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最新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爱岗的小编沉默为大伙儿收集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最新5篇】。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1

学情分析

1.通过艺术作品能够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内容

欣赏书法及篆刻

教材分析

书法篆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但中国的书法艺术展示在艺术面前时,它让全世界所有爱好艺术的人们为之沉醉!

在国外有很多人以能有一枚中国的印章而骄傲,他们沉醉在那小小的方寸之间。

本单元共设两个课题“情感的表达”、“郑重的承诺”

教学目标

1.以民间书法为欣赏对象,从中体会轻松、随意和无拘束的表现技法。在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欣赏中,认识到书写的多样性,感受其美感。

2.以墨迹书法为欣赏对象、在欣赏、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巧表现只为情感服务。

教学重点

从欣赏书法中体会轻松、随意和无拘无束的表现技法。在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欣赏中,认识到书写的多样性,感受其美感。

教学难点

理解书法的技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六(1)、(2)、(3)、(4)5/5~5/6

教学准备:

图片内容、甲骨文个别字的讲解资料

教学内容:

欣赏书法、篆刻

教学目标:

以墨迹书法为欣赏对象,在欣赏、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只为情感服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 3 5 6 5 3

mi hi hi hi hi hi

1 3 5 6 5 3 1—

ma ha ha ha ha ha ha

a.断音练习

(喉咙放松,声音自然松弛的发出来,腹部有气息支撑)

b.连音练习

(注意头腔共鸣,声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间,不咬紧,软腭抬起)

用歌声和老师问好

用准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

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

注意学生的'演唱姿势和发声位置进行及时纠正

二.介绍书法

1.介绍中国书法:

2.了解书法:

配以文字讲解书法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中国的书法别具一格,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这在世界上是最独一无二的,几千年来,虽几经沧桑,但它却始终盛行不衰。

2.了解书法的演变过程

三.介绍篆刻

篆刻的形成

秦朝统一后把七国的文字统一后成为“小篆”

四.欣赏书法及篆刻作品

五.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1、唱《学做解放军》

2、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学做解放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解放军”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2、通过听赏《我是人民小骑兵》,使学生感受进行曲的节奏特点,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表现作用。

教学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第一、二课时教授了歌曲《小海军》,所以第三课时一开始我选用了欣赏教材,介绍四种乐器,先动后静,掌握木琴的敲奏,及吹喇叭的姿势,用歌表演的形式学习歌曲《学做解放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自豪饱满的声音演唱《学做解放军》。

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进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能听出它们是谁吗?

(请三位同学在教室的角落分别敲击锣、鼓、小喇叭、木琴,其他同学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称。)

2、师:其中有四种乐器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出示木琴)

3、师:我们别看它是由几片竹片组成,比较简单,可由它弹奏出来的乐曲别提有多好听了。

(听赏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

(多煤体出示骑兵图)

4、师:启发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述乐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5、复听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在听赏重点之处作一点简要提示,如速度、力度以及情绪的变化。

6、每组学生发一只木琴,让学生边敲边感受速度、力度的变化,让学生初步了解渐强、渐弱的概念,启发学生感受强、弱、快、慢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情绪、不同情景。

7、最后一遍一边听,一边请学生敲击木琴,表现小骑兵骑着马过来,又渐渐远去。

二、学唱歌曲

1、师:上节课我们学做了小海军,今天我们来学习做一下解放军好吗?

2、请学生上台表演解放军。(播放歌曲《学做解放军》)

3、出示歌曲谱例在相同的节奏下做标记。(解决附点节奏)

在模仿喇叭声处,用小喇叭标记。

4、师:让我们一边吹喇叭,一边学唱这首歌曲。

5、学会歌曲后,抬头挺胸行进,并以吹小喇叭的姿势来演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听辨和尝试敲打木琴,帮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木琴不同敲打方法产生的不同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和探究音乐的兴趣。歌曲学习采用适用于低年级的图画标记,让学生在模仿和体验中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了解歌曲的藏族风格,体验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表达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准确地歌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太阳和月亮”的“亮”字和“他们的妈妈”的“妈”处的节拍。

教材分析

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歌词具有民族风格,以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来比喻藏汉是一家,质朴而亲切。歌曲旋律具有藏族民歌的风格,调式为具有变宫的六声羽调式,旋律中充满了等藏族民歌惯用的音调进行和等具有转调性质的音调,这就使歌曲的旋律具有与歌词相吻合的民族的风格。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上句落在属音下句落在主音具有呼应关系,由于这两个乐句相似,学生容易混淆,教唱时需注意对比。第二乐段从全歌的最高音“6”开始,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向属调离调,随即又转回原调。第二乐句是全歌的主题,后半句重复第一乐段的音调,为典型的“换头留尾”的乐句发展手法。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阶段目标:初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感受歌曲情绪。

1.初次聆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请学生听后谈谈对歌曲的初步印象。

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出示《一个妈妈的女儿》曲谱介(☆)绍歌曲,复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二、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分段学习歌曲,对比歌曲乐句的旋律,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再次聆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请学生听出歌曲的高潮部分并为歌曲分段。

第一乐段(1、2乐句);第二乐段(3、4乐句)

2.分乐段学习歌曲旋律。

学习歌曲第一乐段(1、2乐句)

(1)教师分别弹奏第一、二乐句旋律,请学生进行分辨旋律不同的地方,出示第一乐句谱例、第二乐句谱例。

(2)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一、二乐句,先不看连线模唱,再加入连线模唱。注意根据学生情况加入颤音记号演唱,如觉得较难可以先不加。

(3)熟练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习歌曲第二乐段。(3、4乐句)

(1)教师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第三乐句音响,并出示第三乐句谱例。

(2)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三乐句。

(3)出示第二乐句谱例、第四乐句谱例,请学生分别听这两个乐句的旋律进行比较,寻找两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4)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四乐句。

(5)熟练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3.完整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1)加入歌词,连贯地演唱歌曲。

(2)随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完整并深情地演唱。

三、歌曲的藏族风格

阶段目标:使学生了解歌曲中包含的藏族民歌惯用的旋律。

1.教师介绍歌曲中等藏族民歌惯用的曲调行进和歌曲中等具有转调性质的音调,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具有与歌词相吻合的藏族民歌风格。

2.学生们试着唱一唱歌曲中含有这些旋律的乐句。

四、拓展音乐视野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熟悉的藏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和藏族歌曲惯用的旋律。

教师介绍一些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如:《天路》《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视唱歌曲的谱例片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具有藏族风格的民歌。这首比较难唱的歌曲同学们学得很快,声音和表情上还要更一步提高。希望课后同学们多唱多听藏族民歌。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4

第四单元

《采山谣》

三课时

教学总目标

1、在“视、听、唱、动”的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之后的乐趣,从而表达对秋天喜爱之情。

2、演唱《溜溜山歌》,欣赏二胡独奏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河北吹歌《打枣》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表现形式,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歌词,创编画面,创作游戏,尝试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思路

本单元用“歌谣”串联一些民歌、民间音乐和童谣,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用演唱歌曲形式,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民族音乐;用感受二胡独奏曲的形式,是学生了解二胡和河北吹歌,喜欢它们的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学到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学内容

唱:《树叶儿飘飘》《秋天红艳艳》《溜溜山歌》

听:《八月桂花遍地开》《采山谣》

动:音乐游戏“夸秋天”

教学重点

选择情绪的方法处理歌曲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第一课时《树叶儿飘飘》

教学目标

1、学唱《树叶儿飘飘》,学生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参与对歌曲的创造、表现和体验,在“视、听、想、唱、动”等综合音乐活动中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2、在聆听中感受、生活中表现、创编中发展。

3、让学生初步掌握和认识全音符时值。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用抒情的美好的声音表现喜爱秋天的心情。

2、尝试结合美术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乐激发兴趣

1、导语

(请一位同学用二胡演奏一段乐曲,放一段二胡乐曲)

你们知道他演奏的是什么乐曲?(简介二胡的构造、性能,并模仿二胡演奏姿势)

2、听录音:播放二胡独奏《八月桂花遍地开》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什么情绪?(通过视、听、讨论,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3、在次播放乐曲,请同学听着音乐,哼唱旋律,模仿二胡的姿势演奏。

4、第三次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学生扭秧歌步,用动作来感受乐曲所表达情绪。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这首乐曲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思考后回答)

2、(出示画面,树叶飘动的情景)

师:树叶儿飘呀飘,荡到了天空。你们猜猜,谁会看它?

3、聆听鸟儿飞翔的音乐,随音乐律动。

4、(请一位同学上台模仿燕子飞舞的动作,教师弹奏,学生活动,教师朗读歌词)同学们,你们模仿蚂蚁和小鱼的动作。

5、你们能不能设想一下,它们看见飘落的树叶后会做些什么?

6、教师范唱

三、参与学习寓教于乐

1、(出示歌词)教师再次范唱

2、练习重、难点:切分音“53?

”“32

?”跳进“3-5”“1-5”及结合歌曲结束部分,认识全音符。

3、跟琴轻声模唱,音要唱准。

4、分角色进行配乐朗颂歌词

5、学唱歌曲:师生合作、分组、分角色等进行演唱。

四、情感表达体验乐趣

1、教师准备树叶道具,供学生使用,分组按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各组汇报,相互评价

3、布置家庭作业:

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是果园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

公园里的花朵?------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爱,把它画在书上,课后给大家说一说,另外,希望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郊外寻找一些树叶,经过自己剪贴,制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五、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秋天红艳艳》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秋天红艳艳》,从中表现出愉快心情、唱出美丽的秋天。

2、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手、脚、嘴等身体部位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进行歌唱表演等。

3、音乐游戏“夸秋天”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胆、自信地参与创编、表演。

2、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秋天红艳艳》

3、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活动展示

1、同学们,我们用动作和歌声表达出秋天的美《树叶儿飘飘》

2、再请个别同学上来表演一遍,把你们自己准备好的道具带上来,创设情景。把制作好的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展示出来,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二、学习歌曲:

导言:同学们展示、表演的很好,你们听!

1、观看课件,使学生理解歌词大意。

2、学生学习歌词。

3、教师范唱。

4、学生张口默唱。

5、轻声唱。

6、启发学生带着高兴的情绪演唱《秋天红艳艳》。教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秋天红艳艳》。

三、创编、表演

导言:同学们,今天演唱地很好。可惜今天这儿没有打击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大家能想个法子来为歌曲伴奏吗?

1、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手、腿、口技为歌曲编创伴奏。

2、随《秋》歌曲为歌曲音乐拍节奏为歌曲伴奏。

3、教师头戴喜鹊头饰扮演妈妈邀请爱劳动的小喜鹊宝宝们在教室飞行,欣赏秋色,收获秋天。

四、小结

第三课时《溜溜山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体会歌曲的语气,简介安徽民歌的特点。

2、欣赏河北吹歌《大枣》,感受用唢呐模仿人物对话的情景。

3、唱一唱、认一认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认认、唱唱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1、复习拍的有关知识,五线谱中do的音高音位,复习do一la6个音的音高音位。

2、在“手谱”中找到“do”的音高位置,并玩玩手谱游戏,复习一下学过的7个音。

3、感受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4、学习看谱视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的作用。

二、学唱歌曲《溜溜山歌》

1、导入:教师唱几首民歌,让学生说出什么地方的民歌?

2、(教师弹琴范唱)请你们根据歌曲拍一拍强弱规律或划指挥

图式认出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3、看谱拍节奏,。

4、教师弹歌曲旋律,范唱歌谱,学生拍歌曲节奏。

5、让学生按旋律走向。

6、分句视唱,学会歌谱。

7、学读歌词,接龙形式

8、用亲切、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溜溜山歌》

9、听听安徽孩子是怎样唱《溜溜山歌》的。

10、模仿安徽小朋友演唱的方法。

11、边唱边表演

12、教师示范创作一段歌词,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创编。

三、欣赏《打枣》

1、听赏《打枣》吹歌

2、同学们,乐曲中有唢呐模仿人物对话的情景,你听出来了吗?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

3、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唢呐的声音。

四、小结

第四单元课后反思:

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是指《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经过学习应达到的演唱、演奏、识谱视唱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普通音乐教育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教学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其内容和要求都是从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情感需要出发,适应音乐实践活动的需要,不作过高、过难的要求;而且,音乐教育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都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没有独立的分科,因此,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应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综合演唱、演奏、读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考核。本单元用“歌谣”串联一些民歌、民间音乐和童谣,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用演唱歌曲、读谱视唱、欣赏形式,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民族音乐;用感受二胡独奏曲的形式,是学生了解二胡和河北吹歌,喜欢它们的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学到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5

课题:白桦林好地方

课型方式:平台互动式

备课方式:板块结构-I

目标

1、感受音乐特点,完整演唱歌曲。

2、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

一、创设情境、善于发现。

学生通过音乐律动、拍击节奏,感受音乐特点。

二、掌握关健项、完整演唱歌曲

听歌曲找出难点,完整演唱歌曲。

三、创编歌词、表演歌曲。

构建标准性平台一:

1-1、听《白桦林好地方》音乐跟老师律动,初步感受歌曲。

1-2、声音的强弱:以掌声为例,不同力度的掌声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

1-3、从身边发现,还有没有有趣的声音:引导学生用身体和凳子拍出节奏。

1-4、单元组交互创编节奏,用凳子演奏为歌曲伴奏,感受音乐特点。

2-1、教师拍出难点节奏“XXXXX|XXXXX……”,学生听歌曲找出难点乐句,教师讲述衬词的作用。

2-2、学生通过学唱难点乐句体验重音记号的唱法与作用。

2-3、教师范唱整首歌曲,学生再次感受。

2-4、看歌谱跟琴视唱,强调带f、p记号乐句的唱法

2-5、师生接唱歌曲。

2-6、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构建标准性平台二:

3-1、教师示范作词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3-2、单元组合作为歌曲创编歌词并写在大卡上。

3-3、分单元组展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