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的“长城和运河”课文分析的教案(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能参照课文中的图画,运用课后练习4提供的词语写话。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在朗读、背诵训练中,抓住关键词语了解景物特征,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能参照课文中的图画,根据提供的词语进行写话练习。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练习4。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同学们,通过二年级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古代三个伟大的工程:故宫、长城、大运河。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二课就是《长城和运河》,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城或运河的情况呢?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
让我们一起跟着文中的“我”先去看看长城吧!(出示图片)
谁来结合课文讲讲你对长城的印象。
“蜿蜒”和“曲折”有什么区别?
2、指导学生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
(注意要突出景象的奇异)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里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你觉得长城怎样?(奇异、了不起、罕见……)
5、引读“东起山海关……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为什么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名读最后两行,这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7、指导朗读。(一开始是惊喜,接着是赞美,最后是敬佩和自豪)
(1)、自由读。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评议。
(3)、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谁来说说这又是一番怎样的奇异景象?
3、观察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音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 )比成( ),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之处,你能说说吗?
4、引读“北起首都北京……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这些“奇迹”是谁创造的呢?
5、指导朗读。
谁来说说这一部分和前一部分的区别?
同座位互读,互相纠正。
指名读,评议。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搭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搭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张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 ) 曲qū( ) 折shé( )
hánɡ( ) qǔ( ) zhé( )
zhē( )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人民的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创造
(五、)我的教学反思: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6
《长城和运河》教学素材
长城途经几个省?【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长城经过内蒙古,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新疆。
嘉峪关在甘肃省,山海关在河北省。是嘉峪关不是嘉屿关,而且是在甘肃省,河北辽宁相临,万里长城怎么可能只跨两个省。
山海关在河北省与辽宁省交界处,属秦皇岛市管辖,所以应该属于河北省。
我们今天所说的长城是指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经山西-陕西-宁夏,西至甘肃嘉峪关),因其修建年代较近,保存较完整,所以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长城的形象。但实际上长城远不止这些,自秦以来,历朝历代曾修建了很多各种长度和形式的“长城”,但大多因为年代久远,缺乏保护,甚至有些是因为其本身修建的就不是很牢固(比如一些外围的土长城),时至今日已经大多消失了。
历代长城之最:最北的长城是东起内蒙古,穿俄国,西至蒙古国的金长城;最南的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平顶山市-南阳市一带的楚方城;最东的是东起辽宁省与朝鲜接壤的丹东市的明长城和九连城的燕、秦、汉长城;最西的是东起内蒙古西至新疆库尔勒市的汉长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历史上的三大名城玉门关,阳关,敦煌就在这段长城的中部,甘肃与新疆交界处。)
/user1/wxy%ce%e2%d0%a1%d1%e0/archives//150072.html
《长城和运河》课文教学反思
当我和同学们朗诵起《长城和运河》的时候,作为教师-----中华民族的儿女,一种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升。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迹,绵长秀丽的京杭大运河创造了中华民族交通运输历史的辉煌。听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我怎能不感到心潮澎湃。也许我的这种体会触动了在座的学生的心,他们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微笑。不言而喻,这首诗的朗诵,学生一定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带着激情品位文字,带着激情体会诗意,教学的目的完成的的确较为顺利,一看,离下课还有短短的两分钟。那就再来丰富一下孩子的阅历,了解一下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吧!
于是,我顺势诱导:同学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多么的勤劳,多么的富有智慧啊。他们不但筑起了雄伟的万里长城,还开挖了浩大的大运河工程,你们还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哪些伟大的历史工程?”刚脱口。我就暗自思忖:问题可能有点难度,学生会不会回答不出来
谁知道,一只只高高举起的手出乎我意料,接下来的回答更让我瞠目结舌。什么故宫、圆明园、墩煌莫高窟……有关的典型例子应有尽有,个别同学还把“埃及金字塔”等外国古代建筑和“东方明珠”、“润扬大桥”等中国的现代建筑也搬进了今天的课堂。我本想简单否定,但转念一想,这不是个拓展课外知识的极佳时机吗?接着,我就耐给学生讲明了各类建筑的区别,并又补充介绍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始皇兵马俑”等诸多中华民族历史建筑奇迹,学生们一个个听得啧啧称赞……
虽然最终稍微有点拖了课堂,可与原先的设计比起来,我对这个意外的结束设计感觉更满意。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
一、导入1
1、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像巨龙,这是长城;一条从北到南,像绸带,这是京杭运河,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搜集的信息
1、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2、在地图上,我们看长城和运河只是一段线条,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长城和运河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自学课文。(出示要求)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3)思考:
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的诗篇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绸带 中华民族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 这首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长城,第二部分写的是运河。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四、精读课文,感受长城外在特点与内在精神
1、赏词析句体会“奇异”的外在表现——雄奇英姿: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请画出有关词语。◆(出示1-6句)
奇异: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板书)
(1)看图理解上述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妙之处。
巨龙:用了形象的比喻写出长城的长。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穿行:与“横卧”一词比较。长城像长龙一样自西向东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写出了长城的矫健与壮丽,赋予长城以动感。
(2)这些词语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绵延万里 曲折起伏 雄奇壮观
(3)选用文中和补充的词语说一段话表现长城的特点。
(4)朗读体会“奇异”的外在表现——雄奇英姿:是啊,长城雄姿英发,宏伟壮丽,你看他——(引读4句话)
2、描述体会“奇异”的内在含义——“不朽的诗篇”:
(1)在“我”眼里,令人感到奇异的不仅仅是长城的雄姿,更是因为他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出示拓展内容,思考:你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会有怎样的表现?(惊叹、高歌)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惊叹。(教师引读前两句,学生跟读后四句)
(2)在这里说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的诗篇呢?
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
历代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因此后来长城就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同心同德的象征,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 有成语“众志成城” 和国歌中的“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说得就是这种精神;有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说得就是这种文化。长城不朽的是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同心同德的凝聚力啊!
让我们用诵读来弘扬这种精神 。齐读第一部分,突出“不朽”。
3、比较体会设问表达作用: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
(◆出示:下面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一种表达方式呢?)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以设问的方式,激起读者的思考,突出本文的中心,表达内心的情感)
敬佩并自豪地朗读最后两句诗。
五、总结学法,指导自学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学习第一部分的经过,我们通过什么方法体会长城“雄奇壮观”的外在特点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抓住中心词“奇异”,通过看图想象、朗读体会、资料拓展等方式。)
五、布置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四字词语写一段表现长城外形特点的句子
例:长城真是雄伟壮观啊!他绵延万里,曲折起伏,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内容和方式。(抓住“奇异”一词体会运河的外在特点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1、在作者的眼里,运河是怎样的?画出有关词语。
2、读读有关句子想想运河的样子。
3、观看图片 ,体会词语含义。
4、阅读补充材料,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三、小组学习1-2。
讨论交流1-2
1、指读有关描写运河样子的语句。要求通过朗读表现出你对内容的理解。
四、小组学习3
◆观看图片,思考: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讨论交流3:
(1)扁扁的,狭长的。全长1747千米自北向南流经四省二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2)柔:水波流动;
(3)有光泽:闪光的绸带,水清澈而闪着银光。这是银光闪闪,如果是早晨,太阳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闪闪)
拓展积累:在汉语言中,有很多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还有很多词,读一读这些词:
银光闪闪(abcc):
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如果说长城给你的印象是雄伟壮观,那么运河给你的印象呢?(清秀柔和)
指导读诗句3-4。
五、小组学习4
◆出示阅读资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方便了。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实现南北的运输流通。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至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还要长。
我们现在的京杭大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他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能借用诗中的词句来表达吗?
讨论交流4: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创造了人间的又一个奇迹。“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祖先们这种创造力的高度概括。我们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创造力,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们神六载人的成功,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指导朗读诗歌5-8
小结:是啊,这清秀柔美的运河就是一首动人的诗篇。
◆齐读小诗:
运河美是动人的,千余年来,运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运河美是动人的,是时间浓缩着美,是风雨凝聚着美,是文化沉积着美;
运河的美是动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创造的美,是灵动的美。
指导自豪地读诗的第二部分
六、总结升华
长城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
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齐读诗歌
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部分。
2、看图上几个四字词语写一段关于运河的话。
3、搜集资料: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板书2 长城 和 运河
奇异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穿行 像绸带飘落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雄奇壮观) (清秀柔和)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申华民族的勤劳智慧。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
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描述了观察的鲜活的图?阂环?嬉炀跋螅?托脑媚俊4司?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课文录音,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 动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市 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课后反思:
长城和运河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愧疚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经典作业设计案例第一单元作业设计总目标1、掌握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会用“流连忘返”造句。2、初步学习设问句。3、初步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事物写具体写生动。4、初步学习围绕中心句,对一处景物进行具体描写。5、结合课文《庐山的云雾》,掌握8个表示世间万物十分复杂,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四组成语。6、了解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背诵简称歌,并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7、通过口语交际聊聊春节,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8、背诵《夏日田园杂兴》。9、通过诵读《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1课《长城和运河》作业设计目标1、掌握本课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初步学习设问句。3、初步学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事物写具体写生动。4、通过诵读《长城和运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照样子写句子。例: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是哪个好孩子把教室打扫得这么干净?是我们的班长王小华。2、是什么时候刮台风的?是昨天夜晚。学生初步知道设问句的句式,以及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填空。1、京杭大运河是指从__到浙江杭州的古代运河。2、京广铁路是指从__到__的铁路。3、这台晚会是由江、浙、沪三地联手举办的。江指__,浙指__,沪指__。帮助学生记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上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并将课文语言内化,同时也允许学生在练笔时加入自己观察插图的内容以及课外了解到的知识。(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观察文中京杭大运河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绸带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奇迹 连一连。战国 兵马俑 敦煌 汉 墓秦代 颐和园 北京 莫高窟明代 都江堰 徐州 园 林清代 明孝陵 苏州 故 宫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祖先所创造的诸多伟大业绩,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仿照课文,请你来为京广铁路写一首赞美诗。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巨龙穿行在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起_________,南到_________,京广铁路谱写了______________。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聪慧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了解京广铁路,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的伟大,同时学习诗歌体进行练笔。(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仿照课文写一段。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祖先所创造的诸多伟大业绩,同时学习诗歌体进行练笔。(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鸿雁感言:
诸校是个真思考的人。所以,且不论课的成败,先搬过来品评一番,想来不会介意。第一课时三大板块,十分钟一个导入,够牛,正像干国祥等人后来评论的一样,纯属多余。第二板块诵读不足二十分钟,第三板块识字十余分钟。看来,诸校首先关注的并不是文章体裁:诗歌是不是该上出诗情来?但是,抛开遗憾不提,拿开学第一课开刀,恐怕读贴的你我未必就有这份勇气,而课后评点与改进意见更显金贵,彰显出这是一场不讲价的研讨——教学中,我们需要这样的研讨(拒绝好好先生的研讨)。
题记:
感谢诸向阳校长的自告奋勇,并提供了一个极有探讨价值的案例。这毫无疑问是新教育有效教学研究旅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堂课,也是新教育小学有效教学范式的第一块基石。
若没有这样的勇气与课堂,我们就无从接近真理。
上午第一节,8:35,三(9)班教室,与陈金铭和三年级语文老师一起听诸向阳校长的《长城和运河》一课,这是新教育小学每日对课堂进行观议思活动的开始。
课前,学生们或在各自的座位上,或者跑到朋友那边,玩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我们在课堂上极难看到的光彩。把这种迷人的光彩,保留、延伸到我们的课堂上,在求知的过程中让学生容光焕发,这正是我们理想,但事实上,我们目前远未能够达到。这并非是口号与一时冲动所能够完成的重任,而阻拦它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专业素养还不够理想,更主要的是因为我们的种种“见障”时时妨碍着我们突破自己的旧皮肤。
我坐在教室的前侧,选定第一排两个学生,女生 ,我在笔记中记作a,男生 ,我在笔记中记作b。
我问a,预习做过了吗?做在哪里?——因为我看到他们的课本,都是干净得一笔未染,而且也没有预习笔记本。
a回答:预习过了,老师就叫我们读……
我在前天与昨天晚上,一直在思考预习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确信的一点是,模糊的,不能检测的预习,既在知识习得上会低效,而且还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精确与检测,这可以视为预习的两大要点。
当然,这是开学第一课,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书本刚刚发下去,老师刚刚开始备课,可能大家都没充分的时间,来考虑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铃声响起。
诸校长先让同学们背诵了一下冰心的诗《繁星》: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然后在老师一小段诗意与激qing的讲述后,师生们正式开始了《长城与运河》的旅行。课文如下:
第一环节中,诸校长在打开书本之前的问题与口头练习有:
说一处我们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
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说说长城,说说长城的样子;
说说运河,说说运河的样子;
逐一出示长城和运河教学挂图,说说图上的长城和运河;
至此,大约用了十分钟。这是第一板块,可以视为一个比较长的“导入”。
有学生在描述长城与运河时,用到了“巨龙”与“绸带”的比喻。
在全过程中,我观察的学生除听同学在回答外,只有一处个体活动,a对b说,(挂图中的长城与运河)太小了。这时候,老师的问题是:运河是什么样子的。
诸校长用“那么诗人笔下的长城与运河,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来过渡教学,引导学生打开书本,进行第二板块,重点在朗读的教学。
先学生自读两遍。a声音极小,b出声。
然后诸校长逐段抽一个学生检查朗读,读第一段的学生读得错误百出,诸校长引导学生对其指正,此生读第一段共三遍,近五分钟。但a与b皆成为漠不关心的看客。
第二段朗读一遍即过。
然后,诸校长再让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问:
两节诗,哪一节写长城,哪一节写运河?
两个学生作了回答,但事实上,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答案,而且诗句中有明确的词语。这本不是一个问题。老师的本意或在后面一个问题:
标题中的运河与长城可不可以换过来?
不过,这个问题也没什么真正的挑战与明确的意图。
此后,学生再读课文。
至此,课堂进行到近三十分钟。也就是说,第二个板块朗读,计用时近20分钟。
最后的十来分钟时间,老师让同学们放下书,用课文中的八个生字(除“朽”字外),再配上字形相近的另外八个字,要求辨字组词。
a抄全部题目后再组词;b直接组词。b完成速度比a要快,用时约六七分钟,但质量较a略低。关键是“蜿蜒”的“蜒”,理解为“蜻蜓”的“蜓”,但仍然写作“蜒”,——这是因为小黑板上面有范字,只是第四笔竖折分成了两笔来写。另外有一个词语组错。
我看到两个人完成后无事可做,就建议他们交换作业进行批改,a帮b批出了两处错误并对他指出了。
最后一两分钟,诸校长着重讲了“蜒”字,抽学生组了四个词,但另外的字的书写及理解,以及组词的正确性,已经来不及更细致地检查。
综观课堂,共分第一板块特殊导入10分钟,老师的本意是为第二教时的内容服务的;第二板块课文朗读近20分钟;第三板块生字教学10分钟有余。
课后,上课和听课的九位老师聚在我办公室,进行了相当直率、深入的讨论,形成了诸多教学上的共识。
对诸校长此课,大家的改进意见如下:
第一个“导入”环节10分钟可以整个删除;
第二个朗读课文环节用时20分钟,但基本在同一个层面的朗读,应该有明确朗读的技法、朗读知识点的指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方向明确的提升性朗读练习,譬如节奏与重音的训练。可以同学间、小组内互读。
第三个环节辨字组词是最为紧扣目标,且较为有效的。但可以在小组内的互批上建立更为严谨的程序,加强反馈。同时,对某些生字还应该加以重点教学。
至于或删除或改进后的课堂,在扎扎实实完成字、词、朗读的教学后,还能省出来的时间,则可进行“贴切的比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也可以与朗读结合起来进行。
对诸校长课堂上对一个学生三次重复读第一段并进行指导,共耗时近五分钟,大家认为,根据课堂观察,这时候其他同学处于一种漠不关心的状态,也就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最佳的处理办法是直接给予评价并采取课后措施:“你的预习太不扎实,今天读得太差,明天傍晚到我那里来背出课文。”而不能让其他同学作太长时间的坐等与观望。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此课教学上的具体建议:
一、在生字中,除必讲易错字外,每次可伺机讲规律性的字及有特殊意义的字,譬如这次可重点讲讲“族”字,以及同一部首下的“旗”字一族:旗、旌、旗、旃、施、旄……
“族”这个字,由“旗帜+箭矢”构成,表示同一旗帜之后的用武器保卫自己、猎取猎物的共同体,即氏族、家庭、民族。对我们今天而言,这面旗就是五星红旗,而矢,则包括坦克、军舰、导弹甚至核弹在内的一切武器。
而对“蜒”这样特殊的易错字,建议可以用填空来强调,如:“蜒”这个字共有___画,第四画是___。
二、在让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时,可问“为什么要让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二段”?其实这背后大有讲究,因为第一段是群山上的长城,用巨龙来比喻,比较雄壮;第二段是平原上的运河,是水,用丝绸来比喻,相对而言比较“柔软”。这一问,事实上也就将朗读技巧,比喻的贴切,都蕴含于其中了。
三、本课的核心知识能力目标可设定在两个:依据格式仿写,理解并运用贴切的比喻。比喻可以在朗读时结合着讲,仿写应该放在第二课时完成,二者需要在仿写中结合。
比喻的贴切可以在上面建议二的基础上,讨论可否将“巨龙”与“绸带”二者互换,并在仿写中进一步体现。
仿写,则是注意诗歌的“重复”特点,以及题材(主题)与比喻的准确性。即:
1. 仿写在这里事实上是续写第三段,续写时,开头与结尾的四句诗是原封不动抄写的。要跟学生讲明,这是诗歌的重复,以加强一种韵律感,即一唱三叹。
2. 在仿写的题材上,要注意既不能用自然景观,如三峡;也不能用国外的人类奇迹,如金字塔;还不能用现代的建筑,如明珠塔。但这些不应该建立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可以设置一个题目,让学生在若干题材中选择,学生的错误选择,正好是探讨的基础。譬如,可出示“金字塔、九寨沟、莫高窟、乐山大佛、黄河壶口瀑布、东方明珠塔、故宫、美国自由女神像、秦始皇兵马俑”等词语,让学生说说准备挑哪一个来续写,在辨析之后,再开始续写。续写时,要提醒注意比喻的贴切。
3. 仿写可以按照以下的格式来“填写”: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谱写了_______诗篇。
是谁创造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四、因为宝应正处于京杭大运河边,所以,可布置一道特殊的课外作业: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查阅京杭大运河的相关资料(可在教室作资料展),利用星期天时间让爸爸妈妈陪伴,与同学家庭结伴游玩运河。写下“运河记”。
在教学框架上,大家达成以下共识:
一、预习环节一定要继续加强,预习什么并如何预习,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明确,学生要能够“动手做”,课堂内要能够进行检测反馈评估——尤其是要利用小组内的检测评估流水线。
二、三年级及以上学生,预习的主要目的已不再是能在课堂上把这篇课文学得更好,而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独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与习惯,最终在五六年级达到一个人能完成全部学习目标。
三、每一个板块,应该清楚紧扣哪一个知识点;落实的程度如何,要有一定的个体学生训练量,及必要的检测评估反馈。
四、个体学生的训练量,仍然极容易甚至最容易在教学中被忽略。也就是说,我们教学框架中的右手栏,大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意义所在。
还有一些关于教学的建议及技巧:
一、三人小组要形成常规性的学习小组,要建立小组的检测评估流水线,可依据学生知识高下,分为a、b、c三人,最优秀的a居中,批阅较差的c,c批阅b,b批阅a。各自在完成任务后,自动地无声地将练习本交到批的那位同学桌边,自己静静打开书本,在自己完成并获得应批阅的那位同学的练习本后,自动用规定的方式进行批阅。在此过程中,甚至不必要任何声音——除需要讨论的题目之外。
二、每个学期要让学生准备一个“错误本”,对一切练习中的错误,要将题目抄在这个“错误本”上。但不要做出答案,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考,而且在复习时能够持久起到作用。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3、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收集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一)直接导入:
这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板书《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二)有感情朗读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读诗歌。
2、[出示导纲一]生齐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3、教读难点诗句。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合作互动
4、展示评价(生读生评价,分男生、女生个人小组齐读分读)
出示朗读展示评价标准
姿势端正大方
声音清楚洪亮
重音明显突出
节奏停顿合理
呼吸配合协调
手势添加自然
语气语调得当
感情表达充分
(三)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出示导纲二对照图片理解诗句,学生总结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教师板书。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1、自读有关资料,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读出民族自豪感,读出爱国热情。)
2、你还明白哪些人间奇迹你想对中华民族祖先说些什么
三、导学归纳: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1、长城的特点是:
运河的特点是:
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雄伟壮丽运河:秀丽动人民族:自豪骄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
(出示填空:万里长城_________。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运河”比作“绸带”,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大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溃ǎ┣qū折shé()
hán溃ǎqǔ()zhé()
zhē()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