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使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例如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生产和生活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是学生学习物理所必备的基础。而生活中人们认为这两种测量是最简单的测量,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习惯于靠感觉去判断,很难精确,甚至有时会出错。本节重点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时间的测量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探究、分析归纳、迁移能力,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节知识点学生在小学就有所接触,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容易掌握。 但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课本首先给出了两幅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从而引出使用测量工具或仪器进行测量的必要性。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可能很少经历过,课堂上要及时纠正学生平时生活经验中的一些误区:眼见不一定是真的,眼睛也会骗自己;测量结果往往漏写单位等。另外,长度的测量中要求估读,而这一内容在学生已往的经验中是空白,这也是学生不容易搞懂的,也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刻度尺、秒表,会使用它们测量,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 知道测量有误差,知道减少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地测量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使用工具测长度、时间和记录结果,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识刻度尺和表表;

(2). 测量工具的正确测量和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测量,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误差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问题导入:

用眼睛观察课本第10页的两幅图,在第一幅图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第二幅图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问题:

(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

(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

推进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

自学课本第十页到十一页,与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相比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 km=1 000 m=103 m 1 dm=0.1 m=10-1m

1 cm=0.01 m=10- 2 m 1 mm=0.001 =10-3 m

1 μm=0.000 001 m=10-6 m 1 nm=0.000 000 001 m=10- 9 m

知识拓展:

阅读课本第11页“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 s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m;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

〈二〉、长度的测量

1. 认识长度测量工具: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1)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2)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3. 刻度尺的使用

(1).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②它的量程是多少?

③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2).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学生活动: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 放、读、记”。

①.选准: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②.放好: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将刻度尺立起,使有刻度线的一侧贴近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的刻度线作为测量起点,测量结果应该等于末端读出的刻度值减去测量起点的刻度值。

③.读对: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垂直;除读出分度值以上各位(即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即估读值)。

④.记全: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

〈三〉、时间的测量

提出问题:

你知道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总结:

(1)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

(2)计时工具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分组实验:

①.练习停表的使用:如何开启、停止、归零;如何读数。

②.用停表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归纳总结:机械秒表的外形如下图所示。

①.机械停表表盘:

分钟盘:中间小盘,量程15min,整数分钟之间有半分钟刻度线;

秒钟盘:外边的大盘,范围两个,分别是0~30s、30~60s;

秒钟盘范围确定:分钟盘指针超过半刻度时就读30~60s的秒钟盘,没有超过半刻度时读0~30s的秒钟盘。

②.读数:分钟盘示数+秒钟盘示数,不估读。

③.启动与停止:

A为启动、暂停按钮,B为归零按钮。使用机械停表前首先要上好发条,按下归零按钮,使两针指在“0”处,再按动启动、暂停按钮开始计时,计时结束时,又按动启动、暂停按钮,这时停止计时,最后读出时间值。

〈四〉、误差

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教师讲解: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作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交流讨论: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归纳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 *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知识反馈:让学生完成本节随堂练习,检查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巡回辅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两种测量,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正确读数中的估读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另外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物体的长度进,有一部分学生还有一定的困难。这还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时间来加强和巩固。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3、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测量,提高估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学会一些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⑴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

⑵领会积累法和以直代曲法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劣估测长度和时间。

教学关键

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交流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圆规、秒表、量筒、量杯、水、金属块。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学过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几个实际的测量问题,比如能否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和课本P14图1-23曲线的长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新授

1、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⑴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刻度尺测出一张纸有多厚?

生交流回答,师总结:

纸张的厚度:h1=h/n

提醒学生注意:h是一摞纸的厚度

n是纸张的张数,而不是页数。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1: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

拟定测量方案和步骤

交流测量结果。

师总结。指出测量方法

⑴用刻度尺测量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_____________mm;

⑵查出课本中纸的张数为______________张;

⑶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求得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__mm。(多媒体出示)

累积法: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变得可直接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便得到微小量,这种方法叫“累积法”

⑵教师提出问题:测量课本P14图1-23曲线的长度?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总结。指出测量方法:

“以直代曲法”:用圆规

“滚轮法”。用硬币或圆环(实用于长曲线)

“化曲为直法”:用细软的棉线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2测量曲线的长度。

拟定测量方案和步骤(以直代曲法)

学生两人一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2、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提出问题:立方体、长方体、球形等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算出来,那么对一个任意形状的物体,怎样测量它的体积呢?

问题1:如何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教师提示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展示量筒和量杯实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刻度的不同。

讲解:量筒的刻度线分布均匀,量杯的刻度线分布不均匀。

指出:使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媒体展示)

问题2:如何用量筒测出金属块的体积?

生讨论交流,师分析总结

教育学生要爱护仪器。

3、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要准确地测量长度和时间,都要用到测量工具,假如你身边什么工具都没有,你能否对长度、时间进行一些估测?

⑴长度的估测。

①先请同学们合作,测出你的手的中指的长度是多少?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是多少?一拃的长度是多少?走一步路的距离是多少?

②先用眼睛估测课桌的长度,再用你身体上的“尺”粗测,最后用刻度尺测定,看看这三个结果之间相差多少?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

讲解:要提高眼睛的估测能力,就要对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有具体的印象,同时要多进行估测练习。

⑵时间的估测。

通过上节课对脉搏的测量,大家已经知道自己脉博跳动一次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它作为“表”估测时间。

师生共同活动:教师用停表测出一段时间,同时让学生用身上的“表”估测这段时间。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

(由学生自己小结,老师归纳)

【作业】

1、怎样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写出你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2、课本P17第1、2、3题。

【板书设计】

1、测量纸张的厚度:

2、测量曲线的长度。

3、测量液体的体积

4、测量固体的体积

5、估测长度

6、估测时间

【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到三个活动,有两个重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单位换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实要想讲透,学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础。基于此考虑,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讲了长度单位的换算。过程是循序渐进,首先从单位台阶入手,要求用科学计数法逐步找到其中规律,然后过度到稍微复杂些的换算。方法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即意义并用乘法写下来,指出单位换算的原则是等量代换,用特殊记号如颜色的区别让学生慢慢理解其换算过程。接着马上练习,并请学生板书,当场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课后作业看,个别学生依然存在些问题,如单位漏写、错写等。另外,在时间单位的换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于多少小时”这样的问题还是会给学生带来些麻烦。

第二个重点处理了刻度尺的使用。学生有基础,反而给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很多学生不以为然。我尝试了一下几种处理方法。一、利用五分钟时间自学并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再指出数据的不科学性,给学生以震撼。这种方法虽然能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但是由于活动时间在前,加上人数众多,很耽误时间,课堂效率不高。二、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学使用方法并对比插图找出你认为的关键词,并尝试理解其意思,若有疑问可以小组内讨论,讨论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解决。然后学生回答找到的关键词,并板书到黑板。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此项任务。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关键词的意义,解决疑难问题,如“分度值是什么、为什么要估读等”。接着练习读数,学生批判对错,并找出原因。再留五分钟时间进行活动测量。这种方法目的性更强,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教学效果要相对好一些。即使这样,学生的数据依然会出现问题,如“单位多此一举,没有估读等”。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篇3

课题:1.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能力目标: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计时工具: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中,同学们一起讨论了运动的快慢,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生]通过比较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师]如何知道物体速度的大小呢?

[生]通过测量运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经过的路程来测量速度。

[师]时间和路程用什么测量,如何测量呢?

二、新课教学

[生]用表来测时间,用尺子来测长度。

1、时间的测量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了解的表都有哪些?你认为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一样吗?

[生]现在的表的种类很多,如钟表、手表、怀表、小闹钟等。

[生]也可将表分为石英表、机械表、电子表等。

[师]大家都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他们的分类标准不一样,但是都可以。

[生]手表、钟表、闹钟都是平时生活中计时用的。还有一种表是在运动会上跑步计时时才用的。叫秒表或停表。

[师]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表分成儿童用的卡通表、盲人用的盲人表和成人用的各种表:按照安装位置的不同,还能将表分成吊钟、座钟、落地钟等等。同学们说可以吗?

[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表实在是太多了,不论将它们分成多少种、划为多少类,它们都是现代人的计时工具。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古代还没有表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

[生]我认为是用太阳或影子计时的。因为我见过老家农村的老奶奶决定干活或做饭都不看表,而是看“日头”或看院子里墙的影子。古代人没有表,可能和她们一样。

[生]古代人用“燃香”来计时,我听老人们说过“一炷香的功夫”,指的就是烧完一根香的时间。在古装电视剧里也看见过用“火”计时间。

[生]我认为古代人是用时辰来计时的。

[生]我在书上看到过古代有水钟。可以用流水来计时。

[生]网上说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日晷,是埃及人最先使用的。

[师]同学们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猜到的,说出了这么多种古代人可能的计时方法。不论对不对,你们都是最棒的。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资料片。

[投影]

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

[师]看了上面的内容,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生]计时器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

[生]我们今天用的表也是从古至今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今天的计时器。“表”。大家都会用吗?想不想试一试呢?

(教师将课前准备的闹钟、停表等发给同学,也可以让同学们使用自己的手表)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上的表测量自己写10个字用多少时间,然后介绍你的测量方法。

[生]我是用自己的手表测量的。在写字前看看是几点了,写完后再看是几点几分,前后两次时间的差,就是我写10个字所用的时间。

[生]我用小闹钟测量时间,方法和前一位同学相同。

[师]哪些同学是用停表测量的,会用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

[生]我知道怎么用。停表有两种,和书上图11.3-2中的一样,一种是机械停表,一种是电子停表。机械停表上有两个按钮,按下中间较大的按钮,表开始走,再按一下表停,表针停在某一位置上,再按下旁边的小按钮,指针就会回到零;大表盘上还有一个小表盘,大表盘上指针转一圈,小表盘上的指针就转过一小格,表示1分。使用前应让两个表针都指零。开始写字的同时按一下中间按钮,写完字的同时再按一下,从表中指引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写10个字所用的时间了。

[生]电子停表的使用和机械停表的使用基本相同,但我认为电子停表读数更简单。使用机械停表时,如果测量的时间超过1min,则需要从小表盘上读出多少分钟,再从大表盘上读出多少秒。而使用电子停表时,直接读出显示的时间即可。

[师]大家认为他们讲得清楚吗?老师认为他们非常棒。现在请拿着停表的同学和拿着手表及闹钟的同学互相交换,将刚才写过的10个字按相同的速度再重写一次,测量经过的时间,和第一次测量的时间比较。

[生]我发现按相同的速度写同样的字用停表测出的时间比用手表测出的时间短。

[生]我觉得用停表测出的时间较准。用停表测量时可以用左手操作停表,和写字同时开始,同时结束。而用手表测时要先看了表再写字,写完后再看表,所以测出的时间长,并且手表不停走动,也不容易记准时间。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比较,一定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径赛场上和实验中测时间一般用停表的道理。

[生]使用停表测一段时间间隔操作方便也更准确。

[师]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中拿着的表再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课后放学或上学的路上用脉搏估算需要的时间并和用表测量出来的时间进行比较,看看相差多少,差得多不多。

(同学们认真测自己的脉搏,教室内非常安静)

[师]同学们刚才在测脉搏的时候,拿着钟表或机械停表的同学,一定听到了表的“滴答”声,是什么东西使钟表滴答响呢?请看下面内容。

[投影]

滴答响的时钟

[师]看了上面的内容,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也一定会做一个摆,怎么做呢?

[生]用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小重物就能做成一个摆。

(教师利用长约1米的塑料捆扎绳,下端系一把小锁头向同学们展示。教师将细线和另一端系在铁架上,拉开一个小角度,铁锁便摆动起来)

[师]类似这样的装置叫单摆。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表测量这个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看怎样才能测得更准确。

(学生进行测量,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

[生]如果单测一个来回,有时很大,有时很小,肯定不准确。可以多测几个来回然后求出摆动一个来回所用时间就能更准确。

[生]我觉得可以几个人同时测一个来回,将几个人测出的结果平均,也能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些。

[师]同学们能认真思考是非常好的习惯。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测量、讨论,找出最好的方案。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小学学过的时间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小时(h)、分(min)、秒(s)。

[师]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秒是怎么规定的呢?请同学们阅读。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活动建议】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反思第4 篇

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会进行8以为的看图列式计算。

准备:

1、确定场地,绳子、圈、尺子等测量工具若干。

2、笔、纸人手一份。

3、算式操作单。

过程:

1、目测物体的远近:游戏"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幼儿按教师指定方向走,如走向滑滑梯、跷跷板等,听到停止信号,幼儿立定。

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远近。

3、幼儿在次测量并进行记录。启发幼儿相互验证远近。

4、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测量同一物体,发现测量工具与测得数据之间的关系。

5、看图列8以内的算式。

(1)看图列加法算式。

(2)看图列减法算式。

(3)教师提供其他操作单,供幼儿练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