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荷花淀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丝还连着。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解题: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迹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新颖          1.淀:浅浅的湖泊

美丽          2.荷花淀: 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

提挈          3.歼灭鬼子的伏击战在这里发生

荷花淀  4.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年轻可爱的抗日战士(铜墙铁壁、哨兵、荷花变成了人),象征年轻美丽的

寓意            抗日妇女

深刻          5.荷花是美的,预示了作品轻松、优美的基调,对抗日群众寓有赞颂之意

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情节结构: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1.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3.组织起来(85自然段)

本文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 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 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 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憙拑

第二课时

总结写作特点:

一、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二、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

如: “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这里,把打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三、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

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高品格。

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

巧: 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

这段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对情节发展起作用。

中心思想: 本文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1]

高一课文《荷花淀》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鉴赏并领悟此“诗体小说”的诗情画意之美,特别是人物的情操美,并以此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置疑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任务:

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和特色

教学步骤: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说〈荷花淀〉。(板书课题)小说与诗歌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而〈荷花淀〉却有“诗体小说”之称。此该作何解?

答:虽为小说却具有诗情画意之美。本节课的任务就是鉴赏本文是怎样表现这种诗情画意之美的。

一:整体把握内容

1、解题:荷花淀长满或生长着荷花的湖。听到这个名字让我们想起了什么?

答:朱自清的〈菏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菏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紧扣月色写菏塘。

2、本文是怎样荷花淀的景色之美的?

月夜:“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菏叶荷花香,

晌午:“万里无云”“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不知几亩大小”“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菏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水面有野鸭,水下有大鱼(秋天)芦花飘飞苇叶黄运用简练、优美、生动、像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来描绘,显得诗意盎然。

3、让人想起了什么?(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

4、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面临着什么?日本鬼子来侵犯

5、当地的人们是怎样做的?

水生(男人):报名参军,保家为国。

女人:承担家务,勤劳能干,我不拦你,深明大义。

父亲(老人):我不拦你,支持革命。

四个青年妇女:藕断丝连,冒险探夫温柔多情。

“假如敌人追上,就跳到水里去死”

“打仗有什么出奇?”坚贞勇敢

怕丈夫小看不甘落后

成立队伍,学会了射击,来回警戒,配合子弟兵作战提高觉悟,迅速成长

6、他们为什么能这样?

答:抗日根据地人民在党的教育下思想觉悟高,深明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二、重点研讨:

1、主要人物写谁?女人。

2、怎样描写的?有点有面。

点水生女人(典型)

面四个青年妇女

3、她们长得怎样?没有写。

4、抓住什么来描写的?人物的'语言。

5、集中表现在何处?表现了什么?

水生夫妻话别在爱情与家国情之间牺牲小家的幸福,投身革命或支持革命的事业中

女人们探夫未遇途中依恋丈夫,坚贞勇敢

伏击战胜利之后不怕打仗,不甘落后,为反抗鬼子入侵享有和平的生活,而成立队伍,在战争中迅速成长,由依恋丈夫的农妇成长为配合子弟兵作战的女战士。

6、同是劳动妇女,从语言描写中可看出她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7、为什么重点写女人?在旧社会,劳动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解放到什麽程度,常常是我们衡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尺度和标准,因此,着重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思想行为,描写她们怎样一步步地站起来参加革命和社会斗争,对于反映解放区人民的斗争生活,反映革命战争在人民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变化,都是很有意义的。连最没有地位、最受压迫、觉悟较低的妇女也起来了,那么,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难道还会远吗?

三、布置作业:将祥林嫂与水生嫂的性格命运做比较写篇文学评论。

课文《荷花淀》教案 篇3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教学设想:

《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誉为“诗体小说”。相对于主题美、情节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我打算通过朗读、品味人物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把握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的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0年7月,荷花飘香的季节,以“诗体小说”独步现代文坛的孙犁老人离我们而去了,他虽然去了,但他写的《荷花淀》在中国文学的长廊中至今仍散发着幽幽的清香,万万千千的中学生在这清香中低吟、沉醉,时时升起感情的旋律。今天就让我们撑一艘心灵的小船,向荷花淀深处漫溯,去观赏一下如诗如画的白洋淀风光,去认识几位淳朴、机智、多情的青年妇女,看一看她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丈夫的痴情、对祖国的爱以及她们身上洋溢着的那种蓬勃的人性之美。

二、目标定向:

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能列举几部印象深刻的,并能说出它们的主人公吗?《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人物,有多把钥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今天我们应该动用哪一把呢?——语言。

三、朗读品味夫妻话别的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

四、读商议探夫、归途说笑两个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五、结束语:

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感谢孙犁,给我们送来了这样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荷花淀的女人们,让我们感受了人情人性的纯美,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

六、课外作业:(个性化研读题)

1、《荷花淀》除了语言美、情感美、人物美外,景物美、细节美也很突出,望细读品赏,写一篇读写笔记:评《荷花淀》中景物美或细节美。

2、课后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其创作风格(“荷花淀派”)。

高一课文《荷花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

2、分析水生嫂的性格特点。

3、分析小说的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4、分析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家都喜欢看战争题材的小说或影视作品,如:《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那么这些作品有那些共同特点呢?学生回答:……我给大家归纳一下:第一、作品中往往塑造了英雄形象,他们要么是机智、勇敢的战士,要么是运筹帷幄的将军。第二、作家在描写战争时,往往不惜笔墨叙写硝烟弥漫、尸陈荒野的景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别于以上风格的战斗作品,那就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学生浏览课文,要求大家为这三个小片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三、研读课文

请大家默读课文,在默读过程中,要求大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并从中挑选一个来进行研究。(前后桌可以作为一个小组)

1、小说的环境描写;

2、水生嫂的性格;

3、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四、鉴赏课文

(一)、小说的环境描写

1、找出环境描写的有关句段,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文章是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一提到战争,我们脑海中便不觉闪现出断壁残垣、烈火硝烟、血污泪痕。

主要的环境描写有三处,以第一处为例:

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芦苇、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充满了诗情画意,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宁静,而这些氛围,正烘托了水生嫂勤劳、善良、温顺、淳朴的形象。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3)段。

(二)、水生嫂的性格

1、本文的环境描写与众不同,本文人物的刻画更是栩栩如生。

学生自由谈谈水生嫂的性格。

师总结:白洋淀妇女的代表人物——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温柔、体贴,又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特点——深明大义、坚贞勇敢。

2、让水生嫂用另外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的是另一种个性: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儿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三)、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1、“逆境造就人才”,因此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促使人的思想性格成长成熟。

师总结:以水生嫂为例,她也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这时候,她的心里还没有多大变化,仍是贤妻良母型的思维,对丈夫更是习惯性的顺从。

由探望丈夫开始,她的心理起了变化,亲身感受战争,使她对丈夫从事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来,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她的思想性格也得到了一个大飞跃。

2、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提问:试以水生嫂和祥林嫂为例,说说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师明确: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祥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同。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五、归纳主题

学生对对联:

贤惠体贴夫妻之情深

坚贞勇敢家国之爱浓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对话,要求:

a、围绕一个话题;

b、对话不少于四人;

c、字数不少于200字。

2、阅读《语文读本》(第四册)上茹志鹃:《百合花》

七、结束语

在百花群中,荷花以它独特的清纯、淡雅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文中所表现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仿佛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也正是有着无数个像水生嫂、水生这样甘愿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我们的抗日战争才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荷花淀教案 篇5

教案

教学基本要求

一、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育点

◇ 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 体会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2)能力训练点

◇分角色精彩地朗读对话

◇分析、体会几处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描写

◇欣赏优美的景物描写

(3)德育渗透点

◇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领会小说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重点与难点 :体味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

三、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本文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

◇由课文描写战争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即小说诗化)引出“白洋淀派”。

二、 整体阅读指导

◇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水生?水生嫂?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 刻画人物方法?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

三、 语段赏析

◇简洁朴素的对话描写

1、当水生告诉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军,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平和的语气中透出她的温和、顺从、贤惠,其中有一丝嗔怪,更有一份理解与支持,不满意的口气表达了满意的心情。)

2、当水生说家里的事靠她多做些了,她鼻子有些酸,但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没有豪言壮语,却深明大义,家里的重担自己挑,全力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同时对水生的理解、体贴感到心慰。)

3、分角色研读以下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体味含蓄而又委婉的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听说她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1、当水生说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作品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因为关心丈夫,全神贯注听着,才不留心而被划破;参军去部队,本是意料之中,“明天”就走,又在意料之外,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她克制依恋之情,坚强自若。细腻、丰富的感情全由这一个简单的细节而显露。)

2、学生分析下面细节描写作用,并比较与一般战争小说的区别。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叶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

在打捞战利品时,战士们“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1、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这哪里是写战争?分明是诗的语言,抒情浓郁,诗意盎然,引人入胜,作者把劳动场面完全诗化了、美化了。是的,作者把一场战争完全诗化了!这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2、学生寻找类似景物描写的语段,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培养鉴赏能力。

3、讨论文中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铺垫情节展开,增添文章诗意。)

四、人物与主题

讨论并分析

◇一群农村青年妇女形象的代表——水生嫂形象(勤劳、纯朴、温顺、善良,深明大义,勇敢自强。)

◇小说表现的主题: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

五、总结与引申

◇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无姓名、无肖像——虚化

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

◇孙犁作品的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白洋淀派代表)。他的作品追求散文式格调,追求诗歌般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诗意和浪漫气息,正如茅盾所说:“用谈笑风生态度去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体味其战争小说的视角与《荷花淀》的区别。

《荷花淀》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鉴赏并领悟此“诗体小说”的诗情画意之美,特别是人物的情操美,并以此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置疑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任务:

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和特色

教学步骤: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说〈荷花淀〉。(板书课题)小说与诗歌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而〈荷花淀〉却有“诗体小说”之称。此该作何解?

答:虽为小说却具有诗情画意之美。本节课的任务就是鉴赏本文是怎样表现这种诗情画意之美的。

一:整体把握内容

1、解题:荷花淀长满或生长着荷花的湖。听到这个名字让我们想起了什么?

答:朱自清的〈菏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菏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紧扣月色写菏塘。

2、本文是怎样荷花淀的景色之美的?

月夜:“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菏叶荷花香,

晌午:“万里无云”“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不知几亩大小”“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菏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水面有野鸭,水下有大鱼(秋天)芦花飘飞苇叶黄运用简练、优美、生动、像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来描绘,显得诗意盎然。

3、让人想起了什么?(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

4、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面临着什么?日本鬼子来侵犯

5、当地的人们是怎样做的?

水生(男人):报名参军,保家为国。

女人:承担家务,勤劳能干,我不拦你,深明大义。

父亲(老人):我不拦你,支持革命。

四个青年妇女:藕断丝连,冒险探夫温柔多情。

“假如敌人追上,就跳到水里去死”

“打仗有什么出奇?”坚贞勇敢

怕丈夫小看不甘落后

成立队伍,学会了射击,来回警戒,配合子弟兵作战提高觉悟,迅速成长

6、他们为什么能这样?

答:抗日根据地人民在党的教育下思想觉悟高,深明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二、重点研讨:

1、主要人物写谁?女人。

2、怎样描写的?有点有面。

点水生女人(典型)

面四个青年妇女

3、她们长得怎样?没有写。

4、抓住什么来描写的?人物的语言。

5、集中表现在何处?表现了什么?

水生夫妻话别在爱情与家国情之间牺牲小家的幸福,投身革命或支持革命的事业中

女人们探夫未遇途中依恋丈夫,坚贞勇敢

伏击战胜利之后不怕打仗,不甘落后,为反抗鬼子入侵享有和平的生活,而成立队伍,在战争中迅速成长,由依恋丈夫的农妇成长为配合子弟兵作战的女战士。

6、同是劳动妇女,从语言描写中可看出她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重点鉴赏34页到35页的人物对话:

或聪明婉曲或憨朴率直或沉稳持重或忸怩羞涩。

7、为什么重点写女人?在旧社会,劳动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解放到什麽程度,常常是我们衡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尺度和标准,因此,着重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思想行为,描写她们怎样一步步地站起来参加革命和社会斗争,对于反映解放区人民的斗争生活,反映革命战争在人民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变化,都是很有意义的。连最没有地位、最受压迫、觉悟较低的妇女也起来了,那么,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难道还会远吗?

三、布置作业:将祥林嫂与水生嫂的性格命运做比较写篇文学评论。

荷花淀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三、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四、重点探讨。

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示: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讨论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4.概括“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l)介绍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2)学生回答“思考与练习”一。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3)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五、布置作业 :

1.课后完成“思考与练习”四。

2.情景作文,要求突出对话的个性化。试围绕谈理想或其他话题写一段对话。

板书:

课文检测题

一、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自个性特点:

A.机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稳重谨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三、指出以下各句带点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4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注:以上练习中括号里和横线的文字是参考答案。

[1]

高一课文《荷花淀》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品味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体味人物对话

教学重点

1.景语和情语。

2.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1.散文式的格调。

2.诗歌般的意境。

教学方法

研读、品味、思考

教学过程

一、品味语言

小说语言质朴、明丽、流畅、耐人寻味。要着重品味人物的对话描写。可以“话别”一席话为例。这段对话,妻子察言观色,紧问不放,丈夫支支吾吾,闪烁其词;一个机敏多情,一个憨厚纯朴,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又是爱家爱国,深明大义。另外还有五个青年妇女商量探亲的对话,寻夫时的说笑,脱险后的一番议论,都各具特色,写出了白洋淀儿女特有的风貌,将人物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值得玩味。

二、讨论文章中的几个问题

①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有许多英雄题材可以写,为什么偏偏要写一组普通的农村妇女?

提示: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妇女的情感更加细腻、更加丰富;妇女尚且如此,何况武装起来的'男人?……

②为什么这组妇女连姓名都没有?

提示: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低下,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出嫁的女子就归属于丈夫家,以丈夫的名字称呼她,如“水生嫂”。他们只管家务,侍候老人孩子,织布、纺纱,还要参加一定的劳动,她们辛勤地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比较起来,她们的生活闭塞、观念陈旧、眼界短浅、相对比较自私……可是就连社会地位极低、观念陈旧的妇女们都勇敢地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国的抗日战争怎么能不胜利呢?

③塑造这组群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提示:主要是通过动作性很强、抒情性很强的对话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

④结尾写妇女们的哪些变化?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妇女们从思念亲人,探望亲人,到遭遇敌人,亲眼看到子弟兵们与敌人的斗争,她们深受教育和鼓舞,进而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这正是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真实写照。

三、把握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特色。

孙犁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他是用散文诗的语言在写小说,他善于营造诗一般的意境。如开头描写水生嫂编席子的场面,那语言简洁、动听、优美。学习时要注意思考,这一段描写有哪些作用。

四、作业:生活中有很多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描述。选择大家熟悉的一个或几个景点,尝试着做诗意化的描写。

课文《荷花淀》教案 篇9

从学生写的续文看,有关水生参军的,学生写得较拘谨,展不开,而有关归途遇敌的,则一般写得生动有趣,有的还挥洒自如,出奇见新,这说明前一个猜读点不如第二个选得好。学生们对青年夫妇间的感情关系体验和了解不深,写起来自然受到限制。这说明猜读续写点必须选择恰当,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第四步对照原文,寻找差距。续文完成后还要拿来和原文对照,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原文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典范文章,学生写的续文自然和它存在着种种差距,找出这些差距,在以后作文时加以改进,这样就可使作文水平提高一步。学生说这种对照,标准具体,目的明确,效果好。通过对照有的学生认识到把水生嫂一开始就写得很完美或很落后都不合乎作品实际,不能显现水生嫂由普通农村妇女到游击战士的成长过程;有的学生则发现自己有关归途遇敌续文的种种漏洞和破绽。总之通过对照,学生看到原作的精妙之处,作者的良苦用心。从阅读的角度说,这对照阅读已具鉴赏的性质了。当然在对照中学生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自己的写作实力,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猜读续写的优点是:

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紧密结合。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读和写不易结合紧密,读是读,写是写,形成两张皮。而在猜读续写活动中,读的目的是写,读孕育写,带动写;写是读的继续和深化,写促进了读,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读始,以写续,又以读(对照)结,读写读就是猜读续写的全过程。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说,读,是感受别人的形象思维成果(局部),又是自己形象思维的触发点以及进一步展开的起点,而写则是自己形象思维成果的外化。

二、提高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都能达到这样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体会,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要教了吗?叶老在这里强调了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而猜读续写正有助于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能引导学生进入叶老所说的那种境界。

整个猜读续写活动都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的,他们认真深入地自读课文片断,既理解其字面意,明示信息,又把握其言外意、隐含信息。他们还理出头绪,抓住线索,构思续文,还对照原文,加工修改。他们自历其力,自致其知,坚持下去,便自有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了。

三、激活思维,开发智力。

由于在猜读续写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创造愿望能得到满足,他们的形象思维被激活。依靠形象思维,他们筛选积累在头脑里的素材;依靠形象思维,他们续接曲折生动的故事;依靠形象思维,他们塑造、修改人物形象总之,在形象思维的参与下,各种猜测,构思方案纷至沓来,难以自己;各种创造性的情节、对话以及细节不时闪现,出奇见新。学生感到续写了一次作文,思维似乎活多了,脑子似乎聪明多了,续写锻炼了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产生了精美的续文。

当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不可截然分开的,猜读续写虽然主要依靠形象思维,但并不排斥逻辑思维,相反地,它还需要逻辑思维的参与,而就事说理式文章的续写则主要靠逻辑思维的作用。

续写要受到原文内容的限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任何语言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决不等于一个一个字的总和,而是还多点什么。(吕叔湘)语言这种增值现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对原文的不同理解,发挥想象,调动自己直接、间接的经验,构思出各具特色的续文来。

猜读续写和仿写不同,仿写侧重在仿,用的是求同思维,让学生在求同中增长写作才干。

猜读续写和改写也不同,改写侧重在改,用的是求异思维,让学生在求异中提高写作能力。

而猜读续写侧重在猜,既用求同思维,又用求异思维,思路和原文可能接近,也可能大相径庭。

猜读续写的方法还适用于课外阅读和写作。

【附录】学生续写文章两篇

《荷花淀》猜读续写练习

女人沉默了,尽管她不停地忙着编席子,而编出的席子却糙得不像出自她的手。

我知道,水生打破了僵局,这下可苦了你了。可是我作为队长,理当带个头。如果谁都不去打鬼子,那乡亲们可怎么活呀!

听着丈夫的话,女人心里乱成了一团麻。这些道理,她都懂;可真要是让他走了,年事已高的老人,乳臭未干的孩子,一切只有她一个人承担了。再说,这兵荒马乱的,真有个三长两短她不敢再想下去,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水生忙解释道:别担心,过不了多久,打走了鬼子,我就回来了。你不想见到我戴着大红花胜利归来吗?

又是一阵沉默,女人渐渐清醒了许多,她深知丈夫此举的必要。于是,她擦了擦泪水,抬起头坚定地说:你去吧,家里一切有我。你去打鬼子,别为我们担心。

水生会心地笑了,他知道她会同意的。

小船拼命向前摇。可奇怪的是日本大船并没追赶他们,而是径直向东去了。小船停下来,女人们都在纳闷。水生嫂似乎想起了什么,怔了怔,慢慢地说:我看见船头上那个穿日本服的怎么竟有些像水生。妹子,这怎么可能。是你太想水生兄弟了吧?张猛子的女人说。船上的人都笑了。水生嫂沉默了一会儿,脸绷得紧紧的:一定是他,我不会看错的,莫非他嫂子你可别这么想,水生哥不是那种人。不行,我一定要弄明白!

小船又摇了起来,向东,顺着大船去的方向。不一会儿,大船的轮廓渐渐现了出来。它正停泊在一个小码头上,是同口。水生嫂心里咯噔一下。最近,这里鬼子活动频繁,一队伪兵正在岩上修筑岗楼。日本人想在这儿建据点。

小船钻进了芦苇,借着芦苇的掩护,女人们上了岩。水生嫂对大家说:小心,这里伪兵多,咱们可别让他们撞着。大伙儿都点了点头。于是她们沿着草丛向前走。闪过一棵大杨树,就望见了敌人的岗楼,已经快修好了,周围约三十多个伪兵正忙忙碌碌,旁边还停着五辆运土石的马车,十几名老乡正在卸车。哎,看,那几个日本兵在那儿!马林的女人用手一指。只见那几个日本兵正在和一名伪军官说话。那军官又是点头,又是哈腰。走,我们过去看看。水生嫂招呼大家。她们顺着树丛爬了过去。

呀,真是水生。水生嫂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子。咦,那不是猛子吗?还有马林、二虎子。女人们一下子糊涂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时候,水生他们几个已经在伪军军官的陪同下进了岗楼,又过了一会儿,突然,砰,砰!岗楼里响起了枪声。说时迟,那时快,正在卸车的老乡扔下砖石,从车上拿出枪,立刻枪声大作。周围的伪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逃命要紧,抱着脑袋四处逃散。

正乱间,水生几个从岗楼里冲了出来,一边跑,一边把日本帽抓了下来,狠狠地甩在地上,并冲着那几个老乡模样的人喊:卧倒!只听轰的一声,岗楼被炸塌了。水生兴奋地一边挥着拳头,一边领着其他人向后撤,女人们终于明白了。水生嫂忍不住冲出去,抱住了水生。水生愣了一下,但立刻抓起她的手,快走!

水生已经为这事冲水生嫂吼过好几次,水生嫂也自己检讨了。但水生嫂的心里却想:我的水生真是好样的。

一次成功地让学生改编电影的尝试

语文素质教育典型个案

蒋玉军

《荷花淀》是中国现代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体现了孙犁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的风格,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本。笔者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为了教出自读课文的特色,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将它改编成电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大家平时很喜欢看电影看电视,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把《荷花淀》改编成电影怎么样?

学生(齐声):好!(学生兴奋,小声议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师:要把课文改编成电影,我们首先得熟悉一下本文写的几个主要情节片断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我这两个问题,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现在请同学说说。

生(1):本文主要叙述了三个典型场景,一是夫妻话别,这是故事的开端,二是探夫遇敌,这是故事的发展,三是助夫杀敌,这是故事的高潮。作家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善良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和祖国勇敢战斗的精神。

师:回答正确。现在我们就开始改编电影,哪位同学先说?

(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

生(2):影片一开始可这样安排:月亮朗照下的镜头出现一农家小院,一个青年妇女在聚精会神地编席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忽然,镜头瞄准笼起的一层薄薄透明雾气的水面,带出了新鲜的荷花(停顿)下边我改编不了啦。

(学生笑了)

师:这位同学开头编得很好,想象力很丰富,谁接着说下去?

生(3):这时,应将镜头推近荷花荷叶,用特技将荷花开放的情景拍出来,这时屏幕上出现几个行书大字:荷花淀。(学生鼓掌)

生(4):(自动站起)这几个大字应是白色的。

师:为什么?

生(4):荷花是粉红色的,荷叶是绿色的,水面是清澈的,再加白字,更醒目一些。

师:这位同学还懂得色彩的搭配,很好。我们接着改编。

(同学们更加活跃)

生(5):镜头一转,院子门被打开了,很晚,一个男人叫水生的回家了。

师:他的服饰如何处理?

生(5):他头戴着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板。他轻手轻脚的踏进了家门。

(学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的鼓掌是对这位同学的赞赏,他改编得很好,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电影艺术家。(学生笑)下面该改编哪个情节了?

生(齐声):夫妻话别。

师:请同学们继续往下改编。

生(7):(主动站起)这时应穿插几句画外音,不然的话,跟上面的镜头连起来让人看不明白。

师:很好,你还知道画外音这个词,请你导导看?

生(7):就是将游击组到区上开会的情况简介一下,用叙述人语言处理。

师:这个画外音实质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起,很有必要。

生(8):水生嫂抬头笑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应轻声轻语,充满关切。(学生笑)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8)模仿了一下,引起了热烈的鼓掌。

生(9):这里应精选三位演员,一位扮演水生,一位扮演水生嫂,一位扮演水生的爹。

师:好,请你选出四位同学扮演一下好吗?

注:生(9)选出了四位演员,分角色到讲台表演,引起了强烈反响。

生(10):刚才那个水生嫂扮演得不够自然。

师:为什么?

生(10):她的手指被苇眉子划破是心灵震动的外在的表现,这个动作很小,应很隐蔽,她想掩饰自己的心态,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女性,想借这一动作平息自己起伏的心绪。她不希望丈夫看到自己软弱的表现,显示了其坚强的性格,刚才她吮的动作太夸张,过于做作了,而且被水生发现了。

师:水生,你看见没有?

扮演水生的学生:看见了。

(同学大笑,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师:那位同学对于这一段故事情节理解得很透,好,请继续。

学生(11):镜头一转,转到了几个女人探夫遇敌这里。应重点刻画五位女人探夫前的可爱的对话。应体现第一个女人的机智伶俐,第二个爽朗率真,第三个女人水生嫂的稳重与成熟,第四个女人的快人快语,第五个女人的忸怩含蓄的特点。要精心选择演员。

师:好,就请你导一下这一情节,好吗?

注:这位同学精选了五位女生,分别扮演这五个角色,非常成功。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课堂气氛这时达到高潮。

生(11):在遇敌这一场景中,应重点突出她们探夫未遇、扫兴而归、不料遇敌的紧张场景,拼命地跑,无意中将敌人引入了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战士们的伏击圈。当她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响后,妇女们齐翻身跳到水里。

生(12):应重点突出她的矫健勇敢的身姿。

师:为什么?

生(12):她们已经成长为革命的后备军,这也是助夫杀敌这一情节的主要基础。

(同学们鼓掌)

师:下面战斗结束后,他们开始捞战利品,下面应重点描写什么细节?

生(13):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的船上后,女人也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来,又丢过去的细节描写,应把镜头拉近,重点刻画。

师:为何?

生(13):因这能渲染胜利后欢乐的气氛,表现了夫妻间相亲相爱略带幽默的情感。

师:不错,这种紧张的战斗场景与生活细节的揉合能使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

师:拍电影常常把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跨度的镜头剪辑组合起来,使其前后连贯。例如前一镜头是一双小鞋,后一镜头是一双大鞋,表示孩子已长大。再如前一画面是上海,后一画面是北京,表示主人从上海到了北京,这种手法叫蒙太奇。

生(14):我认为用这一手法再叙述又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她们一个个在冰船上警戒,敌人围剿大苇塘时,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于芦苇里。

师:这位同学用了蒙太奇手法,很好。结尾怎样改编呢?

生(15):老师,我看就安排水生的部队胜利归来的场景吧。

生(16):我反对。这样的结尾太俗气,太不含蓄了。

师:那你如何做?

生(16):我看应特写荷花,那一排排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粉色的荷花高高挺出来,她们是哨兵,她们是铜墙铁壁。

(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赞许了这个高明的结尾设计。那你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学生(16):这种结尾可以使影片首尾响应,结构浑然一体,二是隐喻抗日根据地人民已经成长起来,三是表现反战主题,四是紧扣影片的名字荷花淀。

(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主动站起)

师:今天这节课上得很好,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下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