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 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二年级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一条边,看这边的另一端指向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读数时要平视。)
3、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长?(学生回答)
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6、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7、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8、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新授知识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25px=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三、想一想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猜一猜,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
四、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至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可能会回答: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呢?你们来说说。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好好想一想。
(2)、小组交流: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相互交流。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组长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29×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我们在计算29×8时,先把29看成30,因为30×8=240(元),所以29×8≈240(元)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的250元够买门票。
(4)、强调≈:29×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
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道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景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无钱,够吗?注意:现在和前面一样,每张门票8元钱。
2、尝试估算
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
和小组交流,统一意见。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
(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过程略。
(2)、和29×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它在估算后要进行比较,而这一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
师小结: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四)、全课总结: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的第7-9、11—12题。
教学目标:
1、复习乘法估算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口算乘法和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练习课。在上一节课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把学习内容适当的记录下来。
1、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例:30×5 200×3
怎样能又准又快地计算?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注意末尾的“0”。)
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开火车算,大家判断;
60×8 20×9 600×2 90×9
700×5 200×4 70×7 300×9
增加难度:一人出题,一人算; 口算后针对学生情况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开火车、两人分工的游戏,同学们都能够又快又准的算出来,真棒!
2、估算:你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生:忘记近似数、忘写约等号。
师:把两位数、三位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
例:108×3 ≈300 303×2≈600
让学生互说估算过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的有关知识,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基本练习:
1、口算。
(1) 10×4 40×6 70×8 300×4 400×5 20×4 60×7 700×3
(2)练习十五第8题
2、估算: 49×4 65×9 38×8 54×7 131×4 287×7
3、完成练习十五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
(设计意图:为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已有的认识和能力。)
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五第11题: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2、练习十五第1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设计意图:在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其能力,保护好学困生的自信心。)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轻松过关。
90×6 450-80 500×8 80×6
200×6+200 200×3 2000×3 400×5
2、我能估算。
49×4 38×8 131×4 287×7
3、灵活解决问题。
曹冲称象: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如果我告诉大家曹冲用了8块大石头,每块石头大约有490千克左右,请问大家,这大象大约有多重呢?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进行个别指导。)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师: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口算乘法,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口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设计意图:注意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68~69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伏铺垫
1、口算:6×4 9×3 5×3 9×7 8×5 7×5 4×8 6×8
2、
①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50是几个十?
②8个百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主题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玩,高兴吗?
(1)出示第68页主题图。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
(2)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①、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9=18
②、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3)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10
②、思考算法:列式后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
a、可以先算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所以2×10=20;
b、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10个2相加是20,所以2×10=20;
c、第三种想法非常巧妙,根据乘法的意义,也可以把2×10看成是2个十,因为2个十是20,所以2×10=20。这种方法口算得很快。
(3)出示: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①、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0×3=
②、思考:20×3=?同学们先自己独立地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进行班内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a、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
b、因为2×3=6,所以20×3=60;
师:你觉得哪个方法快又好?我看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棒,算出了得数,还能讲出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2、总结规律:
师:游乐场的小松鼠要请大家帮忙了。
出示:2×4= 20×4= 200×4= 2000×4=
同桌交流:怎样算?然后汇报。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计算时先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反馈练习
1、赛一赛:看谁口算的又对又快!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 1000×9
2、帮一帮:帮售货员阿姨解决问题。
出示教科书71页2题、3题主题图。
提问: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列式口算。
3、找一找: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要求: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看谁写得多!
240=( )×( )=( )×( )=( )×( )=( )×( )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在游乐园玩得高兴吗?在高兴的同时你又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怎样进行口算乘法?在口算乘法时你准备提醒你的同学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3页例2及P116页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5、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迁移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表演吗?(喜欢)今天聪聪、明明要跟我们到影剧院看表演,我们大声地喊他们出来啊!
师:好朋友见面,握握手。(聪聪、明明跟大家握手)如果全班36个同学分别跟聪聪、明明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为什么?(不管谁先跟谁握手,都是同是两个人)
师:对,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师:那我们赶紧进影剧院吧!(课件出示影剧院门口)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情景激趣
师:(课件出现密码二字)密码?哎呀!我把密码给忘了,是379?还是739呢?我只记得这个密码是由7、3、9组成的其中一个三位数,同学们,怎么办呢?没密码可进不去啊!
2、合作交流,探讨方法
师:那么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呢?请大家拿出数字卡片,小组合作摆一摆,摆的时候注意:
①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②你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比一比哪组最快。
学生活动、汇报。
师:你们找出来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谁愿意那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组的摆法。(可多拿几个不同顺序的,然后让学生说。)
引导学生说:排列的时候,先确定百位上是3,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7、9就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再确定百位上是9,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3、7又有两种不同的排法,最后确定百位上是7,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3、9又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合起来一共摆出6个不同的三位数,这6个三位数分别是379、397、739、793、973、937,这样按顺序排列,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同学们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方法介绍,你觉得谁的更好些?(比较发现重复、或遗漏或无顺序排列,从而引出按一定顺序排列较好)
学生发言。
3、引导学生小结:
排列时,先确定一个数位上的数,然后交换其他两个数位上的数,各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合起来都能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这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4、指导看书质疑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P113页例2,边看书边自己说说书本上是怎么摆的?
学生活动
师:谁看懂书本上的想法,给大家讲一讲。(强调方法)
师:密码到底是哪一个呢?你认为是几?好,那请大家把自己心中的密码大声地喊出来吧!(课件演示密码转动过程)
是:739,猜对的举手,yes!我们可以进去了,向前冲,嘿、嘿、嘿!
三、实践应用,开放练习
1、创设情境,完成P113页“做一做”
师:哇!这影剧院真漂亮!同学们赶快找座位坐好。看看第一场表演什么?(西游记)嘿!很熟悉。谁来说说你对“西游记”的认识有多少?
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图中的四师徒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学生说大意,注意说完整)
师:你觉得××同学说得怎样?师傅说:“交换位置,再来一张”(课件出示)那交换三个徒弟的位置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师:那请大家在小组里面排一排,照一照,并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小组活动
小结:引导学生说出先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再交换两个人的位置,各有两种排法,合起来一共照出6张不同的照片。
2、完成P116页第5题
师:“西游记”好看吗?下一场表演什么呢?(课件出示小红帽)这个故事你们听过吗?好,谁上来给大家讲讲。
学生上台讲故事。
师:××同学讲故事真好听,你们有留意到屏幕出现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呢?(小红帽,猎人,大灰狼)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时,扮演过猎人的小朋友说:“该让我演大灰狼了吧?”你知道他想干什么?(想变换角色,他不想演猎人,想演大灰狼了。)他们的角色还可以怎么变化?你们能帮助他们排一排吗?
学生活动
师:哪组愿意上台演一演。
学生上台表演。
师:刚才表演的同学真棒,一下子就把6种不同的角色变化都找出来了。
3、完成书本P116页第4题。
师:表演结束了,老师觉得有点饿,这样的天气去吃点什么好呢?你们想吃什么?
学生发言
师:你们的介绍也不错,不过天气越来越冷,我想吃点辣的来暖暖身子,你们怕辣吗?哦!有的怕辣,有的不怕辣,那不、怕、辣这三个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呢?请大家用练习本排一排,再读一读看一共有几种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
师:不怕辣的同学,放学后可以建议你的父母去吃一顿麻辣火锅。
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师:在回来的路上聪聪、明明要考一考我们。我们看题目。(课件出示题目)请拿出数字卡片动手摆一摆,要注意可以随意摆放的,看一共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谁来说说你找出几种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汇报,师板书。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你觉得自己、同学和老师表现得怎样?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379397
739793
937973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生活问题中体会连乘解题的意义。
2、掌握连乘递等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
连乘的意义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一、概念理解:什么是包装?(媒体演示)
板书:听盒箱
二、学习主题图例1
1、收集信息:从图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板书:4听1盒
2盒1箱两个条件
2、提出问题:装了3箱奶粉,一共有几听?
板书:?听?盒3箱
3、分析过程: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
(3)说说你的理解:先算3箱里有几盒,在算有几听
板书:3×2=6(盒)6×4=24(听)答:一共装了24听。
4、练习:每层楼住3户人家,红星小区有2幢5层楼,一共居住了多少户人家?
分析:
(1)有哪几个量?板书:户层幢
(2)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生1:先算一幢有几户?再算2幢一共有几户?
板书:3×5=15(户)
15×2=30(户)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2个15是30。
生2:先算一共有几层?再算一共有几户?
2×5=10(层)
10×3=30(户)
(另外2×3×5的方法没有学生提出来,理解上也有困难,教师可以不提)
5、小结:刚才学习的几道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有3个数量,都要分两步计算,都用乘法计算
6、学习“连乘”的表达:
(1)介绍(2)尝试
3×2=6(盒)3×5=15(户)
6×4=24(听)15×2=30(户)
7、计算
(1)观察什么计算顺序?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填空:
4×2×9 5×6×2=()×9(8是哪里来的?)=30×()(为什么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