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最新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可能性》教学设计(最新9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统计与可能性》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统计与可能性》是在学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下面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打好铺垫。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能力目标: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知识与经验的需求,设计教学,突破难点。“统计与可能性”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本班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个知识点不单单是统计就可以了,还要进行分析,为什么可能性的大小与不同颜色的球的占总数量的多少有关。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研究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突破难点。我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数一数等形式,在 “ 做中学 ” 、 “ 学中做 ”, 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在问题解决,拓展应用这一教学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所以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学生比较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能力目标: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简单实验,认识可能性的大小,并在此过程中学习画“正”字记录数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可能性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以及定量分析可能的大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提高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的统计与可能性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一些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些是学习本单元的直接基础。此外教材在此安排的画“√”记录数据、涂方块表示数据,以及分类数据等内容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常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对可能性的大小还很抽象,如果没有相应实验数据的支持,要让学生感受新知、应用新知确实有点牵强。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摸球、根据情境设计方案、判断等活动,初步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2、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是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页—120页的例1、2、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转转盘中的可能性大小与圆盘圆心角所对的面的大小有关。

2、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试验活动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态度,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出示故事视频)

学生认真观看故事

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他会等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说“什么都等不到”或者是“可能会再捡到兔子”,教师要继续追问,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谁大谁小,并要求学生说明原因。)

师: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大小。(揭题:可能性)

师:那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究竟有多大,我们怎么样来判断呢?依据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教学新课

1、转转盘猜测

师:同学们喜欢转转盘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转转盘的游戏。

(依次出示不同的转盘,第一次出示平均分成两份有两种颜色的转盘,然后出示平均分成四份有四种颜色的转盘,最后出示没有平均分的转盘,但是也有四种颜色。)

师:分别出示第一和第二个转盘,分别问学生指针会停留在哪里?

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和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第三个转盘,看看它与前面两个有什么不同?指针可能停在哪儿?有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跟上面两个转盘一样,也是4种可能,因为这个转盘虽然分成了四个小份,依然只有4种颜色。

师:那转动转盘后指针最有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猜测最有可能停在蓝色区域,因为它占的面积要大些;而停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小,因为它占的面积要小些。

师:也就是说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有关,对不对?

引导学生说出占的面积越大,可能性就越大,占的面积越小,可能性就越小。

2、教学例1(摸乒乓球游戏)

师:我们知道在节气之日时各商场都会搞一些抽奖活动,下面我们也一起来感受感受抽奖时期盼重奖的那种急切心情。

(介绍奖品种类有:自行车、洗发水、香皂、纸巾)

师:如果是你来抽奖,你觉得你会抽到什么?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中其中一种,也可能会说四种都有可能,教师注意追问原因。

(教师请7个学生上来抽奖,然后再根据中将情况进行分析每一类中将的`可能性的大小。分析完后引导学生说出:纸巾最容易得到,自行车最不容易得到。因为纸巾的份数最多,而自行车在里面的份数最少。)

师生共同总结:份数越多,中将可能性越大;份数越少,中将可能性越小。

师:如果要想使转到每一种奖品的可能性差不多,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使每一种奖品在盒子里面的份数相同。

3、教学例2(摸牌游戏)

师:同学们都知道咱们的魔术大师刘谦吧,他玩儿这个扑克牌是玩得相当出色的,这节课我们也一起来玩玩儿扑克牌吧!

教师出示黑桃A,K,Q,J和方块A,让学生认识这些牌。

教师边和牌边说:把这几张牌和好后,请你从中任意抽出一张,抽出的牌会有哪几种可能?

引导学生说出:可能会抽到黑桃A,也可能会抽到黑桃K、黑桃Q、黑桃J或方块A,也就是说每种牌均有可能被抽到。

教师追问:那抽到黑桃的可能性与抽到方块的可能性哪一个大?

学生猜测:抽到黑桃的可能性大。

教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亲自来摸一摸。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摸牌游戏。

提出要求:把5张牌和好后从中任意抽出一张,做好记录后把牌放回去,和好后再抽,轮流摸5次。

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观察,发现抽到黑桃的次数比抽到方块的次数要多,也就是说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比抽到方块的可能性要大。

教师追问: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刚才同学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但为什么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比抽到方块的可能性要大呢?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黑桃有4张,而方块只有1张。

教师继续追问:也就是说在这里是什么决定了可能性的大小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是“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可能性的大小,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可能性越小。

教师:请大家继续观察这些表格,你认为抽到方块A的可能性和抽到黑桃A的可能性哪一个大?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回答:抽到方块A的可能性和抽到黑桃A的可能性差不多,因为它们在这5张牌中都只有1张,数量是相等的,所以可能性的大小就差不多。

教师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仅面的大小能决定可能性的大小,而且数量的多少同样可以决定可能性的大小。

4、教学例3(抽图片游戏)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抽图片的游戏

教师出示7张图片,其中1张燕子、4张虎、2张大象,

由于有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不难回答出:取到虎的可能性要大些,取到燕子的可能性要小些。

教师:那任取一张,一定能取到虎吗?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虎的张数要多一些,但是不一定每次取到的都是虎,也有可能取到燕子或大象。

请学生上来抽一抽后引导学生回答:取到虎的可能性大,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取到虎,所以取到虎的可能性再大也只是一种可能性,不能把它和确定现象等同起来。虽然取到燕子的可能性最小,但是任取一张不等于一定不能取到燕子。因为每一种画片都有可能被取到,哪怕它取到的可能性非常小,可能性小不等于不可能。

(引导学生小结:不确定现象与确定现象是有区别的,可能性再大也是一种可能,不能保证一定能抽取到;可能性小也是一种可能,不等于不能抽取到。)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2、课堂活动第2题

3、练习二十五第5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情景图。

教师: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是甲还是乙?为什么?

四、小结

教师: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又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五第2,3,4题。

《可能性》教学反思

《可能性》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初步认识,要使学生对随机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必须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概率的意义,因此我非常重视过程性目标的达成。让学生通过猜测、体验、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则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在活动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使我对统计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统计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通过选择现实情景中的数据,使学生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注重统计内容的真实性

统计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定量刻画和把握,其结果通常都是真实可靠的数据,这些数据一般都能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发展趋势。在学生统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统计内容的真实性,让学生切实感受数据的客观性和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公正性。

注重在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合理使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知识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将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融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在进行统计教学时,我们要重视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让每位学生经历统计的每一个环节。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猜牌魔术情境导入新课,又设计了一个学生很常见又喜欢的摸奖活动,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的活动中,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思。而在练习巩固阶段,我又设计了闯三关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课堂教学活动化。

“以活动为中心”是大教育家杜威的“三个中心论”思想体系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活动贯穿始终,实现角色转换。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体验与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同时,又让学生将活动中出现的现象及时抽象概括出来,上升为数学知识,体现了学生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学生学习自主化。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这节课的设计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每个环节中,都是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学生学得生动而充满活力,主动而富有个性。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在课堂中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让课堂朴实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浮华。继续努力吧!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高兴吗?老师希望小朋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注意与小组内的小朋友合作,能做到吗?

[说明:新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以游戏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二、玩一玩

1、游戏一:抛硬币。

提问:这是什么?想知道用这枚硬币怎么玩游戏吗?

介绍抛硬币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一名小朋友向上抛硬币,其他小朋友猜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教师在实物投影上说明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游戏活动。

交流:刚才在抛硬币时,出现了哪些情况?

拿起一枚硬币,提问:如果老师把这枚硬币抛起,落下后结果会怎样?(学生猜结果)

追问:一定是正面朝上或一定是背面朝上吗?(不一定)应该怎样说?(引导学生用“可能”“也可能”说说游戏的结果)(板书:可能)

[说明: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尝试用“可能”等词汇进行表达,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2、游戏二:摸球。

出示3个红球3个黄球,谈话:(边说边演示)这里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老师把它们放进袋子里,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从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结果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既有红球又有黄球。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玩?

示范:老师摸,一学生记录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摸3次)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游戏。

提问:你们摸出的球是既有红球,又有黄球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袋子里既有红球又有黄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小组内学生之间的摸球、猜球游戏,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再次使学生感受到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问:如果这个口袋里装3个黄球,3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可能是红球吗?(板书:不可能)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摸球,验证结论。

拿出装有6个红球的袋子,问: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一定是红球)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吗?(不可能)(板书:一定)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这样的袋子,小组合作摸5次,看看结果怎样。

反馈:从这个袋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

活动小结。(略)

[说明:以“提出猜想—摸球活动—解释说明”的方式,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明确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伴着思考活动,探究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数学思考得到充分的发展。]

3、游戏三:转转盘。

出示转盘,谈话:这是一个转盘,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等三个区域,请小朋友想一想,转动指针,最后指针会停在哪里?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转动指针,看指针可能停在哪个区域。

学生交流后,小结:指针可能停在蓝色区域,也可能停在黄色区域或红色区域。

[说明:让每个学生动手试一试,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指针可能停留的区域,强化学生对“可能性”的感知,增强了合作意识。]

三、辨一辨

多媒体出示装有不同颜色球的三个口袋(①2个红球,3个黄球;②2个蓝球,3个红球;③5个黄球),以及蓝猫、淘气、菲菲判断从口袋里摸球情况的画面:

蓝猫: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

淘气: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

菲菲: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黄球。

(1)小组讨论:蓝猫、淘气、菲菲各摸的是哪个口袋?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略)

[说明:以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提出问题,增加了学习活动的情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说理,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感受得到了加深。]

四、放一放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些红球和绿球,你们能按要求把球放在袋子吗?

(1)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

(2)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3)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

学生分小组按要求完成操作,并说明理由。

[说明:让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结果推想条件,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可能性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说一说

提问: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说一句话吗?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可能、不可能或一定发生的事情。只要我们平时多学、多问、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六、课堂总结(略)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的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能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

[教学过程]

1、复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

2、教师向学生提出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投影出示题目)

3、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各小组在设计时,教师不要作过多的提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学生设计出各种与众不同的设计方案。

4、汇报交流

在交流时,首先请各小组汇报各自设计的方案并说一说设计时的想法。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而应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并结合他们的想法加以引导。

5、归纳设计特点

学生在交流汇报后,教师可以把每一种每一种方案的设计均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方案中的共同点,从中发现设计的基本特点。

6、课堂练习

88页做一做,生独立做。

7、布置作业

88页的实践活动。

学生可独立设计,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设计。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与生活(第91页)

[教学目的]本节课设计的活动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

在开展活动前,先组织学生复习分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知识内容。

2、投影出示活动题目

呈现数据表后,可以请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自己解答。

3、组织活动

师按顺序当场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本班学生迎新年的设想(也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4、组织“长跑接力”活动的讨论

这一活动应组织学生开展多次讨论。第一次讨论5个接力点的位置,每个位置的确定都应该是有根据的。第二次讨论位置设计的合理性问题,要让学生说一说不合理的理由。第三次讨论重新设计的问题,在讨论前也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组织讨论新的设计。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有奖游戏(第92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密铺活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所学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投影出示“有奖游戏”图

2、让生表示游戏获奖的可能性

先让生仔细观察投影图,再把每一种游戏获奖的可能性表示出来。

3、学生小组讨论

“有奖游戏”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学生不一定以中奖的可能性大小来确定参加的游戏,它还包括各人对奖品的喜爱程度。

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愿意参加的项目,并说出理由。

5、布置作业

调查生活中的有奖游戏,并自己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游戏。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6

背景:课标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四大内容之一,并在第一学段就对可能性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概率发生的基础是随机现象,这就涉及到确定事件(肯定与不可能两种,概率分别是1和0)与不确定事件,在不确定事件中,有很多种可能出现的结果,虽然每种结果都是随机出现的,但出现的次数在统计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也决定了概率与统计是不可分的,在本册教材中也基本上是以实验数据的统计为基础来探讨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就是以此为基础进行数学定义的:某一结果发生的次数占所有可能结果发生的总次数的比。要注意的是,概率是一个人为定义的概念,实验结果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证明手段,严格的概率只能通过公式求得。

在本册,还不是要精确地计算某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只是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个初步的理解和判断就可以了。

一、教学内容

1.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可能性的大小(两种结果、三种结果)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三、编排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主题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抓阄表演节目的活动。

例2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来描述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来体会可能性大小。

摸棋子、摸球活动、转盘游戏、涂色活动、掷硬币、猜硬币游戏、抽签游戏。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提供了一个抓阄表演节目的情境,学生都非常熟悉。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活动,学生很容易理解在抓阄过程中,抓到的结果是不定的。如果预先知道哪种节目的纸条多,学生也能初步感知自己表演哪种节目的可能性大。

教师还可以利用买体育彩票、抽奖等现实题材来引入可能性的内容。

2.例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1)通过摸球活动让学生体验肯定、不可能与可能等概念。虽然肯定与不可能都是确定事件,但不要求学生掌握这一点,只要能用上面三个词描述一下就可以了。

(2)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测,再用实验验证一下,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判断的理由。

(3)提问的方式可以多样。可以像教材上说的“哪个盒子肯定能摸出红棋,不可能摸出绿棋,可能摸出绿棋?”也可以问“第一个盒子肯定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不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第二个盒子不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最后一问也是为后面列出所有可能结果做准备。)

3.例2

借助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的理解。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常识就能判断的,所以教材上只给出一个答案,让学生判断其他几个事件。

4.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两个层次:列出所有的可能结果,比较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2)通过先观察、猜测,再用小组实验验证的方式来展开活动。

(3)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实验所用的东西除了颜色以外,其他特性完全一致,否则不能保证结果的随机性。

b.要有足够多的实验次数,这样才有统计学的意义。

c.每一次实验的状态都一样(摸出的球要放回去)。

(4)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棋的次数比红棋多。

(5)出示两组的实验结果,虽然两组的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在这儿,其实也是让学生巩固收集数据的过程。

(6)教学时可以问一下学生,为什么都是摸出蓝棋的次数比红棋多,引导学生把摸出某种结果次数的多少和棋子的数量多少联系起来,这就可以了。

(7)最后提问“再摸一次,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实际就是利用前面的统计结果所表现出来的趋势进行判断(在二年级下册的统计部分已经学习了利用统计结果进行预测),虽然摸出蓝球的可能性大,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单次实验的结果是随机的,如果是一个小组摸的话,摸出来的结果仍可能是红球,此时,可以让所有小组同时摸一次,看摸出来的红棋多还是蓝棋多。

5.“做一做”

利用转盘游戏,可以先让学生不转圆盘来判断,通过摸棋子游戏的类推,让学生把指针停留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小和不同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区域大小联系起来。如果学生发现不了这一结论,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实验时同样要注意几点:圆盘的重心正好在中心,以使转动后停留在任意位置的机会均等,实验的次数要足够多。

6.例4(三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此时,可以不用实验加以验证,直接让学生运用例3的知识加以类推,直接判断。

7.例5(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

通过不同结果出现的次数多少来判断不同颜色棋子数量的多少,主要是让学生作理论的思考。也可以让学生验证一下,如小组内先由两人把不同数量的两种颜色的球(或棋子)放进纸袋或盒子,让另两人摸,根据摸的结果来判断哪种颜色的球多,再来验证一下。

8.“做一做”

左图每种颜色都在一起,右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8.练习二十四

第2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2小题,只要不涂蓝色,就能满足条件。第3小题,只要涂黄色的数量在1个到4个之间,都满足条件。

第3题,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第4题,编排意图和第2题相同。

第5题,通过实验来巩固可能性的大小。

第6题,渗透等可能性,在这儿只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而且两面朝上的学生人数不一定很接近,都没关系。(因为掷硬币这一事件的独立性和随机性,全班每人掷一次和每人掷很多次的效果是一样的。)

第7题,其实是把可能性和某种颜色的球在所有球所占的比例联系起来(第一个盒中是2/15,第二个盒中是9/15),在这儿,两个盒里的球的总数相等,所以绿球占的比例大小与绿球的数量是一致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致说出道理来就可以了,不必分析以上原理。

第8题,让学生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初步体会每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第9题,与主题图相对应,借助于学生熟悉的活动理解可能性的大小,把可能性的大小与每种签的数量对应起来。

第10题,变换形式,让学生巩固可能性的大小,其中隐含了“每个人猜哪个盒里有硬币这一事件是随机的”这一原理。

第11题,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的练习,又体现开放性,只要红色比蓝色多就可以。

第12题,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的练习,又体现开放性,只要保证10张卡片中“1”的张数最多,“5”的张数最少即可。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借助观察、猜测、实验等来体验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但也要注意一点,虽然在这儿都是借助于实验来验证,但也要逐渐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所呈现的规律性来认识可能性的大小与某一结果次数占总结果次数的比例之间的关系,逐渐过渡到从理论的角度来加以判断。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只要学生有初步的体验就可以了,对于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等可能性以及概率的具体值,还不要求。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猜球、摸球、装球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能力目标: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活动准备:

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1号、2号袋(分里外2层)、一个小篮。

老师准备一个黑袋子、3个透明袋、得星榜、图片、转盘等。

活动过程:

一、猜球游戏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刘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我们还设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6个小组中,哪个小组得星最多,合人得最默契。先来玩第一个游戏。猜球在哪只手里。

学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

提问:一定在右手吗?(不一定)从游戏中,你们发现“猜球”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小结:也就是说,在老师摊开手之前,你们只能是猜测,球可能会在右手,也可能会在左手,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能性”。(板书课题)

[析:着眼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悬念的“猜球”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摸球游戏

1、用“一定”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谈话:刚才我们玩了猜球游戏,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拿出一个黑袋子,内有4个红球)猜一猜,这个袋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呢?

指导学习摸球:先搅几下,摸一个,拿出来。放进去。搅一搅,再摸一个,拿出来……

引导:为什么在这个口袋中,XXX摸到的都是红球呢?(生猜测)同意他的猜测吗?我们一起业验证一下吧!(请XXX把里袋拎出来)

小结:对了,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球,(出示图)那任意摸一个球,会怎样呢?(板书:一定是红球)

2、用“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谈话:你们也想来玩这个游戏吗?好,请组长拿出1号袋子。不过,在摸球之前先扣清楚摸球规则:由组长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搅几下,然后任意摸出一个,并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依次传给其他组员摸,明白了吗?就让我们比哪组合作得最好?开始吧!

(让学生分组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摸球情况: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一组摸到了什么球呢?(黄球和绿球)

提问:那你们能在这个袋子里摸到红球吗?为什么?

提问:请组长拿出里袋,看看是什么球?(黄球和绿球,随即出示图)

提问:能摸到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是红球)

(请组长把黄球和绿球倒入小篮中,以供装球游戏中使用)

3、用“可能”来描述摸球的结理想,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谈话:大家说得真棒!想不想继续摸球?请拿了2号口袋,试试你会摸出什么球呢?记住要按刚才的规则摸啊!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摸球情况:你们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黄球和红球)

提问:猜一猜,老师在袋子里装了什么颜色的球请拎出里袋验证一下。

小结:袋子里装有黄球和红球,(出示图)你能摸到红球吗?那一定是红球吗?那会怎样呢?(板书: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小结:通过摸球游戏,我们发现如果袋子里都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如果袋子里有黄球和绿球,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如果袋子里有红球和黄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分析:通过三次不同内容的摸球游戏,学生主动亲历了摸球、猜想、验证、归纳等整个游戏过程,从中真切地体验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理解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的含义。]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

(1)(出示装有2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瞧,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黄球吗?那会怎样呢?

(2)(出示有2个绿球和3个红球的袋子)那从这个袋子里一定能摸出黄球吗?么?

(3)(出示装有5个黄球的袋子)这个袋子呢?为什么?

小结:让我们来看看现在各小组的得星情况,问:猜一猜哪组有可能夺得今天的最佳合作奖?那这一组一定会是今天的冠军吗?对!在比赛还没有结束前,我们每个小组都有可能获胜,大家可要继续努力啊!

2、转盘游戏。

提问:在转盘转动之前,先猜一猜它会停在哪里呢?请你用力转动转盘,让它自然地停下,看看最后的结果。

提问:通过这个转盘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

(发现指针可能指在蓝色区域,也可能指在黄色区域或红色区域。

3、装球游戏。

谈话:前面我们玩了摸球游戏,接下来我们要来装球,根据老师出示的要求,请先在小组内讨论,应该放什么球,不应该放什么球。讨论好了请组长把小篮里的球装在透明袋里,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装球活动,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

(2)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

(3)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每次装球后,请组长把透明袋举起,展示本组装球情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球,老师相机引导、鼓励。

4、联系生活。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表述游戏中的各种情况,那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也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下面请小朋友们举例说说!

小结: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冠军是哪一组?那下次他们也一定是冠军吗?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评析:安排四个形式各样、有层次,有坡度的巩固练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够得到始料未及的自我体验,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总结

总评: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的动词。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这在“可能性”一课中得到了充分体同。课堂上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感悟。

一、在活动中体验

先从学生熟悉的、亲切的'猜球游戏中自然引出具有数学意义的关系和特征,让他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学习。然后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摸球)、猜一猜(袋中装有什么颜色的球)、拎一拎(验证)、练一练(说说摸球的结果)、转一转(转转盘)、装一装(按要求装球)、说一说(生活中有关可能性的事件)等实际操作活动,以此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达到知情合一;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获得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能够用语言来描述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一定”“可能”“不可能”。

二、在活动中思考

赞科夫提倡:“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可能性”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克分活动的同时,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设置一些“跳一跳、摘果子”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学生进行摸球游戏时,让他们猜一猜:口袋里放有什么颜色的球?然后拎出里袋来验证,再让他们说一说:那任意摸一个球,会怎样呢?让学生经历“体验一猜想一验证一归纳”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的空间,养他们探究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

三、在活动中应用

“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个观点充分表明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而且,学以致用不止于结尾或课后,只要运用得当、合适,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在“可能性”的教学伊始,教师就设立得星榜,看哪组合作得最默契,为新知的应用埋下伏笔。练一练后;教师小结各组得星情况;请学生猜一猜哪组有可能夺得最佳合作奖?这一组一定会是冠军吗?让学生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策略,而且把所学的知识灵活服务于课堂常规教育,顺势鼓舞每组的士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挑战欲。课尾时再次小结:今天的冠军是哪组?下次他们也一定是冠军吗?也是起到同样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8

课题统计与可能性1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难点重点是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难点是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红球、黄球、布袋若干,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一、故事导入,复习活动

3—5分钟

二、活动体验,感受过程

20—25分钟

三、拓展深化

5—10分钟

四、课堂总结

3—5分钟

1、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爷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气的巴依不想付工资给阿凡提,于是想了个歪主意。对阿凡提说:“阿凡提,我这儿这两张纸条让你抽,上面分别写着“付工资”“”和“不付工资”,如果你抽到哪一张,我们就按哪一张上写的办,你还是有一半机会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怎样想?(引出“可能”)

2、复习“一定”“可能。”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口袋,提问: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该用哪种词语来描述摸球结果?(一定摸出是红球)

(2)往口袋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从这样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该用哪种词语来描述摸球结果?(可能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黄球)

3、揭题: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1、掷硬币游戏,初步感受可能性。游戏规则。

(1)竖着把硬币放在1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落在杯中每人抛10次。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

(3)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汇总,填好记录表,组内同学共同校对。

(4)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教师统计:思考: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怎样的?先在小组里讨论.

(结论:有正有反,次数差不多)

2、摸球游戏

(1)猜测

出示口袋:口袋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遮住眼睛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多少次?

学生自由猜测。(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从猜测开始的,如歌德巴赫猜想,但有了猜想还要继续验证。数学家陈景润经过验证,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验证

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向知道自己猜测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摸一摸)

游戏规则:1、摸前先把袋中球搅一搅,然后转过脸去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回头看一看,给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这样,大家轮流摸,一共40次。2、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3、摸完后,组长填写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4、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控制好音量,请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

怎样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教师在黑板演示一下。

A、明确分工: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请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组长记录,副组长数次数,其余监督。

B、活动体验:学生分组试验,填写统计表,教师巡回指导

(3)归纳

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实物展示。

红球

黄球

合计红球黄球

次数

提问:统计的结果和我们的猜测差不多吗?我们将各小组结果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学生:摸到可能是红,也可能是黄,次数差不多。

可能红的多一些,也可能黄的多一些。

3、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在篓子里红黄球个数相同的情况下,从篓子里每摸一个球,摸得次数又比较多,那么摸到红黄球的次数是差不多的。这就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说摸到红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结并揭示学法: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

(1)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的结果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好不好?(记录简便,整理迅速),

(2)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填入统计表板书:统计可)见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通过试验和统计得到什么结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用的是什么方法?

小结:猜测----验证----结论

过渡:想不想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做第三个游戏?

五、抛小正方体

教师出示两个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体。

游戏规则:

1、按顺序上抛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时“1”“2”“3”朝上的次数,按这样,大家轮流抛,一共30次。

2、组长指派一人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3、抛完后,组长指派一人填写记录表和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学生体验。填写表格

朝上的数字123

次数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4页主题图及第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统计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及初步判断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游戏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个盒、扑克牌、各种颜色的球若干个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猜牌游戏。

(展示一张7和一张8,洗牌后抽出一张)请同学们猜猜抽出的这一张牌是什么?

师:为什么意见不一样呢?这张牌有几种可能?(慢慢翻开另一张牌展示一下)现在能告诉老师,刚才抽出的这一张牌是什么吗?为什么?

2.小结展题

师:刚才的第一次猜牌因为不能肯定它是7还是8,所以结果有两种可能,(板书:可能),当老师已经展示另一张牌是7,所以刚才抽出的这一张牌一定是8,而不可能是7。(板书:一定、不可能)“可能”、“一定”、“不可能”是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三种情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请学生打开课本)

二、合作研究,探索新知。

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1)(屏幕出示主题图)引入:元旦快到了,我们班要筹备开一个元旦庆祝会,会上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大家说说自己喜欢表演什么节目呢?

师:同学们喜欢表演的节目真多,我们就分成唱歌、跳舞、讲故事和其他四种节目类型吧。怎样确定由谁表演哪一种节目呢?请同学们观察第104页主题图后说一说方法。

(2)感知不确定事件。

讨论交流:如果用抽签的方法,每人抽一次,你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

师小结:用抽签的方法,每位同学抽到的节目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有四种可能的结果。

(3)感知确定性事件。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每位同学表演的节目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呢?(表演自选节目)

小结:每位同学能表演自己一定喜欢的节目是一件确定的事情,它只有一种结果。1.超级竞猜(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

(1)体验事件的确定性:一定、不可能

师生共玩游戏,拿出一号盒。学生摇动盒子,随便抽出一个球,教师猜。(再揭示老师猜对的原因:盒里全是绿球。)还能抽出其它颜色的球吗?

得出结论:因为盒子里全是绿球,所以抽出的一定是绿球,不可能是其它颜色的球。

学生从二号盒里摸出绿球抽奖(指几人摸都不中,引导猜想:二号盒里根本没有绿球。)

得出结论:因为盒子里根本没有绿球,所以不可能抽出绿球。

师小结:当我们完全确定抽出来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就要用一定、不可能来作判断。(板书:完全确定)

(2)体验事件的不确定性:可能

师:既然这个盒子里不可能抽出绿球,那么同学们就不可能中奖,觉得这样的抽奖有意思吗?怎么解决?(把1号盒的绿球放进去)

师摇动,请学生上台抽,抽之前问:他从里面抽出一个球就一定能中奖吗?为什么?

小结:现在2号盒里有绿色、蓝色、黄色、红色三种颜色的球,那么,我们摸到的球就有四种可能,能确定每次摸出球的颜色吗?(板书:不能确定)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运气了。(学生抽,实际体验)

(3)可能性的综合体验。

小组讨论,学习例1。

2.小小判官(联系生活,内化提高)

(1)小组学习例2,再选题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要求:个人思考,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2)练习二十四第1题。

3.看书质疑。

三.活用知识,点拨深化。

1.你说我说大家说。

刚才我们大家都学会了用这么多词来表达活动中的各种情况,实际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说生活里的事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其他同学给你评价评价,比谁想得又快又多。(小组交流)

师:现在,谁能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

2.聪明小画家

师:今天这么高兴,老师准备在我们班上办一个画展,请看要求,小组合作,涂好了把它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吧!比比哪个小组涂得又快又好!

(学生涂好了展示,全班评价)

3.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猜猜他(她)是谁?老师每提示一次,学生就可以猜一次。

4.游戏总结,选出冠军小组。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感觉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个游戏?有什么收获吗?

再过两个星期我们学校要举行校运会了,你们觉得我们班会赢吗?

赢得比赛是我们大家的希望,但是,比赛结果并不会随着我们的情感、意志而转移,我们可能会赢,也可能会输。结果究竟如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