出现"丰碑"一词,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将军、战士们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声?用"~~~~"勾出来。读这句话。

2、这样的队伍究竟指什么样的队伍?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联系第二段将军的思索,学完了全文,�

四、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发散与升华。通过学习,把你体会到的将军和战士们的感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给这座丰碑写碑文。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丰碑》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能体会出军需处长自我牺牲,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和红军队伍为人民而奋斗,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丰功伟绩。

2、理解:严峻、思索、安详、晶莹、丰碑(本义、喻义)等重点词语,重点理解四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从读中悟出情、重点体会军需处长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将军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战士,好干部而沉痛和崇敬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打开书本,一齐读课题《丰碑》。

二、下面就让我们一边看课文一边用心来聆听课文范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

他的什么事?结合回答(板书:军需处长)

三、细读课文,理解中心

1)读1、2小节。

2)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狂风呼啸,一支红军队伍在云中山行进,云中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由于海拔很高,山峰犹如在云雾中而得名,山高路远,天寒地冻,这时队伍将面临怎样的考验?出示卡片的考验,什么是严峻?(艰难、困苦、严厉、严肃)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冰天雪地、大冰砣、装备差,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3)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可能,这是什么句式?(说明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困难重重,困难大)。

4)红军战士在行军途中不仅遇到了恶劣的天气,还有恶劣的环境,更有可能遇到残酷的战斗,而对这样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出示(思索),思索是什么意思?

5)与其说将军在思索,还不如说将军是在担心他的部队能否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一齐读出将军的忧虑(稍缓疑问的口气)学完一、二小节,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主要写了什么?这一部分与后文写出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有什么关系呢?前因后果,写作技巧(简介伏笔)

(一)读讲第二部分(接着,队伍中发生了一件事,自己轻读下面的课文,用笔“——”圈画出描写将军的动作和几次神态变化的词句,并想想分别表达了将军的心情和感情。

1、听说有人冻死,将军的第一次神态、动作是怎样的?读(将军愣住了……)愣是因为……来得突然,你从将军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了将军是怎样的心情?(急切关心战士)

2、当他看到一位衣着单薄破旧,被严寒冻僵的老战士时将军的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读(稍快)他的动作、神情,语言又说明了将军怎样的心情?(悲痛气愤认为军需处长的失职)(理解了将军的感情和心情的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放大图片投影军需处长的形象。

引讲3、当将军要需处长跑步过来受训时,可是没有人应声,不是战士们没听见,也不是警卫员不愿顺从将军的命令,此时,战士们似乎凝固了,泪往心里流,他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因为他们都知道眼前这冻僵的老战士,他正是负责发棉衣的,他们可敬的军需处长啊!(出示第七自然段,配乐)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高贵品质,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抓住了哪几个方面来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样子。

(1、动作2、神态3、衣着)

他的动作自然(神态镇定安详)(衣着单薄破旧)出示卡片一个人当严寒逼近,被活活冻死时其痛苦不言而喻是十分大的,但军需处长的神态却十分(镇定安详)没有丝毫的痛苦和恐惧,由此,你能体会到军需处长他当时是怎样想的?他是负责发棉衣的,但自己却衣着单薄、破旧,从中,你又觉得军需处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着怎样可贵的品质?板书: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小节,(敬佩、深情、崇敬、悲痛)练读。

5、当将军明白真相后,又一次愣住了,这是为什么?(震惊,没有料想到)引讲,将军震惊了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为失去这样的好战士,好干部而痛惜,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千言万语,无尽的哀思、化作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段落出示)(拉近图片,将军的形象)

这个军礼饱含着将军怎样的思想感情?

(愧疚、激动、自豪、崇敬、追悼)

朗读指导:由悲痛激动(语速缓慢)

6、这是一个特殊的追悼会,一起读,(风更狂了,雪……)(出示段落)

板书:晶莹的“晶莹的丰碑”是什么意思?(透明洁白的石碑)为什么说……?

引讲:大雪覆盖,军需处长与高大的云中山化为一体,从形象上来看确实是晶莹洁白、高大的,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与高山同在,与日月共存,在战士们的心中,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一起读最后一段(出示段落)

此时,将军的忧虑还存在吗?(不,我们可以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你听(那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已经能够证明)为什么说那脚步声是沉重而又坚定的?那声音从表面上来看是(战士们的脚步声)其它是战士们怎样的心情和信念的体现?(他们既为军需处长的牺牲而悲痛,又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所鼓舞,他们再也不会为严寒所畏惧,再也不会为死亡而害怕)所以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句(反问句)它所表达的感情比肯定句来得更为强烈,更为肯定。一齐读出强烈的语气。

四、学完全文,让我们来深思本文的主题(中心)。(出示填空)

课文的中心要赞美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高尚品质,为了表达这一中心,详细描写了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并通过对将军的动作,语言和几次神态变化的描述,突出表达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尽力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述)

五、请同学选读最受感动的段落。

附:板书设计

22丰碑(晶莹的)

军需处长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延伸阅读——丰碑课文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丰碑》的优秀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丰碑》教学设计 篇4

①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读懂课文,能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能感受到军需处长为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品质。

本课时教学难点:

弄清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你欢听英雄故事吗?你明白哪些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

2、谈话导入:是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节课,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再次拉回那艰苦的斗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

二、学习活动

(一)一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解决难读词句,读通读顺课文。

(二)二读课文:弄清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三读课文:质疑探究,找出自我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四读课文:品味词句,弄清句子的深刻含义。

·品读一、二自然段,感受环境恶劣与队伍装备差。

学生想象:当时部队的装备怎样?

·品读“将军”听到“死讯”后情绪变化的词句。

学生讨论:将军情绪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品读第七自然段。

学生交流:读到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品读第14自然段。

学生探讨:

(1)文中“坚定的脚步声”实际上指什么坚定?

(2)文中“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的“这样的队伍”指怎样的队伍?

·品读第14自然段。

学生体会:“晶莹的丰碑”指什么?

(五)整体感知全文,为“丰碑”写碑文,升华情感。

《桥》教学设计环境描写 篇5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关于桥的文章,我们学过哪些呢? 生:《兰兰过桥》《赵州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兰兰过桥》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高科技的桥;《赵州桥》让我们见识了桥的坚固美观,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告诉们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用爱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那本文写的又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说

师:你真会读书,已经准确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的就是在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一位老汉为了救大家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感人事例。

二、品读感悟、升华情感

师: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文中有很多暴雨和山洪的描写,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句子,师巡视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画出了不少句子,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吗? 生:大、猛、狂„„

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才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这些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谁的反应快。请听题。哪一句中有最简短的句子。 生:第一句。

师:在哪读出来。 生齐:像泼。像倒。

师:两字就是一句。读读,有什么感觉? 生齐:像泼。像倒。 师:读得再有力些。 生齐:像泼。像倒。

师:泼得再快些,倒得再猛些。 生齐:像泼。像倒。

师: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就是文章的表达特色。 师:作者还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呢?自己读读句子,相信你一定能发现。 生自由读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谁来说? 指名说。

生:比喻和拟人。

师:你会读书,会发现。哪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读: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咱们都来读一读这句话。换一种方式,找三个同学分别读前三个小句,最后一小句全班一起读。 生读句子

师:洪水的来势怎样? 生:凶猛。

师:从哪体会到的? 生:咆哮、狂奔„„ 师:能把洪水的来势之凶读出来吗?谁来? 指名读句子

师播放视频、旁白:同学们看!来势汹汹的洪水,向村庄床、狂奔而来,速度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响„„ 师: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可怕,洪水挡不住了„„

师:把这种感觉放到句子中,我们一起再来读。 生齐读

师:真好!已经把洪水的来势之凶表现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看出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们从哪儿看出来的?谁来说一说? 生:跳舞 狞笑 放肆地舔着 爬上(变色)

师:这里作者明明把洪水当作人去写。可是我们读者读者,却觉得它更像什么? 生:魔鬼、猛兽„„

师:洪水在跳舞,死亡在逼近,你们感觉到什么? 生:洪水很可怕„„

师:把你的感受再送进句子中读读几句话。(配乐) 生齐读这四个句子

师:读了这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慢慢地——上升;灾情在不断地——加剧。面对如此可怕洪水,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至6自然段,想象以当时的情景。(出示3--6)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此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念头,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吧! 生:心惊胆战,心急如焚„„

师:是呀!咱们都在逃亡之中,咱们每个人都手忙脚乱了,咱们每个人都想赶快逃出这个危险的地方。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变色) 师: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生: 师:这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师:一百多号疯了似的人,一起拥向那座窄窄的木桥,此时,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生:木桥会不会塌

生:人们会不会从桥上掉下来

师:我们担心也正是他们的老支书的担心。

师:同学们看第7段(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谁来读? 指名读

师:“拥戴”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生:拥护推戴。

师:老支 (出示) 生自由读书

师:谁来说说。指名说

生读: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变色)(生说理由) 生读: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变色)(生说理由) 师:依次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个按顺序。

师: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 生:党员在后,群众在后。 师:人群本来怎样? 师:乱哄哄,你拥我挤„„

师:你拥我挤的一百多号人在听到老支书的喊话后,很快排成队依次奔上木桥,可见老支书的话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多重。在这些惊恐万分的村民心中,这位老汉——他们的老支书就像一座 山 (生填) 师: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文中描写老汉的外貌只用了一个词,哪个词? 生:清瘦

师:老汉是那样清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大,魁梧,而这里却说他像一座山,这是为什么?(指名说) 生说

师:是啊!人们在山洪爆发时惊慌失措,老支书却沉稳,果决地指挥村民逃生,在村民心中他就是一座山,看到他,村民就看到了生的希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7、8段,感受老汉山的形象。 生齐读

师:灾情越来越严重,人们危在旦夕,老支书又是怎样指挥村民逃生的呢?请同学们默读14—23段,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谢谢你的体会。(生默读写体会,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画出了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还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读: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生:我觉得老汉没有私心。

师:好一个没有私心,你从那体会到的?

生:“揪”这个字让我体会到他心里装着村民的安危,却生气的。揪出自己的儿子。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是啊!他揪出的是儿子生的希望,还可能是儿子的命啊! 师:谁来读读,读出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指名) 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这个“后面”(变色)是指? 生:队伍最后面。

师:可以看出老汉对儿子要求非常—— 高 (生填) 师:谁再来读,读出老汉对儿子要求非常高。(指名) 生读句子

师:在危急时刻,老支书心系村民,他的确是一位值得拥戴的老支书。 师:我们接着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读: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生谈体会

师:儿子爱着自己的父亲,面对自己生死,他把生的希望推给了父亲。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我们接着交流。

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生谈体会。

师:作为父亲当然深爱自己的儿子,关键时刻,他毅然把生的希望推给儿子。 师:出示: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吼”字?这里的“吼”与前面的“吼”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谁来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生说不同

师:你说的很到位,谁出了两个“吼”字的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男生读老汉生气的“吼”,女生读老汉爱儿子的“吼”。 生读句子

师:此刻老汉在你心里仅仅只是一个一心为民的村支书吗?他还是一个 (生填)的好父亲。

师:就在父亲竭尽全力推儿子上木桥的那一刹那,那木桥却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师:他可能要喊什么? 生自由说

师:千言万语还来得及吗? 生:来不及了

师:一切都来不及了,一个浪头打来,老汉也被洪水吞没了,我们的眼前只有一片白茫茫„„ 师配乐动情读:出示: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师:什么是“祭奠”?(指名说)

生:“祭奠”就是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悼。

师:“祭奠”就是怀念死去的人。我们谁来读老太太来祭奠?(指名读) 生配乐读

师:来祭奠的还会有 全村人 (生填),谁来读全村人来祭奠。 生配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不禁要问,课文写到这才交待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找生自由说

师:这个结果简直叫人为之深深感动,这个结果简直叫人震撼。作者故设悬念,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让我们更为之感动,读到这儿的时候动,也更显得悲壮。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部分。 生配乐齐读

三、拓展延伸

师:老汉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老汉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

师:几个月后,一座新桥横跨在小河上,人们在桥头立了一块碑,这碑文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请同学们想一想,写下来。 配乐,生写,师巡视 师:谁读读你写的碑文。 找生读

师:我不仅被老汉深深地感动,更为大家地发言感到骄傲。

师:课文学到这里,老师不禁又要问文中老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深深地感动着,课文为什么却要以《桥》为题呢? 找生说

师:是啊!这是一座生命之桥,是老支书用生命搭建起来的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同时,老支书是一名党员,他代表的是我们的党,他一心为民,架起的还是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啊!让我们满怀深情的再度课题 生齐——《桥》。

《丰碑》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丰碑"是什么意思?

(2)《丰碑》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一件事?文中为什么把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为"丰碑"呢?

二、出示目标。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红军在过云中山时,那里自然环境怎样?(环境十分恶劣)

2、除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之外,还有什么困难在威胁、考验他们?(装备差)

3、指导有语气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军长听到警卫员的报告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注意带点的词,理解句子的意思。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

(2)军长知道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又是怎样做的?

2、读课文,抓词,谈体会。

军长听到"前边冻死一个人"的消息后,先是"一愣",表明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想到,接着他边"急步朝队伍前面走去",表明他心里很着急。"军长思索着,脸变得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着。"他为冻死了战士而痛心,为军需处长没有发给这位战士棉衣而愤怒。从军长"喊大声命令给我找来叫来"可以看出军长心中充满了对军需处长失职的愤怒。"好像一尊雕像"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崇敬之情。"镇定、自然"表明这位老战士甘愿牺牲,从容赴死的心境。当军长从一位战士口中得知眼前死去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满脸怒气的军长冷静下来,他向前几步,深情地注视着眼前这位死去的战友"他因误解军需处长而悔恨、自责;他因军需处长的崇高品德而感动。于是他"慢慢地举起了右手,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睛"。表达了军长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对失去战友的悲痛。

3、讨论:这段课文有几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连句成段的?

(这段课文共十五句话。引导学生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弄明白上下句之间的承接关系。一、二句写军长听了警卫员的报告,疾步朝队伍前走去。三至六句写军长赶到队伍前边看到了已经冻死的老战士的`神情和衣着。七至十三句写军长心中的疑问、面部表情以及发怒时的语言。十五句写军长感情的变化。句与句顺承相接,前因后果紧密相连,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情况后写。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

4、学了这段课文,你敬佩军需处长吗?为什么?

5、小结:

这段课文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军长感情的变化(吃惊、着急——疑问、愤怒——冷静、悔恨、自责——崇敬、悲痛),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已经冻僵的老战士的神情、衣着,并把两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结合起来,表现了军需处长这位老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6、指导有语气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体会"丰碑"的含义。

(投影)注意带点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大雪很快地覆盖了死去的军需处长,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做光亮透明的高大的石碑,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的崇敬心情。)

2、指导有语气朗读。

3、练习背诵。

五、结束语:

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克己奉公的精神却象高山一样永存,他所代表着的红军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

《桥》教学设计环境描写 篇7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年五级语文语文(下册)第四组

教学主题:《桥》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三班学生

设计者:宋耀华

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板桥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写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描写老汉的语句中,领悟老汉的崇高精神。难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2、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第四组课文以“他们让我感动”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桥》这篇课文叙述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面对狂奔的洪水时,组织群众撤离,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最后殉职的事迹,表现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文章语言理解体会老汉的崇高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总体发展比较平稳。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对文章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受知识、生活阅历的限制,对课文反映的时代背景不熟悉,从而影响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是要为学生提供当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背景知识,缩短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读6个生字,正确书写“咆哮、疯狂、狞笑、放肆、祭奠、胸膛”等词语。

2、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助的方式,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运用默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体会老汉的崇高精神。

3、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评价任务三: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6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

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准6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咆哮、疯狂、狞笑、放肆、祭奠”等词语,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对老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环节三

品读课文

活动一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白杨树的相关语句,进行批注。教师口述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白杨树”的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学生能准确画出描写白杨树的相关语句,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阅读方法简要批注阅读感受。

活动二

1、同桌交流,画出描写“洪水、老汉”的相关语句及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全班交流描写“洪水、老汉”的相关语句,ppt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角色置换,感受洪水暴发是人们的惊慌,体会老汉丰富的情感。

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备注:

①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句子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②借助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以及配乐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1、通过讨论交流,正确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体会当时老百姓的惊慌、恐惧。

2、朗读时要正确理解语句内涵,准确把握人物情感,恰当处理好语音、语调、语气等。

活动三

ppt课件出示课堂练习:

面对如此凶猛的洪水,老百姓惊慌、恐惧。而他们的党支部书记—老汉是怎么做的?表现了老汉怎么崇高的品质?

(完成目标二)

在老师的引导下及学生的小组交流,学生总结老汉的崇高品质:忠于职守、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领悟写法

积累运用

活动一

一、

《桥》在表达方法上的3个突出特点:1、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二、

领悟“桥”的深刻含义

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并能正确理解“桥”的深刻含义。(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生命桥

逃生桥

希望桥

课后反思: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篇8

目的要求

1.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习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 自然段)

第二段(2 自然段)

第三段(3—13 自然段)

第四段(14 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2.讨论。“冰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了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讨论:

(1)“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说明了什么?

(2)面对这些困难,将军想到的是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布置自学思考题:

(1)将军的神态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2)说说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

(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3.学生按思考题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问题。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将军还有疑虑吗?

2.讨论:

(1)为什么“将军什么话也没说”?

(2)“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3)“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回答问题并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丰碑》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由于衣服单薄而被冻死的感人故事。教育学生学习他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会本课生字,学习新词。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7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7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为何称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为何称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7个生宇,学习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三)练习读熟课文,完成预习要求。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

分段,概括段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碑”是一种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志的石头(边说边板书:碑)。所说的“丰碑”(边说边在“碑”前板书“丰”)意思是高大的石碑。我们这课所说的“丰碑”是一块高大的。石头吗?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大声朗读课题。

(丰碑)(板书:丰碑)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找出本课生字和自己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二)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准自己不认识的字及生字的读音。其中,老师特别要指导如下几个字音:劣;润;覆。

3.记清字形。

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碑”右半部的笔顺是 ;“豹”是“豸”(zh@,意思是没有脚的虫)部,不能错写成“ ”;“润”字右半边是“王”,不能写成“玉”;“覆”是“ ”部,不能写成“西”。

出示幻灯片练习判断。学生刚学会的字,印象是最清晰的。多加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牢记正确字形。

4.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冰坨:冰块。坨,成块或成堆的。

装备:配备的机械、器材、武器、被服等。

开辟:开创,打开新的境界、通路。

恶劣:(环境、态度等)很坏。

残 酷:凶狠无情。

袭击:军事上出其不意的进攻。本课指敌人出其不意地进攻我们的部队。

严峻:严厉,严肃。

倚 靠:身体靠在物体上。

神态:精神态度。

镇定:不慌张,沉着。

安详:指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

抽动:本课指脸上的肌肉不自主地收缩颤抖。

军需: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装备等。

湿润:潮湿而滋润(多指土壤、空气等)。本课指眼睛被泪水打湿。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业绩、精神等。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艰难(艰苦) 率领(带领) 辨认(辨别)

覆盖(遮盖) 装备(配备)

开辟(开拓) 思索(思考) 抖动(颤动)

严峻(严肃)

反义词:

严寒(酷暑) 镇定(惊慌) 湿润(干燥)

6.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分段和归纳段意。

学生先各自读课文,读完后,左右两人一组,互相听取意见,商量如何分段及概括段意。讨论出结果后,举手发言。

7.明确课文结构,归纳段落大意。

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段意是本课的难点。要教给学生分段的步骤:

(1)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看看是怎样安排材料的,找找分段的依据。本文记叙的是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文章先介绍行军途上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又介绍了还将遇到的更多的困难,然后介绍了军队中被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最后是作者的想法,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因此,这篇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分。

(2)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与各段的关系。比如,第2自然段讲的是红军将要遇到的困难和将军的思索,与第一段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的实际描写不能合为一段。

(3)确定分几段。按这个步骤给本文分段。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3~13自然段):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第四段(14自然段):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8.学生按分好的段读熟课文。

自由组合4人小组,每人读一段,一个同学读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的好与差的地方,提高对方的熟练程度。同时,了解、感受文章四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详略之分,进一步体会军需处长的感人之处。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读熟课文,体会军需处长的感人之处。

《丰碑》教学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劣”(li8)不读(lü8)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不理解的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分3段)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老师板书:环境恶劣残酷;军需处长被冻死;晶莹的丰碑。)

三、读讲第一段

1.自己朗读课文第一段。从哪儿看出环境恶劣残酷?读后在书上划出词、句。

2.谈理解,大家讨论。

3.这里对于环境天气的描写用的笔墨比一般的课文要多,这是为什么?(衬托红军战士的坚强。)

四、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大家思考:知道有人冻死,到看到冻死的人再到知道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后,将军的神色有什么变化?划出其神态描写的词句和动作描写的词句。

2.朗读所划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样的神态和动作说明什么?(说明将军很关心战士们,体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这一点在第二段中已有所体现。)(体现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高敬意。)(投影打出)“将军愣住了……军礼”分析此句。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

五、朗读第十二自然段,背诵一遍

1.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军需处长会使将军和战士们对他产生如此崇高的敬意呢?

(因为他身为军需处长,军队里有很多的棉衣,却没给自己留一件,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在冰天雪地里冻死。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实在是感人,可歌可泣。)

2.看插图。(或打出投影图片)

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军需处长呢?我们来看。谁来把这幅图描述一下儿。

3.我们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齐读第七节,划出书上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结合插图,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军需处长神态十分镇定自若,说明他心里十分坦然。因为他在这种恶劣残酷的环境里,没让一个战士冻死,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说说中心是什么?(赞扬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指名朗读,大家看插图,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大家齐声朗读,并背诵这一节。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熟第7节和第12节。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背诵第七自然段,引入本课时。

齐声背诵第7自然段,投影打出插图。

背完问:军需处长为什么能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呢?(他忠于革命。)

二、学习最后两自然段,思考

1.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什么意思?

(因为他有纯洁的心灵,崇高的品质。)

2.分析句子。(投影打出)讨论后进行朗读训练。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还会属于谁呢?”

(问:“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大家讨论回答。(那声音是指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充满胜利信心的坚定的脚步声。)(因为①在红军队伍中有很多像军需处长一样的干部和战士。②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激励着战士们,使大家精神振奋,对胜利充满信心,有高度的凝聚力。因此一定会胜利。)

3.课文中两次出现“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各自包含什么意思?

(第一次感到很突然,不知说什么好,想着看情况再说。第二次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感动,说不出话来。)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背诵(第二段是重点,详写;侧面烘托前后照应)

四、指导造句板书设计

《丰碑》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丰碑”的含义。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品格。

4、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前准备:

1、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介绍,创设情感基调。

1、伴乐师朗诵《长征》,同学们,当你们坐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上课时,可曾想到过今天这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通过浴血奋战换来的吗?你们可知道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的革命先辈抛洒热血?你们可知道在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时,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途中,无数战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其中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丰碑。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交流主要内容。

学习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

3、师:说得很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红军队伍,走进茫茫的雪山……(播放红军过雪山的录像)。看后,你想说什么?(……)带着你们的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读出当时红军处境的艰辛。引读:“严寒把云中山……。狂风呼啸,……,似乎要……。等待着他们的是……,可能……可能……可能……可能……”还可能发生什么事?(生说)正因为种种的可能,作为一个将军必然会担心:这只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生读)最终,他还有这样的担心吗?(没有)从课文哪句话看出,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来。

幻灯片出示重点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他改为陈述句?

点击幻灯片出示: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2)读了这句话,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怎样的队伍,为什么一定属于?)

过渡:究竟是过雪山中哪一幕让将军坚定了这个信念?

三、抓住重点,感受崇高精神。

1、请同学们默读3-13小节,找出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2、反馈。

幻灯片出示第7小节。

这个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军需处长是负责什么的?(负责部队给养的)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位军需处长身上。

幻灯片出示要求:

(1)自由读一读这段话,如果哪个词哪句话深深地揪着你的心,就把他划下来。

(2)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预设:

(1)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A、说说你的理解。

B、(出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引读“右手……”同学们,在风雪中冻僵该有多痛苦,而老战士为什么能这般的镇定、安详,他临死前可能在想什么?

C、幻灯片出示:“左手微微向前……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又好像在______。”

D、从这份镇定、安详里你看出了什么?(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是的,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看着这幅图,看着他的脸,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死亡毫无畏惧,谁能读出来?(指导朗读)

(2)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A、为什么他的衣服是如此的单薄破旧?(让给别人了)从这你想到什么?(舍己为人、一心只为他人着想……)

B、我们一般都说衣服穿在身上,而文中却用“贴”,从这“贴”字你体会出什么?(军需处长穿得十分单薄,在这样的天寒地冻的云中山上可想而知有多么地寒冷)读出这份寒冷。

读了这么多,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生答。(略)

师:是啊,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在风雪中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也冷极了,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让我们读出心中深深的敬意。(播放音乐,配乐齐读)

四、情感升华,领会将军的伟大精神。

1、师:这一幕也深深地刺痛了将军的心。将军的神态又有哪些变化,在文中都划出来。提示:在6-12小节。

2、反馈:

A、当他听说有人冻死了,将军的神情是?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为什么愣了一下?

B、当他真切地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是?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从嘴角抽动里,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痛苦、愤怒、生气)从他痛苦生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关心爱护下属的好上级)

C、当他误以为这一切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时,他的愤怒到了极点,神情是?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他的两腮的肌肉抖动着,样子十分可怕。”(指导朗读)

D、最后,当他得知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军长时,他又是怎样的?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范读,此时他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同学们想想:

幻灯片出示:他心里无比,因为。

他心里无比,因为。

他心里无比,因为。

过渡:是啊,震惊、难过、内疚、敬佩一齐涌上心头,百感交集的他将自己的千言万语化做了一个志高无上的军礼。引读后半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敬了一个军礼。)

朗读:这个军礼包含了太多要说的话,这个军礼是对军需处长牺牲的沉痛哀悼,请女生读出那沉痛的心情。这个军礼更是对军需处长的崇敬。男生们读出你们的崇敬。(配乐)

五、知情融合,理解“丰碑”含义。

1、风更狂了……(出示句子:“风更狂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齐读。

2、军需处长永远长眠在雪山中了,让我们最后再去看一眼。(插图)这里的丰碑指什么?仅仅指被雪冻住的军需处长身体像一座丰碑吗?(生说)

3、是啊,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就像立在战士们心中的一块丰碑,激励着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全体起立(生起立),让我们再次赞颂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齐读),最后让我们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礼毕,请坐。

4、老师还又一个疑问:丰碑仅仅指军需处长一个人吗?不是,还指谁?(将军,所有的战士)

过渡:是的,一个军需处长永远地离去了,但是更多的军需处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了,看,这支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中的队伍,不正是许许多多的军需处长吗?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冒险挽救人民的生命,这支队伍不仅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一直走到了今天。

六、拓展延伸,撰写纪念碑文。

1、所以将军和战友们都坚信: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关心战友)

幻灯片出示,语段练习:

长征队伍中,正因为有这样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所以;正因为有这样关心战士,身先士卒的将军,所以;正因为有这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所以。

是啊,这崇高的红军精神,就是一座丰碑,在中华大地上永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在战争年代,你想到了哪些英雄?那么,在今天的和平时期,你能说出你心中的丰碑吗?是啊,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成了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让我们把他们牢牢地记在心中吧!——丰碑。

2、革命胜利后,我们要为军需处长立一座石碑,你将在石碑上刻下怎样的碑文呢?把你心中最真切感受写出来。你可以写几个词,也可以写几句话。

(巍巍雪山埋忠骨,皓皓长空荡英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