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都少不了教师在背后默默编写教案。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教案编写才是好的教学教案吗?这次为您整理了教学设计包括哪些方面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课题假如(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适当的情感定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理解文本,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仿写创作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显示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
设计意图
1、激发兴趣: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巧妙的着眼点(神笔)激趣,带动思维,激情入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2、培养语感: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科的个性,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本,加强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运用,通过诵读、联想、评价,感受深刻的文本内涵。
3、拓展文本:在深入研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点,设计了适宜的句、段训练,师生共同进出课文意境,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有机整合与拓展,更提升了情感的感染与熏陶。
预设目标教学环节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抓住“神笔”一词,激活学生思维,引发浓厚兴味。
1、揭题《假如》,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假如”这个词语的?
2、师:课文中的作者想象自己如果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会干什么事。你觉得马良的神笔是一枝怎样的笔?
3、出示图片与小诗:马良爱心大,神笔手中拿,看谁要帮助,他就画画画。
1、学生谈理解。
2、学生畅谈:这枝笔画的画能变成真的,帮助穷苦人的笔,惩治坏人的笔……
3、学生读一读。
二、感悟课文,朗读积累创设一个师生思维直接交流的情境,将文本直观地呈现课堂当中,让一切来的那么自然。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1、师:谁需要帮助,马良就会用这枝神笔画出他最需要的东西。那课文中谁需要帮助呢?
2、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体现小树、小鸟和西西需要帮助的句子。
3、自读自悟,各自准备班上汇报。:提示:当我读到()的时候,我()。
4、集体感悟,指导诗中相应句子的朗读。l感受小树的困难。(1)、抓住“寒冷、缩着、叹息”这些词体会小树的冷。(2)、谈到“叹息”时想象小树当时会说些什么?(3)、指导朗读最后两行诗句。
l感受鸟妈妈和小鸟的困难。(1)、抓住“苦苦、哭泣”体会小鸟的饥饿。(2)、学学哭泣的样子,想象小鸟一边小声地哭,一边还说着什么?请演一演、说一说。(3)、抓住“遥远”一词体会。联系诗句“遥知不是雪”或“遥看瀑布挂前川”理解“遥”的意思。表扬学生能把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4)、朗读最后三行诗,突出重点词。
l整合一、二两节(1)、同学们,北风中的小树,饥饿的小鸟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2)、文中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为小树画了(),为小鸟画了()。(3)、指名读读填进去的短语,突出“红红的”与“许多”。(4)、小树有了红红的太阳,小鸟有了许多好吃的谷粒,会多么开心啊!请小朋友读读1、2两节,试着读出他们得到帮助后喜悦的心情。
l学习第三节(1)、同学们,还记得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西西需要帮助吗?是不是这句?教师故意丢掉“只”字再让学生读。(2)、学生提出少了“只”字,讨论少了“只”字要不要紧。(3)、此时西西最想要的是什么?一双好腿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平常,可是在西西眼里却是那么珍贵。正当西西非常苦恼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腿终于能动起来了,他会怎样?(体会由沉重到兴奋的变化)你能让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西西的这份欣喜吗?朗读全段。当你读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最兴奋,请你再读读。
5、朗读全文,背诵全文。(1)、教师配乐范读。(2)师:同学们,多么感人的诗啊,请大家学着老师的样,有感情地读读全文,有能力的还可以选几节背一背。(3)巩固全文。1、学生回顾课文,口答。2、学生划出、并指名汇报体现他们需要帮助的句子。3、学生反复读读这几句话,围绕提示在书上作简单批注。4、学生根据提示中的句式畅谈各自的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理解、整合课文内容,同时能有感情朗读。指名说说。指名填空,练读括号中的短语,突出这些事物的特点。通过师生评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两节。。学生通过争论,从“只”字中感悟西西的那份无奈。指名朗读第三节,重点读好最后两行。5、(1)、静静地听教师的范读,用心去感受诗中内容。(2)、学生自由练读全文,指名自由读、背喜欢的段落。(3)、全班配乐朗读。
三、仿写创造。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朗读这首诗,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产生那么多新的“假如”,学生在创作中表达出他们的向往和追求。给人类朋友、动物朋友、植物朋友……需要帮助的人画什么。
作业纸:1、学生仿写。2、交流、汇报。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不错!你们不仅诗写得好,还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课后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写的诗,贴到墙上,让大家都来读读、背背。1、学生独立完成或与同学合作完成。2、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成果,师生评价,特别优秀的读读、背背。
教学目标
1、认识有关天气的字词,学会7个新生字。
2、巩固汉字书写规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积累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巩固汉字书写规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谈话导入:今天的天气是怎么样的,谁来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我们经常还会听到“天气预报”,那里边经常都会怎么来形容天气呢?(学生讨论汇报)
2、学生自由拼读书中的词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语。请大家打开课本11页。
3、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字。
5、交流识字方法。
6、游戏开火车读,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7、拓展:你还能说出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语吗?
二、书写提示
写字:白、回、国
1、请学生认一认这三个字,并仔细观察字的收写占位。
2、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3、学生做好书写准备,自由尝试书写。
4、展评。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美丽的春天吗?(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来学习积累一些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学生打开书本,小组内自由读。
3、检查认读情况。小老师带读,批名读,开火车读。
4、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词,并描述一下词中所描述的美景。
5、全班汇报。
6、再读词语,记住词语,说话训练。
四、小结
说说自己在语文园地里的收获。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
1.导入课文。
2.解题。
二、初读课文
提出阅读要求:
1.把不理解的词语抄出来。
2.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把它们写在课文旁边。
3.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
读后请同学们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小结:本课主要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目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作者联想到木材和社会主义建设关系,联想到林场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思考:“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读出感情的变化。
四、总结
五、作业
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了林海。
(板书:林海)
2.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写了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以及作者的联想等几个内容。并且学习了第1小节。第1小节写了什么内容呢?
(板书:大兴安岭 亲切、舒服)
3.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和联想的部分。首先,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
(板书:景色、联想)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生快速地阅读第2小节,问: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岭)
2.生默读第2小节,问:哪一句写了作者看到“岭”?
3.理解“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句子。
⑴ “疾驶”什么意思? “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什么?
⑵找出“看不完”的句子,“看不厌”的句子。并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板书:多、温柔)
4.指导朗读“多”“温柔”的句子。(板书;喜爱)
5.过渡:课文第2小节,作者描述了岭“多”“温柔”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我们是这样学习的:
⑴找出第2小节景物(岭)及其(多)(温柔)特点的句子。
⑵品读(多)(温柔)特点的句子。
⑶体会文中(喜爱)的感情。
出示幻灯片:
学法:①找出重点词句;
②品读重点句子;
③体会文中感情。
三、学习第3~5小节
师:出示图片,配乐范读第3~5节,生看图欣赏。
师:生轻声读第3~5小节,把句、段读通顺、流利,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1.学习第3、4小节。
⑴默读第3、4小节,问: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林)
⑵品读第3小节:
①理解“目之所及”的意思。(板书:绿)
②理解第3句,弄清两对反义词的用法。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比赛读)
⑶品读第4小节:
①写了哪些林?(板书:如海)
②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并体会2个反问句的用法。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引读)
⑷过渡:课文第3、4小节,作者描述了林之大──“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中有波浪──“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林中有浪花──“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可见,林之大之美,只有“海”才能与之相比。我们是运用这种方法学习的:找出重点词句, 品读重点句子 体会文中感情。
2.自学第5小节:
⑴品读“多”“美丽”的句子。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花鞋。
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女生读)
⑷过渡:这里,我们和作者主要欣赏了兴安岭“林”“花”的特点,作者写的非常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有感情读一读3~5小节。并根据老师提示选择一小节背一背。
3.指导背诵:
⑴学生练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作者深入林中欣赏了岭、林、花,这么诱人的景色怎么不令作者浮想联翩呢?
四、学习6、7小节
师:快速阅读6、7小节,用横线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1.学习第6小节:
⑴指名生说。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空洞”什么意思? “并不空洞”呢?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板书:建设)
2.学习第七小节:
⑴指名生说。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国安邦”“邦”什么意思?“兴国安邦”呢?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板书:兴国安邦)
⑶过渡:同学们,作者描述兴安岭真美!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感受感受大兴安岭的美!
五、学生练说,体会感情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运用“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的方法,理解了兴安岭景物特点和作者联想的内容。仔细的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作者把满腔喜爱之情蕴含在文字的字里行间,写得生动、形象。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林海
岭 温柔
林 绿
花 美
【教学目的】
1、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的尾巴的再生的特点等有关科学常识,并受到文明礼貌教育。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课文提供的知识和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出示“壁虎”图。
师: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评: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可以避免生硬地介绍有关知识,然后由壁虎自然引出课题。教学环节的衔接流畅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评: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第1遍读课文:
要求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读准确, 边读边画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2、第2遍读课文:
指名7个学生,一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音读准,尽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读后老师正音。
3、第3遍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师:我们读3遍课文,每遍的要求一样吗?
评: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此处设计的三读课文,各有要求,而且逐步提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的指导。
三、深入学习,读议课文
1、出示图一:
大家先看一看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思考:
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
⑴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学生选第1、2自然段,各自轻声读。
出示活动投影片《小壁虎挣断尾巴》。
读后判断: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① 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
② 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⑵ 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
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评: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是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投影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
2、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⑴ 要求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老师读的语气,体会小壁虎当时的心情,说说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
⑵ 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评:让学生听听,说说,练练,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读书。
3、看图,听第3~5自然段的课文录音:
⑴ 思考:
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附图。
⑵ 用“先……然后……最后……”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
评:结合看图听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并使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4、读议第3~5自然段:
⑴ 学习第3自然段:
① 用引读法让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和叙述顺序。
教师引读:
小壁虎爬到哪?→看见谁?→他怎么说?→对方怎么回答?
② 学生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十分有礼貌。
┌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引导学生体会加上“氨“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
评:通过2组对话的比较和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带着情感去朗读,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④ 演示活动投影片:
理解“摇着”、“拨水”并让学生做动作演示。
⑤ 小结:
课文第3段先写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再写小壁虎怎么说,最后写小鱼怎么答。这样就写清了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
评: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⑵ 半扶半放,教学第4自然段:
① 学生自读:
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体会到第4段与第3段写法相似,只是地点变了,借尾巴的对象变了。
② 指名学生用手势做“甩”的动作。
③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老黄牛为什么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④ 师生分角色朗读。
⑶ 以放为主,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
① 学生自学本段:
想一想1、2两句写什么?3、4两句写什么?
② 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本段:
让学生找出说明燕子尾巴作用的词语。
(摆、掌握方向)
③ 让学生做手势,帮助理解“摆”,“掌握方向”的意思。
评:对于叙述顺序相似的3、4、5自然段,教师采用教──扶──放的方法指导,不仅使教学环节避免了重复,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兴趣与能力。
⑷ 总结3、4、5自然段:
让学生把3、4、5自然段连起来朗读,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没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让学生把手当作动物的“尾巴”,演示辨析“冶、“甩”、“摆”三个动词,体会几个词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
评: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理解词语,有很强的直观性,把这几个重点词放在一起,学生自己演示,自己感受,再一次加以领会,效果很好。
6、读议第6、7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要求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说说小壁虎心情起先怎么样,后来怎么样。
⑵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读出从“难过”到“高兴”的心情。
评:通过抓一组反义词,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全概括了,教学环节简洁,又抓住了关键。
⑶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谁来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经过告诉妈妈,想一想该怎样说?
评:这样等于让学生复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告诉”一词的意思。
四、小结全文,课堂练习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填空练习:
⑴ 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⑵ 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⑶ (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⑷ 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 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
评:总结课文,既要归纳课文,又要进行语言训练。
五、知识延伸,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1、阅读短文《有趣的尾巴》了解文中提到的松鼠、啄木鸟、猴子、响尾蛇等动物尾巴的作用。
2、选择上述短文中提到的一种小动物,照书上第3至第5自然段的顺序,说一说小壁虎怎样向这些动物借尾巴。
评:这样训练学生说话,既拓宽了知识面,又依照课文进行成段说话的训练,将增长知识和有条理地说话训练结合起来。(点评:王秀荣)
教育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图形圈和绳子,套环,木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我们现在已经是大班小朋友了,再有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要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所以老师希望大家能够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
师:说到了时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时钟,你们认识时钟上边的指针吗?哪一根针转一圈是一分钟?如果有的钟没有秒针,只有两根针,我们怎么可以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师:你觉得一分钟长吗?有多长?我们请秒针宝宝走一圈,感觉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二、体验: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小结:一分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静静的等一分钟,也是蛮长的。
2、一分钟能做什么?
(1)、你们觉得一分钟能做什么事情?
(2)、大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运动员一分钟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
●跳绳高手一分钟能跳300次。
●电脑打字高手一分钟能打600多个字。
教师小结:你们觉得他们牛吗?为什么?看来,一分钟能做的事情也很多,只要我们抓紧时间来做的话,也是很有收获的。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并记录在记录表中。
(4)幼儿操作。
(5)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儿的报数。)
A、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B、做同样的事情,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四、教师总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早晨入园经常会有迟到的小朋友,现阶段我班幼儿正处于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幼儿园、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充分考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需要。力图在这一重要的过渡期给予幼儿一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萌发对当小学生的向往之情。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首先在活动前我先巩固幼儿对时钟的认识,活动开始我先让幼儿自己交流一分钟有多长,因为幼儿对时钟的分针、时针都认识,所以幼儿在讨论时就非常的积极。时间的长短必须通过比较来感受设计时力求逻辑严密、环节相扣、步步推进。例如,为使幼儿懂得“在拥有同等时间的情况下。抓紧时间者完成的任务就多”我安排了如下环节:一分钟能做些什么事的资料分享—+一分钟做事的操作体验—,一分钟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钟所做相同事的数量比较,等等,使幼儿初步理解了影响单位时间办事效率有多种因素(是否抓紧时间、动作快慢等)。从而引发幼儿思考“做事慢的原因”等问题,帮助他们克服过渡期中的时间运用障碍。
本次活动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认真参与活动,尤其是操作部分孩子们兴趣很高,效果非常好。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3、了解舒伯特生平,拓展欣赏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之王的艺术歌曲魅力。
重点:
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难点:
1、 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那位音乐家:
1、 他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他的创作涉及音乐创作的所有体裁;
3、 他是奥地利人;
4、 他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人世;
5、 他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二、新课:
1、作曲家简介(略)
2、欣赏歌曲《鳟鱼》
思考:
(1)、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
(2)、歌曲的情绪?
(3)、哼唱你喜欢的乐句。
3、简介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的创作背景
4、初听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思考:(1)、歌曲《鳟鱼》的音乐主题在作品中共出现了几次?情绪如何?
? (2)、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5、分段感受(这一部分,采用边听边分析,边听边提问,及小组讨论进行)
(1)、小提琴演奏的主题,给人一种温馨、祥和的感觉,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
(2)、第一变奏钢琴高八度演奏,音色明亮,仿佛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景。
(3)、第三变奏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32分音符急速变奏,给人一种不详之感。
(4)、第四次的变奏,一开始就用了ff的力度,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6、乐理: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变奏手法: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变奏、自由变奏。
乐曲结构:A+A1+A2+A3+A4+A5+A6
7、完整欣赏(观看视频《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8、拓展赏析
(1)、〈小夜曲〉
(2)、〈摇篮曲〉
9、总结:
课文内容分析:
《中国石拱桥》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学情分析:
《中国石拱桥》作为八年级学生初中阶段系统学习说明文的首篇文章,这体现了它的重要性。从纵向看,学生小学已经接触过说明文,掌握了关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等基本的知识,从横向看,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平时写作都以记叙文为主,对说明文的学习和运用还是比较陌生的,并且觉得说明文比较枯燥,那么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会有一定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学定教,创设情境、灵活采用学习方法激发积极性并锻炼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筛选关键信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来介绍说明对象。
2、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概括、筛选信息及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介绍和说明,理解文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来介绍说明对象的写作要点。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教学创意:
《中国石拱桥》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也是初中阶段第一篇说明文。本课的设计思路是:1.通过小组探究、模拟导游等方式在把握本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答互动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理解。2.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到本文的人文情怀。3.通过补写现代石拱桥的典型例子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运用。由课内到课外,由古代到现代,由知识到人文,由学习到实践,希望能以文本阅读为支撑,以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赏桥,了解桥之义
学生活动:(展示各种各样桥的照片)这些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用一句话说说“桥”是什么吗(生交流)
明确:架在河上、陆地上、峡谷上的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就是桥。
二、说桥,领悟桥之理
学生活动:本文约1700多字,请大家用三分钟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再组合文章的关键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②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几乎到处都有,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③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不少石拱桥。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角度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放在初中阶段第一个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
提供以下四个思考角度:
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思考:通过组合关键句已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那其他内容是不是可以删除为什么
②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思考:本文的说明语言准确严谨,但是一些不确定表述,如“大约”“可能”“几乎”等词多次出现,你如何看请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分析。
③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思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能调换先后顺序吗为什么文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④从说明结构的角度思考: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石拱桥》,那么开头两段讲石拱桥的特点是否多余最后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三、游桥,欣赏桥之美
学生活动:这么多例子里面,作者将赵州桥和卢沟桥重点介绍,那么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分成两个导游小组,组员进行如下分工:
①说明图绘制: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或卢沟桥的示意图,在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数据。
②导游词整理:根据课文内容,大体按照以下格式有条理地梳理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导游词,可在书中相应位置批注。
如:历史悠久——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③赵州桥(卢沟桥)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导游词以及自己的合理发挥,有条理、有重点、有详略、有趣味地为大家介绍一座桥。
(两个组分别派代表上来在黑板上边画图边介绍这座桥)
四、布置作业
①请在积累本上完成本课重要字词字音词义的积累。
②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表格。
③文中还有哪些没说全的说明方法请课下批注,并交流。
第二课时
一、比桥,体会桥之情
学生活动:看【积累拓展】五的材料(一),与文中第6—8自然段对比阅读,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明确:《中国桥梁史料》选段集中介绍卢沟桥本身的情况,分桥拱、桥墩、桥面、桥栏等几个部位,列举大量数据与事实,一一介绍。课文则重点介绍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桥栏上的石狮子,也介绍卢沟桥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因为《中国桥梁史料》是部桥梁学的专业著作,所以主要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介绍卢沟桥作为一座重要建筑物的技术细节;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要让普通读者在有限篇幅内比较全面地了解卢沟桥,自然不能过多聚焦技术细节,但又要让读者对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有所了解,所以选择结构特点和最的石狮子作为说明重点。
二、写桥,领略桥之韵
世界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贵州省罗甸县大小井特大桥即将在今年建成,当地人民都非常开心,其中有个同学想把这座桥补写到说明文《中国石拱桥》里,以此告慰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爷爷的在天之灵。在准备写作的过程中,这个同学产生了疑问,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学生活动:看链接资料,想想大小井特大桥适合补写到《中国石拱桥》里吗为什么
补充资料:大小井特大桥资料及图片
【资料一】:大小井特大桥的简介
大小井特大桥始建于2016年6月29日,工期38个月,全长1.5公里,主桥主跨为450米,2018年6月30日横跨在贵州省罗甸县大井河上的大小井特大桥顺利合拢,大小井特大桥是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关键性工程,是世界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全桥共58个吊装节段,节段净吊重达160吨。桥台所在山坡峰顶与河底相对高差约250米。上百吨重的节段被一节一节吊到200多米的高空后再精确移动到位拼结起来合龙。
【资料二】:大小井特大桥的施工环境
(★)作为我国典型的高山峡谷大跨度钢管拱桥和世界同类型桥梁之最,大小井特大桥结构、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大桥拱座施工现场地形陡峭,边坡开挖高度高,开挖方量大,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难度大,拱脚预埋件安装精度要求高。缆索吊机安装施工主塔拼装高度高,主索安装跨度大,施工安全风险高。主拱安装施工拱肋纵向运输距离长,吊装重量大,主拱对接精度、线形及高程控制要求高,主拱悬拼施工时间长,斜拉扣挂施工难度高。山区机制砂C60自密实混凝土技术难度高,混凝土顶升高度高。
同时,大桥本身也将成为当地景区的一道风景线。大小井特大桥建在布依族居住的大小井风景区。景区河水碧绿清澈,两岸古榕参天蔽日,翠竹亭亭玉立,农田阡陌纵横。还有鬼斧神工的溶洞,神秘莫测的天坑。已合龙的大小井特大桥,与景区相互衬托,遥相呼应,成为景区又一道风景线。远处观望大桥,整个大桥犹如一座"天桥"。桥梁建设者们在"空中"修起了"天路",在"天路"上建起"天桥"。
【资料三】:大小井特大桥的修建意义
该桥是贵州本地企业完全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桥。大桥预计2019年8月全部竣工,年底实现通车,通车后从平塘县到罗甸县只需1个小时,比走省道快2个小时,对打通贵州的"断头路",加快黔南地区横向连接运输大通道的形成,加快贵州建设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助推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有着重要意义。
明确:材料选择符合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可以补充进去。
学生活动:试着将大小井特大桥补写进课文里。之后选一篇代表习作集体修改、点评。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取舍链接资料,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进行片段写作,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三、寻桥,领略桥之新
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石拱桥建设的无数奇迹。以茅以升为代表的现代桥梁专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新局面。今天,有“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当代桥梁建设者们,不断开创新的造桥技术、刷新桥梁建设的世界记录,大小井特大桥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还有更多创新的桥梁工程等着我们去了解、介绍和赞颂。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观看纪录片《超级工程2》第二集《中国桥》,搜集2018年中国新建大桥的相关资料,试着再给其中的一类或一座桥写一段说明文字。
一、教学内容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欣赏教学——《同伴进行曲》。
二、教材分析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是一首用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打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作者泰克早年曾在军队中供职,在此期间创作本曲,但乐队队长并不欣赏,还加以嘲讽。后来廉价卖给出版商,演出后却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作者一举成名。乐曲的曲名系以后所加,用以表示对就是军乐队中同伴们给予他的关心和帮助的感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进行曲体裁音乐的强弱、速度、风格特点等知识。
2、聆听《同伴进行曲》,能听辨乐曲的不同乐段,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能边听音乐边进行列队表演和打击乐伴奏。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激发音乐欣赏的兴趣,体会同伴之间的珍贵友谊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听辨乐曲的异同乐段。
2、听音乐进行队列表演和打击乐伴奏。
五、教学准备
纸杯、钢琴、多媒体、哨子、打击乐
六、教学过程
一、杯子节奏游戏
1、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杯子的节奏游戏。请同学们仔细看桌上的六个杯子,胡老师要用击掌的方式,打出一条节奏。你们可以吗?
2、师:看!我的杯子发生了变化。(第一拍为强拍)
再来打一打,但是这次我要加大难度了,请同学们一边拍一边要观察杯子的变化,我的杯子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节奏也要发生变化。(强弱强弱强弱)
3、师:现在的这条节奏若果用强弱来表示的话就是:强弱强弱强弱
4、师:我们就用这样的节奏来为下面的乐曲打一打拍子(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5、师:咦,这段旋律熟悉吗?在什么场合听见过?
6、师: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运动员进行曲》,它的强弱规律就是强弱强弱设计意图:通过杯子节奏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感受进行曲二拍子强弱的特点
二、了解进行曲
1、师: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现一下刚才那首曲子所表现的画面,你觉得哪一幅比较合适?
2、师:对,进行曲就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曲子,通常会出现在阅兵式、运动会、开幕式等比较隆重的场合。
3、师:我要请同学们来给进行曲把一把脉,数一数进行曲每分钟的心跳。拿出你小手,轻轻地拍一拍你的大腿
4、师:进行曲每分钟的心跳是120——130下,速度怎么样,很快,但是却跳得很有节奏。所以进行曲可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播放的,它有很多的讲究。我们来回顾一下进行曲的知识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学习进行曲知识,熟悉A段旋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也有利于知识地更好吸收
三、揭题
1、师:今天,胡老师要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世界上非常著名的进行曲——《同伴进行曲》。首先,请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作者
2、(教师化妆成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作品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教师用第一人称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作者及作品,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作者与小伙伴的友情。
四、聆听乐曲
(一)聆听A段
1、师:今天,泰克先生要带同学们去军队里看一看,学一学本领。听!他的小伙伴们来了!播放A乐段
2、师:我这儿有两种图形,哪一种图形更能表现刚才所听到的音乐。(一种波浪线,一种小圆点)
3、师:小圆点,因为刚才听到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刚健有力,仿佛好像是泰克先生和小伙伴们在队列练习
4、师:我们赶紧看看他们在队列练习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师随音乐做踏步、敬礼、转头的动作,学生仔细观察。
5、师:请你学一学他们的动作。
6、学生跟随老师律动,当音乐发生变化是,仔细观察老师的手势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二)聆听B段
1、师:哦,小伙伴们有点累了,坐下休息一下,听泰克唱支歌吧!教师用B段旋律创编歌词,演唱,学生聆听
2、师:泰克在唱什么?(仿佛在和老朋友回忆以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适合用什么线条?(波浪线,旋律优美,比较抒情,不像之前那么铿锵有力)
3、师:我们也加入吧。用“唻”模唱,注意口型
4、带歌词演唱B段
(三)聆听C段
1、师:我们来听听乐曲的最后一部分,听辨一下,这一乐段和之前我们聆听的哪一乐段相同?是完全相同吗?
2、师:和第一乐段相同,但比第一乐段少一次主题。所以这首曲子的结构是:A+B+A的三段体结构,也叫做复三段体结构
3、师:还记得我们在第一乐段时做的踏步、敬礼、转头的动作吗?我要用另外的东西来替代他们?
4、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你手中的乐器,打一打,想一想,你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和屏幕上的那个图形相似?(响板:实心点串铃:波浪线)
5、师简单讲解乐器的演奏方式:用响板代替踏步,用串铃代替敬礼,用哨子代替转头
6、和着音乐演奏
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聆听的习惯还在不断培养中,教师要运动用律动、模唱、打击乐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使其参与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聆听乐曲中来
(四)完整聆听
师:让我们来一次完整的阅兵仪式吧!
A段:队列演习B段:静静聆听,休息A’段:打击乐
五、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把泰克先生的《同伴进行曲》都聆听完了。最后,泰克先生还有几句话想跟大家说。
2、泰克:同学们,今天真的很高兴认识这么多的小伙伴,你们之间配合的默契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想起了在军队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训练的美好时光。我想送大家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友谊需要热情去灌溉,友谊需要原则去培养,友谊需要谅解去护理。
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你生命中每一段珍贵的友谊!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