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反思【优秀15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生物教学反思总结,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如下是细心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学反思【优秀15篇】,欢迎阅读。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1

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在反思中提高自己……

这两天,给学生做第一章“人的由来”检测试卷,发现了一些自身的问题。

一是关于“青春期男孩女孩身高的生长速度曲线图”,讲这个内容的时候,只是对课本上的讨论题做了分析,并总结:在青春期,男孩女孩的身高生长速度都加快,而且女孩一般比男孩早两年!考试题目是:分析图,进入青春期后,男孩的生长速度——?学生们的答案基本都是“快”或“加快”,我自己做的答案也是“加快”,但给出的答案是“先上升再下降”, 这个答案我没有想到,更别说是我教的学生了,他们没做出来,不是他们的问题,是我这个老师的问题,我的分析图的能力由此看来是有限的,对知识点的把握也没有经验,这些都是我要加强的,所幸的是,我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还可以在讲评试卷的时候再给学生补充:“女孩男孩在青春期的生长速度都是加快的,从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女孩男孩在这个时期的生长速度同时也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的”!

二是“始儿能有一定的免疫力是因为?”这个知识点,我在上新课的时候也没有提到,所以学生们多数没做出来。因为答案上正好把这个答案给漏了,所以我对答案文字的组织能力又出现不自信,不知道表达“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可否准确?

可能因为年轻,对生物课本还不熟悉,对整个初中的生物知识还串联不起来,对知识点、考点的把握还有待提高,希望在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后能尽可能做得完美!

生物教学反思 篇2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

(5)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生物教学反思 篇3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有毒物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有毒物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

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4

本节的教学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如向学生提问:教室里有哪些生物?那些非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但同学们会把一些动画片上出现的卡通动物做当作生物,此时我就告诉同学们卡通动物是电脑作品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从而,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至于什么是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我在课上让学生观察了我课前准备的一些植物和动物的图片,并且让学生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生物的共同特征,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和确切,但我仍给予了及时的鼓励,目的是鼓励学生敢说,在观察之后我让学生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我与学生一起对照课本上的描述比较学生归纳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在与学生一起讨论时,我还让学生据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也非常成功。

生物教学反思 篇5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非常注意从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面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进行培养并进行了反思。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导课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型、娱乐型、直观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隋性。

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场所是在教室,中学生物学教学绝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室里,黑板粉笔,重复一年又一年。学生在教室里是死板板坐着,面对黑板,面对书本,单调地重复学生像笼中小鸟,我发现适当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也起了很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当中,根据教学需要大胆离开教室,更换教学场所。如实验室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场所,那里有做各种实验的仪器设备,那里有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型、标本、教具,那里有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氛围,所以我有很多课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效果很好,学生可以动动手,培养操作能力,学生可动动眼,培养观察能力,学生也不是一直坐着,根据需要时站时坐。再如:参观大棚蔬菜种植和管理,是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两者关系及受哪些因素影响,最理想的地方,我试着把同学们带到农民大棚里,为他们上课,使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知识学习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求知欲增强,教学效果如愿以偿。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的作用表现在:(1)教室是学生必需去又有所厌倦的地方,适当更换教学环境具有调节作用(2)在新的环境里,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学习热情和求知欲。(3)在教室里可能接触不到新环境中的信息,教学内容单调。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学习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例如神经中枢和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中枢等。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概括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 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传染病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行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 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 学生在这样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或挂图将其总结为“四腔”“八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各一条。肺静脉四条)“两瓣膜”(指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而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时,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质可概括为:“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这样学生懂得生物学“怎么学”、学什么“。长期训练可培养自学的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生物教学反思 篇6

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新课标要求我们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性目标的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知识的学习笔者大多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围绕三个问题导入:

1、什么是呼吸,请说出你身边的呼吸现象?

2、人或动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没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讨论。有位学生提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学内容就这样自然的延续。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帮助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不会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

推荐听了初中生物学科的优质课之后,受益匪浅。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在学习反思中不断前进。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方法引导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在教学里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对教材讲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有的则很陌生有的则完全不感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感受很不容易的一般的情况下对知识比较渊博的部分学生邀请他们发言可以使这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关注。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为学生的很多认识模糊不清的他虽然知道但讲不明白甚至有错误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于我尽量把同样的知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如本节课讲“化石年代顺序”时用的标图比赛的方式通过同学的动手活动使已经具有这部分知识的同学积极参加竞赛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的同学可以通过观摩来学习知识我也经常会精心引进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既保持了新鲜感又达到了同样的教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统一,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学反思

新学期一开始,我校在曹校长的领导下,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实行了课堂改革,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即生生之间相互管理,相互辅导,相互探讨,相互展示,相互评价。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每一位老师都要举行一次公开课,并进行听评课,老师们都兢兢业业,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以达到课堂改革的实效性和高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并且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课后反思

尽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2004年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获得冠军的图片,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师生感受到运动的美丽,健康的宝贵,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通过观察动物的关节结构,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理性认识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 篇8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生物学科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同时也给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地适应这一转变,教学反思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主动地去学习新课程理念,反省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反思;新课程;高中生物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国家率先兴起培养教师们的教学反思的能力,然后迅速波及世界各个范围。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通过总结来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随着生物课程的改革,关注教师的思维,培养反思型的生物教师 因此,笔者试图从如何对教学观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课后等方面进行反思展开了初步的分析。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教师认为把生物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掌握、理解并会解题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新课程中,教师不单单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情感,这一理念转化为新课程的三个维度:即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新教材在很多章节里,设计了“问题探讨”“资料分析”“与生活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等等,这些设计无不渗透了新课程的理念。生物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提高了生物在高考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为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教师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知识灌输模式下,那么新课程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去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是否与新课程相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自己主动去学习并理解新课程理念。例如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这一节免疫学概念多,免疫过程复杂,单纯地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不但学习起来吃力,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教师尝试着把生活实例与知识联系起来,如“用给被不同毒蛇咬伤的病人注射不同的抗蛇毒血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抗体的特异性”,“用艾滋病患者体内淋巴T细胞数量变化的数学曲线图来理解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在愉快的气氛中习得概念,而且还注重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 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教师应当反思:

第一,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的价值。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的同学提出问题“植物细胞会出现失水的情况吗?”,显然这个问题没有探究的意义,因为日常生活中植物失水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放盐后萝卜会有水分渗出。如果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是否跟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一样?”“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目的,从而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第二,在探究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科学探究不仅是让学生去认识科学的本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较为完整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由于学生在教学中总是主动积极地参与,所以他们的主体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配合、相互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探究过程中是否及时有效地修正与评价。评价应以激励与向导为主,特别要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高中生物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但过分地强调探究教学,事实上很多探究活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甚至可能没有必要去探究,这就有可能花了时间却达不到效果。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里,教师应当追求课堂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恰当地使用好教学辅助手段,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课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课后反思侧重于在每节课后对自己教学的成功与不足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些惊喜与亮点,把这些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就会成了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可能就是以后教学中的“法宝”。当然,更重要的是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有系统的整理与回顾,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训并加以改正,使今后的教学更加合理,更具有效性。下面笔者以实际教学中《免疫调节》这一节在教学后的一则反思为例:免疫调节这一节课涉及的概念多,内容抽象,学习起来难度大,因此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举一些生活的病例和实例,让学生明白免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去学习它。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两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我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手段———动画演示的方式把复杂的过程形象化,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概念图的构建,而在实际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与讨论,感受到了获得知识后的乐趣。另外通过对艾滋病资料的获取以及对小男孩大卫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在习得概念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其情感的教育。但在组织教学时,由于时间紧张,对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免疫的系统组成的处理略显简洁。另外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同学还缺乏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161(10):30.

[2]曹京.生物教学应注重教学反思[J].基础教育参考,2011(2):60.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所.生物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物课教学反思 篇9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而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进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呢?本文就教学导入方式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借教具导

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ldquo 初中历史;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3.通过设问导入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贮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变成动作状态(即活跃状态),减少新知识输入的阻抗,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心智紧张度”。例如,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设问:“为什么我们家里阳台上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在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生长素与这种现象有关呢?”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4.通过练习导入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在课前训练,注意练习中要包含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要穿插一些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在师生共同解题时,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所欠缺的,上课时便会集中精力听讲,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出新课内容。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师生问候、教师直接板书、讲故事、讲新闻、讲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言,等等,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总之,任何一种的导入方式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努力去创造一个愉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做到愿学、善学、乐学。

生物教学反思 篇10

本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教学反思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一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

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

生物教学反思 篇11

1.课前准备,现在的教学设计都有老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但实际上学生的课前准备是相当有限的,课前10分钟不可能,前一天的晚上更不可能。在目前的情况下,课前准备仍然只能以老师为主。

2.学生初次看到视野里的物像时,并不是都有一种享受的感觉,有的充满了恐惧感,因此要及时给学生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原始的好奇心向科学探究欲的转化。

3.每个同学对显微镜的使用兴趣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学的要求和辅导都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进行操作技能竞赛时就要注意不要伤害到部分学生的自尊。

4.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有许多规范和程式要求,如果一下子全部摆在学生面前,他们会显得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应给他们以充分的时间来体验和尝试,获得成功和失败的真实感受。

生物教学反思 篇12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时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第一次接触生物这门学科,而且七年级生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特别是可以通过探究实验自己动手获取生物学知识,因以大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只感兴趣个别生物现象和事例,只关注与已有生活经验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而忽略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导致概念不清,相近知识点混淆,不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初中生物学课程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来领悟自然科学的本质,通过特殊了解一般。另外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彼此渗透,融合统一于学生发展之中的,知识目标是实现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没有载体一切教学目标都是空谈。因此,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研读教材,形成难点知识网络

七年级生物有很多专业术语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研究课本中所有定义、概念,研读教学大纲了解教材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向同事请教历届学生对于哪些知识点比较难理解,哪些知识点容易混淆,并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形成一张重点难点知识网络,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装片中的气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能量转换器等抽象、易混淆的知识点。

二、精心备课,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备课过程中重点思考网络中的知识点应通过怎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容易理解。不同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实验,动画演示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具体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是综合考虑了学生学习问题的原因和知识点的特点后决定的,有时需要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如讲“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时,因为课本中对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重点描述,所以学生容易忽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因此设计了阐述定义的关键词、用概念图列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并通过举例让学生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教学过程。设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教学过程结合了动画演示、自制教具模拟变化过程学生学习效果证明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加深了他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三、及时反思,分析总结教学得失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 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新老师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每节课后我都要及时把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跟同事讨论,请教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经常去听同事的课,学习别人处理教学难点的先进方法。也经常请同事去听我的课,指出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节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不同”这个知识点很难把握深度,一不小心就讲成细胞分裂阶段,这就超纲了,学生也很难理解。同事建议我就用书上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图来描述染色体形态不同,并用分裂开始,分裂中间等简单明了的词语,学生就容易理解了。通过这次评课也让我对充分运用教材有了新的认识。

我作为一名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堂的应变能力、教学各环节的时间把控、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等方面处理得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钻研教材、教法,通过知识点的教学进一步完成三维目标的落实;多向同行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提高教学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篇13

这节课后学生们都非常激动,许多同学跟我说:“生物课太有趣了”,听了学生们真诚的话语,我也很兴奋。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孩子都是在游戏中学习长大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游戏的平台,学生们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亲自作出计划,参与调查、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汲取并互补了各自的经验,从被动的“知识容器”变成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学习资源的开拓者,合作的意识、自主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在学习体验中生成新的问题,在争论中解决问题,这让他们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比如在进行调查时,第一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为了快速有序地调查,他们在组内又划分出了三个小组,一个小组调查树木,一个小组调查花坛中生物,另一个小组调查动物。第四组同学调查了龙沙公园内的生物,在时间的分配上就没有第一组计划得周到,但他们也有聪明之处,参观动物园时,他们为了得到确切的数据,走访了园长。这些也启示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很多的挑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需要提高。

学生对分组很感兴趣,但举例说明生物的种类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生物分类,在举例时经常有混淆,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混为一类。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14

本节课是对《人体废物的排出》一节内容在教学方式上的新的尝试。初中年级中这一节的内容在不同教材中的变化并不大,都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排泄和排遗这几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追求利用“尿液形成过程”知识点进行教学,很容易走到“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教法上,较难有新的突破,同时老师和学生都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由情境导入,利用生活中身边人真实承受的病症——尿毒症入手,瞬间集中学生注意力,唤起他们迫切探究知识的欲望。

2、“尿的形成过程”抽象而微观,学生难以理解。所以从问题的发现、探究到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参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图表中各项数据的分析以及flash动画、相关影音的播放,学生很容易掌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相关知识,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同时利用学案,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帮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引入血尿、糖尿、蛋白尿等常见的疾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用,既帮助了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又突出知识的延展性。

生物教学反思 篇15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方法引导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在教学里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对教材讲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有的则很陌生有的则完全不感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感受很不容易的一般的情况下对知识比较渊博的`部分学生邀请他们发言可以使这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关注。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为学生的很多认识模糊不清的他虽然知道但讲不明白甚至有错误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于我尽量把同样的知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如本节课讲“化石年代顺序”时用的标图比赛的方式通过同学的动手活动使已经具有这部分知识的同学积极参加竞赛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的同学可以通过观摩来学习知识我也经常会精心引进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既保持了新鲜感又达到了同样的教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统一,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