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敬业的小编飞白为大家整理的14篇珍珠鸟教学反思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赏析文章本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理解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透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教材有了必须的认识,并且还有了相当的背景材料,那么,在课堂上,我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透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透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学生学完课文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出此时的感触,在表达中培养语感。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请学生在自己的珍珠鸟上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信赖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创造了幸福生活,让我们在快乐中飞扬;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信赖带给我友谊,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
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对同学的友爱,对信赖的理解,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提高了道德的认识。学生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必须能够创造出完美的未来。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我班的孩子比较喜欢动物,对动物有爱心,所以我选择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从上课的情况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一、 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大导入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开课伊始,优美的钢琴曲《最初的温柔》在学生的耳畔萦绕,各种美丽的鸟儿图片一张张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姿态万千的鸟儿,清新、幽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让人看了有种和谐的感觉。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优美的钢琴曲结束之后,我问:“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请你在文中找一找。”由此引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中心。指导学生读这句话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学生毫不犹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团:“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谁信赖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将四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了黑板上,接着抓住第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的?”
三、抓住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在孩子们提出了问题之后,我让孩子们在小组里,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边读书边寻找答案。因为问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所以无论是自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非常投入,交流时也妙语连珠。
四、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例如在朗读“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这句话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读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我结合父母平时称孩子们为“小家伙”为例子,让孩子们尝试着去读。学生自由读完后,我又指名读、部分读、齐读,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爱。
五、立足文本,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合理拓展
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很有创意的环节:一是“给文中插图起名”。孩子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起的名字五花八门,但是每一个名字都能够反映出作者是幸福的,小鸟是幸福的。这是因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家都是幸福快乐的。二是在理解课文结尾的一句话的基础上自编或者是借用自己的积累说一句和信赖有关的格言。这样做对自身健康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课后反思发现:本节课的朗读指导还是有点儿少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读出来。
一、教学背景
《珍珠鸟》是人教版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悉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信赖、尊重、和谐的人文之举,洋溢于字里行间。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文质兼美,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可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二、教学实例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1、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想认识吗?(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读了课文后谈谈,你对珍珠鸟有了哪些了解。
(板书:怕人——亲近)
3.对照板书,生成问题:此时你脑海中产生了那些疑问?
(梳理学习目标:珍珠鸟是怎样从怕人到亲近人的?他和作者的感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1.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学生与文本对话。
动笔读书:划出文中描写珍珠鸟活动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后汇报,师生与文本对话。
抓住文中许多吸引人的描写处,用多种形式品读,想象感悟,从珍珠鸟逐步亲近作者的活动变化,感受作者细腻的关爱。
(板书:鸟笼四周、书桌、肩上)
假如你现在就是作者,看到可爱的小珍珠鸟,你会怎么做? (指导品读)
(三)鉴赏课文,品味体会。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
2.结合插图,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
探究:珍珠鸟怎敢在“我”肩上睡熟?“我”为什么不动了?在“我”眼里珍珠鸟就像什么?假如你就是作者,看,小珍珠鸟现在就落在你的肩头,你有怎样的感受?
3.配乐诵读,品味体会。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 ”。
1、回顾课文,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板书:信赖)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
(五)阅读拓展,升华理解。
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吗?(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创作的灵感和当时的感受)
推荐文章:《不经意的背弃》
三。教学反思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本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
本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
《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它语言清晰,明快,像一潭清泉,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走进本文,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教学时,我主要分以下五个环节进行:一通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二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和照料珍珠鸟的,三是珍珠鸟是怎样在作者的照料和呵护下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本节课存在的`亮点: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本文是略读课文的特点,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时,根据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照料珍珠鸟和珍珠鸟怎样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学生在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二、以文为本,重视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充分利有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后,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与鸟之间需要信赖吗?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到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白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对,才能互相信赖,才能创造出美好境界。
不足之处:
1、忽视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
课前不够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当我要学生说说珍珠鸟的特点时,一部分学生由于事先没有搜集到这方面的材料,所以不敢发言。另外,由于部分学生不熟悉课文内容,上课时只做旁观者,坐在那里不作声。今后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朗读形式比较单一
略读课文是以学生自读为主,而在这节课中我忽略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朗读形成比较单一。今后将注意这方面的教学。
3、教学语言不够生动
教学时我的语言不够生动、精炼,缺乏感染力,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启发学生的少,点拨过于直接,语言不够生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状物散文。课文主要写了一种“怕人”的鸟到能与“我”和睦相处,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基础。课文描写了小珍珠由“怕人"到能在“我”的肩头睡着。多么温馨的画面!小珍珠乌把作者当成了可信赖的朋友。不论是人与动物,还是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了仿写练习,让学生产生情感共呜。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信赖是……让我们……有的学生写道:信赖是一首歌,让我们唱出心中的快乐。信赖是一幅画,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信赖是一束阳光,让我们彼此感到温暖……
以读传情,以写促悟。让学生多读、多悟,才能领悟文本的内涵,才能与作者产失情感上的共鸣。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针对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我从几下方面如手:
一、利用情境图,用讲故事方式进行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对与一年级孩子来说,讲故事是教学手段之一,特别是童话故事。我利用情境图创设情境,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一下子就吸主了学生。在老师和学生共同讲故事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枝”到“zh ”,由“吃”到“ ch”,由“狮”到“sh ”,由“日”到“ r”的过程,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新的联系,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大大地提高他们对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
二、联系表音形图,让学生探究字母读音。
在教学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学生自主与合作的精神,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探究的命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发音,体会发音过程,探究发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产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三、利用顺口溜记住字母。
要把汉语拼音记住,记得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不让豪语拼音忘记,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要自己的方式记住字母,这对已有些识记豪语拼音经验并喜欢探究的小朋友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好机会。他们都会跃跃欲试。如:人耍狮子sh 、sh 、sh ,老师老师sh 、sh 、sh ,狮子狮子 sh、sh 、sh ,s +h = sh 、sh 、sh。。。。。。
四、利用游戏,巩固字母。
对与本地孩子来讲,要发准平舌音与翘舌音很难,因受地方语音的引响。利用游戏“看谁听得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五、利用“师带徒”形式教学。
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的方法来学习新的音节,并且利用我当“小老师”互教互学,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读好整体认读音节及它的四声。
六、不足之处。
回想整堂课,不难发现有些欠缺之处:1、个别学生对sh 与r 的发音不准,shi 与ri 的发音不准,在以后教学中,要多关心后进生,要用放大镜来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2、s 和 r的书写不正确,需要耐心和细心,多练是关键,但是还有个别学生书写得较差有待多多练习。
《珍珠鸟》一课,学生初读后似乎没有什么不懂,但作品借助语言、结构、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却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不易被读者真正把握到。
阅读,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内容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开各种表面形态看到它们的精神实质,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这几种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赏,在欣赏中进行评价,会使阅读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优美散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鸟----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从而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的生动活波,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目标定位在体会作者的写法,因而从理解小鸟与人关系的变化去启发学生,出示两道题:
(1)我是怎样照料和呵护珍珠鸟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从这些举动中,你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勾画、批注,然后再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明白文章抓住了动作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珍珠鸟怕人,但作者的精心照顾、无尽关爱化去了这一切。作者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巢,让他们住的舒心,不去惊扰他们,让他们住的安心。正是作者对鸟儿们的喜爱,它们由不敢出笼,到敢伸出嘴,到在作者书屋里自由飞翔,以至于——喝作者杯中的水,啄作者握好的笔,玩得尽心,乐不思“窝”,竟酣睡在作者肩头!这种“胆性”的开放的背后,是关爱做的桥梁,信任作的基础。不仅学生们明白了信赖是人与动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还感受到作者的表达方法。由此,我在教学本课时,注重启迪,自我领悟,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内容,感中得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上,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品读‘我’的举动的语句与鸟的反应”的相关句子后,让学生从中感悟作者抓住了“我”和珍珠鸟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语言表达方法,落实到运用。
在学生自己感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后,我创设情境,将语言表达落到实处。“当我注视着肩头的珍珠鸟,此时,它睁开眼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拿起你手中的笔,用本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展开想象,把故事写下去。”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抓住了人与鸟的动作描写续写出一篇篇感情真挚的小故事。
三、以文为本,升华情感。
语文教学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后,引导学生扩展延伸: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与鸟之间需要信赖吗?他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白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对,才能互相信赖,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最后,让学生在一组多媒体课件的欣赏中再次感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我想,语文课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大胆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不仅从课文中学到知识,还要学习语言表达,更要把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到实处。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听、说、读、写。当然,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
1、由于老师课堂上的情感不够充分,个别语言出现不流畅,未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到最大。
2、课堂上虽然对文章中重点词句进行了品读,但力度不够,未达到预想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加强对多媒体与教学方面的学习,让多媒体在课堂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珍珠鸟》属于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一、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针对课堂容量及教学流程达到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相识。
初读课文,在扫清阅读障碍之后抛出一个问题:文章写了几只鸟?珍珠鸟长啥样?学生快速浏览,标画出相关语句。接着让学生交流,初步认识珍珠鸟,感受作者选材时布局谋篇的功力,以及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紧接着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出此时的感受,为下一步的悟情埋下伏笔。
2、寻境。
可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们之间相处得如何呢?找到最能表现这种意境的句子。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从文章中去寻找答案。“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下子映入学生眼帘,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令人感动的瞬间!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品读欣赏感人的一幕!此时顺势激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你生活中有过哪些美好感人的画面?通过分享,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3、悟情。
美好需要保护,需要守望,需要宽容,需要奉献,需要信任……那我是如何让珍珠鸟信任的呢?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边读边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孩子们的阅读感悟。我所做的一切一步步得到了珍珠鸟的信任,小鸟居然来到我的房间,和我嬉戏,玩耍,最后竟然像个孩童般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且睡得那样熟!
4、懂法。
为了学生能迁移运用,聚焦文章第五自然段,抓住描写顺序的词语去感受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写法。(先是……然后……再……)然后让学生仿照练习写话,描写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要做到言之有序。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这样便更好地将新课标落到了实处。
二、成功之处
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里,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也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抓住课后题引导迁移运用,让语文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三、不足之处
学生的背诵没有落实好;品词析句的能力有点走过场,没能做到最好的预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来教这篇课文,我会做更全一点的预设,会设计如何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的环节,或自由背诵,或以填空的形式背诵;会增加一个拓展的环节:搜集与信赖相关的名言、人物或事件,引导学生去做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创造和谐幸福画面的人!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教师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十分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明白主题的基础。教师应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明白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细读课文,明白“真爱”。
透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明白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完美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完美的境界吗?显然,教师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之后,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此刻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那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明白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颤动的笔尖”,而“我”却“不动声色”,“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完美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述“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此刻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明白——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明白,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三、赏读课文,欣赏“境界”。
在学生明白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潜质,透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14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配乐朗读。在“爱之罗曼斯”袅袅的乐声里,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完美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爱”,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教师于是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有位哲人说过:“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潜能,让他们在欣赏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那么,这一情境的创设就不仅仅仅培养的是学生的欣赏潜质,也融合了个性与创造的培育。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
在学生透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联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完美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立刻要毕业了,回首六年的小学生活,竟没有一个能够信赖的好朋友……原来‘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尊重别人?在别人给你带来麻烦的时候,有没有明白或宽容?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有没有欣赏过别人?……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完美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实,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已经是作家冯骥才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大家手笔的匠心独运。
《珍珠鸟》一课,学生初读后似乎没有什么不懂,但作品借助语言、结构、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现出来的思想资料却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不易被读者真正把握到。阅读,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资料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开各种表面形态看到它们的精神实质,其方法便是“感受、明白、欣赏、评价”。这几种潜质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明白,在明白中加以欣赏,在欣赏中进行评价,会使阅读活动的资料更加丰富多彩
《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佳作,此诗是诗人第二次上京任职,坐船远离家乡在上京途中写的。
这首诗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当时王安石并不是这样写的,没有用上“绿”这个字,他改了十几次才改成了现在的“绿”字。这一句也是本首诗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句时,我将当时诗人如何改诗的过程告诉了学生,同时我也请班上的孩子们当一回诗人,也来改一改,此处还能用上什么字,话音刚落就有很多同学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我让他们一个个轮流说,他们用上了很多字,有“吹,越,暖,过,掠,拂,飘,满,抱,入,来,去,栽,见,返……”听完孩子们的回答,我很意外也很高兴,意外的是想不到他们会想出这么多替代“绿”字的字来,尤其是“暖”、“拂”、“掠”几个字用得很贴切,他们说出这些字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表扬了孩子们,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们更是来劲,又想出了一些字。
当孩子们沉浸在改诗取得的成就感时,我话峰一转,引回到本课的教学中,我问道:“为什么诗人不用你们刚才所说的字,而要用这一个‘绿’字呢?”学生又炸开了锅的讨论起来。我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诗人是什么季节离开家乡?他在船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这样一问,学生就更明白了,原来是春天来了,吹风吹绿了长江两岸。这样学生对于 “绿”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理解诗人为什么会选择用“绿”字,也更好的体会了诗人的这一份思乡之情,这种教学又何乐而不为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阅读中积累。”
“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就无“悟”。《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造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借助朗读、反复品读,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留足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积累。
一、以读为本,读中增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教学中,我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变化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以悠扬的音乐、美妙的画面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以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告诉学生这是一段精致的文字,用心去读读,在描写珍珠鸟可爱样子的词句上做记号,并多读几遍。学生交流体会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品读、比较读。一番反复感情朗读之后,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了然心中。
二、以境助读,境中动情。
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为一体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将学生的主观情感移入了文境。如在教学第6自然段时,打出课件,小珍珠鸟甜甜地睡在作者肩上这一幅温馨的感人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多么温馨的一幕啊!此时小珍珠鸟已经把作者当成什么!”学生交流后,“让我们再美美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这份美好,留住这份美好!”《摇篮曲》的音乐缓缓响起,学生伴着音乐美美地读文。此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已不单单是理解阅读了,而是带着对和谐的美好境界的喜爱、赞美去读,以情促读,以读促情,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境界。
三、在比较中培养欣赏语言能力。
读书时多做比较揣摩,有助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进而感受语言。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对出示的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只小珍珠鸟。”“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通过读、比较,学生感受到了“小家伙”是对人的称呼,此时作者已把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小宝宝、小朋友,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让学生具体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学会赏析的方法,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善于思维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的能力。
四、在说中体会。
说,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和精神共同构建、生成、发展的过程。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为此,在教学结尾,我出示了这么几句话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心灵相通;信赖是一首歌,让我们在快乐中歌唱;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信赖是一盏灯……
学生有感而发,“信赖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信赖是一杯茶,消去了夏天的炎热”多么精辟,多么传神!学生的发言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熟则能悟,悟则能化。结合语境、结合情感的积累易于被内化。只要我们坚持在学文的各个环节中,把积累与读中领悟,读中品味结合起来,一定会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
珍珠鸟是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细腻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悉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上主要以读为本,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过程中理解课文。我主要是: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揭示课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读后谈谈对珍珠鸟有哪些了解。
再出示学习目标:珍珠鸟是怎样从怕人到亲近人的?它和作者的感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让学生动手在文中划出描写珍珠鸟活动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学习小组交流后汇报。
(三)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指名读第14自然段体会。
看小珍珠鸟落在作者的肩上在“我”眼中珍珠鸟就像什么?感受是什么?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学习后,说说对信赖的理解。
我主要是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感受课文的人与鸟之间的真情,再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举的例子就各种各样。
不足之处是: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会感到厌烦,出现松懈现象。
1、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小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的变化,从而自然而然地揭示“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主旨,效果较好。
2、在对主旨的把握上,我主要是通过重点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包含的意思,同时,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板书,让学生从情感上受到熏陶。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问题我统得过死,导致一些同学没有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学习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