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秀1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内容: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初步认识分数,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以及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加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如下:

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笔算,并能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能够进行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笔算,并能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初步认识分母小于10的简单分数,能够阅读和书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名称以及分数的大小。能够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可以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可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和秒的时间观念,可以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以及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以及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措施:

我们班的学生在过去两年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成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在上课时能够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表内乘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同时对于图形、位置和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有较好的掌握。然而,个别学生在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方面还需要加强辅导。

以下是我们接下来的教学计划

1、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准备好高质量的课程,并在课堂上加强密度,向40分钟的课程要求更高的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课堂密度,同时结合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激活练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反馈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同时关注他们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扬长避短,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改革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入研究教材,了解编写意图,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7、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8、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及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9、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和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并加强引导。

教学进度:

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 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内容:

P29——3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食品(出示蜜枣、膨化食品),他们在争吵到底谁比较重,你能想个办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讨论,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蜜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我们发现蜜枣比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吧。

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看出重量来的。

谈话: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到底“1”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台秤吧。

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g和数字刻度)

问:你知道g表示什么么?

讲述: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指着2呢是多重呢?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3、学生再次称一称蜜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

教学目的: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P1096

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实践、记录、统计

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4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四、教学进度:

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读、写小数,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谈话: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

(一)读小数

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二)写小数。

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它该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师:学会了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生自由练写,师巡视)

(三)巩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刚刚的转化学会了么?我们在来练练怎么样?请把书翻到88页,中间有张表格,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表中食品的标价,然后完成这张表格,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填完后指名同学回答。)

(四)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好仔细呀。老师也找了几个,大家瞧瞧:人体正常体温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三、巩固练习

8.64元=8()6()4()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

五、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3页例2及P116页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5、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迁移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表演吗?(喜欢)今天聪聪、明明要跟我们到影剧院看表演,我们大声地喊他们出来啊!

师:好朋友见面,握握手。(聪聪、明明跟大家握手)如果全班36个同学分别跟聪聪、明明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为什么?(不管谁先跟谁握手,都是同是两个人)

师:对,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师:那我们赶紧进影剧院吧!(课件出示影剧院门口)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情景激趣

师:(课件出现密码二字)密码?哎呀!我把密码给忘了,是379?还是739呢?我只记得这个密码是由7、3、9组成的其中一个三位数,同学们,怎么办呢?没密码可进不去啊!

2、合作交流,探讨方法

师:那么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呢?请大家拿出数字卡片,小组合作摆一摆,摆的时候注意:

①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②你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比一比哪组最快。

学生活动、汇报。

师:你们找出来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谁愿意那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组的摆法。(可多拿几个不同顺序的,然后让学生说。)

引导学生说:排列的时候,先确定百位上是3,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7、9就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再确定百位上是9,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3、7又有两种不同的排法,最后确定百位上是7,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3、9又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合起来一共摆出6个不同的三位数,这6个三位数分别是379、397、739、793、973、937,这样按顺序排列,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同学们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方法介绍,你觉得谁的更好些?(比较发现重复、或遗漏或无顺序排列,从而引出按一定顺序排列较好)

学生发言。

3、引导学生小结:

排列时,先确定一个数位上的数,然后交换其他两个数位上的数,各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合起来都能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这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4、指导看书质疑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P113页例2,边看书边自己说说书本上是怎么摆的?

学生活动

师:谁看懂书本上的想法,给大家讲一讲。(强调方法)

师:密码到底是哪一个呢?� 看看第一场表演什么?(西游记)嘿!很熟悉。谁来说说你对“西游记”的认识有多少?

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图中的四师徒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学生说大意,注意说完整)

师:你觉得××同学说得怎样?师傅说:“交换位置,再来一张”(课件出示)那交换三个徒弟的位置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师:那请大家在小组里面排一排,照一照,并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小组活动

小结:引导学生说出先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再交换两个人的位置,各有两种排法,合起来一共照出6张不同的照片。

2、完成P116页第5题

师:“西游记”好看吗?下一场表演什么呢?(课件出示小红帽)这个故事你们听过吗?好,谁上来给大家讲讲。

学生上台讲故事。

师:××同学讲故事真好听,你们有留意到屏幕出现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呢?(小红帽,猎人,大灰狼)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时,扮演过猎人的小朋友说:“该让我演大灰狼了吧?”你知道他想干什么?(想变换角色,他不想演猎人,想演大灰狼了。)他们的角色还可以怎么变化?你们能帮助他们排一排吗?

学生活动

师:哪组愿意上台演一演。

学生上台表演。

师:刚才表演的同学真棒,一下子就把6种不同的角色变化都找出来了。

3、完成书本P116页第4题。

师:表演结束了,老师觉得有点饿,这样的天气去吃点什么好呢?你们想吃什么?

学生发言

师:你们的介绍也不错,不过天气越来越冷,我想吃点辣的来暖暖身子,你们怕辣吗?哦!有的怕辣,有的不怕辣,那不、怕、辣这三个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呢?请大家用练习本排一排,再读一读看一共有几种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

师:不怕辣的同学,放学后可以建议你的父母去吃一顿麻辣火锅。

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师:在回来的路上聪聪、明明要考一考我们。我们看题目。(课件出示题目)请拿出数字卡片动手摆一摆,要注意可以随意摆放的,看一共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谁来说说你找出几种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汇报,师板书。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你觉得自己、同学和老师表现得怎样?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379397

739793

93797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 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 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五、回顾与质疑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六、应用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七、游戏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这是一次实践活动。教材设计了用线围一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正方形计算相应的周长、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丰富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同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已经掌握了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相互交流,可以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并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熟练灵活地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坦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坦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只要今天能获得三颗星的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老师奖励的礼物了。

你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信封。请你打开,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学具?你能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这些学具来研究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一)围一围。(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1、师:看,图中的小朋友们正在围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呢!

(钥匙、松树、五角星、三角形)

2、师:你能用一根丝线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吗?请大家拿出信封里的线围一围。

要求

(1)要把老师给你的线都用完。

(2)把你围好的图形形状填在作业纸第一张表格里。

(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3、师: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展示学生的作品。同学们用线围成的图形真好看。

4、师:用手指一指你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好吗?

想一想,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把线拉直,用尺量一量)

学生围图形、量周长、填表格,在小组内交流。

5、评价:完成老师要求的小朋友可以在评价表里贴好第一颗星。

设计说明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线围出美丽的图形。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并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摆一摆。(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1、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师:请你拿出信封里的小棒。

量一量:4根短的长度是多少厘米?4根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3、师:你打算用几根小棒,怎样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呢?

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摆一摆。

把你围好的结果填在作业纸第二张表格里。

交流:我摆的是长方形,它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我摆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4、互相评价:同桌两人交流、评价。为成功的小朋友在评价表里画上第二颗星。

设计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操作学具,独立地摆出自己想象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估一估。

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我们一起用纸头来玩游戏吧。

老师帮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小纸片(长:10厘米,宽:6厘米),你能从这张纸上看出有哪些数学问题,并提问出来让其他同学来回答吗?

生:这是什么图形的纸?回答:长方形的。

生: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回答: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生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生:它的周长是多少?回答:长大约~厘米,宽大约~厘米,周长大约是30厘米。

师:要确切知道这张纸的周长,怎么办?(量一量)

请大家测量一下这个长方形,并汇报你是怎么量的,看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动手测量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结果及方法。

(1)102+62=32

(2)10+6=16 162=32

设计说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回答,评价同学的回答。给他们留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提问、猜测、评价、验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剪一剪。

师:如果老师让你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边长是6厘米。边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师:对,在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其实就是这个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板书:宽是正方形的边长)

师:下面请大家动手折一折,把这个正方形剪下来,注意不要剪歪了。

学生动手剪正方形。

师:你会计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64=24厘米)

师:你能再把这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吗?

学生动手剪。

师:现在,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方法一:46=24(厘米) 242=12(厘米) 12+6=18(厘米)

方法二:62=3(厘米) 3+6=9(厘米) 92=18(厘米)

方法三:移一移,63=18(厘米)

小结:大家刚才想出了几种方法,这说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设计说明增加的剪一剪的内容,充分让学生在折、剪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特征,熟练周长的计算。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拼一拼。(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1、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还有什么学具我们没用呢?

师:读要求: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拿出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样拼,小组合作,小组长记录填表格。

2、小组交流。(课件出示)

一排摆几个?摆几排?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3、师:请你观察一下这些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师:都是由十二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周长怎么会不一样呢?

5、师:在我们拼出的3种长方形里,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排出的图形越长,它的周长越长,排出的图形越方,它的周长越短。)

设计说明:小组合作拼一拼,培养学生协作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拼图形和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观察、比较、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问:

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

引导:你们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

(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区别吗?(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

(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5题。

2、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

(5)小明从学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维训练

动脑筋,想一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直观图形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了对年级单位和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二、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发挥教研群体作用

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做到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做到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新的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1、教研活动经常化。根据教研组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教研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课堂教学。

2、教研活动专题化。针对教研组的具体问题,善于发现数学教学实际中的薄弱环节,研讨在实际教学中的解决办法,集思广益、交流探讨,促使广大参与教师有所收获。

3、教研活动系列化。开展活动要有系列,如围绕某个专题组织理论学习,明确目标开课研讨,并进行下一轮开课的集体研讨。集体备课要确保实效,注意发挥每个教师的智慧,也唯有此,才能使更多的教师有参与的机会、锻炼的机会,真正把教研活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成长结合起来。

(二)继续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本学期课程改革在我镇全面实行已进入第五个学年,应该看到,不论是三年级,还是其它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观念上已有一定变化,但也应认识到,教学理念的切实转变,基本理念的真正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本学期仍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数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理念:运用它们,使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进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及“实践与综合应用”四方面内容学习时,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并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感、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教师教学时必须认识到,在组织学生活动时,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的达成,更应关注以上这些隐性目标的实现,把着眼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

(三)提高教研实效,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1、探索评价新方式,努力构建新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评价机制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导向的指挥棒,同时,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一。当前应把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作为评价体系的突破口,力求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既可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既可用书面考试、口头表达、实践操作、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等方式。

评价的策略可概括为“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注重过程,就是把学生的学习看作一个系统,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并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努力方向、改进措施,改变只关注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习优劣的不良倾向。促进发展,就是确立一切评价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逐步完善的过程,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过程。

强调多元,就是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力求做到五个结合:师生自评与师生多元评价结合,评语评价与等级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差异性评价与共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转变理念,突破一切限制,关注一个核心,即你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对学生考查,应有利于切实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避免繁杂的运算和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的叙述“算理”。

2、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体现新理念。

课堂应该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也有人说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积极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感悟知识、经历过程、领会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附:主要活动安排:

1、教材教法培训(8月)

2、参加县三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并向全镇三数教师传达会议精神(9月)

3、全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集体备课(一)、期中复习研讨(10月)

4、全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集体备课(二);三年级数学组骨干教师公开课(待定)(11月)

5、全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集体备课(三);新教师亮相课(与其他数学组合作,待定)(12月)

6、期末复习研讨(1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

多彩的“分数条”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借助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数大小比较及简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2.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合作交流能力,积累比较分析、探究交流等数学活动经验。

理解“1”是可以由几个不同的几分之一合起来的,一个几分之一是可以由几个更小的几分之一合起来的。

课件、各色直条、自制带有分数的正方体。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分数,你能试着说几个我们已经认识的一些分数吗?

学生回答交流。

师:同学们都能很快地说出一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分数,今天我们就用彩纸来玩一些关于分数的小游戏,最后我们要把游戏的胜利者封为分数之王,大家有信心赢得游戏的胜利吗?那么就让我们开动脑筋来玩这个游戏吧!(板书课题:多彩的“分数条”。)

一、活动准备

1.折纸,继续认识几分之一。

(1)出示一张长方形直条,用“1”来表示它的长度。

(2)对折一次,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1”有几个2(1)?(将黄色直条粘贴在黑板上。)

(3)在刚才的基础上再对折一次,打开,你看到了什么?“1”有几个4(1)?(将绿色直条粘贴在黑板上。)

(4)继续再对折一次,打开,你看到了什么?“1”有几个8(1)?(将蓝色直条粘贴在黑板上。)

(5)继续再对折一次,打开,你看到了什么?“1”有几个16(1)(将紫色直条粘贴在黑板上。)

(6)小结:通过前面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怎样来表示这些彩色的纸条?(板书:分数条。)

(7)讨论:

①将“1”铺满,需要几个表示2(1)的纸条?

②将“1”铺满,我们还可以怎样做?(课件出示。)

教学预设1:用相同颜色的纸条拼。

教学预设2:用不同颜色的纸条拼。

(8)讨论:

①将2(1)铺满,你会怎么做?

教学预设1:用相同颜色的纸条拼。

教学预设2:用不同颜色的纸条拼。

②将4(1)铺满,你会怎么做?铺满8(1)呢?铺满16(1)呢?

2.认识分数骰。

(1)出示分数骰,观察:这些分数骰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骰子有什么不同?

(2)分数骰子的六个面分别为4(1)、4(1)、8(1)、8(1)、16(1)、16(1)。

学生试玩,说说分别转到了哪个分数。

(3)下面就让我们用骰子和分数条来玩一玩游戏。

二、抢“1”游戏

1.课件出示抢“1”游戏的规则。

(1)同桌两人轮流抛骰子,朝上的一面是哪个分数,就将表示这个分数的彩条贴在自己的白色正方形里面。

(2)谁先把自己的“1”铺满,谁就得1分。一共玩5次,得分高的同学获胜。

2.两个学生上台演示游戏过程,边玩边结合游戏规则说说自己的游戏过程。

教学预设: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发现,玩到后面时抛出的分数所表示的分数条铺不下,例如前4次是4(1)、4(1)、8(1)、4(1),第5次又是有4(1)的一面向上,这样一来就超过了“1”。

(让学生想一想解决的方法)

如果出现超出的情况则视为无效,继续进行下轮抛掷,直到正好铺满“1”为止。

3.同桌两人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游戏。

4.随机选择5份铺满“1”的作品,展台出示:观察这5份作品,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1)它们都拼成了“1”;

(2)它们拼成“1”的方法不同。

5.操作后交流: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预设:我发现表示几分之一(例如4(1))的分数条用完了,我是用……

三、清“0”游戏

1.刚才的游戏好玩吗?下面我们仍然用刚才的分数条,玩一个新的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人各用两个4(1)的分数条共同把“1”铺满。

(2)同桌两人轮流抛骰子,朝上的一面是哪个分数,就从自己的直条中拿走相应长度的彩条。

(3)谁先把自己的彩条全部拿走,谁就得1分。一共玩5次,得分高的同学获胜。

2.两个学生上台演示游戏过程,边玩边结合游戏规则说说自己的游戏过程。

教学预设1: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发现,形如:正方形骰子4(1)的面向上,而分数条上没有表示4(1)长度的直条,怎么办?(让学生想一想解决的方法。)

将2(1)换成2个4(1),再拿走一个4(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多种方法,例如将2(1)换成4(1)+8(1)+8(1)等,合理即可。可以多问一问学生能怎样换。

教学预设2:例如最后只剩下16(1),而正方体的骰子代表8(1)的一面向上,则这种情况无效。继续进行下轮抛掷,直到正好向上的面为16(1)为止。

3.同桌两人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游戏。

4.操作后交流: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预设:怎样用较小的分数条表示较大的分数条。通过游戏,你对分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体会?

“多彩的‘分数条’”一课属于数学四大板块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课,这一类课要求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一般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根据信息源收集、发现必要的数学信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探索信息源,在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辨别,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高独立整理、分析新信息的能力和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2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2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稳定,少数学生贪玩,学习不用心,成绩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但计算能力较弱正确率不高。因此在新学期里,我要在这些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与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主要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2、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

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5、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学习列表的策略和画图策略。

6、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主要是学习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得到什么图形,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7、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同时学习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和乘法;懂得用千克和克为单位称物体;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能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四、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六、课时安排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2课时

二、千克与克-----------------------------------------------5课时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7课时

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1课时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7课时

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6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一)----------------------------------6课时

八、整理与复习---------------------------------------4课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3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还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突破方法:

通过让学生三次不同形式地观察钟表,在观察、比较中求知。

教学难点:

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突破方法:

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亲身体验1分、1秒所做的事情,充分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活动所用的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动物运动会场面。

同学们,你们想去奥运会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观看动物运动会。(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情景。)

哪个小动物是冠军?为什么?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二、引导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

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吗?学生自由说。

(课件中准备了三个镜头:新年倒计时、红绿灯、跑步比赛。)

2、介绍计量“秒”的工具。

你们知道有哪些钟可以计量“秒”?学生自由介绍。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电子表、秒表、机械钟、刻漏。)

3、三次观察,合作求知。

仔细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次观察。(独立观察)

请拿出你们的钟表,观察秒针,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秒针。

第二次观察。(同桌合作观察)

请同桌合作观察秒针的运动,结合屏幕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大格呢?走1圈呢?)学生汇报。

②师用课件演示秒针分别走5小格(每小格停顿一下),即1大格有多少秒,再继续演示秒针走3大格、6大格和1圈,引导学生说出秒针分别走的秒数,从而得出: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把这句话板贴出来)

③请一对好朋友到讲台分工拨一拨秒针,说一说秒数。

④同桌利用学具盒互动拨一拨、说一说。

第三次观察。(小组合作观察)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第三次观察:

秒针走1圈,分针走了多少?找出秒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来。

学生汇报。

②师利用课件演示秒针和分针同时走动。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分=60秒,并板书出来。

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感受1分、1秒。

1、分组活动,加强体验。

感受1分。

那如果给你1分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做试验。

画画、写字、看书、做口算题、默古诗

师定下活动要求,再利用课件“秒针走1圈的画面”计时。

②感受1秒。

那假如老师再给你们一秒时间,你们可以干什么?

学生感受

3、认识1分、1秒的价值。

①1分钟时间不算长,可同学们都能做很多事情。对比1分钟,1秒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可有的事物1秒能做很多事情,请看课件介绍,并小声地读读。(课件出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②同学们还知道这方面的信息吗?(学生自由说。)

③课后我们也可以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找个班会时间举行一个信息交流会。

4、畅谈感受。

同学们,虽然1秒时间非常短,可能拍一下手就过去了,可时间是一秒一秒积累起来的,那现在你对时间有什么看法呢?请谈谈对时间的感受。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四、联系生活,发展提高。

1、课内练习。

请打开书6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2、补充练习。

课件出示两题练习,设计如下:

A、请判断下面的时间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1、我们每天做早操用20分。( )

2、小芳跑50米用了10分。( )

3、小亮吃饭用了15小时。( )

4、小兰每天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12秒。( )

5、我们上数学课时,所唱的《拍手歌》大约15分。( )

B、连线。

请学生上讲台连线。

C、动动脑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五、畅谈收获,延伸号召。

1、畅所欲言。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节课40分钟快要过去了,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2、延伸展望。

你还想学到什么?

3、情感号召。

相信同学们今后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行吗?号召:“我能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