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
分析教材
《平均分》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了表内乘法、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之后进行学习的的,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因此,平均分的教学在整册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课作为本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分物的活动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是分得同样多。
1、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方块、盘子、练习纸。
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这一理念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运用“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圈一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 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二年级在学生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明确,易兴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你们知道小动物都爱吃什么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小白兔最爱吃什么?非常棒!小白兔最爱吃胡萝卜。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有个善良的兔妈妈,她从地里拔了6个胡萝卜,她要把这6个胡萝卜分给两个兔宝宝。要怎么分呢?你愿意帮帮兔妈妈吗?瞧,两个兔宝宝来了,这是兔哥哥,这是兔弟弟,一共有6个胡萝卜,要分给他们俩,该怎么分呢?谁来说?
师总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的创设情境是帮帮兔妈妈怎么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办法分物品。]
第二环节: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分”
师:我们帮兔妈妈分完了胡萝卜,我们再来帮猴妈妈分桃子吧,欣赏视频(猴妈妈采桃子视频)你会分吗?现在用小方块代替桃子在1号练习纸上分一分。
[本环节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动分食品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展示,引出“每份分得同样多,较平均分”。通过讨论、操作、互说使学生理解“同样多”,从而获得“平均分”的新知识]
2、巩固“平均分”
动气手来,我说你做
让学生听老师的口令分水彩笔。并说出分得过程。
3、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聪聪准备了一些桔子。(出示课件,18个桔子)要求是平均分成6份。
(1)请各组用小方块分一分。
(2)分完后交流。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学生汇报结果可能有:
先每个盘子里分1个桔子,再放1个桔子,直到分完。每个盘子里分3桔子。
先每个盘子里分2个桔子,再放1个桔子,每个盘子里分3个桔子。
每个盘子里分3个桔子,正好分完。
(3)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4)师生共同小结:一个一个的分仔细准确,多个多个的分节省时间。
同学们真聪明,想了很多种分法,但不管怎样分,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是每个盘子里3个桔子。得出结论: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时,可以是一个一个的分,还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等,直到分完。但必须每份同样多。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善的情感谢需要,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展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平均分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4、强化平均分的方法
让学生把10酸奶平均分成2份。
让学生用小方块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
小组合作。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让学生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1、教师:今天同学收获特别多,学会了平均分东西,那我们就来试一试。拿出2号和3号练习纸,圈一圈,分一分。
2、出示课本14个起球图。
(1)让学生说一说有几个气球?
(2)用圆片代替梨,让学生把14个气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人?
(3)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关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
小结:今天的课,老师觉得真高兴,那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谁来说说?
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希望大家做个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平均分。
[一节课通过情境、设难、探索、思考、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
谈话:小朋友们,无锡是水蜜桃之乡,你们肯定吃过桃吧?花果山的小猴们最喜欢吃桃,你看,美猴王从无锡带回6个桃,小猴子们蜂拥而上,想去吃那诱人的桃。美猴王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听了美猴王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来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分圆片,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成两份的分法上。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把有代表性的分法利用磁性黑板展示出来,有目的地展示3个不是平均分、3个是平均分的方法。)。
比较:小朋友们,大家的分法真多。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些分法你比较喜欢?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见解将展示的分法分成两类)
评价:是呀,我们都比较喜欢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这样,每个小猴子拿到的桃一样多,肯定会感到非常公平,非常高兴。
指出:在数学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说明:分6个桃有多种分法,在对多种分法的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学生遴选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在教师的介绍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二、操作中领悟
谈话:看到大家帮小猴子分好了6个桃,美猴王微微一笑,拔下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又变出了2个桃。小朋友们,现在一共有几个桃?(板书:8个桃)美猴王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大家明白了分东西时应该平均分,要让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现在要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
想一想:小朋友们,把8个桃平均分,你准备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这句话先自己想一想平均分的方法吗?(板书:8个桃,每只小猴()个,可以分给()只小猴。)
摆一摆:小朋友们,拿出8个圆片代表8个桃,把你们平均分的方法用圆片摆出来。
说一说:学生说摆法,教师形成板书:
8个桃,每只小猴(4)个,可以分给(2)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2)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1)个,可以分给(8)只小猴。
提问:为什么这3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呢?
再问:这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每只小猴分4个、分1个呢?
【说明: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每4个一份,也可以每2个一份,还可以每1个一份,学生在操作交流中体会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的过程和结果,在“不同”中体会“相同”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
三、应用中深化
1.教学“试一试”。
学生拿出小棒一起动手分,每次分好后指名口答每份几根小棒,分成了几份。
小结:把12根小棒按照每几根一份的方法进行平均分,这与刚才平均分桃的方法是一样的。这样分,都使每一份分得同样多。
【说明:试一试的小结非常及时和必要,通过对分桃和分小棒的过程进行类比同化,使学生清晰建立平均分概念的表象。】
2.辨一辨(“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看到大家明白了平均分,美猴王拿出了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提问:要使笑脸平均分成两份,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说明:辨一辨,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笑脸从没有平均分到平均分的过程,既让学生明白平均分就要使每份同样多,又渗透了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圈一圈(“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圆圈图每2个一份,就是每2个一圈;饼干图每5个一份,就是每5个一圈。
学生明确图意后独立在书上圈一圈,然后组织交流。
4.折一折。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要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可以怎么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不同的折法。
小结:不管怎么折,都要将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大小应该一样。
【说明:从一些数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个图形平均分,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更加完整。】
5.想一想(“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出:可以用小棒摆,可以在图上圈一圈,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再圈一圈……
提问:如果不摆学具、不画图,你能想出这14个气球,每人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人吗?
【说明:气球图的。处理,在于一个活字。先独立思考,为学生选择多种解题策略创设时空,然后在多种平均分的方法交流中,借助动作思维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最后的提问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渐脱离直观动作,向抽象思维过渡,为认识除法的教学埋下伏笔。】
6.说一说。
(1)找一找在教室里有没有平均分的现象。
(2)说说平时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
【说明:前面平均分的话题都是由老师提供,现在让学生用平均分的概念去寻找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四、全课总结(略)
【教学内容】
平均分(一),教材第8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一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分水果、糖果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生:搞活动,分水果、分糖果。
师:是啊,他们分得很认真,这里面蕴含着数学上的知识,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分的吗?
生:平均分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导入自然流畅。】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六颗糖果的图片。
2.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仔细想想怎么分?可以用圆圈表示画在本子上,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种分法?
生:动手分。(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补充。
(三种情况:1、1、4, 1、2、3, 2、2、2 )
4. 提出质疑
师:哪种方法更好,更公平?
生:第三种。
师:为什么是第三种呢?
生:……
师:没错,因为第三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很公平。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得到多种分法,教师再适时强调平均分,让学生感悟更加深刻。】
三、练习巩固。
1.出示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3.学生做。
4.学生展示,学生点评、补充。
5.集体解答,通过逐一对比,教师强调平均分。
【设计意图:及时时训练,加深理解平均分,使学生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生:平均分。
师:那我们一起来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集体回答: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
同样多 平均分
演示教具 :
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
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 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我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 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 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 的“做一做”
A 、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 、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 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高
1. 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 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 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在备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评价一下分得对错,教师订正,最后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平均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平均分”,通过分组讨论分配方案,再按方案进行“平均分”,通过小组交流,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帮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上课特别的积极,上课气氛很活跃。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1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三、看一看(一)(比一比,谁看得最认真)
认真看课本的例1,思考:什么是平均分?图上哪位同学的糖是平均分的。?
四、做一做(一)(我会思考)
1、完成课本“做一做”的1题。
2、完成课本“做一做”的2题。
五、议一议
(一)更正。
让发现错误的同学及时补充、更正。
(二)讨论。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
(三)小结。
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六、看一看(二)(比一比,谁看得最认真)
认真看课本的例2,思考: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七、做一做(二)(我会思考)
完成课本“做一做”。
八、议一议
(一)更正。
让发现错误的同学及时补充、更正。
(二)讨论。
什么叫平均分。怎样分就是平均分?最简便的分法是什么?
(三)小结。
九、练一练
1、课本练习三第1、2、3题(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实物分一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填空:老师一家三口都去喝喜酒,每人都分到了6块喜糖。你们猜我们一共分到()块喜糖?现在我把这18块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块。还可以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块。(请不同分法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或者5个小朋友,都刚好分完。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习什么是平均分。
2.学会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3.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了解平均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探索什么是平均分
1.例:有8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请同学们拿出8根小棒代替8个苹果,把它分成2堆,把你们能想到的分法,都分一分来看。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学生交流展示分法:( 1个和7个 2个和6个 3个和5个 4个和4个)
5.引导学生观察这4种分法,有一种分法很特别,和其它三种不同。
6.引出分成4个和4个的这种分法与前面两种分法不同。像这种特别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7.孩子们,带着这个知识,来当一当小法官。
出示(课件):请学生说是不是平均分,并说说理由。
8.小法官当的不错,下面我们来完成这个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把8根小棒分成4堆,可以怎样分?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1)学生自由分。
(2)请学生展示,找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二)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1.小明和小芳在平均分苹果时,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每份有( )个苹果。
2.拿出12根棒来代替苹果,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 )根小棒。
3.学生动手操作。
分好了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分的?你分得结果每份分了( )根小棒
4.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分的结果。
生:1次每盒分1支,每份分了(4)根小棒。
生:1次每盒分2支,每份分了(4)根小棒。
……
5.得出:把12支苹果平均分成3份,平均每份有(4)支苹果。
6.小结平均分的方法。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交流汇报。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我有什么收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式的构成
2)掌握公式的输入方法和复制方法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编辑公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自定义公式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讲练结合、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生活阅历,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平时接触EXCEL电子表格的机会很少,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对EXCEL电子表格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它的功能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作用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本节课的继续学习掌握
EXCEL电子表格的功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有来自于城市学校的,也有来自于农村学校的,所以学生在学习基础、个性特长、思维方式、动手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属于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节《自定义公式》的第二讲的'内容,属于EXCEL电子表格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算总分,平均分。掌握好本节课内容,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本节课作为本教材的第二节二讲的内容,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自定义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含的主要知识点有:
1)自定义公式的构成;
2)自定义公式的输入方法;
3)自定义公式的复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掌握公式的输入方法,同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的公式。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的编辑使用公式,采用的突破方法是实例练习法,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总结,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4.课时要求:
1课时。
四、教学理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软件的操作技能和应用经验,但是由于它们现实生活中接触EXCEL电子表格的机会并不多,所以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在练习环节尽量设置跟他们学习、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比如导入时设计给姚明的宝宝预测身高,算总分、平均分也跟他们的学习息息相关,所以在设计学生练习题是给他们自己计算信息成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应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而后边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公式的编辑、复制等都交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做练习题,让他们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导入时设计了给学生喜欢的篮球明星姚明的女儿身高预测,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利用问题驱动、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所以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选择了更典型的两道练习题,并且两道练习题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脑室。
七、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播放姚明家庭照片
2、播放身高预测公式
3、提问:有什么方法能最快预测一下姚明女儿的身高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1、ppt演示公式的定义
2、ppt动画演示输入公式的步骤
3、练一练:学生快速预测自己的身高。
4、提问 。如果让你计算全班人的身高需要一个一个编辑公式吗?
5、编辑带有变量的公式。
6、小组协作做练习二——计算他们班的信息成绩
7、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组织、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八、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优点:
1)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比较得当,没有照本宣科,设置的 练习题难度适中循序渐进,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规律。
2)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一个知识点由教师讲授,其余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都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是一个组织者,而学生是主角。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
教学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通过情境谈话引出本课课题。出示课件
师:(松鼠)秋天到了,松鼠们开始储存食物,为过冬做准备。今天松鼠妈妈去森林里又采了一些松果,松鼠妈妈海给了10个松果给松鼠兄弟们,让他们去分。如果你是松鼠兄弟,你打算怎样去分?谁来说一说?教师指名答。
二、探究新知
1、讨论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分法,� 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共识:每只松鼠分5颗松果最公平。因为分得一样多。
2、动手操作。
出示课件。师:要想两只松鼠分的同样多,应该怎样去分呢?请大家拿出10根小棒代表10颗松果,分一分吧。(学生动手操作)
3、出示课件,边演示边说。师:帮小松鼠分松果,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先两个两个的分,再一个一个;还可以一只松鼠五个。不管用哪种方法去分,每只松鼠最后都得到了同样多的松果。那么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出示课件。师:谁试着把刚才把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说一说。有(10)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5)颗松果。
三、深化新知,应用提高
1、出示课件。你们看这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2、出示课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的小白兔们要到地里去拔萝卜了。地里一共有12个萝卜。
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平均呢?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代表12个萝卜来分一分吧。
3、小组合作根据要求摆小棒。
4、看图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5、按要求填空。总结: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分得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分得越多。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知识。
四、总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动物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丰富的食物,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呢?
五、板书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学内容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难点: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书中主题图课件、糖果、水果图片、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平均分”
1、老师讲述给幼儿园的3位小朋友分6颗糖果的苦恼,并讲述自己的两种不同分法。
2、请学生帮忙分一分,如何分这些糖果才能使每位小朋友都开心。(课件出示6颗糖果图片,引入例1)
①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糖果,分为2个小组交流讨论,讨论好后举手示意。(教师巡视)
②请小组代表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说明分法。学生可能会说:
生1:3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都分2颗糖。
生2:3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都分2颗糖。
3、引入平均分
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看来6颗糖果分成3份,一共有3种不同的分法。(课件出示3种不同的分法)
①请观察这3种不同分法,你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喜欢第三种,因为每份都是2块糖果。
生2:我也喜欢第三种,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
②教师小结:老师也喜欢第三种,因为它解决了老师的难题,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教师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4、初步感知平均分(课件出示第7页情境图)
①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哪些是平均分?为什么?(糖果、果冻)
②桔子和火腿肠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5、请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例2,尝试平均分物体。
1、引导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思考:说一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要把18个桔子平均6份。
3、分一分
①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正方体代替桔子,尝试分一分,完成后举手示意。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
③集体交流分享分桔子的方法,到讲台上用桔子图片边操作边说明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是一个一个分的。
生2:我是先每个盘子放两个,再每个盘子放一个。
生3:我是每份直接放3个。
④教师小结:不管怎么分,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都是3个。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3、教材第9页“做一做”。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各题,教师巡视。
(2)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
(3)集体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平均分,并能够几个几个地分;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分,分成几份,初步建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表象。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分析、综合、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萝卜图片、桃树画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在小黑板上摆上三角形,请学生看图回答;
△△ △△ △△ △△
说说图中分别表示是()个()。
2、请学生摆一摆小棒:
3个2 3个4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只桃子。
提问:这里有几只桃子?如果把它们分成2堆,你会分吗?
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分一分,指各演示,○○○ ○○○
(2)请同学们把6个圆片分成3堆,指各演示,○○ ○○ ○○
(3)请学生们观察,并且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试一试。
(1)每四人一组,同学们将自己分的过程,结果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2)让学生汇报,并演示。
(3)提问:为什么我们说这样分就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
(4)练习:第31页想想做做第1。
①、让学生分别说说图意;
②、学生判断;
③、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称作平均分?
3、教学例题2;
(1)出示挂图,你在图上找到了什么?有几只小猴子,几只桃子?
提问: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是要我们怎样去分?几个几个地分?
(2)教师演示:
①把2只桃子分给一只小猴,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只桃子分给第2只小猴?
②再把2只桃子分给第2只小猴,提问:分完了吗?怎么分;
③拿最后2只桃子分给第3只小猴。
④6只桃子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个小猴?
⑤请说说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分的'?为什么?
4、试一试;
(1)拿出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先拿出2根放一堆,再拿2根又放一堆……,一共分成6堆。
说明:每2根放一堆,就叫“每2根一份”;
(2)照样子分一分,说一说;
(3)学生填书;
(4)提问:刚刚在分小棒,分桃子时,我们都是几个几个分的,这种分法是一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
2、完成想想做做第3。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什么叫做平均分?几个几个地分,属不属于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理解平均分含义,并学会平均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大礼包、一些小圆片等、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春节,谁来说说,春节期间,你都去干什么了?
生1:我去给姥姥、老爷拜年了,我还赚了好多压岁钱了。
生2:我回老家和我们以前的小伙伴一块玩,我好高兴呀!
师:孩子们,春节期间,趣事、乐事,接二连三,数不胜数,你瞧,说着说着,就来了一件。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实践操作、建立概念。
A、 数字娃娃计划带6个礼包来给我们拜年,他们准备把这6个礼包装在2个箱子里,可以怎样装呢?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摆一摆,想一想,比比谁想出的办法多。
B、 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组织学生班内交流。
学生汇报: 一箱 另一箱
5个 1个
3个 3个
2个 4个
C、 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将我们想出来的办法分类,想想能分几类?
学生汇报:两类。一类:两箱分到的礼品数量不同样多 。(如,方法1,方法3)
另一类:两箱中分到的礼品数量同样多。 (如:方法2)
师:像两个箱中分到的礼品同样多,这种分法,我们就叫"平均分"。
D、 现在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生1:两个箱中分到的`礼品同样多,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
师:如果分成3份呢?
生2:3份分到的结果同样多。
师:如果分成4份呢?
生:4份分到的结果同样多。
师:如果分成更多份呢?
生:老师,我明白了,分成几份,几份分到的结果同样多,这就叫做"平价分"。
师:你概括的真好,我们奖这位小朋友一颗"表达星"。
E、 现在请你判断下面分法是"平均分"吗?
课件出示并播放录音 ○ ○○○○○,我的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怎样就是平均分了?)
2太聪明了、太聪明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我把一些贺年卡平均分后送给我的4个朋友,你们知道6号娃娃、7号娃娃都得到了几张吗?
4号娃娃 5号娃娃 6号娃娃 7号娃娃
3张 3张 ?张 ?张
2、合作探究"平均分"分法。
(课件播放)数字娃娃:你们都答对了,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就把带来的礼物送给你们,每组一包,请你们先打开看看是什么?再数数有几个?
学生打开礼物,合作数出礼物的个数,并汇报。
师:你们数的对极了,现在就把这16个智慧果平均分给你们组的4个小朋友,你们准备怎样平均呢?先独立想想,之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 )
师:组织学生以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并适时对各种分法进行评价。
师:大家想的办法不同,但都是正确的,老师希望你们得到数字娃娃送的智慧果后,越变越聪明。接下来,我们和数字娃娃玩几个游戏。
三、趣味游戏、巩固练习。
游戏1:分一分、说一说。P16页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个别同学在班内交流,集体订正。)
游戏2:想一想、钉一钉。
(学生讨论如何分工,并合作将发放的扣子平均分后,钉在两件衣服上。)
游戏3:议一议,讲一讲。
把16个橘子平均分后,放在盘子里,想想有几种分法?
(学生思考后,交流。)
四、自我评价、小结收获。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讲一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