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在教学这一课时,总觉得学生对毛主席那种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的感情,学生感悟不深。因为毛主席的年代离我们的学生太远了,他们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他们生活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年代。加上我们这里用水很方便的,家家都有自己打的井,因此,学生对老百姓立碑纪念毛主席的行动感受不深。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影象渲染。
我播放了一段江西老表去老远地方打水,以及老表们在一口脏兮兮的池塘里洗衣、洗菜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引起感想。
二、实践活动,为“井”取名。
创设情境,老师当记者,学生当乡亲,问你们为什么要在井旁立块碑呢?那我们来帮井取个名字吧?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说出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交流“革命井”因为在革命时期挖的。“毛战乡井,因为是毛主席带领战士们和乡亲们挖的。”“我们小组取的'井名是主席井、清甜井、团结井、忆井……”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之情体会的更深一些吧!
最后,补充《红井》这一故事,升华学生的感情。
一、本课围绕教学目标,取得以下效果:
1.在本课堂教学中,我从识字教学中吸取教训,记住生词教学看具体情况,同时理解文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理解生词,理解单词,感觉效果更好,但我反思,学生掌握单词,但阅读感知较弱,会在理解过程中安排这样的链接,似乎有点琐碎?因为识记、理解不是一句话就带过的东西,常常要停下阅读课文的思路来进行教与学,会不会破坏了课文的整体感,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此外,我纠正了主持人式的教学,穿插了组词、扩词、造句、说话训练等能力训练。我觉得学生们有很高的热情。他们都急于说自己的话或句子,课堂气氛很好。
2.孩子在课堂上是否情绪化是学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在第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树立形象,在介绍文本时,我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活、行为、他人评价等,让学生尊重人物,帮助学生增加对文本背景和相关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深深的人物人格冲击如此强烈的情感和学习欲望。在第二课的教学中,我给予阅读指导,最后把学生的生活感受带入课堂,实现情感转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的基调,训练表达,培养语言意识,渗透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二、成功之处
1.由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到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最后由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会现在生活的幸福,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如:“穿衣不忘织布人”“吃饭不忘种田人”“住房不忘建房人”等等,让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学会感恩,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不足之处
1.忽略了直观感受在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讲课过程中,未能通过较多当时时代的图片来直观感受。没有身临其境的效果,所以在体会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时候,不够深刻。
2.本文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成了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并非专指吃水这件事,它有了更广泛的意义,一句话就是不忘本。在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可从学生自身经历去谈感恩,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因素。而且现在的学生对那一段历史的了解知之甚少,那么在教学时学生很容易觉得枯燥,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一定要在新授内容前让他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历史背景有简要了解。在教学开始时用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紧接着对毛主席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
2.让孩子亲眼看看那样的年代。找更多资料,在教学课文时,让学生们展现了那个艰苦的年代:生活艰苦、物质匮乏……把画面定格在乡亲们为了吃水,挑着担子,来回走上好远的路,孩子们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嬉笑的表情没有了,脸上的表情变了。趁着机会,引导孩子们从画面中回到课文中,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了直观的感受,让孩子们来理解:为什么要“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33年4月,毛主席在江西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后,乡亲们为了纪念毛主席,在井边立碑纪念的故事。课文内容简短,通俗易懂,还配有一幅插图。但文章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时代背景非常陌生。对于毛主席,学生大多只是听过名字,其他一无所知。因此课前我利用晨会给学生讲述有关毛主席的小故事,让他们了解毛主席,让他们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