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这篇课文是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法国工作时写的一个随笔,文章写得很长,但是内含的东西却很少。我从重点句子“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切入课文。先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以“为什么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的会有‘共同的心愿’?”这个问题导入课文具体内容的学习。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了解这个法国家庭被中国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从“广东的凉席、福建的纸伞、苏州的刺绣、景德镇的瓷器、毛笔、算盘”,还有“北京的故宫、桂林的山水、洛阳的龙门”等这些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具体符号中,体会作者的自豪,体会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为我们赢得的友谊。
在课堂实施时,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我作为重点的中国的厚重文化和中法两国人民希望友好的心愿,而是这个法国家庭中小姑娘的言行。我的解读与学生的兴奋点有很大的差别。我觉得这不能怪孩子,这篇文章在表达上与学生现阶段的认知,尤其是与现在我们习作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课堂上,我只能用很大的气力去牵引,课虽然一节半的时间上完,但感觉很累。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英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的著名战役。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红军要夺下泸定桥的原因,和敌人抢时间。攻天险,最后夺下桥并北上抗日这一顺序来写,条理清晰环节之间衔接紧凑加之战争氛围强烈,故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入课文。
1、教学时播放《长征》诗词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过后尽开颜”。因为本篇课文写红军为北上抗日为渡大渡河,… …夺取泸定桥。刚好本诗词和内容相吻合。加上诗词朗诵时气势宏伟,音乐激昂,让学生以听觉上被带入当时渡口情景中,加上播放《夺桥》录象,学生如身临其景之感。在播放完诗词及录象片段后,教师通过通画外音“1935年5月北上抗日红军…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让学生从音乐录象中,返回课堂为上好此课作准备。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达到激趣之目的。
2、课文入手,题目的重点难点是哪一个(飞夺) 看了课题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为什么飞夺?” “怎样飞夺” “飞夺的结果怎样”) 通过学生学习,可以获得很好的训练效果。教师首先巧妙地从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切入,并从关键词设问,带出课文情节发展提纲(起因、经过、结果),即提供了一次填词语句子的训练机会,又延伸为主要内容的概括,展现出叙述顺序,提出了分段依据,并归结为指导学法。六项训练任务(找关键词、设疑提问、连句概括主要内容、剖析叙述顺序、分段和指导学法)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可谓独运匠心了。理清顺序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主要内容(限时2分钟)以学生的自觉性往往很差,如果用学生课堂问答形式,只有一部分教好的学生积极动脑筋完成。而大多数学生则不动脑筋,就达不到全班理解课文的目的。
3、抓住重点词语“飞夺” 1、采用逆推法去分析红军“飞夺泸定桥”须具备的条件。
红军北上抗日必然要从泸定桥上过————必需夺下泸定桥————要夺泸定桥——必需和敌上抢时间、快速的夺下桥。在学生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要用“飞夺”而不用“夺下”体会红军面临大渡河、泸定桥之险,敌人的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的险境。衬托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慨。
4、播放录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战争气势之大、战斗场面激烈。同时,课件出示泸定桥、大渡河之险。衬托夺桥之难,红军之英勇。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要认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把握好朗读的基调——崇敬、赞颂。夺桥是一个壮举,整个过程紧张激烈。因此,朗读的节奏应该紧张、高亢,行军途中,虽然路程艰险,要读出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慨,要表现出紧迫感。
激战的场面要读得紧张有势、节奏稍快。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阅读延伸,展望未来,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出示一组匀城图片(文峰塔、繁华的街道、小学幸福的生活等)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感受。针对以上的两个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缅怀革命烈士,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是用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只有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7、在教学中,安排的内容较多,时间不足。
昨天我上小数乘小数的时候,学生列竖式问题很大。有的同学在计算小数乘法时,索性去掉小数点列成整数竖式,而后直接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在横式上点上几位小数。也有的学生受小数加减法影响,喜欢把小数点对齐,而不是末尾对齐。可他们的答案也正确。照教材要求小数乘法要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自然竖式也要象整数乘法的竖式一样,末尾对齐。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个杂志上,也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学生在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竖式中,有的学生是用上面因数每一位分别去乘下面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这样竖式也是合理性。那么我在想小数乘法中是否也允许他这样写呢。竖式本来就是为了计算方便,学生觉得小数点对齐,看起来也很整齐很清楚,那为什么一定要他把竖式写成末位对齐呢?
昨天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论坛上发了这个帖子,版主说:我想是不可以吧。可也不说为什么一定不可以。虽然心里还是疑惑着,但还是尽量让学生规范写竖式。
今天我把几个怎么教也要写错的同学,让他们把数位多的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写在下面,Z这样一说竖式也正确了,计算正确率也提高了。
这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任教一学期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 这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任教一学期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课时我充分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内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让集体来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
另外,在课堂上也特别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差,比如说常写错别字,写文章病句多,表达不清晰等等。本学期我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再如对生字的教学方法多样,有比较法,有重点突破法,有归类法等等。总之是想办法让学生记住易错的字。在整个过程中都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研究。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几点问题值得反思:
一、要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对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学会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做到一般性指导和针对性指导相结合,平时注重一般性指导,学习某一篇课文时注重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还要做到全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和自主学习之后面向全班进行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二、要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那种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服务。
三、写作指导不够。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用来表达新思想。它要求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起来就难免空泛。
四、三 批注式阅读抓得不实。本学期我校提倡批注式阅读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深入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本学期我抓得不够实,中下等生批注得很肤浅,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抓好孩子们的批注式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本人要注意及时小结,及时反思,及时校正。在‘’小结---反思---校正‘的良性循环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变色龙》以故事的形式写了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经过,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和变色的特点。变色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变色龙生活在热带丛林中,“数量不多,难得碰到”,所以对教室里的孩子来说,根本就不了解、不熟悉。怎么办呢?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以准确、细腻的笔触,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写作顺序是“全身——头——身躯”,通过阅读,我们很容易认识变色龙。但是,为了使孩子们准确把握变色龙的外形,我让孩子们观看变色龙的图片,说说变色龙的样子。在学生学习第九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读读文字,看看图片,相互提示。这样,学生对变色龙形象的认识就容易准确、清晰、具体了。
学习第十一自然段的时候,就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体会变色龙的舌头“长得惊人”。学习第十四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观察这样几幅插图:在香蕉叶上,变色龙变成了香蕉叶色;在棕色的泥土上,变色龙变成了棕色;在水泥板上,变色龙变成了浅灰色;在枫叶上,变色龙变成了红色……这样学生不但对这些颜色印象清晰,而且不知不觉地体会到了颜色的渐变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颜色渐变的、流动的、和谐的画面。学生不禁惊叹变色龙功能之奇特,本领之高超。
这篇文章写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如何确立信念,编成《国榷》,遭受厄运,竟至失落,又重新编写的经过,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刚上课,我首先布置了一个任务: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学生有了压力,读起来还挺认真。然后,我分别请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讲这个故事,三个同学讲得都很好,有两位学生还用上了“厄运、持之以恒、坚定、毅力、信念”等词。这倒是个不错的开头!有了这个基础,我就让学生说说“厄运”在文中的意思,学生自然能很清楚地表达出来。然后,再追问:面对厄运,谈迁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的口头回答,我出示了一系列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认真体会谈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一步步地分析,学生知道了谈迁为了撰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吃的苦,受的累,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描绘谈迁在考察历史的过程中所经受的苦难,进而感受谈迁的信念是何等的坚定。这样就引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感悟到了谈迁的坚定信念。
我还发现本篇课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如“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翔实可信”“家境贫寒”“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家徒四壁”等。这些四字词语概括性强,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积累这些词语,这有利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