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小学手工教学计划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一、基本情况:
学生情况。本班的学生从整体上讲语文成绩较为均衡,两极分化没有特别大,本班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良好,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但部分同学由于一二年级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性,使得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难度,针对这部分学生应加以特殊关注,选择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培养其积极上进的良好状态。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对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理解不到位;而写作方面,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使得作文的教学工作也存在着难度。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会加强训练阅读,督促学生完成日记以及小练笔。
二是教师情况。从参加工作至今教学生语文已接近二十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欠缺新理念的学习,在日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加强。
二、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语文教学,特设定如下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探索和积极追求创新的精神。
二.知识与能力
1.识字和写字
①继续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养成主动认字识字记字的习惯,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作文,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写作,所以,要求学生把生字表一和生字表二里边的一共五百生字全部掌握,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加大临摹正楷字帖的力度,力求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诵读等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间进行分享交流。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并能够在作文习作时加以运用。
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④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5.综合性学习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要以自主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②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的学习成果,通过商讨使学生智慧到达最大化。
③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措施
1、教学资料的准备:以教材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辅之以教师教学用书整体把握教材教授方向以及教学重难点。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查找自己所需相关知识,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课件。
2、方法、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辅之以每日的“晨诵、午读”。
①利用晨诵时间培养学生语感,利用午读的时间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是学生逐渐领悟到读书是万能的钥匙。
②预习阶段,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互联网查找资料,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重视“导学” 的作用,注意转变教学方式。要多让学生自读自悟和合作探究,将课堂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则作为主导,鼓励学生交流问题,互帮互助解决问题。
④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表演教学等使学生能够直观立体化感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⑤在口语交际以及习作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生的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比如由每日一句到每日一记最后到仿写续写小作文等。
3、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中级阶段的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基于上述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现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其次,在课堂上,教学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不能认真听讲,并且总是爱动,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的是分小组评比积分制度。最后,作业方面。鼓励书写整齐干净的学生,并作为模范作业进行展示。同时鼓励做作业回顾课本,使得每个孩子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学习态度影响着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学习进步的至关要素,所以要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反馈
晨诵和午读可以评选朗读之星。单元及期末生字测验,评选听写之星。
优秀习作展示,作品展示。各项语文能力比赛:如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综合试卷、评学学习之星。
本班人数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景,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经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我于本学期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资料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至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
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所以,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资料。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资料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资料和我班的实验情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至20各数。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明白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明白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经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3)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本事。
2、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至20各数,感受0至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能按必须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按照自我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经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经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3)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本事和创新意识。经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
能用0至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本事和创新意识。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当研究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结合教学资料,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提高快。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忙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
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
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
周次时间主要内容备注
1、9月1日9月3日第一单元1课
2、9月4日9月10日2课、 3课、
3、9月11日9月17日4课、 5课、
4、9月18日9月24日6课、 7课
5、9月25日10月1日月考
国庆节
6、10月2日10月8日8课、第二单元1课
7、10月9日10月15日2课、 3课
8、10月16日10月22日4课、 5课
9、10月23日10月29日6课、 7课
10、10月30日11月5日8课、第三单元1课
11、11月6日11月12日期中检测
12、11月13日11月19日2课、 3课
13、11月20日11月26日4课、 5课
14、11月27日12月3日6课、 7课
15、12月4日12月10日8课、第四单元1课
16、12月11日12月17日月考
17、12月18日12月24日2课、 3课
18、12月25日12月31日4课、 5课
19、1月1日1月7日6课、 7课
20、1月8日1月14日8课、复习
21、1月15日1月21日总复习
22、1月22日1月28日期末检测
23、1月29日2月4日总结、放假
一、学情分析
本人去年教过六年级的书法教学,但是学生的书法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说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书法指导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二、课程开设的意义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因此,学好书法对学生有着极好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特长,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观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借鉴、引用、学习。
(三)能使整体进步,部分学生有为,并终身受益。
(四)教必有成,学必有果,培养学生自信,能够书写一些简单的书法作品。 四、采取措施。
自来学艺均有百日之功,无论成效大小,观其自晓。时久习练,可以使眼高手自高,功到自成,耗日太多使学生情绪低落。可也不能急于求成,对学生来说,要使他们循序渐进,初见成效,也有以下的方法:
(一)按字形的要求,正规严格去指导习练;
(二)学会比较和鉴别的方法;
(三)教学生掌握运笔和写字的章法,一步一步练习,分步检查书写效果强化过关。
一、教材分析
教材按单元结构进行教学内容安排。第六册包括九个单元:《儿童剧场》《车世界》《十二生肖》《远方的朋友》《我爱家乡的山和水》《雨中情》《民族乐器的传说》《辛勤浇出幸福花》《艺术家的故事》。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艺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线,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采用点式的、跳跃的、随机的、积累的方式,服从、渗透于人文主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都具有演唱一般少儿歌曲的技巧技能。两年中,在乐理知识,识谱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且能独立理解,解释歌曲的大意和基本内容,但由于城乡学生的不同基础,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辨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班级,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包括思想教育)
1. 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上,让学生掌握旋律倒唱,拍号,听音,换气记号 ,渐强渐弱记号等基本音乐符号。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点,内容不同的歌曲。能通过学习灵活运用换气符号,并在歌唱时,体现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不同特点。
2. 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掌握简易的打击预期,自制简易乐器,并能自己根据不同的场景,用打击乐配上合适的音乐。通过对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制作简易的打击乐器。
3. 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动物,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有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4. 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并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习惯,发展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并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美感。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点
1、 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重点加强试唱识谱能力的培养
2、 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3、 在教学的过程中,寓教于歌唱,欣赏,游戏中
4、 善于引导,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
五。减负提质措施
1、老师首先研究教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与“学”相结合的方法。
2、结合教材,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风范。
3、加强个别辅导,认真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差生要及时帮助,让特长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发展。
六。教学辅导
1、成立音乐小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从思想教育入手,让学生认识音乐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3、互助式教学,让优生去帮助差生,带动学习积极性,中等生也应该向优生学习,共同提高。
4、对学生多表扬,让他们认识音乐的好处,加强学习。
5、在思想上积极引导,课堂上加强引导。
七。教学进度 (略)
八、教学检测与评价
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评价方案:可分为能力评价和知识评价。能力评价是对每个学生的一种动态行为、能力的评价,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判断,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展;知识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掌握或运用的熟练程度。
评价内容:看、唱、听、赏、奏、表。看(注意力集中、看老师、看黑板、看书、看同学表演等);唱(演唱、唱游、说唱等);听(倾听、听辨、听同学发言等);赏(能准确说出相关年级听赏或插图等作品名称及相关的知识,表达自己的体验);奏(演奏或掌握一种简易乐器或打击乐器,对相关年级所需了解的乐器名称等);表(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敢于标新,结合相关知识、作品,表达自己的体验、自由表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