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我常常在想,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达到忘我的境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如下:
(一)对每一位学生要有信心,尊重每位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要借助于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的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另外,教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信心,鼓励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进步,要意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照顾到学生的感受。
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学生回答是错误的,比较片面的,我们也不应完全否定,而是要热情鼓励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自己语文阅读的质量。
(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教学中只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上应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不应是教师一味讲解,课堂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这样语文课堂的氛围才能活跃起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灵活多变,启发式教学,不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
(四)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虽然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不少,但是课文在不断地变化,学生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我要求自己在上课之前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收集广泛的相关资料,尽可能详细地将所有要讲的东西书写在备课本上,防止教学过程中遗忘。另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随时旁征博引,才能让学生折服,给学生树立一个知识渊博的形象。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反思和总结,希望通过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感悟总结,使自己的教学能力能逐步提高!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比如:七年级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不能轻视,因为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七年级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作为七年级语文老师就应该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七年级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课,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
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想政治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能够激发自己的情趣,磨练自己的毅力,培养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联想与想象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千万不能忽视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初一语文学习的第二课,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的一个有利的契机,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的思路是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路让学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个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
于是一改以往我主宰课堂我长篇大论的。授课方式,换成学生当主角,因此,在45分钟的课堂上,我一会是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问题;一会又是提问者,再一次把学生引领到课文之中;一会又是设计者,为学生思考创设某种环境氛围……学生也随之不断改变角色,不断变换思路,一会是旁观者,为小主人公着急;一会又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身临其境体会当时的心境;一会又是主人公的伙伴,为他出谋划策。……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出来,整个课堂气氛热烈而不喧哗,紧凑而不紧张,有张有弛,于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最后的10分钟,用5分钟让学生写自己遇到的一个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片段,在用5分钟学生读习作和点评,真没想到初一学生会有如此精彩的故事,而他们对困难的认识也告诉我他们的确是需要挫折教育的一代。
一节课下来,我说话的时间加起来不到15分钟,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讨论、发言和练笔,但我想,学生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交流中所获得的东西远比从我的长篇大论中学到的多。《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2》这一教学反思,来!
随着意味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性质;语文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在具体新教材使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火花,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精神生活。新课程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真正在教学中,自主合作可以组织,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困惑和难度。一分组,学生自主合作,这样自由度大,学生在规定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最基本学习任务,再加上探究方面学生缺乏课外资料收集、阅读,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构新知。
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才知晓其中奥秘: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能力。新教材安排课时内容具有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培养,我认真反思了几年来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理解往往是多元,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要靠系统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一步一步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丰富多彩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实践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资源和大量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优势,重视语感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与方式根本目,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主人,发展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感情,使每个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各种形式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提出,到学习过程安排、学习方法确定,乃至学习成果呈现,学生有更大自主性,有更多实践机会,有更大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主要不是学习成果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过程,是在一次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基本素质。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教师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给予有力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学习成为有效学习、高效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学习语文方法。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富有活动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需要,成为名副其实21世纪语文课程。
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内容,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学形式。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当务之急。可以预见在不久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光照下,新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人文环境,倾注更多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维生素;新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神韵去滋润孩子们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无穷乐趣;新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新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人格、深邃思想和美好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情思美感,体验语言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新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体验到学习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快乐。
教学反思:文言文
话说学习语文最头痛的就是文言文、课外阅读理解和作文。听到这里,有些同学可能已经猜到了,没错它们三位已经从小学跟过来啦!相信我,挣扎是没有意义的,不如赶紧充实自己,才能打败它们。
文言文这个难缠的“小坏蛋”一直以来都是同学们的一块心病,想要学好它,平时的积累是关键!尤其是书下虚实词的注释和特殊句式,一定要熟练掌握。除了课内学过的,同学们还可以在课下读一些短篇的文言文来丰富自己的实词量。如《世说新语》中文章,都是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在阅读过程中,要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还不太熟悉的实词积累下来,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教学反思:阅读理解
课外阅读理解在我们初中的语文考试中已经悄悄的升级了。分成了文言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三个部分。对,你没听错!文言文的考查也有课外的呦,所以平日里的阅读和积累就更加重要!说明文部分,主要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掌握和审题的仔细,所以不用担心,只要你把文章中的关键信息都划出来了,那么正确答案就就已经再跟你招手啦。记叙文部分的考查难点主要在于赏析划线句子、加点字含义和段落作用的分析。这里就需要开动你的小脑筋了,不要只顺着一个方向想,要多点开花,才能把得分点答全。
教学反思:作文
作文……这真是一个伤心的话题,对于一些同学来讲,写作文是痛苦、是灾难、是想起来就头痛的“讨厌鬼”。之所以会这样,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素!材!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积累生活中素材呢?很简单,准备一个小本本把生活中令你有所触动的事情都记录下来。要知道生活处处有惊喜,缺少的只是一支把它们保留下来的笔罢了!除了积累生活的素材之外,想要写好作文,阅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下和假期的时间多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将其中一些好的词句和段落积累下来,进行仿写练习,假以时日,作文将再也不会是你的“头号强敌”。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有的功夫都在平时。所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加油吧!迎接全新的挑战吧!
语文教学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应该看以什么为标准。
若以听课老师有东西可听可看,那肯定要求“互动”“层层设问”,从教师的“巧问”到学生的“妙答”,能引向高潮的便是好课!
若以学生听得有趣为标准,风花雪月武打言情迎合学生趣味,也无可厚非,因为往往是学生说了算。
若以中考应试分数为标准,任何先进高明的理论都无济于事,任何花哨的教学都只能昙花一现。能考出高分就是好样的,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很显然,我们不谈学生成绩是不行的,我们今天就谈谈“抓老鼠”的问题,谈谈怎样做个好猫?
参加工作以来,开过不少成绩分析会。好像领导说的最多的是:管理出成绩。我姑且不去评价这句话是否正确,但我确实存在一些疑惑: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遥遥领先,但考试成绩却一塌糊涂。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不尽人意,但考试成绩却名列前茅。但有些班级确实管理成绩和教学成绩都不错。由此看来,管理和教学不能说没有关系,确实有一定的关系。那它们存在关系的核心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精神状态以及班级所营造的良好学习环境。由精神,我想到了电视剧《亮剑》。我相信很多老师也看过,我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尤其喜欢这样一句话: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道是个死,也要亮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里提到亮剑精神,就是李云龙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我们不需要我们的学生同别人打架时拼的你死我活,但我们的学生学习时是否需要一种精神?我们的班级是否需要一种灵魂支撑?再说说环境,先讲一个简单的事例:我们经常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一打开门,如果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很干净的地板,那第一反应应该是要脱鞋。如果看到的是满地垃圾,我们肯定是直接进入。如果我们再脱鞋,那只有一种情况。我们的脑袋进水了。再说一个常见的现象:读大学时,如果一个女生宿舍6个人,有5个人在拍拖。那另一个女生出现的情况只能是两种:第一、快疯了,受不了了,因为每个女生都在说自己的不BF如何如何的英俊?如何如何的体贴?第二种情况是:第二天马上找一个男朋友,要求会很简单:只要是个男的。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学生把衣服的扣子扣好了,成绩就上去了。至于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也不知道。所以这个问题不展开讲。
下面谈谈一些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的做法:
一、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这里我重点讲一下作业的分层设计。我觉得班上学生可分为ABCD四组。A组同学是没有作业的,他们在语文晚休时可以看小说,可以做其它学科的作业,他们是绝对的自由。我绝对相信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上掌握的情况。我们能做的是给他们开一些书单。B组同学的作业一般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C组同学以课内文言文,阅读,古诗为主。D组同学只需要要默古诗和抄文言文的翻译。D组的同学能考上50分,我就能开心10多天。当然除了这四组,也许有些班上级还会有特殊人物,他们的成绩比较有稳定性,一般在5——10 分。他们属于“高智商型”的学生,我们实在教不了,真的不想放弃,但也无可奈何。
二、课堂上的时间多些给学生。先说一个事实:上周三我们在舒早霞老师英明领导下开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备课组成绩分析会。我们没有按照以往的会议义务性轮流地说一些,而是每个老师都畅所欲言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去。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把自己的疑惑甚至好的建议拿出来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分析。应该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获益匪浅。回去之后,我就在反思:我们能不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多些时间让学生去交流去讨论。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我把它做为我教学的宗旨。一堂课45分钟,如果整节课都是我们在讲,累不累啊?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我们整节课辛苦地自认为把重难点滔滔不觉地讲得滴水不漏。学生掌握情况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我们觉得把该讲的都讲了,应该是 NO PROBLEM 。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聊以自慰罢了。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求个心安理得罢了。
三、再来聊聊一个古老的话题: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得确很有道理。我曾经无数次的对学生说:如果因为我教你们的语文,你们对语文感兴趣,自己会去积累,会主动去读,会主动去写。那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对学科感兴趣,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我就经常觉得留有遗憾:因为我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老师都是55岁到60岁的男老师,把我学习数学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果换成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那也许高考的数学成绩不至于那样“丢人现眼”。总的来说:要让学生对我们的语文学科感兴趣,得让他们对我们人感兴趣。所以我觉得一堂课的前三分钟先和学生聊聊别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如果学生见到我们就想K我们一顿。那无疑不管我们的课堂是多么的生动,不管我们是多么的有才华。不好意思,他们不感冒。他们只想早点下课去饭堂,或者整节课在想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扁我们一顿。
四、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在成为一句空话。
这里重点讲一下书写。我相信大家都会认为学生的书写不是很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重要。前段时间蓦然发现很多省的文科状元都是女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许和她们的书写有很大关系。其实,很多聪明的男生,理科成绩尤其突出,但恰恰就是写的字能和医生相媲美,龙飞凤舞说得是好听,其实就是乱草一把。为了阅卷老师少烧一点这些乱草,我们有必要重复N次地提醒学生书写工整。从初一开始开设书法课,这也是一种趋势。当然,初三的学生也可以在早读前三分钟默两首古诗。要求只有一个,书写工整。如果长期坚持下来,收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五、让“小组合作”在作业的跟踪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我们给学生下达的作业任务,需要跟踪到位。我们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借助小组长的力量。班级的语文学习互助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排。可以四个人一组,一个小组长。如果班上有足够的语文精英,也可以两个一组,一个组员和一个组长。组长对组员必须严格监督。比方说今天的任务是默写三首古诗。组长必须督促组员完成,并负责组员的批改工作。如未完成,组长必须陪同组员在下午下课后相约教室,继续完成那没有完成的任务,争取做到日日清。坚决杜绝组长与组员共同作弊。一经发现,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或者给定一周的任务,周五下午还未完成的同学,在放学后继续留教室战斗。同时邀请其家长来校上演新时代的“陪太子读书”。
六、合理利用早读晚修时间。
早读时间为25分钟,分为集体读和自由读,或者集体读和听写两段。效果也许会更佳。默写和听写的内容仍由小组长负责批改。小组长必须把组员易错的字反馈给科代表。科代表必须找时间在黑板上给与提醒及订正。
晚自习的时间,应该给学生安排作业。作业的安排可分层设计。强调把作业当考试,保持考试时的高度紧张感。这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差,如未安排作业,整节自习他们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发呆。
说了这么多,最根本的仍需要学生有好的学习态度,仍需要学生愿意去学。如果只是我们老师“一厢情愿”,我们再多的方法,再多的策略也枉然。
一、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学生到了初三,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很多的阅读文题目其实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在考知识点,可是我们的初三学生,诸如连人物描写的几种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诸如修辞手法的几种形式(比喻、排比、拟人)都还是模糊一片。虽然我临时突击,以结构图的形式把知识点给予明确的概括,在阅读文章中予以强化,可是张冠李戴的现象依然是相当多的。
单靠初三的复习突击,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平时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把知识点的梳理系统化,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对知识点就有了一个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二、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很简单,老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但是长期下来,学生不但养成了惰性,而且对听来的答案他们也难以真正掌握。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感反应都会有更乐观的表现,碰到这样的选词填空的题目,也会更有信心。
三、要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
很多时候,学生在碰到类似的阅读问题的时候,信手写来,凭着感觉走是最常见的答题方法。其实,阅读文章的答题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把握,答题时关键词句的出现,常常就可以让阅读问题的回答变得又快又准确。
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有这样的答题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现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上,从内容看,不外乎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看,或作铺垫,或埋伏笔……那么他们在答这道题时,答题的大方向是不会出错的,同时,这样的答题技巧也会自然地对他们的答题语言进行约束,出现更多的得分点。这样看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搞阅读文的题海战术。但是,做一篇文章,却应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发复运用。
四、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
查阅中考试题汇编,发现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内容基本上全是从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来的,另外翻译句子的评卷方针是意译不给分,直译时关键的一个字漏译也会被砍去一半分。这种严格到残酷的评卷方式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当严肃。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所以讲课时绝不能只串大意而不通词素,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率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背诵的实惠不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也全仰仗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记忆。学生一课一课背,教师一课一课落实,然后再让学生见识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把课内字词意思迁移到课外。这样就会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九年级语文教学才总结为以上几点,尽管疏漏处很多,但仍愿与您共享,并希冀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