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小班语言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通过上学期语言课程的学习,基本情况分析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为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讲述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幼儿"想说、敢说"勇气。同时,注意引导其他幼儿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述。教材里的故事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一叙述时事件为主,反应幼儿熟悉或需要了解的生活内容,想幼儿讲述提供丰富多样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样本。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流,说话有礼貌。
2、引导幼儿在谈话和游戏活动中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培养幼儿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习惯。
4、培养幼儿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的能力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
为了使幼儿的语言发展得更好,我在本学期中通过学讲话,学儿歌,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并培养幼儿的。发音清楚,正确,学习说普通话。进一步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本学期来,我根据《幼儿教育纲要。的教学目标,随幼儿的年龄特点,做了如下几点工作:
1、要求幼儿继续学说普通话,在园活动中和老师或跟小朋友交谈,都强调幼儿用普通话进行交谈,加强注意幼儿交谈时发音和语调的正确,发现语音错误,立刻改正读音。
2、继续丰富词汇,让他们掌握运用更多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学会使用常用副词如现在,还,非常等)和连接词(和,跟,同等)能理解词义。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3、让幼儿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不打断别人的话。乐意与同伴交流,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说话能说学普通话,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平时老师和几个小朋友谈话时,应该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不抢着讲,不乱插嘴,这样提高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4、要求幼儿养成先仔细观察图片,后表达讲述的习惯,我逐步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顺序。要求个别幼儿能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声音响亮句式完整。其他幼儿能积极倾听别人的讲述内容,发现异同,并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
5、我在上课时,采用游戏法的形式幼儿之间发展朗诵诗歌比赛和稞三、四个故事,并根据幼儿的表情,发音语调,动作表演让他们学会主人别人的讲述。 四、教学安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3 、启发学生质疑,并联系自己的体验学习课文、
4 、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天文知识比较难懂,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一、揭示课题、
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有许许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在1900年以前,有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喜欢数星星,他从小热爱天文,长大成了的天文学家,他就是我国汉朝的张衡(板书课题)、“数”是多音字,(用卡片让学生读“数学”、“数字”、“无数”、“数数”)“数星星”的“数”读shǔ,“数数”读shǔshù 、
二、读通全文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每字的读音、
2、学生轻声练读、依靠汉语拼音自己练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思考:
(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6个)
(2)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
3、讨论、边读边想,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全班讨论
三、学习生字
1、引导自学、自学前4个生字:数、院、颗、闪、在书上画出由这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数星星、院子、一颗、一闪、
2、检查、用卡片读生字和词语,指名个人读、齐读、分析、记忆字形,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记忆形、查字组词、
3、教写生字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第一幅图(上下两部分)
思考:
(1)图上画的谁和谁?
(2)他们正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间?
(4)从人物服装上看是什么时候的事?
3、轻声自读
思考:
(1)晚上满天的星星是什么样的?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来、比较课后作业第3题(1)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当学生都正确找到并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后,通过课后作业题两个句子的比较,使学生深入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渗透“比喻句”的知识,让学生略知比喻句的作用、)
(2)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表示张衡动作的词有哪些?画出来、(要求学生自己找到并画出“坐、靠、仰、指、数”5个动词、还要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句话让学生深入体会张衡从小观察星星的浓厚兴趣和认真态度、抓住“一直”这个词,有它和去掉它,让学生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加深理解、)
4、讨论、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想好之后将上面的问题一道题一道题讨论,可分别采用轻声自说、同桌互说、小组轮说的形式加强“说”的训练
5、朗读训练
(1)轻声自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范读、
(3)照老师的样子人人练读、
(4)指名读
五、课堂练习
1、用卡片指读4个生字、4个词语
2、抄写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感知文章主题;
2. 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重点)
3. 文章中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难点)
教学设想:
朗读——整体感知——分析精神——回扣生活
教学过程:
课前:
诗歌朗诵训练《过零丁洋》
一、导入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
二、背景介绍
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他们是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作家高尔基送行。沙皇政府这次破天荒的未经审讯就急匆匆的把高尔基放逐到库尔斯克去。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的喜爱高尔基。” 示威结束后,一位生激动的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利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就因为他的一篇短短的散文诗——《海燕》。
海燕的写作背景:屏幕出示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三、听读
多媒体播放《海燕》录音、图画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你怎么家?要求:要切合文章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四、学生试读
小声读,小组交流,完成任务。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五、再读课文
1.本文的抒情主人公是海燕,作者赋予了它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2.作者是如何塑在它的性格和精神的?
六、分析
你从海燕身上学到什么?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
海燕的人生因 而 ;
我们的人生因 而 。
七、齐读
八、布置作业
以《海燕:我心中的歌》为题,写一篇随笔。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自读课文,应借助教材表现的人物个性来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精神,并由学生根据行文的思路及人物的个性,探讨主人公的特殊所在。设计注重于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在讨论、分析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与情感。
2.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激发学生对人物个性描写产生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品味本文平实而简练的语言,体会一个优秀的神奇任务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外貌、言行,突出人物个性。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学生对于教师形象都有一定认识,因此,这位富有个性的人物能够引起学生极大地兴趣。
五、教学方法
1.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学案基础知识及有关文学常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对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通过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认识人物的兴趣。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1、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尖嘴缩腮,金睛火眼,手举金棒,声响如钟,金棒身毛随心应变,刀枪斧剑无法伤身。” 这个人物是谁,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孙悟空”)
写人要突出人物的个性,形象才鲜明、生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汪曾祺写的名篇《金岳霖先生》。(板书课题)
2、展示目标
3、看课文左上角的这幅人物雕像,这就是金岳霖先生。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一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然后找出来?
明确:“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2、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下面6个问题提示思考:
(1)金先生有何奇特的外貌?
(2)金先生有何奇特的行为举止?
(3)金先生有何独特的教学风格?
(4)金先生与学生对逻辑学专业的见解有何不同?
(5)金先生对友情有何独特表现?
(6)金先生的业余生活是怎样度过? (讨论小结)
明确:
①奇特的外貌——样子有点怪。(板书)
讲课时戴帽,帽沿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②奇特的行为举止——不拘小节、童心未泯。(板书)
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说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③独特的教学风格——兴之所至,自由随意(板书)
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④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觉得好玩(板书)
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要他作“小说和哲学”的讲座,他得出结论是:小说与哲学二者没有关系。
⑤对友情独特的珍惜——重于情深于情。(板书)
林国达因游泳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林的生日。
⑥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有赤子之心(板书)
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平板三轮车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3、“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作分析。
明确:
(1)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其情也特别的深特别的纯粹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伟大。第十段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中国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重于情深于情。《世说新语》上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如果这个我辈能囊括一些人的话,金先生算一个吧,我们也就算最下不及情的那一类吧。
(2)金先生重情不仅是对林徽因对其他人也是如此。文中还有一个细节体现了金岳霖先生重情,是那个地方?
明确:在第五段中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在讲座时停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捉跳蚤把玩,也是一个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的人,让我们用什么话来评介他呢!也许我们无从说起,那么还是用汪曾祺的文字来概括吧!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先生特点的那句话?
明确: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4、通过以上有关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
5、这种冲淡隽永同时还体现在字里行间,使本文的语言呈现什么特色?
明确:本文语言平实而有韵味,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样自然而然少做作,文字简练,不事夸张,只求辞达而已,但却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人物形象特征,逐步理解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问题引导:总结本文采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形象?
明确:
1、漫画式的笔法(板书)
如第二段中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
2、语言平实简练(板书)
如第九段中金先生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的描写。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课堂检测,见导学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下一课导学案。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有趣
①奇特的外貌——样子有点怪。
②奇特的行为举止——不拘小节、童心未泯。
③独特的教学风格——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④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觉得好玩。
⑤对友情独特的珍惜——重于情深于情。
⑥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有赤子之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及过草地的艰难困苦。
过程与方法:
1.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情节,体会人物形象与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
2.体会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反映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严酷的环境考验下,英雄的儿女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创造了人间奇迹。
2.教育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为了救助战友、为了革命的胜利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l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l通过品析结尾处的“群燕南归”图,体会“三人行”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查找资料了解红军长征。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营造氛围。
(一)了解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
1.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代背景,尤其是红军过草地的情景。
2.教师出示一组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图片,以此加深学生的了解。
(二)回顾旧知,引出故事。
1.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哪些有关红军长征的课文,说一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2.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一个长征故事中,认识更多令我们感动的人物。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文,感知文本。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阅读提示
在反馈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力求用概括的语言、条理清晰地讲述。
(二)浏览读文,理清线索。
学生浏览读课文,思考:
1.本文是围绕什么来展开描写的?用一个字来概括。
2.文中几次写到了“行”?围绕“行”,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分别写出小标题。
(注:两个问题不要同时出示。出示第一个问题后,在引导学生说出“行”后,再出示第二个问题。)分别出示两个问题
3.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出示“三人行”的图示。
三、品析文本,感受人物精神。
(一)走近人物。
课文主要塑造了几个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原因。出示问题
学生交流中只要简单地说一说人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即可。
(二)走进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最令你感动的画面,并在旁边批注画面中是什么触动了你的心灵。出示阅读提示
预设:
学生所找到的感人的画面多以指导员王吉文为主要人物,教师要在交流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王吉文的品质。
画面一: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的王吉文背小周艰难前行。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对王吉文的描写感受其品质:在自己伤势严重的情况下,靠着刚强的意志坚持背战友前行。
画面二:课文第10-11自然段描写黄元庆让绑腿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第11自然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所烘托出的气氛,感受红军过草地的严酷环境对人的威胁。
画面三:课文第14-19自然段描写的王吉文轮背小周、黄元庆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王吉文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感受他为了战友勇于牺牲的精神。
画面四:课文第20-22自然段描写的小周、黄元庆托王吉文前行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前行的艰难,感受红军战士无所畏惧的精神。
画面五: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群雁南归”图。引导学生感受:草地上匍匐前行的三个人正像天空中南飞的群雁,群雁要去温暖的南方,而三个战士要摆脱困难走出草地。“群雁南飞”图正是革命战士团结友爱、共同前进、永不分离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课件再次播放一组红军长征图片,以《七律·长征》为背景音乐。
(二)课下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感人故事,认识更多令人敬佩的人物。出示
(三)结合你所了解到的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和人物,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支撑三个人坚定地走下去的?把感想或启发写在小笔头中。出示要求