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最新19篇】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段时间里,相信大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成长,这时候,最关键的工作总结怎么能落下!那么问题来了,工作总结应该怎么写?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教学中,我是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本节课有学生探究活动,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还穿插着问题的解决,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有一些知识完成的比较仓促,不透彻。例: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置换较弱金属的盐溶液时,能否进行、置换的先后顺序、以及一定质量的不同金属置换出的金属的质量的多少的分析,学生不能充分的理解,在课后的作业中表现的相当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尝试将其分成两节课来完成。学生在探究活动时,课堂的秩序显得有些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活动探究实验时的课堂秩序。

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反思 2

如何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当中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效果。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应是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并进而逐渐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初中生在刚学化学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观察探究实验。教师在刚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有必要对如何进行实验观察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l、全面观察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首先应观察整个装置的轮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观察这些部分由什么仪器组成,怎样连接;然后按试剂添加的顺序、数量和操作步骤进行观察,这三个内容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最后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观察实验现象,以便他们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过程。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活动中,有的学生只注意火焰,忽视了燃烧前后石蜡状态的变化;有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忽视了烧杯内壁有小水珠。若教师在探究活动前给学生进行明确的指导,列出观察提纲,就可避免观察的片面性: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嗅气味;石蜡是否溶于水,石蜡与水的密度比较,谁大?②点燃蜡烛时,火焰分几层?各层颜色或明暗程度有什么不同?哪层温度最高?燃烧时是否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检验的?③石蜡燃烧前后状态是否一致?④熄灭时是否有白烟?白烟能否被点燃?

2、重点观察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或多种现象并存,教师应让学生由局部到整体,给学生有重复观察的机会,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的特定要求,重点观察实验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捕捉瞬间变化。如在探究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时,当镁条剧烈燃烧时好多学生把注意力停留在耀眼的白光上,则产生白烟就会被忽视,探究活动的目的就很难达到。所以,教师在实验前要启发学生观察的内容,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由于本来固体都为黑色,所以部分固体变成红色不容易被察觉,为此,教师在实验前,务必把观察重点指明,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固体是否有黑色变成红色。

3、对比观察一般教师在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要教会学生实验观察的一般方法,从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化学教学中也常用对比实验,如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对比探究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两个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以及燃烧的木条是否熄灭?从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这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多少?从中使学生找出两者的差异。常言道,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要讲究方法。要培养学生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善于撇开事物的那些扑朔迷离的非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捕捉观察目标,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3

一、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

(一)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1.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化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例如,学生提出为何擦亮了的铝饭盒蒸几次饭后又会变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金属发生的缓慢氧化。

2.通过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因为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是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例如,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探究,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安全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品位。

3.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实施课堂教学。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活动方式。例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走访,了解了当地近三十年来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获得当地水资源从“很好—被工业化生产所污染—正在被综合治理”的第一手资料,反思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自觉地做水资源的保护者和宣传员。“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是一名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

(二)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推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按教材内容灌输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学生进行了一周的课外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铁制品在不同介质中锈蚀速度的快慢,然后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得出了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寻找防止和减缓铁制品锈蚀的方法和措施。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灵活,理解知识更加深刻。

(三)尝试运用新的评价—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元化”。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尝试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并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 例如,组织学生举办化学晚会,每个学生表演一个趣味小实验,学生当评委,使学生有成就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教学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

在教学上我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让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如备课不用一种模式,课可用不同的方法,考试不用一把尺子,评价不用一种标准。树立了有差异而无差生的素质教育基本观点。对待学生的差异,不是完美主义地只用一种尺度去衡量学生,更不是要求学生处处学老师那样,没有失误。而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为中心向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树立课程目标意识。

教学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彻底改变了以往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树立了课程目标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关系: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树立了主体意识。

1.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实质性教学活动。

2.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认知活动: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树立了训练意识。

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认识过程。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尽量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思维过程。例如,我和学生一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引用了大量的化学史料来展示发现空气组成的探究过程。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4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相关概述

1、支架式教学理论之含义

“支架”二字原本主要是指建筑业中所使用的脚手架,将其引申到教学领域则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构建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在当前学术界对其并未有统一定论。本文将支架式教学理论定义为以学习者的需要为基础,尽可能的为其提供帮助并在其能力得到增长之后及时撤去帮助[1]。

2、支架式教学理论之特征

第一,教学范围独具特征。支架式教学实际上就是在最近发展区内开展的教学活动,所谓最近发展区是一个虚拟的、潜在的空间,只有在建构与学习中相邻的挑战时才会凸显出来。也就是说,在利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应当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引起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境,并且对其现有的认知水平造成挑战,以此将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生长点凸现出来。第二,交流方式独具特征。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可以独立的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在其中扮演的只是过渡者、帮助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在运用此教学理论进行教学时往往需要一种师生之间平等、公开的交流方式,对于初中化学课程而言这种交流方式可以是师生对话。这种对话应当是有效、互动的对话,通过对话的方式教师积极的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鼓励其自主探索、自主构建。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对初中化学教学之意义

1、通过支架式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使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进行化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帮助、促进、合作的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主宰者、灌输者的地位,在专业素养上可以说是一次挑战及提升[2]。

2、通过支架式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支架式化学教学过程中,一般�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能够在建立起学习框架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并提供了一种学习者共同体的情境,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把多种多样的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不断地创新、尝试最后得出结论。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非常有帮助。

三、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建议

1、利用举例子的方式,巧妙搭建支架

支架的搭建方式较多,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熟练掌握更多的搭建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择优选择。利用举例子的方式搭建支架是较为常用的一种。举例子搭建支架可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应当首先意识到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首次对O2这种物质展开完整的认识,并且至此开始今后会继续出现通过O2认识到某一类物质的知识点,如,P、S、C等物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就要注意有效支架的构建,首先教师可以从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举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例子增强学生的体验。接着,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燃烧现象进行观察并描述,并得出O2和其他物质的符号表达式,如,4P+5O2???点燃2P2O5,注意尽量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过程中构建其支架,为之后的“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提供支架。在利用举例子的方式搭建支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例子的选择,尽量选取来自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

2、利用提建议的方式,构建支架

提建议构建支架的方式主要在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合作性学习的时候运用,一般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瓶颈的情况下,教师将设问的语气转变为陈述的语气,从感觉上来看更加直截了当。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失误、粗心大意等原因导致实验的成功率普遍较低,无法观察到相应的现象自然也就得出不了结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事先对容易致使试验出现失误的关键操作环节、注意事项等做出归纳,在实验开始之前给予建议。比如,需要注意使用的铁丝表面是否有锈迹,如果已有锈迹则必须使用砂纸将其打磨掉;使用的铁丝形状不可为直线型,而应当使其绕成螺旋状等。通过这些建议的提出,构建学习支架,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支架式教学理论由来已久并且在化学学科中作用较为明显。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总结、反思、归纳,更好的利用支架式教学理论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5

1、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传统地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处于潜在状态,不能让教师在课堂内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化学在缺乏问题的探讨时,就会使得教师的教学处于盲目性和无针对性,收效不大。

2、现在的课程新教材表面上看越来越简单,学生拿到课本自己都能看懂。而实际中考的难度并没有降低,反而有加大难度的趋势。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仍然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进入什么样的高一级学校还是分数说了算。如果完全按照课本讲课,无异于在误人子弟!所以我们常常将老教材的部分内容掺入进来,费时又费神,学生又不理解,认为是在加重学习负担,造成学生跟教师之间难以达成共识,与事无补教学很难顺利进行,影响教学效果。

3、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懂得很多方面的知识,例如,环保治污方面、工业制造加工方面、冶铁炼钢方面、人体生长发育方面、营养学方面、化学物理新领域方面等等,我们常常感到自身仅有的知识已经陈旧、老化,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老教材、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和牵制,对学生的学习难以起到“导航”作用。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总结,它不但能丰富自己影响别人,而且能推动教育教学教研蓬勃发展。教学反思好途多。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6

开学已经一个月下来了,我教初三化学,化学是初三学生刚接触的一门课,我相信只要师生齐心协力,一定可以将化学学好、在这一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一些感触、

一、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帮助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药品建立小实验室,

(三)教师应当做探究“向导”。在学生探究阶段,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如有的小组只是在盲目地做实验,没有一定的目的性,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更为后面的整合、精致及今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具体的学生情况。

二、有待反思的问题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这棵“老树”中“开出了新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同时发现了一些其它问题有待解决:①如何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尽快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②学生学习的日益深入,想探究的实验越来越多,非课堂内做探究实验,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控制。③学生对探究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由于时间概念淡,易影响其它学科学习。引起家长的反对这一矛盾如何解决。相信,经过更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化学探究学习”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反思 7

试卷讲评是九年级化学复习阶段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高效的化学试卷讲评不仅能纠正学生平时化学学习中对某些知识点的错误认识和理解,还能规范解题、熟练技巧、查漏补缺,同时也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听了马老师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受益匪浅,以下是几点体会:

一、统筹分析、充分准备

1、化学试卷讲评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准确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缺陷;注意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重点关注学生在哪些知识和能力上还不到位,找准学生现状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讲评时才能对症下药。

2、做好试卷的统计工作。

统计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试卷得分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得分率;知识点分布及得分率的统计;学生错误类型的统计,包括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不清楚、基本原理不理解、实验技能不掌握、双基识记不牢靠等)、能力因素(如:看不懂题目或审题不清、不会分析问题或分析问题不到位、语言表达不准确、计算能力差等)、解题技巧(如:答题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化学术语不科学等)、临场心理因素等。同时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典型错误答案以及有创意的解法,做必要的记录。

二、讲究策略、精心设计

一节高效的化学试卷讲评,除了教师课前深入分析试题内容、全面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还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同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1、试卷讲评要有侧重

试卷讲评一般不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强调其针对性。试卷讲评不必也不能面面俱到,而应重点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给学生的答题指点迷津,同时深化试卷所考的内容。有了课前详细的数据统计,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典型错误问题,应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和“归因”,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形式有重点地进行分析讲解。试卷讲评过程中对试卷内容的分析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更应重视提高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化学基本概念、原理不清,还是审题粗心大意;是化学术语书写错误还是表达能力欠缺;是解题格式不规范还是考试心理紧张等等。教师评析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重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突出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的培养。

2、试卷讲评要有拓展

初中化学各个章节中主要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不同考试的试题却不断推陈出新,其主要原因是受考试层次、考试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知识的全部,命题人往往通过变换题意、角度、题设条件和设问方式等,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显然教师试卷讲评时就错论错、就题论题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试题,把题目的知识点向广度和深度上加以延伸、拓展,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也可以把原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向多侧面、广角度进行合理发散、变换,引发设题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3、试卷讲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化学试卷讲评课也应体现这一核心理念。首先发给学生讲评试卷,让学生自己先独立纠错。对于经组内讨论分析后仍存在疑惑亦或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由组长整理后进行汇报,教师统筹,然后精讲点拨。

三、突出巩固、注重反思

试卷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多数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教师的一次讲评,学生不大可能完全掌握。因此,试卷讲评以后,教师还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讲评课中,针对本节课中讲评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答题易错点设计一定分量的变式训练题,在试卷讲评后预留部分时间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以期达到反复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及时消化讲评内容、固讲评效果的目的。

同时引导学生做“题后小结”和“题后反思”(错题集右侧专门留白用于记录)。反思主要包括:对错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反思,同一知识点还可以以何种形式呈现和考查,对比做过的同类试题和练习,进行小结;对所用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反思,特别是一些重点试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对于多种不同求解方法,那种方法更好?同类题型试题一般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所用解题方法中有无规律可循?通过这类反思,进一步强化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对错误原因的反思,是知识缺陷、能力不足还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答题方法、书写规范、应试心理调控、答题时间的合理安排等),及时整理,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反思,就没有积淀、没有升华;乐于反思、善于反思才能同化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提高解题的效率。

总之,要上好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师应在以上三个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诸方面都得到训练和提高,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政治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体育课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因此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我们不得不改革、创新,进入了新课改阶段,我们面对的是新教材,新教法的挑战,如何迎接这场新挑战,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经过大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做如下的教学反思: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课改机遇,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1)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2)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

(3)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化学教学要重视“两实一过程”。所谓“两实”,一是指化学教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二是指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所谓“过程”是指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课堂中学生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练习、实验等)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

(4)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均应注意渗透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把握课型特征进行课堂教学优化,中学化学知识从其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可分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型由于其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不同,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就要求不同,这种不同就构成了不同课型的特征。教学中把握了课型特征,就能有目的有规律地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后,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型与课型特征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最基本的课型没变,每种课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没有变,所以,新课程的实验与我们过去的教学研究,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由于新课程在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实践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备课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其作用不容小视。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及时交流,分享资料,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全面了解教科书体系,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师应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了解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相互联系,了解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深广度,提高自己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高中必修内容既是会考的重要内容,也是将来化学学科高考的主要内容,必须准确把握,认真落实,打好基础。在必修内容的教学中,不仅要在知识内容上为将来选修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更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上打好基础。

4.以教科 重视教辅资料的选用,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训练活动。 比如其中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在学习了钠与氧气、铝与氧气反应的性质后一定要结合初中知识,对整个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形成整体知识。在“金属与水的反应”中,教材重点介绍的是钠与水和铁与水两个反应,在教学上,就应充分利用“金属的活动性不同,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材安排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其实冲淡了这一主线,况且前面已有观察方法的训练(钠与水反应),同一堂课中进行两个这么高难度的实验训练,时间紧,探究学习难以充分展开。因此可考虑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把“钠与水反应和铁与水反应”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在第一课时,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操作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主线,又保证了科学探究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总之,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化学枯燥、难学,虽花了大量时间,但收效甚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但与此同时,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9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孩子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孩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孩子的知识视野,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孩子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孩子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孩子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孩子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孩子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孩子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孩子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孩子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孩子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孩子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孩子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孩子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孩子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孩子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孩子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孩子的主观性,增强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孩子,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孩子,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孩子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0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 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1

对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思考之时机不当,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领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学生的质疑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并且,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宁少勿滥,注意抓住契机。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2

盐类物质是我们初中化学教材中最后研究学习的一类物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研究物质的方法,在学习碱和酸以后,学生已经对研究物质的性质有了较强的接受能力了,所以在介绍和归纳的盐的性质时,我就可以充分的让学生有讨论,自己总结的空间了。对于具体的一些应用也可以展开。培养学生学习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寻找规律的能力。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差异,因此在课堂上的反应有所不同。这节课基本能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但是对一些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收益不大,这也是我这节课的缺憾之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是值得我去用心钻研的。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3

化学中考分数只有50分,所以一些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我感觉到压力好大。学生不要学、学习枯燥,要背要记要动脑,多累啊!但是,明知是苦,也要发挥乐观主义精神,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一个学生。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共享,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总之,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4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通过这一轮的听课,我个人感觉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也从这几位老师的授课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比如要相信学生,敢于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先把六个学习任务写出来,让小组合作讨论得到答案,然后让小组成员抽任务,然后针对某一个任务集中讨论,并试着讲出来,并且得保证该组的每一个同学都会讲,这样的话,就算是最后一名同学也会把知识点掌握好;在学生讲解时,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其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或者是不同的解法,这样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并且能把知识学得更牢固一些,因为学生在思考;对学生讲不到的地方,老师给讲解出来,或者是一些重要的地方老师强调出来,这些都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这些是我学到的一点东西。

听课学习反思

在本次听课活动中听了2节课,(1)尹纪暖的政治课,(2)李树果的物理课,从他们的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东西,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一点见解:

(1)尹老师先放了一首《雾里看花》,然后由此提出问题,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然后将问题下发至小组,让同学们自己讨论解决,并到黑板上加以讲解(充当教师的角色),让其他的同学进行点评,从现场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师引导到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还增长了知识。

(2)李老师先回顾了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课本插图引出所学的知识,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总结新内容,在此期间,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了分层次提问,让每组相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好的给予鼓励,分层教学明显,能让所有学生学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知识,最后讨论一道综合题,基础好的同学先讲解,然后差点的进行挑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只是个人的一点见解,仅供参考,有待提高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5

目前我们化学的教学任务: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化学是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我们应深刻地钻研教材,以教材为依据,使化学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断引进“时代活水”,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是鲜活的、生动的,同时又是很实用的。通过对《化学与能源》一节教学反思,让我对此体会尤深。

能源知识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所占篇幅不多,但能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能源意识教育属现代意识教育,也是我国中学化学课程适应社会需要而进行改革的一个方面。但是,目前中学生能源意识普遍较薄弱,对我国能源现状了解甚少,相关知识缺乏,而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能源意识,使之能充分保护、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现有能源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认为造成学生能源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是:

⒈认识上的误导。长期以来,都说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贮存量大,无后顾之忧。因此,乱开乱采、破坏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轻视能源思想的影响下,对中学生能源意识教育也随之忽略。

⒉化学知识的贫乏。对能源资源片面理解为仅是燃料,只是煤、石油等可燃烧取热的东西。其实不然,能源之源还包括潮汐能、地热、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等。若把煤和石油产品仅作燃料烧掉是大大浪费。煤和石油做化工原料利用值远比燃料高。由于对能源知之甚少,自然谈不上充分保护、适度开发、合理利用能源了。

能源是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重要物质资源,是一切动力资源。从我国的经济形势来看,工农业生产要发展,能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责任感使我不能等闲视之。我尝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能源意识教育。

一、结合化学教材,进行能源教育

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能源教育。初中要学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有关知识,就应让学生知道它们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按照目前这些能源的消耗速度,并考虑人口增长等因素,有人估计石油和天然气不过几十年,煤不过几百年就会消耗完,而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从而强调矿物能源一旦使用完就不再有了,进一步明确能源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⒉结合实验教学,进行能源教育。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做碳在氧气中燃料实验。这时学生观察到碳在纯氧中燃烧远比在空气中更旺,教师此刻可引导学生观察:是否放出的热也比在空气中多呢?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碳在氧气量充足情况下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氧气量不足时多。再联系到日常生活用煤,能否改进炉灶和烧煤方法,提高煤的利用率呢?让学生牢记:能源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一定要物尽其用,使它创造出最高的经济价值。

⒊结合学生作业,进行能源教育。初中化学课本上有一道题作业:要求写一篇有关能源的小论文,以讲座或墙报等形式和同学们交流。教师可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能源知识介绍的资料,搞节能,开发新能源等小课题。通过这种活动,有的学生认识到用液化气和煤气比烧煤好处多;有的学生了解到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要充分利用它们,但森林能源可循环再生,农村尤其要重视森林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在风能、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不仅无污染,而且成本低廉,可永续利用。还有的学生感叹到:化学真是太重要了,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利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当今科学技术、文化生活高速发展的今天。

⒋结合选学内容,进行能源教育。课本上有对氢能源知识的补充介绍,教师可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氢气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气体燃料,它燃烧热值大,无污染,来源是水,不受限制。若氢气能大量而廉价地生产,贮存和运输,那将是对现有能源体系的重大变革。而后激励学生努力学好化学,将来献身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结合社会实践,进行能源教育

⒈结合生产生活,进行能源教育。我常常带学生深入农村进行农村用能情况的调研,看到农村一方面严重缺能,另一方面浪费能源现象严重。如校附近有三个村庄:一个是畲村,生活用能主要依靠薪柴和秸秆,村附近原先茂密的山林,现已光秃,地表植被迅速减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另一个村,村里的人都改烧煤,一年要烧掉许多煤,且村子里空气中有二氧化硫等臭味,大气污染严重;还有一个村,村里的农民把秸秆、杂草、树叶、人畜便等废弃物质放在沼气池中发酝制沼气,解决生活用能。把三个村子用能情况比较后,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了:沼气的应用对于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提高肥料的质量以及发展农业生产都有重要的意义。基此,我曾在农户家上了一场上了别开生面的化学课。此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甲烷的性质及其运用。老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有关章节知识,而后让他们带着笔记本到上凤参观农家沼气池。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了解沼气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要求农户介绍建造、使用沼气池的原因及收获,最后要求学生针对该沼气池进行优、缺点评议,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甲烷的性质及作用有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能仅仅满足于会纸上谈兵、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绿色的田野呼唤有化学知识的新型农民。真是一石双鸟,效果很好,不仅学生满意,还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再要求学生向家乡人民宣传能源意识,宣传科技要进村入户,化学可先行一步,不能说没有效果。

⒉开展第二课堂,进行能源教育。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培养能源意识就是要保护、开发能源。如何在中学生中进行能源利用和能源科技活动?这就要求除了对全体同学进行能源意识的教育外,还要建立一支能源保护小组,让他们了解当地哪些地方,哪些能源被浪费了,该怎么处理?什么地方,什么能源将被破坏,该怎么防止?让同学们自选一二个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实验和总结。如:⑴当地农民有滥烧稻草和稻茬的习惯,这样既浪费了肥料,而且污染了环境,该怎么处理?⑵农村目前是否仍在烧柴,够不够烧,如果不够烧,该怎么解决?再一个就是不断地向同学们介绍国内国际能源科技新动态,让同学们树立能源问题是能解决的信心,为造就新一代的能源科技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⒊发挥视听媒体的作用,进行能源教育。随着现代化传播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体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先进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和刺激各种感官并用的媒体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领域,使教学媒体更加丰富多样。我曾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介绍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放火焚烧科威特的油井,大火焚烧了好几个月,使世界石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同时也形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上午十点多科威特的空气能见度与子夜一样,滚滚浓烟造成的黑暗汽车车灯无法穿透,空气中有毒物质导致许多无辜者的死亡。战后的科威特政府为了保护石油资源,迅速重建家园,邀请世界许多国家派出专业人员到到科威特来灭火,中国也派队参加。灭火的原理即采用隔绝空气、降低温度的原理。多媒体集光、音、图、文、色于一体,使学生产生了如临其境的感觉。

综上所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紧扣教材,贴近实际,追求实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能使中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6

化学平衡状态这一知识点可以说是高中化学是最难的一个知识点,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往往是老师讲的稀里糊涂,学生听的一塌糊涂。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我在教材的处理上,尽量将本节课的内容简单化,先让学生能够听懂,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材处理上我将本节课分成导入――例题分析――画图――平衡概念的建立――平衡状态的判断巩固五部分。在导入时利用工业生产上要考虑反应速率和原料转化率提出了化学平衡。并指出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的一个重要特点,利用N2+3H2=2NH3这个可逆反应来讨论反应开始前、反应进行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物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情况,并依据这个变化进行画图,了解了在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从而引出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并利用“逆、等、动、定、变”这五个字对化学平衡状态进行了总结,最后再通过两组练习,总结类型题中对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标志。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1、本节课是化学理论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抽象难懂,所以我采用直接导入,利用工业生产的实际要考虑和原料的转化率,提出化学反应研究的程度——化学平衡。但是,由于和学生切身联系的不是很密切,学生进入的状态有些迷糊。课下我对这样的引课重新设想了一下,从学生学过的可逆反应入手,提出可逆反应的特征: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反应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也就是说,向这样的反应是无法进行彻底的,当它反应到最大程度时是怎样的呢?这样就引出了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是建立在可逆反应的基础上的,但是这节课对可逆反应却介绍得不是很详细,没有展开介绍。如果这一点要是向我第一条说的那样,就一举两得了。

3、问题难易的设置要适当,否则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过难,学生还不具备回答问题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思维过程难以启动,会出现课堂上的冷场,学生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过易,学生不用思考或略加思考即可完成问题,学生又体验不到探索的乐趣。由于最后一道题,问题设计的过难,学生就有些困惑。

4、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的学 请同学们回答,一个“请”字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我及时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这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

5、课程中利用几道反应特征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练习题,感觉不是很好。一方面,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都是我在讲,学生只是在跟着我走,没有形成连贯的思维;另一方面,学生反应不好,理解有难度,特别是对通过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判断化学平衡不太好懂。第一,我在备课时习惯做大量习题,把难理解易错的题都归纳出来,上课时先讲解一下再让学生下去做练习。现在感觉这样做有两个弊端,一是课堂任务加重,导致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自己做过错过后再听的情况下强。第二,平衡状态的判断难点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指同一种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不会判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对于这一节,上课时应注意牵引学生思考,课后让学生练习找出难理解的地方,再进行指导。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7

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学、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8

化学是初三学生刚接触的一门课,在这一学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一些感触。对自己以前的教学也进行了一些反思。

1.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实验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让学生有一个强大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科学而又系统的训练过程。真正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细心揣摩精心培养和引导出来的。化学教学应从学生感兴趣也比较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和思考。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促使学生超前思维,形成向教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态势,使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激活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意识要进一步转变。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探究教学方法,以课本上的化学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初步学

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在新学期的开始,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妙,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康风兴)(作者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9

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我们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有的课堂学生看上去非常活跃,但它只来自一部分学生,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让学生在小组中敢想,敢做,敢说。

1、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2、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语文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3、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完《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手抄报,可以一人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小组合作,他们有的画画,有的找资料,各显神通,完成速度快,质量高。多进行类似操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合作操作的习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