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

以内的减法 1

一、说教材

(一)资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以及和在万以内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课内容教学的三位数减三位数。主要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在探索活动中,借助前面所学过两位数减法的知识,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估算习惯,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本课重难点: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主教学探索法,用问题的形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自主交流,探索正确的计算方法。同时用多媒体及时反馈和验证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又穿插了讲解法、启发法、评价法和激励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利用已有的起点知识,自主探索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程序主要分以下几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授新课,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云南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接下来用一句话“在旅游的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接下来看看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来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探索新知

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例题首先呈现了从昆明到丽江的线路,说出已知条件和待求问题。在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先鼓励学生尝试计算,再通过组织交流,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①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②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③从哪一位开始减起?

④写差是要注意什么?通过相应的追问,让学生在交流中自主掌握算法。计算减法时,要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从个位减起。

通过竖式计算,让学生能正确掌握要领。

这一部分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减法竖式书写的基本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基础练习:完成“课件上的练习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学生做题时提醒学生:当差的最高位上是0时,这个“0”不要写出来。“想想做做2”让学生作为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做之前让学生交流竖式计算的要求。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的印象。

应用练习:完成“想想做做3”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所求的问题说说各要用到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拓展练习:完成“想想做做4”除了可以比较每件衣服的现价和原价,还可以两两比较这些衣服的原价和现价。但不必都让学生列式解答。

以内的减法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会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拍手接力游戏 。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5只鸟,飞走了一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5-1”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5-1”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减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减法式子,学生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

三、练习:

1、p26做一做第1、2题 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7、8题。

四、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说出来让大家来帮助你。你能说出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吗?

以内的减法 3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法则。另外,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加强练习。整个安排体现了以下特色:一是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二是重视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探索算法,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三是重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体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四是重视计算的整体知识结构。五是重视发展学生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新知前,已经能熟练地笔算和在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比较熟练地笔算和在1000以内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有的学生由于学前教育充分,也有的学生迁移学习能力较强,已经能笔算1000以内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但对笔算的算理,尤其是连续退位的算理,大多数学生还不理解,更谈不上清楚准确地说出。所以理解连续退位的算理,在笔算中能准确地依据算理进行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的算理。

四、说教学过程:

(1)从实际问题引入减法计算。

这里以“美丽的云南”为题材,标出云南三个旅游城市的位置,在各个城市旁附有著名风景点的照片。昆明附的是石林,大理附的是大理三塔,丽江附的是玉龙雪山,并给出了昆明到大理和昆明到丽江的公路里程。下面以师生乘车旅游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从昆明出发到达了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用线段图表示出三城市之间的里程。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这幅图反映了什么事情?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分析。

(2)估算。教材仍以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估算的问题,提示了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针对517-348,讨论分别应该把517和348看做多少来进行估算。因为在加法例1的估算中,都是把加数看做最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的,对348,可能有学生提出看做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350,可以结合估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结果更接近?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在练习中,教师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使学生逐步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3)笔算。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因此教材在竖式计算的处理上,给出了个位的结果,提出“接下来该怎么做?”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即十位仍然不够减,要向百位借1。教材要求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以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采取先尝试再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围绕教材提出的“接下来该怎么做?”进行讨论。要注意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理解“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计算法则,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做一做”安排的是一个果园果树数量的统计图,要求看图提问题并计算。这里包含了看统计图、提数学问题和计算的综合性训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集中提出问题,教师用板书或多媒体将问题呈现出来,然后要求先解答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注意纠正计算中的错误。计算较快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4)例2。

例2的教学内容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教材是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题: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例需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明确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如果学生的理解仍有困难,可以借助计数器或多媒体演示作必要的讲解和归纳。

关于这一计算原理,一般只需学生理解即可。竖式计算时仍然是应用“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

五、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活动教学法,体验综合应用,情景,尝试,活动教学法等多种知识的融合,不仅学会了本课知识,而且会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互学。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数旅游这样一个孩子们都熟悉的情境,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中班数学公开课《学习4的加减法》教案 4

中班数学公开课《学习4的加减法》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继续感知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2、独立将三幅图连起来,表达其中的含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敢于克服胆怯的心理,大胆回答问题。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4的减法图三幅。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出要与幼儿玩游戏,随后讲一讲游戏规则:教师说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它后面的一个数字。教师报数,全体幼儿尝试回答,当全体幼儿玩的比较熟练后,可以与小组的幼儿玩。

教师说出游戏的另一个规则:教师说一个数字,幼儿说出它前面的一个数字。教师报数,全体幼儿尝试回答。

(2)学习4的加减法。

教师依次出示三幅图,请幼儿说出其中的含义,注意提醒幼儿用正确的词(来了,一共;走了,还剩下)表达图的含义,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接着,教师请幼儿为图列出算式,个别幼儿列,集体进行认读两遍。

2、操作活动。

(1)看图列加减算式。

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启发幼儿用”又来了“、”一共“、”走了“、”还剩下“等词汇,讲一讲三幅图的含义,再正确区分加法题和减法题,最后,为三幅图列出算式。

(2)看图形找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特征,分别在表格的相应位置上打√。

3、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图片的内容,读一读算式,并带领全班幼儿一起读一遍算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用词是否正确。对用词准确、计算正确的幼儿给予全班表扬。

教学反思

教师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在本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小百科:加减:增加和减少;增删。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5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继续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2、将三幅图连起来,表达其中的含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敢于克服胆怯的心理,大胆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4的减法图三幅。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出要与幼儿玩游戏,随后讲一讲游戏规则:教师说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它后面的一个数字。教师,全体幼儿尝试回答,当全体幼儿玩的比较熟练后,可以与小组的幼儿玩。

教师说出游戏的另一个规则:教师说一个数字,幼儿说出它前面的一个数字。教师,全体幼儿尝试回答。

(2)学习4的加减法。

教师依次出示三幅图,请幼儿说出其中的含义,注意提醒幼儿用正确的词(来了,一共;走了,还剩下)表达图的含义,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接着,教师请幼儿为图列出算式,个别幼儿列,集体进行认读两遍。

2、操作活动。

(1)看图列加减算式。

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幼儿用”又来了“、”一共“、”走了“、”还剩下“等词汇,讲一讲三幅图的含义,再正确区分加法题和减法题,最后,为三幅图列出算式。

(2)看图形找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特征,分别在表格的相应上打。

3、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图片的内容,读一读算式,并带领全班幼儿一起读一遍算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用词是否正确。对用词准确、计算正确的幼儿给予全班表扬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的减法 6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因此,编辑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20xx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

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中班数学领域公开课教案 7

中班数学公开课比多少教案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的减法 8

活动目的1.结合实物,感知总数、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学习列出减法算式。2.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根据游戏情节分析数学问题。活动准备1. 《小朋友的书·数学》。2.  磁性黑板一块;磁性教具小猫7只。3. 7以内的算式卡片若干。活动过程1.游戏“捉迷藏”,学习7的减法。l 出示7只小猫,提问:7只小猫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和小猫一起玩捉迷藏游戏: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悄悄藏起一部分小猫。然后请小朋友说说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列出减法算式,并请小朋友讨论每个数字以及减号所代表的意思。t:“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小动物,你们看看是什么?”t:“对了!是小猫。请问我带来了几只小猫呢?”t:“恩!你们真聪明!那7是怎么写的?来,我们一起用手比划一下。”t:“现在,小猫们要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t:“说迷藏是怎么玩的呀?”t:“对了,要把眼睛闭起来。现在老师就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不准偷看哦,小猫要去藏起来了。”t:“好了,大家睁开眼睛吧。”t:“我们黑板上的小猫是不是少了?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呢?谁能告诉我?”t:“你是怎么知道的呀?”t:“哦,总共有7只小猫,减去黑板上的小猫就是藏起来的小猫。其他小朋友觉得对不对呀?”l 游戏重复进行,练习7的减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时调整游戏的玩法。比如:请小朋友来藏小猫,或把小猫藏到小朋友的背后等。t:“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帮小猫藏起来,谁愿意?”t:“你打算藏几只小猫呀?偷偷告诉我,不让他们听到。”…(同上)…t:“游戏结束了。小朋友都非常厉害!”t:“一共7只小猫,黑板上剩下6只,我藏起了…(1只)…”在黑板上写出“7—[d1] 6=1”……以此类推,至在黑板上写出“7—1=6”t:“现在我们黑板上这么多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在黑板上写出“1+6=7”直至“6+1=7”2.游戏“按得数找朋友”,巩固7以内的加减法运算。l游戏开始,教师发令:“一、二、三。”念完“三”即举起一张算式卡片,游戏者迅速算出得数。t:“老师把黑板上的算式都变成了一张张小卡片,你们看!我要跟你们玩个小游戏,老师从这些卡片里面随便抽出一张,你们来告诉我卡片上的算式等于几,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说得又快又对。”t:“小朋友回答得很好,我要请他来给你们抽卡片!”多请几个小朋友,游戏多玩几轮。3. 幼儿操作。幼儿操作《小朋友的书·数学》第8页“学习7的减法”进行练习。仿照第8页进行教具制作t:“我要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t:“上面是不是有很多水果呀?7个殷桃、7个梨……”t:“有些水果上面是不是被划了一条黑色的斜线?被划了线的水果就是被吃掉了。”t:“7只殷桃吃掉1只,还剩几只?”在黑板上写上7—1=6…(同上)…

的减法 9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减法,理解每幅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走掉”“还剩” 的含义。

2、学习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3、培养幼儿审题的意识。

活动重点:

能根据图意讲述并列出4的减法算式。

活动难点:

理解“走掉了”“还剩下”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拍手碰球游戏:你的球和我的球和起来是4。

t: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y:嘿嘿,你的1球碰3球。(集体游戏——个别游戏)

2、复习4的加法

请幼儿讲述4的加法分别是哪两道算式题:

1+3=3和3+1=3 2+2=4(幼儿都能准确地说出答案)

2、学习4的减法

(1)看图讲述

提问:“黑板上的三幅图记的是一件事,每幅图用一句话能讲清楚吗?”

“如果用算式记录应该怎样记录呢?”

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描述:树上有四只小鸟、飞走了一只、树上还剩下几只小鸟?列出算式:4-1=3

(2)引导幼儿用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列出另一个算式:4-3=1

(3)看图讲述

1、引导幼儿描述:盘子里有4个梨子、烂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苹果?

教师小结:4的减法有两道算式题:

4—1=3

4—3=1

4—2=2

2、(请幼儿讲述)

3、幼儿作业:看图列算式

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 10

教育目标:

初步建立数字分和的概念,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认识分合号。

教学准备:

4条小鱼卡片 2个鱼缸卡片 圆点卡片1—4各2个 数字卡片1—4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4条小鱼,问幼儿,要把小鱼养在两个鱼缸里可以怎样请幼儿动手操作;当幼儿想出一种方法后提示幼儿想想还可以怎样分,想的方法越多愈好。

教师有意将幼儿的不同分合方法,按两种方式排列;按顺序分和无顺序随意分,然后,引导游儿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按顺序将一个数分成两部分数,一边的数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每分一次,一边数增加1,别一边的数减少1,两个部分数和起来都是4。

(二)幼儿操作练习,按顺序分合4。

幼儿每人拿出纸笔和实物,首先在桌子上用实物摆出4的分合式,(按顺序分)然后在纸上记录数字4的分合式,看谁分得又快又正确。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手中拿1—3数字卡片,音乐响起时在场地内走动,当音乐停时,每位幼儿迅速找到与自己卡片合起来是4的做朋友,最快找到朋友的为赢,即此游戏后,相互交换卡片,重新开始游戏。

以内的减法 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试一试”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想想做做”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再计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了5以内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评: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导入新课,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

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 “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评:新课部分设计了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在交流中分发挥想像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 “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

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接力赛”游戏。从第一组开始每组派一名代表,前面一组同学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后一组同学马上解答。看哪组小朋友对今天学的知识掌握得好,合作得好。

4 “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小猫钓鱼”:教师把每张卡片上算式得数贴在黑板上(鱼),下面小朋友手持卡片上的算式当钓竿,到黑板上找得数。看哪个小朋友能钓中,钓中了的小朋友,这条鱼就属于他。

(游戏在欢快的乐曲中进行)

5拓展练习:□-□=1,□-□=2。

[评:练习部分设计了学生动手摆一摆、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有动手、动口和人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形式和内容上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创造性使用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评:让学生自己说出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总评]

这节课的特点是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练习的设计有趣味,体现了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的减法 12

目地要求

1、学习10的减法计算。

2、提高运算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减法的了解。

3、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准备

1、10节的小火车图片。

2、保龄球10个,10根小棒

3、《操作册》第五册第39-40

内容与指导

蒙氏数学:10的减法

一、 走线游戏。

走线,线上游戏:问答游戏。

10可以分成几和几。

二、集体活动。

1、复习10的加法

出示10节小火车图片。

师:小白兔兄弟要坐小火车出去游玩,小火车有10节车厢,可是只坐了一只小白兔,请小朋友算一算,还能装下几只小白兔?

2、学习10的减法。

游戏:数小棒 给幼儿准备10根小棒,请幼儿拿出相应数字的小棒,列式并计算剩余的小棒,再点数验证。

游戏:打保龄球 4人一组,击球,根据击倒的数量,编一道减法运算题并计算出来。

三、幼儿操作

操作册 第5册第39页的活动。

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 13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学会仿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

2.使幼儿能根据实物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

活动准备:

1.球4个(2个大,2个小),玩具汽车4架。

2.编图卡片若干。

教学流程:

1.教师出示球,让幼儿编应用题。

(1)编3的加法应用题。教师出示1个大球,2个小球,请个别幼儿编题。强调加法提问要用“一共”。

(2)再出示2个大气球,2个小气球编加法应用题。提醒幼儿最后一句是提一个问题问别人。

(3)请幼儿用球编减法应用题。如果不对,请全班幼儿纠正。

2.出示汽车,让幼儿编题,并学习解答。

(1) 引导幼儿根据汽车的种类、颜色等编加法或减法应用题。

(2) 幼儿互相编应用题,并请对方解答。指导幼儿正确运用加法或减法说出答案,教师纠正。

(3)请两位幼儿示范编题和解答。

3.幼儿看图编题。

(1) 指导幼儿根据图片的内容,仿编一道应用题,提醒幼儿最后一句话要提出一个问题。

(2) 启发幼儿用一定的情景,完整、清楚地编题。

(3) 幼儿互相提问,解答,教师巡视纠正。

(4) 指导个别幼儿根据实物编题。

活动结束:

请幼儿回家后,出应用题考考爸爸妈妈,或请家长出题,幼儿解答。

的减法 14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法则。另外,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加强练习。整个安排体现了以下特色:一是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二是重视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探索算法,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三是重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体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四是重视计算的整体知识结构。五是重视发展学生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新知前,已经能熟练地笔算和在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比较熟练地笔算和在1000以内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有的学生由于学前教育充分,也有的学生迁移学习能力较强,已经能笔算1000以内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但对笔算的算理,尤其是连续退位的算理,大多数学生还不理解,更谈不上清楚准确地说出。所以理解连续退位的算理,在笔算中能准确地依据算理进行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的算理。

五、说教学过程:

(1)从实际问题引入减法计算。

这里以“美丽的云南”为题材,标出云南三个旅游城市的位置,在各个城市旁附有著名风景点的照片。昆明附的是石林,大理附的是大理三塔,丽江附的是玉龙雪山,并给出了昆明到大理和昆明到丽江的公路里程。下面以师生乘车旅游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从昆明出发到达了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用线段图表示出三城市之间的里程。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这幅图反映了什么事情?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分析。

(2)估算。教材仍以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估算的问题,提示了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针对517-348,讨论分别应该把517和348看做多少来进行估算。因为在加法例1的估算中,都是把加数看做最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的,对348,可能有学生提出看做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350,可以结合估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结果更接近?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在练习中,教师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使学生逐步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3)笔算。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因此教材在竖式计算的处理上,给出了个位的结果,提出“接下来该怎么做?”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即十位仍然不够减,要向百位借1。教材要求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以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采取先尝试再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围绕教材提出的“接下来该怎么做?”进行讨论。要注意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理解“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计算法则,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做一做”安排的是一个果园果树数量的统计图,要求看图提问题并计算。这里包含了看统计图、提数学问题和计算的综合性训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集中提出问题,教师用板书或多媒体将问题呈现出来,然后要求先解答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注意纠正计算中的错误。计算较快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4)例2。

例2的教学内容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教材是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题: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例需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明确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如果学生的理解仍有困难,可以借助计数器或多媒体演示作必要的讲解和归纳。

关于这一计算原理,一般只需学生理解即可。竖式计算时仍然是应用“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

以内的减法 1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学会自编5以内的减法应用题。

2.使幼儿懂得加数互换,得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

教学过程: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应用题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1) 教师口述应用题:“树上有4只燕子,飞走1只燕子,树上还剩下几只燕子?”

(2) 根据题意担出问题供幼儿思考:

a.这道题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几个数?最后的问题是怎么问的?可用加法还是减法运算?

b.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4-1=3

2.教师出条件不全的应用题请幼儿思考,引导幼儿分析,发现错误并改正。

3.小结:让幼儿知道编好一道减法应用题要告诉别人两个数,一个数是总数,两个数的东西要一样,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

4.指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30页并完成练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