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8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

二年级数学《剪一剪》教学反思 篇1

《剪一剪》是学生在学习了对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堂数学活动课。既然是数学课就要和一般的剪纸课有区别,即要有它的数学味,这也是我上这节课所力求达到的。本节课我安排了多次猜想,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我剪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来动手实践一下,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之后让学生猜想如何剪出连续的两个小人,四个小人,然后根据猜想一一验证。当出现剪出的小人和老师展示的不同,再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分析错误的原因,在失败中找到真理。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数学实践过程,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此外我这堂课是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整堂不是简单的手工课,是有浓浓数学味的数学活动课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和写。让学生知道数位及数位意义,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设计时,我先复习数数,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紧接着又复习了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用小棒摆数(教师报数,孩子们摆数),其中让学生两人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学”字。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课堂上通过个位和十位上的珠子换位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在例题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辩”字。通过开展整十数写法的练习,在“辩”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并且在读、写、辩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

在例6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逼”字。通过给学生一个只有个位和十位的计数器,请他们表示100,学生们发现仅有原来的两个数位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就“逼”他们想出一个新的数位!百位就闪亮登场了!百位的'出现满足了学生的自身需求和渴望,这从孩子们兴奋地给计数器上的百位插上小棒的样子就可以感受到了!他们更自主地学习,理解数位意义及数位的排列顺序。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觉得完成得比较好,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能更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增加一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鼓励和表扬一些学生,学生学习情绪一定会更高涨。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3

《租船》这一课是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租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教这一课时,我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先演示课件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21÷4=5(条)……1(人),所以“至少要租5条船。”他们没有想到多出来的1人。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写答。所以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老师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通过此节课,我明白了教学中的重点就是知识点,难点就是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所以,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备好课,备好学生,加上老师的创新就能上好课。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会以这节课为起点,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反思自己,多钻研,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努力的我会迎来美丽的彩虹。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5

这是一节比较粗糙和紧凑的课,因为担心40分钟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课上,我说的多,学生说的少,没有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设计上我准备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也想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 由此也说明以后备课不仅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还得多注意细节部分。

1、在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题时,我让每个学生都说了算理,在复习笔算时也占用了不少时间,整个复习内容好似当成一节新授课在进行教学。但在新授时,由于时间不够,所以将教学内容拉得很快,也不管学生有没有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只是自顾自的讲,自顾自的说。我应该将复习内容安排在10分钟之内,说算理时相应指名两个学生说就可以,不必每一题都要求他们说。

2、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情况:学生虽然能较容易的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就有些糊涂。如在教学中出现这样一个情况,340—180,十位上不够减,从百位退一,应该是一百。但学生说成是退一当十,我没有引起重视,一带而过。这样导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上有些糊涂。我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做加法时,哪位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做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上位退1,加10再减。

3、备课时一直想着要以学生为本,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但在上课时,却总是忘了这一点。许多时候原本都是准备引导学生去发现算理,总结方法。但在实际中,都变成了我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一味地进行灌输,不考虑学生。

4、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应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5、课件的制作也相对简单,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还很高,到后面学生举手和发言的就少了,只是听、不愿思考问题。不是学生不想听讲,而是自己没找到能够吸引他们的教学方法。这里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自身的问题。以后上课,不但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在备好课的同时也要备好学生,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6

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抓好以下两点:

1、适度使用学具。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我使用学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摆学具时也应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摆花片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两份数目相同的,最后摆很多份数都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义,很乐意去学习乘法。可见,学具使用的恰到好处,有利于新知识的过渡、教学,也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该生活化,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习的知识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红做了23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8朵,还剩下多少朵?这道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应用题,如果要二年级的学生做出来,有的同学们可以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但有一些同学连题意都不明白。这时,如果我们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具体地给出这道题的实际意思,再根据结果和减法的意义,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这样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因为本来他们就知道结果,只不过不会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罢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中,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以上两点。使二年级的小朋友真正从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7

《100以内加减混合》本节课是学生在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能够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公共汽车上下车人数的变化这一情景导入新课。公共汽车上原来有67人,到南山站后,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学生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67-25+28= 解决现在有多少人。对于计算,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学生可以自主的应用前面所学习的笔算的方法列两个竖式解决,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最后老师再强调这个简便写法要注意的地方。这里很容易忽视引导学生67-25这一步求的是到站下车25人后,车上还剩多少人,42+28这一步求的是上来28人后,车上现在有多少人。我发现学生对于单纯的计算可以模仿老师或者例题可以学会,算理学生也能理解,但是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把计算跟解决问题分开了,或者列出算式就开始教怎么算,其实每步计算的时候,我们都该引导孩子这步是解决的什么问题。这点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我们不能为了计算而教计算,现在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解决问题,可以先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计算可以慢慢的教,我们还是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8

“从加到乘”是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乘法的引入”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上节课初步接触了几个几,会写连加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怎么写、怎么读,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新课程理念强调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乘法的引入”这部分教材是由游乐园、几个几和从加到乘三部分组成的。我将游乐园作为一个贯穿全课的情境,利用这个情境展开从加到乘的教学。为此,我适当处理并拓展了教材内容。在引入环节,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划船的项目,数几个3来引出同数连加。教材中是6个3,但现在的学生计算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算出答案的。于是,我一边引导学生数数有几个3,一边把6个3拓展到了10个3来进一步感知几个几。这样,当学生要一口气报出10个3连加的算式时,当他们看到长长的板书时,明显地感到同数连加太繁了,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他们迫切地想去找到用何种方法使同数连加的算式简便,为乘法的引入打好了基础。

接着让学生采用了自学的方法。还有就是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学生看书自学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呢?这时,关键是让学生交流,通过表达把这些知识内化。反馈后再通过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把引入部分几个几的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展现数学思维的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这个过程始终紧扣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加号和乘号、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