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设计【精选2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

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

(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

3、齐读

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

(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

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读出相关的诗句)

点拨:悲——“欢”——愤——狂

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三)、深读——读出内心境界

1、引入:话剧《李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江边,一个小孩在吟诵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开玩笑地说:“你还呼儿?!”小孩说,太白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何为“万古愁”啊?小孩问完,周围一片寂然。李白没有回答,只是泪流满面。

虽是无知的童言,却值得我们深思,李白的这种种矛盾纠结,只能说是李白的一己之悲,一世之愁,为什么说是“万古愁”呢?到底什么是“万古愁”呢?也许我们不能穷尽这个答案,但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二呢?

2、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理想的、对现实不麻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愁。这愁包含了对人生短暂、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慨叹。这种愁绪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们身上都有这种愁绪。

还能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吗?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课堂小结

李白为诗而生,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丰富了酒的内涵。唯李白,方显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万丈,在李白的杯中,酒发挥得淋漓尽致,飘香流芳。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诵全诗,穿越时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扬的文字中流淌的万丈豪情,与李白同销万古愁!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再次感受豪迈的风格。

五、附:板书设计

豪迈

六、教学反思(课后待续)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主要字词,进行必要的词语积累。

2、能力目标

声情并茂的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素养教育目标

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悲而欢而愤而狂放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步骤 自主地带 互动空间 教师站点

导入新课

回忆中国古典咏酒诗,以酒与诗的“缘分”导入新课。

诗歌初读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讨论并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思想情感

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个别诵读,可集体诵读。

1. 校正字词。

2. 个别诵读,教师指导。

3. 齐读。

4. 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适当指导,各组代表各抒己见。情感脉络如下: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适当引导,并相应补正。

诵读指导

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掌握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适应着诗人情感的变化,朗诵时,可注意以下技巧:

1、 注意节奏: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节奏要适当加快。师范读,生跟读。

2、 读重音:例,“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须重读,要读得铿锵有力。生读,师范读,生集体跟读。

3、 读四声:例,“将进酒”,三字声调要读足,饱满,教师示范。

4、 拖长调:例,“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节奏要加快,“与尔同销万古愁”可两字一顿,并加长音调。师范读,生自读。

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学生代表展示诵读。

根据诗人情感,点拨朗诵技巧,并示范诵读。

课堂拓展、引申

艺术特色

分组讨论,深入探究,赏析诗中经典名句。

相互讨论

展示答案

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对于上述经典诗句,你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适当结合自己的专业)

根据教师引导,学生引申发挥。

学生思考:

本首诗歌哪些诗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如下: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言黄河源头之高。

2、会须一饮三百杯:言饮酒之多。

3、斗酒十千自欢鳕:言酒价之高。

4、与尔同销万古愁:言愁怨之深。

师生共同赏析经典名句。

引导、分析、补充

小结

号召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化精华

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本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自信的精神,写一段文字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检测题目:

一、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领(jiàng) 将出(jiāng) 将进酒(jiāng)

B.金樽(zūn) 酌酒(zhuó) 千金裘(qiú)

C.馔玉(zhuàn) 戏谑(nuè) 岑夫子(cēn)

二、填空题

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 之情。

三、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怀着平生之得志,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 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暂时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 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将进酒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诗歌的声韵特点;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和变化的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音韵,老师讲解点拨以明白诗人的情感变化,合作探究以把握人生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拓展延伸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胸襟。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感知与欣赏。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复杂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嗜酒与狂放行为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解法、诵读法、探究合作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有酒。酒,他的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亮在水里,他就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抱月而终。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了一生?他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看来,李白天生就是为诗为酒而� 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解题,介绍背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三、初读出韵律:(老师背诗)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1、指名读,读准字音、节奏(点评后过渡)。

2、刚才请同学读了一遍,下面来听朗读,请你们来评一评。

过渡:感觉读得怎样?想不想读出这样的水平,甚至超过他。要真正读好一首诗,能读准字音、节奏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读懂这首诗,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变化。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歌,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再读明诗情

一)首先我们从诗题读起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标题《将进酒》,那就是请喝酒!那从诗题里我们就会想:

1、谁请谁喝酒?

明确:元丹丘请李白、岑夫子喝酒。

2、为什么喝酒?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

明确: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请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快的(找出对应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4、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联系李白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人生理想)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

A、“人生苦短之愁”(联系创作时间、人生经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怀才不遇之愁”(联系时代背景、人生经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C“圣贤寂寞之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音难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过渡:那么,此时的李白愁肠百结,那他该如何来排解内心的万千愁绪呢?

5、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那我们就跟随李白一起去丹丘生家喝酒去怎样?下面我们再来品读课文,体悟诗人的酒兴!

五、品读出酒兴

①李白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找出有关喝酒的诗句,并说说都喝得怎样?

明确: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喝得尽兴

b、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c、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

d、但愿长醉不愿醒。——喝得纵情

e、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放纵,

f、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专注,喝得任性。

这就是李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喝法,莫过于“狂饮”。

②分组讨论质疑手法,语言等鉴赏(先请同学们准备1—2分钟,后提问)

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让我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酒香,太精彩了!的确,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拓展探究:

自古以来你,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很多,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该怎么办?

七、结语: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尤其是音韵、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我们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动,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八、作业:课外写作训练

要求: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1、主要以李白的豪情和怀才不遇为事例,并点评事例;

2、引用一句名言;

3、联系现实。

4、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愁人生苦短怀才不遇圣贤寂寞

感情变化:悲壮——欢乐——愤激——癫狂——深愁

教学后记: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诵读,学生表现积极大胆,在台上声情并茂,效果极好,通过老师讲解点拨,学生明白了李白嗜酒与狂放的行为,认识和理解了李白复杂思想的形成,更理解了在人生中不免有许多挫折与困难,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就一定能迎来人生的艳阳天。

《将进酒》教案教案 4

在浴火中涅槃

——解读李白

(《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时间:7月21日  地点:私立无锡光华学校高三(13)班

授课:梅洪建

说明:在上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文本。我的授课思维是把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以求形成系统、加深理解。这是一节尝试课,帖出来供朋友们批评。

第一课时

实录:

师:我们刚刚学习过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大家还记得哲学研究最根本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的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师: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之间的应该是什么 呢?

生:(七嘴八舌)是睡眠,是时间,是生活……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么时间和生活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是什么呢?

生:(出奇地一致)人生。

这是一个男生做老和尚状,口里念念有词:阿弥陀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心头一喜:这不就是我要等待的东西吗?于是就追问:

为什么说苦海无边呢?

生:嘿嘿一笑:我胡乱念的。

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人说过类似的话?

学生相互交流了一会儿,学生甲站起来说:

雨果说过: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是被判了刑的。

师:还有吗?

学生沉默。于是我只有自己接着说:

好,今天我们来借助《蜀道难》和《将进酒》两篇文章来解读一下李白,看他这个潇洒飘逸的才子有没有愁和苦?

话刚落音,就有学生站了起来:有,你看《将进酒》的开头几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会,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孔子也说过:逝者如斯夫,说明李白意识到了人生的短促,时光容易流逝,也应该有人生苦短的感叹。

该生的发言引起了阵阵掌声,我也即使予以了鼓励:你能引经据典的回答问题,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希望其他同学也学习一下。

师:那这句话我们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生:应该是一种无奈和悲凉。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在感叹人生的苦短啊!

师:大家说的不错,我听过一些录音带,都把这几句读得非常的高昂,看来他们还不如我们。

于是我找了两个同学读这几句,然后找几个同学进行了点评。

师:李白还有苦吗?

生甲:有。

师:在哪里?

生甲:我也不确定,不过我们先前的语文老师曾经讲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我觉得“蜀道难”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到四川的路比较难走”,而应该理解为“人生之路的艰辛”。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一致)有道理!

师:是啊,“蜀道难”我一直以为就是到西蜀去路比较难走的意思,现在听了甲的解说,我突然有了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生:那是,那是,“师不必贤于弟子”嘛!

很多学生露出骄傲状

师:呵呵,是啊,很多东西我还是需要大家来教我哟!

这时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上来了,课堂气氛也格外的活跃起来了。

生乙:还有,还有!

师:(紧追问):你说说。

生乙:我觉得《将进酒》的第二段作者引用曹植的典故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失落。

师:为什么?

生乙:因为我听说过“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是说曹植的,曹植才华出众,却被曹丕忌妒,于是百般加害,以致曹植一生郁闷。

生丙:我们还学过《七步诗》,也是关于这方面的问题。

生丁:李白也是怀才不遇,所以引用曹植的典故也应该是李白的苦的体现。

师:大家找得非常的准确和全面,的确,,人生苦短。还记得伏尔泰那句话吗: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那么当我们真正面对人生苦痛和不幸的时候,我们除了做梦和幻想希望外,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减轻我们的苦痛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乱说,什么自杀了,什么旅游了,当有人提到喝酒的时候。我及时接过话题:

师:是啊,李白不但有人称他为“诗仙”,还有人称他为“酒仙”呢!

这时候学生不由自主地朗诵起来“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师:呵呵,“人生得意需尽欢”,好啊!现在我们再看《将进酒》的第一段,看后三句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各自都比较投入地吟诵起了课文,我这里用了“吟诵”一词,确无自夸之意,孩子们的确在摇头晃脑地读。

大约过了2分钟。我请学生A朗读。

生A:“人生……三百杯。”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A的朗读情况。

生B:缺少音调的变化

生C:不能体现出李白的那种快乐劲儿。

师:为什么要读出快乐劲儿呢?

生C:因为头两句是写悲凉的,而后三句是对前两句的转折,应该读出李白的豪放味。

同学们都表示同意,然后我们集体齐读一下这一段。

师:你们在这一段中最喜欢的是哪几句?

学生几乎同时读出了“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句。

师:谁能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喜欢这两句?

生:感觉。

师:“人生得意需尽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句话呢?

生:是李白逃避现实的一种选择

生:是李白解脱痛苦的一种方式……

师: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呢?应该是有一个积极入世的心态吧,二者不是矛盾吗?

师:你还能从《蜀道难》中找到体现李白积极入世的地方吗?

学生马上讨论了起来,这个问题难度可能大了一些,确实费了一会儿时间。

生1:有的!

师:(眼前一亮):哪里?

生1:最后一段的前两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我的理解是这么重要的关口,如果是敌人占据了,就会化为豺狼,危害自己。这里可以说可能会危害朝廷,我觉得是李白关心国家大事的表现。

生2:对,这就是积极入世的表现。

师:大家看小黑板:李白,字太白。“5岁诵六经,十岁观百家”,青年时期师从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读书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目标。而赵蕤思想中的到家意识,韵语了他崇高坦荡的性格,带有强烈的避世心态。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

生3:(哦!做恍然大悟状)是“进亦忧,退亦忧”啊!

学生3的话让我一惊,我忽然意识到他还没有明白“进亦忧,退亦忧”的含义,没有真正理解“出世”和“入世”的含义。于是就接着问道:

范仲淹“忧”的是什么呢?大家再背一下《岳阳楼记》中的相关句子。

学生都大声地背诵着相关段落。

师:范仲淹忧什么呢?

生4:是“忧其民,忧其君”。

师:那么“忧其民,忧其君”是一种什么心态?

生3:是入世的心态。

师:明白了吧?李白的儒道矛盾并不等于范仲淹的“忧”。

师:大家再思考一下,李白尽管入世遭遇困难就想借酒出世,他真的能出世吗?就象我所写的课题,他能涅槃吗?

生5:不能。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5: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里有一句歌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说明了借酒根本不能消愁。

师:呵呵,那句可不是黄安的原创,那是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

师:记得我们在学习《人生的境界》一文中冯友兰先生说“中国哲学既是入世又是出世的”。这是受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都是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忍受煎熬的。大家还能举出一些人,并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学生在这里列举了陶渊明、苏轼、韩愈等人的故事。我没有去认真评价孩子们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与否,只要孩子们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也就够了。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我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是师生合作解决关键词语,鉴赏写法上的一些特征。

第二是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读出时代,读出作者。

本课时比较零散,没有记录,就此作罢!

[1]

《将进酒》教案教案 5

[导学新概念]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 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 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 题以积极的内容。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要能够熟练地背诵全诗 。要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读本》第五册中李白的诗篇。

[资料显示屏]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此篇虽似任达放浪,然太白素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亦自慰解之词耳。(萧士贇《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严羽评本李太白诗集》)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杜甫《不见》)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拔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导语 设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将进酒》就是其 中的一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见导语 设计)

二、简介背景

目的:引导学生初步进入诗境。

三、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 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 意。⑤练习背诵。

3提示: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 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 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联显 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 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 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 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4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诵读全诗。

设计B

鉴赏指导

一、导入  (同设计A)

二、在诵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鉴赏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落实课后练习二的要求。

方法:利用课本注释及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个人独立钻研,也可以自由组合成 小组共同探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归纳要点。

明确: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 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 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 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 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 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 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

设计C

拓展训练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 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出来。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1]

《将进酒》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主要字词,进行必要的词语积累。

2、能力目标

声情并茂的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素养教育目标

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悲而欢而愤而狂放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步骤 自主地带 互动空间 教师站点

导入新课

回忆中国古典咏酒诗,以酒与诗的“缘分”导入新课。

诗歌初读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讨论并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思想情感

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个别诵读,可集体诵读。

1、 校正字词。

2、 个别诵读,教师指导。

3、 齐读。

4、 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适当指导,各组代表各抒己见。情感脉络如下: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适当引导,并相应补正。

诵读指导

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掌握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适应着诗人情感的变化,朗诵时,可注意以下技巧:

1、 注意节奏: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节奏要适当加快。师范读,生跟读。

2、 读重音:例,“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须重读,要读得铿锵有力。生读,师范读,生集体跟读。

3、 读四声:例,“将进酒”,三字声调要读足,饱满,教师示范。

4、 拖长调:例,“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节奏要加快,“与尔同销万古愁”可两字一顿,并加长音调。师范读,生自读。

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学生代表展示诵读。

根据诗人情感,点拨朗诵技巧,并示范诵读。

课堂拓展、引申

艺术特色

分组讨论,深入探究,赏析诗中经典名句。

相互讨论

展示答案

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对于上述经典诗句,你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适当结合自己的专业)

根据教师引导,学生引申发挥。

学生思考:

本首诗歌哪些诗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如下: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言黄河源头之高。

2、会须一饮三百杯:言饮酒之多。

3、斗酒十千自欢鳕:言酒价之高。

4、与尔同销万古愁:言愁怨之深。

师生共同赏析经典名句。

引导、分析、补充

小结

号召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化精华

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本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自信的精神,写一段文字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检测题目:

一、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领(jiàng) 将出(jiāng) 将进酒(jiāng)

B.金樽(zūn) 酌酒(zhuó) 千金裘(qiú)

C.馔玉(zhuàn) 戏谑(nuè) 岑夫子(cēn)

二、填空题

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__,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

三、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怀着平生之得志,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 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暂时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 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 7

教学重点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 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

六、作业

课后练习第二题。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将进酒教案 8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 这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

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

(课堂展示)

①诗→“酒”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②“酒”→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 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②、播放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

③、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名、乐、谑、酌、裘、愁。

5、识记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qiāng)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烹羊宰牛且为乐(pēng)

岑夫子(cén)钟鼓馔玉(zhuàn)斗酒十千恣欢谑(zì xuù)

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g)千斤散尽还复来(huán)。

三、引领探究

㈠二读品酒兴,读出酒意。

1、诵读指导:

①播放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理解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

②因声求气:诵读时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指导示例: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席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③分组诵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加粗字重读

2、分组讨论:

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明确: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②李白怎样劝友人喝酒?为此找了那些理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

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要饮,要狂饮,人生得意要饮,现在不得意要饮,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劝饮,劝豪饮,富贵不足取,饮酒可留名(历史),怀才不遇,借酒浇愁。

㈡三读赏酒情

1、诵读赏析:

①播放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

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兴酒情。

③吟咏诗韵:在诵读中发现,全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这首诗篇幅不长,而五音繁会,气象不凡,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尤其是音韵、节奏随诗情起伏,缓急高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讨论探究:

①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

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㈢四读话酒话,吐真言。

1、诵读品析:

①播放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②学生自主诵读喜欢的诗句,试着背诵全诗。

2、讨论探究:

①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要有坚定信念。

②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③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

明确:“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

④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请你说几句话安慰安慰他。

明确: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

四、训练检测: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课堂检测:

①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慨。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②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③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五、总结升华: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六、拓展材料:

1、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将进酒》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夸张手法有关,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3、李白对黄河素来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极为豪放热情的诗句歌颂黄河。在《将进酒》诗中,诗人又一次歌颂了黄河,并与自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衬,抒发其热爱生活、蔑视权贵的感情。饮酒行乐既是抒愤,又从愤慨中显示豪迈乐观精神,而不流于伤感。 以乐写哀,以豪放衬悲慨,因此,从而构成乐观的豪放的基调,从中显示出诗人可贵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韵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 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八、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九、教学反思: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宋人严羽评点李白这首诗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唐诗别裁》中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这次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把《将进酒》编入“诗歌之部”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赏析示例,在实际教学时,应该以诵读指导为重点,设计课堂,师生互动,充分利用课文的各种音视频资源,结合名家朗诵,具体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即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做到有感情、得法的诵读诗句,在诵读中,师生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讨论探究有关问题,理解诗歌主旨及深厚的底蕴。

切忌面面俱到,全面分析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如果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也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作为单元的赏析示例也就起不到示例应有的作用。

当然,名家的朗诵很到位,学生诵读很给力,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突出了,但学生的节奏稍显缓慢,以后要做适当调整。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

赏析与讨论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将进酒》教案设计 10

教学重点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 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

六、作业

课后练习第二题。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一、写作背景

天宝十一载(752)“赐金还乡”之后。

二、结构

流光易逝,人生短促→烹羊宰牛,饮酒作乐→长醉不醒→同消忧愁

三、感情基调

悲→欢→激愤→狂放

四、写作特点

1、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十言,参差错落。

2、夸张的修辞

《将进酒》的教案 11

一、课程分析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ァ督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要让学生明白饮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书法作者的蔑视荣华的愤激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学习古诗领略其旨的好办法。范读与自渎相结合也是学习古文的必经途径。新课改再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次课想要再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提问来解决以上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故采用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选择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习目标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四、导语设计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看他来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并推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

2、提出自己或同学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会失去重点,所以老师必须有所挑选。)

〈二〉再度感知

由各组所推选的同学各读一遍,老师做出点评。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老师也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

〈三〉老师把挑选的问题投影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问题大致如下:

1、诗文的前两句在本文中有什麽作用?

(设计意图:本文开头两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要读懂此诗,必要先体味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麽?

(设计意图: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才能对全诗做深入的理解。体味李白在狂傲,放荡不羁,狂喝豪饮下那颗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论世。)

3、诗的主旨句是什麽,如何理解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题的设置,要学生了解李白写此诗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怀。一定要学生明白品诗要知人论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

五、课后拓展训练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出来。

将进酒的教案 12

教学目的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有关材料。

材料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李白诗作选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注:(1)老春,酒。(2)夜台,阴间。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临路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送蔡山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 ——《东武吟》

材料三:杜甫诗二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教学过程

课间音乐(幻灯片1、2)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幻灯片3)

同学们能说出李白的关于酒的诗句吗?(学生发言,幻灯片4、5、6)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板书课题:将进酒)

二、学习目标(幻灯片7)

本堂课我们争取达成以下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三、配乐朗诵(幻灯片8)

四、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布置思考题:如何鉴赏诗歌,今年的高考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就是抓住“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呢?下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诗歌,整体感知。(板书:感知思想内容)

2.学生自读

3.学生回答思考结果(估计回答有多种)

4.讨论:你为什么找这一句?联系你所学过的、知道的李白诗歌稍加说明。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 13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味鉴赏法

【教学课时】

课时

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换?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

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

↑↓

自己高|潮 转折 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

(自信)

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品味思考交流】

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

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 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

出世思想:圣贤寂寞

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

“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将进酒的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主要字词,进行必要的词语积累。

2、能力目标

声情并茂的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素养教育目标

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悲而欢而愤而狂放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步骤 自主地带 互动空间 教师站点

导入新课

回忆中国古典咏酒诗,以酒与诗的“缘分”导入新课。

诗歌初读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讨论并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思想情感

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个别诵读,可集体诵读。

1. 校正字词。

2. 个别诵读,教师指导。

3. 齐读。

4. 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适当指导,各组代表各抒己见。情感脉络如下: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适当引导,并相应补正。

诵读指导

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掌握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适应着诗人情感的变化,朗诵时,可注意以下技巧:

1、 注意节奏: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节奏要适当加快。师范读,生跟读。

2、 读重音:例,“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须重读,要读得铿锵有力。生读,师范读,生集体跟读。

3、 读四声:例,“将进酒”,三字声调要读足,饱满,教师示范。

4、 拖长调:例,“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节奏要加快,“与尔同销万古愁”可两字一顿,并加长音调。师范读,生自读。

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学生代表展示诵读。

根据诗人情感,点拨朗诵技巧,并示范诵读。

课堂拓展、引申

艺术特色

分组讨论,深入探究,赏析诗中经典名句。

相互讨论

展示答案

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对于上述经典诗句,你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适当结合自己的专业)

根据教师引导,学生引申发挥。

学生思考:

本首诗歌哪些诗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如下: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言黄河源头之高。

2、会须一饮三百杯:言饮酒之多。

3、斗酒十千自欢鳕:言酒价之高。

4、与尔同销万古愁:言愁怨之深。

师生共同赏析经典名句。

引导、分析、补充

小结

号召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化精华。

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本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自信的精神,写一段文字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高中《将进酒》优秀教案 15

导入:

余光中先生在他的一首题为《寻李白》的诗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一生诗酒相依,诗达意,酒传情,为我们留下近千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将进酒》,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再次感受李白张扬的个性,豪放的气概和他的诗酒人生。

一、一读诗歌:听录音,正音。

将qiang樽zūn馔zhuàn裘qiú烹pēng恣zì谑xuè

二、二读诗歌:齐声朗读,注意朗读节奏、感情、停顿、强弱、快慢并思考。

1、谁劝谁喝酒?2、劝人怎样喝酒?3、为何劝人这样喝?

(一)、谁劝谁喝酒?

李白劝岑夫子、丹丘生(就是朋友)。客人劝主人喝,李白反客为主。

(二)、他劝人怎样喝?是浅斟慢饮呢,是埋头苦饮呢,还是狂喝痛饮?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狂喝痛饮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三、三读诗歌:具体指导诵读,你能读出里面的感情吗?注意把握节奏、感情、停顿、强弱、快慢。(合作探究)

(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高潮在“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2)“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一句写于诗人酒兴高涨之时,李白心中兴奋,于是句式缩短,节奏加快,朗读时,节奏应紧凑些。“将”、“莫停”重音,通过语速的变化,将诗人豪饮狂歌时的痛快淋漓、豪迈雄放、快意当前的感觉体现出来。—欢乐、豪放

(三)、自古文人是很雅致的,李白为什么这么狂喝痛饮呢?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与尔同销万古愁

此时李白竟以客人的身份,反客为主,劝主人典当五花马,千金裘以买一醉来销愁,这哪是豪放,简直是狂放。

天性洒脱、不拘礼法、狂放不羁

你能读好这句吗?

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

三、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酒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诗人因何而悲,因何而愁?

哪些诗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愁?(找关键词)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春不再,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1)这种感情借什么来表现的?用了什么手法?这两句该如何朗读?

借黄河的一去不复返喻时光飞逝,头发的“朝青暮白”喻人生短暂。“黄河之水天上来”,波澜壮阔,雄伟壮丽,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诗人的悲愁也如汹涌的黄河水滔滔滚滚、奔涌跌宕不可遏止。(比兴夸张)

古人常用流水比喻时间流逝,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志士惜日短”,看来古往今来大凡有宏伟志向的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时候,无不有此感叹。有人说李白的悲愁是巨人的悲愁,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悲壮

(2)那么你能读出这句中豪迈奔放的气势,以及深沉的悲哀吗?

(二)一番狂饮之后,作者已有八、九分醉意。俗话说“酒后吐真言”,此时李白想起了他的人生经历: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25)—初入长安无功而返(730)—奉诏入京供奉翰林(742)———奸佞当道赐金返还(744)与友畅饮作《将进酒》(752)(此时年过50了)他“怀抱利器而无所用”,他要借酒气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劣行径诗人,因此借劝酒之辞吐露了什么心迹呢?表现了什么感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仕途失意,志不得抒、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愤激之词。

诗人不愿面对现实的不公,希望长久地醉去来忘掉现实的痛苦,诗人又想到古来圣贤,还举了曹植的例子,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却一生寂寞,得不到重用,诗人为他们而惋惜不平,实际上也是为自己的遭遇而愤慨不平。看来,此“愁”不只李白有,曹植有,古代圣贤有。古代有,那么现在有吗,以后还会有吗。确实是万古愁啊!“万古”使“愁”的内涵显得更为深广,也道出了千百年来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文人志士的共同心声

(1)李白以曹植自况,他对自己的才华自信吗?哪里体现了他的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一方面是“欢乐”“豪放”“自信”另一方面是“悲伤”“愤激”,到底哪种情感才是真实的呢?

“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得意吗?进宫的遭遇是他人生的耻辱。李白乐了没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且”什么意思?“暂且”“姑且”

可见这“为乐”是刻意追求的,刻意营造乐的氛围,内心真正的情感是悲愁的。诗歌中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是主旨情感。

(三)、归纳情感脉络:悲壮—————自信欢乐愤激—————狂放

四、四读诗歌:

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再齐声朗读。

五、拓展延伸:

古人内心苦闷时常借酒销愁、狂歌买醉,联系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当今社会现实,你如何看待“喝酒”这件事(可联系事例阐述)?

七、课堂总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确实能让我们产生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将进酒

李白

劝谁喝朋友悲

劝酒歌怎样喝狂饮欢

因何喝销愁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愤

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狂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 16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翻译诗文。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素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谁吗?(李白)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了,那你们知道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吗?(浪漫,飘逸,豪放)李白的一生是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一首《将进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载,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达八年之久。 诗人虽未涉及朝廷的黑暗以及自身傲岸不屈的性格和现实的矛盾。但可以一看出对时政治现实的彻底失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怀疑。从表面上看,歌咏的是饮酒作乐和人生如梦的主题,但却在实质上对摧残人才的社会给以有力的控诉,不能以消极情调来简单否定。

分析:

第一句 内容 : 时间飞逝——感叹人生的短促,生命的短暂

——空间:句式工整

表现手法:夸张{

——时间

兴:先言黄河再言人

对比:“朝如青丝暮成雪”

文章主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说明诗人对现实不满

*注意:“沽”通“酤”,买的意思。

“儿”指身边侍童。

*感情基调:悲壮豪放:

慷慨生悲--尽欢畅饮--愤激之情--狂放至极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成为主旨句的原因:

1、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2、“醉”与“与尔同销万古愁”照应扣住诗题的“酒”,点明此诗的思想感情

思考 :

1、为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

(为自己情才不遇的悲伤叹息;为古来圣贤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叹。)

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钦佩他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兼以自况。)

比较阅读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者在感情和写作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感情:前者愤激中显消沉, 后者激中见昂扬。

*技巧:前者运用借代修辞; 后者直白。

课后练习:

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A、馔玉( )

B、恣意( )

C、将进酒( )

D、欢谑( )

E、沽( )

F、烹( )

G、酌( )

H、裘( )

2、读准、解释下面的“将”:

①将进酒。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不得惜。

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① qiāng请;

② jiāng拿;

③ jiāng扶持;

④ jiàng带兵的人;

⑤ jiàng带领;

⑥ jiāng助词,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⑦jiāng希望

课后作业:背诵这首诗

《将进酒》教案教案 17

将进酒

——李白

录自“语文报杯”教学大赛

安徽南陵一中汤国来主讲    辽宁开原高级中学 李莹 王玉忠笔录

A:我们刚刚学习了辛弃疾的词,其实你们知道吗,辛弃疾除了写词外,他还是一个善饮的典型,他不但善饮而且善劝,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

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大家读过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王维劝酒的理由是什么?

B:“西出阳关无故人”。

A:对,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

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

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为什么“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

B:“心中醉时胜醒时” “面上今日老昨日”。

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

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老师给大家朗读,大家看屏幕的容易读错的字音。

A:下面大家读,读他的诗就要放声的读,旁若无人的读。

A:大家气势没有读出来。那好我们看,李白劝谁喝酒?

B:岑夫子、丹丘生。

A:就是朋友。

李白劝人怎样喝酒?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李白是怎样劝的呢?

B:杯莫停。

A: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量怎么样?

B:“会须一饮三百杯”。

A: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那李白怎样饮?

B:纵情,放纵,“斗酒十千恣欢谑”。

A: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用名马、皮裘换酒,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

李白为什么让人这样喝酒?如此的豪饮、狂饮?

欣赏朗读录音,然后讨论这个问题。

B:自己身世,所以郁闷,借酒浇愁。

A:什么心情?

B:愁,忘了一切。

A:是不是也说到了乐?

B:及时行乐,饮酒无比快乐,所以要狂饮。

B:时间一去不复返。

A:大家读“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苦短,人生易逝,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得意吗?进宫的遭遇是他人生的耻辱,李白乐了没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且”什么意思?

B:“暂且”“姑且”

A:可见这“为乐”是刻意追求的,营造乐的氛围。

前面要表现他内心的悲愁,他愁的根源何在?

B:“天生我才不得用”,期待“千金散尽还复来”。

A:还期待什么?应该用,没有用,51岁了,期待在哪一方面被用?是不是诗词、文学上?

B:政治上。

A:李白一生理想远大,有大济苍生的理想,但政治上却屡遭挫折,前几句是劝人饮,自己愁根源是未得用,引起无尽悲愁、痛苦,那么李白是不是沉浸其中,作者对这种现实有什么态度?

看“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果“但愿长醉不愿醒”是人生宣言的话,那如何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

B:与前面的话有矛盾。

A:有矛盾,其中必有一假,哪个不是发自内心的呢?哪个是真正的想法?

B:“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真的,后面的是醉话。

A:那么“古来圣贤皆寂寞”怎么理解?

B:心灵寂寞,抱负无法实现。

A:才干无法发挥,但李白是以圣贤自况的,所以他

B:难过、悲凉、逃避。

A:还有无奈,还读到了什么情感?

B:激愤,怀才不遇,抱憾终生。

A:李白这次到哪家宴酒?

B:元丹丘。

A:谁是主谁是客?劝主人喝酒的有吗?反客为主,由此看到什么?换成杜甫行不行?杜甫会不会像李白这样?

B:不会,李白豪放而浪漫。

A:这里我们看到李白的个性,豪放,率真,作为诗人的狂放不羁让世俗的礼法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这哪里是在劝朋友喝酒,其实分明是痛苦的心需要麻醉,不平的心需要滋润,内心不平,愤激,感情很激烈。

请同学们大声地、毫无顾忌的、旁若无人的读一遍。余光中的《寻李白》中说“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感觉有愁,有激情,有自信,也又倔强。

A:看晚唐于武陵《劝酒》,比较格调有什么不同。

P:劝酒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B:……

A:齐读

------------------------------------------------------------”

《将进酒》教案设计 18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味鉴赏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换?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

(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

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

↑↓

自己高|潮 转折 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

(自信)

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品味思考交流】

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

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 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

出世思想:圣贤寂寞

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

“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五、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练习默写全诗。

二、谈谈你最欣赏的名句与欣赏的原因,说说若在作文中引用,可以适合什么话题。

【把讨论结果写出提纲,课后整理与同学交流】

三、预习《兵车行》

读懂诗句,初步掌握内容及情感基调。

《将进酒》的教案 1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诗歌的声韵特点;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和变化的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音韵,老师讲解点拨以明白诗人的情感变化,合作探究以把握人生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拓展延伸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胸襟。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感知与欣赏。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复杂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嗜酒与狂放行为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探究合作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一、导入: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有酒。酒,他的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亮在水里,他就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抱月而终。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了一生?他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看来,李白天生就是为诗为酒而� 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解题,介绍背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三、初读出韵律:(老师背诗)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1.指名读,读准字音、节奏(点评后过渡)。

2.刚才请同学读了一遍,下面来听朗读,请你们来评一评。

过渡:感觉读得怎样?想不想读出这样的水平,甚至超过他。要真正读好一首诗,能读准字音、节奏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读懂这首诗,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变化。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歌,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再读明诗情

一)、首先我们从诗题读起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标题《将进酒》,那就是请喝酒!那从诗题里我们就会想:

1、谁请谁喝酒?

明确:元丹丘请李白、岑夫子喝酒。

2、为什么喝酒?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

明确: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请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快的(找出对应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4、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联系李白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人生理想)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

A、“人生苦短之愁”(联系创作时间、人生经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怀才不遇之愁”(联系时代背景、人生经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C“圣贤寂寞之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音难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过渡:那么,此时的李白愁肠百结,那他该如何来排解内心的万千愁绪呢?

5、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那我们就跟随李白一起去丹丘生家喝酒去怎样?下面我们再来品读课文,体悟诗人的酒兴!

五、品读出酒兴

①李白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找出有关喝酒的诗句,并说说都喝得怎样?

明确: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喝得尽兴

b、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c、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

d、但愿长醉不愿醒。——喝得纵情

e、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放纵,

f、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专注,喝得任性。

这就是李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喝法,莫过于“狂饮”。

②分组讨论质疑手法,语言等鉴赏(先请同学们准备1—2分钟,后提问)

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让我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酒香,太精彩了!的确,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拓展探究:

自古以来你,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很多,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该怎么办?

七、结语: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尤其是音韵、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我们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动,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八、作业:课外写作训练

要求: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1、主要以李白的豪情和怀才不遇为事例,并点评事例;

2、引用一句名言;

3、联系现实。

4、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将进酒李白

愁人生苦短怀才不遇圣贤寂寞

感情变化:悲壮——欢乐——愤激——癫狂----深愁

教学后记: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诵读,学生表现积极大胆,在台上声情并茂,效果极好,通过老师讲解点拨,学生明白了李白嗜酒与狂放的行为,认识和理解了李白复杂思想的形成,更理解了在人生中不免有许多挫折与困难,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就一定能迎来人生的艳阳天。

将进酒教案 20

导入:

余光中先生在他的一首题为《寻李白》的诗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一生诗酒相依,诗达意,酒传情,为我们留下近千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将进酒》,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再次感受李白张扬的个性,豪放的气概和他的诗酒人生。

一、一读诗歌:听录音,正音。

将qiang 樽zūn 馔zhuàn 裘qiú 烹pēng 恣zì 谑xuè

二、二读诗歌:齐声朗读,注意朗读节奏、感情、停顿、强弱、快慢并思考。

1、谁劝谁喝酒?

2、劝人怎样喝酒?

3、为何劝人这样喝?

(一)谁劝谁喝酒?

李白劝岑夫子、丹丘生(就是朋友)。客人劝主人喝,李白反客为主。

(二)他劝人怎样喝?是浅斟慢饮呢,是埋头苦饮呢,还是狂喝痛饮?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狂喝痛饮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三、三读诗歌:具体指导诵读,你能读出里面的感情吗?注意把握节奏、感情、停顿、强弱、快慢。(合作探究)

(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高潮在“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2)“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一句写于诗人酒兴高涨之时,李白心中兴奋,于是句式缩短,节奏加快,朗读时,节奏应紧凑些。“将”、“莫停”重音,通过语速的变化,将诗人豪饮狂歌时的痛快淋漓、豪迈雄放、快意当前的感觉体现出来。—欢乐、豪放

(三)、自古文人是很雅致的,李白为什么这么狂喝痛饮呢?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与尔同销万古愁

此时李白竟以客人的身份,反客为主,劝主人典当五花马,千金裘以买一醉来销愁,这哪是豪放,简直是狂放。

天性洒脱、不拘礼法、狂放不羁

你能读好这句吗?

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

三、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酒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诗人因何而悲,因何而愁?

哪些诗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愁?(找关键词)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春不再,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1)这种感情借什么来表现的?用了什么手法?这两句该如何朗读?

借黄河的一去不复返喻时光飞逝,头发的“朝青暮白”喻人生短暂。“黄河之水天上来”,波澜壮阔,雄伟壮丽,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诗人的悲愁也如汹涌的黄河水滔滔滚滚、奔涌跌宕不可遏止。(比兴夸张)

古人常用流水比喻时间流逝,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志士惜日短”,看来古往今来大凡有宏伟志向的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时候,无不有此感叹。有人说李白的悲愁是巨人的悲愁,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悲壮

(2)那么你能读出这句中豪迈奔放的气势,以及深沉的悲哀吗?

(二)一番狂饮之后,作者已有八、九分醉意。俗话说“酒后吐真言”,此时李白想起了他的人生经历: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25)—初入长安无功而返(730)—奉诏入京供奉翰林(742)——奸佞当道赐金返还(744)与友畅饮作《将进酒》(752)(此时年过50了)他“怀抱利器而无所用”,他要借酒气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劣行径诗人,因此借劝酒之辞吐露了什么心迹呢?表现了什么感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仕途失意,志不得抒、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愤激之词。

诗人不愿面对现实的不公,希望长久地醉去来忘掉现实的痛苦,诗人又想到古来圣贤,还举了曹植的例子,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却一生寂寞,得不到重用,诗人为他们而惋惜不平,实际上也是为自己的遭遇而愤慨不平。看来,此“愁”不只李白有,曹植有,古代圣贤有。古代有,那么现在有吗,以后还会有吗。确实是万古愁啊!“万古”使“愁”的内涵显得更为深广,也道出了千百年来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文人志士的共同心声。

(1)李白以曹植自况,他对自己的才华自信吗?哪里体现了他的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一方面是“欢乐”“豪放”“自信”另一方面是“悲伤”“愤激”,到底哪种情感才是真实的呢?

“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得意吗?进宫的遭遇是他人生的耻辱。李白乐了没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且”什么意思?“暂且”“姑且”

可见这“为乐”是刻意追求的,刻意营造乐的氛围,内心真正的情感是悲愁的。诗歌中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是主旨情感。

(三)、归纳情感脉络:悲壮——自信欢乐愤激——狂放

四、四读诗歌:

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再齐声朗读。

五、拓展延伸:

古人内心苦闷时常借酒销愁、狂歌买醉,联系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当今社会现实,你如何看待“喝酒”这件事(可联系事例阐述)?

六、课堂总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确实能让我们产生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将进酒

李白

劝谁喝朋友悲

劝酒歌怎样喝狂饮欢

因何喝销愁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愤

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狂

《将进酒》的教案 21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

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清句读。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

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明确:悲、欢、愁

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明确: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转眼之间满头的青丝已经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这首诗写于公元752年,据此推算,李白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易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另外,中国古代的文人在面对着永恒的大自然的时候,也经常生出这样一种感慨,尤其是那些有着远大宏伟志向的人,当他们的这种志向不能够得以实现的时候,报国无门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这种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诗经到楚辞,到古诗十九首,再到历代文人墨客都在感慨人生苦短。这个“悲”字,悲的是人生苦短。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明确: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③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看看这篇诗文中还有哪里有夸张?

明确:“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④第一句除了运用了夸张之外,我们看看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先来看一下古人对于 “流水”这一意象常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流水”意象——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总结: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反衬。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比喻。

由江水的永恒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起兴。

⑤这句话和白发有什么关联?

明确:(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极尽夸张的手法),先言黄河再说白发,这种艺术方式我们在《诗经》里面接触过。(比兴)

4、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一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来说就是——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将进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须的了。

③因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为金钱所驱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迈,于是有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举动了。

5、这种欢乐,欢快是发自李白内心的吗?不是。

明确:插入李白的人生经历。

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42岁,唐玄宗下诏召李白进京,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次李白只用了十天就到了长安。在这之前李白是进过长安的,因为遇见的是忌能妒才的小人,那次也没有机会得到重用。这次李白到达长安之后,玄宗也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是临时、候补的身份。李白有没有才呢?有才(小故事:一次玄宗携杨贵妃在骊山温泉宫,行乐,玄宗亲自作曲,想要以新词入曲,于是急召李白。当时李白正在酒店里喝得烂醉,但是,被抬进宫中,凉水泼面之后,他顷刻之间就写了十余首诗——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玄宗十分高兴,赞赏有加。)就是这么一个有才的人,在长安呆了两三年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用,只把他看作词臣,后来玄宗还客客气气的。让他卷铺盖回家,把他从长安打发出来了。打发出来之后呢。我们要知道李白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他在东鲁老家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并且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里,在诗里他把长安三年的生活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我们看看这首《将进酒》写于哪一年呢?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是被用无望。胸中郁结很深,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但是内心的深处,仍然还是燃烧着那样的一团火,“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隐含的一个意思就是我有才,但是没有得到重用。这实际上是李白在对酒当歌时的一种自我安慰,一种无奈,或者说是一种气愤。这也足以说明这个欢乐不是发自李白内心深处的。

6、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①翻译这六句话:荣华富贵算不了什么,只愿一醉方休不想事啊。自古圣贤都以饮酒排谴苦闷,他们喝酒喝出了名。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哪,不也是喝酒喝出了名吗?

②“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李白的真心话吗?怎么理解?

明确:是仕途的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李白是要借酒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在不满当中,他发出了令人震惊的话“古来圣贤皆寂寞”,圣贤在他眼里面都无所谓了。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到古今,这是他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的总结。其实李白从内心深处是非常尊敬那些圣贤的。因为圣贤,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给了后人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内心是尊敬圣贤的。在这个时候,他内心确确实实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比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明确:这两句在内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 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什么羡慕饮者?

明确: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些“圣贤”都是抱利器而无所施者,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这两句,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诗人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逃于酒乡。

④“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何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明确: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 将狂豪的曹植与自己相比,自己尽管没有曹植那样的经济条件,但是拼出去卖裘卖马也要和朋友尽情地乐上一回。

7、李白和朋友一直“将进酒,杯莫停”,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为什么还要“呼儿将出换美酒”?

明确:借酒浇愁

李白这个人是傲岸不屈的,对不对。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他不愿受到统治者的那种束缚,统治者你不重用我,我就“明朝散发弄扁舟去”。他是这样一种要追求个性解放人。所以说,李白的这种感情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一种狂傲的精神就出来了。这是李白的一个性格特点的表现。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你做东的元丹丘为啥说钱不够,经须沽取对君酌,待会儿用我那匹好马,还有价值千金的皮袄去当酒来,与你们一起忘却那亘古不尽的忧愁。

8、《将进酒》这首诗是李白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的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从这一点来说呢,这首诗就是一篇喝酒发牢骚的诗,那 李清照把国仇家恨、漂泊之哀融为一体。她的愁自然而然的能流传千古。

而李白这个愁仅仅是酒后发牢骚吗?(不是)

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愁吗?不是。“与尔同销万古愁”

万古什么意思?(古往今来)

那么,古往今来像李白这样的人是个体的还是比较有共性的?

共性的,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那个年代怀才不遇,壮志未酬,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李白的这种愁苦把悲、欢、愤、狂融为一体,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跨越了时间与空间。

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 “万古愁”一语才能表现愁的深广。

9、我们从李白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他的思想里既有积极入世的一面,又有消极避世的一面。

明确:李白自幼接受儒释道各家教育,使李白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10、李白的诗不仅在当时就非常有名,而且后代对他的评价也非常之高。展示一下他人对李白的评价。

①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②贺知章:子,谪仙人也。

③“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寻李白》作为这次对唐代与李白的激情巡礼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四、课堂总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 22

教材分析:

《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

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三、分析如何饮酒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四、分析为何饮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6、诗中直接点明情感的字,我们找到了“欢”“乐”“愁”,还有一个字是什么?(悲)李白为何而“悲”?

五、美读课文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六、小结、作业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 23

教学目的:

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

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习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

(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习一)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平,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二)内容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台北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艺术手法

1.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2.起兴(略)

五、板书

及时行乐,销万古愁

欢狂

韶光易逝,长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愤

六、作业(背诵全诗)

《将进酒》教案教案 24

潮南区砺青中学    郑光程

教学目的:

1、背诵这首诗

2、鉴赏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将进酒》就是其 中的一首。

天宝年间,李白初到长安,唐玄宗闻其诗名,曾召李白进宫赋诗赞美杨贵妃,但李白鄙视杨贵妃、高力士的为人,两人以李白诗中有“飞燕”故,谗害李白,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在河南安微一带游历,此诗当写于那个时候。

二、题解: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多写饮酒放歌的情怀。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自创新意,跳出了前人的窠臼,把 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 题以积极的内容。

三、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四、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五、整体把握:

1、第一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① 起兴:思考:诗人用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什么作用?(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 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 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 这两句包含天地人生,气魄巨大,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慷慨悲伤)

③ 入题: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中“得意”指的是什么?(“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好友相聚,这种感情是真实、高尚豪放的)

④ 在饮酒欢乐中,表现出李白的什么心理品质?(豪迈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业。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此时他心里应该还盼着会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学生朗读背诵这一段。

板书:

君不见:河水 奔流不复回

起兴                                   慷慨悲伤

君不见:明镜悲白发:朝暮

一、铺垫部分

人生得意须尽欢

入题                                豪放自信

且为乐,三百杯

六、布置作业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抽查第一段的背诵。

二、理清第二段的结构、大意。

1、举杯劝酒。

2、劝酒辞:歌一曲。

①“与君……”:脱口而出,可见豪放不羁。

② 提问:劝酒辞可分为几层意思?

三层:⑴ 主旨句: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⑵ 列举古往今来贤才不得用的现象,表达作者的愤激之情。

思考:① 圣贤指的是哪些人呢?他们寂寞的含义是什么?

(孔子、孟子、屈原、贾谊之流。孔子、孟子,奔走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施行仁政,却一直得不到任何一个国君的任用;屈原、贾谊,理想、抱负一直不为人所理解。)

② 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什么?

(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

③ 李白为什么单单点名写曹植?

(才华、遭遇相同,用以自况。)

⑶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3、小结第二段:对权贵的鄙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4、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并抽查。

1、举杯劝酒

① 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蔑视、否定

板书:                            圣贤皆寂寞

② 列举                      愤慨(自况)

2、劝酒辞               陈王宴平乐

五花马

③ 纵饮                     换美酒:狂放(悲、乐、愤激的集中体现)

千金裘

三、鉴赏:

① 对豪门权贵的鄙视,以及对他们营私结党、排斥贤能,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1、思想内容:

② 流露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有积极用世的想法,又有借酒浇愁的消极行为。感情上大起大落:悲→欢→愤激→狂放→豪放飘逸

2、夸张的写法:三百杯、万古愁、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3、跳出前人窠臼,把饮酒与批判黑暗现实结合起来,赋旧题以新意。

4、句式多变,节奏富于变化,抑扬顿挫。

四、总结全诗,学生集体背诵全诗。

五、解答课后作业 。

六、课外引伸、拓展:

讨论李白的饮酒:

① 思想性格使然:儒、道、侠三家兼有。杜甫《饮中八仙歌》曾言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更是俯拾即是,如: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李白的好饮性格也许与生俱来,但后天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他脱不掉儒家“济天下”的心愿,想当政治家,但当时的唐朝官场容不下飘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历经三年的长安之行后,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有“仙风”,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正常人,他不能没有惆怅。

② 政治上的黑暗,怀才不遇的结果。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首次入长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希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没有实现步入仕途的梦想,他只好四处云游。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入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肃宗时,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认为可以“暂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了,并自比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乱,当永王篡权的叛乱被镇压后,自己也身陷牢狱被流放,险些丢了性命,后经亲友的全力营救遇赦才脱险。李白的梦想和希望从此彻底破灭了。这次也使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挚友。

作者邮箱: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 25

教学分析:

《将进酒》 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师生齐读全诗。读后讨论问题。

我们知道,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五、诗意解析

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悲伤

欢乐

愤激

狂放

2、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

首二句。

3、作者悲伤的是什么?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4、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

比兴。

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

7、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8、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11、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诵读指导

1、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朗诵,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声音来演绎诗歌的。

(播放朗诵录音。)

2、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不看手中的诗文,默想一下你还记得诗中的哪些句子。

3、下面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内容,试着跟老师一起把这首诗背诵一遍。

七、课堂总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下课!)

附录:板书设计

将 进 酒

李白

悲伤——欢乐——激愤——狂放

《将进酒》教案教案 26

李由富

一、诵读提示——(先范读;再指导;再范读;再生读)

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指导诵读的要点如下: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揭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象。“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为人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请字上,突出拆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说这话时,其愤激之情必当见于辞色,应当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深。其下“古来”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亦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两句之中,上句为宾,宜轻读,略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之意;下句为主,宜重读,要表现出十足的自信。

“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可用叙述调读而略带感情色彩。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但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两句也是有主有宾:“主人”句为宾,宜轻读;“径须”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直重读。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

结尾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

二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古代的歌辞,有以饮酒放歌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为戒的。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要点有两个:

首先要看到“钟鼓”两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映。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种概括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他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其次,“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着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唯有饮者留其名。”

这首诗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他崇拜曹植,赞扬他“斗酒十千恣欢谑”的做法,也证明了他这个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三鉴赏要点

1.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一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渲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转)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 27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的意思是“劝酒歌”。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教学目标:

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

赏析与讨论

教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达了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沉悲怆。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情感来。

6、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讨论该怎样读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狂放转入深沉的悲哀,应悲怆深沉。

四、通读全诗,描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曲线图。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

2、结合第3和第4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何在?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达时如白驹过隙的感慨。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 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4、赏析“悲”字的表现力。

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

三、李诗鉴赏,师生共同研讨: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赏析诗人筵席描写。

一是体现丰盛,二是体现热烈,三是体现“酣畅快乐”,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但“且”字还是带出来了悲愁,只是暂时忘却了不得志。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到尔汝”。

5、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6、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赏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结尾艺术。

A、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

B、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

C、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四、总结:

1、《将进酒》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2、李白的其他饮酒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梁园吟》)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附:杜甫诗中关于李白饮酒的描写:

A.“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B.“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

C.“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探究学习:这个问题可以从李白的思想世界入手分析。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人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首次人长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希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后来李白又干谒韩朝宗等人,也没有实现他步入仕途的梦想,只好四处云游。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人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肃宗时,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认为可以“暂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了,并自比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乱,当永王篡权的叛乱被镇压后,自己也身陷牢狱被流放,险些丢了性命,后经亲友的全力营救遇赦才脱险。李白的梦想和希望从此彻底破灭了。这次也使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成了李白的挚友。

4、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探究学习: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经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处世的常用方法。陶渊明曾经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己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人胜,陶渊明则更独特地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5、在李白的“酒诗”中也能看出他想像奇特及豪放飘逸的诗风,试找出一些诗句加以说明。

探究学习:“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这些诗句的想像是如此的奇特,夸张是如此的大胆,足见李诗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五、布置作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