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这次为您整理了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思路。

3.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古诗配美景,真美!演示多媒体画面(春、秋、冬)。在每一幅画面后,让学生背属于那个季节的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少了哪个季节。

生:没有夏季。

师:很好。让我们先背诵一下有关夏的诗吧!(生齐背)。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1.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

2.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板书:景美人勤}赞美

紧张热烈急促}赞美

(五)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

②它起什么作用?

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3.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4.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

②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

5.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请同学说说寓于此段中的感情。

6.作者为什么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六)学生总结全文。(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

(七)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对比手法,起什么作用?

2.文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试举例分析。

(八)师生归纳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九)布置作业:

你心中的夏是怎样的?

①学生口述心中的夏。

②写成习作《我心中的夏》。

③课本136页练习一、二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2

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老师想做一个调查,了解同学们对于四季的喜欢程度。

请喜欢春天的同学举手; 请喜欢夏天的同学举手;

请喜欢秋天的同学举手; 请喜欢冬天的同学举手。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比较喜欢暖日融融的春天及硕果累累的秋天,极少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和烈日炎炎的夏天。

(请学生说说不喜欢的理由)

可是有一位作家却惟独喜欢这炎热的夏季。到底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到课本137页,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一起去寻找答案。

﹙如出现喜欢夏天的人比较多,则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喜欢夏天的理由。然后告诉同学们有一位作家也非常喜欢夏天。他喜欢夏天的原因和我们一样吗?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到课本137页,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一起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好的写景散文犹如经历一场情感的旅程。下面请听录音朗读,同学们在听课文的同时思考:作者对夏天有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喜爱、赞美之情把文章大声地朗读一遍,朗读的时候思考:作者笔下的夏天具有怎样的特点? (用文中语句回答)

3、文中哪些段落是写夏的热烈?哪些段落是写夏的紧张、急促?

三、再读课文,感受夏之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

1、默读2、3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夏的热烈?

2、齐读第4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一类人来表现夏天紧张急促的特点?

(辛勤劳作的农民)

3、你从劳动者的哪些表现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紧张、急促?

草——厚发 林带——长墙 蝉——长鸣

太阳——烘烤 麦浪——翻滚 热风——浮动

夏 热烈麦子——刚割过 收获之已有 景 美

(2、3) 棉苗——挑着七八片绿叶

热 烈 高粱玉米——朝天举着喇叭筒 而希望还未尽

紧 张 瓜秧——在地上匍匐前进 喜爱赞美

急 促

在夏天辛勤 白天——想着快割、快打

紧张、急促 劳作的农民 夜里——担心天气变化 人更美

(4) (人勤)整个夏天——忙夏收,忙管理秋收作物

四、三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文中赞美了夏的景美、人勤,而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请找出你欣赏的词语或句子,用笔圈起来,并作评点。

( 如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比的作用、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只要你谈出感受并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总结: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写景散文很多,却很少有人关注农民这个群体,梁衡的《夏》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美文,我想不仅在于文笔美,更重要的是文章借景抒情,讴歌赞美了辛勤的劳动者,充满着人文主义的关怀,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所以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语言美,更要思想美、内涵美。

夏浸透着苦涩的汗水,映射出劳动者勤劳的身影,这就是作者赞美夏的原因。下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节,再次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五、书写美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夏》,你对夏这个季节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你可摘录课文中的词句或自己创作,完成下面的小诗。

走进夏天

走进夏天,

迎接我的是一个________的季节,

你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高声赞美你——夏!

六、结语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它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其实同学们也正处在这样一个人生的夏季。我们应该怎样去投入这个紧张热烈的人生季节呢?让我们在紧张、热烈、急促的青春旋律中去学习、去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吧。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朗诵激趣,导入新课

春的百卉萌发,给人再生的愉悦,春的万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畅快的释放;秋的收获给人成熟的满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绪得到淋漓的宣泄。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板书:夏),这是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

难道在同学们的心中,都是这么讨厌夏吗?夏天就一点乐趣都没有吗?

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

二:检查预习

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磅礴(pángbó)

匍匐(púfú)迸发(bèng)澹澹(dàndàn)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带着问题,齐读课文:

1、作者笔下的夏有何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

(夏天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或夏天的人物活动)

3、作者喜欢夏天吗?你从文章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

(喜欢。我却要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四:细读课文,探究学习

1、男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本段选择了哪些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写出了夏怎样的特点?

(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夏天是突然到来还是有一个过程?请找出相关语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女生朗读第三段,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前”指春天,“后”指秋天,“生命的旺季”是指有的农作物已经收获了,有的还正在茁壮成长,还有的农作物正要播种。也就是说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4、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读一读,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

(忙着收割,给秋苗追肥、浇水等。)

5、读了二、三、四段,你能说说作者喜爱夏天的原因吗?

(景美,人勤)

五、品味语言

读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得细细地品味语言。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联想,让你想起你自己曾经看过或感受过的类似情景。

学生先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独立学习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例如:

(1)“烘烤”这个词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

(2)“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这句写得好,我们仿佛能闻到麦子的这种香味。

“热风浮动着”这句让我联想到夏天走在柏油马路上的炽热。

(3)“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用一锅水逐渐沸腾的比喻,形象的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表现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4)“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挑”字,让我感受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呼吸,感受到了它们正在努力生长。“举着”让我们感受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前进”我们同样感受到了瓜秧的腰肢扭动,蜿蜒蛇形。

(5)“这时……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运用拟人的修辞,“冲刺”一词看出农作物在紧紧抓住大好时光,大显身手,茁壮成长,显示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

六、指导朗读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这堂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那么这篇课文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音量上面应该如何控制呢?

感情:喜爱

音量:饱满、洪亮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注意重读和节奏等。这篇课文,要读出夏天那种火热、急促的、美好的氛围,并注意文中感情递进的句子及修饰语。

首先解决重读,给出了三个含修饰语的句子: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让学生自由读,找出句子中的重读词语,学生基本能体会到修饰语需要重读,总结规律——突出景物特点的修饰语一般需要重读。

其次是节奏,我们在第一遍齐读的时候,节奏较慢,且有些拖拉,不适合读这样“火热”的课文。所以要练习朗读情感递进的句子,同样给大家出示这样三个句子:

A、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B、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自由读,找出需要连读的地方。

学生在反复练习之后,总结规律:每句最后的部分连读可以读出句子应有的力量和“火热”的情感。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似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重读及节奏的朗读训练。

最后老师找了第三、第四段这两个精彩的段落,全班来演读。

[女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女合]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男合]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男领]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男女领]你看,

[女合]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男合]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

[众合]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男领]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男合]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众合]快割,快割;

[女合]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众合]快打,快打。

[女合]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

[男合]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男领]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女合]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众合]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七、结束语: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领略、发现生活中的美。

八、布置作业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教学反思

当代作家梁衡的《夏》,是一篇语言生动形象而内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我将这篇散文的教学大致思路定为:整体感知——细读探究——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和朗读上,这也是散文教学的两大重点。品味文章富有魅力的语言,挖掘本文含蓄隽永的一面。怎样才会品味得透、怎样才会体味得深?只有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语段做深入细致的研读,才会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独运及表情达意的淋漓尽致。但重点赏析不等于不做整体把握。同时还要寻找到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进行有梯度的朗读指导训练。

总的来说,这堂公开课还是非常成功的,得到了教研员王金海老师的充分肯定,是他所听到的十几堂《夏》中的上层之作。同时也得到了江阴市兄弟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1、本堂课思路清晰,问题设计由简到难,由整体到局部,丝丝入扣,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的规律。

2、教态亲切自然,虽是借班上课,但课堂气氛活跃,能在课堂上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侃侃而谈,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习的热情充分被激活。整节课,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同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呈现出合作探究的浓浓学习氛围。

2、本堂课的高潮和亮点部分是在语言的品味和朗读上。写景抒情散文的授课重点一般在于语言的品味积累。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美的重要方法之一。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写景抒情散文正是训练朗读能力的非常适合的文本材料。我们一般会看到这样的模式和惯例:教师范读,提出朗读注意点(停顿、重读、语速、情感),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或个别演示,品味完语言再读。在学生预习非常充分,理解全文内容情感的情况下,这样的朗读训练对一部分朗读基础较好的孩子,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大部分还不会掌握朗读规律及对朗读不感兴趣的孩子,长此以往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因此,在上《夏感》这课时,我尝试从文本出发,寻找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进行有梯度的朗读指导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课堂有成功之处,但也有遗憾在心。

1、一堂课只有45分中,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充分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环节,因时间给的不够充分,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也跟平时的指导训练不到位也有很大关系。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这些能力。

2、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语言缺少趣味性和美感。在课堂教学时,我需要多多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当然,锤炼语言应该从日常会话开始,我会在教学时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并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语言表达,便于以后改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