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5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至67页教学内容及第67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建立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概念。

3、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4、通过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转一转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

认识周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的角有哪些?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认识过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师:你们以前是怎样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些特殊角,深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数,学生量完后,请几个同学汇报得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直角是由90°。

2、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

课件演示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的过程。课件演示后,让学生也按课件演示的过程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并看一看,议一议。教师指出:把这两个直角拼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新的角。(课件闪现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师:这个角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教师指出:像这样,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角是平角。(课件闪现下图)

(2)认识平角和直角的关系。

师:一个平角是多少度你知道吗?你是是怎么得到的?指名口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平角=2直角,1个平角是180°

3、建立锐角、钝角的概念。

(1)测量。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课本第66页下半部分的三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指名汇报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角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角,再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2)议一议。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图中左右两边的角与中间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归纳。

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教师说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钝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钝角)

(4)练习。

(课件出示)把下面各度数所表示的角进行分类。

93° 45 ° 87 ° 99 ° 145 ° 170 ° 181 ° 90 °

4、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认识周角。

课件演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组成角的过程。教师指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是周角。让学生观察后,指名说一说周角有什么特征?

(2)认识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引导学生推算。

1周角=( )平角=( )直角。

1周角=( )度

三、操作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课件依次出示3道题)

四、全课小结

让让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2、3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篇2

复习内容简析:

本学期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小数;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空间与图形;统计等4个方面,用问题或习题作提示引导学生整理,这是教学编排上的一个特点,这样编排,不仅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整理和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两者的融合。具体的复习内容如下:

1、小数

小数的认识与整数的认识一样,重点仍然是让学生从数的概念去掌握,这部分复习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等。

2、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这部分复习内容有: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其中四则运算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运算和整数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及简便计算。由于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就有必要安排让学生比较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练习,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在复习四则运算中也同样把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放在一起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两者联系起来。

3、空间与图形

本册“空间与图形”复习的内容有两个部分:位置与方向和三角形。位置与方向在三年级时学生就已经对方位有了初步的了解本学期主要是对原有的知识的一个复习与提高;对于三角形,重点是复习按角和边分类的不同三角形的特征,

巩固不同三角形的联系和区别。

4、统计

这部分复习内容涉及本学期学过的单式拆线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发现一些信息,提出富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

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慨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位置与方向、三角形、统计等知识,加深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2)、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能正确计算三步以内的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4)、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比较小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6)、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复习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并通过必要的练习及交流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初步感知整理复习的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的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本册教材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存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2)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2、难点: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的方法与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复习。要根据相关内容的提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通过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达到加深体验与理解,形成结构,锻炼基本技能、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2、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3、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6、重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间安排:

小数…………………………………………………… 1课时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 1课时

空间与图形…………………………………………… 1课时

统计…………………………………………………… 1课时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全班双基薄弱环节:

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加、乘法的运算定律,但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还相当薄弱,或者说学生的简算意识非常薄弱。

2、对于方程的解法已经掌握得不错,但解决问题时应用方程的意识欠缺,列方程的技能不是太好。

(二)学有困难学生:朱悦、韩鑫鹏、单一博、范小航、李照祥等

(三)学生对复习有一定的热情,但由于期末复习阶段时间紧张,学习的内容较多,需要注意复习内容的密度。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听课效率低下,比较浮躁和骄傲,有爱做小动作的现象。需要对其加强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三、复习重点:

(1)、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2)、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复习难点: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措施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书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

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2、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4、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体会图形运动的基本方式,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分课时)二度备课

第四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一第7~13题,并开展“动手做”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处学生知道图形中的对称,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准备:

把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整理加工,做好一个资料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要哪些方面需要向同学们提醒一下?

小结:平移 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 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练习第8题 判断哪些是平移得到?哪些是旋转得到的?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弄清每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价值。

二、练习指导:

1.两次平移

第9题

填空,再同桌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点来数的`?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6格

2.先旋转再平移

师生共同完成第10题

提问:你认为先确定哪条边比较合适?

把能够旋转的边确定后,再根据图形的特点确定另两条边,确保图形旋转后,图形没有变形。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6格。

3.完成10~13题

①多媒体演示

②让学生在书上练习

③学生设计后,全班交流欣赏

三、动手做

1.学生读题

2.讨论方法,明确移动的顺序

3.学生动手操作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平移 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 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作业设计

1、练习簿;2、《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